授导型教学设计(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
本文目录
-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
- 授导型教学的方法步骤
-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 授导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
- 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ppt
- 谈谈授导型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有哪些不同
- 应用授导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产生什么作用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策略的制定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方面。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授导型教学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示范、练习、自主版学习、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授导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风格、学习者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挂图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生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与学习风格,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授导型教学的方法步骤
授导型教学的一般方法步骤:研习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的现状以及其他约束条件;在选择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在综合考虑目标、内容、学生与教学环境以及其他约束条件,对教学媒体做出选择。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方法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在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时,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是我们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认知发展的特征:指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有影响。学习者的起点水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对预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别许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二、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三、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可采用态度量表、观察、会谈等方式进行。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的倾向性,包括学习者在接受、加工信息方面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等。认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根据它的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据核心地位,通常,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一定,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肯定有难点。教学方法与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授导型教学与一般常用课堂教学的优势 教学方法 优势 讲解 教学效率 高、知识标准化、知识结构化 演示 便于理解知识应用情境和了解技能应用过程 个别指导 能照顾到学习者的个别需要 操练与练习 适合掌握概念与技能 自主学习 灵活 小组讨论 激发思维、培养学习者自主意识 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 学习者自主支配;培养团队精神 归纳教学媒体选择的一般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a、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控制教学活动过程运行的基础。在媒体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传送不同的信息。b、依据教学内容各个学科的内容千差万别,需要依据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媒体。c、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媒体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幻灯、电影和录象等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信息的媒体形式。d、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并考虑有哪些约束条件。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导学生揣摩语气,个性朗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力求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境,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 5、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当七星瓢虫治好棉花姑娘的病后,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第6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穿插说话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积累语言。
授导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案例中的教学设计与自己平时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高,低音,力度等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展示苏珊娜自己通过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最基层的学校,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往往是基层教育战线的主力军。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已经使全国大部分中小学都有了很好的硬件设备,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因此,提出基于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具有普遍意义。
人类长期以来用纸作为主要介质,来承载和传播知识。到了近代,广播、电视、录音设备、录像设备等陆续有了它们的教学应用模式,这些介质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由于它们的传播的单向性特点,被人们称之为线性媒体。
到了现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知识的媒体,它不仅可以同时传播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还可以用非线性的方式来和用户进行实时、非实时地交互,带来了一种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这种技术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模式,正带来一场教育模式上的巨大变革。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是在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信息的教室条件下进行的。
一、需要的设备和资源
1.设备
学校至少要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教室里至少有一台接入了因特网的计算机。条件较好的学校,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来自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但是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还有部分多媒体教室使用电视机向学生展示来自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小学配置了如下的硬件设备条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的典型性,下面简单介绍它的硬件设备和资源。
在室外的接收天线通过功分器与卫星接收器和计算机相连;卫星接收的信息中的IP信息被接收卡接收和解码,然后通过控制面板在显示器或者电视机中显示,有投影机的教室可以通过投影,在大屏幕上显示;卫星接收的电视信号则通过数字卫星接收机的接收和解码,在控制面板的指令下,采用相应的电视或投影显示;DVD机通过控制面板,在计算机或大屏幕上显示。从图11-1中可以看到,在多媒体教室中,“中控台”是中枢,所有信号通过它来控制。
图11-1 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教室
2.资源
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共分四大类:电视类节目、语音广播类节目、IP数据广播节目和VBI数据广播节目。
(1)电视、语音类节目 这是我国开展远程教育最早所采用的节目形式,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采用这种节目资源类型向全国各级电大发送教学资源信息,培养了大量的祖国建设人才。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还不很发达的时期,电视类节目、语音类节目是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发送的仅有节目形式,这两种节目形式也是广大受众所熟悉的。因为广播、电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VBI数据广播节目 电视VBI数据类节目又称VBI数据类节目或VBI节目。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而增加了网络数据类节目和电视VBI数据类节目。
人们将计算机中各种格式的图文数据插入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让这些数据随正常的电视节目一起播出,用户端把接收的信号直接送给电视机,还原为常规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广播形式。同时它也可以把接收的信号直接送给具有VBI信号解码功能的计算机(内有VBI数据接收卡),获得VBI的图文数据。
(3)卫星IP数据资源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压缩算法的不断改进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IP数据广播形式应运而生。IP数据广播形式的出现以及卫星IP数据广播的几大优势特点,带来了卫星远程教育的大发展。
卫星IP数据广播是通过UDP协议将远程教育资源数据打包送上卫星,每个数据包都有自己相应的PID码(PID码是英文Packet Identifier的简称,在这里是包识别码的意思),卫星转发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信息电波中继转发至地面接收端。接收端使用插有卫星IP数据接收卡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接收软件即可接收下载卫星IP数据广播节目。
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的节目内容包括中小学基础教育节目资源和高等教育类课件节目等,如图11-2所示。
图11-2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
二、教学应用模式——授导型教学
1.授导型教学模式概念
讲授法主要借助教师口头言语来呈现知识,阐明、分析其联系,其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讲授教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历史原因外,还在于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在这里我们介绍“授导型教学”这个概念,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加以优化、创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2.授导型教学的资源应用模式(图11-3)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的表现力,作为新课引入的工具。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直观、生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多媒体是一种良好的知识组织工具,适合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概念。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具有交互性。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摆脱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为学习者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可以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
多媒体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总结工具。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提供给学习者虚拟化的环境,可以作为学生应用知识的工具。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虚拟技术对于那些危险程度大(如易爆化学物品的研制)、宏观宇宙(如银河星系的构成)、微观世界(如DNA分子的复制)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图11-3 授导型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模式图
三、授导型教学案例设计模式
1.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在进行教案设计之前,教师要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主要从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两方面来分析。
(1)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①一般特征。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②初始能力。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态度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一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技能是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①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②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就是目标技能分析。③学习态度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都是学习态度分析的内容。
(2)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学习风格的定义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学习风格的本质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2.信息化教案设计建议
标题__________
一、学科领域
介绍本教案所适用范围的学科领域。如果在教案中涉及多个学科,建议不要超过4门。
二、适用年级
介绍本教案所适用的学生年级,建议不要跨度过大。
三、教学/学习内容概述
在此处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如果涉及角色扮演等,还应该在此处设置情境。
四、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先要写上一两句话,概述一下学生通过此次学习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然后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可以是:
学到了一系列知识;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总结了所创建的事物的特征;
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
五、学习过程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教案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用这些步骤简明清晰。你还可以在此处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或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建议”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考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教学问题。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介绍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材料或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创建量规、自我评价表或其他评价工具,以便学生可以知道将如何评价他们。
四、小结
1.重视教学设计
有了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后,教师在备课方面要注意理解课程的要求,仔细钻研教材,除了要明确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以外,还要制定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找出重点、难点。只有在对教材本身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对教材理解得越深刻,对资源的使用就会越有效。可以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使用好软硬件资源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这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知识,他们掌握的情况如何;在引入新知识之前,还应该补充哪些知识;有没有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如插班的特教生等等。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学习习惯等。要对教学中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障碍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教师要在课前大量地、深入地浏览和选择多媒体资源,确定资源的课堂应用方式。无论是视频、音频、动画、课件,还是智力游戏等,都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哪些资源以播放为主,哪些资源应该让学生同步参与等,教师都要在备课时进行设计,尽量做到对多媒体资源的最佳使用。
在理解课程要求、分析了学生特征、选择了媒体资源以后,就要设计教学活动了。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活动形式,并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为上好一节课作充分的准备。
2.灵活、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共同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一起思考,形成互动。合理分配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既要对教学要点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强化,保证学生在充分体验、消化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这些知识,又要兼顾练习、作业和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注意实施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主动适应新课程。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实际应用。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性,要求或指导学生自己选择或制作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等。
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布置有一定挑战性或开放性的课堂或课后作业,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以学生独立作业,也可以合作完成。鼓励学生的自我恰当评价,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相互评价。还有重视知识的复习和扩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个别指导。
3.认真上课并做好课后总结
上课的过程一般都不会是原封不动地执行自己已经设计好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要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认真观察学生,尊重学生的体验,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理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既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又要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知识环节上的辅导。教师要在宏观上调控教与学的进度,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个别;在微观上调控媒体的灵活使用和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进程。同时,既要按照备课时设计的评价方式,又要结合上课时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评价方式。选择了恰当的评价方式,给了学生恰当的评价,尤其是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ppt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是一篇情文相融、描述精练的短文,寥寥数语,“下雪、赏雪、颂雪”的全过程及蕴含其间的雪韵、雪情便跃然纸上,可谓字字带景,句句含情。如何引导学生吸纳、内化这篇经典课文,在提前布置学生探究(收集有关雪的图片、短文、影音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按下列思路来引导。 一、谈雪 通过学生间交流记忆中的或其他途径获得的雪景、雪情、雪趣,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 生:喜欢。(绝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师:为什么喜欢呢?说说原因好吗? 生:可以堆雪人、看雪景、赏雪趣。(有些学生甚至还想讲讲发生在雪中的故事,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将各自收集的关于“雪”的资料拿出来,相互交流交流。(可以让同学们讲一讲“资料”中的故事,对影音资料老师可提供媒体让学生播放) 二、读雪 “读雪”就是要让学生去读课文,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感悟。读的过程中兼以老师的经典点拨,促使学生真正的读懂课文。 1、感知雪韵。 (1) 读顺,先听范读后自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静静的感悟一下“第一场雪”,看:已经开始了(老师播放录音,学生静静的欣赏)。 师:美吗?我们自己读一读好吗?(学生自读课文对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在这里,老师尽可能的少提要求(不一定非要“带着问题读书”), 让学生放开思路读。 (2)读懂,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最感兴趣或者描写最恰当的句子、段落,并将感受写在课文的旁边(课文的空白处)。 (3)读熟,将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 2、感悟雪情。 (1)下雪—感悟描述的精练。 课文1—3自然段主要是在写下雪的情况,这部分的最大特点是将阵阵寒意和簌簌冬雪蕴含在精练的语句中。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说说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的精练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前天……;昨天……。”、“前些天……,昨天清早……中午……。”、“开始……不久……”。 (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名学生把这些句子或者段落完整地读一读,在读中领会) 师:是的,作者就是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语句,串起了萧萧寒风和纷纷瑞雪,易读易解。我们再把这些地方读一读好吗? (学生各自再读课文) (2)听雪—领会作者的心情 师:同学们,第一场雪是那样的令人惊喜,作者期盼着,哪怕夜晚了,他仍然在用耳朵静静的欣赏呢!我们也来听听吧。 (老师引导学生去“听雪”,即读有关的段落,“簌簌”的落雪声,以及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等等。在这里既反映了雪大,更反映了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因此,才有了后面“赏雪”中的愉悦。因而,对这部分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吸纳,忌教师的生硬点拨和指导。) (2)赏雪—体会文情的交融。 师:同学们,面对第一场雪,你们想不想走进去看看呢?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边阅读边整理,然后回答) 在学生进行广泛的自读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交流。 生甲:作者先描写了所看到的整个的雪景(整体描写),“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生乙:紧接着,作者走进了雪中,进行了仔细的描述:光枝干的柳树和松树、柏树上的景色…… 生丙:作者眼中的雪景有动有静,如“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雪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还有“咯吱咯吱”的响声和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把“第一场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及人与景的和谐统一描绘得非常完美。 师:是呀!作者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景的、动态的雪景。 在欣赏的基础上,老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回味性描述(想象),比如:你看到的雪景也是这样的吗?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在拓展性想象训练的方式上,既可分组进行,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3)颂雪—感悟自然的和谐。 颂雪,借介绍雪对庄稼的好处,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文章的美丽而不空洞。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雪吗?(作者还由雪想到了什么呢?) 生:作者想到了农业、想到了来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会想到“丰收年”呢?(放开学生的思路,在学生自主想象的基础上,老师可引导到“前几年,农村遇到了全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的现实上来,表达了作者一种期盼的心情。) 老师要指导学生就课文中作者的联想仔细的读一读、想一想,尤其是文中引用的一些质朴且富含浓浓的乡土气息的谚语,通过仔细读,使学生不仅对雪的认识会更丰富一些,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如何在作文中进行表情达意。因此,在这里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读、思、议,另一方面,我们在感悟书中谚语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收集的关于雪的谚语(其他也可),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雪的认识。 三、积“雪” 1、解疑 师:同学们都读了也欣赏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需要表达的吗?当然也包括你的疑问(不理解的),请同学们都提出来。 2、积累 师:同学们,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怎样背? 学生间交流积累的方法,并试着进行背诵。 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将整篇课文背诵下来,这对学生在习作中学会准确描述和表达、强化语感是极有帮助的。当然,我们要注意背诵方法的指导,因为背诵的过程仍然是理解与升华的过程。 3、拓展 安排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训练,既可以写一种自然现象,也可以描述一处景物。要真心体会、合理想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一场雪》是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是一篇学习语文,熏陶情感、有很强美感的好文章。作者用丰富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册书有两则读写例话,2单元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六单元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习了〈〈鸟的天堂〉〉后,本课也就初步具备了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条件。 二、教学设计 根据我班实际以及自己的体会,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作了以下安排: 第一课时,我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交流预习,在预习作业中,我就安排了写的作业:如,找生字的形近字组词,同音字组词,文中的多音字组词,勾画文中生词以及自己认为好的词汇,解释难理解的词。查找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读的作业是读准字音,看谁读得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想,学生的“双基”基本知识的积累,要靠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字词抓起,落实到笔头上,才行。勾画文中学生自己认为好的词汇,这也是教会学生从课文中去积累。交流预习情况,既给每个学生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通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获得成就感的机会,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电的舞台。 (二)是解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第一场雪的?(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联想) (三)是学生找出下雪前天气变化的词语,并读出天气的变化。 第二课时,我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感受下雪时、下雪后美丽的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领悟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雪写美的,把喜悦之情表达出来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安排了两步: 第一步,教学下雪时,我结合课后2题的第一个问,课文是怎样把这场雪的“大”写出来的?鼓励学生从下雪时这一部分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大?通过学生找到“鹅毛般的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等的汇报后,美美地读一读。这时,老师大大地鼓励,为学生下一步的自读自悟提供了兴奋点。 第二步,让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大胆汇报,这么大的雪下了整整一夜,雪后,那一幅粉妆玉砌的世界。你认为哪里写的最美,为什么?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这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想说两点我体会深的地方: 〈一〉品味重点词语是理解感情的重要方法 对雪后景象的描述,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有声有色有形。教学这一段时,我紧紧围绕“雪美”的词语,引导学生品评体味。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必有一部分内容学生能自读自悟,也会有一部分内容学生悟得肤浅,甚至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导读导悟。当学生抓住了重点段内容精读品悟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领悟文章的内涵,教师还要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指导。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课文,都好像置身于那雪后的美景之中。"嗬!好大的雪啊!" 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流露出作者惊讶的心情。 生:是惊奇。 师:只是惊讶、惊奇吗?再仔细读一读,注意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悟一悟。(学生再细读这一段课文,通过充分感知、反复习染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 生:是又惊又喜。 生:是喜悦和赞叹。 师:"我"赞叹这…… 生:雪下得真大啊! 生:雪后的景色真美啊! 师:作者还赞叹什么? 生:小孩、大人是多么高兴啊!师:是啊,这一"嗬"字饱含了作者的喜悦和赞叹之情,为雪大而喜,为雪美而赞,为人欢而叹,我们应如何通过朗读来表达这一情感呢?(学生练习朗读) 运用感悟进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提高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并能使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发表自己独特的、新颖的见解,逐步提高自读自悟的能力。 透过一个“嗬”字,品味出作者对大雪的赞叹之情。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味,达到“一字未宜忽,话语悟其神”的效果。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过渡。 这样,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形成与作者比较贴近的思想感情,引起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信念、正确的道德的形成。 〈二〉结合背景 体会感情 冬天下雪,对于北方人来说并不希奇,然而这里的“第一场雪”却非同一般,特别是蕴含在“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见过几场雪、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体会到的,必须下一番真功夫。特别注重对“情”的体会。 对“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美后产生的喜悦心情上,只是停留在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赏雪啊,赞雪啊,就很难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想不仅应该理解体会到作者流露出的喜悦心情,而且还应理解体会到产生这种喜悦心情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三年自然灾害使国家在经济上遇到了暂时困难)和作者的立场观点枣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对群众生活的关切,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相信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信念,所以,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是’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来年农业的大丰收,预示着我们国家将要走出困境,前途更加光明。理解到这样的深度,就贴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者先受到了教育。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首先理解体会到,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理解体会到,学生不动情,那就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光教师受到教育还不行,还得让学生产生“共鸣”。 通过前面课文的教学,学生对“瑞雪”已经有了形象的认识,也受到了“喜悦”的感染,讲到这里,着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丰年”的景象加以描绘,使学生在脑子里产生一幅丰年图。在这样的基础上,提问眼下的“瑞雪”为什么会“兆”(预示)来年是“丰年”呢?结合这部分课文内容并联系时代背景加以探究,“共鸣”就容易产生了。 在教学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写的环节,师:看到那么美的雪,假如你是一个摄影者,你拍摄的照片会是怎样的画面呢?用你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也可在课后进行。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CD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齐读课题)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雪的?(指名回答)板书: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时间短、变化快,突出了天气骤冷。 板书:骤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引读:师读时间,生读天气变化。) 3、小结:一天之内,天气变化如此之快,预示着这是一场大雪。 (二)感受雪大,体会景美、人欢: 1、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 板书: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样从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请大家细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有什么感受随时用简洁的语句记下来。老师相信你的感觉是最准的。(生细读体会) 3、下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读完后互相说说感受。(同桌读、说) 4、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议议、读读。(以下内容按学生思路安排教学) A、第3自然段 抓住“鹅毛般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视觉) “簌簌地”“不断”“咯吱”“压断了”(听觉)体会夜静、雪大。 (指名说、读) 你们看他,读得轻轻地、缓缓地,多安静啊!把“夜静雪大”的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着他再去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说明下雪时间长,雪下得大。) 指导朗读:语速慢、语气稍重 (2)“嗬!好大的雪啊!”(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惊叹。) 指导朗读:突出“好大”,惊叹的语气 (3)从“罩”“厚厚的”“粉妆玉砌”整体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 说说你对“粉妆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粉妆玉砌的世界?先闭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画面,——睁开眼睛。(出示画面:田野中、树林里、屋顶上、公园里的雪景图) 雪景美吗?(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练读、指名读、齐读) 说得好,读得也好。老师送你们几个描写雪景的词语。 (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冰凝雪积)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词吗? (4)从(部分描写)树上积雪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说)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树、松树积雪图)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满、堆满”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雪景。 (看图试背:生练说、指名说,评议) 小结: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指导朗读:亲切、喜爱之情 “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 指导朗读:欢快、活泼 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欢” (出示图)下雪后,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他们可高兴啦!谁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指名说) 板书:人欢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雪的世界。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再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遨游一番吧!(配乐朗读:生自练、指名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现在老师的眼前。 (三)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了什么? (生自读6、7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1)“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指名说) 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3、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 4、简介背景: 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瞧,农民们都高兴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图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雪,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模拟记者采访,学生说感受) 总结: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朗读一次全文。(配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雪景资料,写一篇短文。
谈谈授导型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有哪些不同
远程教育的学习进行了一段时间,在丰富的学习内容中我学到了很多,有些教育理论平时可能运用了,但是并不系统,也不能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通过学习我试图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在远程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希望更好的引导幼儿学习,把最优秀的教育献给他们——我最最可爱的小天使! 现在我知道了一种很好也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叫做“授导型教学”。 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平时多在科学活动中运用,但是没有它这个过程全面,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小组讨论和合作可能做的还不够。通过学习我总结了几点我对授导型教学的认识。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授导型教学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示范、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授导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风格、学习者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挂图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生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与学习风格,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根据它的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一种原则性规定。而学习目标(对教师而言,它也通常被称为教学目标)则是对学习者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 授导型教案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的分析。2、在教师的作用发挥下,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3、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这则教案没有用具体的文字写出教学过程,代而取之的是教学流程图,它与传统的语言文字相比更加清晰,一目了然。4、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有课件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趣味性强,教学目标更易达到。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优势与传统教案相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流程图代替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形式新颖,更具实用性。我们从前写教案多是一文字形式居多,只有在做主题活动的时候会运用主题网络图的形式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流程图。如果在教案中增加流程图一项,对教师备课和教学流程的指导作用会相当明显。2、利用了丰富的媒体资源,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媒体运用在幼儿活动中比较多见,音频、视频等多是老师喜欢运用的手段。但是我想当幼儿比较成熟之后,例如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运用电脑等媒体,让幼儿在和老师一起运用电子媒体设备的时即解决当下幼儿提出的问题,又让幼儿了解自我学习的过程,从小培养幼儿自己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3、应用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较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了学生,用教学流程图代替了教学过程,比较直观简单明了。 总之,授导型学习的设计给我很多启发,对我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进行有很大帮助。
应用授导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产生什么作用
运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解决重难点知识体系都体现在授导型教学设计上,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直观的进行教学.最后在进行流程图的规划,并将本科进行反思
更多文章:
入队申请书父母的话怎么写(少先队入队申请书上家长寄语怎么写)
2024年7月1日 05:40
自治区,政府十项维稳措施是哪些?四问话“确保三不出”中“三不出”是指什么
2024年6月14日 20:40
普通话的海报怎么画推广普通话小报怎么画?推普小报怎么画手抄报
2024年3月17日 14:40
古代女子没有香水,却为何依旧香气迷人?香气迷人的近义词是什么
2024年7月3日 09:00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物,过河不如舟
2024年5月20日 13:20
承包人提交详细索赔报告的时限是( )?交通事故索赔报告怎么写
2024年9月23日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