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词的赏析?薛宝钗咏柳絮词
本文目录
柳絮词的赏析
林黛玉的这首的《唐多令》充满了“缠绵悲感”。林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来,实际是有意自喻。下阕诗人以草木自喻,年纪轻轻,竟愁到了白头。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是对黛玉处境的写照,也是对悲惨结局的暗示。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无父无母、寄居贾府的柔弱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 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词》,可以说是通部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首词作。因为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话——“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没少受到拥林派红学家的攻击。一般的“红色红学家”,都喜欢抓住这句话如获至宝般地大做文章,声称此为宝钗如何如何“有野心”的证据。不是吗?在现代汉语,乃至历来的俗语中,“青云”、“青云直上”指的都是高官显爵。因此那些声称宝钗如何如何“野心勃勃”,如何如何“醉心于功名富贵”的说法,似乎也言之凿凿。然而,笔者却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一种缺乏古汉语常识的说法。因为在最初的古诗文中,“青云”、“上青云”不仅指的不是高官显爵、功名富贵这些东西,反而指的是不与权势集团同流合污的隐士情操!比如,以下一些诗文中的用法:佚名《续逸民志》:“嵇康早有青云之志。”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王国维《人间词话》:“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显然,面对嵇康之志、陶渊明之诗,古人皆使用了“青云之志”、“干青云而直上”等词汇来形容、来赞美。由此可见,“青云”二字在古诗文里的寓意,与后世的习惯用法正好相反.
薛宝钗咏柳絮词
《柳絮词五首(其五)》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柳絮词是《红楼梦》大观园里最后一次诗会的作品,在《红楼梦》诗词里,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薛宝钗这首《临江仙》,在咏柳絮的众词里是夺魁之作,也是《红楼梦》中借诗词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写得较成功的词篇。
它不单是一篇为柳絮翻案的词作,实际上是薛宝钗的自我写照,有着鲜明的性格化色彩。因此,为了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就必须结合《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个人物的性格来对词作深入的理解。
在《临江仙》这首柳絮词里,表面上是写春光中的柳絮懂得怎样才能舞得动人,实际上是以物喻人,正是薛宝钗这个女性的自我写照。她是一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阶级的“淑女”,很会做人的表面艺术,懂得如何博取主子欢心,而又深得下人之心,在争取人权思想胜利的基础上,一举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取得婚姻的胜利。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这句诗出自哪儿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唐多令·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收藏下载复制完善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译文及注释译文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洁白柳絮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飘泊不定就像人那样命苦,难合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草木好像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漂泊,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注释唐多令: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也有说,“粉堕百花洲”典出晋代石崇爱妾绿珠。石崇在金谷园百花洲建高楼藏纳绿珠,因赵王司马伦垂涎绿珠美貌,恃权强夺,绿珠在百花洲跳楼自杀,誓死不从。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搂怀念旧情的事。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球”谐音“逑”;逑,配偶。这句是双关语。缱绻(qiǎn quǎn):缠绵,情好而难分。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谁舍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嫁与东风”句: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红楼梦中的柳絮词全部
唐多令·柳絮 (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西江月·柳絮(宝琴)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如梦令(史湘云)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柳絮词中是谁作了唐多令
柳絮词中是林黛玉作了唐多令。这首咏柳絮的《唐多令》词系林黛玉所作。曹雪芹通过这首词来透露林黛玉的内心世界及其痛苦心境,让人们由柳絮的命运,联想到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林黛玉是曹雪芹用血泪铸造出来的一个女性叛逆者形象。她虽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由于家庭的败落、双亲的早亡,孤苦的命运很早就把她抛进了一个势利熏天、弥漫着污浊空气的贾府,使她一开始就走向了无可挽回的悲剧的命运,较早地尝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滋味。因而在秋窗风雨的夜晚,在花谢花飞的春天,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如柳架残花般的风雨飘摇。这首柳架词,就是描写林黛玉在封建补教双重压迫下,觉察到自己的命运也将象柳絮那样,不知是“谁舍谁收”,显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悲春伤秋的悲剧性格。
临江仙·柳絮译文 | 注释 | 赏析
临江仙·柳絮 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咏物 译文及注释译文 白玉华堂前面,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缓急有度。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追随着柳絮。风曾落于水中,随波流去?怎会落于泥土中?尽管柳絮随风,忽聚忽分,柳树依旧长条飘拂。休笑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愿借东风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蓝的云天!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赏析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 *** 融。
创作背景
临江仙·柳絮赏析
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_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词的开头就已非同凡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团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如若拿宝玉《南柯子》词中之“莺愁蝶倦”、湘云《如梦令》词中之“鹃啼燕妒”这些意象与之相较,则可见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上,与宝钗这首词是迥然不同的。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一“何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
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显而易见,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她那种一心希望博取主子欢心,争取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挤进封建统治阶层行列的人生追求,通过对柳絮直上青云的吟咏,毫不隐瞒地表现出来。因而,这首词实际上就是对薛宝钗整个人生观的最深刻的揭示。
更多文章:
Mate 50暖不了华为的冬天 36氪深度?从华为的冬天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职能
2024年7月19日 09:50
入队申请书父母的话怎么写(少先队入队申请书上家长寄语怎么写)
2024年7月1日 05:40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教案)
2024年9月2日 18:50
西单金库ktv(西单大悦城或附近有没有什么KTV要正规的谢谢!)
2024年8月14日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