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本文目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倍速课时学练B面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答案
- 宋元文化为什么灿烂
- 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有何收获和启示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有关13课历史问题
- 灿烂的宋元文化的资料
- 【繁荣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繁荣的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认识宋词及三位杰出词人的风格与作品;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秋天景色;
宋元时期的书画家赵孟及作品;
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及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插图、幻灯片的观察、想象及对具体材料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懂得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其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并以此为基础。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录音等),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古人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在学习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变化对文化繁荣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灿烂的宋元文化
以《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导入本课。
【讲授】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生平
自幼勤奋好学,爱读史书;7岁时听老师讲历史名著并能头头是道讲给大伙听;20岁时考中了进士,继续刻苦学习,开始编撰此书;他翻阅的资料达301种之多,花了19年时间,耗费了他毕生精力,为我国历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资治通鉴》
(讲授法):宋神宗继位后,司马光把《通志》读给宋神宗听,听后神宗点头称赞──书中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因此,他给这部书赐名为《资治通鉴》。
此书叙述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共294卷,300多万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文笔简练生动,记事真实可信,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史书。
同学们,司马光编此书是多么不易呀,没有顽强的意志不行,不持之以恒也不行,在前人的基础上不创新更不行……
中国古典文学这块瑰宝是由代表着不同时代最高成就的文学样式凝结而成的。那么,你们还记得曾学习过的知识吗?(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与元朝的文学样式。
(讲授法):词来自民间乐歌、诗,与音乐有关系,至宋代才出现了百花争艳、空前繁荣的盛况。同时出现了三大著名的词人。
播放有关视频
(1)苏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开拓了用词表达重大社会题材的道路。
(2)李清照与《声声慢》、《醉花阴》
(3)辛弃疾与《破阵子》:辛弃疾曾参加过抗金斗争,大声疾呼朝廷应力图富国强兵,以恢复中原安宁。他写下《破阵子》一词,给至交陈亮以安慰和鼓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在领悟宋词之余,我们一起来品尝宋元的绘画与书法,它将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艺术长廊。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与艺术(板书)
1.绘画(板书)
(1)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讲授法)同学们: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世界闻名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八百多年了,可它还完整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此画长5.25米,宽0?25米,描写北宋的首都在清明节时候的热闹场面。内容包括:人物──360行的人物都画出来了;街市──店铺、作坊、酒楼、茶馆、当铺。走在这些街上的是各种形态的人,你来我往。架车、挑担、赶毛驴、推独轮车、骑马、坐轿、散步、形态逼真,都看得清楚。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画的主要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不但是一幅美术作品,同时也是城建设计中最早的鸟瞰图之一。
(2)赵孟頫与《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提出要向大自然学习。要有个人的独创性,反对形式主义,学习古人,应该创造出超越古人的东西来,这才是根本,他的绘画成就就说明这个道理。此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与唐朝一样,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
2.宋朝书法──“宋四家”
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宋代书法风貌。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学习”是无止境的,既要善于吸取前人经验,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这幅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长大后的司马光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编写成《资治通鉴》)这只是宋元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史学: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这部书的体例是什么?叙述的内容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材料题:该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编写这部著作,作者前后用了19年,耗费了大量心血,采用的各种材料有300多种。有人翻阅其中的草稿,竟没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
(3)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都从司马光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希望大家不断从历史中积累经验,吸收营养。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比较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教师总结:
司马迁和司马光并称两司马,他们的著作并称“史学双壁”。宋朝的史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那宋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又如何呢?
二、宋词: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简述词的发展历程。
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哪些?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
我们从刚才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三位词人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通过宋词欣赏,来体会一下。
(三)宋词欣赏和诵读:
1、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学生诵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3、学生诵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教师总结:
同学们欣赏完三位词人的作品之后,能体会出他们作品风格的不同吗?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
那到了元朝,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什么呢?
三、元曲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元曲是由什么组成?
2、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二)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你能讲讲关汉卿和《窦娥冤》吗?
教师总结:
宋元文化绚丽多彩,宋元艺术也是异彩纷呈。
四、绘画和书法: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2、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二)学生抢答、展示所得:
学生分别介绍书法和绘画作品。
教师总结:
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最为出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展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
教师总结:
一千多年前,大画家张择端把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通过这幅画能感受到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路走来,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资治通鉴》编写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一种新的体例
B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C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
D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
3、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二、识图题:
1、这幅画叫什么?作者是谁?
2、描绘了什么景象?
3、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都有很多收获,我们从中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倍速课时学练B面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答案
【答案】: 课时达标 1、B 2、B 3、A 4、A 5、B 6、C 7、(1)雕版印刷术。 (2)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进步性:方便灵活,省时省力。 说明:说明历史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答案不唯一。) 课后作业 1、D 2、C 3、D 4、D 5、C 6、A 7、(1)战国时期。司南、罗盘针。 (2)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3)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人欧洲。 8、A 9、(1)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代表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10、C 11、D 12、C 13、B 14、不正确。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小编推荐:
宋元文化为什么灿烂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文化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
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有何收获和启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流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此为依据,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和本课相关的重要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动手制作活字,从而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网络等教学资源,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还需要做以下准备。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法分析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法分析 在学习方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上网搜索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情境导入:以一组烟花绽放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导入本课。 然后进入—— 2、探究新知:(环节) 首先探究——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活字印刷术的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视频播放完毕,与学生一起回顾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印刷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认识印刷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介绍当代毕升-----王选的事迹,进行知识延伸和情感教育。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而在世界上关于印刷术发明权的争论却从未止息。争论之一:“韩国学者称: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最先发明的。”争论之二:“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这两个观点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势必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韩国人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发明的呢?为什么西方学者认为活字印刷术是古登堡发明的呢?)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迫切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由此产生的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百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到老师提供的网站和老师的博客去参阅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各组得出的结论、个人的看法及由此所想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培养。 接着再来探究——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由此引出指南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的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由此联系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请学生讲一讲欧洲航海家的主要事迹,为将来学习世界史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前导入的烟花图片,自然过渡到火药的学习。展示早期的火药武器,启发学生思考“火药除了用于军事外还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出示古今火箭的图片,通过思考“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认识古今科技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 探究新知结束后,进行—— 3、课堂小结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升华。 最后一个环节是—— 4、课外延伸 (1)动手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活动) ①活动一:用橡皮、萝卜等自制一些活字,蘸上墨印在纸上。 ②活动二:自制指南针。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把此活动改在课下进行,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 (2)网上交流:学完本课后,把你的收获和感想整理成电子稿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个人空间里,也可以发表在本班的网页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果有疑问,可以登录老师的博客留言,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与探讨。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一个向上的火箭形状,寓意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让我们共同期待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我在设计本课时,以活字印刷术为教学重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许对指南针或火药更感兴趣,所以在真正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本课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有关13课历史问题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总第1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学习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生阅读72-74页“导入框”、课文、插图和“动脑筋”内容,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1、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其发明的时间、应用及外传的情况?(可组内讨论)2、沈括、郭守敬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们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试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组内讨论完成)(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2、结合课文“南宋突火枪”、“元代火炮”和导入框“火箭”插图,“动脑筋”:它们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3、教师对自主学习中的第三个问题加以引导,并通过师生的合作规范完成对此题的作答。(三)拓展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四)系统总结:宋元的科技成就:1、活字印刷术2、指南针 (发明、应用、外传)3、火药(五)巩固训练: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 )A、300年 B、400年 C、800年 D、1000年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3、推测一下谁最有可能使用突火枪( )A、蒙恬 B、孙武 C、卫青 D、岳飞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东西方向)。”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应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打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材料四 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用它来看风水。”读后请回答:(1)我国古代所奉献于人类的四大发明是 、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南和指南针所发挥的作用。(3)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材料中提到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怎样?(4)材料四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灿烂的宋元文化的资料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八月由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失去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1635年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归降皇太极彻底终止。
【繁荣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繁荣的表现
繁荣的宋元文化 〖课程标准〗 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通过对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学习,了解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 过程和方法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搜集、分析和朗诵,培养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讲述《窦娥冤》的故事,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对北宋时期郫县诗人张俞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究和横向比较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和张俞从小胸怀大志、一生爱国的优秀品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学习。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文化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代表作品;了解关汉卿,从而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设计 理念和针对性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饱含深情的朗诵来感知中华民族灿烂而丰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访问、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对古代文化名人及张俞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该教学设计适合于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和能力,有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班集体。 教师准备 自制投影片,准备音乐录音带。 学生准备 将全班分为四组:第一组搜集苏轼生平资料和作品,第二组搜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和代表作品,第三组搜集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和代表作品,第四组搜集宋代其他名人的代表作品。 全班同学预习本课内容,作如下安排: 1.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 2.熟悉一下《窦娥冤》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一、意境悠远的宋词 1.苏轼(北宋)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李清照(两宋之交) 婉约派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声声慢•寻寻觅觅》 3.辛弃疾(南宋) 豪放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元杂剧 散曲合称元曲 关汉卿 《窦娥冤》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录音机放《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在听的过程中看课文中的框题,结合老师提问进入新课。 (设计思路:在一开始上课时放歌曲,学生有一种轻松感、亲切感。因为这首歌大部分同学比较熟悉,但老师为什么要放这首歌?则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这样使学生产生疑问,在疑问中迫切要求老师给出答案,从而引出下面两个问题) 教师提问:框题中介绍了本课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但又不具体。引起学生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教师设问:请同学猜一猜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词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在学生猜这两个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能比较好回答,但后面两个问题,可能很多同学不能猜出正确答案,或表述不准确。这时,老师要特别注意,任何一位同学在发言时,都要给予鼓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鼓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教师小结:这首歌叫《明月几时有》,词作者是苏轼。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词,就是由于乐曲的不断发展,原来的诗歌已经不适合歌唱。为了便于歌唱,人们就按乐曲的节拍来填写长短句参差的歌词,这就是词。但词的意思绝不仅是歌词。同时提出,在两宋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词人和脍炙人口的名篇和佳句。 一、意境悠远的宋词 提示: 1.前三组同学分别由一位同学介绍词人的生平,一位同学介绍主要作品,学生自由申请朗诵名篇。 2.第四组介绍主要词人的代表作品并朗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词。或由老师提供一首词作为朗诵内容。 3.在学生朗诵时用投影仪投出该首词(学生自选的作品除外)。要求:学生在介绍词人生平时要言简意赅。朗诵作品时要饱含深情。在适当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做示范,由学生评价。 (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由学生搜集整理,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准确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能力。由于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搜集整理材料,他们迫切需要把成果展示给大家,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或赞扬。再加上四个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学生的搜集、欣赏、朗诵前面三位代表人物的作品,请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这三位人物的词各有什么风格?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苏轼、李清照和辛弃 疾是两宋时期成就最高、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词人。他们造就了两类不同风格的词风。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气势豪迈、气度恢宏、乐观放达、清旷飘逸。心像天地一样能容万事万物,不管人世间如何变幻,都能泰然处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富于真情,情调伤感。总体上讲,他们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国家兴衰的历史和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注:在分析这三位人物的词风时,一定要找出句子做为例子,绝对不能作空洞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两大词风的特点。同时向学生说明,在两宋时期,出现了一千多位词人,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佳句。希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品味意境悠远的宋词) 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教师提问:词是两宋时期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成就,而元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提问,老师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上。并向学生简单介绍元杂剧:到元代,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曲与诗歌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知道的而不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要让平民百姓都能看懂听懂。因而,元杂剧广受人民的喜爱,也因此走向鼎盛) 教师提问: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艺术能简单了解。同时老师也简单介绍戏曲艺术的发展,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巧妙地完成了“每课一得”的内容) 教师提问: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哪一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讲述,不仅达到了成果共享,领略了关汉卿同情人民,主张伸冤复仇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关汉卿的优秀品质)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史学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正文部分的内容,然后提出与这个标题有关的问题。同学们提出问题先由同学们自己回答,然后由老师回答。如果我们都不能回答,课后我们共同寻求答案。 学生提问略。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回答略。 (教学设计:在师生相互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可能比较的项目较多,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老师也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并用投影仪把比较的结果投射到屏幕上。比较的项目主要有作者、体例、记述的历史时期、所用时间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资治通鉴》名称的来历和意义,使学生理解这部巨著的历史价值)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结合上册司马迁的事迹,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回答,使学生认识到,司马迁正是拥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才完成《史记》的;而司马光也正是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加上严谨治学的精神,才完成《资治通鉴》的。从而让学生树立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信念) 四、张俞和《蚕妇》 教师引入: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诵一首诗。(内容略) 老师先朗读这首诗,然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由于学生对这首诗比较熟悉,但对张俞却不了解。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明白,北宋时期,郫县也有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这样,在学生急切地 想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然后教师顺势引入下一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收集的两宋时期郫县文化名人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白,郫县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本课总结 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 (2)关汉卿《窦娥冤》; (3)司马光《资治通鉴》。 另外,回顾了张俞及《蚕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访问法、调查法、搜集资料法、比较法。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既体验了学习是一种愉快的合作,又知道从小要树立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还要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实际行动。 学生巩固 老师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在听歌巩固的过程中,老师把板书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擦掉,同时用投影仪投出板书内容。在关掉投影仪后,由学生重新补上完整的板书。 (设计思路:检验学生是否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教师宣布下次活动课的内容: 请你为你最喜欢的宋词谱曲,或为这首词选一首合适的曲子,但要注意词的风格。下次活动课时进行表演。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摆脱了旧有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克服以往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其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探索和发挥的空间,形成了一种平等和谐和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乐学、乐思;再次,以课程标准为本,合理利用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并恰当地利用当地宝贵的历史资源,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 注重对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运用了访问、调查、查资料、比较等方法;同时注重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道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优良的品质,为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公民打下基础。 总之,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更多文章:
2016英语四级答案(201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附答案,(第二套.))
2024年4月14日 16:1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补释资料])
2024年5月10日 14:00
吉林省高考作文题(2023四省联考作文题目公布,看看有你会的么!)
2024年9月25日 11:00
侮辱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侮辱的反义词_侮辱的近义词_侮辱的词语解释)
2024年3月13日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