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基本特征是什么?道德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本文目录
- 道德与法治基本特征是什么
-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 论法治和道德的关系
- 道德与法治属于什么课程
- 什么是道德与法治
- 道德与法治是什么
- 作为师范生,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
- 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区别
-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要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治基本特征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基本特征是:1. 政治认同: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政治认同,即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2. 道德修养: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追求高尚情操,具备公正、善良、忠诚、宽厚、自省、自律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履行公民义务,承担个人责任。3. 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即形成法律至上的理念,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能够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4. 健全人格: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形成热爱生命、尊重自然、合作互助、自强不息的品格。5. 责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即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能够积极承担公民责任,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
1、从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即具有自发性。法律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要求,由国家制定的认可。即具有阶级意志性。
2、从实施上看,二者的实现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的信念的力量来维护。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具有强制性。
3、从约束力上看,阶段社会的道德规则,不能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是靠人们的自觉来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触犯法律。而触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许的。
5、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6、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
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前,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扩展资料: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法律
百度百科-道德
论法治和道德的关系
法治和道德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具有统一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法治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成员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治是法律的作用,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治的补充,是法治的社会基础,道德的最低要求也是不能违法。法治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法治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们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制,它的作用在于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而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方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关系,它是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要求人们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法治和道德的统一性体现在它们都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进步服务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道德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它们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法治和道德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总之,法治和道德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具有统一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道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道德与法治属于什么课程
道德与法治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课程。
道德与法治共18册,其中小学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这三科教材于2017年9月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本套教科书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专门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
2017至2018年,教育部在东中西部14个省份回访调研,通过听课、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情况,92%的教师对教材表示满意、82%的学生喜欢新教材。
课程性质
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
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什么是道德与法治
道德是人们私下里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法治是国家以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一种强制性标准。道德和法治具有互补作用。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扩展资料: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由于利益性的驱使,道德和伦理并不能约束和惩罚社会中的乱伦和不道德的行为,他只是通过口碑、情绪和态度来约束人的道德化和伦理化,使人们和睦相处、融合一体,因此道德和伦理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很多人会违反道德和伦理,为了维护社会的道德和伦理,在社会的进程中诞生了有暴力惩罚性的乡规民约,以愚昧的暴力手段维护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这就是法律的雏形。
道德与法治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是什么如下:
法治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道德介绍: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意义:
法治和道德的统一性体现在它们都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进步服务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道德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它们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法治和道德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
作为师范生,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
作为师范生,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师范生在教育工作中维护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1.保持专业素养。师范生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和建设。2.尊重学生的权利。师范生应尊重学生的人权、人格权、人身自由以及思想自由等权利,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和尊严。3.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师范生应遵循国家和地方教育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师范生应对社会尽自己所能,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树立积极、健康、阳光的人生态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新时代人才。总之,作为师范生,坚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重在自律和情被动下的学习与实践。与时俱进,常怀敬畏之心,未来的教育人,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知识面,勤奋上进、执着追求,时刻注意维护社会公德等多重素质,这才是成功的师范生、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区别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
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为何要遵守?因为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我们不仅仅会科学发明与创造,而是我们还会明辨是非,会约束自己,否则,我们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呢?有欲望了就去发泄,那岂不是回到了原始社会?如今的法制社会要求我们遵守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现象,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体现。
职业道德,则是忠于自身的职业操守。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涌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 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不同的职业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包括了职业主体与职业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团体之间的关系、同一职业团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劳动者、职业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有什么区别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正常运行的社会和思想 基础 ,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 重要保障 。
1、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在作用上相互补充。
2、二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3、二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4、二者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
1、性质不同
1)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会计职业道德不是唯一的,主要依靠会计人员自觉遵守, 自律性。
2)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2、作用范围不同
1)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2)会计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
3、表现形式不同
1)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
2)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为什么要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
1、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为了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深刻理解道德建设荣辱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增强了责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3、、道德是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到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一种无法用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准则。
4、这是维护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在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就是为了纠正过去对道德规范的忽视,所产生的种种不良问题。我们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道德规范,这是社会存在的必需。
扩展资料
职业道德与法律 (苏建永著图书)
本书详细记载了在日常生活中职业的局限性与法律冲突的问题,很好的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教育典例,也可以用来参考,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在编写过程中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
全书始终以突出能力培养为宗旨,力求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为培养新时期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
《职业道德与法律》共分为五个单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在论述的同时穿插“相关链接”、“互动在线”、“名家风采”、“知识卡片”、“做一做”等栏目,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道德与法律
更多文章:
88佛忏悔文(如果想忏悔造的口业用八十八佛忏悔文可以吗能让身边的人原谅我吗)
2024年8月12日 21:40
美的炒菜机器人来了!,5分钟烹饪出星级大厨味道?厨房大战作文
2024年6月4日 00:20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鲁相嗜鱼 翻译: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2024年5月31日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