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时期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种危险分别是什么)
本文目录
- 新时期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种危险分别是什么
- 2014年政治局会议召开几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议题
- 十八届三中全会纪检如何改革
- 如何建立完善监督执纪工作中的内部协调机制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
- 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都有哪些做法
- 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包括哪些具体的责任内容
- 《关于调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标准的通知》中执行范围为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具体究竟是什么范围
- 审计局改革有哪些变化
新时期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种危险分别是什么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内容介绍:
一、外部环境考验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就是使我国改变了过去的半封闭局面,融入世界现代化大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充分享受到走向世界的好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外部的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党越来越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未变。党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颠覆、渗透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存在的一些优点对党构成强大压力,群众更容易接受外来信息,用比较和挑剔的眼光看待党。
二、市场经济考验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创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方向确定以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使社会主义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三、改革开放考验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也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情况,党员队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冲击着党的执政基础;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选择多样;就业方式多样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促进人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导致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强;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自主性增强,对党依赖减弱。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适应新情况的党建办法还在探索中。
四、执政考验
我们党经过漫长的革命,付出了无数的牺牲,才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正是因为执政,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同时也应该看到,执政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因为执政,所以存在权力的诱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容易造成腐败,使党反腐败难度加大;因为执政,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等级主义;因为执政,民众要求高,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因为执政,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导致党政不分,难以做到党要管党。
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能够经受得住执政的考验的,但前提是必须直面执政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有效处理执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五、“四大危险”
1、精神懈怠危险:有的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自信,缺乏斗志;
2、能力不足危险:有的党员干部难以胜任所肩负的历史重任,难以应对诸多挑战和“四大考验”;
3、脱离群众危险:有的党员干部高高在上,不愿深入群众,背离了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
4、消极腐败危险: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严重侵蚀着我们党的肌体。
四大危险—百度百科
四大考验—百度百科
直面“四大考验” 防范“四大危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年政治局会议召开几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议题
2014年,中 央 政 治 局 会 议 召 开 10次: (1)2014年1月24日,研究决定 中央 国家 安全 委员会 设置;听取关于一年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改进作风工作。 (2)2014年2月24日,讨论 国务 院 拟提请 第十二届 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第二次 会议 审议的《政府 工 作报告》稿。 (3)2014年4月25日,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4)2014年5月26日 ,研究进一步推进 新 疆 社会 稳定 和长治久安工作。 (5)2014年6月30日 ,审议通过《深化 财税 体制 改革 总体 方案》《关于进一步 推进 户籍 制度 改革的意见》《党的 纪律 检查 体制 改革 实施方案》 (6)2014年7月29日 ,决定今年10月在 北京 召开 中国 共 产 党 第十八届 中 央 委 员 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 中央 政治局 向 中央 委员 会报告工作,研究 全面 推进 依法 治国 重大问题。会议 分析研究了上半年 经济 形势 和下半年 经济工作。 (7)2014年8月29日 ,审议通过《深化 党的 建设 制度 改革 实施 方案》、《中央 管理 企业 负责人 薪酬 制度 改革方案》、《关于 合理 确定 并严格规范 中央 企业 负责人 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关于深化 考 试 招生 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8)2014年9月30日 ,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会议决定,中国 共 产 党 第十八届 中央 委员 会 第四次全体 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9)2014年12月5日 ,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 (10)2014年12月29日 ,听取 中央 纪律 检查委员会2014年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通过《关于 加强 社会 主义 协商 民主 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隐藏网址***
十八届三中全会纪检如何改革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5)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3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37)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
如何建立完善监督执纪工作中的内部协调机制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落实好纪委的监督责任,需要准确把握监督责任的主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中,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首先要把监督责任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搞准确,做到有的放矢,工作到位不缺位、不越位。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工作,本人认为,纪委的监督责任主要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要协助党委建立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坚持履行监督责任与对党委负责的高度统一,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执纪监督工作;协助党委健全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追责机制,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实到位。二是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助党委抓好任务分解,明确相关部门应担的责任,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贯穿于各项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深化改革全过程。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逐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具体办法,层层传导压力,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开展执纪监督和查办腐败案件。要巩固、深化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不断加大明察暗访、问责处理、通报曝光、督促整改的力度;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认真开展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查处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二、落实好纪委的监督责任,需要着力转变落实监督责任的方式方法要切实落实好纪委的监督责任,应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监督的方式方法,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转变监督方式。第一、要聚焦主责主业,避免大包大揽。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查办案件、执纪问责的主责主业上来,集中优势兵力,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打攻坚战。而不能精力分散、主次不分,什么活都揽,什么事都管,在职能上的跑偏错位。第二、要紧扣执纪问责,避免混同于一般的监督检查。纪委的监督要突出执纪问责的职能,要把监督的重心放在纠正、解决问题上,把监督的效果体现在执纪问责上。要避免把纪委的监督混同于一般性监督,动辄开展全面检查、一线督查、跟进督办等。要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员干部执行党的纪律、落实廉政法规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做到有错必查,有责必究。第三、要增强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要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和倾向性问题,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找准原因,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监督有力度、有指向、有刚性、有实效。要避免无的放矢,搞跟风式的大呼隆,从而导致纪委监督的弱化。第四、要坚持群众路线,避免“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街道纪检组织和各部门纪检干部的作用,建造监督的网络,形成监督的合力;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参与监督的积极性,畅通和拓宽监督的渠道,积极运用民心网、民意网等电子网络平台,延伸监督的触角,减少监督上的死角和盲区。三、落实好纪委的监督责任,需要切实加强落实监督责任的组织保障一是加快推进“三转”,进一步强化纪委的执纪监督职能。落实中央纪委的“三转”要求是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执纪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从全面落实监督责任的高度,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推进内设机构调整和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要对“三转”工作作出相对明确的规定,以“规定动作”替代“自选动作”,以正式文件替代情况通报,确保“三转”工作有序规范的推进,为纪委聚焦执纪监督的主责主业创造条件。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 “两个责任”的提出,是在现行双重领导体制内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的创新举措,既坚持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又保证了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各级纪委回归主业主责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和党内法规依据。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推进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尽快理顺工作关系,不断强化纪委执纪监督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基础。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首先要选拔使命意识强、有担当精神的党员干部把纪委的人员配给配强;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按照“懂规矩、守纪律、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的标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纪监督能力,使他们既愿意监督、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进一步建立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健全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行为规范,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坚强有力的执纪监督队伍
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都有哪些做法
纪律检查监督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胜于‘言’。纪检体制改革不是说着玩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如今已经到了反腐败的紧要关头,改革就是要‘行’。不要小看纪检体制改革给予纪检监察机关的战斗力,也不要低估务实改革对党内痼疾的强势清淤效果,更不要怀疑党中央通过反腐败打破利益藩篱的巨大决心。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的六个专项小组之一,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一成立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在是腐败多发高发的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任务尤其紧迫,相关体制改革也就更有必要。”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单独设立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彰显出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高层希望通过改革促使纪委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从高层进行的‘顶层设计’来看,中央把纪检体制改革看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点。”高波说。 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纪委的领导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推进下,纪检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稳步展开,得到多方认可,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日前,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点出了影响反腐成效的问题所在,也提到了解决之道,“必须依靠改革和制度创新。” 如今,中央纪委监察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已由125个减至14个,对确实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参加的才予以保留,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不再参与,避免出现职能“越位”、“错位”等问题。全国范围内,省级纪委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数量,也由4600多个精简至500多个。 纪检体制改革跟纪检工作本身紧密联系。改革得好,纪检工作就做得好;如果改革做得不够,纪检的作用恐怕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对于束缚和妨碍纪检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弊端,有关方面都在破冰破题。”高波说,从这个角度上讲,此次纪检体制改革也是为纪检监察机关增添“装备”、增强底气的过程。 监督力度大大提高 实际上,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不仅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改革初见成效,纪检体制改革其他任务的进程也在加快。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出深刻阐述,不断推动各级党委和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并强调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必要时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这两种责任的提出,是党的纪律检查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现在纪检体制改革一再强调“问责”,很快可以形成强烈的“倒逼”效果,这也促使所有人担负起各自责任。党章规定,地方纪委、基层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而在专家看来,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同级党委的领导作用更为明显。现在的双重领导体制下,案件查办线索既要向同级党委汇报,也得向上级纪委汇报,而且案件查办以上级纪委为主。另外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更多是由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来确定。同级党委书记发言权减少了。“上提”查办案件的事权和干部提名的人权,就是要让纪委减少被同级党委干扰的可能,更好地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现在还有哪个党委书记敢压案件?” 加快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之一。截至去年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派驻的纪检组为51个。但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还没有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 中央纪委正着手起草制定有关党内法规,实现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将弥补对中央一级党政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缺位”。这也是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的重要信号之一。 相比于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另一项纪检体制改革中的“全覆盖”举措更令人印象深刻。 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中央要求,围绕“四个着力”,加大巡视力度,扩大巡视范围,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部署开展了巡视工作,共派出208个巡视组对1214个地区和单位进行了巡视。 除实现中央及省区市巡视工作对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还探索开展了“专项巡视”,强调“针对一个地方、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某个方面、某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短平快的特点”。 中央巡视组真是‘战功卓著’。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如今更是对有关趋势“形成遏制”,巡视制度改革的变化已经见到成效。 改革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一定要唯实,不能做表面文章! 《实施方案》诠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谁负责”等诸多实际问题,也让今后一个时期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 《实施方案》中的七大项主要任务,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卓有成效的理念、措施,同时把中央纪委“三转”过程中的实践成果进行“后评估”。 《实施方案》指出,要建立健全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制度,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工作的知情权、话语权和指导权,将使得各级纪委视线“上移”、责任“上挂”。 为更好落实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支持和促进下级纪委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三项实体性任务:一是研究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具体办法,明确报告范围、报告形式和处置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有案不查、瞒案不报、徇私包庇的,严肃问责;三是建立案例指导制度,防止执纪不统一和处理畸轻畸重。“这将促使同级党委的话事权收窄,上级纪委的管控面加宽,既可以视为对下级纪委不作为的监督机制,也是对下级党委乱作为的有效制约机制。” 在干部任用管理等方面,《实施方案》细化提出建立健全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明确上级纪委、组织部门等在提名考察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纪委书记、副书记备用人选库及其管理制度,健全交流推荐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规范程序中做实纪委的监督权力,推动纪委负责同志提名和考察工作‘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通过这些实在的改革“落点”,能看出高层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将看得准的、做得到的、用得上的这些“改革红利”做出系统集纳后进行再梳理,同时沿着既定的路线、有效的路径,坚定地往下走。 治标为治本先声 现在纪委的工作既有治标内容,也有治本内容。从长远看,随着反腐败进程的推进,下一步或将凸显治本的任务。反腐治标其实是为最终治本创造条件,两者紧密关联,最后看的还是反腐成效。他举例说,清除改革的“拦路虎”,既可说治标,也能说治本。甚至很多时候,治标就是治本。“有效治标可称为治本有效的必然的外化表现。” 2020年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任务,逐步形成切合实际、有效管用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一方面,它本身有紧迫性。这个时间不算长,能完成并不太容易;另一方面,我认为又是可以实现的。”随着反腐败过程的推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会有具体的创新。在这一背景下,解决具体问题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如果《实施方案》中的目标和措施都能逐一落实,将可能带来以下五点“预期收益”:第一,施政观感会提高,百姓看得见的不正之风会大大减少;第二,党内监督难的瓶颈将会突破,战略格局会初显成效;第三,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执纪能力和稳定性会有更大提升;第四,被监督者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在“倒逼”的压力下,产生决定性的改变;第五,党外监督会在一个有序的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包括哪些具体的责任内容
一、党委主体责任:
1、统一领导责任:
全面领导、执行和推动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zuo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
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汇报,指导、监督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落实“一岗双责”。
2、选人用人之责:
把好正确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选好用好干部,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着力防范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3、作风建设之责:
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从业)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反对“四风”的常态化机制,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纪委监督责任:
1、 协助党委之责:
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向党委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建议,督促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反腐败工作重大事项。
2、党内监督之责:
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党纪条规、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监督检查同级党委和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加强作风建设的情况,及时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
3、惩治腐败之责: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落实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规定。
扩展资料: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随后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进一步强调,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又指出,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要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体制机制的制度保障,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关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这些政策要求为强化“两个责任”指明了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南粤清风-一图看懂: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求是网-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关于调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标准的通知》中执行范围为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具体究竟是什么范围
1、具体机关范围包括省纪委监察厅、市纪委监察局、县纪委监察局、乡镇纪委监察室,纪委监察局驻单位纪工委、监察室。
2、算。驻单位纪工委、监察室都是地级各纪委监察局,而且派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2014年12月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意见》从总体要求、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关系、管理保障、组织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思路和要求。
《意见》特别强调,要按照全面派驻、分类设置、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原则,改革完善派驻机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增强派驻机构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中央和国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切实的加强。
扩展资料: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表明派驻监督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内涵发展,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全面派驻,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要转变方式方法,探索归口派驻,纪检组吃一家饭,管若干家的事。理顺派驻机构与派出机关、驻在部门、派出纪工委的关系。
健全派驻机构负责人与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廉政谈话、约谈、问责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该发现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匿情不报、不处理就是渎职。省区市要加强派驻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全面派驻。
参考资料:共产党新闻网--《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解读;百度百科--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
审计局改革有哪些变化
根据此次改革方案,五年前顺德大部制改革后新成立的区委社会工作部被撤销,其职能被拆分,此前被整合的区委统战部则独立成为区委五大工作部门之一。在政府工作部门中,审计局被独立出来单独设置。顺德区委区政府称,此次对大部门职能进行有机整合,将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党政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变化一党委机构变化:撤销社工部 单列统战部总数不变:6个机构设置:有调整在2009年顺德大部制改革之后,顺德的党委机构共有6个,包括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5个党委工作部门,此次改革中,顺德党委机构的总数保持6个不变,但具体的机构设置却有调整,即区委社会工作部被撤销,而在当年大部制改革中被整合入社工部的区委统战部,则被再度独立出来,成为顺德区委五大工作部门之一。社工部:2009年顺德大部制改革的成果,社工部由当时的区委统战部、外事侨务局、民政局、农村工作部,以及区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机构整合而成,并与区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合署办公。本次改革中,社工部的这些职能又被悉数拆分,其中区委统战部独立出来,与区外事侨务局合署办公,民政职能划入新组建的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村工作的相关职能整合入区农业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则恢复到改革前的运作模式,按各自章程独立运作,由区委副书记联系,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提升引领能力和服务效能。变化二政府部门变化:审计局单设成“大部门”总数有变:10个变12个机构设置:单列审计局和农业局2009年顺德大部制改革之后,顺德共保留了10个政府工作部门,这次机构调整后,计入政府机构个数的大部门变成了12个(在区政府工作部门中,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合署,监察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合署、文化体育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这五个部门列入区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比五年前增加了审计局和农业局。顺德区委区政府表示,之所以将审计局从顺德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中独立出来,是根据党的纪检体制改革方向,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来进行改革的,改革之后,将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而顺德区农业局则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组建完毕并挂牌。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宋世明:顺德此次组建区审计局,将原来政务监察和审计监督职能分开设置,这有利于增强纪检监察体系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更加符合《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对纪检监察系统双重领导的要求,同时也是因应地方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功能职责之需要。变化三职能重构:民政相关工作划入人社局旅游管理职责划入经科局伴随着职能的调整,一些既有的党政机构在机构名称、机构职能等方面也有调整。按照改革方案,原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的双拥优抚、民间组织、区划地名、婚姻、收养登记职责,划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门名称随之更改为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另外,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更名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与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合署办公调整为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牌子。顺德区文体旅游局更名为顺德区文化体育局,其旅游管理职责划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并在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加挂顺德区旅游局牌子。宋世明:此次的机构撤并和重组,更多是职能方面的梳理整合,如将民政整合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更加接近大社会保障体制的本意,对市场安全监管局的职能调整,也有助于统一“大市场”监管主体。焦点回应:改革是不是走了“回头路”?组织框架和领导体制都没变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顺德的党政机构一度被精简到16个,而经过这一次调整,顺德的党政机构又增加到了18个,统战部、农业局等党政机构再度独立出来单独设置,似乎回到大部制改革前的运作模式,这是否意味着顺德的大部制改革走了“回头路”?对此,顺德区委区政府强调称,这次顺德是在维持大部门组织框架和区领导兼任大部门首长领导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依法规范和“同类合并、扁平管理、科学分权”的思路,进一步对大部门职能进行有机整合,目的在于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党政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可以说是对大部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李芝兰表示,顺德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对上一次大部制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就目前来看,这次改革提出的措施,对于顺德建构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增创区域竞争的机制新优势应可起到积极作用。
更多文章:
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2024年4月26日 06:20
50句失落伤感心情句子 失落伤感句子?不开心伤感语录说说句子
2024年8月25日 09:30
wow时光之景任务与天神悟道圣坛位置介绍?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是什么意思
2024年7月28日 09:30
为什么说:青春的秘密光是十八岁还很不够?<青春的秘密>马雅可夫斯基表达怎样思想感情急急急!!!
2024年6月4日 21:30
再见了亲人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课文
2024年4月3日 07:30
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有何影响)
2024年7月17日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