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划分段落层次?《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

2024-08-11 18:00:18 :18

说木叶划分段落层次?《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

本文目录

说木叶划分段落层次

《说木叶》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段):确立论题,明确论点。第1段提出论题,明确论点:对于诗歌中的“木叶”这一特定意象的喜爱,是合情理的。第二层(第2至5段):正面论证。第2段:援引屈原作品中的“木叶”“落木”交替使用为例,指出“木叶”是“树叶”的替代。第3段:进一步指出“木”的“微黄”与“落叶”的“微黄”是一致的。第4段:再以曹植《美女篇》为例,指出“树叶”可以换成“木叶”,反之亦然。第5段:提出结论,即“木”可以在形象上代表“树”,而“木”的黄色则更进一步烘托出了“秋”的气息。第三层(第6至12段):反面论证。第6、7、8、9四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第6段:以《九歌》中的“落木”为例,指出这一用法与“木叶”“树叶”不同。第7段:进一步以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例,指出这里的“落木”是纯属“树叶”。第8、9段:通过分析林庚同别人的对话,指出“木叶”“落木”都是“树叶”,但是“树叶”则并非定指“木叶”“落木”。第10、11段:引用林庚的《说“木叶”》中的句子,指出“木”有落叶的感觉,而“树”则无此感觉。第12段:以曹植《美女篇》为例,指出“叶”可以换成“木叶”,但“木叶”则不能换成“叶”。总结:全文由正反两个方面的例证阐述了对诗歌中的“木叶”这一特定意象的喜爱是合情理的。

《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

   《说木叶》语文 教学设计 讲稿

  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件是激发学生兴趣并给一堂课确定基调的话,要恰到好处,形式活泼,吸引人,打动人,让听课者回味无穷。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欢迎阅读与借鉴。

  《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篇一】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

  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显示:木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四、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师: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显示《一剪梅》《相见欢》两首词及其画面)

  讨论,结论:*怀远

  思考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

  师: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就境界迥异。

  五、布置作业:古代诗歌中写“梅”的不胜枚举,所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除了前面列出的几首,请再找出一些,写一篇鉴赏性小论文。

  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篇二】

  教学目标:

  Ⅰ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Ⅱ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说“木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

  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板书课题)

  二分析文章,引出诗歌语言特质:

  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学生兴趣顿起,纷纷回答“树”)

  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

  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树木树木,树就是木。

  ⒉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

  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

  ⒊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木: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⒋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

  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找找课文中古人用木叶写清秋的诗句。

  接下来我们看看“树叶”与“木叶”在暗示性意味上有什么不同?林庚先生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你能否找到理论依据呢?(见第5段)

  ⒌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

  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空阔

  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饱满

  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疏朗微黄

  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繁润绿色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⒍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

  三迁移

  1.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师生有感情地朗读三诗,力求通过语言声音来表达情感)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字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

  比较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讨论分析:

  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

  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

  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达观豪放

  以上三首诗虽都是咏梅,但是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情境不同,导致其暗示性也不同.

  同.

  2.柳的意象: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但是柳树不单单有送别含义,还有一些暗示性的含义.如:…….(插入课件,给学生作练习)

  总结全文: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典诗歌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蒙娜丽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

  不仅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而且生活中也有许多暗示性的东西。比如红色暗示热情奔放,兴奋,喜庆。

  绿色暗示青春,生命。玫瑰暗示爱情......

  学生举例子。

  《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篇三】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课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教学步骤

  一、说“木叶”

  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三、给下列词语注音

  A.袅袅()桔颂()灼灼()皋()

  B.征戌()瘐()缠绵()褒()

  C.翩()荃()干燥()漂零()

  D.漂泊()迢远()桅杆()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特树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征木*、干燥的质感

  意树:饱满

  味木:疏朗

  场树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合木秋风叶落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出处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作者出处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出处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出处

  5.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作者出处

  二、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层岭,。(吴均《谷柳恽》)

  2.,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曹植《美女篇》)

  4.日暮风吹,。(吴均《青溪小姑歌》)

  5.,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三、鉴赏下面一首古诗:

  咏蝉①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注:这首诗作于高宗仪风三年(678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②西陆:指秋天。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

  试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方面鉴赏这首诗。

  答案:

  一、1.屈原《九歌》2.谢庄《月赋》3.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4.王褒《渡河北》5.萧纲《折杨柳》

  二、1.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

  3.落叶何翩翩4.叶落依枝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三、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涛人借对蝉的吟咏,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的品性,但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的思想感情。

  唐诗中的“柳”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赏析说木叶

《说“木叶”》诗人“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令人玩味无穷的“精妙”的诗歌语言。在吟咏之间,那些“潜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读者,感染启发着读者,让人情思灵动,视通万里。就比如文中所说的“木叶”,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

然而,“木”却“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起了叶子”,这样,也就有了“落叶”的暗示,还有颜色的暗示——“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诗句便“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读着它,甚至“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之于“树叶”一字千里的差异。 

扩展资料

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

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与阐释中,这样,读者也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的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

百度百科-《说“木叶”》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原文

说 “ 木叶 ”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 “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 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 )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溪小姑歌》 )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说木叶的中心论点

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通过说明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说明了古诗词中的暗示性艺术。分段感知: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诗集。

说木叶诗句及解析

说木叶诗句及解析如下: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 湘夫人》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万物不住摇啊, 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南朝)谢庄《月赋》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说木叶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阐述了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第1自然段,以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

第2自然段,探寻古诗中多用“木叶”的理由,排除了诗人们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由“木叶”而“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第3自然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自然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自然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说木叶》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 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 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 第四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 第五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作者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说明。

  • 第六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正因为有这个特征,所以《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而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干燥之感,因此都与“木叶”的形象不同。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木叶”的“叶”,有缠绵的一面,“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而“落木”就连“叶”这个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 第七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四至六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七段是小结。

说木叶概括段意 说木叶概括段意内容是怎样

1.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已经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文章以谢庄的《月赋》、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王褒的《渡河北》为例。 2. 第二段说明“木叶”是“树叶”,但古诗中很少用“树”或“叶”。他们大量使用“木叶”,然后使用“落木”。 3.第三段解释了“木叶”与“落叶”、“树叶”与“落叶”的区别的关键在于“木”二字。在诗歌中,相同概念的词语在意象上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4. 第四段阐述了“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落叶的因素。从“木”的使用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在秋风落叶季节开始使用“木”以来,后世诗人在秋景中取得了鲜明的意象效果。作者将曹植诗歌中的“树”意象与吴军诗歌中的“木”意象进行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情况。 5. 第五段解释了为什么“木”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意语言隐藏在概念的背后,它似乎是概念的影子。“木”作为“树”的概念,也有“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这个潜在的意象让我们联想到树干而不是树叶,所以“树叶”往往被排除在“木”的意象之外,“木”是落叶的意思。“树”和“叶”的图像非常一致。笔者以周邦彦词为例加以说明。 6. 第六段阐述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淡黄色和干燥感,带来稀疏的秋天气氛。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九歌》中的牧野才如此生动。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含水的密叶;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在细雨中并不干燥,与“木叶”的形象有所不同。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更宽敞。“木叶”的“叶”有缠绵的一面。“木叶”是稀疏和密集的混合体,“落木”甚至冲走了“叶”二字的意义。 7、第七段,说明“木叶”与“叶子”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8.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至第三段为第一部分,列举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牧野”成为诗人作品中最喜爱的意象。“牧野”意象的关键在于“牧”字。第四至第六段为第二部分,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第七段是小结。

说木叶的作者是

林庚所著的议论性散文《说木叶》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为读者讲述了古诗中“木叶”这一意向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

《说木叶》鉴赏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诗的人,读诗必将是顾此失彼的折磨——诗人跳跃的思维恰是调皮的小精灵,它不守理性的规则,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跌跌撞撞的老学究。

 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

这样,读者也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

说木叶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说木叶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如下:

使用诗句阐述木叶的作用,艺术特色。运用对比手法。对比出木叶的作用。

引用古诗写出了木叶的影响。

第一段总结:受屈原的影响,后世的诗人在形象方面喜爱使用“木叶”

第二段总结:首先,解释木叶的字面意思,而后解释为什么不用树叶(通过前人发现“木叶”的妙用)后来的诗人们将木叶发展并传承出了更多的词语,如“落木”。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创造。

第三段总结:首先对比了“木叶”与“树叶”的异同,相同点是概念上的,不同点是诗歌的形象思维中。由于“树叶”或“落叶”的无人过问,引出我们对“木叶”中“木”字的来历思索。

第四段总结:从场合的方面分析了“木”和“树”的异同以及适用点。木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第五段总结:承接上文,用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解释了第一个艺术特点,并分析“暗示性”是什么,拆开了“木”和“叶”,“木”可以引出的所有词汇与“叶”无关。而“树叶”的意思依旧是“叶”开始整体分析“木叶”(和树叶做了个对比)开始引出第二个艺术特点。

第六段总结:从“颜色”与“触觉”上分析对比了“木叶”“落叶”“黄叶”“落木”所处的不同环境以及不同心境。

第七段总结:艺术形象方面差别很大。

整体总结:从艺术形象的角度分析了“木叶”与其他类似词语的差别。

说木叶划分段落层次?《说木叶》语文教学设计讲稿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套曲是什么意思?声乐套曲的正确表述

套曲是什么意思?声乐套曲的正确表述

本文目录套曲是什么意思声乐套曲的正确表述套曲和组曲有什么区别散曲分哪两种套曲也是什么中的一种声乐套曲是什么意思散曲包括套曲和什么套曲的表演形式套曲名词解释套曲的基本定义套曲是什么意思套曲的解释(1).由 若干 乐曲或乐章组合成套的大型器乐曲

2024年4月27日 08:50

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呢)

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呢)

本文目录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呢工作中如何缓解压力如何缓解工作压力怎样缓解工作压力如何才能缓解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怎样缓解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呢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是很常见的现象。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失眠、脾气暴躁

2024年8月11日 23:30

赛跑的拼音?赛跑的意思

赛跑的拼音?赛跑的意思

本文目录赛跑的拼音赛跑的意思如何在赛跑中获胜赛跑用英语怎么说赛跑用英语怎么说 赛跑用英语如何说赛跑是什么意思赛跑的解释赛跑的解释是什么赛跑造句歇后语:百米赛跑“百米赛跑”的歇后语是什么赛跑的拼音赛跑拼音:sài pǎo。赛跑释义:比赛跑步速

2024年9月7日 01:00

2017年党建工作总结(国企党委书记基层党建2017年工作述职报告)

2017年党建工作总结(国企党委书记基层党建2017年工作述职报告)

本文目录国企党委书记基层党建2017年工作述职报告开展党员教育“领航计划”工作总结机关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17公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17水务局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告国企党委书记基层党建2017年工作述职报告   转眼间,一年

2024年9月23日 16:50

幽默温暖有悬念的故事?求悬念小故事

幽默温暖有悬念的故事?求悬念小故事

本文目录幽默温暖有悬念的故事求悬念小故事一个悬念的故事300~500字悬念式开头的例子设置悬念的故事400字作文故事创作中的悬念设置悬念的小故事有哪些求几个简短的悬念逻辑小小说或故事!!!如何为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带有悬念冲突的小故事幽默温暖有

2024年4月29日 08:50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大明湖之春的主要内容

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大明湖之春的主要内容

本文目录描写春天的散文名篇大明湖之春的主要内容老舍的大明湖之春一文中第④至⑥段从那些方面写出了大明湖的特点大明湖之春介绍语文作文谁知道《大明湖之春》的主要内容《大明湖之春》的中心思想关于春天的文学作品大明湖之春读后感两百字请分析一听到“大明

2024年5月17日 04:00

年味作文500字?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500字?年味作文

本文目录年味作文500字年味作文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精选优秀范文关于年味的高一作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含食物来历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难忘的年味儿作文800字2022年初一写的春节作文800字年味作文800字春节的味道作文800字年味作文500字   

2024年6月29日 06:50

信任感造句,用信任感造句?世华财讯的网站介绍

信任感造句,用信任感造句?世华财讯的网站介绍

本文目录信任感造句,用信任感造句世华财讯的网站介绍信任感造句,用信任感造句 (1) 她发现对方笑得那样坦率、自然,不禁有了 信任感 。 (2) 事过境迁后,我发现大家的心态都有点改变,原有的 信任感 似乎消失了。 (3) 在恬不知耻之风

2024年7月30日 06:30

装修设计外包注意事项与装修公司推荐?什么是平面设计外包服务

装修设计外包注意事项与装修公司推荐?什么是平面设计外包服务

本文目录装修设计外包注意事项与装修公司推荐什么是平面设计外包服务ui设计外包怎么收费ui设计外包怎么收费的什么叫设计外包设计外包合同模板建筑设计费外包比例是多少设计开发的外包如何控制装修设计外包注意事项装修设计外包公司设计外包项目怎么做设计

2024年3月21日 22:10

苏武留胡节不辱(苏武留胡节不辱的翻译)

苏武留胡节不辱(苏武留胡节不辱的翻译)

本文目录苏武留胡节不辱的翻译正气歌蒋荫堂的《苏武牧羊》原文苏武留胡节不辱的意思求一首苏武牧羊的老歌,歌词是: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苏武牧羊歌歌词全文苏武,留胡节不辱出自哪里作者是谁“苏武留胡节不辱”

2024年6月8日 13:10

五一趣事作文400字(《五一节做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五一趣事作文400字(《五一节做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本文目录《五一节做的一件事》400字作文怎么写作文五一有趣的一件事五一趣事作文五一趣事怎么写作文五一趣事六年级作文五一趣事这篇作文怎么写五一趣事400字五一趣事《五一节做的一件事》400字作文你好《五一趣事作文400字:“五一”节中的一件事

2024年8月1日 03:20

家委会有什么用?家委会自我介绍简短

家委会有什么用?家委会自我介绍简短

本文目录家委会有什么用家委会自我介绍简短家委会是做什么的家委会简短自我介绍家委会都做些什么事情家委会自我介绍简短 家委会自我介绍范文家委会简短的自荐理由如下成立家委会的目的与意义家委会自我介绍什么是家委会家委会有什么用 家委会的作

2024年4月2日 06:40

内涵恐怖故事(短篇的内涵恐怖故事300字)

内涵恐怖故事(短篇的内涵恐怖故事300字)

本文目录短篇的内涵恐怖故事300字内涵恐怖故事含答案超级吓人内涵短篇恐怖故事内涵的恐怖故事内涵的恐怖故事精选内涵鬼故事短篇超恐怖三篇内涵鬼故事内涵恐怖故事,看懂之后更可怕!短篇超吓人内涵恐怖故事精选短篇的内涵恐怖故事300字  鬼的 故事

2024年7月30日 06:20

求《路遥杂文集》电子版书籍免费百度云网盘下载?路遥的小说名字

求《路遥杂文集》电子版书籍免费百度云网盘下载?路遥的小说名字

本文目录求《路遥杂文集》电子版书籍免费百度云网盘下载路遥的小说名字求一路遥文集全本TXT 收到就采纳路遥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路遥“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这句话出自哪本书多少页路遥文集的图书目录求《路遥杂文集》电

2024年9月4日 04:10

地字的组词语有哪些?地组词有哪些

地字的组词语有哪些?地组词有哪些

本文目录地字的组词语有哪些地组词有哪些地字能组什么词地字可以组哪些词地字的组词语有哪些地dì组词:地方、地球、天地、扫地、空地、场地、外地、地主、耕地、领地、地热、菜地、园地、林地、种地、平地、地洞、落地、陆地、洼地、阵地、坡地、地址、地基

2024年7月21日 13:40

《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本文目录《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杜拉拉升职记》的读后感《杜拉拉升职记(2010)》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杜拉拉升职记故事梗概《杜拉拉升职记》台词《杜拉拉升职记》晋升方法介绍《杜拉拉升职记》电影里关于礼仪的五个方面电影《杜拉拉

2024年9月23日 14:30

波波头真美!7款温柔波波头造型,轻松时髦的调性让人喜欢?我最喜欢的小猫作文400字

波波头真美!7款温柔波波头造型,轻松时髦的调性让人喜欢?我最喜欢的小猫作文400字

本文目录波波头真美!7款温柔波波头造型,轻松时髦的调性让人喜欢我最喜欢的小猫作文400字幼儿书籍:《我爱波波熊》短小的爱情藏头诗 以:我爱正正 和 我爱波波 开头的波波头真美!7款温柔波波头造型,轻松时髦的调性让人喜欢 #穿搭小知识## 时

2024年7月13日 20:30

怎样设置电脑启动项顺序?电脑启动项怎么查看

怎样设置电脑启动项顺序?电脑启动项怎么查看

本文目录怎样设置电脑启动项顺序电脑启动项怎么查看电脑开机出现未找到启动项怎么办电脑启动项过多怎么办电脑怎么选择启动项电脑启动项怎么设置启动项电脑开机启动问题解决方法电脑bios启动项怎么设置怎样设置电脑启动项顺序华硕主板调整启动项启动顺序的

2024年3月27日 22:20

526小升初考试题(小升初分班考试经典题(带答案))

526小升初考试题(小升初分班考试经典题(带答案))

本文目录小升初分班考试经典题(带答案)小学奥数小升初专项训练题:数论综合题小升初考试卷小升初语文考试试题小升初成语考试真题及答案小升初作文考试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小升初的英语考试题及答案小升初分班考试经典题(带答案)模拟卷我这儿有。小升初语文分

2024年4月15日 10:10

常见英语名字(英语人名有哪些)

常见英语名字(英语人名有哪些)

本文目录英语人名有哪些常见的英语名字常见的英文名字英语名字大全常用的英文名字最常见的英文名常见的英文名外国男生常见英文名英语人名有哪些1、Aaron 艾伦 希伯来 巍然的高山;受神启示的。2、Abbott 艾布特 希伯来 父性的;伟大的精神

2024年5月9日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