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本文目录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数学教学设计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和以往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 什么是周长概念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
- 圆的面积教案
- 穷人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 《数对圆与统计》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问题一:《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说课,实录,反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五册第44―45页。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有: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周长的含义,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课后的练习向学生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力争做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线、皮尺、各种实物、树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刚才给每个同学都分发了树叶,今天我们就借助树叶来学习知识。大家又会想了,树叶怎样才能辅助我们学习知识呢。首先,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怎么样,像不像上美术课? (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2.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 3.刚才大家描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沿边线围着图形,描了一周)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结合实物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我们能帮它取一个名字吗(树叶页面的周长) 老师在课前也描了一片树叶,谁来判断一下,老师描出来的是不是树叶的周长呢?(出示未封闭图形) 老师描的不是封闭图形,这种图形没有周长。怎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引出周长的概念,结合封闭图形与未封闭图形,强调周长的意义.)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 第一步:用cai课件显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 第二步: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 第三步:有选择性的展示学生画图。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深入感知周长的意义。 (1)有了上面的前提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拿......》》 问题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活动一:看一看。 电脑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电脑闪烁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爬过留下的红线。 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这只能干的小蚂蚁,猜一猜它会说什么? 电脑演示小蚂蚁说的话: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把自己想象成这只能干的小蚂蚁,用手摸一摸树叶,学小蚂蚁说的话说一说。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一学什么是周长? 创设情景 培养观察的能力 引起学生注意 让生尝试说对周长的初步认识 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二、建立模型。 活动二:描一描。 描一描你们手中的树叶的边线,一边描一边学小蚂蚁说的话说一说。 你们描出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什么? 描一描书中的两种树叶的边线,一边描一边学小蚂蚁说的话说一说。 说一说,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活动三:摸一摸。 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边摸边说。 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边摸边说。 说一说你的看法。 活动四:实践活动。 量一量你的腰围与头围,与同伴说一说。 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说一说你的方法。 反思和评价你根据实际课堂内容来实际情况描述即可! 问题三:北师大版《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树叶若干。 学具: 皮尺、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步感受周长。 1、教师板书课题:周长。 (1)齐读课题。 (2)提问:听说过周长吗?怎么说的?学生尝试说一说生活中听到的周长。 (3)揭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周长。 2、找一找: (1)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树叶,请拿出一片(学生根据老师指令拔出一片树叶)。 (2)你认为它的周长在哪?请用小手描一描:(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如果学生没有准确描出,请其他学生补充说明,并让他上台演示) 3、感悟周长的特征:看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描的? 学生尝试说一说周长的特征: (1)沿着树叶的边缘,描了一周。 (2)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这个点。 (3)中间不间断。 4、小结: 说的好,从这个点开始,连续的描完一周又回到原点,这个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二、摸一摸,深入探索物体周长。 1、师:不仅树叶有周长,在我们的课桌上也有很多周长,和你的同桌一起去找一找并摸一摸吧! 2、同桌合作:找一找课桌上物体的周长,说一说、摸一摸。 3、汇报交流:你找到了谁的周长? (1)课桌: ①、(手指着课桌的不同面)你指的是这里?还是这里?还是?(桌面) 看来你找到的是课桌桌面的周长,再完整的说一次(我找到了……) 用手摸给大家看一看。 ②、看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摸得?(回顾周长的特征) ③、课桌桌面的周长,你的课桌上有吗?一起摸一摸! (2)数学书: ①、还有其他的吗?(学生说数学书) ②、你描给大家看看。 质疑点:(摸得是数学书的侧面)你们认为他摸得是边线吗?那该怎么摸?(强调出所摸得周长是数学书中一个面的周长――封面、封底) ③、你的数学书上有吗?摸给大家看看吧! (3)文具盒、橡皮等: ①、还有其他的吗?(学生说文具盒、橡皮等) ②、描给大家看看。(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三、量一量、算一算图形的周长。 1、师:(走到学生座位中,拿起一片树叶)刚才我们找到了这片树叶的周长,能将它描下来吗? (1)、学生独立将树叶的周长描在纸上,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压住树叶,不能移动树叶。 (2)展示:看看大家的作品,真美! 2、练习题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师:书本45页也有些图形,能描出它们的周长吗?试试! (1)学生独立在书本上描。 (2)汇报交流: 图一: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在投影仪下演示。 ②、还有谁想来试试?(两位同学的起点不同,可以吗?) 图二: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并在投影仪下演示。 ②、让我也来露一手,我想从这开始描,可以吗?和他有什么不同(起点不同),沿着边线不间断的描完一周。 图三: ①、从学生中找出错误的在投影仪下呈现,说一说。(如果没有,直接请学生说怎么描。) ②、描这两个轮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说,教师演示描。) ③、教师提醒:如果描了上半个圆,边线就会重复。 3、练习题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既然大家已经会描周长了,那咱们来量一量、算一算周长吧! (1......》》 问题四: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估计你是一位老师吧,我也是老师,推荐你将知识点设计进游戏关卡里的教育游戏,现在趣动课堂的教育游戏就做的挺好的,我有时会把平板连接到电脑上将这些游戏展示给学生,课下学生有时也会玩这些游戏,玩的过程中就帮助预习、复习了,课上的时候展示还能丰富课堂,不同小组比赛,玩得可开心了。 问题五:新北师大版《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很简单, 1教学内容 2教学课题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6教学过程 把这几个写上就全了 希望能帮上你! 问题六:小学数学教案 什么是周长 教学设计理念 周长 开放分类: 数学、几何 周长circumference 【注音】:zhōu cháng 【释义】: 圆、椭圆或其他闭合的曲线的周界长度。 【释义形容】: 一条绳子、一张卡片、一把尺子。 【通俗解释】: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 周长(c)公式: 圆:c=πd=2πr (d为直径,r为半径) 长方形:c=2(a+b) (a为长,b为宽) 正方形:c=4a (a为边长) 梯形:C=(a+b)h/2 (面积) 平行四边形:C=ah (面积) 三角形:C=ah/2 (面积) 问题七:北师大版三上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的运算途径。 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相应;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范围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关于圆的面积你想了解什么?
(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计算公式怎样推导?……)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8、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
(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教学例1。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呢?(先要求出圆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吧!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出示第三题)
3.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同学们真棒,解决完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敢不敢来挑战下面的问题?
4.已知半圆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厘米,面积是30平方厘米,半圆的直径是多少?求阴影部分面积。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哪些条件就可求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直径或是周长)
知道半径:S=πr2
知道直径:S=π(d÷2)2
知道周长:S=π(C÷π÷2)2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回顾再现,也要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圆除了转化为长方形,还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呢?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数学教学设计2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1、出示圆形电脑硬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硬盘的面积就是要求什么?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师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在这里正方形边长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
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能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
(2)动手操作。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
(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
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
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rr
=∏r2
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
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9,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喷水器旋转一周喷灌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喷水距离5米是指什么?
(2)学生计算
(3)交流,突出5平方的计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1求课始出示的光盘的面积
2、在一块长方形的草地上,一只羊被3米长的绳子拴在草地正中央的桩上(接头不计)这只羊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重点的
地方有哪些?
引导学生回顾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知道圆周长如何求面积?总结圆面积计算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51页2、3、4题
拓展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已知圆的直径如何求面积,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面积。
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反思: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材通过例7,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1/4圆的面积,再推出圆的面积,然后填写表格,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圆面积与它的半径的关系,整个过程费时又费力,教学时出示例7的图形,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估算圆的面积,从而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省时又省力,为本课重难点的掌握,赢得了时间。在推导出计算公式后,不急于进行例9的教学而让学生做练一练中的题目,在学生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例9,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重视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当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教师巧妙地引导示范、演示,一步步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关键的“化圆为方”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量变到质变,同时操作活动中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想象把分割过程无限细化,渗透极限思想。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喷水器喷水、光盘、羊吃草问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通过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学生既体验到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羊吃草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视而不见的生活现象的“数学思考”。同时羊吃草范围的圆,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学生想象力的参与,在练习层次上加深了一步。过早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的面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探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通过大胆猜想、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情景图:
①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②提问:“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占地面积”指什么?
2、说一说:什么叫圆的面积?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出示情境图,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指出: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新知识的一种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将没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强化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2、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3、合作探究:
(1)猜想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3)汇报交流,展示成果(分层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等多种感知觉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借助网络画板制作的动态课件展示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展示不同的等份数拼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感受极限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圆切拼的动画演示,观察不同等份数拼成的不同图形,发现规律,让学生感受极限思想。
5、推导圆面积公式。
①比较转化后的图形与圆,你发现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Лr×r
=Лr
6、小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Лr
【设计意图】:通过转化和对比,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讨论的学习交流,从而把发现知识的过程交给学生,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7、知识应用、内化提高
(1)、求下列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r=3cm
(2)、出示例1: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你认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4)汇报解答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米,它能浇灌的面积是多少?
2、把一个周长为18、84cm的长方形改围成一个圆,围成圆的面积是多少?
3、求下列圆的周长和面积。
r=2cm
4、求半圆的面积。
r=4cm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回顾整理,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培养反思习惯,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生活中有许多圆形的物体,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操作,实践演示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沟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操作,实践演示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沟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和以往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什么是周长概念
问题一:周长的概念是?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 耿式 圆:C=πd=2πr (d为直径,r为半径,π); 长方形:C=2(a+b) (a为长,b为宽); 三角形的周长C = a+b+c(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 扇形的周长:C = 2R+nπR÷180? (n=圆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问题二:面积的概念;周长的概念;边长的概念是什么 周长围成这个图形所有线的长度 问题三:小学周长的概念 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问题四:三上什么是周长课件 教学内容分析《什么是周长》位于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44页――45页,具体教学内容是认识周长,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的,主要是了解周长的概念,形成并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组织学生用眼看、动手做,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尝试交流,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总结归纳。总之,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时空去发挥、去探索,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获取新知。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且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能从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整合思路数学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情境创设、新知学习和知识运用过程中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运用如下: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中,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在提供机会,主动参与这一环节中出示课本45页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在学生画动手画完这些图形的周长后又为学生增加几幅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鼓励学生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周长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并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教学过程。在实际测量,深化理解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梯形启发学生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在闯关游戏,巩固认知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课本45页练一练中的第三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否相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通过互相补充,不断完善,深化理解。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建立周长的概念。②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亲历“做数学”的过程。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从而使达到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2)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3)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4)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电脑电视机水彩笔尺子绳子(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天,小蚂蚁来到一所小学,很想见识见识小学生怎样上数学课,老师送它一片树叶……请看大屏幕,它是怎样与树叶交朋友的。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动画情节。引导观察,建立认知:(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小蚂蚁是怎样走的?你能像小蚂蚁一样,用你的手指在沿着数学课本的轮廓“指一指”吗?(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1、画一画,描一描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树叶,有兴趣吗?描一描:这片树叶的边线,OK?(学生们动手操作)思考:你打算用什么法?提示:边画边想,从哪里开始画,画到哪里结束?(画完之后,利用课件动画展示画边线的方法。)提问:你认为这片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小蚂蚁说(课件实现):“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他的话中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过渡:你能画出树叶的一周,也一定能画出下面这些图形的一周。课件出示:45页练一练第1题,再另外增加几幅图,如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用我们刚才画树叶一周的方法,来画这些图形的一周?开始吧……(学生动手画一画图形的边线。画完之后,利用课件演示画边线的动态过程。)2、试一试,说一说引导观察:所描出的图形边线摸一摸:数学课本一周的边线。试一试:给这些边线起......》》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的范例如下: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1)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2)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3)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4)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1)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2)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3)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4)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圆的面积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圆的面积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面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42528292202
267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二、新课。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s=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答: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R2-r2或S=(R2-r2)
(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2
已知周长求面积S=()2
(3)环形面积:S=(R2-r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
圆的面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P16--18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CAI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P16中草坪喷水插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生1:我能发现喷水头转动一周所走过的地方刚好是一个圆形。
生2:对,这个圆形的半径就是喷头喷水的距离,也就是5米;周长也就是喷水所走过的路线;
生3:我补充一点,这个圆形的中心就是喷头所在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晴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4:被喷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师: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有多大。(板书:圆的面积)
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估计圆面积大小
师: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投影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②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生1、我是根据圆里面的正方形来估计的,外面
方格图面积为1010=100平方米,圆里面的正方形面积大约为5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形的面积大约在50--100平方米之间;
生2: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计的。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大约为2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形的面积约有80平方米;
生3:还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圆的面积。圆形外面的正方形可以看作边长为2r的正方形,面积就是2r2r=4r2
而圆形里面的正方形可以看作由4个小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r,则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rr2=1/2r2,;那么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即是41/2r2=2r2,那么圆形面积大约为3r2,
师:同学们的估计很有道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有一个精确的结果,我们接下来就来讨论一个能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来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2、探索圆面积公式
师: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
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开始操作,教师巡视)
生:我拼成的图形接近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形的半径。
师:说得很好,大家看看自己拼成的图形与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是否一样呢?
生:我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径。
(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注意板书)
师:现在请大家来观察一下刚才两个同学拼成的图形,哪个更接近长方形呢?
生:等分为32份的更接近长方形。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呢?
生: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
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说,教师板书)
生1: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形的半径。而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圆形面积公式=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生2: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径。而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那么圆形面积=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圆面积公式呢?
生:S=RR
生:还可以写作S=R2
师:这说明求圆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半径即可,那我只告诉你们圆的直径又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呢,请大家自己把这个公式写出来。教师板书。
3、应用圆面积公式
师:现在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
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
(学生独立解答,知名回答)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P18,NO1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
计算过程和依据。
2、P18,NO2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
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在估计半径是10米的圆大约有几个教室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再算一算。
五、小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根据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来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简单的有关圆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准备:圆形纸片
一. 创设情境。
S:同学们,请看这里?(展示课件动画)
S:现在小马有一个问题:我的这个活动范围是一个什么形状? X:是圆形。(板书:圆)
S:小马还有一个问题,我的活动范围占地多大?这个多大指的是圆
的什么量呢?
X:是圆的面积。
S:对了,就是圆的面积,我们现在就来一起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 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 出示电子课本。
S:请大家请大家翻到课本67页的彩图,有一个问题: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你认为怎么做,大胆来说一说。
X1:公式。
X2: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S:(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看来这位同学预习的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重点。)要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这个方法不错,那咱们来回想一下,咱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单击课件)
X: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
(单击课件)
S:但是这么多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哪一个比较好呢?大家来选一选。 X: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S:喔,这三个图形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应该尽量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来做。请大家看黑板上的电子课本(电子课本)
S读:在硬纸上画一个圆。。。。。大家附页1中的圆都准备好了
吗?
X:准备好了。
S:请大家举起来展示一下。好的请放下,老师想问大家,通过剪纸拼图,你发现了什么?
X:(学生自由回答)
S: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现在我来演示一下,大家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课件演示)
2. 讲解课件。
4份时S问:这个像是咱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
X:不像。
S:不像没关系,咱们继续分,再分成8份,这次呢?
X:有点像平行四边形了。
S:继续分。(演示到32份)
S:这下更像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但是,这还没完,咱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的拼图过程。(单击课件)
S:咱们从圆开始,先是4份,它完全是一个不规则的四不像,再分成8份,还是不像,然后依次16份,32份,还可以继续往下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最后,它会无限地接近一个什么形状呢? X:平行四边形。
X:长方形。
S:到底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S:启发: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在哪里?平行四边形的这两条边是斜的,而长方形是竖的。大家从这个4份的图开始看可以观察到,这条边的倾斜度越来越小,最后它就会变得无限接近于90度的竖线,而这个图形也会近似的什么图形?
X: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
S:它不是真正的长方形,而是一个无限接近于长方形的近似长方形。 正如课本68页最上面的这句话。
3. 电子课本P68
S:如果分的。。。。。。长方形。同时我们的小精灵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拼成的。。。。。关系?
S:请大家注意看我的课件演示。(讲解)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 * 半径 =C*r 2
=2π
2r*r
=πr*r
2 =πr
2即 S=πr
S:从这条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X:半径。
S:同学真聪明。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了,要不要试一试这条公式好不好用?
S:来看一下咱们这节课刚开始看到的这个圆形花坛,原来它的直径有20m,要想求出它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来?
X:半径。
学生先做题,再用课件演示答案。
三. 拓展练习。
1. 回答(尽量不要动笔)。
2. 计算(78.5 m2)
S= πr2
2 = 3.14×5
= 3.14×5×5
=3.14×25
=78.5 (m2)
四. 回顾总结。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自己总结)
老师补充:1.化圆为方。
2. S= πr2
3.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半径)
板书:
1. 化圆为方。
穷人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认识圆周率。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
(2)结合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⒈圆形物体实物,课件。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根线,一把直尺。
四、教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主要教学环节与设计:
通过以下环节教学本课: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四、畅谈收获,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师:
哪些同学会骑自行车?在骑车时,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怎样计算?(课件出示车轮向前滚动的录像。)
生:求行驶多长的路程就是求圆形的周长。
师: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入手,让学生感知求车轮滚动一周就是求圆的周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 直观感知什么圆的周长通过以下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
1、请你指出老师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准备一些实物有硬币、茶杯垫,让学生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3、指一指、描一描自己手中圆片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二)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1、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预设的几种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绳子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拉直;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小结:以上的几种方法都是要“化曲为直”。
课件出示地球图片。
如果要计算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用刚才的绕线法、滚动法显然都无法测量怎么办?我们需要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 “缠绕”、“滚动” 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必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这样的矛盾,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操作实验,探究圆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一内容中,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概括得到结论”来完成。
(1)猜想,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圆直径长,周长就大; 直径短,圆周长就小。
(2)实验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请同学们分组做个小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学具,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按照“我们组利用什么方法——过程怎样——结果如何”的顺序汇报实验过程
小组汇报:
生:我们测量的第一个圆直径是10厘米,周长是31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1倍。第二个圆直径是2厘米,周长是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25倍。第三个圆直径是5.5厘米,周长是1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倍。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追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它直径都有这种关系呢?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师:由于测量时存在误差,导致结果不太一样,这很正常。你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结果了。谁知道我们把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做什么?
生:圆周率。
师: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了解?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经过数学家周密计算发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这个倍数叫做圆周率。读作π。对圆周率的发现最杰出的贡献者是祖冲之。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计算到了小数点后上亿位。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板书:π≈3.14(课件出示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在小组中操作、交流、观察等活动,亲历感悟发现知识,达到理解的目的。圆周率有的学生早已知道,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是在师生共同补充交流中得到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祖冲之的事迹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得出结论师:你知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了吗?
生:知道。
板书公式:C=πd,C=2πr
设计意图:推导圆周长公式,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即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做到首尾呼应。
2、设计了三道有梯度的练习:①d=5米, C=?②r=5厘米 C=?③C=6.28米d=?3、明辨是非,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π=3.14( )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
③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2π倍。( )
意图:设计有关圆周率的判断,是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畅谈收获,课外延伸作业:
赤道就像地球的“腰带”,它的长度大约是4万千米。你知道地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这样的设置,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学习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π 3.14×20=62.8(英寸)
C= πd 答: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62.8英寸。
C=2πr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出圆的周长
(2)能够掌握多种测量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能够说出圆周率小数点7位
(4)能够了解祖冲之
(5)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6)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7)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Ppt课件、视频、篮球、硬币、瓶盖
教学过程
一、讨论探索活动导入
1、展示实物篮球、瓶盖、硬币
揭示主题:圆的周长
2、提问:正方形、长方形的边长是4条边相加就是周长,那圆的周长也和它们一样吗?
3、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出篮球的周长(分小组讨论探索)
4、提问:圆是没有边长的,它只是一条曲线,你们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将圆的周长测量出来吗?你们能想几种方法出来?
5、分享测量的方法
方法:化曲线为直线、滚动、软皮尺测、绳绕圆一周
二、了解圆周率
1、提问:观察一下篮球和硬币的直径和周长,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
2、提问:有谁知道圆周率是多少吗?
圆周率3.1415926535
3、大家猜一猜圆周率有多少小小数点?
(展示祖冲之图片以及圆周率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外国早1000年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
圆周率是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这个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3、播放视频:歌曲名3.1415
三、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1、根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个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书上,告诉我是什么?
公式:C=πd或C=2πr
2、提问: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条件:直径或者半径、π=3.14
3、例题讲解
书上第64页例题
4、做练习题
(展示ppt)
课后小结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课后习题
同样的小组成员,测量一个学校圆形的周长,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数对圆与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册P117~118,有关数对、圆和统计的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2.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教学手段】
自主归纳、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学情分析】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仅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他们可以自主地整理知识,只是他们的整理还处于一个比较零乱、不系统的状态。在课前我尝试给他们自己独立去完成知识整理表格,结果发现他们整理的知识重点把握不准,涉及面太广,有关圆的特征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整理得不够全面,所以有关数对、圆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整理,学生独自整理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去整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上好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知识表格整理;课件。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 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看谁的反应最快。数对(2,3)、(X,2)、(X,Y)。
通过简单的数对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有关数对的知识,主要是让他们回忆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列和行。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复习简单的内容,学生也感兴趣,老师也乐得轻松。
二、复习有关圆的知识。
1.圆的特征
用字母表示概念作用数量圆心半径直径
让学生回顾旧知,唤起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再现,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已经比较深刻的印象,我只是作为引导者,让他们重新把已有的知识展示出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整理结构图,并请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平常我也很注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所以,这个环节学生都很积极参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三、考考你。
1.轻松填表格
这道题目主要是针对中下生来设计的,通过填写表格可以检测学生对有关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同时也可以检查出学生做题的细心程度,如注意填写单位等。
2.车轮上的实际问题
本题目设计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认真审题目,很容易把滚动的车轮联系到数学上圆的周长计算,而且本题目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就是单位的换算,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
3.综合实际问题
本题综合了数对和圆的有关知识,通过三个小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4.拓展延伸题。
本题的.主要意图主要考学生的解题思维,而并不是计算能力,因为本题的计算难度比较大,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这题只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出谋划策就可以了。
5.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男生8075859080
女生9080758580
下表是我班男女生进行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
通过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设计,可以很顺利地由复习圆的有关知识过渡到复习折线统计图,这样两者就可以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一气呵成了。
三、小结。
说说你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更多文章: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中如何应对归纳概括题中的“新变化”?2021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技巧:提出对策题:判断问数防“掉坑”
2024年5月8日 07:30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如何在记叙文中运用象征、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2024年9月16日 17:10
文明单位创建总结(2020文明单位创建_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2024年8月27日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