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浔阳望庐山(晚泊浔阳望庐山的注释译文)
本文目录
-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注释译文
-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的整诗意思
- 《晚泊浔阳望庐山》唐诗赏析
- 浔阳望庐山的原文和翻译
-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原文和翻译
- 如何赏析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
-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的古诗
- 《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及赏析分别是
- 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晚泊浔阳望庐山》
- 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诗中指什么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注释译文
晚泊浔阳望庐山(唐)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译文乘帆舟行了几千里,都没见到一座名山。直到停船于浔阳时,才终于见到了庐山。曾读过慧远公传记,心往他那超脱世俗之道。临近东林寺的时候,钟声于暮色中传荡闻来。注释浔阳:江西省九江市。挂席:犹挂帆。郭:外城。始:才。香炉峰:浔阳和庐山都在江西省九江市,故这里指庐山。尝:曾经。远公传:东晋东林寺高僧慧远。——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此转古诗词网)尘外踪:《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此转古诗词网)精舍: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 。--《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此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感。全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而在随意挥写间,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隐藏网址***甚至连注释浔阳都填成了得阳。=======古诗文网译文如下:译文 作者佚名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上为我本人所译。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的整诗意思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作品】:晚泊浔阳望庐山 【内容】: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何等浓丽。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诗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确如昔人评曰:“一片空灵”。 香炉峰烟云飘逸,远“望”着的诗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飘忽,引起种种遐想。诗人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爱庐山,刺史桓伊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绝弃尘俗,当然也是为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怀尘外踪”的情怀是不难理解的。 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 这首诗,诗人写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难怪主“神韵”说的清人王士禛极为赞赏此诗,把它与李白诗“牛渚西江夜”并举,用以说明司空图《诗品》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还说:“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钱仲联徐永端) 摘自唐诗鉴赏大辞典
《晚泊浔阳望庐山》唐诗赏析
《晚泊浔阳望庐山》作品介绍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 晚泊浔阳望庐山 作者: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晚泊浔阳望庐山》注释 ①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九江。 ②挂席:张帆。 ③郭:外城。 ④远公传:梁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⑤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⑥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晚泊浔阳望庐山》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晚泊浔阳望庐山》繁体对照 全唐诗卷160_51晚泊寻阳望庐山孟浩然 挂席几千裏,名山都未逢。 泊舟寻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锺。
浔阳望庐山的原文和翻译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原文及译文如下:
1、原文:晚泊浔阳望庐山,作者,孟浩然,唐,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2、译文: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杨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以前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人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学习古诗的好处
1、古诗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我们文化历史的重要部分。古诗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些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古诗对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古诗的语言优美、凝练、含蓄,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学习古诗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3、古诗的意象和情感可以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许多古诗表达的是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和情感的思考和体验,通过学习这些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自己。
4、古诗可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古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语言美、意境美、形式美等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5、学习古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古诗是现代文学的基础之一,通过学习古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原文和翻译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原文和翻译如下:
一、《晚泊浔阳望庐山》的原文: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二、《晚泊浔阳望庐山》的翻译: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杨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以前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人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三、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晚泊浔阳望庐山》的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暴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大家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拳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儿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
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
如何赏析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这首诗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结尾余音袅袅,包含毫无尽兴之意。
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和向往。但同时又“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境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的古诗
作品原文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注释译文注释1.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2.挂席:张帆。3.郭:外城。4.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5.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6.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译文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创作背景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五月,诗人孟浩然漫游吴越之后,自越州返襄阳,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晚泊江边眺望庐山,发思古幽情而作此诗。作品鉴赏赏析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及赏析分别是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唐代〕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注释浔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挂席:张帆。郭:外城。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孟浩然漫游吴越之后,在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山所发思古幽情之作。
作者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晚泊浔阳望庐山》
【 #诗词鉴赏# 导语】《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漫游吴越之后,在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山所发思古幽情之作。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孟浩然的五律诗词《晚泊浔阳望庐山》,欢迎阅读!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代•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赏析】
这是一首写庐山的五言律诗,虽是写山,却夹叙夹情,主要写了自己见到香炉峰后的所思所见。全诗自然古朴,简洁空灵,情深意远。
诗的前四句是简单的叙述,写诗人在江上千里扬帆,漂泊许久,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等到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了香炉峰,知道此山非同一般。作者这几句轻轻挥洒,勾勒自然,不加修饰,含蓄而蕴藉。作者向往名山,然而“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心理上略略失望,为香炉峰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名山的强烈的渴望之情。“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一个“始”字,把作者眼前一亮、心中一喜的心理变化微妙而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香炉峰烟雾袅绕,作者的心绪也为之飘摇。作者回忆起自己读远公传时的情景,远公传是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其中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高僧慧远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作者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和事迹,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深深的惆怅和感伤。“日暮空闻钟”,悠悠的夕照中东林寺里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久久回响,余音不绝,这里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以忧郁感和神秘之感。一个“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惆怅之情。同时,这些都是作者的所望所见,照应了题目。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希冀超脱尘世的思想,作者对人物的叙述及景物的描写含而不露,简而不散,表现了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意境清远、回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扩展阅读:孟浩然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扩展阅读:孟浩然独特的诗歌美学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
近体诗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审言那里已经完全成熟了。杜审言也是襄阳人,他不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沿着老杜的路子走呢?对此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五言律有中二语不对者,有全不对者,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这就是说,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层次的美学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诗中指什么
挂帆。根据查询百度教育信息显示,在《晚泊浔阳望庐山》这首诗中,“挂席”指的是挂帆,即把帆挂起来,意思是乘舟。《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
更多文章:
个人健康素养对防疫起重要作用(怎样理解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中的作用)
2024年3月8日 14:00
我是十七岁的女孩子,我爱日本,怎么加日国籍!?跪求用日语写的作文、题目我爱日本的车、600字左右
2024年3月22日 17:50
作文幸福在我心中九百字二十篇?以幸福在心里为题的作文700字5篇
2024年9月15日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