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ppt(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本文目录
- 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 历史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创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 从《新青年》和“新青年”看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是什么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有哪些
- 前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后期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探究]
- 新文化运动新在什么地方ppt背景
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历史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创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
当然不对。最起码,连makeshift主义都不答应,经济为本,是基础。凭空,为什么这几个青年不说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1、政治上,虽然民国建立,但袁大头篡夺了革命果实,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积极准备复辟帝制; 2、民资的发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文化,封建文化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崇尚科学的运动。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就为适合中国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新青年》和“新青年”看新文化运动
从《新青年》和“新青年”看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再认识摘要:中华大地死寂之时,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犹如一道春雷,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希望和生机。青年在这场运动中深受影响,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奋起反抗封建主义,破除礼教,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这是千年之未有的新变革、新局面。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 思想启蒙20世纪初的中国,犹如一条从沉睡中苏醒的巨龙,在经历外国侵略者的无情残害和众多夭折的革命和运动之后,思想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剧变。在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相继告以失败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将救国存亡的希望转向思想。“中华民国建立后封建腐旧思想仍然遍布中国,其原因之一是在于中国缺乏一次比较彻底的文化思想革命,如果不将这些封建腐旧思想洗刷干净,不但共和政体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过去被他国侵略的事实表明,封建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行不通了,封建制度国家终将面临亡国的危险,早期西方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开始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引入中国,于是一些知识分子的先进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碰撞,先觉者们想通过类似于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革其根本,改造中国国民,改变中国现状,而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青年占据主导地位,也受其影响最大,解放青年思想,让青年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投身于革命,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新文化运动前夕,中国知识界处于混乱之中,不少知识分子在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政治制度之后,在思想上发生极大的转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后,建立完善的国家政治体制,因而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想要用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改变中国沦为殖民地的现状。但仍有一批顽固保守派,出于自身利益和统治需要,想要复兴孔学,进行所谓“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让处在沉睡之中的国民尊崇先贤孔子,从而在思想上禁锢国民,达到统治当时带有奴性的国民的目的。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青年时遭受了封建礼教的毒害,对此深恶痛绝,自幼叛逆的他们,未向此屈服并发出了挑战,这也是几千年来第一批敢于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的人。至此,《新青年》创办,新文化运动正式爆发。当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任命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之,《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往了北京,并扎根于北大。《新青年》与北大完美结合,且《新青年》杂志和北大也成为了这场运动的主要阵地。从晚清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极力想挽救中国,借助于他们的言论去激起国民奋起反抗。鉴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报纸期刊和杂志,是受众面较广的传播方式,也正因此,陈独秀将目光投向杂志和青年,以《新青年》为载体,选择易于改变同时也是统治阶级最为头疼的广大青年群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在这段陈独秀《敬告青年》中,陈独秀以激昂热烈的文字展现了他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希望的寄托。陈独秀决心以《新青年》引导广大青年,树立青年们的新思想,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激起青年学生们加入到革命之中去。《新青年》不仅教育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思想,而且在妇女问题、文艺研究、时事政治、国粹、国民性等方面展开讨论,这是在当时其他杂志上所没有的内容,既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而且在当时极大的开阔了中国青年的眼界和见识,各种思想在这个平台涌现。当时的在校学生,在《新青年》的引领之下,开始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强烈的抨击,包括对于儒学和几千年来的礼教,同时也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新青年》作为一个平台,让众多有着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此得以展示,并且,也成为当时的思想舆论中心。陈独秀想借助于《新青年》对中国青年进行思想上的改造,他认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早在陈独秀国外留学时,他已深知中国当下的社会制度,难以自救,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和思想来改造中国,于是他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批判性思想带入中国,并想通过《新青年》将此思想在青年之中传播。之所以选择青年,我想,有这样几点原因,一是青年本身思想容易改变,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二是,统治者向来惧怕青年,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青年敢作敢为,叛逆心理强。三是未来青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身于革命,毕竟欧洲四百多年的思想启蒙,才将社会体制完全变革。《新青年》出版之后,在北大销售一空,学生们纷纷开始阅读《新青年》,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新青年》的发表和之中,北大师生成为当时《新青年》的主要编者,与此同时蔡元培校长在此时的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新青年》与北大更是完美结合。新文化运动,不止在思想领域,同时也在文化领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也有人提出弃用汉字改用西方符号;而鲁迅则以白话文《狂人日记》强烈抨击封建礼教……他们认为国民的劣根性来自于封建纲常伦理和封建礼教,而长期的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使国民的思想和个性被压制,难以激起反抗。相应地,对青年们的影响也渗透到思想和文化领域,对至此以后的文化和思想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上的先决条件。“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新青年》的创办由陈独秀一人把持,从所选内容到出版,均带有“功利“心理,陈独秀出于创办初衷和对其作用的期望,将《新青年》的舆论中心和思想传播牢牢把控。《新青年》杂志上呈现的内容皆与陈独秀的思想密切相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的思想围绕着: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青年》对当时青年的影响,可从后来产生的杰出革命领袖中看出:毛泽东曾说到:“《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者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反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它对当时青年的思想改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青年们学会批判,学会思考,激起青年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以及投身于革命运动的热情。即便新文化运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无论是传播的思想本身,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弃扬关系,无可否认的是,它改造了当时青年的思想,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谓当时陷入黑暗的中国大地上的一道曙光,开启了救国存亡的新高潮。注释: 陈独秀:《旧思想和国体问题》《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独秀:《敬告青年》 二十八画生 . 体育之研究[J]. 新青年,1917,3 ( 2) . 鲁迅 .呐喊自序[A]. 鲁迅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71. 转引自美斯诺:《西行漫记》《周恩来旅日日记》转引自中央文献研究编《周恩来传》《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任建树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 。,《新青年》,1919 年第 6 卷第 3 号参考文献资料:1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2 刘纯《“大变局”下中国近代文化的“觉醒”》(2020年)3 陈国恩 《新文化运动百年纷争中的新旧矛盾与中西冲突》1000-114X ( 2020) 06- 0148 - 124 沈祖炜《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5 《兰台世界》2013年九·月上旬:衡水学院法政系 任彤彤《陈独秀启蒙思想与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6 《侨园论坛》:陈保中(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试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2020.07 73页7 《未来传播》第27 卷 第5期 2020年10月:张连义《共和国家理想与《新青年》 的启蒙 》8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3卷 第6期 :张宝明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舆论”还是“思想” : 作为启蒙文本的《新青年》研究》9 王 灵 《《新青年》杂志时代影响力的成因分析 》10 《学术专题(《新青年》百年纪念)》:张弘《新文化运动几个问题的理论反思》11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年6月号:赵菲《论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以政治思想与文化主张为中心》12 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25日/第001版:田林《新文化运动百年:启蒙依然在路上》13 PPT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裴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由于儒家思想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找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因而,反对封建主义,在思想领域就要把矛头指向孔教。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有哪些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②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北洋军阀为其专制统治制造舆论,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复古尊孔的逆流。③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经历着一次难得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④因此,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受过辛亥革命洗礼的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采纳自101教育PPT的资源库,里面有大量教学资源供大家免费使用,还为老师写教案提供参考。
前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经济上的原因是主要的:一站期间,民资出现“短暂的春天”,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利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其次,政治原因: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美日为主); 思想方面:西方启蒙思想传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自己复辟创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后期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探究]
摘 要: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势力间进行了三次论战,其中第二次为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论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运动之目标、中国的阶级状况、中国的前途等方面。本次论战中,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中国革命的诸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阐述,有着极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当代中国反对资产阶级思潮泛滥、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理论建设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论战 中图分类号:D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026-04 作者简介:许益新(1989-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共 党史 。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成为主导。在此期间,反马克思主义势力先后对马克思主义发动了三次进攻,由此便爆发了李大钊和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陈独秀、李达等人和梁启超、张东荪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和陈独秀、李达同区声白、黄凌霜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经过这三次论战,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伪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从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初步理论准备。本文将重点介绍在此期间的第二次论战,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一、双方论战的几个焦点 1.社会主义运动之目标是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梁启超将欧美等国发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原因解释为“使多数之劳动者地位得以改善”[1]。在他看来,欧美工人参加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待遇,而非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这种解释将社会主义运动给庸俗化了。与此针锋相对的是,李达指出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就在于把资本主义这个“以自由竞争及私有财产为根本的社会组织永远除去”,从而“实行将一切生产机关归为公有,共同生产共同消费”[2]62。陈独秀则认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动机就是“在生产方面废除了资本私有和生产过剩,在分配方面废除了剩余价值”[3]87。社会主义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是论战双方的根本分歧所在。 2.关于中国阶级状况的争论 尽管双方都认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是劳动阶级,但各自对劳动阶级的划分标准是不一样的。梁启超认为,唯独有职业的人才可称为劳动阶级,而无职业的人则属于游民之列。因为“全国人民什中八九欲求一职业以维持生命,且不可得”[1],所以他得出了在中国几乎没有劳动阶级的结论。而在李达看来,无业游民是失业的劳动者。他指出,在中国“是国际资本阶级和中国劳动阶级的对峙。不能说没有劳动阶级,只不过没有组织罢了”[2]66-67。接着,梁启超给出了怎样才能产生劳动阶级这个社会主义运动主体的方法,指出“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1]。也就是说,要等到先出现资产阶级后才能出现劳动阶级。张东荪也认为,应该“造成一个绅商阶级同时造成一个劳动阶级”[4]。对此,李达指出,照梁启超等人的说法,中国若无劳动阶级,那自然就应没有资本阶级,即中国可以算为一个无阶级的国家了。他反问道:“社会主义运动就是要实现消除资产阶级的国家,中国既无阶级,又何须制造阶级?”[2]67他还指出,说中国没有阶级区别的人是“不懂社会主义的”[2]47。梁、张等人不承认中国有阶级区别,是为了对各阶级间本来就存在着的矛盾进行歪曲。在张东荪看来,工人受苦“直接受自资本家的很少,而通统是受自工头的”,除此之外,工头还要为工人的道德水平堕落负责,所以“不能十二分苛责资本家”。他还认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痛苦和废不废除地主没有关系,要怪只能怪“天灾兵祸”[4];农民因为没有文化,所以无法应对天灾,而兵祸对农业的破坏比大工业所造成的自然经济解体要大的多。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入侵洗脱了嫌疑。对此,李达提出了质疑,他指出,佃户和地主间的阶级对立,是自古就有的。“田主每日毫不劳力,专门掠取佃户劳力所得的结果,度最奢侈的生活。佃户无论如何含辛茹苦的劳动,他们的命运总是铸定的”[2]47。陈独秀也反问道:“若说中国贫困是一般的物力缺乏,非仅由资本家压榨……既然是一般的物力缺乏,那通商口岸与都会少数人过的‘人的生活’并且是‘奢华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当真他们的命运比多数得不着人的生活的好些吗?”[5]208-209蔡和森根据他在法国留学时的切身体会,论述了中国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交通发达的结果,资本主义如水银泼地,无孔不入,故东方久已隶属于西方,农业国久已隶属于工业国,野蛮国久已隶属于文明国,而为其经济的或政治的殖民地。西方工业国文明国的资本帝国主义常常可以掠夺一殖民地或势力地带以和缓他本国‘剩余生产’‘剩余劳动’的两种恐慌”[6]。梁、张等人通过无限放大中国劳动阶级的自身缺点来论证代表劳动阶级的政党和真正劳动者的国家都不可能出现。他们断言,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社会革命不是真正的劳农革命(即共产主义革命),而是“在已过的许多内乱上再添一个内乱罢了”。一句话,中国的劳动阶级没有资格“用狄克推多制贯彻劳农主义”[4]。李达对此提出了反驳,他指出:“有人说中国劳农程度低不配专政,我要问中国劳农底智识人格比徐世昌梁启超还低几何?”[2]774并指出:“一切革命的原因,皆由生产交换的方法手段而生,不是人的智力发明出来的,也不是抽象的真理产生出来。”[2]47 3.中国应不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本次论战的直接导火索,同时也是核心。双方对中国应该走哪条道路来发展自己的观点可谓泾渭分明。梁启超、张东荪等人从实用主义、庸俗生产力论的角度出发,虽然表面上赞同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前提是通过先走完资本主义道路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准备条件。而陈独秀和李达则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论证了发展社会主义所必需的条件并不一定在性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在梁启超看来,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前提是“有许多现成之生产机关”,但在中国,“生产事业一无所有”。他虽然也承认,走资本主义道路劳资纠纷会引发社会矛盾激化,却又说这固然“极可厌憎”,但又“极可欢迎”,因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能够抵御列强的经济入侵的。张东荪更是认为,中国有四种病,即“无知病”、“贫乏病”、“兵匪病”、“外力病”。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资本家发展资本主义式的实业制度。在他看来,“中国的实业,不论中国自己开发与否,外国总是要求大开发而特开发的”,开发中国的障碍是军阀,列强会帮助中国的实业家即资本家去扫除这个障碍的。实业发展起来了,就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也就能够收到“增加生产力救不得食不得衣的人”的效果,在此情况之下,“才有讲教育的余地”[4]。这样一来,他所讲的中国的那四种病一下子就解决了三种,至于怎么解决“外力病”即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政治文化入侵,他只字未提。这充分暴露了他不敢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之所以希望由帝国主义列强来“共管”中国对抗“赤化”了。他声称:“若没有共管一层,绅商阶级是不会勃兴的。”[7]总之,发展实业的方式只能是资本主义式的,而且离开了资本家,实业就发展不起来。他还说,立刻在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违背“马克思之经济进化论”的,“似乎太越阶了”,而“资本主义的企业的发达终是利在目前而害在将来”[4]。对于上述观点,陈独秀、李达一一进行了批驳。陈独秀认为,发展实业固然是对的,开发实业需要资本、需要资本集中也是对的,“但如果说开发实业非资本主义不可,集中资本非资本家不可,我们便未免发笑”[5]209。资本和资本家不是一回事,所以开发实业不一定非要牵涉到资本家和资本主义。而且,就算中国搞了资本主义,中国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也根本不是外国资本家开办企业的竞争对手,等待他们的只会是经营破产的悲惨命运。因为“按诸产业竞争的原理,手工业遇着机器工业必然要失败的,小规模的机器工业遇着大规模的也是要失败的……那时革中国资本家命的,不是可怜的中国工人,乃是可怕的外国的穆藕初、虞洽卿们”。他还指出,中国的资本家不是在直接地就是在间接地充当外国资本家的买办,他们是为外国资本家掠夺中国服务的。所以,“只望他们发达起来能够抵制外国资本家,能够保全中国独立,再过一两世纪也没有希望”[5]212。至于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开发实业能够改善民生,陈独秀则认为这无疑是颠倒黑白、引鸩止渴。他建议张东荪去上海闸北的贫民窟考察一下,亲身体会那里的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非人的生活”,这绝对可以得到比内地旅行更好的教训。他指出,造成张东荪认为的中国大多数人未得着人的生活的恰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制下必然的状况”。照这样发展下去,“造成一班中国资本家,也不过使中国人中之少数人免了贫乏,多数人仍然是一般的贫乏”[5]209。李大钊则认为,以中国社会经济贫困、生产落后为理由就认为没有搞社会主义的条件的看法是不科学的,“要问中国今日是否已具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须先问世界今日是否已具实现社会主义的倾向经济条件,因为中国的经济情形,实不能超出于世界经济势力之外”[8]。李达则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例,指出俄国的工业没有英美等国发达,工会组织也没有英美等国健全,但却在英美之前干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所以,他呼吁“在中国运动社会革命的人,不必专受理论上的拘束,要努力在实行上去做”[2]56。这里所指的理论的约束,无疑是针对梁、张等人的庸俗生产力论的。
新文化运动新在什么地方ppt背景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4)主要阵地:《新青年》。(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2)前期内容(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更多文章:
2022年拜年祝福语(2022年新年贺词祝福语有哪些 2022新年祝福语怎么说)
2024年7月15日 16:20
医药代表面试技巧(无经验本科毕业生应聘医药代表应该怎样自我介绍啊)
2024年6月18日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