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五篇
本文目录
- 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
-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五篇
- 25篇文言文阅读doc
-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 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
-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 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 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五篇】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三篇】
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
家有名士 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 “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 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 . 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 . 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 .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 . 【答案】C 【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考察学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及《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就”字知识的迁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分)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④唯父昶异焉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⑤浑曰:“何如我?”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 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②④⑥项表明对王湛的了解相关语句。 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答案】A 【解析】“从不”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几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 【答案】 (1)(3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3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3)(3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注读】王湛(王湛,名汝南,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既除所生服(除所生服:除服,脱掉丧服;所生,指母亲。王湛为母守孝3年),遂停墓所(墓所:墓地)。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略:几乎)不过(过:拜访)叔,叔亦不候(候:等待)。济脱时(脱时:偶尔)过,止(止:只)寒温(寒温:问寒问暖,寒暄)而已。后聊(聊:姑且)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音辞: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济意外,济极惋愕(惋愕:吃惊)。仍与语,转造(造:进入到,达到)精微(精微:精深微妙)。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敬:尊敬、恭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严肃不苟的样子),心形俱肃(肃:恭敬、庄重)。遂留共语,弥日(弥日:整天)累夜。济虽俊爽(俊爽:学识造诣很深),自视缺然(缺然:不足),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翻译】汝南内史王湛守孝3年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王济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对起来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乎王济的意料,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转而进入到了精深微妙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与叔叔谈论后,)从外表到内心都变得庄重恭敬了。于是留下来和叔叔谈论,整天连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这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感慨地叹息道:“家中有名士,三十年来我却一直不知道!” 【注读】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聊:姑且、随意)问叔:“好(好:喜欢)骑乘不(不:同“否”)?”曰:“亦好尔(尔:同“耳”)。”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策:马鞭)如萦(萦: 围绕盘旋),名骑无以过之。济益(益:更加)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翻译】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送到门口。王济的随从有一匹烈马,非常难以驾驭,很少有能骑的人。王济随意地问他叔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还喜欢吧。”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 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叔的才能难以测度,不只一种。 【注读】【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德:品行和才能),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异:另眼相看)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用此:拿这个)何为?颇(颇:略微)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脱:偶尔)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测:测度)。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骏驶:高大而迅捷),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小驶:短距离跑得快),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但:只是)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谷食:喂谷物)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卒然:猝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不相胜:不分高下)。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别:区分)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蚁封:即蚁垤(dié),蚂蚁洞口的小土堆)耳!”于是就蚁封盘马(盘马:让马盘旋奔跑),果倒踣(踣:跌倒、摔倒),其俊识天才乃尔(乃尔:就像这样)。】 【翻译】邓粲《晋纪》记载说: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隐藏着自己的品行和才能,没有人知道他,即使是兄弟宗族,也认为他是个傻子,只有父亲王昶对他另眼相看。王昶死后,他住在墓边。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前往探望叔叔王湛,看见床头有《周易》一书,对王湛说:“叔父拿这个干什么呢?略微看过一点没有?”王湛笑着说:“身体好的时候,偶尔再看看罢了。今天天应该和你说说了。”于是共同谈论《周易》。剖析得十分深微,巧妙的言辞奇特的理趣,是王济所没有听说过的,王济感叹其深刻而难以测度。王济天性喜欢骏马,而他所乘的马高大而迅捷,心中很是喜欢。王湛说:“这匹马虽然短距离跑得快,然而力量单薄不能承受困苦。近日我看见督邮的马,应该胜过这匹马,只是督邮的马喂养得不到位啊。”王济得到督邮的马喂谷物十多天,再和王湛比试。湛不曾骑过马,突然就奔驰起来,步伐与王济没有什么不同,而两匹马不分高下。王湛就说:“现在在车道上直行,怎么能区分马的胜负呢?只有在靠近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于是来到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让马盘旋奔跑,果然王济的马倒地摔倒。王湛的卓越的见识和天赋的才能就像这样。】 【注读】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叹述:便感叹便讲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辄:总是)以湛调(调:调笑)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实:实际)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翻译】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竟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得到了一个叔叔。”王浑问他缘故,王济就详细地边赞叹边述说以上情况。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调笑他说:“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 济常常没话回答。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并且称赞叔叔实际的美好素质。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 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 【注读】【《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德宇:气度﹑器量)。时人谓湛上方(方: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翻译】【《晋阳秋》记载说:王济拥有对人的鉴别的才能。看见王湛,感叹佩服他的气度﹑器量。当时人认为王湛向上比山涛差一点,但向下比魏舒有富余的。】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翻译】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五篇
【 #能力训练# 导语】文言文的学习好比是另一门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文言文。下面是 分享的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 赤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屡次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2.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 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3.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启示 黄香侍奉父母亲的故事反映出一个孩子细致、纯真的孝心,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发自内心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关心他们。要知道,他们把我们照料成大人时有多么辛苦。4.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 马说 韩愈〔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同:只)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5.文言文阅读及翻译精选 自相矛盾 韩非〔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5篇文言文阅读doc
1.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
1.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
3.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
4.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2.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3. 求25篇超短文言文求25篇超短文言文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参考译文:房玄龄向唐太宗禀奏:“我查看了仓库里的盔甲兵器,远远胜过隋朝。”唐太宗说:“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但是隋炀帝的武器难道充足吗?最终他还是失掉了天下。
如果你们尽心尽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我的真正的武器装备啊。”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1。
明人吴俨,家巨富,至尚书益。其子沧州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多。
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袖轴一卷,每欲得之,其家非千金不售。吴之弟富亦匹兄,惟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之。
一日,其弟语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数市之。
后置酒宴兄与其。
4. 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潍坊市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一钱不直 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 2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后人粪土视之译文:(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2分)(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分)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答: 〔乙〕余闻而愈悲。
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请写出你在初中课内学过的一句。 (1分)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2分)答: 10 (乙)段“今以蒋氏观之”的“观”与(甲)段 一句中的“观”,表意相同。(1分)〔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答: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答: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3分)答: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7分)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
“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①仔细从容。
②通“仔”。下同。
③随随便便。
⑤要紧。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1分)_______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分)_____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1分)______ _ _________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
5. 成语故事文言文25篇
1、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3、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4、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5、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6、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7、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8、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0、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6. 30篇古文
这里有很多古文的题。
古文可以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
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7.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0.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1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2.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4.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16.“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 #能力训练# 导语】文言文的学习好比是另一门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文言文。下面是 分享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1.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刘秀〔两汉〕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 慰劳军队,群臣都在这里集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击破历下而开创汉朝的基业,而今将军你攻克祝阿而由此发迹。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部地界,因此你的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比的。然而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服的对手,而将军你却是独立战胜强劲的敌人,取得的功劳要比韩信困难。另外,当初田横烹杀了郦食其,到田横投降的时候,高帝下诏给卫尉郦商,不允许他与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来归降听命,我也要诏告大司徒伏湛,解除他和张步的冤仇,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你以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这项重大的计策,我曾经以为这事无人理解难以实现,如今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2.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刘彻〔两汉〕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译文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这些不受驾驭的马和放纵不羁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发现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可担任将相及出使远方的人才。
3.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两汉〕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4.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高〔先秦〕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译文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
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
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5.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高帝求贤诏
班固〔两汉〕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译文
听说古代圣王没有谁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谁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现在天下贤人有智慧有才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这样的人吗?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贤士有什么道路被进用?现在我 靠上天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统一全国成为一家。希望长久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可以吗?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推举,发觉后要免除他的官。年老而体弱多病的,不要送来。
6.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两汉〕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译文
臣子听说物有族类相同而能力不一样的,所以力气要称誉乌获,速度要说起庆忌,勇敢要数到孟贲、夏育。臣子愚蠢,私下认为人确实有这种力士勇士,兽类也应该是这样。现在陛下喜欢登险峻难行之处,射猎猛兽,要是突然遇到特别凶猛的野兽,它们因无藏身之地而惊起,冒犯了您圣驾车骑的正常前进,车子来不及掉头,人来不及随机应变,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术也施展不开,枯树朽枝全都成了障碍。这就像胡人越人从车轮下窜出,羌人夷人紧跟在车子后面,岂不危险啊!即使一切安全不会有危险,但这类事本来不是皇上应该接近的啊。
况且清扫了道路而后行车,驰骋在大路中间,尚且不时会出现拉断了马嚼子、滑出了车钩心之类的事故。何况在密层层的草丛里穿过,在小丘土堆里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在引诱,心里却没有应付事故的准备,这样造成祸害也就不难了。看轻皇帝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臣子以为陛下这样不可取。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臣子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7.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送杨寘序
欧阳修〔宋代〕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8.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宋代〕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弊,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9.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宋代〕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歌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歌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
10.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
周郑交质
左丘明〔先秦〕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如下:
1、反复诵读。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
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
3、掌握常用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对于一些特殊的实词,现代汉语多用“被”(也用“为”)表示,一般用动词“是”表示,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指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在不同的表达情况下有省略现象。
语言介绍: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为“纹”,修饰之意。“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就是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
1.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最直接的重要性就是:你考试要考,不学考试不及格你就会倒霉。(这个是说笑的)
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载体,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拓宽视野,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是有延续性的,中华文化又是融会贯通的,很多现在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在古代典籍中都能找到,如果对文言文一窍不通,那根本无法深入研究。而且文言文并不是学文科的人才需要学。比如说你要做个物理学家,古文献中有很多物理知识,以散文或笔记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了,你需要参考这些文献,但是并不会有人帮你翻译好现成的现代汉语,那你只能自己捧着古书看古文了。又比如说你想成为一名企业家,古代有很多管理哲学可以借鉴,又需要你从古籍中去学习,看不懂文言文不是很惨?
再从个人修养上来说,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深化自己的思想,对个人气质、生活态度都有影响。
所以咯,有兴趣就好好学,没兴趣的至少也打个基础吧。总有一天是用得到的。
2. 关于读书重要性的古文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送东阳马生序》 全文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有哪些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而白话是一种历史极短的语言。
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而全民使用白话自“五四”诞生至今不过百年。白话还没有创造出自己“辉煌”、“丰厚”的历史“积淀”,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当今白话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
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文言与白话的关系,一母一子,一本一末。人们在孩童的“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学习语言,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相反,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就难以达到以上境界,而可能拖沓、冗长、繁琐、欧化、罗嗦、抽象。
五。
4. 【如何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先说积累.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再说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实词的意义.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2 掌握虚词的用法.。
5.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圣贤书多半是古时候人所写的,古时候用的文字,我们今天称之为文言文,现在学校教育使用的是白话文,于是文字就产生了障碍。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障碍不大,很容易突破。文言文是我们中国老祖宗高度智慧的发明,古圣先贤他们在想,如何将他们的智慧,将他们人生当中的经验,传给后人作参考,这是一桩大事。用什么方法传,这个方法是大的工程,这才想到发明了文言文。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因为他知道言语会随着时代变,会随着地区变,如果用一般言语,用这些方式来记载,传个几十年、几百年,后人就看不懂了。正如同现在的西方,古典的东西是拉丁文写的,现在只有极少数的专家还在那里摸索,绝大多数的人不得受用,这个可惜。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他们聪明,把语跟文分开,语言随你怎么变法,文决定不变,这一招就对了。
所以今天,你要能稍稍懂得文言文,你读《论语》就跟孔老夫子对面谈话没有两样。孔老夫子去我们两千五百年,两千五百年传递没有改变,这是文言文的好处,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找不到的,我们祖先对我们后代的恩泽多么大!我们应当感恩戴德。感恩具体的表现就是要学文言文,文言文学习难不难?不难。诸位如果到故宫博物院,或者到大的图书馆,你去找,找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大概还有模范作文这些本子。这些东西我过去都看过,还是线装书。小学生写的文章文言文,他们的年龄不过八、九岁而已,可见这个东西不难!八、九岁,十来岁就写出很漂亮的文言文。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要学经教,文言文不能不学习。学习文言文方法就是背诵,现在人一听到背诵就吓倒了,他不知道背诵是学习的基本,并不困难。你一个星期背一篇古文,有什么困难?你花上一年的工夫,能够熟背五十篇古文,你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就具备了。一年的时间,一个月念一篇,你去选《古文观止》,在《古文观止》里面选五十篇。能够熟背一百篇古文的,他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从前八、九岁的小孩,他念的文言文大概不止一百篇,所以他能写得很好,这有什么困难!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里面的特色,无比的殊胜,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你把这一关突破,你可以读文言文,你可以写文言文。《四库全书》是文化的遗产,文言文是一把钥匙,你拿到这个钥匙,文化遗产你就接受了,你就得到受用。智慧的宝库,经验的渊源。佛经的文字比古文要浅显得多,这是当年译经的这些大师,总是想把佛法能够普遍的宣扬,让一切大众都很容易明了接受,所以用最浅显的文字,也可以说是当时的白话文。所以佛经我们看起来更容易,不感觉得困难,这在文学里头,称佛经这种文字叫做‘变文’。
我们说到这个地方,对于中国古典的文化要留意,文言文要特别注重,最重要的是要教你的子弟,儿童好教。虽然现在学校里面不念了,你在家里头帮助他,帮助他学习古文、背诵古文。你能够带领着他,他能够背个一百篇、两百篇,将来一生受用无穷,然后他才知道父母对他的爱护,父母对他的好处。他现在虽然不知道,将来一生感激不尽,这是真话。所以我在国外常常劝勉我们学佛的同修,最好用《无量寿经》教诫子弟,把《无量寿经》当古文来读,其实《无量寿经》的文字,虽然是文言文,是最浅显的文言文,也可以说是最白的文言文。它里面一共有四十八品,也就是四十八章。过去李老师要求我们要熟读五十篇,那这四十八篇大概就差不多了。所以我说让小朋友熟读这一部经,一举有四得。第一他在海外,他不会把中国的言语忘记,他天天要念!第二,他认识中国字,不会把中国文字忘记。第三,他学习了浅显的文言文。第四,同时他也学到佛法。所以一举四得。我们如果真的是爱护子弟,应当要这样去做。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够疏忽。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1. 文言文阅读技巧
学习文言文重点主要是文言文的读音,断句,对句意的理解,对精美语段的背诵,对文章内容的要点的概括这五个方面,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扩大了对课本以外的浅显的文言文阅读。
学法指导:
1.读准字音
借助课本(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
2、学会断句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词之间的停顿根据文意,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
3.理解句意
①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正确理解句意。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
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其次,边读边理解,已有理解内容,才能背得准确。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个个击破”。第四,借助联想,形体动作,辅导记忆背诵。第五,不断复习,任何人记忆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计划地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增强记忆。第六,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可摘重点写笔记。
5、对内容要点的概括 针对文章的内容,一般设问:写什么人,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阐述了怎样的道理,答这些问题,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在阅读方法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无论那个知识题,都以课本为主。所以一般同学只要肯下力气,文言文的成绩就会较好。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共20分,主客观题兼有。
多年的备考工作积累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文言文的复习要夯实基础,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要以阅读和训练想结合,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词义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全文,要注重词语和句式归纳的对比练习,句子的翻译要准确规范、直译为主,适当增加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的一般用法,不是让学生生硬地记古汉语词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阅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说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我们学文言文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对一堂,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记得快,能培养文言的语感。
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
现代文是从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在口头上就很熟悉,并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来,体会体会,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我们虽然通过汉字,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但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儿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死记到能“背诵”的程度,纵使悟性很高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
这样的读法,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即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 识字”提供了方便。
我之所以强调在诵读前要理解词义、了解句式,是因为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种过分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比如说,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甚至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讲完之后就是读,就是背,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一直到熟,熟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那就更好。 (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为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同样一个意思,所用的词语和句式有细微的不同。
或色彩不同,或语气不同。区分这些不同之处,有助于加深理解。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自己课内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
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于一篇的范围之内。 (三)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积累是否落实。
如果是不懂,或者是半懂,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问题暴露出来了,或是词义没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荀子曰:“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阻碍,出现疑惑,经过思考,经过教师的指点,得到了解决,记忆也就更深了。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有些句子,我们可能已经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但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出来,除了因为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清晰之外,现代汉语的语汇不够丰富、文字表达能力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搞点文言文的翻译练习对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
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是口头翻译,也可以笔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以准确、规范为标准。
准确,指词语要翻译得准确,要牢牢落实;规范,指译文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那种只写出句子大意的翻译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翻译要以直译为主,译文要准确规范,对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开始训练时,总是不够准确、不够。
3. 古文的阅读方法
1、先对单个字的古义以及今义熟记(之、而、也。。。),推荐去查查 汉典 网;
2、最后要清楚知道文言文的各种句式;
3、最后再最后对一些简单句子尝试翻译,翻译时须按照单个字的古义或今义来翻译;
4、另外也要多看看成语词典,因为一些成语在文言文文章里出现的时候通常是省略个别字的;
5、大概了解一些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
先推荐您去阅读《曾国藩家书》或其他清末名家文章、小说,因为这些文章现代人大多数可以略晓其义,也为您接下来阅读其他朝代的文章打下基础。
希望上述方法对您起到很大的帮助,O(∩_∩)O~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从根本上讲,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
因此,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创造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程序化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五步阅读法。
一、预读 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 其主要目标是: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三、解读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四、品读 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五、诵读 其主要目标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
(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4)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
(5)指导写作读后感想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5. 文言阅读的方法
文言文阅读总则: 一要靠知识积累(常用虚、一要靠知识积累 常用虚、实词基本用法及意 常用虚 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 义,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重大 的历史知识等等) 的历史知识等等 二要靠基本技能(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二要靠基本技能 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词类语用 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 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 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 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 依据具体语境、题目, 依据具体语境 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1、以题解文。
、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 不很懂。
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 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 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 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 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 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 其他三项都正确, 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 问题。
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 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 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2、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 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 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 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 年试题, 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 年试题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3、以注解文。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 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 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 年试题中有一句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命题者给“叔段、“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 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 )。”
“ 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 文的能力。
文的能力。” 4、以理解文。
、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 解事理。
例如1994年“以给供养”一句中“给”, 解事理。例如年 以给供养”一句中“ 到底讲成“给以”还是“ 丰足? 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 丰足 可以。
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 可以。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丰 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 竭身运力” 足”。
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 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 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 还是“扶助母亲理家” 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 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 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 理家” 因为这“理家” 理家”。
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 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5、一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一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1)把握大意,由后做起,第一句是说在阅读一 )把握大意,由后做起, 篇文言文时, 篇文言文时,首先要对全文的内容大体上有所了 解掌握,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章。 解掌握,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章。
答题时由 最后一道题答起。 最后一道题答起。
高考文言考题的最后一道题是 结合文意进行判断,此题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 结合文意进行判断,此题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
(2)句子翻译,重点词语。第二句是说在做句子 )句子翻译,重点词语。
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对文言文翻译 的要求是: 的要求是:直、准、补。“直”是说在翻译句子 时尽量要“直译” 时尽量要“直译”;“准”是说对重点的词语翻 译要“准确” 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 译要“准确”;“补”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 有很多省略的内容, 有很多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 补充上” “补充上”。
例如: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 例如:“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 而下士。 此句应译为“ 而下士。”
此句应译为“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 并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后世), ),一定要尊重 平,并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后世),一定要尊重 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这首先是直译, 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这首先是直译,重点 考察的词语是“ ”“荣名”“下”“而 荣名”“ 考。
6.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7. 初中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1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下面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即便夜乘小船就之’中的‘就’应选择的义项是()
就:①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②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③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2、《现代汉语词典》中,“觉”的字词义很有意思,同时包含两个不同的意思①睡醒②睡眠。你认为“眠觉”中的“觉”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两个逗号标明停顿。
吾 本 乘 兴 而 行 兴 尽 而 返 何 必 见 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子猷“雪夜访戴”,乘小舟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你欣赏王子猷的这种行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2、睡醒,理由略
3、“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4、我欣赏王子猷的这种行为,通过王徽之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言行,表现了当时名士率性任情的风度和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表现了王子猷潇洒不羁的性情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2
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6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春和景明( ) (2)沙鸥翔集( )
(3)未尝身至其地( ) (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秋之月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B.此乐何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C.其喜洋洋者矣公问其故(《左传》)D.于是为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小题4】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2分)
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 下句:
【小题5】结合【甲】段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景:日光、阳光; 集:鸟停歇在树上; 身:亲自、亲身、自己 ;书:写。(各一分)
【小题2】B(2分)
【小题3】(1):浮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湖水里的玉璧。(2分)
(2):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色洁白(皎洁)如同白天一样。(2分)
【小题4】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富春江清新宜人(2分)
【小题5】一是用以烘托“迁客骚人”因为景物的明媚而产生的`喜悦之情;二是为引出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两点共4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这里重点注意“集”“书“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特别掌握有关“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A:助词/代词;C:语气词/代词;D:因此/给这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时,注意“跃金”“沉璧”等重点词汇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要了解有关对偶修辞的特点,同时能够从所学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以致用,语言运用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5】
试题分析:体会文章表现手法,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作用的类型。总结为:这里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情怀。
考点:鉴赏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3
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10题。(12分)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1】.给下列划线的词注音并加以翻译。(3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⑵曳屋许许声( )
⑶几欲先走(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3】.作者逼真地描写了口技表演之后,写了听众的神态和动作。请在甲、乙段中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说明其作用。(3分)
句子:甲段中的句子如:_____乙段中的句子如:_____作用:_____
【小题4】.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甲】段描摹了深夜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乙】段描摹了一家由失火到救火的场面。
B.“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模拟了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在文中起到了以动写静的作用,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
C.【乙】段中连用了五个“百千”,浓笔重彩点染了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而传来的很多人和物发出的各色声响。
D.【甲】段中的“既而”与【乙】段中的“俄而”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前者表现两种情况相继发生;后者则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又发生。
答案
【小题1】3分;(1)jiàn 夹杂⑵yè 拉⑶ī几乎
【小题1】4分,⑴ 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⑵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各2分。
【小题1】3分;找句子各1分,作用1分。甲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乙段: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作用:表现了口技表演对听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侧面突出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小题1】2分 A
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4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节选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②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五篇】
【 #能力训练#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 分享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 篇一
陈谏议教子
朝代:宋朝|作者:朱熹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翻译/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的人都不能制 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2.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 篇二
吴山图记
朝代:明朝|作者: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翻译/译文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龄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思黄州的诗歌。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3.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 篇三
地震
朝代:清朝|作者: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 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
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4.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 篇四
荀巨伯探病友
朝代:南北朝|作者:刘义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翻译/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后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留。
5.课外文言文阅读加翻译 篇五
答客难
朝代:汉朝|作者: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翻译/译文
有人诘难东方朔道:“苏秦、张仪一旦遇上万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泽及后世。如今你修习先王之术,仰慕圣人之义,诵读《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典籍,不可胜数。甚至将它们写于竹帛上.以致唇腐齿落,烂熟于胸而不能忘怀。好学乐道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了;自以为才智海内无双,可谓博闻强辩了。然而尽心竭力.旷日持久地侍奉圣明的君主,结果却是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按:韩信谢绝项羽派来的说客时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恐怕还是品德上有不足之处吧?连同胞兄弟都无处容身,这是何缘故呢?”东方朔喟然长叹,仰面回应道:“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时,彼一时也,岂能一概而论呢?想那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不朝,争权夺利,兵革相战,兼并为十二国,难分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所以游说之风大行于世。他们身处尊位,内充珍宝,外有粮仓,泽及后世,子孙长享。如今则不然:圣主德泽流布,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四海相连如同腰带,天下安稳得像倒扣的痰盂。一举一动尽在掌握,贤与不贤如何区分呢?遵天之道,顺地之理,万物皆得其所。所以抚慰他就安宁,折腾他就痛苦。尊崇他可以为将领,贬斥他可以为俘虏。提拔他可在青云之上,抑制他则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为老虎,不用他则为老鼠。虽然做臣子的想尽忠效力,但又怎知道进退得宜呢?天地之大,士民众多,竭尽全力去游说的人就像车轮的辐条齐聚车轴一样,多得不可胜数,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晋身之阶。即使苏秦.张仪与我并存于当世,也当不上掌故那样的小吏,还敢期望成为侍郎吗?所以说时异事异呀。
虽然如此,又怎么可以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室内鸣钟,声闻于外,鹤鸣于高地,声闻于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荣耀!姜子牙践行仁义,七十二岁见用于文、武二王,终于得以实践他的学说,受封于齐,七百年不绝于祀。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鹡鸰鸟,边飞翔边鸣叫。《左传》中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谋私利。《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
当今之贤士,才高无友,寂然独居。上观许由,下视接舆,谋似范蠡,忠类子胥。天下太平之时,与义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您对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至于燕用乐毅为将,秦任李斯为相,郦食其说降齐王,游说如流水,纳谏如转环,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内稳定,国家安宁,这是他们遇上了好时势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话说,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又怎么能通晓规律.考究原理.发出音响呢?由是观之,就像耗子袭击狗,小猪咬老虎,只会失败,能有什么功效呢?现在就凭你这样愚钝的人来非难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这足以说明不知通权达变的人终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三篇】
【 #小升初#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三篇】》 供您查阅。
【篇一: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给上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3.翻译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等到 议论
3.(1)我打了一口井,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2)是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4.宋君怀疑这种说法,认为不大可能是这样的。
5.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话是不足为信的。流言止于智者。
【篇二:淮阴侯列传】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我,能将几何 带兵 B.多多而益善耳 更加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喜欢 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的原因
2.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并解释。
(1)“ “通” “,含义:
(2)” “通” “,含义:
3.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译文:
(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译文:
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不同。
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
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 1.C
2.“常”通“尝”;“禽”通“擒”
3.(1)(你说你是)越多越好,那么,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的呢?(2)这就是我韩信被你陛下捉住的原因啊。
4.D
【篇三: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或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1)过:拜访。(2)堗(tū):烟囱。(3)嘿:同“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5)上行(hāng):上坐。
(6)突:烟囱
1.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者,且有火患 “ “通” “ ②曲突徙薪亡恩泽 “ “通” “
③主人嘿然不应 “ “通” “④不弗牛酒,终无火患 “ “通”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2)余各以功次坐
(3)乡使听客之言 (4)主人乃寤而请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4.”主人乃寤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5.除了”焦头烂额“外,文中还有一个成语是: ,它的含义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俗语是相同的,那就是:______________
1.(1)不--否 (2)亡--无 (3)嘿--默 (4)弗--费
2.(1)改(更改)(2)按照 (3)通“向”,先前(4)才
3.(1)把它改为弯曲的烟囱,把那些柴草移到远处去;否则,将会有火灾发生。(2)先前如果听从那位客人的话,那 么,就不必破费这么多的酒肉了,也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4.D
5.曲突徙薪 防患于未然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更多文章:
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出自谁的诗,全文是什么)
2024年9月9日 21:00
《肖邦故园》中四季景物的特点?急求!!!苏教版必修三《肖邦故园》原文,不要有错别字!
2024年7月11日 09:10
高三秋季运动会入场词?求一份一百字以内的班级介绍(高三七班) 表现该班团结友爱,学习好,拼搏进取等等 文采优美些 谢谢
2024年9月27日 22:00
我的眼睛望着窗外(我的眼睛望着窗外,幻想如何对你表白是哪个歌的歌词)
2024年7月1日 19:20
种瓜得瓜不卖瓜(猜成语1,种瓜得瓜不卖瓜2,朝辞匀帝,暮至江陵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鲁智深当和尚)
2024年7月31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