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件(走进课堂——《草船借箭》)
本文目录
走进课堂——《草船借箭》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此外,《草船借箭》课后的“阅读链接”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著片段,《景阳冈》课后的“资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关介绍,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感受它们的魅力。“交流平台”对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作了归纳和小结。“词句段运用”一方面让学生回忆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意思的经验,巩固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猜人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可以减轻其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本单元的课文,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并提示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猜测大致的意思,再接着读下去。 整体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可以适度结合相关的影视资源,也可以创设多种方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演课本剧,让阅读古典名著变得更有趣味。还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避免拔高要求。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除了《草船借箭》是根据原著相关内容改写的以外,其他三篇均是原著节选,有些语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能读下去是关键,尽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古典名著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大致猜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细究,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所有的语句。对古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在这一阶段也不必深入解读。 各部分教学要点: 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各部分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应上好单元导读课,深入阅读导语页,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读单元所有板块的内容,使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再品析重点语句就能水到渠成。 《草船借箭》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围绕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先讲一讲这个故事。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不懂的语句的意思,大致读懂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脉络,说书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武松打虎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对这段情节进行详细复述。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对武松的看法。最后,通过“资料袋”了解《水浒传》的大致内容及有关人物,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原著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不要求学生“运用”。 《猴王出世》选自明代的长篇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猴群玩耍的时候,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主人公孙悟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学时可以先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或借助相关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大致猜出意思后就继续往下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红楼春趣》选自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长大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教学之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红楼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或是播放影视作品《红楼梦》片段,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认识,产生阅读兴趣。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插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大观园内众人放风筝的热闹场景,进而交流对宝玉的印象。然后,通过“阅读链接”,让学生对放风筝这一活动有进一步的感受,体会民俗文化的传承。 本单元口语交际以”怎么表演课本剧“为话题,针对表演形式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个小学生课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课文,包括故事本身是否适合表演,情节是否丰富、人物性格是否鲜明、是否便于改变成剧本、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也包括表演的场地和人数是否充足、服装到道具是否便于准备等,通过任务驱动,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足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此外,还要提醒学生,无论是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的设计,还是对服装、道具的准备,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这需要小组成员提前排练,团结协作、默契地配合。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读后感”,意在让学生学习清楚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教学之初,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针对教材中提到的三个例子,说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想,再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例子,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确定习作内容后,引发学生思考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一般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要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可以相对简略?教师归纳总结时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可以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大致内容,再详细写自己读后的感想,清楚、具体地表达读后的感想是本次习作的重难点。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写读后感不是对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泛泛而谈,而是要有针对性,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地方来写。完成习作之后,可以选择几个学生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分享,师生共同评价,对习作内容进行再次修改润色。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主要是教授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该合理地将这些方法设计到教学中去。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积累更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影视作品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如”榜文”的大致意思就是贴在墙上、类似于告示一样的东西。还可以通过拆分词语、逐字理解的方法,知道“货”“郎”分别是什么。第二题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借助影视作品等,猜测词语的大概意思。第三题要猜出三句话分别描述的人物谁,并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弄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两者相互参照,结合起来理解就容易多了。如诸葛亮十分儒雅,所以用“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来描写他的外貌特征;号称“齐天大圣”的美猴王孙悟空则是威风凛凛,“身穿金甲”“头戴金冠”的人物形象。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背诵古诗《鸟鸣涧》,感受山中春夜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反衬,营造了动静相间、静而不寂的意境,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而又愉悦的心境,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 “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开展阅读活动前,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回顾阅读方法,作好阅读计划,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进度并相机指导;学生读完后,还应组织读书交流活动,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更加丰富、深入的阅读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读整本的古典名著是有难度的。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避免拔高要求,不必让学生挖掘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剖析书中的人物形象等,学生能带着兴趣读下去是关键,只要能坚持读完、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草船借箭》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课后的“阅读链接”编排了《三国演义》原著第四十六回中的片段,内容与课文第8-9自然段相对应,意在搭建从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并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本单元除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引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草船借箭》是一篇根据原文改写而成的现代文课文,阅读难度不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拓展《三国演义》中另外两个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旨在通过几个故事的勾连,使学生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地认识人物、了解人物,初步懂得怎样去看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想读更多的三国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重点: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1.能通过关键语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单元导读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单元主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 2.你知道中国古典名著都有哪些吗? 3.是的,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四大名著。 4.你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和故事?(“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 5.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 6.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本课生字词。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到的?你能按顺序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吗?注意说清主要人物和事件。 起因:周瑜很妒忌诸葛亮,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内造好。 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并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第三天夜里,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在大雾漫天时把船只开向曹军水寨,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二十条船两边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4.谁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弄清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有没有同学跟老师一样产生了疑问:周瑜为什么要设计陷害诸葛亮呢?(课件出示东汉末年的历史概况、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明白了“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故事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充分展示了他们两个人的个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学习。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其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诸葛亮、周瑜这两个人物。 (二)学习人物描写部分,感受人物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想一想他的内心活动,说说他有什么特点,再把你的想法批注在旁边。 2.全班交流。 3.说说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特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了解周瑜……) 4.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猜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对这个人物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再读课文,去了解周瑜这个人物。 5.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人物的内心活动。 6.全班交流。 7.你觉得周瑜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小心眼、妒忌有才能的人、阴险……) 8.刚刚在读课文的时候,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曹操和鲁肃这两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9.全班交流。(鲁肃:忠义守信,答应的事都能做到;曹操:小心谨慎) 10.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出鲁肃和曹操的特点。 (三)拓展阅读,进一步认识人物 1.请同学们默读“阅读链接”,画出原文片段中不理解的语句,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加以理解,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大概意思。 2.比较原著与课文,你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3.(出示《群英会蒋干中计》《借东风》)这也是赤壁之战中的两个小故事,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这两个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 5.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曹军和蜀、吴可谓是用足了计谋。在这精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继续认识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 6.请同学们关注故事中对诸葛亮、周瑜的描写,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了解人物,说说他们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7.现在你对周瑜这个人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8.周瑜这个人物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实在叫人又喜欢又讨厌。 9.读了这些片段之后,你对诸葛亮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10.看来,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的内心,进而认识人物。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顾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阅读法、做批注阅读法、圈重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作业: 1.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仿照本文的对话形式,写一组人物对话。写完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注意学习组内同学优秀的对话描写。 2.阅读《三国演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重点段落总汇百度文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重点段落总汇百度文库
1、第1课第3、4、7、8、9、10自然段 2、第3课第7、8自然段 3、第4课第9、11、14自然段 4、回顾•拓展一 日积月累 5、第5课 6、第6课第1、2、13自然段 7、第7课第2段 8、第8课第1、6自然段 9、回顾•拓展二 日积月累 10、回顾•拓展三 日积月累 11、第13课第10自然段 12、第14课第2自然段 13、第15课第10自然段 14、第16课3、8、10自然段 15、回顾•拓展四 日积月累 16、第五组《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最后一段、《赞汉字》 17、第19课最后一个自然段 18、回顾•拓展六 日积月累 19、第21课第3、4自然段 20、第22课第6—9自然段 21、回顾•拓展七 日积月累 22、第25课 23、第26课第7自然段 24、回顾•拓展八 日积月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 课文
做作业是要自己做的,这样才能有成绩感, 而且你连题目都不发谁能跟你答案呀。 多问问老师和同学,这样成绩才能提高。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15课10到13段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分析复习资料
廉颇 :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F《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草船借箭》 A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B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C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D《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等 20《井阳冈》 A《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 C注释 D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21《猴王出世》 A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B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C注释。 第六单元 A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2、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3、现代,电报、电话。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B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C调查研究问题:1、确定研究的问题。2、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4、形成自己的观点。5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研究报告的写法: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小练笔150字
“阿曼达,你爸爸真的会来救你,救我们吗?”同学们失落地望着阿曼达。 “会的,一定会的,再等等,可能他们正在挖掘,大家别怕!”阿曼达努力鼓舞自己,让自己的行动感染同学们。 同学们似信非信地低下了头,有的紧锁双眉,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已经绝望得唉声叹气,索性嚷嚷道:“哎……他不会来救我们的,毕竟谁都不知道我们在哪,更不会知道我们还活着!我们没救了。”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哇哇大哭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呼喊着:“爸爸、妈妈!” “不会的。”阿曼达坚定地回道,将噙在眼里的苦涩的泪水挤了回去。心想:爸爸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爸爸,我会等你的。 时间慢慢地流动着,同学们对阿曼达与他爸爸的信心一击而溃,唯有阿曼达执着地挖着。因为他知道,如果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的。事实最终也没有将这位了不起的儿子击倒。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努力地挖。 人,终究会有求生的信念,大家在阿曼达的行动上受了感染,也帮着挖,在窘迫的环境下始终不向死亡低头,从而使得奇迹发生了…… 突然,岩石缝里传出父亲急促的呼吸声与挖掘所产生的震耳欲聋的声音,渐渐交织在了一起 “同伴们,我们有救了!”阿曼达欢呼起来。此时心中的一股暖流似潮水般涌上心头,伴随着一点点渗进来的亮光…… 给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课后第三题
抄答案可不好哦~ 自己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可以帮你的。 我要告诉你的是,答案不会在网上公布的,我见过求答案的很多,在百度知道上从未有过成功的,教育部一定也下发了相关规定的 自己动手,克服惰性,绝不会有答案的,如果有,对你的同学不就不公平了吗,不,对你不公平,你少做了,送你一个字--勤 愿你学习道路一帆风顺,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认真做
谁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英语课文
我有 但打出来太麻烦了 告诉你网址 :search.gougou./search?search=%E5%B0%8F%E5%AD%A6%E8%8B%B1%E8%AF%AD&restype=-1&sortby=7&suffix=-1&lrc=false&page=1&id=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的课后题答案
主要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它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学校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都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都以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的挖,终于救出了儿子。这使我懂了一个道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 中心思想 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 思路结构 第1段(1-11节):在地震后,父亲努力地寻找儿子。 第2段(12-19节):父亲终于发现了儿子。 第3段(20-27节):父子终于相聚。 片段沉香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这个是课件 但是需要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设计: 1、课文中是如何评价这对父与子的?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么意思? (抓住关键句,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2、赏析词句、品评父亲的了不起。交流:这位父亲为什么了不起?文中的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 (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自己对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 (2)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是啊!整整36小时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着。这么长的时间相当于同学们上50多节课。然而父亲在这36小时里,只是做着一件事。 同学们试想一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36小时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吃饭、睡觉、休息之类的 ) 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父亲应该吃饭、休息是吧?而父亲却一直在挖,你为此而感动。还有吗——(“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说明父亲在挖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危险。父亲可能把手划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亲还在坚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么艰难啊!父亲这种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那现在为什么没人阻挡他?曾经有哪些人来阻挡他?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引读)人们以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这样连续挖38个小时,但是我们知道这位父亲没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他在等着我!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 3、“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父亲的几个自然段,是怎样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 学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就是通过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内心世界,体现父亲的了不起,这是这部分的主要表达特点。)(“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几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画面感动了你? (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儿子才只有七岁,但他能安慰大家,并坚定地告诉同学们,爸爸一定会来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会抛弃我们不管的。儿子有信心,因为儿子也时刻记着爸爸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真的见到了爸爸,儿子是多么兴奋呀!大家带上坚定和兴奋的心情一起读(学生齐读16自然段)。 (2)“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他终于要见到了父亲,他却自己不出来,让同学出来,他有着保护同学的意识,对同学们很有责任感。)父亲挖了38小时。儿子也就在废墟中苦苦等待了38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还让同学先出去,多么的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阿曼达的敬佩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5、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 (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6、“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什么反复出现? 三、拓展,感情升华 你还读过哪些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搜集表现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 3、说说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母之爱的事,选一件动笔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决不放弃 坚忍不拔 恪守诺言 舍己为人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就只有这么多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课后第3题答案
临时应付应付是可以的,但是没问题了,也不会让人去买书籍吧,这样很浪费时间的 多思考自己去独立完成,不会的问同学也是可以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① 表示设问。设问是修辞格的一种,不同于一般提问,是作者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以便强调作者的观点。如:第1自然段第2至第5句话。 ② 表示反问。反问也是修辞格的一种,用一问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语气比陈述句强烈。句中“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的意思是强调“什么事情都能做成”。如: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草船借箭课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演义还是正史?演义: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诸葛亮虽知道周瑜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并没有当面揭穿他——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经过: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于每条船上分置士兵30名,并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且两边扎满草人。。做好准备后,就等待计划的实施时机到来了。第一天,诸葛亮完全没有造箭的动作。第二天,诸葛亮也完全没有要造箭的意思。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并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然后朝北岸开去。途中鲁肃虽曾问诸葛亮邀他何为及此去目的地为何,可诸葛亮皆敷衍作答。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见目的地为曹操水寨,本已大感吃惊,又见孔明命手下军士如此大张旗鼓,便慌问诸葛亮:“”若是曹军出战可如何是好?“”而诸葛亮笑答:“”大雾如此、曹操多疑,曹兵必不敢出,你我只顾饮酒作乐,天亮便回。“”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又见大雾不明情况,恐有诈,果不敢出,只命弓弩手射箭御敌。——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齐放,一时箭如雨下。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人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曹丞相赠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结果: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诸葛亮先前和周瑜约定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梗概:周瑜欲计杀孔明——孔明将计就计——孔明神机妙算——孔明船队满载而归——周瑜自叹不如正史: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曹操生性多疑,又见孙权军整肃威武,恐有诈,不敢出战,于是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因失衡而倾斜,有翻沉的危险。见状,孙权当机立断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也受箭。片刻,箭均船平(衡),孙权军得以安全返航。曹操这时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草船借箭》
【 #课件# 导语】课件,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篇课件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课件的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草船借箭》,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⑴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⑵学生交流。
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⑵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⑵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⑴读:有感情地朗读。
⑵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⑶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⑷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⑸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⑴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⑵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
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⑶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
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 篇二 】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知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需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实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同学认知到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同学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知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俺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胜利,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俺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俺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迫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段:
什么叫“妒忌”?
(对才干、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身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俺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⑴指名2同学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同学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⑵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俺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⑴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⑵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俺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俺意”……
⑶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⑴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考虑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⑵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俺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⑴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⑵讨论、交流:
6、小结,俺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俺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⑴考虑: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⑵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考虑这些问题。
①(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②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俺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战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⑵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俺的计划就完了。
⑶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⑸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⑹俺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假如……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⑴指名读第三节。
⑵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板书:
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⑴比较句子:
①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②希望你借给俺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问: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示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心中有数。)
⑵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这句句子:
⑴“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示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⑶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
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示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动身?
板书:
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⑴板:大雾弥漫。
⑵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⑴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动身。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胜利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动身的原因。
⑴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动身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⑵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识天象
⑶齐读小黑板上第⑴、⑷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⑴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⑵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由惊讶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第三课时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局部
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自然段)
4、这样少的战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他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书:
知曹操性
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6、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⑴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同学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⑵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⑶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示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
晓地利
4、齐读第9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考虑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考虑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胜利的原因。(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课时安排】
第一课内容: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一词的运用。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总体感受,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课内容: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体的理解。第二段人物对话时玄机的理解,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想象描述。全文整体理解,总结。作业。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了解相关背景。按课后问题思考,了解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背景。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谨慎。
3、能正确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分段。
5、说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介绍背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找到关键材料,找出起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3、说说安排了哪几个材料?
4、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吗?)
板书:
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1、探究人物的特点:两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组曹操,一组鲁肃。
2、交流:
⑴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雾大到什么程度?
这是偶然还是原就料到?何以见得?
板书:
识天象
预料的和事实的一样,可以用一个“果然”连接。
运用“果然”说句子。
②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一字儿摆开有何用意?出其不意。
船的阵式有何变化?为什么这样调头?
板书:
周密部署
③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④ 鲁肃答应了,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书:
识人心
⑤ 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⑥ “希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这叫什么?
板书:
识地理
⑵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懂阵法。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
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阵图,乃庸才也”。
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后记录〗
1、本课设计的主要特点: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⑴ 通过预习,学生已经总体感知到周、诸葛、曹、鲁等人的特点:
分组后,让不同的组承载不同的任务,具体地感知。反馈交流部分,本课重点围绕“神机妙算”进行交流。学生能抓住具体的句子,说明借箭的必要条件,从而理解诸葛的“神机妙算”。对于理解是到位的。
⑵ 注意到了语文的工具性要素训练:
其一,让学生在提示的引导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简要地概括事件的内容。其二,抓住关键内容,梳理出事件所安排的四个材料。自以为,这也是本课体现工具性的一处有意识的设计与实践。
2、问题反思:
⑴ 尽管理解是到位的,但是学生参与交流的面不广,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不敢说这种心理原因,有的是学生确实没有感知,不理解。
⑵ 朗读的时间不足:
按照现在“读中感受”这种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读才能有充分的理解。这是对的。但事实上,尽管读得不多,但学生默读的时间还是充分的`,特别是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读5篇,并对主要问题进行过思考)。所以并不影响学生的理解。问题是:公开朗读的次数较少。朗读与理解的有机结合,对我来说是弱项。以后重点拿几篇抒情性较强的课文来练习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
⑶ 在板书出借箭成功的四大要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
是这样引的:知人心,懂天象。那么诸葛对于顺风顺水的把握可以怎样概括?结果学生仍不能用三个字概括,最后还是本人说出:明地理。对于“一字排开”,船头的调向,应该概括为:懂阵图。时间关系,尚未概括,只能留待明天,也是本课遗憾之处。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1,
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10,
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
周瑜 诸葛亮
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板书:造箭)
结果呢?诸葛亮按期交箭。(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准备。(板书:借箭,准备)
3.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②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③ “十天造得好吗?”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
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谁来说?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五、品“诸葛亮智慧”20,
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好,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重点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机动: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说: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雾。 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必然误了“大事” ,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
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 “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只要三天”。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
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你来回答。
2.那么诸葛亮还会怎么样跟周瑜说这一些话呢?他当时的心理、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想:(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②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又想:(
),就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③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 )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先写,指名三个学生说,评价。
哪应该怎么说才像诸葛亮呢?让我和大家合作着来说,再选三个学生连起来,师生合作说。
3.其实,诸葛亮早已巧妙地计划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却还蒙在鼓里,他还在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
5.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板书:
草船借箭
造箭 心胸狭隘 顾全大局
准备 对比
借箭 自私自利 神机妙算
交箭
更多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率是多少)
2024年8月7日 11:20
银行业部署2023年工作重点(2023年银行工作计划通用7篇)
2024年8月28日 18:00
童年第四章主要内容(请简单扼要地复述《童年》4-6章的主要内容)
2024年5月30日 04:00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地理信息系统gis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技术路线怎么画)
2024年3月10日 21:20
公司注销股东会决议书怎么写?注册公司时股东会决议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024年9月16日 17:40
新时代好少年2022央视完整版(2022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经典事迹材料)
2024年5月14日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