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李鸿章的主要事件按时间顺序)
本文目录
- 李鸿章的主要事件按时间顺序
-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成就
- 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 他被誉为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根“拐杖“ 各界不一
- 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有什么成就
-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
- 真实的李鸿章和他的洋务运动到底是怎样的呢
- 清朝大臣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
- 李鸿章的清朝洋务生涯经历是怎样的
-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事迹
李鸿章的主要事件按时间顺序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1 早年经历2 湘军幕僚3 组建淮军4 镇压太平天国5 镇压捻军6 洋务重臣7 外交事件8 建设海军9 晚年生涯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成就
“洋务”泛指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关系的一切事务。“洋务运动”则是历史学家对1861年至1895年间人们所从事的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所谓“洋务”事业的历史概括。对洋务运动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今天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那么,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 1865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认识的深化。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清朝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同治十一年底,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它承揽了朝廷“官物”运输一半的运量,而其随后展开的客运业竟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轮船招商局先以朱其昂为总办,后以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由此奠定了“官督商办”政策的基调。 其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清朝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以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既绝……”李鸿章也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于是,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了。李鸿章能够完全不理会“地脉”,也能够完全不理会洋人,因为他知道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之后,由清朝国政府的银子作为投资、以赢利为目的的电报公司成立。李鸿章称此举为“官督商办”,因为在中国创办拥有自主权的企业“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需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法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而李鸿章本人及其家族则是从洋务中大发横财。
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李鸿章洋务生涯介绍他是晚清重要的大臣。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他最终成为了他的学生。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最大的汉奸,也有人认为他是清朝的爱国者。我们将搁置这些评论。就李鸿章和他的洋务运动而言,李鸿章绝对是一个对清朝影响很大的人。其实当初李鸿章和保守派的思想是一样的,认为不应该向西方学习,因为他们从心底里看不起西方人。但随着他与西方人的交流越来越多,他逐渐发现西方人应该学习他们的坚枪,于是在老师曾国磐的指导下,开始投身洋务运动。李鸿章对大清工业的崛起起了很大的作用,军事工业是他最先从洋人那里学来的。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枪厂。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成立西洋炮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采取行动,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型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这里诞生了许多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军事装备。此外,李鸿章还十分重视民用工业。比如他设立了第一个海运局,也就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运公司上海海运招商局。有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船只,成为当时中国航海的基础。同时,他还创办了第一个电报局、矿务局、机织布局和铁路,这些都是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贡献。李鸿章的幕僚有哪些人?每个朝廷官员身边都会有很多幕僚,给朝廷大臣出谋划策,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李鸿章作为清朝的重臣,身边自然有不少幕僚。在李鸿章身边的众多幕僚中,周复是最早追随李鸿章的,也是追随他时间最长的。周复,生于1837年,安徽建德人。他叫玉山,他叫兰溪。在周复的童年早期,周复学习非常努力,想要成名。但是我考了很多次还是没有考中,最后只能选择成为一名书记员,然后就当了候补知府。1870年,周复与李鸿章创办洋务运动,积极创办北洋水师,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即天津武备学堂。1888年,周复开始升官,成为直隶保安使。《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在清政府内部不断受到打击,周复的权利也随之下降。1901年,李鸿章病逝,周复出任直隶总督,兼任清朝北洋贸易大臣。第二年,周复再次出任山东巡抚。周馥在任期间,不仅管理清政府和外国的政务,还负责修建铁路。他还负责疏浚黄河,防止黄河决堤引发洪水。1904年,周复出任两江总督。1906年出任闽浙总督,但周复并未在两广上任,清政府只好将周复调回两广。1907年,周复70岁。他深谙官场之道,最后以身体虚弱为由辞职回了老家。他最终于1921年9月22日去世,享年85岁。清末军务大臣李鸿章故居在哪里?李鸿章祖籍合肥,合肥旧居。几年后,李鸿章终于积累了财富。比如大鹏展翅,成为晚清舞台上最有名的。随着李鸿章的一步步推进,李旧居不断得到扩建。最壮丽的时期,合肥人叫它“李府半街”。李鸿章故居是伴随着李鸿章的崛起而建立的。李鸿章建立淮军后,李鸿章五兄弟同时通过淮系集团的崛起发家致富。占据高位后李府是清末江淮地区的民居建筑,沿袭晚清贵族制度,规格齐全。李府经历了日寇入侵和大跃进两次灾难,后被合肥市政府征用,各种房屋重建或留作他用。但正因如此,因为李鸿章故居被征用,所以在文革中并未遭到破坏。李鸿章故居保留了很大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据说李鸿章故居不到当年的十二分之一。大厅和小姐楼陈列着李鸿章家族的生活用品,东方陈列着李鸿章、淮集团与中国现代化的陈列。李鸿章故居为现在的游客充分展示了处于封建帝国后期的李汤种,也展示了中国近代发展的艰辛。李鸿章故居多次修复改造,被国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李鸿章故居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在合肥市民中影响很大,被游客称为合肥十大景点。李鸿章的女儿是谁?李鸿章是清末清政府的重要大臣之一。可以说,曾国藩等名臣去世后,李鸿章成为最重要的大臣。整个国家几乎所有的重要军政大事都与他有关,他涉足的行业和领域非常广泛,无处不在。而这样一个人物,他的家庭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李鸿章家孩子不多,只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因为第一个儿子死的早,很长时间没有儿子,只好让哥哥的孩子过季,但他更关心女儿。李鸿章有两个女儿,都出生在,分别是李靖和李。李鸿章的两个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他没有重男轻女的古老传统观念,对两个女儿的爱也非同一般。他从小就教两个女儿读书,两个女儿都很聪明,所以都精通文字和笔墨,长期帮助李鸿章整理各种文书。李鸿章也是纵容,直到两个女儿都二十多岁才勉强让他们结婚,而且结婚的都是当时的有识之士。但是,两个女儿的命运都不太好。一个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男人来填房子,最后很小就成了寡妇。另一个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男人,一辈子都因为老而被拒绝。所以两个人的结局也不好。其中,李菊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她的孙女很出名,她是。李鸿章访欧是为了什么?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得李鸿章在清朝的地位不断下降。清朝内部,李鸿章被朝中众多忠臣弹劾,李鸿章失去了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官职,只能呆在家里。慈禧太后在李鸿章身上为清朝做出了很多贡献,所以她派李鸿章去欧美国家,不断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1896年3月28日,李鸿章离开中国,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欧美之旅。在这半年时间里,李鸿章的足迹遍布四大洲、三大洋,海上旅程多达9万里。我走访了欧美八个国家,尤其是英、法、美、俄、德。李鸿章是清朝第一个出访欧美的大臣。李鸿章访问俄罗斯帝国时,参加了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这期间,李鸿章亲眼目睹了尼古拉二世的真面目。另外,李鸿章是尼古拉二世养大的。然而,在访问俄罗斯帝国期间,李鸿章也经历了一次重大伤亡事故。也就是在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上,这个长达20天的庆典,由于安排不当,导致人群拥挤踩踏,伤亡数万人。李鸿章在访问这些欧美国家时,不断学习欧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使中国不断前进,避免外国列强的进一步侵略。清末李鸿章的女婿是谁?李鸿章是中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北洋大臣。他一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李菊嫁给了晚清名臣张佩纶。张佩伦是李鸿章亲自为女儿挑选的女婿。由于张培伦比李_大近二十岁,加上张培伦长相粗犷,李鸿章的妻子赵小莲当时并不同意将女儿嫁给张培伦,但李鸿章非常赏识张培伦,所以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促成了这段婚姻。事实证明,李鸿章很有眼光,张培伦思维敏捷,学识渊博,一心想当官。在李鸿章的举荐下,他成为了清朝的领袖,名声大振。与此同时,他与妻子李鸿章长女李菊结婚的故事广为流传。张培伦能嫁给李菊,确实是运气问题。李菊的耦合不是张培伦的第一任妻子。张培伦一生娶了三任妻子,李鸿章的女儿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当时张培伦从边疆回来投靠李鸿章,李鸿章知道他是个人才,所以很赏识他。就在这时,张培伦的妻子去世了,于是李鸿章把大女儿许配给他做第二任妻子。此事第一次收到。张培伦成为李鸿章女婿后,两人在政局上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张培伦和妻子虽然相差二十岁,却相处得很好。可惜张培伦58岁就去世了,留下李举做了鳏夫,而李举当时才38岁。李鸿章很有眼光。虽然张培伦年事已高,相貌不佳,但李鸿章看到了他的能力和学识,于是不顾妻子的反对,决定将女儿嫁出去。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张培伦不仅是个好臣子好丈夫,也是个好女婿。
他被誉为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根“拐杖“ 各界不一
(图)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公元2015年11月7日,他已走了114年。
离1901年的结束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回銮路上,大清帝国太后慈禧在黄河岸边收到了那个令朝野上下无不悲悼的消息:“大清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死了。”就在他咽气前夕,俄国公使还在床头逼迫他在俄占东北的条约上签字。此时的李鸿章已不能说话,他只有眼泪了,跟了他四十多年的老臣周馥这时也在床前,见中堂已咽气而双目仍炯炯不闭遂哭出声来:“未了之事我辈可了,公请放心去吧!”“目乃暝,犹流涕,口欲语,可伤也……”
2个月前,他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辛亥条约》,签订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
(图)《辛丑条约》1901年7月25日签定
1901年11月7日,这位清朝重臣在国人的一片骂声中,油灯枯尽,魂归肥西。
晚清,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国,“自1840年,蛮夷入侵,道光中叶,外患渐深,咸丰十年,英法入京,毁圆明园,文宗出走,崩于热河……自此以后,法并安南,日攘朝鲜,德占胶州,俄占旅连,英占威九……”日暮中的大清国,一个身影在奔波,他只手撑扶着这一个倾颓的帝国。
咸丰三年初,李鸿章初遇曾国藩,从此少年得志。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中,李鸿章蜕变着,成熟着,才华的光环于李的身上隐隐闪现,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咸丰四年,太平军大举入皖,李鸿章书生带兵,翰林变作绿林,以浪战为能。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渐悉为将之道。咸丰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廷于长江下游再无成建制军队主力,自此,名震一时的淮军应运而生。
同治元年,曾国藩检阅李鸿章的淮军各营,淮军正式宣告建军。次月,淮军抵沪,9000衣衫褴褛的淮军迎战数万太平军,大胜,淮军从此军威大震于清廷。
(图)李鸿章于1900年7月访问香港。他和香港总督Henry Blake在九龙到广州火车的开幕上合影留念。
与清朝其他官员的不同之处是李鸿章对科学技术和经济运动的极大兴趣,最初是为了给淮军配备武器,李鸿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竣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此后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李鸿章为大清国的国计民生呕心沥血,为近代化鞠躬尽瘁,然而一切的洋务和努力在愚昧的国人眼中,为李鸿章赢得的只是无尽的骂名。在上一个世纪之交那段屈辱的历史里,李鸿章成为国人遭受屈辱的愤恨宣泄对象。“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丧权辱国李鸿章。”洋务运动中,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中,李鸿章身疲心愧,他一直在探索着,期冀着自己能让历史的齿轮逆转,能让迟暮的帝国恢复生机。
1896年,因《马关条约》的签订而被闲赋在北京贤良寺的李鸿章被重新启用,拖着辫子环游世界,年余70的他,行李中中还带着一口棺材,万里行程,一颗赤子心。回国之后,李鸿章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金牌回銮,然而慈禧太后的一纸诏书确实与十一国开战的战书,他日思夜等最终到来的确是一条绝路,一腔绝望。这位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一辈子的老臣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终于说出了一声不!对北上勤王圣旨的回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召。”这也许是那个世纪之交中国官员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标志着封建帝国内具有具有近代政治意识的官员第一次觉醒。在李鸿章末年,在那场庚子巨祸中他确保了大清国东南半壁江山的稳定。
(图)晚清重臣李鸿章
对于历史,教科书中早已给了定论,由不得旁人解释。纵观李鸿章一生,置身于阳光与苦难间,只有懂得历史的人才会懂他,这位被西方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宰相,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正如西方外交官所说:“李无疑是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尽最大的努力来维护他的国家的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里的筹码太少了。”
梁启超说:“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吾敬鸿章之才,吾惜鸿章之识,吾悲鸿章之遇。”
我们也许会忘记,万国运动会之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蹒跚地走到黄龙旗下,傲然挺立,用他那嘶哑的嗓音,以一个老人能发出的最大音量,就在万人中央,高唱一首他家乡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以之来捍卫国家荣誉,这位老人就是国人痛骂的卖国贼李鸿章。
卖国贼的帽子一戴就是百年,圣相?奸臣?一身任天下之重,他只手撑扶着迟暮的帝国蹒跚而行……
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有什么成就
同治元年,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署理江苏巡抚兼通商大臣后,在上海与洋人展开了频繁的接触与联合。
同治二年,李鸿章曾在松江设立弹药厂,攻陷苏州后,把弹药厂迁到苏州,改为洋炮局。同治四年,署理两江总督时又搬到南京,成立金陵制造局,专门生产枪、炮、子弹、火药,供应淮军及本省各防营。李鸿章在此基础上,搞了30多年洋务。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成员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是最主动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在洋务派中,李鸿章办的军工企业最多,规模也最大,除金陵制造局外,还有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
同治四年,李鸿章购买了上海虹口的美商铁厂,很快又并入原属清政府的2个小炮厂,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若干年后经过发展成为洋务派最大的军工企业。这个兵工厂生产枪、炮、弹药、水雷等武器,其设备是从美国进口,并雇请英、美、德等国技师。同治5年,由于厂址狭小,又从虹口迁到高昌庙。及后不断扩充,先后建了汽炉、轮船、枪炮、弹药、水雷、炼钢等14个分厂和1个译书局,人员最多时达几万人。在几十年中,江南制造局制造了不少武器,译书局也翻译了一批国外科技图书。在总局工作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徐寿、华衡芳等人,在数学、化学、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李鸿章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接手了天津机器局。他首先对原厂的人员进行调整,并做了扩充和整顿,换上了不少自己的亲信,又从香港请来很多技术工人。该厂主要生产枪、炮、水雷、子弹、开花弹等,设备购自英国,这个厂的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
由于军事工业筹措经费困难,洋务派就广开财源””求富””。他们办起了许多民用工业。在民用企业中,又以李鸿章经手兴办的为多,有许多企业是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在没有得到清廷允准的条件下,擅自兴办起来的。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在上海设轮船招商局,先后起用买办出身而又谙熟技术管理的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人主持局务。以后他还在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分局。招商局的开办,虽然目的在于扩大财源,但却突破了外国势力对中国航业的垄断。开业的3年,招商局挤掉了外国轮船公司1300万两白银的利润的市场份额,迫使美国旗昌洋行退出竞争。
同治十三年,洋务派与顽固派继同治六年有关同文馆招生问题辩论后,再一次展开大辩论。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制造洋船洋器和筹备海防问题。总理衙门先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6条措施。李鸿章是””6条””最有力的支持者与倡导者,他主张建立新式海军,各省配备近代武器,用西法采煤、建铁路,培养和选拔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两派经过一场激论斗争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的意见占了上风。当年李鸿章被授文华殿大学士。
光绪三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开采直隶唐山地区的煤炭,光绪七年正式出煤,年产量3万多吨。当年,在奕祈的暗中怂恿下,他先斩后奏修建唐山至骨各庄的铁路。光绪十二年又向西延长到芦台,长85公里,光绪十三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置铁路公司进行运营。第2年,李鸿章主持将铁路由芦台又向西延长至天津,光绪二十年,开滦煤矿年产量已发展到70万吨,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中型煤矿。这是洋务派所办煤矿中最大和成果最好的一个。这个煤矿采用机器采煤,逐渐配备了铁路、运河、专用码头及货栈,在中国近代影响非常大。
另外,在工业、交通等方面李鸿章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光绪五年李鸿章设天津电报局,在国内设7个分局,经过数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能通达半个中国的电报网;光绪七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由郑观应负责,聘请美国人任教习,开中国人机器织布先河;光绪十四年,在黑龙江设漠河矿务局,在当地采金。年产量近2万两。挤走了沙俄抢掠全国黄金的””采矿事务所””。
基于””自强””、””求富””的需要,李鸿章在引进””制器之器””创办军工企业、民用工业企业的同时,还试图推进科举改革,培养””制器之人””,即大批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新式人才。在同治六年的辩论中,他主张科举专设传授和学习各种制造技术一科,单独取士。虽未获准实行,但他在自己所设的上海广方言馆中,不仅让学生学外语,还开设了自然科学课程,这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无疑是一个突破。由此李鸿章大兴新式学校,先后创办了外国语学校、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军医学堂、天津电报学校;他还主张向欧美的几个国家派遣了少量留学生,这是中国派出留学生的先声。通过这些新式学校和留学生,一大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才被培养出来。
在军事上,李鸿章除用最先进的近代武器装备自己的淮军外,最令举世瞩目的是创办了北洋海军,这是李鸿章兴办洋务的主要目的。同治十年,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口添置新式炮台,当年又调江南和福州船厂的两只船到天津巡海。同治十三年丁日昌建议设北洋、东洋、南洋3支海军,李鸿章予以坚决支持。光绪四年清政府决定先设北洋水师,以后再建东洋、南洋水师。年底,李鸿章向英国购买4条炮舰,报请由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北洋差遣,在天津设水师营务处,以道员马建忠负责海军日常事务。次年,命人设计出黄地蓝龙红珠的长方形海军旗。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设海军衙门,由奕祈任总理大臣,李鸿章任会办大臣,实权由李鸿章掌握。李鸿章凭借手中的权力几年中添置了10余艘新船。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舰队中有排水量达7千多吨的主力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还有各种巡洋舰、炮舰、练习舰、鱼雷艇及各种杂差船只近50艘,力量在当时已经超过了日本。然而由于北洋海军建军以后,为筹备甲午年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海军经费大部分被挪用修建颐和园,舰队没办法再加更换和扩充。而日本则针对中国的海军水平,组建了新舰队,在火力和速度等方面,不久就超过了北洋舰队。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
纵观中国的历史,清朝后期是一个比较令人感到羞愧的时代,因为那时候的朝廷一直还自以为是大国,殊不知西方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朝大臣李鸿章做了什么呢?
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又是如何的呢?他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有什么影响?李鸿章简介
洋务运动中的李鸿章
当时因为社会刚刚承受了很大的打击,清朝 *** 的威信也逐渐下降了,再随着人们对西方事物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在这众多条件的基础上,洋务运动的开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早期的时候,李鸿章带领着一群人创建了一些军事方面的工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使得中国能够自己生产那些新型的武器,这对于清 *** 抵抗外强有了军事基础。
另外李鸿章还创建了一些民用工业和企业,他觉得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用在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当中。而且在他的预想中,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的商人会大量地利用机器来制造东西,从而获得更多利益的目的。在民用企业方面,在李鸿章的指导下,中国有了近代化煤矿以及中国首条商业铁路。这些都是体现了他的远见。
而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是李鸿章最为人知的一个成就。当时的李鸿章看到了西方强国在海军上的实力,觉得清 *** 需要更加重视海防,于是他排除了一切的困难,组成了一支由25艘不同的船舰组成的海军,这支部队就是北洋海军。
除了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成就,李鸿章还推荐大家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还派了不少到欧洲去学习造船、制造大炮等方面的技术。
李鸿章作为清朝的一名大臣,在当时能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强大,懂得想西方学习,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愿意向他人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人。从历史发展的方面来说,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为保护中国和提高国家的实力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真实的李鸿章和他的洋务运动到底是怎样的呢
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咸丰年间,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进入了军中,随后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组建淮军,以曾国藩的湘军为骨干,淮军通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势力,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在湘军解散后,淮军仍旧是江南最精锐的部队。这支地处江南的武装力量成为李鸿章拥有清政府话语权的根本。同治年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试图在封建帝制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发起了近代中国资本力量的启蒙,建立清政府国有企业,改变晚清朝廷关于近代科学、军事和经济的态度。洋务运动期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门一度在列强国家面前获得主权。光绪年间,李鸿章开始组建清政府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的成立代表洋务运动的巅峰,然而终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后勤补给极为落后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同时也标志着李鸿章奋斗半生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晚年,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李被晚清逃亡政府逼迫,前往北京。重病缠身的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身心俱丧,病逝于北京,谥号文忠。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重臣,他从小就聪明好学,被诸多著名人士看中,最终拜在曾国藩门下成为他的学生。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最大的卖国贼,也有人认为他是清朝中的爱国者,这些评价如何我们暂且不论,就李鸿章和他的洋务运动来看,李鸿章绝对是一个对清朝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实际上在最开始,李鸿章和保守派的思想是一致的,认为不应该学习西方,因为从心底他们是看不起西方人的。但是随着他和西方人的交流越来越多,他逐渐发现西方人的船坚炮利确实应该学习,于是在自己老师曾国潘的指引下,他开始投身到洋务运动中去。李鸿章为清朝工业的兴起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他最先学习洋人的就是军事工业。1862年李鸿章设制炮所,地点设在上海。1864年李鸿章又建立了西洋炮局,地点设在苏州。1865年 李鸿章又在上海行动,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大型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在这里诞生了许多中国制造的第一批自己的军事装备。除此之外李鸿章对于民事工业也非常关注,比如他建立了第一个航运局,这就是上海的轮船招商局,这是我国近代最大的轮船公司,这里有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轮船,成为当时中国航海事业的基础。同时他还创办了第一家电报局、矿务局、机器织布局和铁路,这些都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扬名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破坏了江苏地区固有的资本经济萌芽。捻军为匪,重于劫掠破坏轻于民生建设。纵观近代史,统一的国家才能生存,军事政治力量复杂的国家大都成为列强介入的殖民地,镇压起义为功。洋务大臣是李鸿章最重要的职位,向朝廷上奏挖掘煤矿、请开铁路、建设海军,推动着已经没落的帝国艰难向前。从同治年间至光绪末年,长达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科技、军事和民生建设。这场失败的改革让更多的学子、国民眼界大开,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的基石。然而在改革期间,李鸿章并未注重改变百姓劳作方式,在维护了国家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洋务运动改变了国家现状,却让百姓无力生存。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者,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尤其受人诟病,因为政府逼迫和时局导致李鸿章大节有失,其过失难以置评。然而在李鸿章外交事件中,他事事以国家大局为关键,保证清政府得以生存,而使国民的权益受损。这些条约的存在,让近代的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李鸿章的功劳和过错大都是时局所致,很多并非是出自他的本意。纵观李中堂一生,于时局功勋卓著,于百姓多有过错。曾经接触过李鸿章的人物笔记,文中李鸿章是一个很重视生活品质和精神兴趣的人,喜欢尝试西方先进科技和外来事物。因为他是清政府对外交流的第一人,且又手握大权,很多外来科技在进入中国之后一般都是他先使用,进行评判一番后推广给友人亲朋。李鸿章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深厚,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古董的收藏家,对金石器物颇有研究。他在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值得学习,接触西式文化的同时也加强自身传统文学的学习,并未如同后来的国人一样迷失学习方向。李经述(李鸿章幼子)曾说李鸿章遇人不淑,意指李鸿章对于袁世凯极为看重,认同袁世凯编练新军。李鸿章看透了袁世凯的为人,却并未看透袁世凯的野心。袁世凯在民国后对李鸿章后人极为优容,却也依然叛清自立。李鸿章晚年对维新派和革命党极为优容,曾经庇护维新人士外逃,也曾经接见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然而对富国强兵付出了半生的老人并不能接受革命党人的空谈。李鸿章注重强国在于实际行动,不以理想主义而改变信仰。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的政治低潮是自己洋务改革理想的破灭所致,随后李鸿章在晚年期间以自我放逐的方式抵触朝廷的任命,不断远离清政府的政治斗争,转而向两广地带繁荣地方,通过沿海地区试图继续洋务运动未尽之事。因他不在朝中,清政府频频失误,最终丧权辱国,《辛丑条约》这项罪名却又加诸在他身上。
清朝大臣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
李鸿章之功:1。组建淮军太平天国成立后,一路如尖刀利刃,乘风纸破,势如猛虎。清军一路败退,到后来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这个时候的江南士绅,已如抱团老鼠,危在旦夕。李鸿章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组建淮军,前往抵抗太平军。当时是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匪、发、捻”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当听闻李鸿章招募之后,纷纷上前投靠,而李鸿章也通过他在两淮地区的关系,使得淮军顺利组建,以致后来成为一支雄师。2。镇压天平天国运动也许在现在许多人看来,太平天国起义,是一群被清朝压迫到底,进而奋起反抗的无辜平民。李鸿章率军强势镇压,实在是助纣为虐。但首先李鸿章是清朝大臣,自然为清廷效力。再者以当时的情况,长期内耗只能加快列强瓜分中国的脚步,镇压是必然的。最后如果不镇压,真让一群什么也不懂的平民,领导一个国家,这以后的事情会如何,便无需多说了。3。领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清末积弊,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昔日以铁骑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国,抵不过列强的船坚利炮,成为实实在在的“东亚病夫”。在顽固派死守祖宗规矩,不图维新之时,李鸿章顽强的站了出来。带头创办实业,领导洋务运动,与守旧派作斗争。也许在今人看来,洋务运动并不是彻底的革新,并没有真正的挽救国家于水火。当在当时能够站出来,足以证明李鸿章的前瞻性,事实上后来与列强周旋,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洋务运动的积蓄来斗争的。所以李鸿章功绩极大,更不用说他创办的北洋水师了。4。外交上的一力周旋李鸿章代清王朝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诸如《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这是他后世最大的骂名。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细思,李鸿章已经做到了最好。“弱国无外交”,并不是一句空话。
李鸿章的清朝洋务生涯经历是怎样的
李鸿章的朝代是晚清。纵观中国历史,晚清是一段屈辱的中国历史,因为这段时期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伤痛。然而,这一时期有许多杰出的官员,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清朝的一员,李鸿章为他的王朝做了什么?他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评价他?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是怎样的?当时社会刚刚遭受巨大打击,清政府的威信逐渐下降。随着人们对西方事物的了解越来越多,基于这些诸多条件,洋务运动的开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早期李鸿章带领一批人创建了一些军事工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能够自己生产那些新式武器,这为清政府抵抗外国列强奠定了军事基础。此外,李鸿章还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和企业。他觉得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用在普通人的生活和生产上。而且在他的预期中,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商人会大量使用机器制造东西,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民企方面,在李鸿章的指导下,中国有了现代化的煤矿和中国第一条商业铁路。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眼光。建立第一支现代海军是李鸿章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当时李鸿章看到西方列强的海军实力,觉得清政府需要更加重视海防,于是克服一切困难,组建了一支由25艘不同舰艇组成的海军,这就是北洋水师。李鸿章除了在军事和工业方面的成就,还建议大家学习西方文化,多培养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还派了很多人去欧洲学习造船和造炮的技术。李鸿章作为清朝大臣,能够认识到当时西方科技的力量,懂得向西方学习。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愿意向别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李鸿章的洋务事业对保护中国、增强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位日本首相曾评价李鸿章是唯一有能力与世界列强抗衡的人。但了解了李鸿章的功过之后,对他的评价才能更加客观。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李鸿章镇压运动的发展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但他杀死投降的人是不可取的。在洋务运动中,大部分措施都是值得称道的,但他后期为了保存北洋水师的实力而放弃边疆的行为,说明李鸿章的眼光还是太狭隘了。李鸿章一生行动积极,对他的评价有好有坏。只有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他进行分析,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李鸿章。李鸿章一生立功,理应受到公正严谨的审判。总的来说,李鸿章的一生是大于他人的,因为他创办了一个平民企业和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况且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但李鸿章为了保护北洋水师而放弃边疆,留给后人的是狭隘的一面。但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优秀的朝臣。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事迹
史学界对李鸿章在洋务运动的贡献多持肯定意见。李鸿章故居中的李鸿章事迹展对此也褒扬有加。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业绩。怀着富国强兵的目的,李鸿章等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这是史家的定论李鸿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调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代理江苏巡抚。在上海,李鸿章雇用外国侵略军头目训练淮军,招募外国工匠制造军火,加强了淮军的反动力量。1862年,淮军配合“常胜军”在江浙地区屠杀太平军。186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任两江总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镇压捻军。镇压捻军起义以后,淮军势力越来越大,大批淮军盘踞在长江中游,另一部分淮军驻扎在直隶、山东等地。李鸿章的势力遍及了长江和黄河一带。1870年,在曾国藩推荐下,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军事、经济、外交等大权,成为反动统治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卖国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在90年代,他先后两次被沙俄以总计350万卢布的巨额贿赂所收买,与沙俄签订出卖中国领土主权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
更多文章:
奇趣植物在我家(6种好养的花,掐根枝条插土里就活,轻松养爆盆)
2024年6月25日 13:30
交规考试科目一c1的题库一共有多少题?新交规科目三模拟夜间灯光考试题都有哪些
2024年5月16日 08:30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2024年4月30日 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