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诚信故事(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简短)
本文目录
-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简短
- 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 关于诚信的故事古代
- 古代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 诚信的古代故事
- 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有哪些关于诚信的故事
- 古人诚信的故事
- 古人有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
-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简短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简短故事有: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
1、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2、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也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商人们要信守合约,不欺瞒、不作弊,以诚信的态度赢得客户和市场的信任。诚信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诚信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构建诚信社会的道德基础。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品德素养,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每个人都能讲诚信,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它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维护市场的稳定,提高民众的信任和认可度。同时,诚信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人都能守信,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诺千金
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1】樊迟学信礼 公元前496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五十六岁生日。由于孔子当时游历在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孔子怕蘧伯玉为其庆寿,惊扰了他,便大清早带领着弟子们到帝丘(当时卫国的国都)郊外一片树林去漫游。 在一棵老柏树下,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来到师傅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大礼,说:“请夫子上坐,受弟子们一拜!”接着搀扶孔子来到老柏树下早已摆好的小桌子旁。 孔子不解地问:“颜回啊,你要干什么?” 颜回说:“今天是夫子的生日,弟子怎敢忘记!” 说话间,弟子们已七手八脚地在孔子的面前摆出了酒肉和新鲜的寿桃,然后颜回和子路率领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向夫子磕头拜寿。 孔子忙说:“都快快请起,师生之间不必这样!” 弟子们磕完了头,拜完了寿,众星捧月似地把孔子围了起来,或说,或笑,或敬酒,但草地上却还跪着两个人不肯起来,其中一个是子贡,另一个大家全都不认识。 原来子贡当时在卫国做官,卫灵公看中了他的辩才,便常派他出使各国,办理外交大事。子贡前不久出使鲁国,今天是为了给孔子庆寿而星夜赶回来的。跪着的另一个青年叫樊迟,他一身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少言寡语,见人还羞得满脸通红。这次子贡去鲁国,碰上樊迟在到处拜师求学。子贡见他虽然十分腼腆,但却是聪明,便自作主张地领回来拜师,二是为了请冒昧之罪。 孔子知道这些以后,忙将樊迟扶起,问道:“樊迟啊,你想学习什么本领?” 樊迟低声说:“我想学习种植五谷杂粮。” 孔子说:“种植五谷杂粮,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农。” 樊迟又说:“那就向夫子学习种植蔬菜。” 孔子说:“种植蔬菜,我还不如专门种菜的农民。” “那……”樊迟茫然地盯着孔子,“那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样的学问呢?” 孔子耐心地说:“樊迟啊,君子要有雄心壮志。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礼贤下士,老百姓没有不佩服他的;如果诚实守信,老百姓没有不诚恳地对待他的。身居高位的如果能做到知书达礼,诚实守信,那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领着妻子儿女来投靠他的。” 樊迟连连点头说:“那弟子就学习礼,学习信。” 【2】诚信君子与失信小人 将军项羽和汉高祖刘邦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物。项羽是诚信君子,刘邦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项羽是刘邦的部下,是历史是有名的军事将领,他用兵如神,为刘邦统一中原夺取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都劝项羽趁早杀了刘邦,因为项羽的功劳太大,刘邦会怕他造反,迟早是要杀害他的。项羽也知道刘邦是个不讲信义的小人,可是项羽自己却不肯不讲信义先杀掉刘邦。后来,刘邦用计杀害了项羽。虽然刘邦得到了王位,可是他的历常被人们称做小人,项羽却被人们称做英雄。 【3】诚实为官的李固言 唐朝中期,科举考试中盛行推荐的风气,没有门路很难被录用。当时有个书生叫李固言,他出身低微,为人又忠厚老实,虽然自幼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没有人举荐。经人介绍,李固言拜访了一个地位比较低的官员,想请这位官员推举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这位官员升了官,当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见李固言的文章不但文笔流畅,而且见解独到,就把李固言选为科举考试的状元。 李固言在朝廷做官后,仍然保持自己诚实耿直的本性,不像其他官员处事那么圆滑。他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从不做不诚实的事情。 一次,皇帝唐文宗让李固言颁布发诏书,内容是让降职的官员王堪去做太子的宾客,辅佐太子。可是李固言手捧诏书,站立不动。皇帝觉得很奇怪,就问他:“爱卿,你还有什么事吗?” 李固言思虑着说:“臣,臣以为此事有些不妥当。” 皇帝很不高兴地说:“有何不妥!事情已经决定了,你宣读诏书就是了。” 李固言仍然没有宣读诏书,想如实地对皇帝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本来就有些口吃,一着急,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才好。皇帝看李固言仍不肯宣读诏书,就自己生气地离开了朝堂。 李固言回去以后,写了一份奏折给皇上:太子未来的接班人,应该由有贤德的大臣陪伴,被降职的大臣不适合做太子宾客。 皇上看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王堪改任了。 还有一次,群臣议事,唐文宗皇帝突然问文武百官:“朕听说有些州县官员不称职,这事是真的吗?” 众大臣不知皇上心里想的是什么,又怕得罪人。虽然知道确实有些州县员不称职,但是没人敢说。有的说没有,有的说这是谣传,有的则低头不说话。 这时,李固言站出来说:“启禀圣上,臣得知确有此事,而且邓州刺史李堪,隋州刺史郑襄尤其不称职。” 李堪是朝中大臣郑覃举荐的,他怕李堪的失职对自己不利,就马上站出来辩解:“微臣了解李堪的为人。再说管理那么多事情,有些疏忽是难免的。” 李固言还想说些什么,但是唐文宗把话题引开了,谈起别的事来。其实,皇上知道李固言是个诚实人,不会胡说,是郑覃怕受责备才巧言狡辩。可是他怕朝臣之间闹矛盾,不利于国家,就没再追问下去。 但李固言的诚实却记在了皇帝的脑子里,不久就提拔了李固言。诚实的李固言靠自己的功绩连连高升,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4】重财失信终丧命 济阴有一个商人,既吝啬又不讲信用。有一天,他去经商,过河时不小心翻了船,水流湍急,幸好他抓住了水中漂浮着的一堆枯枝乱草。商人拼命挣扎,大声呼救。这时,一个渔夫听到了喊声,便立即把船划过去救他。 商人看到驶来的小船,顿时产生了获救的希望。然而河水越来越汹涌,商人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为了抓紧时间逃命,商人情急之下对着渔夫许诺道:“我是济阴的名门富豪,只要你赶紧救我,我就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听罢,使出浑身的力气,终于抢在商人被冲走之前把他救到了船上。上岸后,商人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道:“你不是答应过给我一百两的吗?怎么现在才给十两?”商人一听,立刻变了脸色,他恶狠狠地说道:“像你这样的一个渔夫,一天能挣几个钱?现在一眨眼的工夫你就得到了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夫十分气愤,但是又不好跟他争辩,只好低着头,闷闷不乐地走了。 无巧不成书,过了些日子,那个商人的船在半路上又触礁翻掉了。上回那个渔夫又碰巧正在附近,但他这次却对商人的呼救充耳不闻,只是站在岸边袖手旁观。不一会儿,商人就被急流吞没了。事后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人呢?”渔夫答道:“他就是上次那个答应给我酬金,过后却翻脸不认人的吝啬鬼!” 在这个故事中,渔夫见死不救的行为固然是不对的,但商人爱财如命,言行不一,最后失去了诚信,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恐怕也是咎由自取。
关于诚信的故事古代
关于诚信的故事古代有:《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一诺千金的故事》、《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
1、《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
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
2、《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
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
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
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3、《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
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
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
4、《一诺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5、《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古代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1.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他有一个宝库,里面收藏了很多珍贵的宝物。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问他借了一个宝物,但是不小心将宝物掉在了路上。孟尝君发现后,并没有派人去追回宝物,而是派了一群鸡和狗去把宝物找回 来。这些鸡和狗在宝物周围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叫,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一样。不久之后,一个盗贼听到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就过来把宝物捡走了。孟尝君的朋友回来还宝物时,孟尝君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表扬了他的诚信。
2.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中国古代齐国的大夫,他曾经对齐王说:“我季布说话算数,如果我说要给你一千两黄金,就一定会给你一千两黄金。”后来,齐王对季布不信任,认为他说话不可信,就把他关了起来。但是,季布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诺言,他仍然坚持要给齐王一千两黄金。最终,齐王被季布的诚信感动了,释放了他,并且重新信任他。
3. 荀巨伯探病友:荀巨伯是中国古代晋国的大夫,他有一个病友叫范文程。有一天,范文程生病了,需要一些药材来治疗。但是,当时正值战乱,交通不便,很难找到这些药材。荀巨伯听说后,就决定亲自去寻找这些药材。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战场,最终找到了所需的药材,并且送到了范文程的家中。范文程被荀巨伯的诚信感动了,感慨地说:“我活了这么久,从来没有见过像荀巨伯这样讲诚信的人。”
诚信的古代故事
古代的诚信故事有晏殊信誉的树立、韩信报恩、宋濂求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李沙庚的故事、曾子杀猪等。
1、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没有着落,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3、宋濂求知
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说:“娘, 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 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一定要守信用,人无信不立,只有守信用才能走得更远。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李沙庚的故事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点心店的店主叫李沙庚。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是赚到钱之后,就开始弄虚作假,对顾客也逐渐怠慢,不屑一顾,生意日渐冷落。某一天,书画名家郑板桥来他店里用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想让郑板桥为自己的商铺题名。
于是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很多人观看,但依旧生意惨淡,无人问津。原来是“心”少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回答道:“没有错啊,你之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这一点,而今生意惨淡,正因为‘心’少了一点。”
听此一番话后,李沙庚顿悟,才知道经营的重要性是诚信。从此以后,他痛改前非,有一次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市场。
6、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有哪些关于诚信的故事
1、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2、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古人诚信的故事
1、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妻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2、崔枢还珠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我们家重土葬,如果我死了,你能始终如一照顾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
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接受了。他说:“我一旦考上进士,所需自有官府供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说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
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3、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4、魏文侯的诚信故事
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
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
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
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可以了,何必自己亲自去呢?我觉得魏文侯一点也不傻,正因为他处处诚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赖,国家才得以强盛,一个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诚实守信,而在我们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做事不负责任,违背职业道德。
5、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但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古人有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
1、魏文侯 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必须去山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 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 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 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但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 ”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立刻去。” 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我去。 ”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日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 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 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能够了,何必自我亲自去呢? 我觉得魏文侯一点也不傻,正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赖,国家才得以强盛,一个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诚实守信,而在我们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做事不负职责,违背职业道德。 2、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 *** ,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 *** 许多冤假错案。 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 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 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 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 又查 *** 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 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 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 ”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 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 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 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 3、李勉诚实无欺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 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 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 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 ”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 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 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寻找他的行迹。 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拜访他。 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不畏权贵,遇事敢言,特别注意维护朝廷礼仪。 唐德宗非常宠幸奸臣卢杞。 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 一日,唐德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 4、宋濂谨守诚信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非常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但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5、商鞅立木建信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 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所有民众都不信。 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 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 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魏文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郭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勉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如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泣。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马上杀猪煮了肉吃。
2、魏文侯的诚信故事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呢?"文侯亲自前往,还停止了酒宴。
3、唐太宗的诚信之道
李世民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
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
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我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
李世民不但没发怒,反而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理解了这句逆耳的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
大臣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签字(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就没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我的无限权力)。
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
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4、晏殊信誉的树立
晏殊入朝时,正逢承平之际,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宋真宗忽然御点晏殊上任。
大臣不知为何,转天上朝复命,真宗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真宗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真宗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眷宠日深。
晏殊做宰相时,女婿富弼做枢密副使,他便请求辞去所兼枢密使职务,宋仁宗没有允许,他受到仁宗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
5、季布的“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更多文章:
我想画个什么的太阳送给什么天(我要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
2024年5月12日 18:00
情思深深无邪念,传记电影《孔子》,全凭周润发撑起了一片天吗?孔子影评
2024年4月11日 02:50
情侣间最适合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在网络社交媒体上适合讨论哪些话题呢
2024年4月13日 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