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武精神从何而来?尚武精神的含义
本文目录
中国尚武精神从何而来
中国武术界有一个说法就是“尚武崇德”,那么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词汇就会格外疑惑,既然“尚武“那么又何来“崇德”呢?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竟然神奇的结合到了一起,又是作何讲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1、源远流长的江湖武侠文化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较为注重习武的民族,中国功夫更是世界闻名。虽然也有的朝代重文轻武,不过都是当时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此处暂且不提。说到习武,那就不得不提及咱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江湖武侠文化了!有很多人会说,这都是虚构的,作不得真!其实不然,中国古代的武当少林江湖侠客都是真实存在的,至于是不是那么神乎其神虽然有待商榷,但是江湖侠气、快意恩仇、仗义相助、滴水之恩子当涌泉相报的侠肝义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也就注定了”尚武“的形成。
经常看武侠剧我们也会发现,大家追求势均力敌,趁人之危被众人不齿,热爱武学的同时,仍然讲究礼数的周全。这也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的内涵分割不开。我本人就是十分喜欢江湖武侠小说和名著话本的,看起来是相当的快乐!
2、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成为了社会上的主流学派,不论是后来的程朱理学还是经过历代君主改革之后,其”仁“的核心都是存在的。所谓”仁“表现在普罗大众中就是内外兼修、注重道德品质的陶冶,有仁爱之心。这样的思潮便顺理成章的与”尚武“相互结合,于是也就有了中华传统武学文化中的”尚武崇德“的理念内涵。正所谓尚武修身,崇德养性也正是这个道理。
这个概念如果细致的展开来说其实也是很专业的,内容是可以延展很多的,比如也有很多篇幅较长的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可以去阅读学习,所以作为热心网友仅仅在此简单的说说个人见解,并不能上升到学研高度。另,喜欢古典小说的可以读一下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武侠和奇闻轶事相关的优秀作品,感受一下江湖气。
尚武精神的含义
尚武精神不是逞凶斗狠、热爱战争,而是指一种精神,一种绝不忍受压迫的精神,一种敢于反抗不公的精神。一个外无尚武精神的民族势必会被外力所淹没,一个内无尚武之风的民族必将落后于时代。这一观点散见于当时出版的《江苏》《浙江潮》《湖南》等报刊,提倡最力者为梁启超、蔡锷等人,尤以1902年蔡锷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军国民篇》一文影响最大。
尚武精神就是武德吗
不对。
民族尚武精神并不是军队武德形成的重要基础。我们平常所说的“武德”是指武者兵戈也,德者仁也。武德的本意是专指以武的行为特征、以仁义为准则的修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操守准则。而民族尚武,不存在仁义之道。
弘扬民族尚武精神并不是把“军事建设列为中心”,而是让人民从意志之中顿发出对军民鱼水情的自然感悟、对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经济安全等事关国家战争与和平年代核心利益而骄傲,让那些满腹钢铁意志与聪明智慧的普通百姓进入军队接受革命大熔炉新一次洗礼。
扩展资料
人们普遍认为,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代,整个华夏大地都充满着雄奇壮烈、阳刚向上的社会氛围,充满着争于战功、贵以赴死的勇武和牺牲精神。
《战国策·秦策一》《韩非子·初见秦》等史籍讲到,当时秦国的社会风气就是“贵奋死”,人们面对锋利的刺刀、熊熊的烈火毫不畏惧。年轻人初历世事,一听说敌人来了,便“闻战顿足徒裼”,赤膊冲锋陷阵,绝无生还想法。这是一种勇武精神!
慷慨豪迈的秦人,饮酒时都高唱《无衣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秦人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摄人心魄的战斗精神!那时,不独秦国,多数诸侯国都洋溢着尚武精神,展示了我们的先人征战沙场的雄心与气魄。
什么是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不是逞凶斗狠、热爱战争,而是指一种精神,一种绝不忍受压迫的精神,一种敢于反抗不公的精神。尚武精神---天行健的最佳注释,尚武精神常为国家动力的源泉。文和武,正如一阴一阳之道。文武结合,方为完人。国家之强盛,也需要文武结合,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中国的尚武精神在哪里
纵观古今中外强国,都可以看到一点:任何一个民族,无关大与小,只要有独特的精神信仰,那么往往就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斯巴达,只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论国家规模微不足道,却因尚武精神,而为世界瞩目。
然而,欧洲有骑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之风,美国有牛仔文化,俄罗斯有战斗精神,那么中国到底有啥呢?相信十有八九之人说不出,或者十有八九之人各有说法,因为中国有的东西实在太丰富!
中国的马镫引入欧洲以后,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助力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此后,经过历史演变,骑士文化慢慢形成,成为欧洲骑士的精神支柱,比如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保护老弱妇孺,更为重要的是要武装保卫教会。一战时期,欧洲贵族伤亡率远高于普通士兵,就是这种骑士精神的延续。
日本的武士道之风,其实源于中国的孔孟之道和神道教、佛教,综合作用之下,加上日本人偏激的性格,最终在江户时代正式形成。个人为了实现对集体的价值,以不惜命为基础,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这就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是切腹自杀,其实神风特攻队之类,也是武士道的表现。
美国的牛仔文化,起源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一种洗尽铅华,追求本色自我的感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核心是自由、独立、勇敢、坚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可以说,牛仔文化就是美国文化,美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不仅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还和自身文化息息相关。一战二战中,美军屡战屡胜,固然有武器因素,但牛仔精神功不可没。
至于俄国,众所周知的战斗民族,拥有浑身是胆的战斗精神!总的来说,只要是强国,都会有自身精神信仰,那么中国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如果只用一种精神信仰来说明中国,可能显得苍白无力。多年之前,有人评价中国时,用了“大染缸”来形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人的文化特点!
从中国历史来看,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之时,主流是尚武精神,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特别能打:战国七雄混战不休,却依然大败异族;秦汉隋唐争强好斗,尤其汉唐两个王朝,尚武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便一些名声不显的皇帝,面对战争时也“欢呼雀跃”。
然而到宋朝之后,虽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文官体系,但却尚武精神却被泯灭。赵匡胤吸取五代十国的教训,城头变幻大王旗,军人掌权对世道影响太大,开始压制武官势力,后世就慢慢的变成了重文轻武。
总而言之,说宋朝之前中国有尚武精神可以,甚至说宋朝之前中国是战斗民族也可以,但宋朝之后尚武精神名不副实。当然,近代尚武精神又被提出,所谓“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虽然尚武精神缺乏断层,但毕竟是中国人曾经的精神信仰之一,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有什么精神文化呢?
第一,良禽择木而栖的精神,就是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或者叫“变通精神”。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时移世易,与时俱进,不在一根绳子上吊死,坏事是汉奸变多了。其实识时务、良禽择木而栖,说到底是怕死或想要富贵,所以抛弃同胞而投降敌人做汉奸。纵观世界强国,估计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古代出现如此之多的背叛同胞的汉奸吧!
第二,但在变通精神的另一面,却也有坚守的文化,或者叫“愚忠精神”。无论哪一个王朝,都不乏这样的愚忠者,宋朝文天祥和十万人跳海自杀,清军入关后明朝数万士绅自杀和李定国坚持抗清,说到底是坚守自身的理念。以现在中华民族的观点来看,这叫做愚忠;以当时情况来看,这叫做不愿做汉奸。
此外,还有“好死不如赖活着”与“视死如归”、“道家的避世思想”(道德经可能是出成语最多的书籍)与“儒家的入世思想”、“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无毒不丈夫”和“君子坦荡荡”等,都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
可以说,任何一种文化精神,在中国都能找到正反两面,这既是中国文化的璀璨之处,也是中国文化的矛盾之处。总之,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几乎都能找到历史出处,找到正当的理由,因为中国历史实在太丰富了,出了太多的“幺蛾子”。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仍要有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其实核心不为武力,而是强德、强心、强身、助人扶弱。真正的武士精神核心在于强大自身的身、心、德,例如坚韧不拔之意志、赤子之心、坚守仁道、正道,帮助他人。武士精神真正的理想人物应为大侠、霸王、将军、军神、武术宗师、武圣、兵神等等。能够如此,则能受人敬仰、通达于世、问心无愧,亦能致使天下和平。
尚武精神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意味着对武力的喜好,在武装对抗中获得快感, 把军事征服和武力强大看成是一种光荣。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并非总是要通过战争解决争端,但总是把战争看成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并不是不发动战争,而是他们不能从战争和武力对抗中获得快感,也不把战争看成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只把它当成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我们中国人是缺乏尚武精神的民族。我们讲究以德服人,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我们祖先有一句话“上善若水”,大意是人的性格修炼到水的境界,就可以克制刚猛的敌人,而再也不会被敌人伤害。谁可以用刀枪伤害水?欧美及日本人都是有尚武精神的民族,他们和其民族发生冲突时,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鸟耐烦跟任何人讲什么“有容乃大”,也不相信“上善若水”那一套。他们相信武力是最好的道理。
更多文章:
女子凌晨在大雁塔景区拍裸体写真(大雁塔景区门票价格是多少大雁塔景区自由行攻略)
2024年3月15日 02:40
新闻写作技巧(写新闻要注意哪些技巧 写新闻稿时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2024年7月23日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