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片段附反思?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本文目录
- 《最后的姿势》教学片段附反思
-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 最后的姿势课文探究生命的意义
- 最后的姿势的课文原文
-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
-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
- 《最后的姿势》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 最后的姿势的简介
- 《最后的姿势》整篇课文如何分段
《最后的姿势》教学片段附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六年级第一学期教材里新增的一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我们很熟悉,很难忘。他就是曾经在地震的一霎那为了学生献出宝贵生命的谭千秋教师。说到汶川地震,有很多的感动,我心里是很难忘却那些人那些故事的。如今,终于有这样一篇课文,来讲述春键08年的故事和感动。应该说,这节课最有时效性,同时,也最能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人物高尚的人格。但是,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呢?课前我搜集了与汶川地震有关的资料,反复研读文本,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片段一:
1、师:谭老师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中,他的英雄事迹将载入史册,在事后有位老师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出示诗歌《写给我的同行谭千秋毕春》。配乐:《英雄的黎明》
《写给我的同行谭千秋》(梅园居士)
汶川
遥远大山里的一块水晶
都江堰边的名城
蓝蓝的天 绿绿的川
昭显着生机粲然
5.12
让人心疼的一天
山岳的震撼
踏碎了汶川
教室的寂静
立刻发出生命的哭喊
谭千秋
伸手抓过四个孩子
塞进了自己身下的讲坛
那下面能否安全?
他, 张开着双臂
匆匆地一揽
霎时间 昏天地暗
... ...
当救援者扒出他们时
他——谭千秋
依然脊背向天
双手死搂着讲台的边
用身体撑起了一片活生生的空间
他用生命诠释扒数巧了一个雕塑
“千秋”师魂不变!!
谭千秋
我们会把你的这一页
写进我们的教案
让“师”这个字
博大的无边无限
让你微笑着
回看生命河的.这岸
谭老师 安息
学生齐读。
2、师:他曾经是我们最可爱的老师,他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课堂是这样让我们难忘。然而,今天,在5月12日的下午,地震突临的一瞬间,他为了我们最可亲可近的朋友,同学,献出了自己仅仅51岁的宝贵生命。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我们和蔼可亲的谭老师说,拿出你的笔,把内心的话,写一写吧。
学生自由写话。
(此时,师在一旁说:“曾经可能因为一个雨天,你没有带雨具,谭老师把自己的雨衣送给你,而自己冒雨回家。然而,今天,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一次,他发现你的鞋子破了,从家里带来小女儿的鞋子借给你穿,说怕你冻脚。然而今天,在这场无情的地震中,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把你的心里话说给谭老师听……”)
生:谭老师,您真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老师啊!您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四位学生的生命,这种舍己为人的举动,让我非常感动!
生:谭老师,您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没有逃跑,没有恐惧,您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您真是一个忠于职守、大爱无私的人啊!
生:虽然现在您看不见我们了,但是我还是要告诉您:我会永远记得您,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自己却默默离开了。您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生:谭老师,你用如鸟翼般张开的双臂,护住了四个孩子,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鲜血和生命阻挡死神,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生:谭老师,是你给予了那四位学生以新的生命,如果你不保护他们,也许你还能拥有生命,但是你没有。你永远的离开了爱你的学生和亲人,我们怀念你。
3、在这种共鸣之下,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英雄无悔,精神千秋!
【反思: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纯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以上的片段中,教师先用诗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诗人情感的喷发,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而后,教师通过语言描绘,丰富了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陶冶心灵,才能用诗一样的语言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动。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片段二:
1、师:(播放ppt),配乐朗读补充资料。
补充资料:四川特大地震中牺牲的老师——英勇事迹感动中国
四川特大地震,不少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迸发出来的职业理念,塑造出来的伟大师魂,让我们感到无限的伤痛与深深的感慨……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
(1)袁文婷
就在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位于什邡市师古镇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发生了严重的坍塌,我的同学、一年级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她是那种看上去就能够给人深刻印象的人,因为实在太瘦弱了。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但是她用柔弱的双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学生从三楼抱下了一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的时候,楼房完全垮塌了……地震中,她拯救了13名学生后,被压在倒塌的教学楼下。当晚10点多被搜救队员发现时,她的身上压着一块厚厚的水泥板,怀里还藏着一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2)汤鸿
红白镇中心学校二年级2班的班主任,20多岁、年轻漂亮的该校舞蹈老师汤鸿,正在教学楼三楼带着五年级1班的学生排练“六一节”的节目。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上。当人们从废墟里把汤鸿找出时,发现她趴在垮塌的废墟中,左右手臂分别抱着一个学生,胸前还护着一名学生,一块巨大的水泥块砸在她的头部,讲桌的一角深深地嵌进了她右边的太阳穴。受她保护的3名学生,除一人抢救无效死亡外,都活了下来。
(3)向倩
向倩,女,生于1987年3月5日,卒于2008年5月12日,中共党员,什邡市龙居小学英语教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2006届,喜欢写作、绘画和音乐。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4)刘继军
什邡市龙居小学教师,38岁。5·12强烈地震发生的瞬间,正在上课的刘老师沉着指挥,使全班80%的学生得以安全撤离,在最后几个孩子快要离开教室时,房屋开始螺旋式跨塌,情急中,刘老师将3个学生搂入怀中,奋力向外冲去,然而,整栋教学楼轰然倒下,刘老师和几个学生被压在了废墟下,经同事和学生们的奋力抢救,3个被刘老师以身护卫的学生得救了!可刘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学生,离开了他心爱的妻子和女儿……
牺牲的老师还有张辉兵、王洲明、瞿万容、张来亚、联芳、吴忠洪、苟晓超、李佳萍、杜正香、严蓉这些平凡的人民教师,做出的是不平凡的业绩!塑造的是不平凡的师魂!因此,我们希望,学生应记住他们,历史应记住他们,人民也应记住他们……
2、师:同学们,听了这些老师的感人事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停顿片刻之后,有学生举起了手。
生:此时此刻,我感到“教师”这个职业是那么的神圣!
生: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你们用坚强的臂膀,为自己的学生支撑起生还的一片天。
生:四川大地震中牺牲的老师们,你们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倒塌的楼板,将自己的学生留在了他们父母的身边。
生:感谢你们对生命的爱护,感谢你们为我们留下了对你们的思念和崇敬,千万个感谢不能表达我们的敬仰。
……
师总结:在这次四川特大地震中,为了救护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人,除了老师,还有医生、护士、警察、士兵等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反思:读这段补充资料的时候,我有好几次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我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了学生,他们也深受感动,所以才有了后面发自肺腑的精彩的发言。由此,我想到,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只有充满了真情才能唤起学生的动情。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中,要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研究教材,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厚积薄发,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我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深深地被一个恪尽职守,大爱无边的政治老师——谭千秋的事迹所感动。 课文以感人的句子,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在家的女儿旦升,而是身在教室的学生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义无反顾的张开双臂,保护自己的学生。 救援人员的搬开碎石以后,谭千秋老师死去仍保持双臂张开的.姿势,他至死也不忘——自己是一个老师啊! 模宏老“张开双臂,保护学生。” 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责任是什么,现在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完全诠释了爱与责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唉!现在的人真令人悲哀。 善良绝对不能伪装,因为从心底里善良的人,才会善良,从心里不善的人,他的内心也是邪恶。真善美从来是无价之宝,百利而无一害,善良不在于你怎么想去别人,而在于用行绝吵动,用无言去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真善美,用行动证明吧,你是个最美的,去守护你守护的人吧。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课文《最后的姿势》讲述了汶川地震来临之际,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最后的姿势读后感,欢迎阅读。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一)
他,绵竹市东汽中学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它不是别人,他就是在地震中救出四名学生的谭千秋老师。5月12日下午,当教樱嫌袜学楼摇晃起来,谭老师立即让同学们逃跑,可在教学楼即将坍塌之际,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砸下来的天花板,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学生们。
当人们从废墟中找到谭老师时,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谭老师声明中最后的姿势,而这个姿势也被永远定格在了人们脑中。
谭千秋,一位平时默默无闻平时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老师,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血肉之躯建脊激起了坚实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打造出生命之门的钥匙。我为他的勇敢,为他的举动,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而震撼,而流泪。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您死的重于泰山,死的轰轰烈烈,您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成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姿势,我们永远爱戴您!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二)
近日,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一课,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名叫谭千秋的老师,为了救护同学们的生命,自己不幸遇难的故事。随着赵老师的讲解,我仿佛又回到了5月12日,仿佛来到了四川绵阳,仿佛来到了谭老师的教室里……忽然,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打乱了课堂上的宁静,不好了,地震来了!地震来了,谭老师没有惊慌,而是拼命大声的喊道:“同学们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飞快的向外跑着,一个又一个出来了,还有四个,谭老师不顾一切的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把同学护在了课桌底下。同学获救了,老师却永远的去了天堂。
谭老师走了,讲台上没有了熟悉的身影,教室里没有了幽默的声音。可是,谭老师没有死,他曾经的身影,他生动的课堂,他最后的姿势,永远永远在我们的心中。谭老师没有死,他的生命在被救的同学身上延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谭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爱和责任是师德灵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它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车,刚坐下,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我让位给她坐,她看看我沉重的书包,笑着摇了摇头。我赶紧说:“我就到了,一会下。”老奶奶坐下说:“谢谢你了!”我不好意思的说:“不用谢”过了一站又一站,老奶奶疑惑的看着我,我赶紧躲到后面去了,免得老奶奶心不安。
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它体现了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爱与责任。谭老师在天堂用他那睿智的目光看着我们呢!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三)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奋不顾身,把自己送入了天堂。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最危险时,把唯一的通往安全通道的道路留给了自己的学生。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放下了自己仅有的四~五岁的小女儿。
曾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教师,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他,就者郑是已离开人世间的谭千秋,谭老师!这位高尚的老师就在512大地震时丢失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谭老师的故事一直流传在人间,他感动了天地,感动了所有人,当然包括了我。至今为止,我的脑海中依然保留着他最后姿势的样子,保留着他的最后一个微笑,他的故事把许许多多的中华同胞感动的热泪盈眶!
谭老师,您那舍己救人的品德将永久的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敬重您,我们要用诗歌赞颂您!5月12日,谭老师照料好自己的女儿后,便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下午两点多,天空阴沉沉的,谭老师在教室里上课,这堂课他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课讲到一半,忽然,整幢大楼开始摇晃起来,谭老师意识到是地震,于是他大叫着同学们让他们赶紧跑,什么都不要拿,但是在大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4位学生没来得及冲出去,于是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拼死护住了他们……13日22点12分,人们终于搬下了谭老师身上压着的最后一块水泥板,现场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谭老师全身都被砸的血肉模糊,而他保护学生的样子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姿势!
读罢全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同时我也在想一个问题:谭老师这么拼命保护自己的学生,是为了什么?现在我明白了,因为谭老师认为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为了自己的学生,舍己为人,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四)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就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所有的学生上了一节珍贵的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无私”。
当我读到:“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时,已是热泪盈眶,深深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四年级时,512大地震过后,老师发动大家为灾区的人民捐款,当时我一点也不积极,最后还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不舍的捐了三元钱,比起谭老师,我是这么渺小,谭老师可以无悔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别人,而我却连区区几元钱也舍不得,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当时我是多么自私。
我突然间被谭老师这种无形的爱带动了,树立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塑造灵魂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无私的人。用一份份质朴的爱把一个个灵魂塑造。做一个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谭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最后这一堂课,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几分神彩。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五)
26岁的袁文婷老师走了,离开了她深爱的讲台,离开了她留恋的世界,陪伴她的,只有几个地震时她来不及救出的学生!
她走得那样的惨烈和壮烈,留给我们的是废墟中一个身躯的两截,一双巨大的双臂下还护着两个学生,这就是她最后的人生,最后的姿势!永远、永远地定格在这个世界。
什么生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我不相信,我读过的历史太多,粗糙的心灵过滤的人物太多,但大多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记,从来没有一个人定格在我这颗不属于“善良之辈”的人内心,今天我再也无法不敞开心屝接纳这个人间天使。它是上帝刻画在我心灵深处的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画面上有“2008年5月12日”、“什仿市红白镇小学”、“13个被救的学生”、“26岁的花样年华”、“一分为二的身躯”……我会永远珍藏着这幅叫“最后的姿势”的图画,直到渡过忘川。
人是应该有个姿势的,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活着的时候我们看别人,死了的时候别人看我们,这个姿势做得好不好,是生死过渡的真实写照。
但是,十年磨一剑,要完成一个最后的姿势,不是一时的灵感,不是一时的冲动,不是荣誉的算盘……一个人一生要演练千百次,到真的要留下最后姿势的时候才坦然和从容,26岁的袁老师最后的姿势就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她对学生的爱护是那么娴熟,对生命是那样的舍得!
人世间很多人都有26年的奔头,虽然没有袁老师心灵对人生姿势的策划与执着,但从她身上我们得到了一个人如何有个姿势的启示。虽然我们做得不一定很崇高很伟大,但要去做,要一次一次去演练,直到灾难和死神来临,最后的姿势才完整自如!
实际上,人在世间的每个姿势既是最初的姿势,也是最后的姿势,只要死神按一下快门,“最后的姿势”就定格了。袁老师的一生就只有一个姿势,可能是因为这个姿势太美,上苍捕捉它到另一个世界去做教材吧!
我们的世界还在千姿百态,还有很多不同的姿势浮现在我眼前,死神的镜头时时刻刻对准人间,对准每一个人,要最后的姿势漂亮,必须得最初的姿势美观,还要象袁老师一样用整个人生来苦练,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六)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一课,我思绪万千。
事情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谭老师。他在地震发生时,只为学生着想,却没有为自己和女儿想过。在他眼中,“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这些他都做到了,但却因此失去了生命。这也许正如司马迁所说:“人总是要死的,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
地震时,他选择了救护学生,却忘记了自己和女儿,这是他的大公无私。
地震时,他选择了死死护住学生,即使后脑勺被砸得深凹下去……这是他的舍己为人。
地震时,他告诉学生,什么都不要拿,这是他的临危不惧。
地震时,他选择飞身扑到学生身上,即使他知道这样做会死,这是他的勇于献身。
谭老师,您是在太伟大了!您的才华,您的做法,您的舍生忘死……您的一切一切都值得我们敬佩。我们赞颂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七)
这是我第一次读有关地震知识与歌颂老师相关的课文,所以我读得比平时更加认真、仔细,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每一次都全身心投入的读。谭老师为学生而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永远记在我的心中。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5·12大地震的瞬间,谭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学生们活了下来,自己却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体现了谭千秋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但我读到“他双臂张开,趴在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这段话时,被谭老师那以学生安危为重,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动了!师生对比,一方是血肉模糊,一方是安然无恙,从中可以看出谭老师在生死抉择的那一刻,心里只有他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要为集体着想,为别人着想,拥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
在我读完第二自然段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国家着想……’”我知道了:这段话写的是谭老师在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但这也是谭老师做人的标准:“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可见谭老师正用他的学识、人格影响着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也要以身作则,态度端正、严谨,做一个好学生,像潭老师那样拥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
读完文章,我掩卷沉思:“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一句话记录了谭千秋老师救护学生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我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以为舍己救人的老师形象,赞美了他伟大而崇高的精神,“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在生活中,我们处处能够看到像谭老师那样的人,他们都很平凡,但正是这平凡铸就了不平凡!正是这些人,让世界充满真情,充满爱,正是这些人,让我们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的姿势课文探究生命的意义
最后的姿势,是一种瑜伽体式,也是一种冥想方式。它要求我们面对自己的死亡,接受生命的无常,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最后的姿势出发,探讨生命的意义。
一、最后的姿势是什么
最后的姿势,又称为尸体式,是瑜伽中的一种体式。它要求我们平躺在地上,放松身体,静心冥想。这个姿势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二、最后的姿势的哲学意义
最后的姿势要求我们面对自己的兄燃死亡。在这个姿势中,我们要想象自己已经死去,身体已经没有了生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面临死亡。
最后的姿势还要求我们接受生命的无常。生命是无常的,我们永远不没模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姿势要求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并且放下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面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我们不禁会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我们应该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关爱和帮助他羡察虚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我们的行为和言语都会影响他人。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关爱和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四、如何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就是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过去和未来的担忧,专注于眼前的事物。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感恩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
珍惜生命,还要学会关爱他人。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不要轻易地对他人进行批评和指责。
最后的姿势的课文原文
2008年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信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是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判者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砸下来,楼房塌陷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地震时,滑冲埋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我们身上。”获救的同学这样回忆。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在学生们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乱扰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吧!这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一个个美丽的乡镇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失去了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1、过渡: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谁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个要素来说说主要内容呢?(5月12日发生大地震,教学楼就要坍塌了,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三、品读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1、过渡:谭老师为何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作出如此选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回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作者会抓住什么来写,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来读呢?(人物的动作、语言、神备迅态、心理活动)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2—7小节,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去刻画人物的,你觉得哪些词句用得特别好,圈出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4、认真读读你画的句子,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汇报交流:
(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关键词:大公无私(为公着想,没有私心,没有想到自己)
指导朗读:教育学生循循善诱;表白心声铿锵有力。
(2)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关键词:来不及多想(想到什么?没想到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情况不妙”指的是怎样的情况?用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指导朗读:抓住五个感叹号,读出情况的危急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关心学生。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关键词:立即、拉、撑、护(反应迅速、当机立断;爱护学生、舍己为人、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了如此抉择?(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指导朗读:情况越来越紧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做出了最后的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一把保护伞,撑起一个避风港,撑起了生命的希望。
6、文章除了对谭老师言行的刻画,还比较多地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出示四句话)。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哗滚旦7、小结:灾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环境描写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表现他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惊心动魄的瞬间,把2——7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四、品读侧面描写
1、过渡:楼房塌陷了……谭老师被深深地埋在了废墟中,讲台上再也见不
到他的身影,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是从别人的话语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2、请大家默读8——10小节,用波浪线画出别人的语言,圈出关键词,再认真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汇报交流:
(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
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抓住“死死地护着”、“眼含热泪”体会,誓死护卫学生、令人感动、震撼)
(2)“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我们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抓住“飞身扑倒”体会,奋不顾身)
(3)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抓住“生死攸关”释义并体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我们发现,这几段话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谭老师的壮举,而是选取了别人说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小结:灾难来得突然,谭老师时间没有留下更多的言行,但是别人的语言评价可以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让我们再次品读这些精彩的片断,分角色朗读8——10自然段。
五、品读“最后的姿势”
1、过渡:那个每天早早起床,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带她散步的好父亲不在了;那个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不在了;那个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的谭老师永远离开我们了,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2、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齐读)(板书: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3、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姿势呢?把课题中的“最后”换个词。(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恪尽职守的姿势,舍己为人的姿势,护卫学生的姿势,大爱无私的姿势、生命的姿势……)
4、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深感震撼,写下了一段话。
出示:最后的姿势是恪尽职守的姿势。灾难来临之际,谭老师想到的是学生,忘记的是自己。他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条年轻的生命。地动山摇,楼房坍塌,谭老师依旧坚守在他深爱的教育岗位上。师恩难忘,大爱无私,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伟大灵魂。
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来不及就作为课后作业)
5、谭老师用这最后的姿势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爱与责任)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2
课时任务:
1.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通顺课文。
2.结合“坍塌”、“震撼”理解课文4-8小节,结合语言文字感受危急关头那“最后的姿势”。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汶川地震,我国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指读)
二、交流预习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利用学案预习了第六课,咱们先交流一下,谁来读读词语?
1.洗漱吱吱声废墟摇晃坍塌震撼深凹诠释
2.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漱(右边不是反文旁)释(左下部分是“米”字)凹(写一个)
3.请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4.再次读完文章,你能用这三个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吗?
三、结合词义讲读课文
(一)坍塌
1. 理解词义板:坍塌
2.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坍塌的情景?请你快速浏览4-7小节并勾画下来。
出示: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这些都是地震时的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一个整体,把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我们不愿触碰那些画面,记忆却已刻骨铭心。(播放视频)
大灾无情,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描写。
4.在教学楼即将坍塌这生死攸关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你感受到了什么?
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小声读读这段话,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
他用双手撑起的是什么?
撑起了存活的希望,撑起了避难的港湾,撑起了爱的大伞,撑起了对责任的担当。
5.齐读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选择了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过渡:刚才,我们循着坍塌走进了惊心动魄的一刻,走进了最后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山崩地裂,家园变色;2008年5月13日那一晚,凄风苦雨,震撼人心。
(二)震撼
1. 人们被什么震撼了?你能在文章第8小节找到描述的画面吗?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放开声音读读看。
面对灾难,面对死神,谭老师在用血肉之躯与之抗衡)
齐读
小结:此情此景,怎能不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然而,更震撼人心的,还有废墟下谭老师的声声鼓励,那成了人们记忆深处的绝响。
2.人物对话补充
不知过了多久,同学们听到了谭老师的声音:“不要哭,不要喊,要坚强,要保存体力!”听了谭老师的鼓励,学生们不再哭喊了。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沉住气等待救援。坚持,只要坚持就有希望!”谭老师鼓励着学生们,但不久大家发现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原来,谭老师的右臂被一块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后脑也被重重地击中。
谭千秋的血一滴一滴落在学生身上,几个孩子吓哭了:“谭老师,您受伤了吧?”为了安慰学生,谭老师说:“没事,只是手被划了,没关系。记住,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永远不要放弃! ”
就这样,谭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直到……
是什么,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谭老师的身体,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是他鼓励学生们燃起生活的勇气
对孩子的爱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3.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爱与责任筑就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四、设疑
这最后的姿势诠释了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1
学了《最后的姿势》一课,让我感受深刻。没错,就在2008年5月12日那一个平静的下午,汶川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天难。在那一瞬间有多少人的生命已经开始向死亡靠近,有多少人将永远地告别这个日新月异、色彩斑谰的世界,“多”这个字,已经无法形容数量了。在这一时刻,也诞生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谭千秋!一个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生命护住了那四个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这个举动早已让“老师”这个词变成了“父亲”……
每个父母,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而就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天,一位母亲用自己的姿势诠释了母爱。“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在熟睡。”这是一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一个未知姓名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脊背,顶住轰然倒塌的房屋,用温暖的怀抱保护熟睡的婴儿。抢救人员发现母亲时,她已因缺水而永远停止了呼吸,手里抱着的孩子嘴里还含着母亲的半段拇指。原来,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生存下来,把自己的拇指咬下一半,让自己的孩子靠吮吸自己拇指的血液生存下来。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她用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在弥留之际,她把生的希望全部留给了自己的孩子穗凳慎。
天灾,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而爱却不怕天灾,能战胜天灾!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2
第一次读完《最后的姿势》,我有点似懂非懂。当读完第二次后,嘴里掠过一丝又凉又冰的感觉……【“嘴里掠过一丝又凉又冰的感觉”是什么意思,这种形容不恰当。】
灾难从天而降,教学楼瞬间坍塌,成了废墟,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了!而这时的谭老师却及时地张开双臂,护住了四名学生。他用身躯做起生命的桥梁,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教师的伟大。“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体现了他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人,感动了所有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最后的姿势已深深地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句子像被谁切断了,不完整。写好作文后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不猜敬通的地方。不要怕麻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要学会自己修改每句话。】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千秋就是这样向全世界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粗升3
昨天上午,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这次的地震来的要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大。文章主要写了一位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在五月十二日,谭老师早早地就起床来到学校上班。下午他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忽然课桌摇晃起来,谭老师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叫学生往外跑。可是时间太短,有四位同学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立即把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并把自己的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四位同学。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在地震时,谭老师最有可能离开教室,可他不忘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来救自己的学生。谭千秋老师在学生眼里是非常合适,优秀的一名教师。谭老师上课的内容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再也见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撒谎那个再也见不到他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是的灵魂。我们要永远记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谭千秋老师。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谭千秋老师具有一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他这种最后的姿势定格在永恒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格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4
今天,我们学了篇新课文,叫《最后的姿势》。
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谭千秋老师。在5。12大地震中,是他在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教室的情况下,让学生钻到课桌下。他又飞身扑到课桌上,护住了课桌下的这四位学生。过了几秒钟,教学楼倒塌了,水泥板重重的压在了谭老师身上,但谭老师毫不放松,死死地护住四位学生。
到了13日,救援人员发现了谭老师。当把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石板抬走后,救援人员以及全场人员都被震撼了:谭老师死死趴在课桌上护住学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老师头部被砸,凹进去了一大块,血肉模糊,胳膊上也伤痕累累。再看谭老师身下的四位同学,全部都活着!谭老师用他的壮举证实了人民灵魂的工程师是伟大的!
谭老师的同事说:“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等第一个撤离到安全地带。”但谭千秋老师并没有这么做,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啊,伟大的老师!
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英雄之心不死!可谓“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5
他,绵竹市东汽中学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它不是别人,他就是在地震中救出四名学生的谭千秋老师。5月12日下午,当教学楼摇晃起来,谭老师立即让同学们逃跑,可在教学楼即将坍塌之际,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砸下来的天花板,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学生们。
当人们从废墟中找到谭老师时,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谭老师声明中最后的姿势,而这个姿势也被永远定格在了人们脑中。
谭千秋,一位平时默默无闻平时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老师,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血肉之躯建起了坚实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打造出生命之门的钥匙。我为他的勇敢,为他的举动,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而震撼,而流泪。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您死的重于泰山,死的轰轰烈烈,您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成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姿势,我们永远爱戴您!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6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就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所有的学生上了一节珍贵的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无私”。
在5月12日房屋坍塌的一瞬间,闪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将困在教室里的四个学生立即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
当我读到:“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时,已是热泪盈眶,深深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四年级时,512大地震过后,老师发动大家为灾区的人民捐款,当时我一点也不积极,最后还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不舍的捐了三元钱,比起谭老师,我是这么渺小,谭老师可以无悔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别人,而我却连区区几元钱也舍不得,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当时我是多么自私。
我突然间被谭老师这种无形的爱带动了,树立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塑造灵魂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无私的人。用一份份质朴的爱把一个个灵魂塑造。做一个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谭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最后这一堂课,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几分神彩。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7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拯救四位同学的生命而英勇牺牲。
5月12日这天下午,谭老师正在教室了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祖国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楼房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同学们立刻往操场跑去。
可是,有四位同学没冲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自己在桌子上面,双手撑在上面,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位学生。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了谭老师头身凹下去,还是做着原来的动作,下面的四位学生都还活着,在场人员全都感动了。谭老师护住学生的姿势被定格为永恒,他的永恒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学完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谭老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取了四位学生的生命,他也许在新了想着:学生的未来很广阔,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绝不可以死去。我们大家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8
学习了《最后的姿势》,我热泪盈眶。
课文主人公是谭千秋老师。XX年5月12日那一天,他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他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谭老师讲课了。“轰隆隆”地震发生了,谭老师急组织学生们先跑出去,而他自己,却为保护没有来得及跑出去的几个学生而被砸死……
难道谭老师自己跑不出去吗?不!老师离门是最近的。想象一下,你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跑出去,一群学生们死;二是一群学生跑出去,自己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谭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据我所知,他有个小女儿,难道他忍心抛弃可爱的小女儿吗?不!舍不得,但他为了更多可爱的学生,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可见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谭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9
今天,我们学了《最后的姿势》一课。它讲述了谭千秋老师在5。12大地震来临时,做出的可歌可泣的壮举。使我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在5。12大地震来临时,正在上课的谭老师当机立断,安排大家逃离。但教室里还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见了,想都没相,便把他们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学生,自己却被砸下来的砖瓦压的血肉模糊。
学完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谭老师用身躯挡住水泥板时,难道不顾自己的生命吗?同样是血肉之躯,谭老师为了拯救四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忘记了一切。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保护他们的生命!其实,论论条件说,谭老师离门口最近,他完全可以像“范跑跑”一样,丢下学生,扬长而去。但他没有,他毅然留下,拼死保护了四个学生。谭千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生命,再一次告诉人们什么是爱与责任!谭老师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像“范跑跑”一样的老师身上的污点。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的学生以及全国人民上了一课!这一课,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课。双手撑着桌子,死死护住学生,成为他最后的姿势!这一幕感人的场面,会永远印在我的心里!
xx年5月12日,是谭老师最壮烈的一天,正如人们所赞颂他的一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10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美。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感人的文章〈〈最后的姿势〉〉。讲的是一位谭千秋老师,在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的,是为他人着想的,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谭老师正讲得精彩,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谭老师意识到不妙,没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讯速冲出教室,向操场跑去。楼房摇晃的越来越厉害了,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短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谭老师身体上。
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人都震撼了。他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是他在我心中却很伟大,地震时,不是自己逃跑,而是保护其他同学,他用自己51岁的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11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12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最后的姿势课文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普通老师,在5月12日大地震来时,拯救了四位同学的生命而因此牺牲了。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5月12日这天下午,谭老师正在教室了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祖国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楼房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同学们立刻往操场跑去。
可是,有四位同学没冲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自己在桌子上面,双手撑在上面,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位学生。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了谭老师头身凹下去,还是做着原来的动作,下面的四位学生都还活着,在场人员全都感动了。
学完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了,谭老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取了四位学生的生命,他也许在新了想着:学生的未来很广阔,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绝不可以死去。我们大家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13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
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14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它讲述了5.12大地震时,一位普通的教师做出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让我备受感动,他就是——谭千秋。
在5月12日,谭千秋在上课,忽然楼房摇晃起来,谭老师马上反应过来,当机立断叫学生有序地逃生,当谭老师知道还有4位学生没有逃出去的时候,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桌面上,用身体护住学生,学生毫发无损,可自己却被砸得血肉模糊。我想:论条件,老师在地震的时候可以像“范跑跑”一样丢下学生自己逃跑,可谭千秋却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学生着想,只想保住学生。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像”范跑跑“一样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当救援人员从废墟扒开压在谭千秋身上水泥板时,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尽职尽责,一心为学生,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们歌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他这样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400字15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最后的姿势》的文章,文章里的人物令我感动。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的来到学校上课,在教室里,突然,桌子摇晃起来,在老师的催促下,许多同学都逃了出来,还有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来。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四位同学。
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位同学还活着,但谭老师已经死了,双手张开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当时的人们都感动了,为这一位老师的精神而感动。
我也感动了,这是一位充满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位老师,地震来了,他不顾学生的安危,自己一个人跑了出去,留下学生在教室里。这种老师,是不配当老师的,他没有谭千秋老师这种师德灵魂,没有一点老师的精神,在他心中,自私已经占满了他的心灵,他应该遭到全世界的唾骂。
在大地震时,也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像谭千秋老师那样,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更多的学生获救,他们都不顾自己的安危,努力保护自己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歌颂他们吧!
《最后的姿势》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那位谭千秋老师,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谭老师生命的——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二、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
(生交流、课件帆孙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
a: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辩薯个学生。
过渡: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
(1)指名读。
(2)划一划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
态灶链 拉、撑、护(板书)
再读(着重注意动词)
(3)演示理解“撑”
“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
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4)比较阅读,感受品质(课件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个学生。
为什么不能省略“用自己的身体”?
(比较体会,感情阅读)
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5)再让我们来听听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声音。(课件出示)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句子朗读训练,读出情况的紧急,读出谭老师的镇静。)
(6)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这最后的声音、最后的姿势?
(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不能,情况越来越危急。)
你怎么知道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7)反复诵读,加深体会。
当碎裂的砖块砸下来的时候,(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水泥板种种的砸下来的瞬间,(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楼房最终塌陷的瞬间,(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8)教师小结:正是因为谭千秋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人们深情的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9)补充阅读,加深人物感受。
其实真实的情况远比我们课文里的要惊险的多,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个下午发生的那悲壮的一幕。
(出示补充材料,教师配乐朗读介绍。)
正当谭老师指挥同学们往操场跑去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几个同学……”听了这句话,谭老师一惊,马上转身,不顾危险再次从三楼返回四楼。在四楼,他看到教室里还有正吓得大哭的刘红丽等四名同学,便连忙对着他们大声说:“不要哭了!快出来跟着我下楼!”然而就在此时,已经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裂成两半,逃生路的路断了,谭老师连忙叫学生躲在课桌下。
由于太惊慌,学生们躲进桌子下面时,竟然将课桌挤翻了。眼见头顶的水泥预制板随着教学楼的震动发出可怕的“嘎嘎”声即将掉在孩子们的头上,谭老师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扶正课桌,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就在此时,楼上的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了,压在了谭老师身上……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要沉住气等待救援。坚持,只要坚持就有生还的希望!”谭老师鼓励着学生们,但是刘红丽他们发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弱了。原来,谭老师的手给水泥板压住了,右手臂被一块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
谭老师的血一滴一滴地落在身下学生的脸上,几个学生吓得哭起来:“谭老师,你是不是受伤了啊?”谭老师硬撑着说:“我没事,放心吧!我鼓励你们一定要坚持,我当然就更得坚持了!记住我的话,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啊!不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放弃。”
刘红丽他们后来才明白,谭老师其实是拼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给他们打气。他怕自己真实的状况会吓着学生,让学生更添恐惧,就一直硬撑着,每隔一段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又一波大的余震发生了,他们再次惊慌地哭喊起来。他们哭喊了一会儿之后,突然发现了异样——谭老师没有再安慰大家,叫大家镇静……
b、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13日22点12分,当救援人员扒开一层层瓦砾,搬开一块块砖头,抬走一块块水泥板后,终于发现了谭老师,(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现在谭老师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质疑:刚才是谭老师的姿势是双手“撑在”课桌上,现在成了“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从这“撑在”到“趴在”,你想到了什么?
小练笔:从这“撑在”到“趴在”我想到:____________
(学生练笔,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谭老师的伟大。)
(3)教师误读,体验感悟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用身体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交流理解为什么要用“死死地护着”?
(4)这位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是眼含热泪的说这句话的,这热泪中包含着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眼含热泪的向身边的人们说:(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热泪盈眶的和我们大家说:(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生难忘!是啊,怎能忘?不敢忘?
(5)地震结束了,四个学生获救了,看着已经逝去的谭老师,想到自己的生命是谭老师用他那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出示、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好一个——(引说)飞身扑!这飞身一扑,( );这飞身一扑,( );这飞身一扑( )。
让我们和获救的学生一起深情的回忆:(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6)每当回忆起谭老师,他的同事们总是十分感慨,一位老师这样说:(出示指名读)“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是啊,他把自己生的机会给了学生,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
(7)四十个小时前,他正为疼爱的女儿梳洗打扮,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三十二个小时前,他正为学生们讲课。三十一个小时前,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个学生。现在,他已经永远离开了人间……你有什么想对谭老师说的吗?
(小练笔:谭老师,我想对你说……)
(8)教师小结,反复赞颂:同学们的一句句话都带着对谭老师的敬佩,带着感动,饱含着深情,姚老师要说的只有八个字: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c、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谭老师从教26年以来,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还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因此他也被同事们誉为“最疼学生的人”。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课件出示,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理解“最后的姿势”: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就概括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你的心中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谭老师________张开双臂,_________护住学生,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定格为他生命最后的姿势的话,你觉得这姿势是怎样的姿势?
让我们再次记住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
(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大灾有大爱,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三、理解课题,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次来回顾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出示,指名朗读),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最后的姿势》为题吗?
(反复点题,加强情感)
2、分组读三次姿势、齐读课题。
以下部分根据时间调控:
3、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回忆那些熟悉的身影。
(播放视频《地震中的英雄老师》,并作简单介绍。)
4、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些可亲可敬的人,课后可以多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们的同学听,讲给你的朋友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让他们的感动更多的人,让他们在更多人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为更多人的前行增加动力和勇气。
最后的姿势的简介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燃此年级上册的第6课,这篇课文讲述了2008年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四川绵竹东汽中学上班,在14:28地震丛磨来临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用年仅51岁的生命换取了四个孩子的命,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以及人们对皮郑迅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课文记载了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整篇课文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二到陪皮第十段
第三部分: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原文分段示例: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他出去散步,然后早早的赶到学校上班。
//分段//
天空阴沉沉的。
·····
在同学们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基乱弊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分段//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谭老师为了学生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可见这老师真是尽职搏族尽责啊!
谭千秋简介:1957—2008,中国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期间遇难于学校。
本文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观看9月1日“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片段,你想到了什么未来如何实践我)
2024年3月19日 19:10
骆驼祥子精彩片段(骆驼祥子优美片段 10来个 要有300字)
2024年2月26日 09:00
更多文章:
什么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的重要考量?老年人社区活动方案
2024年4月3日 11:30
少儿古诗:《丰乐亭游春三首》欧阳修古诗赏析?丰乐亭游春·其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024年8月11日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