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神刘伯承元帅的故事!?朱德元帅的故事
本文目录
- 关于军神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 朱德元帅的故事
- 有没有元帅的小故事
- 朱德元帅挖泉水的故事
- 十大元帅最著名的事件!!!!!!
- 朱德元帅的故事100字
- 新中国十大元帅是何来历,毛主席对十大元帅有何独特点评
- 十大元帅某件事迹陈毅
- 十大元帅陈毅的故事
- 十大元帅饮酒的故事
关于军神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当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他却慨然作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
在将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
1912年底毕业后被分派到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先后任司务长、排长、连长。
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后于1914年在上海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底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余人的队伍,组成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
1916年3月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在疗伤过程中,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钻心的疼痛,坚持不施麻药,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赞叹为“军神”。
扩展资料:
1954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
1955年9月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1959年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
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直至耄耋之年,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适时为中央军委、总部出谋划策。他提出的许多极富远见卓识的战略性建议,在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边疆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朱德元帅的故事
朱德元帅的故事
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我军偶像级的人物。朱德的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也令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这是一篇关于朱德元帅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朱德元帅的故事
朱德从小在私塾念书,还上了小学、中学,后来考入了成都的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他逐渐接受了革命反帝的思想,思考怎样救国救民,但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从成都高师体育科毕业后,他回到仪陇担任了高小的体育教师。
朱德的父亲一直主张让他读书做官,可是,学了半天却当了一个体育教员,心中很是不悦。1909年11月,朱德又考取了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开始了军旅生涯,那时,朱德23岁。
在云南讲武学堂,朱德刻苦学习,崭露军事天才,提前毕业到了蔡锷将军的部队,并屡建战功,被升为少将旅长,当地百姓先后为他立了“救民水火”和“除暴安良”两块功德碑,至今还矗立在四川泸州。
朱德在蔡锷将军的影响下,虽然有了军事救国的思想,而且转战南北,功名赫赫,但究竟怎样救国,仍没有明确的答案。他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索。他订了进步杂志《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等,努力寻找着救国的道路。当时,身为少将旅长的朱德,待遇已经十分优厚,他不仅还清了家中的欠债,还为家人盖了一座小楼,后来,又把包括父母在内的20几口人接到他任职的四川泸州。但是,他内心却非常苦闷,苦于找不到真正的出路。苦闷至极,朱德甚至抽上了鸦片。
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了朱德很大的影响,使他看到了曙光;特别是,在他的好友孙炳文帮助下,逐渐走上了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0年8月,朱德来到成都,又遇好友孙炳文。孙炳文对朱德说,他要去北京找五四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李大钊。朱德听了很是高兴,说:“好啊,咱们一起去吧!”
经过商量,朱德与孙炳文决定,先去欧洲考察学习,努力寻找革命的道路。
1922年初,朱德辞掉军职,抛掉优裕的生活,换上西装,登上了去欧洲的法国轮船安吉尔号。他的好友孙炳文,还有10来个青年,经过40天的航行,首先到达法国著名的港口马赛,然后,乘火车到了巴黎。
朱德与孙炳文在巴黎住在一个中国商人家里。这位中国商人年轻时就漂泊过海来到巴黎谋生,几十年过去了,思乡之情越来越浓。他特别希望听到来自祖国的信息,而朱德他们则一再打听巴黎的情况;因此,一有空儿就坐下一起聊。
一天,那个中国商人又告诉朱德,他听一些中国留学生说,在巴黎成立了一个叫共产党的团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德赶紧问道:“那些共产党人在什么地方?”中国商人说不清楚,但他答应设法去打听一下。 第二天,那个中国商人告诉朱德和孙炳文另一个人知道共产党的情况。他们急切的跟着中国商人找到了那个人。可是,那个人告诉朱德,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名字叫周恩来,但是,已去了德国柏林。朱德和孙炳文听了很是失望。这时候,那个人看他俩诚恳的样子,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条,说:“别着急!我这里有周恩来在柏林的地址。”
朱德接过纸条,如获至宝,紧紧握着那个人的手表示感谢。
朱德和孙炳文商量了一下,决定马上去柏林找周恩来。他们乘火车很快到了德国柏林,按纸条上的地址,东打听,西打听,好不容易来到了瓦尔姆村皇家林荫路,天已经黑了。 他们俩不顾一路奔波的劳累,敲开了房门,一个年青人出来很有礼貌地问道:“你们找谁?” 朱德连忙说:“我们找周恩来!”那个年青人说:“我就是!”
周恩来请两人进到屋里,朱德心中还有点不信,共产党的负责人怎么这么年青啊。当时,周恩来也就20来岁,眉清目秀,很精神的`样子。
周恩来给客人让了座,沏茶倒水,两只炯炯的大眼睛望着朱德和孙炳文问道:“二位有什么事吗?”
朱德端端正正,坐在比他小10岁的周恩来面前,介绍了他们的情况,说明他们寻找共产党的急切心情和要求入党的迫切愿望。
周恩来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着,为朱德的传奇经历和追求革命的激情而感动。他表示,可以介绍他们二人加入共产党,先做候补党员,然后履行入党的手续。
周恩来为朱德和孙炳文安顿了住处。1922年11月,朱德经周恩来和张申府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朱德元帅的故事
朱德元帅出生的四川仪陇,在当时还是一个很平穷的地方,朱德家也是一个世代佃农的成分。
但是朱德他从小就热爱劳动人民,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也爱动脑动手,富有爱心。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乡一连数月,滴雨未下。土地龟裂了,禾苗干枯了,连饮水也发生了困难。乡亲们只好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成长龙担水。
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潮湿。他想下面可能 有泉水,就约了几个小伙伴来挖。你一镐,我一锨、费了好大的劲,才挖出一个深坑。可水呢?点滴 也没见。有的小伙伴泄气了,撅着嘴巴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水,咱们白干了。”
朱德却不肯罢休,他仔细观察了坑的四壁,耐心地对大家说:“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我们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只要朝最湿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来!”
在朱德的带动下,大家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挖了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下汩汩地冒了出来。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都说朱德有主见,有毅力,又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
直到现在这口泉水还在流淌,不仅仅流出的是泉水,还有勤劳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文明。
朱德元帅的故事
朱德为了追求革命,寻找共产党,不远万里到了法国,又到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实现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在德国的几年中,朱德一方面刻苦学习德语,学习革命书籍,一方面也参加了一些实际斗争。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朱德渴望学习马克思主义,想看报纸、读马克思的著作,但不懂德语,连跟人说话都难。他下决心要学德语。那时,他已经36岁了,但困难挡不住他。他整天埋头学习,一学就是几个小时,忘了吃饭,忘了睡觉,连上厕所也在背单词。他感觉光背还不行,买了一张柏林的地图,每天出去逛遍了柏林城,大街小巷几乎都走遍了,一方面对着路标和汽车站牌学习德语,一方面和人说话。就这样,朱德学会了德语。
一天,朱德和几个同伴去看展览。可是,没想到,在中国展区,他们看到摆着的却是什么三寸的小脚鞋,男人的长辫子,还有麻将、鸦片枪和算卦用的东西。这明明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和蔑视。朱德他们气坏了,中国留学生无比愤慨,决定进行抗议。谁来领导这次抗议活动呢?大家把信任的目光集中到了朱德的身上。
在朱德的带领下,中国留学生冲进了展览会,将那些丑化中国的展品一把火烧个精光。为此,朱德和几个中国留学生被德国警察抓进了牢房。
在我国发生“五卅惨案”以后,德国共产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朱德和几个中国留学生应邀参加了集会。德国警察又把他们抓了起来。
德国不能呆下去了,朱德到了苏联。在苏联学习了一年多,到1926年,根据党的指示,为了支援北伐,朱德回到了中国。后来,朱德在江西南昌举办了军官训练团,并担任了南昌市的公安局长(城防司令)。
1923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朱德也被逐出了南昌。不久,朱德又神秘回到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1927年7月21日,朱德受党的指示秘密回到了南昌,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当时是党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两人相见格外兴奋,但由于起义关系重大,只寒暄了几句,就谈起了工作。前敌委员会经过认真研究,交给朱德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起义开始前设法牵制住敌人的指挥官,以保证起义顺利举行。为什么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朱德呢? 朱德曾领导南昌的军官训练团,与南昌的一些军官熟悉,而且关系不错。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朱德非常爽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有没有元帅的小故事
1、彭德怀元帅的小故事一次,警卫员给彭总泡了一杯茶。他端起来一看,发现茶叶不对,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是管理科送来的。”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大声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送来的茶叶,是招待客人的。我个人喝茶,怎么能用公家的茶叶呢?”警卫员笑着解释:“就这么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彭总一听,更加生气:“事情不大,可是个原则问题,这不是白占公家便宜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最后,彭德怀拿了一斤茶叶的钱,让警卫员给管理科送去。并明确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开来放,个人喝茶,绝不能从公家的茶罐里拿。这是发生在1952年的一段往事,现在听起来,仍然让人肃然起敬。彭德怀所讲的道理,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2、关于朱德元帅的小故事:普通一兵1929年的一天,朱德的通讯员在行军路上病倒了。朱德硬要通讯员骑上他的大黑马,自己挑担子。当部队要到松源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群众比过年还高兴,都巴不得立刻见到朱军长,但是因为谁也没见过朱军长,不知道哪个是他。党代表告诉大家,朱军长骑的是大黑马。于是,队伍出现在面前时,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那个骑大黑马的人身上。只见黑马背上坐着一个约莫二十来岁的青年,面色也不太好,而且显得有点疲劳;前面走着一位挑担牵马的人,是一个浓眉大眼的壮汉。他正是朱德,他身穿一套黄灰色旧军装,脚踏草鞋,腿打绑带,肩上弯弯的扁担挑着四五盏船灯。在乡亲们疑惑的目光中,只听朱军长洪亮的嗓门冲着大家说道:“乡亲们好啊!”乡亲们这才明白,敬爱的朱军长原来已经来到了他们中间。
朱德元帅挖泉水的故事
朱德元帅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世代佃农的家里。他从小就热爱劳动人民,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乡一连数月,滴雨未下。土地龟裂了,禾苗干枯了,连饮水也发生了困难。乡亲们只好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成长龙担水。 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潮湿。他想下面可能有泉水,就约了几个小伙伴来挖。你一镐,我一锨、费了好大的劲,才挖出一个深坑。可水呢?点滴也没见。有的小伙伴泄气了,撅着嘴巴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水,咱们白干了。” 朱德却不肯罢休,他仔细观察了坑的四壁,耐心地对大家说:“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我们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只要朝最湿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来!” 在朱德的带动下,大家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挖了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下汩汩地冒了出来。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都说朱德有主见,有毅力,又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
十大元帅最著名的事件!!!!!!
1、朱德以身作则
朱德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绝了。后来这个侄孙参了军。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途经北京时去看望了朱德。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咱们是革命同志关系,而后才是其他关系,你要遵守部队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努力进步”。
几年后,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到北京请求朱德帮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你在部队入了党,共产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纪律。仪陇县天地广阔,需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
这个侄孙听从了爷爷的教诲,愉快地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当了公社的放映员。
2、给母亲洗尿裤
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国,途径家乡的时候抽出一段时间回家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母亲身患疾病,瘫痪不能动弹,大小便都是由别人照顾。陈毅刚进家门,就有人告诉老太太说她儿子回来了,老母亲特别高兴,待向儿子打招呼时,突然想起来,之前换下的尿裤还放在旁边没来得及洗,于是悄悄让人藏了起来。
陈毅看到许久没见的母亲,又兴奋又激动,紧紧拉住母亲的手,不停地嘘寒问暖。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娘,我刚进来的时候,看见你们手慌脚乱的。你们藏了什么东西?”母亲知道没法瞒过去,就跟他说了藏尿裤的事。
陈毅认真地说:“娘,您病了这么久,我都没能在您身边好好照顾,心里很愧疚,我洗是应该的,怎么藏起来呢?”母亲不知道如何是好,站立在一旁的几个人赶紧拿出尿裤,争着要去洗。
陈毅拦住把尿裤拿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也挺累的,让我来。”然后又转向母亲:“娘,我小时候那么多尿裤,您从来不嫌烦。我今天给您洗上十条都抵不上啊。您的养育之恩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陈毅说完,就把所有的脏衣服拿到外面洗得干干净净。母亲看着儿子,满足地笑了。
3、彭德怀童年乞讨“饿死也不说假话”
彭德怀在他8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疾病缠身,伯祖父、祖母年世已高。母亲死后,出生不久的四弟活活饿死。彭德怀10岁那年,家中生计全断了。这年大年初一,家里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他只好和二弟外出乞讨。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兄弟俩又饿又冷。
当他们讨到一家门前时,主人为讨吉利,问:“你们是不是招财童子?”彭德怀实话实说:“不是,我们是叫花子。”那人脸一板,不理他们。二弟忙说:“是的,是的。”那人这才给了他小半碗饭 。二弟对哥哥说:“哥,你就说是招财童子吧。”但彭德怀就是不肯说假话。
那天,兄弟俩直到天黑才回家。刚进家门,彭德怀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原来他饿昏了。弟弟哭着对家人说:“哥哥今天一点东西都没有吃。”祖母赶紧煮了点菜汤,给他喝下去。
4、在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后,曾经有管理局的人把新买的地毯送到徐向前的家中。家里的孩子高兴地在上面又蹦又跳,但徐向前并不高兴,一再询问秘书地毯的价格。
后来,有次他开会回来,告诉秘书说,三座门招待所修好了正好缺块地毯,让他把家里那块送过去。秘书表示招待所会买的,还是元帅更需要。可徐向前还是坚持,表示国家还穷,每块钱都要用在建设上。
5、贺龙从小豪胆出名
贺龙从小喜欢练武,还常与村童玩冲杀打仗之类的游戏。有一次村里有个恶霸想试试贺龙的胆量,就乘贺氏父子与他同桌吃饭之机在桌子底下放了一枪。他满以为这突然的枪响会把贺龙吓个半死,可是年仅七岁的贺龙处之泰然,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从此,贺龙的豪胆在乡里出了名。
6、刘伯承
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当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他却慨然作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在将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
7、聂荣臻的爱情故事
有一次,聂荣臻以为妻子想买衣服了,就陪张瑞华去了。到了柜台,张瑞华却让售货员拿过一件男式短袖衫,逼着聂荣臻试穿。聂荣臻明白了妻子的意思,又拧不过,可聂荣臻真的是不想为自己破费,眼珠转了转,便凑到妻子耳边说:“有情况。”拉着妻子匆匆离开店铺。
8、罗荣桓与日本小姑娘
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采访一次特别的会晤。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厅中央等着救命恩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正门打开,“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帅面前,聂元帅连忙扶起美穗子姐妹,在罗荣桓的帮助下展开在他面前,聂元帅高兴地点点头,连说:“好啊……”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9、叶剑英
1938年冬的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部队转移到一个新区,战士们又冷又饿,都想进屋子里暖和一下,可村里老百姓不知来了啥部队,没一家敢开门。有的战士便埋怨起来。
叶剑英便向大家解释道:“这儿是新区,老百姓不了解我们,怎么能埋怨他们不开门呢?大家都可以在草堆旁休息,拿点稻草盖盖,我看也不错,金丝被压着鹅毛毯,蛮安逸嘛!”陈毅这么一说,大家都笑开了,忘记了寒冷和饥饿。
天亮后,还有一些战士抱着双膝“团”在墙角睡觉。叶剑英对着一个冻得缩成一团的通讯员笑道:“小鬼,你也当‘团长’了,这么多‘团长’,我们还愁打不走鬼子吗?”大家在笑声中起床,准备开拔。“耳东耳东,当然居东啦”
1939年5月,叶剑英等人来到江都县吴家桥做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两位德高望重的秀才,一位是陆家庙的陆冠南,一位是大袁庄的袁南宾,便把他们请来,热情地和他们谈民族气节和抗日的问题。
午饭时间,叶剑英邀请他们一起吃饭。陈毅请他们上座,两人谦让不肯就位。陈毅笑容可掬地劝道:“南宾南宾,面南作宾;冠南冠南,得冠面南。二老不得谦让啰!至于我嘛,耳东耳东,当然居东啦!”
扩展资料:
1、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毛泽东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
朱德元帅的故事100字
(一)从小爱劳动 1886年12月l日,四川省仪陇县李家湾,一个男孩子出生了。他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新中国第一个元帅朱德。 朱德从小热爱劳动,4岁就帮妈妈干活,5岁时,他就学着割草、拾柴,帮家里干些杂活。朱家附近没有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妈妈再也没有力气去挑水。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妈妈却发现缸里的水满满的。妈妈感到很奇怪,于是连着几天都不打水,可是水缸每天都是满满的。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妈妈起了个大早,这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在悄悄地挑水。妈妈又惊又喜,紧紧地把朱德搂在怀里许久说不出一句话。
新中国十大元帅是何来历,毛主席对十大元帅有何独特点评
1955年,解放军部队开始实行军衔制,经历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抗美援朝时期的众多解放军将士们终于戴上了象征着战功和资历的将星。
解放军55年第一次授衔,授予少将及以上军衔的共1050人,其中包括十大元帅,十大大将,55名大将,175名中将,800名少将。
55年授衔之前解放军部队一直只有职务,没有军衔,一直坚持着人人平等的原则。因为职务是不固定的,所以根本不能用来来判定一个人的功劳。而军衔是一种荣誉,这种荣誉是终生的,所以55年授衔更多是对功劳与荣誉的一种肯定。
55年授衔人数一开始没有明确的限制,后来因为毛泽东坚持不接受大元帅军衔,同时提出已经脱离军队系统在地方工作的人员不参加授衔,所以最终确定了元帅与大将各十人。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十大元帅是由当时的五大书记提名,要求都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
南昌起义 :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秋收起义:罗荣桓
广州起义:叶剑英、聂荣臻和徐向前
平江起义:彭德怀
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叶挺与秋收起义的总指挥的卢德铭如果没有牺牲,55年授衔时应该可以在元帅中占一席地位。
朱德(红军总司令),彭德怀(红3军团军团长),林彪(红1军团军团长)、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贺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陈毅(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聂荣臻(红1军团政委)、叶剑英(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十大元帅在红军时期的最低职务是罗荣桓担任的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所以十大元帅红军时期的职务基准应该是军团级正职。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肖克与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应该是可以进入元帅序列的。
红军时期级别依次:朱德(红军总司令),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陈毅(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贺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叶剑英(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彭德怀(红3军团军团长),林彪(红1军团军团长)、聂荣臻(红1军团政委)、罗荣桓(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
朱德(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八路军副总指挥)、林彪(115师师长)、刘伯承(129师师长)、贺龙(120师师长)、陈毅(新四军军长)、罗荣桓(115师政治部主任)、徐向前(129师副师长)、聂荣臻(115师副师长)、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
十大元帅在抗战时期的最低职务也是罗荣桓担任的115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总指挥,副总指挥,参谋长及三个师的正副师长都是元帅军衔(120师副师长肖克除外),重组新四军军长陈毅是元帅,而副军长张云逸是享受元帅级别的大将。理论上来看八路军正副总指挥,八路军三个师正副师长,新四军正副军长正好10人。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副军长项英自然应该也是元帅级别。
抗战时期级别依次:朱德(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八路军副总指挥)、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林彪(115师师长)、刘伯承(129师师长)、贺龙(120师师长)、陈毅(新四军军长)、聂荣臻(115师副师长)、徐向前(129师副师长)、罗荣桓(115师政治部主任)、
朱德(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西北军区司令员)、陈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徐向前(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
抗战时期级别依次:朱德(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贺龙(西北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徐向前(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叶剑英(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
十大元帅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是野战军级正职,相对而言徐向前的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级别属于副野战军级,叶剑英的职务没有标准来判断。
朱德(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国防部长)、林彪(中南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南京军事学院院长)、贺龙(西南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第一任总政治部主任)、徐向前(第一任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叶剑英(代理中南军区司令员)
建国后职务,聂荣臻与叶剑英的职务相比低一些,徐向前的职务由副野战军级上升为野战军级,成为元帅级别的正选。
建国后的元帅标准是大战区的正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大战区的正职及四总部正职授元帅自然无争议,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先后任职的问题。
总参谋部的首任总参谋长是徐向前,由于徐向前因为身体一直不好,所以一直由第一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职务,而此时的第二副总参谋长是后来的粟裕大将,因为后来聂荣臻调离总参谋部,负责国防 科技 的研发,所以1954年10月,粟裕正式升任总参谋长。类似情况总政治部的首任总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继任总政治部主任是谭政大将,首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54年病逝,继任总后勤部部长为黄克诚大将。
十大元帅代表解放军建立的各个重大起义,同时也代表着解放军不同时期部队:
南昌起义:贺龙(总指挥兼20军军长 ),聂荣臻(11军党代表),刘伯承(参谋长),朱德(第9军副军长)、陈毅(11军73团指导员)、林彪(11军73团连长)
广州起义:叶剑英(副总指挥,总指挥:叶挺),聂荣臻,徐向前(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
秋收起义:罗荣桓(特务连党代表)
平江起义:彭德怀(总指挥)
红一方面军:朱德(红军总指挥)、陈毅(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彭德怀(红3军团军团长)、林彪(红1军团军团长)、聂荣臻(红1军团政委)、罗荣桓(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
红二方面军:贺龙(总指挥)
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
八路军总部: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叶剑英(参谋长)
115师:林彪(115师师长),聂荣臻(115师副师长)、罗荣桓(115师政治部主任)
120师:贺龙(120师师长)
129师:刘伯承(129师师长)、徐向前(129师副师长)
新四军:陈毅(新四军代军长)
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
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
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兼政委)
第四野战军:林彪(司令员),罗荣桓(政委)
华北野战军: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19兵团司令兼政委)
西北军区:彭德怀(司令员),
西南军区:贺龙(司令员)
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
中南军区:林彪(司令员),叶剑英(副司令员),罗荣桓(政委)
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
朱德(原名:朱代珍),1886年12月1日出生。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人,入党时间:1922年8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担任解放军总司令。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首位。1976年7月6日15时01分,朱德元帅在北京市逝世!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毛泽东点评朱德元帅:“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出处: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朱德一到陕北就找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了与张国焘斗争的经过。毛泽东对这位老战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也是对朱德一生的最好概括。自从井冈山会师之后,朱德就成为解放军偶像级的人物,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的配合相当默契。朱德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
彭德怀(原名彭清宗)1898年10月24日出生。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人。入党时间:1928年4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1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担任任国防部部长。朝鲜战争时期担任任志愿军司令兼政委。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二位。1974年11月29日14时50分,彭德怀元帅在北京市逝世!1978年12月24日,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毛泽东点评彭德怀元帅:“谁敢横刀立马,为我彭大将军!”
出处: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赠诗给彭德怀: “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刀立马,为我彭大将军!”,这也是彭德怀一生最生动的写照。彭德怀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独行,但打天下绝对是猛将。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是依仗彭德怀这样的“大将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林彪(原名林祚大),1907年12月5日出生。湖北黄冈林家大湾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入党时间:1928年4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红1 军团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1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三位
毛泽东点评林彪元帅:“这个娃娃堪当大任”
出处:井冈山会师,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毛泽东知道此人是林彪营长时感慨道:“这个娃娃堪当大任” 毛泽东始终对林彪钟爱有加,识才善用,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因素。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1892年12月4日出生。重庆市开州区人。前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入党时间:1926年5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司令员兼第2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四位,1986年10月7日17时40分,刘伯承元帅在北京市逝世!骨灰分别抛撒于重庆市开州区刘伯承元帅故里、江苏省南京军事学院、太行山和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将军岭。
毛泽东点评刘伯承元帅:“一条龙下凡”
出处:红军长征途中,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的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
贺龙(原名贺文常),1896年3月22日出生。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人,入党时间:1927年9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兼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司令员。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五位,1969年6月9日15时09分,贺龙元帅在北京市逝世!1975年6月9日,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毛泽东点评贺龙元帅:“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出处: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因为贺龙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迫使张国秦同意北上。所以泽东对贺龙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陈毅(原名陈世俊),1901年8月26日出生。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人。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国共产党党委会书记。入党时间:1923年11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分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3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六位,1972年1月6日23时55分,陈毅元帅在北京市逝世!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毛泽东点评陈毅元帅:“是个好同志”
出处:1972年,陈毅不幸逝世,毛泽东意外出席,并在追悼会上说:“陈毅是个好同志,他为革命立了大功劳。”
罗荣桓(原名罗慎镇),1902年11月26日出生。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人
入党时间:1927年5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第115师代理师长、政治委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4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建国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兼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七位。1963年12月16日14时37分,罗荣桓元帅在北京市逝世!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毛泽东点评罗荣桓元帅:“国有疑难可问谁”
出处:1963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1901年11月8日出生。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入党时间:1927年3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兼抗日军政大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八位。1990年9月21日4时21分,徐向前元帅在北京市逝世!骨灰分别抛撒于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将军岭。
毛泽东点评徐向前元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出处: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只身回到延安,毛泽东不但没有责怪,而且亲自接见,百般抚慰。安慰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了鸡何愁没蛋呢?” 毛泽东深知徐向前对党的忠诚。他记得徐向前在红军最困难的关键时刻说的“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那句话。因此,毛泽东在徐向前最困难的时刻,说出了感人肺腑的安抚和鼓舞的话,这也是对广大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安抚,表现了一个领袖人物的胸襟。
聂荣臻(原名聂双全)1899年12月29日出生。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人。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入党时间:1923年3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1军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九位。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元帅在北京市逝世!骨灰一部分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一部分安葬于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
毛泽东点评聂荣臻元帅:“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出处:抗战期间,聂荣臻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并使之发展成为一块模范根据地。毛泽东在延安同白求恩交谈时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 毛泽东接着风趣地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叶剑英(原名叶宣伟)1897年4月28日出生。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入党时间:1927年7月,红军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55年授衔:十大元帅第十位。1986年10月22日1时16分,叶剑英元帅在北京市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市的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毛泽东点评叶剑英元帅:“吕端大事不糊涂”
出处:长征途中,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张国焘野心勃勃,想加害毛泽东,幸亏叶剑英及时报信,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毛泽东借北宋重臣吕端的美誉来评价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
十大元帅某件事迹陈毅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五岁那年,父亲送他去私塾念书。私塾老师叫毛崇芝,是个老秀才。他学问渊博,教学严谨。学童如果不守纪律,不完成课业,他责罚严厉,因此学童们见了他有点害怕。但陈毅却并不畏惧这位严师的管教,他对那些极为难懂的文言诗书似乎有着特别的爱好,而且他似乎有着一般儿童所没有的超常的记忆力。老师所数的子曰、诗云,他只要回家读三遍,就能琅琅背出。老祖父见陈毅如此聪慧,也常常给他点儿小奖励。这样,陈毅对念书、背书更感兴趣,他常常把那些要背的篇目背得滚瓜烂熟为止。 在私塾里,每到背书的时候,常常有不少学童因背不出而受到塾师打手心的惩罚。然而陈毅却从来未尝过打手心的滋味,因为别的学童背不出的,他都能从容而流利地背出来。老师对那些背不出的学童说:“你们要好好向陈毅学学,他年纪比你们小,背得这样熟,你们年龄比他大,却背不出,难道不难为情吗?”在私塾里,陈毅念了一年多的书,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虽然他并不理解这些篇章的意义,但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他聪慧好学,成绩出类拔萃,便被同窗学友们称为“小神童”。陈毅虽然聪慧好学,但家境清贫,没有钱买当时价格昂贵的纸,父母为此犯了愁。而学堂要求学生练字临帖。此外,陈毅还给自己规定,每天除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加练1000个大字,1000个小字。陈毅让父亲给自己买了一些价格便宜的草纸,沾着米汤在草纸上写字,写完后拿出去晒干,第二天再写。如此循环往复,寒暑不息。老师对于陈毅书包里有一大叠草纸感到很奇怪,通过问陈毅方才知道其中原委。用秤一称,足有一斤多重!他说:“这纸里的字不仅是米汤写的,更是凝聚着他的心血啊!还有一次,他正在看书时,妈妈端来一盘饼和一碗芝麻酱,叫他蘸着吃。陈毅的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因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经常是开着的。陈毅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不知不觉中,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还挺香的。妈妈走进屋里,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起来:“你在吃什么?”这时,陈毅才发现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得拉他去漱口。陈毅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啊!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了呢!” 就这样,陈毅凭着自己的勤奋学习、刻苦努力,长大后成为一个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中国的革命者。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元帅先后担任过国家副总理和外交部长,他的卓越风采和光辉形象永远闪耀在共和国的浩瀚星空
十大元帅陈毅的故事
十大元帅陈毅的故事
一、给母亲洗尿裤
1962年的一天,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国,途径家乡的时候抽出一段时间回家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母亲身患疾病,瘫痪不能动弹,大小便都是由别人照顾。陈毅刚进家门,就有人告诉老太太说她儿子回来了,老母亲特别高兴,待向儿子打招呼时,突然想起来,之前换下的尿裤还放在旁边没来得及洗,于是悄悄让人藏了起来。
陈毅看到许久没见的母亲,又兴奋又激动,紧紧拉住母亲的手,不停地嘘寒问暖。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娘,我刚进来的时候,看见你们手慌脚乱的。你们藏了什么东西?”母亲知道没法瞒过去,就跟他说了藏尿裤的事。
陈毅认真地说:“娘,您病了这么久,我都没能在您身边好好照顾,心里很愧疚,我洗是应该的,怎么藏起来呢?”母亲不知道如何是好,站立在一旁的几个人赶紧拿出尿裤,争着要去洗。
陈毅拦住把尿裤拿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也挺累的,让我来。”然后又转向母亲:“娘,我小时候那么多尿裤,您从来不嫌烦。我今天给您洗上十条都抵不上啊。您的养育之恩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陈毅说完,就把所有的脏衣服拿到外面洗得干干净净。母亲看着儿子,满足地笑了。
二、吃墨水
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那简直比什么都高兴。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一进门就看到了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到一边专心读起书来,一边读,一边用笔批点。
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把刚蒸好的糍粑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糍(cí)粑(bā),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来应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条来,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而诙谐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三、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
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四、一张折痕照片
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
当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
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
五、金丝被压着鹅毛毯,蛮安逸
1938年冬的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部队转移到一个新区,战士们又冷又饿,都想进屋子里暖和一下,可村里老百姓不知来了啥部队,没一家敢开门。有的战士便埋怨起来。
陈毅便向大家解释道:“这儿是新区,老百姓不了解我们,怎么能埋怨他们不开门呢?大家都可以在草堆旁休息,拿点稻草盖盖,我看也不错,金丝被(指稻草)压着鹅毛毯(指大雪),蛮安逸嘛!”陈毅这么一说,大家都笑开了,忘记了寒冷和饥饿。
天亮后,还有一些战士抱着双膝“团”在墙角睡觉。陈毅对着一个冻得缩成一团的通讯员笑道:“小鬼,你也当‘团长’了,这么多‘团长’,我们还愁打不走鬼子吗?”大家在笑声中起床,准备开拔。“耳东耳东,当然居东啦”
1939年5月,陈毅等人来到江都县吴家桥做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两位德高望重的秀才,一位是陆家庙的陆冠南,一位是大袁庄的袁南宾,便把他们请来,热情地和他们谈民族气节和抗日的问题。
午饭时间,陈毅邀请他们一起吃饭。陈毅请他们上座,两人谦让不肯就位。陈毅笑容可掬地劝道:“南宾南宾,面南作宾;冠南冠南,得冠面南。二老不得谦让啰!至于我嘛,耳东耳东,当然居东啦!”
两位秀才对陈毅用三人的名字说出幽默诙谐的让座话语无比佩服,都顺从入了座。
十大元帅饮酒的故事
朱德:赞美匈牙利国酒。1959年3月,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匈牙利。朱德是第一位访问匈牙利的新中国中央领导人,因此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都很忙。大使特意吩咐厨师做了一道匈牙利国菜,——Guyas。但是我应该提供什么样的酒呢?但是大使很担心。朱德能喝,他老人家是四川人,四川名酒有五粮液;与中国国酒茅台还有一段故事,朱德;匈牙利的国酒是东海酒。大使对三种酒喝哪一种举棋不定,最后决定让朱德自己决定。在大使馆的宴会上,大使问朱德董事长,您想喝什么酒?朱德随口说:随便,随便。大使喘着气。朱董事长很厉害,一出去就点了匈牙利国酒。幸运的是,我有所准备。原来大使会把“随便”听成“托卡伊”。“托卡伊”酒端上来后,朱德喝了,连连称赞:真是好酒,好酒!大使开玩笑地问,主席,如果有匈牙利官员问你,你觉得匈牙利的国酒好喝还是中国的茅台酒好喝?怎么回答?朱德笑着说:“今天我是客人,你是主人。我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非常感谢。”这就像一个管弦乐队。我只能说这把大提琴音域很广,那把双簧管音色甜美,各有千秋。我们所有的外交官都必须学会说话的艺术。每个人都听到了赞美的合唱。彭:酒取自黄梅庄彭元帅,此人“生活简朴,不喝酒不抽烟,除了读书下棋,没有其他个人爱好”。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彭将军也曾经与酒结缘,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来喝。据记载,1931年5月,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结束后,黄公略同父异母的弟弟黄梅庄,带着蒋介石亲笔信和1500元银洋,潜入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利川,企图诱敌红三方面军军长黄公略。阴险的黄梅庄试图说服黄公略去国民党,也为他的“参议员”政治前途增加了筹码。没想到,黄梅庄一进苏区就被拘留了。与腾、等人商议后,彭设下一计,要把他灌醉,说出真相。酒过三巡,黄梅庄已有醉意。彭趁机开始说辞,越喝越晕的黄梅庄毫无防备,终于全盘托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彭向汇报了此事,后者征求了的意见,并为黄题写了“一刀两断,义无反顾”八个大字。于是彭处死了黄梅庄,彭“以酒饮黄梅庄”的故事就传遍了全军和海外。林彪:拒绝斯大林的祝酒辞。众所周知,林彪身体不好,不抽烟不喝酒。不过,谈酒也不是没有乐趣。林彪在苏联的时候,斯大林在一次宴会上给他敬酒,希望他表现出革命军人的革命自豪感和英雄气概。斯大林一次次向他敬酒,也不过是一杯红宝石甜酒,林彪却始终不敢用舌尖去舔。斯大林无奈地开玩笑说:“酒里没有毒,喝一口也无妨。”但他还是不敢尝,哪怕是作为喝酒的姿态,他也不会。斯大林很尴尬,但不敢拿他怎么样。刘伯承:不喝三碗但是过河。刘伯承虽然不嗜酒,却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3月16日,在茅台镇,红军击溃国民党地方武装,挺进茅台镇,途经茅台梅子坳、韩坡岭等地。休整之后,它准备三渡赤水河。时任红军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刘伯承向报告:“周副主席,红军渡河桥已经建好,同志在小学休息,现在先头部队正在渡河。你有什么指示吗?”周恩来拿出他的怀表看了看“真的吗?”周恩来认真地看着刘伯承,神秘地笑了笑,然后侧身喊道:“魏国禄,把你刚买的酒拿出来,我给刘伯承一个任务。”原来是喝酒的任务,刘伯承有点莫名其妙。周恩来幽默而严肃地说:“宋武喝不了三碗,但我们不过河也喝不了三碗。怎么样?”刘伯承摸了摸周恩来酒碗上的陶碗,大胆地说:“一言为定!”两人仰着脖子,一碗酒下去,魏国禄又灌了两碗酒。“这是蒋介石对红军的因祸得福!”刘伯承喝了第二碗酒后说道。就这样,周恩来和刘伯承有说有笑之间,三碗茅台酒从肚子里灌了下去,真有点“英雄渡过红水,酒造英雄”的味道。贺龙:“喝”出一支军队。贺龙元帅从13岁起就外出谋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贺龙开始慢慢喝酒,后来以“喝酒”为名,拉出一支军队,成为历史的奇迹。那是1915年的冬天,19岁的湖南革命党人贺龙到石门泥镇组织军队,发动反袁起义。到了沙沙镇后,交游甚广的贺龙在“张本记面馆”摆了四桌酒席,把团保卫局的老朋友和新朋友都叫了进来。宴会开始后,贺龙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他立即带着一把锋利的菜刀带着顾才志等十人跑到团保卫局门口,下了哨兵的枪,冲进屋内将反应迟钝的局长和队长活捉,缴获“汉阳造”步枪二十支。后来,贺龙带领群众不发一枪一弹就解除了团防局的武装,发展了300多人,打出了“湘西寻袁独立军”的旗号。1928年1月16日,贺龙、周逸群、卢冬生在洪湖区武林镇窑口一家酒馆喝酒时,听说洪湖上游观音岛上驻扎着一支国民党团联防队。他们的名字是cha共产党,但实际上他们主要是抢劫。贺龙闻讯,率众缴团防之枪,击毙反动穷凶极恶的上尉黑牙张。贺龙此举震动湘鄂西,令敌人闻风丧胆,百姓欢欣鼓舞,归功于“酒”。陈毅:喝酒也是政治,不能示弱。陈毅元帅因其出色的诗歌、良好的运动、美食和吸烟而被称为诗人和外交家。外交官元帅也能喝酒,很多关于陈元帅喝酒的轶事都被留在了史册上。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率新四军进入茅山。当时军队补给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药品。陈毅为此忧心忡忡。有一次,他听说镇江市“齐耀先诊所”的老板因为时局混乱,避而不进茅山九福宫,于是好不容易才找到齐耀先。药仙有三好:好酒,好棋,好诗。他见到陈毅,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小道士说:“今天见到陈将军,我很高兴。我心情好多了。去把酒拿来。”后来,药仙看着陈毅说:“药可以治假病。”陈毅哈哈大笑,答道:“我真的很担心酒。”两人接着玩了一个游戏。最后,齐耀先把自己收集的药材全部拿出来送给陈毅,并把九福宫打造成新四军江南总部总医院。《双十协定》签订后,鉴于美蒋代表的阴险图谋,参加徐州、济南、淮阴等地调解行刑队的华东解放区代表与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陈毅还亲自前往济南和徐州,与国民党高级将领王和顾谈判。据记载,在谈判期间王为陈毅举行的宴会上,陈毅谈笑风生,对亲切有礼的敬酒,他大方回应,体现了和我们一起参加宴会的战友们在宴会后所说的“参加这种宴会喝酒也是政治,不可示弱”的独特精神。大家都知道陈先生的喜好,所以经常请他喝酒。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时任郑州警备司令部司令的秦基伟有一次请陈毅喝酒吃羊肉。当时两个人都吃了一顿好饭,但是秦基伟因为不在岗位上被邓小平处罚了。1962年9月9日,空军用地对空导弹击落美国制造的U-2高空侦察机后,周恩来邀请陈毅等人喝茅台酒,陈毅不顾妻子张茜的劝阻,喝了个痛快。甚至在1964年初,陈毅从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经昆明回国时,还以昆明军区司令员兼云南省委书记秦基伟的身份,请周恩来当裁判。种种举动,都让人看到了率真、洒脱、深情的陈毅元帅。罗荣桓:不抽烟,不喝酒。据记载,生活中的罗荣桓元帅性格文静,爱读书,喜欢书法,不抽烟不喝酒,不题字,不爱拍照,生活严谨,待人宽厚。罗荣桓元帅曾要求青年不要掉队,不要怕吃苦,不要守纪律,不要抽烟,不要喝酒,甚至不要吃辣椒,希望他们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军事技能和文化水平。正是因为罗荣桓不喝酒,史书上他很少和部下说话,但并不影响他的部队去打仗。有些爱喝酒的将军,就是不喝酒的罗荣桓培养出来的。战后,他们终于成为解放军中有名的“硬核虎将”,并与他们成为铁杆朋友。许:他用酒宣传许元帅的“摄影、戏曲、乐器、缝纫、手工、读书、书法”,但他不喜欢喝酒。但是不喜欢喝酒的许却破例了。1938年元旦,许应邀出席辽县各界人士举行的新年宴会时,向与会者敬酒,阐述共产党的根本抗日策略,介绍人民抗日武装的建设,用反六路围攻和各次战役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如果军民结合,抗战一定能坚持下去,取得最后胜利。在这场宴会上,许帅高举酒杯的刚毅身影和“希望各界人士支持抗战,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保卫华北,保卫山西”的铿锵话语,将永远被历史铭记。聂荣臻:加把炭火!哇,喝吧!聂元帅的保健医生陶国枢曾说:“聂元帅患有高血脂和高血压。年轻的时候喜欢喝酒,80后就完全不喝了。”1942年1月15日,抗敌剧社为冀中区党委书记黄靖演出大型话剧《日出》。当时雪花飘飘,天寒地冻。帐篷舞台设置在雪地上,四周挖了一条燃着炭火的土沟,让穿着单薄衣服和旗袍的演员们御寒。见此情景,聂心疼演员,一边取暖,一边对准备表演的演员喊:“加炭火!哇!”听到聂帅的这番话,政治部代理主任朱赶紧给演员们分酒,让大家抿几口酒,脱下棉衣走上舞台。当时聂帅的举动一度让剧社的演员感动落泪。红色经典剧《东方》中,聂有一次打着喝酒的幌子去空军大院找刘亚楼,向他索要466医院和南苑机场作为五院营房和导弹安装总厂的经典场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帅的心脏病不时发作,加上高血压、失眠、胃肠功能紊乱、前列腺炎、糖尿病等疾病。他遵医嘱,不抽烟,也很少喝酒。护士孙运军曾回忆说:“每年八一建军节,他都会请我们吃饭喝酒。喝多了他会开心,吃多了他也会喜欢。看到我们喝酒的样子,他咯咯笑得像个孩子。”叶剑英:评论据记载,1956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在西北边陲要塞酒泉视察时,饶有兴致地向随行人员讲述了许多关于酒泉鲜为人知的典故。来到“古酒泉”,一池春水在葱郁的草丛中展现在眼前。“池水清澈见底,天空和云彩在池中畅游。但不知什么原因,有人在泉水上方搭起了一个四五米高的蘑菇状的草堆,显得凌乱而荒凉。”当时,叶帅摇了摇头,他语重心长地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不仅要学习古人的尚武精神,还要保护好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后来,感慨万千的叶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雪雪访古,品评春,品酒见杯。”班超不懂安邦之计,定远兮。"
更多文章:
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024年5月12日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