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论诗 赵翼赏析
本文目录
- 论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 论诗 赵翼赏析
- 赵翼论诗五首意思
- 求赵翼《论诗》的解释和赏析
- 赵翼论诗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 赵翼《论诗》全文
- 赵翼《论诗》 注释、译文、赏析
- 论诗 全诗 作者:清 赵翼
- 《赵翼论诗》注释、翻译、赏析
- 《赵翼·论诗》原文、注释与赏析
论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清代·赵翼《论诗》 论诗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镟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
宫柳初开一抹眉,武昌城下乍逢时。春来树树烟条绿,欲认何枝是旧枝。寒食东风已满城,小枝纤弱拂啼莺。东君不惜离人苦,又向前年折处生。——清代·吴绡《杨柳枝词》杨柳枝词
宫柳初开一抹眉,武昌城下乍逢时。 春来树树烟条绿,欲认何枝是旧枝。 寒食东风已满城,小枝纤弱拂啼莺。 东君不惜离人苦,又向前年折处生。登楼欲望谭元春。遥遥见白衣。白衣犹远远。言是稍知非。对窗看宝瑟。入户弄鸣机。无令日光晚。门阁掩重扉。——南北朝·何逊《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
登楼欲望谭元春。 遥遥见白衣。 白衣犹远远。 言是稍知非。 对窗看宝瑟。 入户弄鸣机。 无令日光晚。 门阁掩重扉。高馆百余仞。迢递虚中亭。文幌曜琼扇。碧疏映绮棂。——魏晋·袁宏《拟古诗》拟古诗
高馆百余仞。 迢递虚中亭。 文幌曜琼扇。 碧疏映绮棂。
论诗 赵翼赏析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大意是说:李白、杜甫的诗坛地位尽管光焰万丈,他们的诗作经过历朝历代也一直万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作品也未免使人感到已有些许陈旧。于是承着这两句,作者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颇有历史唯物史观的结论。历史的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过前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人才涌现,但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这两句话,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上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后人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求变创新上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在文学上将不会留有个人的印记。
赵翼论诗五首意思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论诗五首》;《论诗五首》是清代诗人赵翼所做的五首组诗,这组诗是七言绝句,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其中广为世人流传的便是第二首;论诗五首其二【作者】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但读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诗的第一和第二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接下来的第三句和四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者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再或者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这首诗反映了作者表明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的诗人,这首诗虽然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论诗五首》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
求赵翼《论诗》的解释和赏析
论诗 赵翼 【原文】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 *** 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赵翼论诗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1、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注解论诗:论诗:评论诗歌。本题诗共五首,这里选第的是第二首。李杜:指李白、杜甫。江山:大地,引申为社会。代有:每个时代都有。才人:有才能的人,这里指杰出的诗人。出:产生。领:占领,这里是有影响的意思。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3、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4、赏析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
赵翼《论诗》全文
赵翼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赵翼《论诗》 注释、译文、赏析
《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赏析二】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清代由于大兴文字狱,读书人不敢褒贬时政,就大量研究起古文化来。因此,读书人作诗复古成风。针对此现状,著名史学家、诗论理论家赵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如果一味抱残守缺,厚古薄今,那么永远只能是裹足不前。 此诗就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诗人认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一味推崇古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他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时称“江左三大家”。诗风情晰畅达,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著有《瓯北诗集》、《瓯北诗话》。赵翼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列为史学三大名
论诗 全诗 作者:清 赵翼
赵翼写的五首《论诗》赵翼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第二首简评: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注解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风骚"是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学中继承发展了“风”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译文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习研 时至今日,已经感到不新鲜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才交替出现 各自主导文坛生机勃勃几百年 第三首注解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艺苑:艺坛,艺术领域。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赏析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读后感人,充满了多欲与好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过於求得长生不死之果实;好奇之最甚者,莫过於探寻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间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两种心理之总和,构成宗教学术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国、天当,东方的世外桃源与大罗仙境之建立,就导致人类脱离现实物欲而促使精神升华。 舍此之外,有特立独行,而非宗教似宗教,纯就现实身心以取证者,则为中国传统的神仙修养之术,与乎印度传统的修心瑜伽及佛家神肉体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缚,以达成外我的永恒存在,进而开启宇宙生命原始之奥秘。既不叛於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纯依信仰而自求实证。 但千古以来,有关长生不老的书籍与口传秘法,流传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寿者难期,看来纯似一派谎言,无足采信。不佰我们现在有此怀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晋代人嵇康,撰写「养生论」而力言神仙之可学,欲从理论上证明其事之真实。 嵇康提出神仙之学的主旨在於养生,堪称平实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暂且不问,其对现有养生之助益,则绝难否认。且与中国之医理,以及现代之精神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学,可以互相辅翼,大有发扬的必要。 一种学术思想,自数千年前流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我们今天对此不容易了解。况且自古以来毕生埋头此道,进而钻研深入者,到底属於少收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如普通应用学术,可以立刻见效於谋生。以区区个人的阅历与体验,此道对於平常注意身心修养,极有自我治疗之效。如欲「病急投医,临时抱佛。」可以休矣。 至欲以此探究宇宙与人生生命之奥秘,而冀求超凡者,则又涉及根体之说。清人赵翼论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图,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之说。诗乃文艺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询之难,有如此说。何况变化气质,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
《赵翼论诗》注释、翻译、赏析
赵翼
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导读】
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其诗风格自然明畅,含蓄诙谐,好以议论入诗。作品主要有《瓯北诗话》等。
【原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 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② ,各领 *** 数百年 ③ 。
【注释】
①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②江山:指江河山岭,这里泛指天地之间。代有:每个时代都有。才人:有才华的人,这里指诗人。③领:引领,代表。 *** :《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所以常以“ *** ”并称,后来泛指诗歌创作。
【译诗】
李杜的诗歌众人已传诵许多代,
到现在好像已经不感到很新鲜。
世间每个时代都会有英才出现,
各自引领着诗坛的风气数百年。
【赏析】
这首诗题为“论诗”,阐述的是“诗贵创新”的观点。作者赵翼是历史学家兼诗人,作诗长于说理。他的文学主张是作诗作文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文章万口传”是直接赞美李杜诗歌成就无人能及。但紧接着突然来个大转折,说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不新鲜了。原因在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天才的诗人,他们影响后世不过几百年而已,强调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这是一首纯粹议论性的诗,以所阐述的观点取胜。说理通俗,语言浅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是世人传诵的名句,对后代产生很大的影响。
《赵翼·论诗》原文、注释与赏析
赵翼·论诗
赵翼(1727—1814),常州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喻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查慎行等十家诗。存诗四千八百多首。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题解】作者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作者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李白与杜甫,认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 *** 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
【串译】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没有什么新意了。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数百年地流传。
【赏读提示】此诗反映了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千古真理。此诗虽然语言直白但却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应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
诵读此诗应有历史学家的眼界、评论家的口吻,站在历史长河中去评诗,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起句就在中高点上,到第二句“至今已觉不新鲜”语势稍稍放下来,“鲜”字应尽量保持原调阴平,与现今口语形式的“新鲜(轻读)”有所区别。后两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是结论,是历史的必然。语气要坚定,语势要顶到最强,表达出不容置疑的气势。正是有了这最后两句,此诗才具有了高境。
【推荐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更多文章:
女子凌晨在大雁塔景区拍裸体写真(大雁塔景区门票价格是多少大雁塔景区自由行攻略)
2024年3月15日 02:40
新闻写作技巧(写新闻要注意哪些技巧 写新闻稿时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2024年7月23日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