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雅思写作负迁移现象?美国学生说“这个天大家都休息”,这一偏误句子产生的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
本文目录
- 如何避免雅思写作负迁移现象
- 美国学生说“这个天大家都休息”,这一偏误句子产生的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
- 母语负迁移对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影响
- 关于母语迁移的正确说法有哪些
- 母语迁移的理论简介
- 母语迁移_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
- 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目的语负迁移的策略
- 母语负迁移名词解释
如何避免雅思写作负迁移现象
负迁移主要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汉语习惯会潜意识对英语产生影响,雅思写作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考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所以大家在雅思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积累一定的雅思写作词汇,语法等。
1. 母语负迁移
迁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先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语素或句法等方面类似或一样,对后者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做干扰(interference)。在中国考生准备雅思考试的过程中,负迁移主要指的是因汉语与英语属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思维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英语学习中,汉语的习惯会自动地首先出现在学习者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书面产出上。
2.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
语言的迁移可体现在目标语言的各个方面, 英语写作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所以它能体现学习者对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几个方面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2.1)在词汇方面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英汉词汇不可能完全对照,所以有些词汇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就可能出现各种现象,如:
冠词缺省:如表达某一类事物时,要么用不定冠词a/an,要么在名词后面加复数形式s/es,但汉语中无些表达,所以学习者往往忘掉。
动词的人称、数和时态和语态的形式等变化形式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学习者也容易忘记或用错,尤其在图表分析中,时态比较混乱的现象很普遍。议论文中被动语态的表达也是考生不善于运用的一项,过多的主动语态往往削弱文章的正式性。
搭配不当或意义混淆:如“接电话”往往译成receive the call,而正确的表达应为 answer the call,“不论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将“education”和“culture”相混。
此外议论文中的“有”除具体的某个人“有”某物以外,基本上都是there be,而不应用have。
助动词will, be going to主观性太强,在雅思的第二篇文章中应多用be to do替换; 而sb. can多换成there is possibility that…; 至于should, must等情态词也因语气过于强硬而多换成更客观的It is necessary / imperative that sb…。.的表达形式。
2.2)句法迁移
英语中一个有效的句子只能是主语加一个谓语动词,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表达,只要语意相关,逗号可以连接两个单句。这样就造成了写作中常出现碎句和句子粘连现象,如:
Mobiles are very popular nowaday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onvenient。
第二个小句只有从句,不能单独成句。
It was raining hard,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their work。
这两个句子在英语中各有谓语动词,所以应由so连接成并列句,或在第一句前加上because变成从句。
此外雅思写作中悬垂限定结构也是考生们不自觉的出错之处,这也是因为汉语的表达习惯。如:
To draw a map, the location is quite clear。
第三个常受汉语影响的句法方面是主语意识的淡化,表现在两篇写作中动词的随意陈列,或that引导主语从句中that的省略,如:
Next discuss the number of Australia in annual income。
Families keep the old has its ow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2.3)语篇的迁移
主要体现在议论文的开头模仿汉语的迂回,不能直接点题,如:As to the problem of…, some people think..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 think…
此外还有语篇结构上采用汉语的归纳式,而常见的英语逻辑是先提出主题句然后辅以论据的演绎式。汉语语篇注重意合,形式较散,其逻辑联贯是隐含的,所以影响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往往是简单句的罗列,句型单调,结构松散,逻辑关系不清楚。而雅思写作,尤其是学术类的写作中考的就是能否有条理地分析或论证某个客观事物,这也是考官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依据。
3 .对策
文章中提到的几个关于汉语对英语书面产出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普遍的,希望考生们能引起重视。此外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注意比较和借鉴英语中的词汇和句法以及语篇方面和汉语的不同,在写作练习中应有注意留出一定的时间有针对性地修改。
美国学生说“这个天大家都休息”,这一偏误句子产生的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
美国学生说这个天大家都休息,这一偏误句子产生的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母语的规则和习惯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学生可能将他们母语中的语法规则或表达方式错误地应用到了第二语言的学习中。
在这个偏误句子中,这个天是一个错误的表达方式,它可能是由于学生将母语中的某些表达方式错误地迁移到了第二语言中。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今天来表达当前的日子,而不是使用这个天。
大家都休息也是一个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大家都在休息或者大家都要休息来表达大家都在休息或者准备休息的状态。
美国学生的这一偏误句子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导致的。为了避免这种偏误,学习者应该加强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要注意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第二语言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母语的发展:
1、母语的发展与个体的认知和社交能力密切相关。在婴儿期和儿童期,个体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会得到迅速发展。通过与周围人的交流和互动,儿童逐渐学会使用语言,并能够理解、表达和交流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社交场合。
2、母语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母语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滑则中,人们更注重礼貌和谦虚的表达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人们可能更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方式。这些文化差镇槐异信旅棚会对个体的母语发展产生影响。
3、母语的发展还受到语言政策和教育的影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可能会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以促进母语的发展和保护。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推行双语教育政策,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这些政策会对个体的母语学习和使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母语负迁移对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影响
听、说、读、写都有影响。其"母语负迁移"不仅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母语负迁移是文化学术语。在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初期,遇到和母语相似的地方会学的比较快,叫做正迁移,而到学习第二语言的高级阶段,和母语差距较大的地方会学的比较慢,叫做负迁移。
关于母语迁移的正确说法有哪些
关于母语迁移的正确说法有哪些如下:
母语迁移是有方向的,母语对外语的影响称为母语迁移(或正向迁移),外语对母语的影响称为反向迁移。母语迁移有时对外语学习有帮助,称为正迁移;有时有干扰,称为负迁移。
1、母语迁移还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迁移:学习外语时,母语的发音习惯会影响外语的发音。例如,英语学习中,有些学习者可能会将“r”发成“l”,这是因为中文中没有“r”这个音,而“l”的发音与“r”相近。
语法迁移:学习外语时,母语的语法规则会影响外语的语法规则。例如,中文中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而英语中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在学习英语时,学习者可能会犯语法错误,这是因为受到了中文语法的影响。
词汇迁移:学习外语时,母语的词汇会影响外语的词汇。例如,中文中没有与“dog”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学习者可能会将“dog”翻译成“狗”。
文化迁移:学习外语时,母语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对外语的理解和使用。例如,中文中有很多与谦虚有关的表达方式,而英语中却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英语时,学习者可能会犯文化错误。
2、总结
母语迁移是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的现象。虽然有时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但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促进正向迁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外语。
拓展材料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
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语言迁移可以用来解释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变迁。
母语迁移的理论简介
在外语习得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L1 Transfer)现象。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反之,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在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外语习得。母语迁移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理论中提出的。“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其效果是正向的,被称为正迁移;起干 扰作用的影响,其效果是负向的,被称作负迁移”。如在英语学习中,指学习者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形式和规则套用到英语中,产生生硬的不自然的表达,例如:I only spoke a few sentences。
母语迁移_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往往会对学习者产生一定影响。母语负迁移是外语学习者常常犯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它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大障碍。本文分别从词法、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各种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尝试性地提出了排除母语负迁移干扰的三个对策。 【关键词】母语 负迁移 大学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23-03 一 引言 迁移,这一概念源于心理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已有知识和技能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现象。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Lado在其代表作《跨文化的语言学》中写道:“学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美国应用语言学家Odlin认为,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它表现为已牢固建立起来的母语系统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消极的干扰影响。由已经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规则所产生的迁移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由两语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迁移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它对新语言的习得产生负面的干扰作用。 语言迁移是在全面描述二语习得过程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真实存在。英语写作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材料,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对象。本文通过研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各种与母语负迁移有关的影响,从不同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提出有效对策,以期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 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影响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 1.在词法方面 在中国,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时对词汇都很侧重,但写作时还是会犯词汇上的错误。为什么在英语写作中出错的往往是词汇呢?究其根源,除了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多这一原因外,许多学生对词汇的内涵、外延及搭配的掌握不够准确,因此,在记背词汇时,只记词汇的中文意思,把中文解释当作词汇的含义或借助中文说明去释义单词。 现实中,在英语语言中并非很容易找到与汉语语言中绝对对等的词语。学生如果在写作中不记它们的搭配和用法,就无法在所谓已记得词汇中选择恰当的词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只能是试图在母语中搜找对应词。如果总是追求对应,就会造成用词不当、词不达意、中式英语痕迹明显。 第一,词语构成。造成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汉语与英语词汇形态标志上的差异。形态标志属于语法范畴。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因形态标志错误而导致词语不能达意,往往不是因为不懂相关语法,而是源于汉语某些形态标志现象的干扰。形态标志的作用是构词和词形。汉语的构词和构形常常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形态标志限制构形(“着”、“了”、“们”是其典型的例子)。相对而言,英语构词构形一致的情形不多,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泾渭分明,加词缀构形的情况非常普遍,如动词的各种变形、名词复数、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等。有些学生受汉语构形形态标志少这一语言现象的影响,往往漏写英文词缀,结果不仅妨碍语意表达,而且失去了篇章连接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法手段。因为构形后缀漏写往往会造成主次关系、时间关系、逻辑关系的混乱,使整个段落支离破碎。 汉语和英语在词性这一点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汉语中词汇的词性主要是依据词的词汇意义来划分的,汉语词汇没有区别词性的特殊标记。汉语中许多词是兼类的,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依赖于词尾变化形式。而英语中词汇词性的划分是根据其在句中所起的语法功能来划分的。英语单词都有自己的词性标记,不经过词缀的变化,就不能进行词性的转换。中国学生受汉语影响,只重视词义而忽视了词性,显然不合适,造成用词错误,比如将动词或形容词误作名词用,将名词和动词误作形容词用。 第二,词义对等假设。语言与语言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吻合、交错、空缺和重叠等现象,这都是由历史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所以在运用汉语和英语时不能追求词汇的完全重合,在实际运用中虽然有些词汇大体对应,但由于文化习惯和具体语境的不同,词义和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通常来说,英语和汉语在词义上大致有三种对应关系,即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缺乏对应。大部分英汉词义关系属于后两种情况。但大多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会在实际运用中不自觉地把英汉词汇在词义上进行一一对等。在英语写作中,所运用的词汇都是从词典中英汉释义的角度筛选,用汉语的固有模式来套用英语,如根据汉语词汇的搭配关系来组织英语,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式英语”。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二语词汇学习时发现词汇学习中的主要错误是片面的词义对等迁移造成的。对二语词汇的学习往往是在语义基础上把二语中的新词汇同母语中的旧有词汇等同起来,而忽视语言间的概念差异和语义的界限不同。 另外,有时英汉词义表面完全对等,但内涵也存在很大差异。这时,学生选词的困难就体现在字对字的词汇翻译及假定的同义性上。所谓假定的同义性是指学习者认为英语中的某个词义与汉语对应词的释义的所指与内涵完全相同。而实际上英语中许多词汇和汉语并不完全对应,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先在头脑中用汉语构思,然后再把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成英语,因而学生往往望文生义,误用词义,写出一些令人费解的句子。 第三,词汇搭配。无论哪种语言都有许多语义上相关的词,英语也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大多语义上相关的词汇可以和相同的一个或多个词汇进行组合来构成语义和语法上都正确的搭配。但也有少数情况下,虽然两个词的意思很接近,但能和它们固定搭配使用的是几个不变的词,如果互换使用就会造成搭配错误。由于英语词汇在语义上的外延、内涵及词的用法上和汉语都不能一一对等,当学生不明白这种差异时,就很可能受到汉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而出现同义词用词错误。 其中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同义词混淆”。同义词包括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绝对同义词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彼此互换,而且不会造成任何意义上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存在误用的问题。但是绝对同义词的数量非常少,大多数同义词都是相对同义词。相对同义词是指那些意义上既有近似之处又有区别的同义词。相对同义词是外语学习中的难点,如果没有弄清楚同义词的不同之处,就很容易产生错误搭配。 2.在句法方面 句法方面的负迁移首先表现在汉语主述结构对英文写作的影响。汉语的主谓结构关系松散。一些语法学家把这种松散结构称之为主题述题(topic-comment)结构,以区别英语一类语言的主语谓语结构(subject-predicate)。忽略这种差异和负迁移,就容易产生句子结构性错误。如:汉语的“到处可以发现新建的楼房。”不能翻译成“Everywhere can find new buildings.”这一英语句子必须添加主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可以包含几个动词,也就是“动词连用”,而在英语中除了并列句动词谓语外几乎每个句子只能使用一个定式动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必须掌握这类用法上的差异,否则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而写出错误的英语句子。因此,用英语表达汉语句子时,多数情况下只需一个谓语动词,而其他动词则需要转换为非谓语动词。 英语的时间概念除了时间状语外(或没有时间状语),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手段来体现(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等)。而汉语表示“时间”的变化则用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来体现,如用“着”、“了”、“过”、“已经”、“现在”、“正在”、“就要”、“将来”、“过去”、“今天”、“明天”、“昨天”等词,而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没有变化。如果中国学生不能清晰地了解这种时态表达上的差异性就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而产生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就句法功能来说,起定语作用的短语或从句在汉语中通常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但在英语中,如果定语是单个的形容词、数词、代词、分词、动名词和所有格时,通常放在被修饰词之前,这与汉语基本相同。如果是短语或从句作定语,则必须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这一点与汉语完全不同。汉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基本借助于语气助词“吗”,将其置于陈述句尾并升调,语序不发生变化,而英语则不同,需要助动词等提前,实质是一种倒装语序。 汉语句法结构中常有“因为……所以……”,“如果……那么……”,“虽然……但是……”等一类的连词短语,而在英语的句法结构中却不存在这种连词并用的情况。由于受汉语影响而产生的连词并用的负迁移现象(如在英语句子中使用“Because……, so……”“If……, then……”)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会时常出现。 3.在语篇方面 很多研究发现,多数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敏感性。中国学生在写文章时以语义为中心,只要语义相关,段落就会自然流动,体现了汉语的整体式思维,即意合。而英语文章段落的发展主要呈直线型,这种结构要求句子之间使用连接词衔接,即形合。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在英文写作时不注意使用适当的语法或连接词汇手段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必然导致文章结构松散。英语中有大量的连接词语,而这种情况在汉语里是鲜有的。因此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通常按照语义的自然衔接即内在逻辑来展开思维、组织句子,而忽视或错误使用这些连接词。 通过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的典型作文方式呈“螺旋形”,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因此,有西方语言学家认为,中国人在陈述主题时常用归纳推理模式,即话题推迟出现(topic delayed);而西方人常用演绎推理模式,即话题首先出现(topic first)。 三 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应对策略 要克服汉语负迁移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干扰,我们要从教育学与迁移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正确对待母语迁移,逐渐减少对母语的依赖。 1.加强控制性写作 控制性写作又称为指导性写作。它在理论上基于两种观点:从结构语言学看,语言是言语;从行为心理学看,学习是习惯组成。控制性写作要求准确运用系统性习惯严密控制程序,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那些由于母语干扰而造成的差错,并能积极地增强适当的外语行为。其方法包括了模仿、操练、精心构建含有阶梯式词汇和句型的典型段落。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克服汉语负迁移具有积极作用。 2.广泛阅读并体验真实写作情境 要学会在英语写作中更好地遣词、造句、谋篇,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同。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读。通过广泛阅读英语,学习者既学习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体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感知英语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形式。扩大英语的阅读量,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使个体的认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与相关情境进行交互作用,为写作者更多地激活大脑中的英语语言知识、抑制母语信息的干扰创设有利条件。 3.适当英汉对比 比较方法是排除母语负迁移的有效手段。在英语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大到谋篇布局,小到遣词造句,均可进行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使学习者能够充分了解母语和目的语间的差异,即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潜在干扰之处。只有这样,学习者才可能有效地避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应注意适时、适量、适当的原则,不可过于频繁、过于肤浅、过于深奥。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内来学,也要在语言之外来学”。当涉及到在母语和二语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时,除了对汉语和英语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对比之外,还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四 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如何排除母语的干扰,使学生能够用英语写出较地道的文章,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尤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词法、句法以及语篇三个层面上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存在。因此,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如何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对于英语学习的意义重大,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有待于所有英语工作者及学习者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24~27 [2]韩英.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4) [3]魏瑜芬.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搭配学习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曹雪梅.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24) [5]刘益真.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定语从句习得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6]Ellis 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343 [7]Stern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隐藏网址*** 〔责任:李锦雯〕
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目的语负迁移的策略
首先,你的问题就有问题,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语是汉语,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负迁移是母语负迁移,而不是目的语负迁移。如,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学习汉语,总是想用英语的发音来说汉语,这就是母语(英语)对学习目的语(汉语)所产生的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我们可以采用纯汉语环境的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在目的语环境中,从而减少母语使用频率,母语负迁移会有所减少,平时多看汉语的电视节目、交中国朋友等,培养语感。母语负迁移并不是要刻意去避免的,过多的强调母语同汉语的区别反而会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记忆,但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母语负迁移已经形成体系,一错就是一串的时候,就应当和学生说清楚汉语同他的母语的区别在哪里,这个时候再来强调,提醒他注意。如:滥用被字句,英语句子“The paiting is exhibited in the hall”,这里是一定要用被动句的,但是汉语中,我们说”画展览在大厅里“,不会用被字句,当你发现学生成体系地把所有的类似的句子都说成被字句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他,汉语和英语是不同的,汉语中的被字句主要是用来描写说话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所有英语中的被动句都要翻译成被字句,但是如果学生只有一两次说错了,你大可不必纠正。随着学生汉语水平提高,母语负迁移的情况自然会减少。
母语负迁移名词解释
母语负迁移,也叫做语言干扰或者负载语言的迁移。
资料扩展:
母语负迁移是文化学术语。在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初期,遇到和母语相似的地方会学的比较快,叫做正迁移,而到学习第二语言的高级阶段,和母语差距较大的地方会学的比较慢,叫做负迁移。
语言
语言(英文:Language)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
性质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然而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彼此间直接交谈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种语言,还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别程度也不相同。
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别极大,好像是另一种语言,北京人听不懂广东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就是在同一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之间都会有特殊的词汇来表达其独特的感情,使另一阶层或不同年龄的人难以理解。
在一种语言环境中掌握某种语言后,虽然也可以学会另一种或几种其他语言或方言,可是原语言或方言的口音很难完全改变,总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原来所说语言的口音。熟悉语言的人往往就能从这些细微的差别中区分出说话人的家乡所在地及其身分和职业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更多文章: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的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的园区规划的步骤
2024年3月7日 21:00
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幕式直播(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有多重要)
2024年5月1日 02:30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经济法规在秦朝经济立法中有哪些
2024年7月5日 01:00
物理学史论文(物理学家的故事或物理学史的读书(体会)报告,3000字的论文急用谢谢)
2024年9月27日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