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试举两例并归纳其作用?二) 向沙漠进军 ①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②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③狂风一起,沙粒随
本文目录
- 《向沙漠进军》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试举两例并归纳其作用
- 二) 向沙漠进军 ①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②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③狂风一起,沙粒随
- 向沙漠进军的写作背景
- 向沙漠进军守护腾格里征文怎么写
- 向沙漠进军中沙漠危害人类吉大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的前途会怎样
- 《向沙漠进军》原文谁有
- 向沙漠进军中文章提出了哪些改造沙漠的方法
- 概括《向沙漠进军》一文
《向沙漠进军》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试举两例并归纳其作用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作诠释等。
“文明的摇篮”——“变成荒漠”;“天然的草原区”——“变成沙漠”,具体地举例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更进一步突出“最顽强”。
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
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
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等。这些都是分类别。这样条理清晰,让人可以很清楚的了解。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扩展资料:
中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
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
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二) 向沙漠进军 ①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②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③狂风一起,沙粒随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份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作“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当风速达以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落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产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1.沙漠的进攻给人造成那些伤害?答:文中所交代的沙漠危害有:破坏农作物,毁坏生态环境,掩埋人类家园。 2.文章开头第二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主要”一词不能去掉。因为“风沙”的进攻不止这两种方式,还有,水源的枯竭,所到之处气温的变化等等。3.把风沙进攻比喻成“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进攻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游击战:( 以点为主,伤害农作物 )阵地战:( 成片打击,淹没有机体 )
向沙漠进军的写作背景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据宁夏的同志回忆,1959年6~7月间,竺可桢沿包兰铁路,到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视察。宁夏的风沙危害是他的考察重点之一。他到灵武、盐池一线调查,考察了灵武白芨滩防沙林场和沙坡头治沙试验站。沿途所见,流沙覆盖路面,威胁农田、水渠、公路和城镇。黄河沿岸的大沙丘,沙泻入水,增大了黄河的输沙量。竺可桢指出,起沙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砍伐森林,破坏草地,过度开垦、放牧和打柴。治沙,首先要树立信《/PGN0040.TXT/PGN》心,保护现有草被和林带。他说:“干旱地区的雨量虽然少,但是要造林种草是完全可能的,有的地方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利用。”沙坡头试验站是在竺可桢的倡导下建立的,3年内引种成功12种植物,固定了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座7公里长的沙丘,做出了很好的成绩。1961年,年逾古稀的竺老,深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西昌雅砻江流域、川西北的阿坝自治州地区,就南水北调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1962年,竺可桢到河南封丘,调查了当地水文地质等情况后,提出了应发展水稻生产的建议。以后,他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封丘水稻获得好收成的消息,十分高兴。1963年,竺可桢上半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热带地区进行了考察,下半年又去宁夏中卫沙坡头、营盘水等地视察治沙工作。1965年8月,竺可桢放弃到北戴河海滨休养的机会,到甘肃河西走廊考察农业区划工作,并进行大黑河荒地资源的调查工作。12日,他在途中看见居民滥伐红柳,很感痛心,与同行人员说,这是造成戈壁的重要因素:割去红柳,沙被吹走,便成了戈壁。当天他就向甘肃省科委提出严禁砍伐红柳的建议。竺可桢领导了黄河中游地区、黑龙江、新疆、云南热带生物资源、华南热带生物资源、土壤、盐湖、青海甘肃地区、治沙、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等10个考察队,考察地区占全国面积60%以上,所得资料填补了我国许多方面的空白。他的足迹遍及除西藏与台湾之外的全国各省区。竺可桢强调,对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抱整体观点、全局观点,要认识自然界的统一性,注意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能按照其本身的特点与国家整体的需要,得到最合理、最充分的利用,否则将引起自然条件的退化。如对于东北和内蒙古草原的开发,竺可桢认为,草地只能作为畜牧区,决不能大面积开垦。否则,肥沃的土壤就要被吹蚀,导致土壤肥力的退化,甚至变为沙荒。他的这些意见,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竺可桢一直抱有科学救国的心愿。这种思想在他的行动上的表现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向群众进行宣传科学的机会,只要对国家和人民有利,他就尽力去做。他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工作,把提高和普及比作科学工作的两翼,说科学研究是科学工作的先锋队,科学普及是后备军,缺一不可。据统计,他一生为普及科学知识写了68篇文章,计地理方面的九篇,气象、气候、物候方面的36篇,地学方面的6篇,自然保护和自然改造方面的17篇.
向沙漠进军守护腾格里征文怎么写
“守护腾格里,向沙漠进军”沙漠,是一片极端的土地。炎热的白天,酷寒的夜晚,令人望而生畏。然而,腾格里沙漠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也是蒙古语中“不毛之地”的意思。它的名字里蕴含着一份深深的神秘和敬畏。因此,守护腾格里沙漠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守护腾格里沙漠,是保护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环节。沙漠化和荒漠化,已经成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为了防止腾格里沙漠的进一步扩张,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通过植树造林、节水减排等方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是,这样的工作却是艰巨的。在沙漠中,很难找到水源,气温骤变,风吹沙走人,加上野生动物和昆虫的威胁,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因此,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让我们的守护之旅更加有力、有序。守护腾格里沙漠,需要我们积极投入,并做好充分准备。我们需要先了解沙漠的环境特点和生态系统,然后制定相应的方案。同时,需要做好应急预案,保证人员的安全。我们要深入沙漠中,对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挖掘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推广环保的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守护腾格里沙漠,需要的是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可以为守护腾格里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能源、爱护环境,让“绿色发展”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请笑纳。
向沙漠进军中沙漠危害人类吉大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的前途会怎样
向沙漠进军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第二部分(第5段至第8段),说明征服沙漠的方法。其中第5~6段说明抵御风沙和沙丘的具体办法。抵御风沙的办法是培植防护林,以减小风力,培植草皮,以减少沙粒的来源;抵御沙丘的办法是植树造林,以固定沙丘。第7~8段介绍采取攻势的积极办法。7段强调“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8段说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征服沙漠的治本方法。 第三部分(第9段至第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并向人们展示了征服沙漠、利用沙漠的美好前景。其中第9~10段介绍解放后征服沙漠所取得的成绩。第11~12段说明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第13段总结全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 二、层层深入的结构顺序 全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抵御、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全文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的结构顺序,既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三、首尾照应突出中心 课文开头介绍:“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末段根据中间所说明的事实,得出“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的结论。这种写法,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同时内容上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出向沙漠进军的深远意义,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逐个进行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抵御风沙的两种方法),打比方(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用比喻进行说明。武器,游击战,阵地战,波浪式),作比较(摇篮和荒漠,过去没能征服沙漠和现在向沙漠进军,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比较),列数字(沙丘的高度、速度、风遇防护林的速度的大小,湿沙层的深度,日照时间的长短)。 还有举例子,如课文在阐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先从人类“同沙漠不断地斗争”和“没有能征服沙漠”说起,举出国外、国内两个地区变成沙漠的例子加以具体说明。 五、巧妙自然的过渡 如第7段中的第一句“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既是承接上一段的意思,又引出下文“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该段的末一句“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又起启下的作用。 六、修饰、限制词语的使用 例如:“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在“大风沙袭击”前用“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在“打死”前用“全部”限制,说明幼苗被打死的数量之大;“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若干成绩”中的修饰词“有计划地”准确地说明了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限制词“若干”说明有多项成绩。这些修饰、限制词的使用,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 七、语言学习教学建议 语言特点的学习,如学生有基础,可让他们自己到文章中去找典型的例子,从中归纳出特点来。如没有这个基础,可由教师举例,让学生来学习、体会。辨词和综合能力训练可请几位学生先作重点准备,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班级学生集体讨论。《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反映沙漠化问题的材料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初渎课文,提出如下要求。 ①标记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好。 ②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③理清作者的思路。 ④明确作者思路,并请同学们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说出划分的起止。 三、具体妍习 1.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 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向沙漠进军》原文谁有
《向沙漠进军》原文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中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中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 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中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据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调查,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1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沙漠是可以治理的。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
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特别厉害。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有关部门在1956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这一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如新疆的星星峡、托克逊、达坂城都是著名的风口。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两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暖,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绍兴市人。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代表作:《物候学》《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
向沙漠进军中文章提出了哪些改造沙漠的方法
向沙漠进军中提出了以下几个改造沙漠的方法:一、培植防护林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二、培植草皮 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三、植树种草 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 下来了。四、开沟挖渠,引入水源。
概括《向沙漠进军》一文
《p》,《向沙漠进军》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p》《p》 《/p》《p》本文通过对人类最顽固的自然敌人之一沙漠的剖析,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对人类改造沙漠取得的初步成绩的介绍,说明了改造沙漠的可能性;同时又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号召,展示了人类改造、战胜沙漠的美好前景. 回答亲的问题只为采纳率,所以请亲采纳时请看清回答时间和ID。点击下方的“采纳为满意回答”即可。如若喜欢,请点击答案右下方的给力【赞】一下。祝你阅读愉快!O(∩_∩)O~
更多文章:
井冈山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景点推荐:重走革命路程,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2024年3月18日 22:10
二年级家长寄语20字(家长寄语简短20字大全 父母对孩子的寄语短句)
2024年9月11日 14:30
云南旅游丽江不允许别的地方的导游进入?丽江当地民宿可以帮忙买票安排导游吗
2024年7月8日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