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什么)
本文目录
-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什么
- 青少年逆反心理咋教育
- 青少年面对逆反心理应该如何应对
- 青少年逆反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
-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危害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 青少年逆反心理有什么特征
- 青少年逆反心理有哪些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什么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中常会有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简言之,青少年中出现“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者,就是逆反心理。
概述
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他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他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逆反心理咋教育
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方法如下:
1、切忌唠叨。家长的唠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重孩子的叛逆,激起孩子的反感。
2、和孩子沟通时,话要说到点上,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三观。
3、当产生不同意见和矛盾时,不妨暂时冷处理。过一段时间再借助某个契机和孩子沟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切不可压制孩子的想法。
5、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表现的潜在原因,避免指责,给予更多的关怀,减少孩子的压力与伤害的来源。认识到这种稳定及不稳定的时期具有普遍性。“叛逆期”在心理状态的表现会特别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会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
6、学会认同孩子,在“叛逆期”年龄段的青少年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最容易受影响,也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支持。避免压制手段面对青少年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叛逆行为,就直接贴上“叛逆期”的标签,千万不要用责骂的方式来处理。
7、尊重孩子多鼓励,家长应尊重孩子,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优点比较。家长应尽可能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全面评价孩子,努力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8、让孩子去体验,孩子把父母说的话总当成耳边风,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作自受”的滋味。让孩子吸取教训。
青少年面对逆反心理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可以采用心理治疗、自我调整的方式解决。
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自己,而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厌烦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重复要求。因为青春期孩子开始出现独立意识,处理许多事情的时候,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想自己决定。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不再是百依百顺,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都知道,往往有些事物被禁止的时候,最容易引起求知欲。尤其是只作出禁止,又不进行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就会引发浓厚的神秘色彩。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
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
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那怎样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呢。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认识,要认识到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我们做家长的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也要帮助孩子提高认识。
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所以,家长需要学习,孩子也需要学习,用更科学、更合理、更宽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二是要增强想象能力,逆反心理之所以畅行,往往是因为人们的思维单一,缺乏对多种解决问题的想象力。
青少年逆反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
青少年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否定性: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评判性:评判老师和家长,评判社会,不接受和理解他人的意见。
对抗性: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加大。认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作,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冷漠性: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情况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可以使他们动情。
阶段性:青少年的叛逆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加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不再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叛逆行为表现开始。
总之,青少年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否定性、评判性、对抗性、冷漠性和阶段性。这些表现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向,固执偏激的行为方式,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使人无法客观准确的认识事物的本来的面目,而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青春期的少年们大多有逆反心理,那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
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4、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矛盾
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5、年龄与生理条件
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1、培养多向思维,逆反心理之所以存在,往往是由于人们缺乏多方面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遇到事情的时候钻牛角尖,如果我们学会从多个方面去认识事物,你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冷静下来想一想,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学会宽容,由于这个年龄的人容易钻牛角尖,往往导致行为失常,这与我们自己过分看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不无关系,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宽容大度一点,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的行为和要求呢?
3、三思而后行,在现实生活中,逆反心理有时会使我们精疲力竭,有人更是用这一点来引诱青少年,达到自己的丑陋的目的,如传播黄色书刊,因此,我们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分清好坏,不要上当受骗。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的危害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见的一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若是他们的逆反心理过重,那就难免会对他们本身和社会造成危害,那么这些有逆反心理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呢?
青少年逆反心理危害:
(1)盲目性。逆反心理过强的孩子,凡事都横加抵制和反对,想干就干,不听任何劝阻,不顾后果,情绪主宰一切,往往导致不良的结局。
(2)抵触性。无视和对抗社会行为规范,带有抵触情绪,易发生触犯法律的行为。
(3)放纵性。不听忠告,无视劝阻,我行我素。
(4)极端性。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极端性,一味地抱着与他人或外界对着干的心理,来应付一切。
那么做家长的该如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呢?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调适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策略:
(1)家长耐心开导教育,要因人而异,即针对逆反行为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
(2)加强青少年修养,让他学会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善于自我调整。
(3)让青少年把学习看作不只是自己的事,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4)尽量缩小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不要轻易激怒对方,以免导致青少年的严重逆反心理,多商量、多探讨,平等协调较为可行。
(5)一旦逆反情绪激烈,先冷处理,家长提醒他的语言最好是“你作业已完成了吧。”他不交作业,你可以说:“你交了作业啦?很好。”你想让他参加某些活动,可以先放放口风,说不让他参加,到时他往往会参加(当然不是绝对的)
(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逆反心理的调试很重要,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同时也要让青少年明白过于逆反的危害,需要在家长、学校的帮助下,共同克服逆反心理,健康成长。
青少年逆反心理有什么特征
中学生逆反心理具有四个特点,具体如下:
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
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否决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逆否决象的抵触情感,即人对逆否决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否决象意欲默示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筹备状况。
在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本,如不美观不合错误客不美观情形是否合适个体需要关系进行熟悉,是不成能有响应的情感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感是首要成分,往往起支配浸染。
第二,从非凡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自力性的有机统一。
逆反心理与其他社会意理一样,具有两个根基特征:一方面依靠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临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自力性。
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发生于客不美观存在不弘统瞒体需要瞬息,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获得知足时,则不会发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经由加工、刷新的能动反映。
第三,从浸染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此刻有一种倾向,即提到逆反心理,不是认为它是好的,就是认为它是坏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反常心理。把逆反心理说成是一种反常心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食客不美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发生。
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必然要视具体情形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是以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判定尺度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不美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第四,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刻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呈现,就以不异立场待之,从而默示出必然的不变性。
可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立场,在导致逆否决象的前提发生根柢转变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逝踪。
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刻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呈现,就以不异立场待之,从而默示出必然的不变性。可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立场,在导致逆否决象的前提发生根柢转变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逝踪。
青少年逆反心理定义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纳相反的立场和言行的一种心态。是指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指导所取的一种负向心理勾当,它是一种反常的激情体验和行为倾向,凡是默示为激情上的对立、抗衡和情感上的嫌恶、不满。
以上内容参考:逆反心理 - 百度百科
青少年逆反心理有哪些
青少年逆反心理有:
1、自主逆反:如果教师家长在对待孩子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当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家长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合拍,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平时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不信任态度,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不顾及孩子当时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孩子的情感障碍,使孩子紧闭心扉,对家长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
6、禁果逆反: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反射,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
7、归因逆反: 假如孩子了解大人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这就是归因逆反。
8、评定逆反:这是一种因大人与孩子之间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向反应。大人在教育孩子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孩子产生这种逆反反应。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这是投射逆反。
更多文章:
蜡烛阅读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第一单元蜡烛答案)
2024年9月22日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