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本文目录
-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
-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
-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
-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是什么
- 如何学好国学心得体会
- 国学经典
- 小学生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有: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自然的总规律,《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6、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7、庄子《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8、吴楚材《古文观止》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它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9、孔子《论语》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10、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左传》《楚辞》。
1、《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4、《孟子》
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5、《墨子》
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天智、阴鬼、非命、非乐、节葬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6、《荀子》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7、《韩非子》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8、《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9、《左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10、《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等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都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二)
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第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第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今后各项活动及班队课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校园的环境、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利用xx古城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三)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四)
自20xx年x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x个月了,自己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xxx国学社之前,我就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况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x个月来,收获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
一、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了一种要入门的感觉。
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其中的密码和玄机的。原来自学国学容易陷入文字层面,义理层面和人生层面很少引发,有了明师启发引导、同学共修就是最好了。而这使我开始发酵,这也会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远。
二、心态和情绪方面好了。
原来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态不定。而现在心静了,情绪平了。很享用现在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似乎冥冥之中到达了一种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觉。还记得《大学》中的那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对这句话有了一种感性的领悟。学《大学》使得我对自己的“止于至善”、“至于何方”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这样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攘攘时,能够做到心静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够有所静,源自每次不同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来的直接,有些潜移默化。
比方说,当我听到“退一退海阔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阔天空”时,心头一震。实际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停一停”讲述的更多倾向于人面对自我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因为只有“停一停”,才会有时间选择自己的情绪。也似乎懂得了历史上许多大家能够面对小人时,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条那就是达到了运用情绪的高境界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情绪。
比方说,当我得知“所谓卦象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告诉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且应该注意什么”、“唯有一谦而四益”时,似乎豁然开朗。
每每回忆起课上的妙语连珠,心中非常愉悦。
“学问忘了就是会了”、“解决化解内心的所有对话”、“找到内心多个自我中的那个主我”、“完成内心纷杂世界的统一大业”、“不给钱还是愿意干的事就是最想干的事”、“遇境炼心”、“国学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灯”、“面对世路更要学会走心路”等等,总之要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我,挖掘自我,认识我是谁,明白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走世路的同时也要走心路。
类似情况,举不胜举。
三、促进了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含有两方面功能:一个是记者功能,一个是编导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驻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行业,从事了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意义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时代的引领。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写《史记》。当代电视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应该给自己定位是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文以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高级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和历史、引领时代。而这正是我乐于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学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手段和方法,我学国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中华文化的“核”,这也是所要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通过学国学使得自己对纪录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也许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当然,如果抽离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这个所谓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虑在矛盾的一个问题。这次就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疑释惑,共同来思考这样问题。
总之,明德天下国学社,对于我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注定了成为我成长成熟成业中的重要丰碑。
在这里发自内心的说说心中的感谢,感谢王鹏老师的引见和指导,感谢明德天下国学社的氛围和平台,感谢三位高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对中华文明承下启下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谢各位同学的良师益友式的各种贡献和一心向善,感谢所有学社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发起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和多方奔走,感谢xx社长倡起组建和全心付出,感谢xxx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份天空和氛围,感谢历代先贤圣者、志士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的伟大的中华文明!
也许真的是,人生本没有什么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赋予了什么意义,也就有了意义……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五)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xx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学培训,通过3天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一下,确实受益匪浅。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二、坚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xx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
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四、加强学习,提高国学认知水平
我原以为国学就是《老子》、《孔子》。这一次培训听了xx教授的《在听中领悟世界---中国人的听道》的讲座让我知道原来听也是国学,再听到xxx老师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并且连续不断的吹奏了两个多小时,让我震惊。国学里居然蕴含着那么多动听的国乐,我真的是太浅薄了,这让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国学知识的匮乏。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既定的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的国学认知水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这几天的国学培训,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吸取营养,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
《弟子规》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讲述了做人处世的准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国学经典 《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更多 读书心得 点击“ 读书心得 ”查看!
↓↓↓点击获取更多“ 名著读书心得 ”相关内容↓↓↓
★★ 2021科幻小说《三体》读书心得 ★★
★★ 2021《朝花夕拾》个人读书心得与感想 ★★
★★ 2021红楼梦深刻读书心得感想 ★★
★★ 2021名著呐喊读书心得和体会 ★★
★★ 2021《茶馆》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1
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历史 文化 ,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美德,彰显于世界文明史。从朱熹的《童蒙须知》,到王应麟的《三字经》,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几代大师巨儒,秉承儒家 教育 传统,注重优良品德从日常行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华启蒙教育理论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弟子规》乃儒家圣贤之古训,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撰的。“规”即规范,指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全书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用三字经形式阐述而成。它从日常、出门居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人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阐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态度,诠释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价值观,主张凡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有诸己,求诸人,其国学高论、大德和哲人圣言,为国内外儒、释、道各家共同倡导,被视为 人际交往 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这并非没有道理。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慎言谨行,讲求信用。“若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有文明准则的,穿着整洁,举止文雅,戒烟节酒等,都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作为员工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应予充分重视。做人也是要讲信用的,“诚者有信,仁者无敌”,唯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信任。我公司曾因产品包装的小小失误,宁愿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召回该批的全部产品,为的就是赢得客户的信任,树立起过硬的品牌。正因为如此,公司多次被评为“A级诚信单位”。
再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事、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员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愿意用金条去换回。”公司对员工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员工对公司的无限忠诚,而这正是公司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最后,《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一个爱学习的员工必定是充满朝气的,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也必定是充满活力的。唯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2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 传统文化 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 儿童 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的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3
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的,分为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 家庭教育 与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里面要时时刻刻记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顾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听从他们的教诲。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恭敬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顶撞父母,使父母生气,伤心。
其次是《出则悌》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就是在生活中要顺从长上,奉事兄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诉我们: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谨》是指我们行为要谨慎,不可放纵。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洁,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身体健康。要注重服装仪容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信》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的人,古往今来在人世间是没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一生都会有帮助,让我们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言谈举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礼.仁.忠等。再学习,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人。
读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并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对我百依百顺,我还不满足,总还埋怨父母。只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立志要做个好学生,好孩子。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4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宏大量……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归功于《弟子规》,它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突然间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懒洋洋的随口应了一声,继续看着动画片,对妈妈喊:“妈妈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妈妈生气了发了火我却才会去把衣服晾好。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悔不当初!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不应该随便浪费时间。它不会随着你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而停留;不可能当你在贪玩的时候而等你。时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充分合理利用时间。不要让时间从我们眼前匆匆流过。
读《弟子规》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它好像另一个我,让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恶习以及学习中的缺点,也对我以后的人生做了一个铺垫。
虽然《弟子规》中有许多的“规矩”,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知识。只不过有些“规矩”做起来却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体会每一句并且认真的去做,那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点点的快乐而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也会成为祖国的花朵。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5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做事的书籍。《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进行了高度概括。通过浅读,使我意识到《弟子规》不仅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好教材,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的内容有相同之处。《弟子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身养性、尊老爱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维护集体的形象。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与单位同志团结友爱。
《弟子规》所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规律,是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思想的根。我们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要扎好中国文化的根。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体会心得相关 文章 :
★ 国学经典之《弟子规》读书心得范文十篇
★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心得体会
★ 《弟子规》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 《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
★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6篇
★ 2021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心得
★ 弟子规读书心得初中5篇
★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心得作文
★ 国学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教师的引导调控才是第二位。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评价、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时有效地展示,实践证明,就要把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平日学习上。在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训练,有时为了一个训练点可以把课时延长。下面,就我的块状训练具体谈谈做法。最初可以通过小黑板出示训练内容及过程,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去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这个程序去操作。
从事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我的工作中,时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每当这些让我头疼的问题缠绕我的时候,我会痛苦不堪,急于去解决,听课是我最常用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通过听课这个业务上的学习,我解决了许多让我感到头痛欲裂的难题,正是这样的方式,我得到了进步。
观摩其他老师的课,我总结了她们的有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们备课都非常用心,对课本的内容了解的很透彻。
二、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武老师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英子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三、注重学生读准字音
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刘老师《让小草生生不息》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赵主任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今后的职业道路上,我会努力吸取这些老师的宝贵经验,以长取短,避免在教学上的不足,必须不断地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些业务上的这些直观听课学习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了很多的宝贵经验,让我烦恼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烟消云散,让我在以后的职业道理上更加轻松,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水平。
语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庄口初中听课学习。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3、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汪萍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王小兵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这次语文教学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许老师那堂《羚羊木雕》。虽短短几个字的板书,却能简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就知其主要内容。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
习俗见证着时代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文化的起源就是仰望上天的,正统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心得体会 范文精选三篇,供您参考查阅,谢谢!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们的失人,从他们身上演变而来的。比如,屈原是清明节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现在,绝对会是一位伟大烈士,供在中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家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践踏自己的尊严。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虽然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但是现实中还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们在屈原自杀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叶子包着的米团,人们觉得这样鱼虾就会吃这些米团,而不会吃屈原的躯体了。由此在江中划船变成了赛龙舟,撒米团演变成了现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们把那一天定位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的纪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们叫它“清明节”。
例如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弄的他们人心惶惶。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终于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结晶。
就是靠的这些传统文化,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它们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是智慧,是结晶,是成果,所以它们会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复制那是远远不可能的。如果是简简单单的,有何是堪称“传统”这两个字,就算再给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会越来越神秘,你永远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是独一无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范文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是什么
必读的国学经典:
1、《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
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5、《墨子》
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6、《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领令。
如何学好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等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都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二) 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第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第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今后各项活动及班队课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校园的环境、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利用xx古城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三)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四) 自20xx年x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x个月了,自己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xxx国学社之前,我就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况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x个月来,收获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 一、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了一种要入门的感觉。 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1
一、十三经
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
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
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
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
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
9、《春秋谷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
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
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
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
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二、其他
1、《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
2、《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
3、《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
4、《大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
5、《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
7、《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
三、史部
(一)二十六史
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
5、《晋书》唐、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8、《梁书》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
1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
1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1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1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1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2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
22、《金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
2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
24、《明史》清、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
2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
2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二)别杂史
1、《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
2、《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
3、《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
4、《列女传》汉、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
5、《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
6、《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
7、《人物志》三国魏、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
8、《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
9、《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
10、《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
11、《洛阳伽蓝记》后魏、杨炫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
12、《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
13、《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
14、《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
15、《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16、《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
17、《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
18、《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
19、《吴地记》唐、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
20、《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
21、《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
22、《史通》唐、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
23、《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
24、《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三)野史
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
2、《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
3、《唐摭言》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
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
6、《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
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
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
1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
11、《备倭记》明、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
1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
13、《南明野史》清、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
1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
四、目录
1、《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
2、《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
3、《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
4、《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书目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
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经史子集,纲举目张
五、子部
(一)诸子
1、《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
2、《庄子》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
3、《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
4、《韩非子》战国、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
5、《淮南子》西汉、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
6、《列子》战国、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7、《墨子》战国、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
8、《荀子》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
9、《孙子兵法》春秋、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0、《文子》春秋、辛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
11、《关尹子》春秋、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
12、《鹖冠子》战国、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
13、《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
14、《晏子春秋》战国、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
15、《管子》战国、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1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
17、《慎子》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
18、《尹文子》战国、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
19、《邓析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
2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鬼神
2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
2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
2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大经,法教而已
24、《新论》汉、桓谭——生死相待,形神相依
2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子,绝代鸿文
26、《孔丛子》汉、孔鲋——圣人之言,后世之教
27、《太玄经》汉、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
28、《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29、《刘子》北齐、刘昼——礼教为先,无为是务
30、《金楼子》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
(二)儒家
1、《法言》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
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
3、《新序》西汉、刘向——嘉言懿行,可叹可敬
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
5、《忠经》汉、马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6、《孔子家语》汉、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
7、《朱子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
8、《传习录》明、明——心外无学,传而习之
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身边之事,日常之理
10、《一贯问答》明、方以智——一以贯多,不妨矛盾
(三)释家
1、《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
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心本净,修禅自明
3、《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
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6、《坛经》唐、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童蒙止观》隋、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
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人弘,教以文明
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
1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
(四)道家
1、《抱朴子》晋、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
2、《无能子》唐、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
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
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
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
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7、《老子想尔注》——道为至尊,积善成功
8、《太上感应》——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9、《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
1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手书
(五)杂家
1、《吴子》战国、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2、《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
3、《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
4、《六韬》旧题周、姜尚——文韬武略,兵书之祖
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6、《忍经》元、吴亮——一忍成仁,百忍成圣
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
8、《梦溪笔谈》宋、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
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
1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
1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气韵为上
1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
1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14、《海岳名言》宋、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
15、《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
16、《棋经十三》宋、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
1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大唐之音,歌舞升平
1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文两倾国
19、《茶经》唐、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
20、《酒经》宋、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21、《随园食单》清、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
22、《九章算术》汉、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
2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
2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
25、《天工开物》明、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
六、笔记
1、《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2、《大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言涉文词
3、《幽闲鼓吹》唐、张固——偶记君臣事,尽话朝野闻
4、《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
5、《北梦琐言》宋、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
6、《唐语林》宋、王谠——唐人世说,风俗可辨
7、《容斋随笔》宋、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
8、《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放翁虽老,其学弥高
9、《鹤林玉露》宋、罗大经——博而匪滥,醇而寡疵
10、《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千古繁华一梦中
11、《湘山野录》宋、文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
12、《梦粱录》宋、吴自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13、《铁围山丛谈》宋、蔡绦——边城梦回,流人呓语
14、《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宦海退居,士林清议
15、《唐才子传》元、辛文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
16、《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光照西土,风越南疆
17、《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
18、《陶庵梦忆》明、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
19、《旧典备征》清、朱彭寿——大清国故,殚见洽闻
20、《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读古人之书,揣今世之争
21、《廿二史札记》清、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
22、《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
23、《广东新语》清、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
24、《日知录》清、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
25、《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七、类书
1、《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
2、《初学记》唐、徐坚——非止初学,可为终身
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
4、《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小说大成
5、《七修类稿》明、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
八、小说
1、《搜神记》晋、干宝——谁道天下无神,且看人间有鬼
2、《游仙窟》唐、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
3、《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说鬼谈狐,入世三分
4、《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行云流水,孤僧情悟
5、《西游记》明、吴承恩——求心证性,历难成佛
6、《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人民反,替天行道
7、《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
8、《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酒色财气,四大皆空
9、《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
10、《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世情多舛,警以劝俗
11、《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世人多醉,醒以戒心
12、《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
13、《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世风日下,近事堪忧
14、《型世言》明、陆人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
15、《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口传心授,话皆有本
16、《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
17、《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18、《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十年辛苦,字字血泪
1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
20、《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冤仇相报,两世姻缘
21、《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月华空驻水空流
22、《七侠五义》清、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
23、《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
24、《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
25、《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
九、集部
(一)总集选集
1、《晚清文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
2、《六朝文絜》清、许琏——风月无边,黯然销魂
3、《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
4、《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至文,入我毂中
5、《楚辞章句》汉、王逸注——悲莫悲兮,屈子怀楚
6、《玉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
7、《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
8、《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气象万千
9、《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
10、《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
11、《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
1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
1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
1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
1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
1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词坛晚景,夕阳无限
17、《挂枝儿》明、冯梦龙——语笑天然活生香
(二)别集
1、《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贵胄清华,超然高蹈
2、《陶渊明集》晋、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
3、《韩愈集》唐、韩愈——才雄百代,文动八表
4、《柳宗元集》唐、柳宗元——文道合一,不平则鸣
5、《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自在,山水从容
6、《苏轼集》宋、苏轼——大江东去,千古风流
7、《张载集》宋、张载——天地立心,万世太平
8、《元好问集》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9、《明集》明、王守仁——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10、《人境庐诗草》清、黄遵宪——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
十、戏曲
1、《西厢记》元、王实甫——一见钟情,终成眷属
2、《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
3、《琵琶记》元、高明——琵琶弦断,谁人堪听
4、《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5、《娇红记》明、孟称舜——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6、《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
7、《长生殿》清、洪升——此恨绵绵无绝期
十一、文论
1、《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2、《文笔要诀》唐、杜正伦——虚字助词,句首何用
3、《诗品》梁、锺嵘——诗分三品,人分三等
4、《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
5、《文镜秘府论》日、遍照金刚——六合四声,诗格大成
6、《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
7、《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
8、《六一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
9、《瓯北诗话》清、赵翼——五代十家,诗坛独步
10、《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
11、《本事词》清、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
12、《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
13、《人间词话》清、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
14、《闲情偶寄》明、李渔——信手拈来,皆成妙旨
15、《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气首开
国学经典 2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5、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6、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7、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
8、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
9、诵读,让校园精神起来!
10、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11、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12、最是书香能致远。
13、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
14、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15、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16、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8、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19、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20、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21、经典润心灵,书香溢校园。
国学经典 3
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所谓大丈夫者,谓其志之大也。——《韩非子解老》
5、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孟子离娄下》
6、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文子自然》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8、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汉王充《论衡辨崇》
8、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9、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宋苏洵《远虑》)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1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2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墨子亲士》
30、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31、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32、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33、天生我材必有用。(唐李白《将进酒》)
3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3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3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3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3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小学生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他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他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小学生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生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一 读经典能净化人的心灵,读经典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目的是净化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学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一条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你表现的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的,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大,视别人不顾的样子的话没人会理睬你,更没有人会喜欢你。 朋友就是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持。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嘲笑别人,这样的人谁会喜欢你?谁会说明你?而反过来,对别人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诵读了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只要你宽厚就能得到群众,只要你诚心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别人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作文600字3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作文600字3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经典,让自己的脑子更加充实,更加聪慧,更加有用…… 既然诵读经典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不如多读点经典,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小学生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虽然是礼拜天,但我还是早早就起床了,因为昨晚老师发短信要我们今早8;04观看河南电视台政法频道播出的我省优秀经典诵读节目集中展现,我吃过早饭后,就静静地坐在电视前等待着节目的上演,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原以为经典诵读就是手拿一本书站在台上朗读,没成想它可以通过这么多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小朋友们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穿上各种各样的古装,用舞蹈、歌唱、朗诵等给观众呈现着一场丰盛的经典诵读盛宴。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诵读,让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看到了学堂里端坐的学子们在抑扬顿挫地诵读着经典词句的模样,他们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天真烂漫的精彩表演,让我身临其境。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我深深地被这一段段国学经典所吸引。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百家姓······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让我们领略了诗人、作者的一腔热情,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诵读,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不知不觉我也跟着诵读起来。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诵读中悠然再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文化知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主要的是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小学生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三 两点五十五分,准时调到少儿频道,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听过好几遍的口号,早已牢牢地记在心里。 又该播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的节目了。 第一轮比赛,我爱记诗词,根据关键词回想学习中积累的古文,诗词,第一个出局的五分,然后十分,十五分,依次排列到第五个,也就是唯一留在场上的一个,二十五分。 这一轮比赛,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实力,也让我们积累了许多从不知道的知识,是那么的深渊。就连最小九岁的一个孩子,也非常强。 第二轮比赛,名家对对碰,由孩子们扮演的不同角色的诗人,手中的题目分别是代表不同的分数,选手选择人物进行答题,答错后,扣除诗人代表的分数,答对后,加上分数。但不会出现负分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作文600字3篇 读后感 这一关是好笑的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如果分数清零,那么就很难追分,容易对分数排名造成影响。 第三关,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关,德之考验,这关的测验看以看出孩子们对不同时间和地点,不同人物发生的事情会有哪样的做法。又会有怎样的解释,每一位评委只能投一票,一票代表十分,投完票后,将选手按分数多少排入总名单,比赛就到此结束了。 这场比赛,很激烈,选手们又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爱,有欢笑,有泪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经典诵读,真是个有意义的活动。
更多文章:
正能量的句子 人生感悟 努力工作(正能量的句子 人生感悟 努力工作)
2024年8月17日 12:00
你和我和他之间(《你和我和他之间》这音乐剧里面的歌曲,请朋友帮我例出来,谢谢了!)
2024年8月12日 05:10
女人最吸引男人的网名,女人网名成熟优雅吸引人的?吸引人的名字有什么
2024年9月16日 11:20
抖音最潮最火的网名超好听的抖音网名?qq男生6字中间有,超嗨网名
2024年6月19日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