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剧本(等待戈多剧情是什么)

2024-07-29 06:30:31 :31

等待戈多 剧本(等待戈多剧情是什么)

本文目录

等待戈多剧情是什么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惟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幕。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干吗不能?等待戈多。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两位老流浪汉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戏后,决定离去,明天再来。 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他要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等待戈多》正是他这种主张的艺术实践。如果按照传统的戏剧法则衡量它,几乎没有哪一点可以得出满意的结论。它没有剧情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没有戏剧冲突,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人物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也就很难谈得上性格描绘;地点含含糊糊,时间脱了常规(一夜之间枯树就长出了叶子)。但这正是作家为要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而精心构思出来的。舞台上出现的一切,是那样的肮脏、丑陋,是那样的荒凉、凄惨、黑暗,舞台被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令人窒息。正是这种恶梦一般的境界,能使西方观众同自己的现实处境发生自然的联想,产生强烈的共鸣——人在现实世界中处境的悲哀,现实世界的混乱、丑恶和可怕,人的希望是那样难以实现。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只有些模糊的暗示。两个流浪汉似乎在某个场合见过他,但又说不认识他。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等待这个既不知其面貌、更不知其本质的戈多先生呢?因为他们要向他“祈祷”,要向他提出“源源不断的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戈多一来,他们就可以“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处境”,就可以“得救”。所以,等待戈多成了他们惟一的生活内容,惟一的精神支柱。尽管等待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腻烦得要死”,“真是可怕”,但他们还是一天又一天地等待下去。 西方评论家对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曾问贝克特,戈多是谁,他说他也不知道。这个回答固然表现了西方作家常有的故弄玄虚的癖好,但也含有一定的真实性。贝克特看到了社会的混乱、荒谬,看到了人在西方世界处境的可怕,但对这种现实又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更找不到出路,只看到人们在惶恐之中仍怀有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希望又“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就使作家构思出这个难以解说的戈多来。 有人认为,戈多就是上帝,根据是戈多(Godot)是由上帝(God)一词演变而来;有人认为,波卓就是戈多,因为在剧本的法文手稿中,波卓曾自称是戈多;也有人认为,戈多这一人物的由来同巴尔扎克的一个喜剧剧本《自命不凡的人》有关,该剧中就有一个众人都在谈论又始终不曾露面的神秘人物戈杜(Godeau)等等。另外一些学者,则不满足于对戈多的索引式解释,而认为戈多无非是一种象征,是“虚无”、“死亡”,是被追求的超验——现世以外的东西。后一种理解似乎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戈多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社会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 戈多究竟为何物,难以作出确切的解释,而对戈多的等待,又是贯穿全剧的最大悬案,那么,这个剧本的意义何在,它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剧中人物既无英雄业绩,亦无高尚德行,有的只是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无奈,只是人类生活的丑陋和生存的痛苦。所以,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艾斯林的看法确有可取之处,也为不少学者所认可,但艾斯林对“等待”的解释,也值得讨论。 《等待戈多》所展示的世界和人生画面,给人的感受是那样的强烈、集中,但又让你一时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这种主题思想的多义性所产生的魅力,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多的。该剧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和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是它以创新的艺术方法,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戏剧创作艺术的一部作品,荒诞的思想内容和荒诞的艺术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就整体艺术构思来讲,贝克特将舞台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荒诞化,非理性化。在一条荒凉冷寂的大路中,先后出现了5个人物,他们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传话的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幸运儿在全剧只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一般的奇文;波卓只一夜功夫就变成一个瞎眼的残废,他让幸运儿背的布袋,里面装的竟是沙土;两个流浪汉在苦苦等待,但又说不清为何要等待。在布景设计上,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一棵树,灯光突明突暗,使观众的注意力旁无所顾,始终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使荒诞悲惨的人生画面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完全重复。戏演完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结尾又回到开头,时间像没有向前流动。但剧情的重复所取得的戏剧效果,却是时间的无限延伸,等待的永无尽头,因而喜剧也变成了悲剧。 贝克特作为一名卓越的以喜剧形式写作悲剧的戏剧艺术家,不仅表现在剧本的整体构思上,还特别表现在戏剧对话的写作上。《等待戈多》虽然剧情荒诞,人物古怪,但读剧本或看演出却对人们很有吸引力,其重要原因是它有一种语言的魅力。贝克特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他剧中的人物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讲流浪汉的废话,讲特权者的愚昧的昏话,但作者能使他们的对话有节奏感,有诗意,有幽默情趣,有哲理的深意,请看下面这段对话: 弗:找句话说吧!(爱:咱们这会儿干什么?)弗:等待戈多。(爱:啊!)弗:真是可怕!……帮帮我!(爱:我在想哩。)弗:在你寻找的时候,你就听得见。(爱:不错。)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找到你找的东西。(爱:对啦。)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思想。(爱:照样思想。)弗:不,不,这是不可能的。(爱:这倒是个主意,咱们来彼此反驳吧。)弗:不可能。(爱:那么咱们抱怨什么?)……弗:最可怕的是有了思想。(爱:可是咱们有过这样的事吗?) 这一长串对话,表面看来是些东拉西扯的胡话,但这些急促的对话短句,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空虚、恐惧,既离不开现实,又害怕现实,既想忘掉自我,又忘不掉自我的矛盾心态,而“最可怕的是有了思想”一句,则能引起人们灵魂的悸动——人的处境虽然十分可悲,但仍然“难得糊涂”,这“真是极大的痛苦”。剧中的波卓命令幸运儿“思想”,幸运儿竟发表了一篇天外来客一般的讲演,无疑会使观众惊讶得目瞪口呆,具有强烈的效果;同时,它也是对那种故弄玄虚的学者名流的有力讽刺。贝克特很善于把自己某些深刻的思想通过人物的胡言乱语表达出来。 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对人生所作的阴暗描绘,我们尽可以不必接受,然而他对于戏剧艺术所做的贡献却是足以赢得我们的感谢和尊敬。他使我们重新想起:戏剧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人在舞台上的表演,他提醒了我们,华丽的布景、逼真的道具、完美的服装、波澜起伏的情节,尽管有趣,但对于戏剧艺术却不是非有不可。……他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认为贝克特的剧作“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未必恰当,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以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剧在20世纪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确实写下了重要的一章。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讲述了什么

《等待戈多》(1952)是贝克特的成名之作,它的问世奠定了贝克特在荒诞派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1953年在巴黎首次演出时,像当年(1830)演出雨果的《欧那尼》一样,观众由于对戏剧的看法不同而发生争执,竟然在剧院里大打出手。随后,《等待戈多》连演300多场,场场满座,轰动一时。30年来。它被译成20多种文字,并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研究荒诞派戏剧的必读作品。

贝克特

这个剧本共分两幕,五个出场人物,而中心人物戈多则直没有登台露面。舞台布景是一片空旷的荒漠,路旁仅有一棵枯树,时间已是黄昏。此刻两个衣衫破烂、浑身发臭的流浪汉(一个叫艾斯特拉贡,另一个叫符拉迪米尔)在枯树下等待戈多。为了消磨时间,两人讲梦境,玩上吊,做一些闻臭靴、烂帽子之类的动作。突然来了两个人,但并不是戈多,而是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他们走后,来了一个男孩,他是戈多的信使,告诉两个流浪汉,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孩子退场,夜幕降临,两个流浪汉,口头上说要走,但仍坐在树下不动。第一幕至此结束。第二幕两个流浪汉仍在原地等待,但戈多还是没有来,来的又是波卓和幸运,然而波卓已成了瞎子,幸运已变为哑巴。为了消磨时间,两个流浪汉没话找话,反反复复地说着一件事情,要不就是讲恶梦,打瞌睡,脱靴弄帽,出进小便,显得十分滑稽。这时,那个男孩又来了,照样告诉两个流浪汉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两个流浪汉觉得生活实在无聊,决定上吊自杀,可是又没带绳子,艾斯特拉贡解下裤带应急,结果一拉就断了。于是两人约好明天再上吊,除非戈多来解救他们才作罢。沉默一阵之后,两人口头上又不断说着要走,可是他们仍然站着不动,直至剧终。

这个剧本与传统的戏剧是截然不同的。它没有剧情的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重复,也没有一般的戏剧冲突,只有一些漫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以中心人物不出场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剧本以貌似混乱、实则多变的语言确切地表现了人物特定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并且在荒诞中常寓有深意,在幽默中蕴含着严肃;人物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那就更谈不上性格描写;地点和时间也不过是一种模糊的象征,旨在烘托气氛,缺乏具体的社会规定性。而所有这一切,正是剧作家为了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而精心构思出来的。

剧本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切是那样的丑陋黑暗、荒凉凄惨,绝望和虚无的气氛更为令人窒息。这种恶梦般的境界,引起西方世界观众的联想和共鸣,那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剧本中反映的那种可怕的生活正是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缩影,剧中人物的遭遇和精神状态,也与他们自身有某些相通的地方。这也正是剧本的主题思想之所在。至于戈多究竟代表什么,西方评论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代表上帝,有人认为是暗指政界的某一具体人物;有人认为是代表人类幸福的力量,等等。后来有人去问贝克特,戈多究竟代表什么·他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写出来了。”这当然不无故弄玄虚的成分,但也或多或少地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苦衷。贝克特虽说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混乱、荒谬,看到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们的可怕处境,但又无力作出正确的解释,更看不到摆脱这种处境的出路,只能表达出人们的某种模模糊糊、似有若无的期望。人们的期望无法实现,只好陷入虚无和绝望之中。这正表现了剧本的批判性和作家思想的局限性。

等待戈多

作者: 萨缪尔·贝克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施咸荣 出版年: 2002-1 页数: 106 定价: 6.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大学生必读 ISBN: 9787020036967《等待戈多》写的是发生在 两个黄昏 的事情 ,但是没有什么情节 可言。 主角 是两个流浪汉, 背景 是一片荒野,路旁只有一棵枯树, 两个流浪汉就是树下等待着一个叫戈多的人 。他们一面做着闻臭靴子之类的无聊动作,一面在语无论次地梦呓。最后有一个男孩来说戈多今晚不来了, 第一幕就算结束。第二幕就是第一幕的重复 ,只是当知道戈多又不来的时候,他们就想上吊,结果裤带一拉就断,于是只能毫无希望地等待下去。 写于1948年的两幕剧《等待戈多》历来被认为是 荒诞派戏剧 的 经典 之作。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是先用英语后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也是法国荒诞派剧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龄: 如果说我在《等待戈多》中看见了一样东西,那就是“ 虚无 ”,或者说某种荒诞,即 存在之无意义 。我相信,贝克特的这个剧本是一场关于存在、关于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对话。 关于存在的意义的讨论由来已久,生命总是和痛苦、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然而 比死亡更为可怕的是生存的毫无意义 。为 了赋予生命以崇高的意义,人们必须找到一种信仰 。信仰存在于人的心中,好比一个奇妙的价值转换器,心怀信仰的人,一切痛苦的经验在他这里都转化为崇高的价值,于是他受苦受难时才心甘情愿,才觉值得。 文艺复兴导致了“人的发现”,却使传统的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意义体系逐渐崩溃,尼采的一句“上帝死了”,将人们抛在无依无靠的世界里,生命从此变得漂泊无根,人们失去了任何依托,上帝不再与人同在,这时候,虚无主义开始敲击人类的大门。如同西西弗斯的神话一般令人绝望,消极的虚无主义彻底否定了人生的意义。于是,“生存还是毁灭”,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作为对抗虚无的武器,尼采提出了“强力意志”,也就是酒神精神,上帝死了, 将自我还给了人类 ,这时,人们虽然陷于孤寂的境地里,但是同时也获得了一种绝对的自由。“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什么都许可了”,萨特无疑是将“上帝死了”的观点发扬到了极致,他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里写道:“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感到被遗弃了,因为人在自己的精神上和精神之外,都无法找到依托。……我们孤立无援,无需任何托辞。我想说:人注定是自由的。说注定, 因为人不是被创造的 ; 说他自由,因为人一经被抛入这个世界,他就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正如物品的“本质先于存在”是尚未诞生就已经知道它是什么, 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是活过一遍才知道他是什么 。人活着要进行自由选择,并且对此负责,在此过程中获得意义。但是即便是被萨特标榜为“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某种“荒诞”,剧本《死无葬身之地》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人们一直企图找到哈姆雷特式问题的答案,在荒凉而广漠的生命里,有什么是真正存在,不会泯灭的吗? 有什么是值得人们为之而活的吗? 由于找不到这样实实在在的东西,人们的不可遏制地滑向了虚无的深渊。而在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里,我便看到了传统价值观念崩溃,人们失去信仰之后陷入的生存困境 。 首先给我 造成强烈冲击的是剧本的结构,以及在结构中体现的时间观念 。 作为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并没有传统戏剧的戏剧冲突、悬念等,而是截取几个情境,摒弃外部行动和事件,深入人物内心,呈现出环形结构 。 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这就造成了时间静止的感觉。第二幕是第一幕的重复,今天是昨天的重复,那么我们可以设想,第一幕的昨天,必然是前天的重复,第二幕过后的明天,也势必是今天的重复 。每一天,某些事实都会被一遍遍地重复,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他们从黄昏开始等待,等待的地点是有一棵树的乡间小路,他们每天都会讨论关于上吊、分手的问题,最终他们等来了戈多的信使——一个孩子,孩子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如约到来。第二天还是一样,并且孩子已经认识不出他们。 每一次重复都好像新发生一样,一点也没有从过去带来什么延续性。而结果仿佛已经注定了,什么都不会改变,而在等待和等待落空的过程中, “没什么事发生,没人来,没人去,太可怕啦”,作者正是强调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虚无。在这等待中,两个人拼命地想要做些什么来对抗虚无,但是他们无论在此处,还是在别处,都没事可做。 剧本中的时间给我带来诡异的感觉。按照常识,时间是一种流动性的东西,且具有不可逆性。处在时间中的人物是变化的,正如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同一个人物的上一秒钟与下一秒钟是不同的,某种变化在人物身上发生,正是这种变化形成了“存在”这个事实 。然而在《等待戈多》中,虽然有各种事件发生,但是在事件中,人物的状态并没有真正改变,并没有任何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发生过,某些雷同的断片不断重复,这就导致了可怕的凝固性和稳定性。 既然人生的每一秒钟都没有任何不同,那么生存和死亡有什么区别呢?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活过。正如波卓所说的:“你干吗老是要用你那混帐时间来折磨我?这是十分卑鄙的。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有一天,任何一天。有一天他成了哑巴,有一天我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聋子,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他们让新的生命诞生在坟墓上,光明只闪现了一刹那,跟着又是黑夜。” 生出死亡来,又有什么意义? 弗拉季米尔的台词也包含了这种深刻的隐喻:“双脚跨在坟墓上难产。掘墓人慢吞吞地把钳子放进洞穴。”人一出生就开始走进坟墓,生命中第一个迎接自己的竟然是掘墓人。生命的无意义,人生的无出路,《等待戈多》中浸透着虚无所带来的绝望感。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虚无的感觉呢?我认为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薄,对别人生命的严重漠视。正如弗拉季米尔所说的,当别人向自己求救的时候,他们——也就是全人类的代表——交叉着双臂计较得失。而老虎会一下子跳去援助它的同类,决不会动脑子,不然就走进丛林中,而人类只会斤斤 计较于自身的利益 。在这一点上, 《等待戈多》与二战以后人们的精神创伤显然有契合之处 。弗拉季米尔不断自省:“别人受痛苦的时候,我是不是在睡觉?”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是这个世界上唯一 真实 、不会泯灭的东西,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那么一旦这种羁绊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感情联系,人们就陷入了孤独的境地,虚无主义也势必应运而生。弗拉季米尔具备洞若观火的深刻思想,一旦具备了思想,他便离真理越来越近,而真理往往是致命的。人们只能借助谎言来相信生命,一旦洞悉了真相,他们就不可避免地看到了那些尸体,骷髅和黑暗的“藏骸所”。于是 等待,等待救赎 成为一种存在方式,也成为一种习惯。在人与人的相互漠视与残杀里,还有什么是可以真正抓住的东西?还有什么不是虚妄,而是实物?“在这场大混乱里,惟有一样东西是清楚的:咱们在等待戈多到来。”等待戈多,已成为存在的唯一方式,生命的本体。 剧本中反复出现这样的台词:“咱们走吧”,“咱们不能”,“为什么?”“咱们在等待戈多”。戈多究竟是谁?作者并没有在剧本中明确指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的信仰, 他们将所有的希望寄托的在戈多身上 ,于是戈多对于这两个流浪汉来说便成了一种神性的存在。剧本中的四个人物——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波卓与幸运儿, 他们都在做着对抗虚无的努力。他们无一例外地不能从自身获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能从别人身上印证自己的存在,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一言以蔽之, 他们都在拼命获得一种“存在感” ,正如爱斯特拉冈所说:“咱们老是想出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不是,狄狄?” 他们不是自在自为的,而是必须依托别人而获得自身的存在感。 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依靠对于戈多的期待和信仰,波卓和幸运儿则依赖相互之间的“施虐”与“受虐”的关系。波卓想要通过施加在别人身上的鞭子来印证自身的存在,而幸运儿则通过受虐的形式肯定自身的存在。 但是在《等待戈多》这个剧本中,波卓与幸运儿不过是过客,只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他们承载着“等待”这个主题。等待对于两人来说近似于信仰。人必须相信什么才能活下去,所谓信仰,是指人在面对生活时所持有的一种普遍的直觉上的肯定,信仰能够把无意义的人生在心理上转化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而在我看来,《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便意味着一种“直觉的肯定”,一种得救的希望,剧本中两人讨论起到底要求戈多为他们做什么时,他们都回答不上来,“没提出什么明确的要求”,“一种泛泛的乞求”,他们要求戈多赐予他们这种 普遍的肯定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 ,因此等待戈多就成为一种类似于祈祷的姿态。有评论认为,神的救赎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部分人获得救赎,而另一部分人被投进地狱,而其中具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偶然性。正如剧本开始时的那个故事:“有一个贼据说得救了,另外一个……万劫不复。”戈多的信使因为放山羊,就得到戈多的宠爱,而他的弟弟因为放绵羊,就受到虐待,一切都具有不可知性。 如果说等待戈多成为一种信仰,那么毫无疑问地, 整个剧本都是在揭示这种信仰的荒诞性 。第一幕戈多的信使来告诉两人,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来。第二幕结尾又重复了第一幕结尾的情形,并且孩子已经不认识他们。两人想要上吊,无奈绳子不够牢固,一切与上一幕结尾时那么雷同,戈多永远不会来,因此等待还在继续,明天还在继续,生命还在继续。马丁•艾斯林认为,“信仰即是荒诞”这个命题,可以更有力地表现为“荒诞即是信仰”。当荒诞已成为生命的一种形态,荒诞便成了惯性,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找不到出路,在这惯性的等待中轮回,回到起点,又开始新的一天,当他们走到这一天的终点时,又将发现自己回到起点,但是生命并没有消亡,尽管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依然在等待中虚无地存在着。 我认为,《等待戈多》这个剧本主要是关于价值观,关于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关于信仰危机的问题。最终作者仍然未能为“哈姆雷特式问题”找到一个答案,人物的个人价值依然落空了,于是,他笔下的人物 在寻找中忘却寻找的东西,在等待中失去等待的意义 ,而这一切成为惯性,令人辛酸地延续着,折射出全人类的命运。我:作品本身看起来好像很意识流。但很可能作者是精心构思安排,想从中表达他的思想。当然像上面说的,剧本的结构,以及在结构中体现的时间观念也是其特点和优点。作为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并没有传统戏剧的戏剧冲突、悬念等,而是截取几个情境,摒弃外部行动和事件,深入人物内心,呈现出环形结构。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这就造成了时间静止的感觉。第二幕是第一幕的重复,今天是昨天的重复,那么我们可以设想,第一幕的昨天,必然是前天的重复,第二幕过后的明天,也势必是今天的重复。然而在《等待戈多》中,虽然有各种事件发生,但是在事件中,人物的状态并没有真正改变,并没有任何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发生过,某些雷同的断片不断重复,这就导致了可怕的凝固性和稳定性。即剧本的环形结构和没有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发生导致的时间彷佛停止的状态。首先说一下人捏造出神并对神诉说和祈祷这件事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在这成千上万年里,遇到过太多很多很多超出自己能力的,恐惧的,悲哀的,绝望的等等等等很多很多事物,人类在极度的这些状态和情绪中,愿意为自己造神,造强大无比的神出来,并产生祈祷的动作,想要得到神的帮助,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人类已经很无助的表现,只能想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帮自己解决问题。当然,千万年以来,最后还是人在时间和群体的积累上,借助出现的顶尖的智慧,人类一直都在自己拯救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晚一点,就吞进去一些人的血肉生命。至于他们不能从自身获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能从别人身上印证自己的存在,普遍的肯定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这种想法很多人在醒悟前都有这种想法,自己只是自身的存在,但那些去伤害别人的存在就是该被刑罚的了,人类也是自己在解决问题。我们从出生,了认识和思考开始,就开始听别人说自己要怎么活这一生,也有些人有条件很早就意识到想要自己的生命怎么度过,还有些人是在很多人的路上走过之后,在生命的某一阶段开始想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过,还有些人一直都在探索的路上,看人在世界上究竟是怎样的,很多的工作和事情的原理是什么样的。所以其实很多人是不会想到虚无这个词的,直到有一天有些人有可能会发现这个词,但其实有些有条件的,一开始就不会觉得虚无,能有意思地度过人生。每天上班,上学,做饭,吃饭,玩耍,这不是虚无,对每个人的生活本身也是有意义的。小说里写的戈多可能是死亡?但不用像那两个人一样专心去等这件事,就是每天上班,上学,做饭,吃饭,玩耍,虽然所有人最终都会死亡。

等待戈多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等待戈多》内容如下: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

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

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

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动。剧作无论从剧情内容到表演形式,都体现出了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的荒诞性。

《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完全重复。戏演完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结尾又回到开头,时间像没有向前流动。但剧情的重复所取得的戏剧效果,却是时间的无限延伸,等待的永无尽头,因而喜剧也变成了悲剧。

扩展资料:

其实《等待戈多》这部作品,还是有很多解读的,其中让人不断讨论的一点就是:戈多是谁。有人把戈多(Godot)解释为上帝(God);

有人认为戈多其实是死亡的隐喻;有人认为在这部戏剧中戈多其实已经出现过了。但是目前普遍接受、也是我赞同的观点:戈多其实是贝克特对“希望”的解读。

剧中的两位主人公从始至终都在等待着“戈多”,但从始至终都没有等到“戈多”。“戈多”作为一个代名词,始终是一个缥缈虚无、无法触摸的幻影,一个存在在人类梦魇中的海市蜃楼。

这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幕,其实可以代指这一过程:人类在绝望环境下队希望不断地等待,却始终无法等待到希望的真正出现。

他们在生命的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对希望的无望幻想中,却对“无法等来希望”这一现实不自知。但这是否就可以说,贝克特创作的这部戏剧其实是对现实的悲观主义表达呢?未必。

通读剧本,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两位男主本就悲惨的流浪汉生活不断变得更加艰难,第一幕中的仆人波卓变成了瞎子,幸运儿也变成了哑巴。两个流浪汉陷入绝望,他们想要自杀,于是出现如下对话:

弗:跟着就有那么多好处。掉下来以后,底下还会长曼陀罗花。这就是你拔花的时候听到吱吱声音的原因。你难道不知道?   

爱:咱们马上就上吊吧。 

弗:咱们先等一下,看看他说些什么。   

爱:谁? 

弗:戈多。 

爱:好主意。 

弗:咱们先等一下,让咱们完全清楚咱们的处境后再说。 

爱:要不然,最好还是趁热打铁。 

弗:我真想听听他会提供些什么。我们听了以后,可以答应或者拒绝。

爱:(焦急地)可是咱们呢?

弗:你说的什么?

爱:我说,可是咱们呢?

弗:我不懂。

爱:咱们的立场呢?

弗:立场?

爱:别忙。

弗:立场?咱们趴在地上。

流浪汉们还在等待着戈多,于是在他们想要自杀的时候,首先想起来的是“戈多怎么想”。本来要结束自己潦倒悲惨的生活时,因为一个不存在的人而怀疑甚至改变自己本来的行动。

前面已经说过,等待戈多其实就是等待希望。人类在等待希望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希冀在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而改变或放弃自己本来想要继续的事情,也可以说,在这部戏剧中,寻找希望的过程决定着人物的命运导向,甚至在指导着人物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而流浪汉们一直在等待着戈多,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要等待他,同样是人类对于“希望”这一事物无前提、无理由的追寻。这也是贝克特在表现现代人生活中千篇一律、百无聊赖地存活中的一个生活与行事状态。

《等待戈多》的确是一部悲剧不假。但流浪汉们在生活愈发艰难的条件下,依然不断等待着戈多,憧憬着、希望着,认为戈多明天就会出现。

虽然自始至终戈多都没有出现,但“戈多”却成为了流浪汉生活中每一天的主要目标,让他们本来痛苦的生活变得有目标可追寻,而不是在虚无中浑浑噩噩地绝望着。

映射入现实生活,就会发现贝克特想要表达的东西:他认为“希望”是无迹可寻的,甚至是虚幻的,他却不忍说破从而让人类陷入绝望的深渊,而是告诉他们“希望依旧存在”,将希望之光留给生活在无望之中的人们,这同样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思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等待戈多 (塞缪尔·贝克特的作品)

《等待戈多》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两幕剧。

第一幕故事梗概: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为了解除等待的烦恼,他俩没话找话,前言不搭后语,胡乱的交谈,他们一会儿谈到忏悔,一会儿谈到应该到死海去度蜜月,一会儿又讲到《福音书》里救世主和贼的故事;还说这样一些话:“我觉得孤独”,“我作了一个梦”,“我很快活”——并且没事找事,做出许多无聊的动作:狄狄脱一下帽子,往里边看了看,伸手进去摸,然后把帽子抖了抖,吹了吹,重新戴上。

戈戈脱掉靴子往里边瞧,又伸手进去摸……可是戈多老是不来,却来了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波卓用一条绳子牵着幸运儿,并挥舞一根鞭子威胁他。幸运儿拿着行李,唯命是从。狄狄和戈戈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一个男孩,他是戈多的使者,他告诉两个可怜的流浪汉,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

第二幕故事梗概:内容仍然是狄狄和戈戈等待戈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场景的变化只是那棵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他们继续等待戈多, 为了打发烦躁与寂寞,他们继续说些无聊的话,作些荒唐可笑的动作。

这时候,波卓和幸运儿又出现了,只是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最后又等来了那个男孩,他告诉狄狄和戈戈,今天戈多不会来了,但他明天准来。

扩展资料:

《等待戈多》首演

原作法语版在1948年10月9日到1949年1月29日完成,并于1952年发表。贝克特花了很长时间试图上演该剧,徒劳无果。1953年1月5日终于在巴黎的巴比仑剧院( Théâtre de Babylone)第一次公演,地点在最新的实验剧场,观众是品味高雅的巴黎人。

由于原定饰演波卓的演员得到了另外报酬更高的角色,于是导演罗杰·布林(Roger Blin)——一个现实生活中害羞又清瘦的男人——不得不亲自上台扮演了波卓(Pozzo)的角色。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予高度赞扬。评论家玛丽亚·曼内斯直截了当地说:“没有比它更糟的了。”甚至有演员演完后说:“我一点都不懂。”

针对不确定的主题、先锋的表现形式,引起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争论,彼此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双方毁誉褒贬僵持不下,甚至在休息厅里直接大打出手。但出乎一般人预料的是,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再加上罗伯·格里耶等名家的推荐,傲慢的巴黎人接受了这一反戏剧的探索。

这部戏剧接连上演300余场,出现了在咖啡馆、酒吧间街谈巷议的景象,一时间,“等待戈多”成为熟人见面打招呼的流行用语,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这次演出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从而帮助贝克特实现突破,成为著名的作家。

等待戈多的剧本赏析

《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它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是模糊的,布景也是一片荒凉,只有一个小土墩,连树都不长叶子。这样的景象造成的气氛是混乱和虚无的。两个主角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等待着一位身份不明的人物。他们一边等,一边用各种无意义的手段打发时光。他们经常显得头脑一片混乱,缺乏思维能力,尤其是极度地惧怕孤独。本选段位于全剧偏前的部分,两人正在用各种方法自娱。当爱斯特拉冈睡着时,弗拉季米尔叫醒他,说“I felt lonely”。两人计划上吊时,爱斯特拉冈没有把死亡想得太严重,却想到了只剩一个人活着太孤独。虽然表面看来荒诞,但这些细节能触及人心中最微妙的感受,从另一个意义上看,也非常感人。这部剧中表现的是二战之后一种典型的惶恐、尴尬、无所适从的心理境地。两人等待的结果,最后没有说明,戈多派了一个男孩来说,他会来的,似乎有了希望。 然而,《等待戈多》终其一剧,戈多虽然始终不曾出场,却在剧中占着重要地位,因为两个流浪汉对他的等待构成了全剧的中心。有人认为戈多是从英语“God”演变而来。“God”即神、上帝、造物主之意,故戈多暗指上帝;亦有人以为戈多象征死亡。当有人询问“戈多代表什么”时,贝克特说:“我要是知道,早在剧中说出来了。” 剧作中,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时而说戈多“可以说是个老相识”,时而又说:“哪儿说得上,我们简直不认识他”,“就是见了他的面也不认得他”。两个流浪汉似乎见过他,但又认不准、说不清。但他们认定只要戈多一来,他们便可“得救”。这样看来,戈多起码是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救星。如果说两个流浪汉象征着当代西方人的话,那么戈多则象征着他们苦苦等待而又无望实现的希望。 戈多这个缺席的角色,就像漩涡的空心,有强大的吸引力。它的意义,有人猜测是暗指上帝。但贝克特自己一直拒绝落实戈多的身份。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解读此剧,这也才符合贝克特的初衷,他有意让此剧保持悬而未决的结局和没有定解的意义。一直不露面的戈多,若有若无,说来不来,他似乎能救人脱离苦海,却又像个作威作福的老爷,狄戈二人根本没有见过他,却又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要向他祈祷,向他提出源源不断的乞求,似乎只要他一来,痛苦无聊的生活马上就会光芒四射,所有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他们在等待中痛苦地煎熬,腻烦得要死,戈多却一直不来,又一直说要来。 此处有三种解读方法,以供参考。一种认为它表现了宗教已经失去效力;第二种认为它暗示了空虚的世界中,人类的孤独;第三种认为两个角色的等待代表的是,人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塑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所以,戈多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明天,象征着上帝一样的救世主,象征着所有人心中对生活的渴望。就是为了戈多,人们忍受着乏味无聊、日日轮回的生活,忍受着恶人的欺凌与朋友的冷眼,忍受着无边无涯的苦难、无处不在的罪恶,忍受着寂寞孤独、生离死别。不管今天有多么痛苦,人们心中总是抱着一个念头:也许明天就会好起来了。但是消极的等待没有任何结果,就像剧中所暗示的那样,所谓的戈多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为安慰自己制造的幻想,一旦真地来了,就会让人失望。 剧本所揭示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现代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深深地拨动了那个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弦。这出戏的主题就是“等待”。等待,象征着没有意义的生活。这正是荒诞概念中的人类生存的真实写照——不可理喻,没有意义。剧中的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是战后西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类的象征。社会的罪恶和灾难,使得人的人格丧失、个性毁灭,人与人之间已无法沟通,人们处在一种生死不能的尴尬难堪的境地。他们总是等待明天,指望明天能把人从今天的生存困境中解救出来,但事实上没有明天,只有等待。流浪汉渴望戈多的到来,以摆脱自身的困境,可是戈多永远不会来,他的本性就是他不来。明明知道不会来,还是要等待,在等待中死去、消亡。因为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明天——“明天戈多准会来。”这种“等待”愈是真诚认真,就愈是显得荒唐可笑。在这个意义上说,《等待戈多》是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自我嘲讽,它强调的是生命存在的背景如闹剧般既怪异又悲哀。但是,“等待”毕竟是一种执著的追求,是明知无望而仍坚持不懈地追求。就像古希腊神话中西诸福斯的石头,值得肯定的是那永无止境的努力。因此,我们可以说,《等待戈多》又是对于人的存在价值的自我肯定——它所肯定的,是人类对于命运、对于荒诞世界的蔑视和抗争精神,是敢于承担绝望的勇气。这样说来,该作品的意义有两点:一是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宇宙的尴尬处境和幻灭情绪;二是展现这种处境中人类不屈的意志和心底那盏不灭的希望之灯。正如西方的评论者所说的,该剧“弹出了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表达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 贝克特展示了西方社会触目惊心的人类受难图。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波卓、幸运儿的名字,分别代表了法国人、俄国人、意大利人和英国人,象征了全人类。他们踯躅在不可知的人生旅途上,精疲力竭、穷困潦倒、处境低贱、思维混乱、语言颠倒、行动机械、精神无聊,毫无意义地接受着命运的捉弄,伴随期望而来的是永远的失望,在永远的等待中消耗生命。 贝克特认为,世界和人生既然是荒诞的、非理性的,表现这种非理性现象就必须用非理性的艺术形式,表现荒诞的现实也只能用荒诞的手法。为此,贝克特提出并实践着“反戏剧”的主张,声称“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 《等待戈多》突破文学描述的固有模式,戏剧情节几乎没有发展变化,舞台场景同位叠合,戏剧动作机械呆板,以此象征生活内容循环往复,却无异于什么也没有发生;人物对话则悖逆追求妙言隽语的技巧规范,多用无聊的下意识独白和不知所云的废话对白,以此喻示荒诞社会造成的人类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极度混乱。 剧作《等待戈多》通过荒诞的人物、荒诞的情节、荒诞的语言、荒诞的舞台设计和荒诞的戏剧效果,表现了荒诞派戏剧的一个基本主题:世界不可知,命运本无常,人是低贱的,行为无意义。 在形式技巧上,《等待戈多》则充分体现了荒诞派戏剧场面单调,对话贫乏,时空抽象,动作猥琐,既无冲突、更无高潮的“反戏剧’’特征,其艺术感染力主要来自于闹剧式的外包装和对观众期待视野的突破。 《等待戈多》一剧,用前所未有的手法展现了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困境。越过它形式古怪的障碍,观众就会发现,它非但并不荒诞,反而是前所未有的真实。形式的古怪与“混乱”,是贝克特刻意制造的效果。他认为,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是纯正的艺术,才能表现生活的真实。荒诞的形式,来自于荒诞的生活。世界本身就不按逻辑与理性运转,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很难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人们像戈戈和狄狄一样,相互依靠却并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他们交谈得似乎很热烈,却是各说各的,没有交流。生活原本就像戏剧里那样,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无休止的循环往复,让人疯狂,让人窒息。 然而,仔细琢磨我们会发现,这出戏剧也不是完全没有“戏”的味道。两个主要人物还是有性格特点的:弗拉季米尔(东欧人常用的名字)比较活泼、积极,总是提起话头,爱分析,说话带点哲理味;爱斯特拉冈(西欧人的名字)比较冷漠,更加消极,总是想吃东西,想睡觉。他们相依为命,却互不关心,渴望变化,却一动不动。波卓和幸运儿的出现也是有用意的,他们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他们紧紧捆在一起,漫无目的地四处走动,与戈狄两人形成对比,却照样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此外,剧中人的语言表面上颠三倒四、东拉西扯,认真咀嚼起来,也是有诗意、有幽默、有哲理的艺术精晶。 让等待戈多的人挺身反抗现状是不可能的,他们只会把自身的一切努力都浓缩在语言当中,因为说话是最轻松的。他们无力改变处境,只好不停地说下去,再说下去,在无休止的重复中耗尽生命,让等待变成了一个滑稽而又悲凉的姿势。 当代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对人生所作的阴暗描绘,我们尽可以不必接受,然而他对于戏剧艺术所做的贡献却是足以赢得我们的感谢和尊敬。他使我们重新想起,戏剧从根本上不过是人在舞台上的表演,他提醒了我们,华丽的布景、逼真的道具、完美的服装、波澜起伏的情节,尽管有趣,但对于戏剧艺术却不是非有不可。”

等待戈多 剧本(三姐妹·等待戈多)

1998年,病榻上的大导林兆华在等待病愈的煎熬中突发奇想,把契诃夫与贝克特这两位戏剧大师的代表作《三姐妹》与《等待戈多》做一个后现代的拼贴。由此,这部划时代的实验戏剧在舞台上诞生,也被认为是林兆华戏剧实验的巅峰之作。

但当年,这部戏上演后旋即遭遇票房“滑铁卢”。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最少的一场只卖出几十张票,原定30场的演出一下缩减到12场。那年富康刚出不久,一辆18万。林兆华后来一直念叨,为这一部戏,他和舞美易立明,一人赔了一辆富康。

林兆华

在20年前的戏剧环境下,《三姐妹·等待戈多》这样的拼贴之作,无疑是面临各种争议的。除了票房惨淡,业内的口碑也褒贬不一,不理解的声音比比皆是。《中国戏剧》的评论中描述,这部戏“怎么也唤不起热烈的剧场效应”。

但支持者同样不少。余华就是其中之一。他看完戏撰长文盛赞林兆华,“将契诃夫忧郁的优美与贝克特悲哀的粗俗安置在同一个舞台和同一个时间里,令人惊讶,又使人欣喜”。

当年《读书》的主编汪晖还专门为此剧策划了一期专题,并破天荒为这部戏举办了座谈会。在编后记中,他写道:“林兆华似乎在告诉我们:愿意等待的留下来,不愿等待的请离开”。

时隔20年,林兆华再一次重排了《三姐妹·等待戈多》。当年的主演是濮存昕和陈建斌。而如今,则换作了当红小生张若昀,以及因获《超级演说家》冠军而为大众所知的崔永平。

12月14日、15日,复排的《三姐妹·等待戈多》将在上海保利大剧院全国首演,随后将在重庆、武汉、深圳、珠海、北京等多个城市演出。

两部经典的连接:一种“无望中的希望”

契诃夫的《三姐妹》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究竟会怎样连接在一个作品里?

林兆华的《三姐妹·等待戈多》中,是一个关于“等待”的主题。《三姐妹》是“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等待戈多》里是等待那个“明天会来”的戈多。

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是名门之后,她们住在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外省小城,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三姐妹每日都满怀忧伤地眺望故乡莫斯科,梦想着有一天能到莫斯科去。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扛鼎之作,讲述的是两个流浪汉经年累月地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的到来,在等待中百无聊赖打发着时间。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何等待,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要等到何时。

舞台上,三姐妹的“家”是一座水中央的孤岛。孤岛之外一棵树下,两个流浪汉在那里等待戈多。

两部戏剧的主人公,生活在各自的剧情里,一水之隔,台词交错:当《三姐妹》中的小妹伊莉娜高声呼喊着“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去吧!”,《等待戈多》里的弗拉季米尔立马接茬:“别再说空话浪费时间啦!趁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吧!”

岛上的人很容易出来,岛外的人很容易进去。他们遥遥相望,又互为镜像,照出了现代人最容易陷入的万劫不复。他们都是梦想家,满怀希望地在等待、等待,却没有任何行动力。

林兆华说,《三姐妹·等待戈多》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无望中的希望”。

《三姐妹·等待戈多》老版剧照

两代演员的交接:张若昀接过了濮存昕的两个角色

《三姐妹·等待戈多》的老版汇集了一批实力派演员。《三姐妹》中的大姐奥尔迦扮演者是北京人艺的“大青衣”龚丽君,她也是濮存昕多年的搭档;二姐玛莎的饰演者陈瑾,曾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饰演陈道明的妻子;演小妹伊莉娜的林丛,是林兆华的女儿,她更为人知的身份是《家有儿女》系列电视剧的导演。而新版中的“三姐妹”,都是来自林兆华工作室的年轻演员,分别由刘洋、周情云和陈亚狄扮演。

濮存昕曾说过,《三姐妹·等待戈多》是“林兆华的一次大胆而冒险的舞台创造,他要考验自己,考验我们演员,当然也是考验观众”。

据说,林兆华是在一堆演员照片中选中了张若昀。见面后,双方一拍即合。大导对张若昀的初步评价是“长得挺帅,声音还可以”。

排练过程中,大导对张若昀挺满意:“这小孩儿挺好的,是明星,又没架子,形象、声音都可以。演戏特别自然、朴素,很适合这个角色”。

张若昀

以下是张若昀在排练场接受的采访:

记者: 怎么会来演一个话剧?

张若昀: 我团队的人无意间说起这个事儿的时候,他们没觉得我会特别感兴趣。因为之前已经定下两个电视剧,中间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可以接商业电影,电视剧,也有不错的本子和班底。团队会觉得,我会对那些更有兴趣。

我记得当天是收工完大家去吃火锅,说到话剧的事,我那顿饭就一直在问,什么时候排,什么时候演,真假的,靠谱吗,忽悠的吧。从那之后一礼拜我就一直在追着他们问。就是巨兴奋无比!

记者: 为什么会这么兴奋?

张若昀: 当时听到大导找我,还是排《三姐妹·等待戈多》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演员本真的拓展自己的地方。

在话剧里面,这个戏也是最不商业的一种,我完全可以卸开一切包袱,只专注于表演本身。话剧的形式也是原因之一。

话剧之后的档期是一部比较吃重的电视剧,难度比较大。我就不想中间再安排一部难的电视剧,两个难的活儿在一起。尤其我觉得,拍电视剧是消耗大于积淀的过程,新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在这儿天天排练,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个过程不会磨损和消耗我,反而会让我更茁壮。

累都是可以承受的,主要是我怕空,怕被掏空了。拍影视,在我这个年纪,不可能太慢、太闲。可是如果一直满满当当的,我拿什么去演戏?我的生活,我的理解在哪儿?

其实这样的安排去年我就想过。我当时接了《庆余年》,五年要拍三季,算了算五年里有一年半在拍这个。我就跟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一个演员还能拿到五年固定饭票。但这是一半的饭票。当时就想,剩下时间要是可以经常去演话剧,再剩下的时间看有什么感兴趣的剧本,就纯凭兴趣出发了。我居然能想到这样的计划!但想想,也别计划那么多。正说着,这事儿就来了。

记者: 之前看过大导的戏吗?

张若昀: 上学的时候,看过《绝对信号》的录像,老师给看的。我是电影学院的,我们班的教员,好像都偏喜欢先锋戏,反而现实主义的戏特别少。

当时看完,说实话,一知半解。包括这次重看《三姐妹·等待戈多》的录像,也是一知半解。过来排练的时候,每天都明白更多一些,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我觉得如果我不演这个戏,我可能也永远明白不了这个戏。

比方说,我第一天来就是觉得《等待戈多》这两人就是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爱斯特拉冈(崔永平 饰)就是蠢,弗拉季米尔(张若昀 饰)就一直在怼他。现在我觉得,这两人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离开对方都活不下去。因为人活在世界中实在是太孤独了,他们是彼此的消遣,更是彼此的依靠。这是我现在想到的。可能不是太准确吧,但是每天我都会感觉到新的东西。

记者: 和演电视剧比有什么不同感受?

张若昀: 完全不一样!现在每天在这儿,我觉得特幸福。但我前几天又特别丧,我情绪变化特别快,可能因为前几天一直在想《三姐妹》,这两天在想“戈多”。作为演员来说,这都是幸福的。虽然多年未上台,有点生疏,还有台词难度,但我得到一个印证,我自己并没有脱离表演最本质的东西。

昨天大导夸我,他说我表演特别朴素。我觉得也就一听吧!但我觉得演电视的话,很容易形成一个外壳,自以为会演戏,自以为在演戏,一个模式化的东西。因为镜头能帮到你的地方太多了,有太多人在帮你抬轿子,这是可以欺骗观众的。但是欺骗观众不代表你能欺骗自己,如果你一旦自己形成了。

在这儿排练带来的快乐也是从本质出发。我来的第一天,我们先做游戏,先是肢体接触,让演员们快速熟悉。一切都以特别质朴的方式开始,我在这个质朴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东西,而不是说大家来教我一些舞台上的技巧。舞台的技巧和影视的技巧都一样,都是壳,演员永远要从演员的本身,从表演本身的东西出发。

《等待戈多》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等待戈多》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贝克特(1906— )的成名作和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出两幕剧,荒野黄昏路傍,只有一棵枯树,两个衣衫破烂、浑身发臭的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俩在等待戈多时,无事可做,便讲一些颠三倒四的话,做一些不太雅观的动作。他们见奴隶主波卓赶着他的奴隶“幸运儿”到市场去卖,就向波卓讨了一块吃剩的骨头。后来,一个男孩来对他们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一幕到此结束。第二幕,是次日晚,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仍在原地等待戈多。他们闲得无聊,一会唱歌,一会瞌睡。已成为瞎子的波卓和已是气息奄奄的“幸运儿”又来了。他们四人挤在一堆,爬来滚去,互相打骂。波卓和“幸运儿”走后,那个男孩又来通知他俩,说戈多今晚不来啦!他们很失望,便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腿,用裤带上吊,但裤带被拉断了。他们商定明天再来等戈多,如果戈多仍不来,再上吊自杀;如果戈多来了,“咱们就得救了”。

对戈多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于是,始终没有出场的戈多,便在剧中居于重要地位。按作者的精心构思:舞台上出现的荒凉、肮脏、丑陋等情景,是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生活在这种混乱、荒谬的世界里的人们,完全被一种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对这种现实,既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更找不到出路,只能在惶恐中怀着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希望又“迟迟不来,苦死等的人”。由此可见,戈多不是什么具体的人,只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望。剧中的两个流浪汉,也不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社会的人,而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人,是“人类”命运的体现者。他们的等待,意味着“人生就是一种等待”。这种既怀有希望,又没有希望;既难活下去,又想活下去的矛盾痛苦心理,便是战后西方人们精神危机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剧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剧本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结构,采用反复再现的手法组织情节。剧中除人物的语言、动作经常重复之外,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翻版,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这种重复的展现剧情,加深了对观众情绪的 *** ,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剧中直喻手法的运用,又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空荡荡的舞台上,仅有一棵枯树,用以显示一派荒凉的世界。其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又都是荒诞化、非理性化的,表现了一幅悲戚恐怖的人生画面。这样的舞台形象,鲜明地揭示了“人类”痛苦、绝望的生存现状,以及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现状的热望。

等待戈多 剧本(等待戈多剧情是什么)

本文编辑:admin

本文相关文章:


汪峰新歌歌词(求汪峰新歌《等待》歌词)

汪峰新歌歌词(求汪峰新歌《等待》歌词)

本文目录求汪峰新歌《等待》歌词2021年汪峰新歌没有人在乎歌词求汪峰新歌《等待》歌词《等待》填词:汪峰 作曲:汪峰 谱曲:黄绮珊   歌曲原唱:黄绮珊几年前你一走就没回来 ,从此我的爱变成了无奈可我知道有一天你一定会回来,这世上的孤独我需要

2024年8月2日 11:50

春 暖 花 开 性 论坛(君可见有人为你等待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是什么意思)

春 暖 花 开 性 论坛(君可见有人为你等待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君可见有人为你等待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是什么意思关于燃烧青春的诗句君可见有人为你等待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是什么意思是痛苦后,一个人淡淡的品味,有些爱自己是不能得到的,但是想忘却却不是那么容易,你渴望另一个他爱上你,但他的心已经关

2024年7月29日 07:00

思念无声,心在朝与暮;等待无语,情在晨与夕?丁当的《平凡相依》的歌词

思念无声,心在朝与暮;等待无语,情在晨与夕?丁当的《平凡相依》的歌词

本文目录思念无声,心在朝与暮;等待无语,情在晨与夕丁当的《平凡相依》的歌词平凡相依的歌手简介碌碌人生的意思是什么平凡相依的歌曲歌词思念无声,心在朝与暮;等待无语,情在晨与夕 一、曾经在我最单纯的时候,喜欢过一个人;曾经在我最执着的时候,放弃

2024年7月14日 19:10

更多文章:


国内包裹资例表(国内普通邮件的资费是多少)

国内包裹资例表(国内普通邮件的资费是多少)

本文目录国内普通邮件的资费是多少国内邮政包裹怎么收费的谁知道邮寄包裹邮件怎样收费啊,有国家统一规定吗国内普通邮件的资费是多少国内普通邮件资费

2024年4月4日 02:00

端午节父亲节(父亲节和端午节差几天)

端午节父亲节(父亲节和端午节差几天)

本文目录父亲节和端午节差几天父亲节2022年是几月几日端午节六月财神最旺的日子父亲节端午节双节祝福语父亲节和端午节是哪天端午节什么时候,父亲节什么时候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父亲节,母亲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国外传进来的最好能说明两个节日的来源父亲

2024年5月20日 21:00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科目(商品流通企业一般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科目(商品流通企业一般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本文目录商品流通企业一般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商品流通企业一般设置什么会计科目商品流通企业应设哪些会计科目商品流通行业用哪些会计科目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科目有哪些商业会计科目有哪些商品流通企业一般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现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应付账款

2024年6月22日 03:30

上至肉食之士+下至匹夫之民+无不推举孝廉之事+什么意思?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上至肉食之士+下至匹夫之民+无不推举孝廉之事+什么意思?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本文目录上至肉食之士+下至匹夫之民+无不推举孝廉之事+什么意思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古代举孝廉!QQ三国推举孝廉怎么做举孝廉是什么意思 举孝廉的利与弊举孝廉除郎中是什么意思,年二十举孝廉

2024年8月15日 02:40

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目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农田水利设施有哪几种类型农村水利工程占地补偿浅议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及管护对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措施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农田水利工程

2024年2月24日 16:30

蝴蝶飞不过沧海(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去责怪,什么意思)

蝴蝶飞不过沧海(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去责怪,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去责怪,什么意思蝴蝶飞不过沧海,记忆逃不过时光,眼泪骗不了自己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关于“蝴蝶再美,终飞不过沧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蝴蝶飞不过沧海的下一句是什么为什么都说蝴蝶飞不过沧海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什么意思一个网

2024年3月17日 17:0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如何写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倍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篇怎么写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如何写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导语:如何写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即把自己

2024年9月13日 06:20

运动会加油稿件(运动会加油演讲稿件范文五篇)

运动会加油稿件(运动会加油演讲稿件范文五篇)

本文目录运动会加油演讲稿件范文五篇运动会加油稿20字简短运动会加油稿优秀稿子【10篇】运动会加油稿件【10篇】求运动会加油稿(越多越好)五十字左右运动会加油稿,六十字左右 急急急!!!!!运动会加油稿件【50篇】运动会加油稿 100字,10

2024年9月1日 14:50

斯琴高丽的歌曲犯错(歌词)有什么含义 大家讲解一下谢谢!?犯错歌词

斯琴高丽的歌曲犯错(歌词)有什么含义 大家讲解一下谢谢!?犯错歌词

本文目录斯琴高丽的歌曲犯错(歌词)有什么含义 大家讲解一下谢谢!犯错歌词斯琴高丽的歌曲犯错(歌词)有什么含义 大家讲解一下谢谢!歌词的含义就是一个脑子坏了的男人和一个脑子坏了的女人,磨磨唧唧谈恋爱的故事。。。喜欢听这首歌没什么问题,歌的旋律

2024年3月29日 06:20

偶然的反义词(偶然的反义词 反义词有哪些)

偶然的反义词(偶然的反义词 反义词有哪些)

偶然的反义词 反义词有哪些1、偶然的反义词 :时常、一贯、经常、常常、必然。意思是: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2、造句:你犯这样的错误不是偶然的,应该挖挖自己的思想根源。他偶然在街上遇见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一个偶然会,他结识了这位体

2024年12月6日 05:10

落实安全的责任书?各种安全责任书5篇

落实安全的责任书?各种安全责任书5篇

本文目录落实安全的责任书各种安全责任书5篇安全问题的责任书安全责任书施工安全责任书施工工地安全协议责任书范本(精选6篇)学校交通安全工作责任书工地安全施工责任书模板8篇学生交通安全责任书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书范本落实安全的责任书 落实安全的责任

2024年7月27日 07:50

政治信仰方面个人对照检查(政治信仰方面主要表现怎么写)

政治信仰方面个人对照检查(政治信仰方面主要表现怎么写)

本文目录政治信仰方面主要表现怎么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存在问题政治素质方面政治信仰方面主要表现怎么写信仰方面主要表现的内容如下:1、在遵守纪律和规矩方面。一是对纪律的学习不深刻,对纪律的学习流于形式。泛泛而学的多,认真领会的少,存在为学习而学习

2024年7月23日 00:00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什么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什么的四边形)

本文目录平行四边形是什么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7大特点教你认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如何学好平行四边形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手抄报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分析三年级平行

2024年8月29日 00:10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什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什么)

本文目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什么执行会计制度类别政府会计制度自什么起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科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什么法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

2024年7月6日 19:20

大学生什么时候实习比较合适?大学什么时候实习

大学生什么时候实习比较合适?大学什么时候实习

本文目录大学生什么时候实习比较合适大学什么时候实习大学实习多久大学生有几种实习类型为什么大学生要去实习大学生应如何进行实习大学一般什么时候实习大学生实习的意义是什么大学生为什么要实习大学实习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啊大学生什么时候实习比较合适大学生

2024年4月30日 11:50

委托书 格式(写委托书的格式)

委托书 格式(写委托书的格式)

本文目录写委托书的格式委托书怎么写最简单方法写委托书的格式 写委托书的格式范文   写委托书的格式范文,当我们没有时间亲自去办理某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写一份委托书,那么你知道写委托书的格式范文怎么写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写委托书的格式范

2024年6月4日 06:40

我和禽兽的幸福生活(求:千山暮雪 番外 (我和禽兽的幸福生活))

我和禽兽的幸福生活(求:千山暮雪 番外 (我和禽兽的幸福生活))

本文目录求:千山暮雪 番外 (我和禽兽的幸福生活)求《千山暮雪》番外《禽兽和我的甜蜜生活》千山暮雪番外禽兽和我的甜蜜生活千山暮雪番外《我和禽兽的甜蜜生活》作者是真匪我思存写的吗 千山暮雪作者还写了什么番外求匪我思存的《千山暮雪》中关于莫绍谦

2024年4月21日 01:30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本文目录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什么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信息、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区别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什么是 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怎

2024年4月4日 21:20

【巩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共建优良校风学风】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大全?三风一训内容是什么

【巩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共建优良校风学风】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大全?三风一训内容是什么

本文目录【巩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共建优良校风学风】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大全三风一训内容是什么校风的集锦全国小学的校训校风八个字【巩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共建优良校风学风】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大全  摘 要 学风建设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占有重要

2024年5月17日 22:50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二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口算题3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二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口算题3篇)

本文目录二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口算题3篇二年级上学期口算题,应用题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寒假训练二年级小学生上册数学口算题3篇【 #二年级# 导语】良好的口算是正确计算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学校、

2024年8月16日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