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灯笼制作方法(中秋灯笼制作方法)
本文目录
中秋灯笼制作方法
中秋灯笼制作方法如下:
1、第一步:准备1张红卡纸和一张黄卡纸,黄的比红的要薄,一把剪刀和胶水。
2、第二步:把红卡纸剪出一个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再剪出2条宽7mm左右的细长条。
3、第三步:把正方形裁成两个一大一小的长方形,其中一个宽度比另一个多2cm左右。
4、第四步:把大的长方形对折,沿对折的一边每隔7mm左右剪开,不要剪到头,边缘留出5mm。为了剪的整齐,可以在边缘划一条线,剪到线的边缘即可。
5、第五步:剪好展开,把两边分别粘到小长方形的两边。最后边缘的那一小条,剪下来,便于两边对起来粘贴。
6、第六步:粘贴完边缘,把长方形两边对起来,边缘粘贴起来,整理一下,灯笼的中间部分就好了。
7、第七步:把黄卡纸,剪下2条3mm左右的小条,分别粘在灯笼的两头,装饰一下。
8、第八步:再把红卡纸的两根细长条一条粘在灯笼上边,做提手,另一条在中间剪个小洞,留的长度比灯笼底部直径长出1cm左右。
9、第九步:把黄卡纸叠成几层,剪出穗子状,从红卡纸的小洞穿过去。穿的时候把穗子上端稍卷一下,方便穿过。
10、第十步:最后把带穗子的红卡纸粘在灯笼的底部,作为灯笼的穗子,装饰灯笼,一个用卡纸做的红灯笼就完成了。做灯笼中间部分的时候,卡纸如果不折叠,可用小刀把纸划开,那样灯笼就不会有折痕,看起来会更好看。
湖广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灯笼的做法
中秋节灯笼的做法如下:
1、准备好做灯笼的透明性好的纸4张,还有4张卡纸的纸条,还有固体胶和烛台。
2、把长方形的卡纸条对折,4张都对折起来。
3、4张纸的长度和卡纸纸条的长度一样,把纸条对折后的纸条涂上固体胶。
4、然后把纸粘贴在纸条的中线处。另一半也粘贴一张纸。纸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最好的长方形的。
5、4张全部粘贴好。4个角整理成90度就好。
6、接下来把烛台点燃放进去,漂亮浪漫的中秋灯笼就完成了。
灯笼意义
灯笼的寓意之一是驱魔降福、祈许光明。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灯笼的寓意之二是避邪化灾。正月十五尽管月光恰好,但也是在黑暗之中逢年过节,因此大家大多数都是会在正门口点上两盏小灯笼,寓意着驱走黑喑、驱走黑暗中的灾邪,以做到避邪开运化煞的的目地。
灯笼的寓意之三是祈福平安。一方面由于鲜红色的小灯笼看起来十分醒目,另一方面是由于鲜红色是十分好意头喜气的色调,在正月十五悬架的情况下通常拥有祈福平安、祈愿事事顺心这些含义。
关于中秋的灯笼怎么做
关于中秋的灯笼怎么做如下:
1、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竹条:用于制作灯笼的骨架,质地坚硬、不易弯曲的竹条。宣纸:用于糊制灯笼,最好选用质地柔软、易粘合的宣纸。棉线:用于将灯笼骨架和宣纸固定在一起,需要选择结实、易操作的棉线。蜡烛:用于点亮灯笼,可以选用普通的蜡烛或LED小灯泡。
2、竹条穿插:将竹条按照一定形状搭好框架,然后用棉线将竹条固定在一起。注意,竹条的接口处需要用棉线绑牢,以免灯笼骨架松散。纸糊灯笼:将宣纸裁剪成合适大小,用水打湿后粘在灯笼骨架上。注意,宣纸应该贴紧骨架,避免出现皱褶和缝隙。
3、系线点亮:在灯笼下方挂上一根棉线,将蜡烛或LED小灯泡挂在棉线上。如果想让灯笼更加美观,可以在宣纸上描绘一些图案或写上一些文字。
灯笼的由来
1、灯笼是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灯笼最初是由西汉时期的人们用燃烧动物脂肪的方法制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灯笼的制作材料和样式不断变化,但其基本功能仍然保持不变,即提供照明。
2、灯笼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包括纸张、绸缎、玻璃等。其中,红色纸灯笼是最常见的,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灯笼的形状也各异,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而且还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装饰。
3、灯笼的由来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灯笼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被用于各种场合,如祭祀、节庆、婚丧嫁娶等。灯笼不仅是一种照明工具,还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祖先和传统文化的敬意。
4、在古代,灯笼的制作和使用也与民间传说有关。例如,有一种说法是,在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为了防止鬼魂游荡,人们会在门口挂上红色的灯笼。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挂上各种形状的彩色灯笼,以庆祝团圆和幸福。
中秋节灯笼做法
中秋节灯笼做法如下:
准备材料:红色皱纹纸、酸奶杯、胶水、剪刀、中国结绳子、筷子、塑料棒等。
1、第一步:先将酸奶杯边缘部减去。
2、第二步:将红色皱纹纸简称同酸奶杯同宽的长纸条和灯笼穗。
3、第三步:快点给酸奶杯大变身吧!用红皱纹纸将酸奶杯延边卷起来粘好,就变成了灯笼的身体。
4、第四步:现在抹好胶水,一起来粘贴灯笼穗。
5、第五步:为了让灯笼穗有蓬松感,可以粘贴两层,很好看哦!
6、第六步:在酸奶杯的底部打个小洞。
7、第七步:在绳子的一段打一个结,传入酸奶杯的小孔。
8、第八步:在第一个小灯笼的上方留一段距离,打个结准备再穿入第二个小灯笼。
9、第九步:完成。
灯笼的由来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中秋中秋灯笼怎么做
中秋中秋灯笼怎么做如下:
1、准备材料:红色、黄色、橙色等颜色的卡纸或者宣纸。剪刀和美工刀。胶水和双面胶带。尺子和铅笔。灯串(可以在电子商店购买)。
2、灯笼的主体:选择一张红色的卡纸,用剪刀或美工刀剪出一个长方形,长度约为25厘米,宽度约为15厘米。将这张长方形的卡纸对折,使两个长边重合,然后再对折一次,使两个短边重合。这就形成了一个小的正方形。
3、接着,用剪刀或美工刀在这个小正方形的每个边上剪出一些小的开口,以便之后可以将小正方形展开形成灯笼的形状。灯笼的顶部和底部:选择一张黄色的卡纸,剪出一个与小正方形大小相似的正方形,这就是灯笼的顶部。
4、灯笼的侧边:选择一张黄色的卡纸,剪出一些长条形,这些长条形的长度应该与小正方形的边长相似,宽度约为5厘米。将这些长条形的纸张对折,然后在折痕的一边贴上双面胶带,这样就可以将它们粘贴在灯笼的主体上,形成灯笼的侧边。
5、组装灯笼:将灯笼的顶部和底部粘贴在灯笼的主体上,然后将灯串穿过灯笼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空隙,将灯串的电源线连接到灯泡上(如果你有的话),然后就可以打开电源欣赏你的作品了。
灯笼的由来
1、灯笼是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灯笼最初是由西汉时期的人们用燃烧动物脂肪的方法制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灯笼的制作材料和样式不断变化,但其基本功能仍然保持不变,即提供照明。
2、灯笼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包括纸张、绸缎、玻璃等。其中,红色纸灯笼是最常见的,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灯笼的形状也各异,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而且还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装饰。
3、灯笼的由来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灯笼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被用于各种场合,如祭祀、节庆、婚丧嫁娶等。灯笼不仅是一种照明工具,还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祖先和传统文化的敬意。
4、在古代,灯笼的制作和使用也与民间传说有关。例如,有一种说法是,在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为了防止鬼魂游荡,人们会在门口挂上红色的灯笼。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挂上各种形状的彩色灯笼,以庆祝团圆和幸福。
中秋的灯笼怎么做简单
中秋的灯笼怎么做简单如下:
1、准备材料:卡纸、胶水、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笔。拿出一张彩色卡纸,将卡纸横放,在卡纸的上下方用尺子画上两条直线。再用尺子在两条直线之间画满是竖线,然后将竖线用小刀划开,注意每条竖线之间的间隔要一样。
2、剪下两条细长的长方形条,贴在卡纸上的上下两条直线处,把裁剪好的卡纸左右相连,首尾粘到一起,变成一个圆柱体。用手慢慢地把圆柱体撑出一个灯笼的形状。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剪下一些小装饰品,贴在灯笼上。
3、在灯笼的顶部剪一个圆形,粘上双面胶,再剪一个圆形底部,粘上双面胶,将灯笼的顶部和底部粘在一起。用彩色卡纸剪下一条长条,将长条的两端粘上双面胶,粘在灯笼的底部,将灯笼撑起来。
4、用彩色卡纸剪下一些小圆形,将小圆形粘在灯笼的底部,形成一个小圆球。将小圆球放在灯笼的底部,把灯笼竖起来,把灯笼的底部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最后用彩色卡纸剪下一条长条,将长条的两端粘上双面胶,粘在灯笼的顶部,将灯笼撑起来。
5、准备材料:红纸、竹签、胶水、剪刀、铅笔、尺子。裁剪一个圆形红纸片,放在一边备用。用尺子和铅笔在红纸片上画出灯笼的形状,然后用剪刀裁剪出来。将裁剪好的灯笼放在竹签上,用胶水将灯笼和竹签固定在一起。
6、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多个灯笼,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灯笼。将所有灯笼固定在一条线上,将这条线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就可以挂起来欣赏了。
中秋节的由来如下:
1、古代祭月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又正好是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了中秋节。
2、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喝下仙药后飞到月亮上,人们舍不得她,分食月饼以寄托思念。古代秋分夕月。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更多文章:
学习通如何靠微信上的班级名片进入课程?班级名片硬底和软底的区别
2024年5月15日 13:30
2022年一辈子不换的微信网名(2022年一辈子不换的微信网名)
2024年6月17日 22:00
信息技术第一课(>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_北京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
2024年4月18日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