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全文是什么?丑奴儿原文带拼音
本文目录
《丑奴儿》全文是什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丑奴儿原文带拼音
如下:
chǒu nú ér。
《丑奴儿》
sòng xīn qì jí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shào nián bù shí chóu zī wèi ,ài shàng céng lóu。ài shàng céng lóu 。wéi fù xīn cí qiǎng shuō chóu。
而今识尽愁滋味告兄键,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ér jīn shí jìn chóu zī wèi ,yù shuō hái xiū。yù shuō hái xiū 。què dào tiān iáng hǎo gè qiū。
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袜巧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李清照的丑奴儿全诗
李清照的丑奴儿全诗的相关内容如下:
1、原文: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2、译文:傍晚,刮起了风,下起了雨,风雨将暑气吹散,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弹完笙簧,对着镜子化起了淡淡的妆。穿着深红色的薄薄的睡衣,衬出雪白的肌肤,散发着醉人的幽香。笑着对郎君说:“郎君,今天晚上纱帐内的枕席可真凉。”
3、注释: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等。炎光:炽热的日光。笙簧:笙之发声出于簧,故云笙簧。菱花:指镜子。杨凌《明妃曲》:“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
4、绛绡:红色的薄绸。冰肌:洁白的肌肤。雪腻酥香:雪腻,像雪一般的柔滑。酥香,形容肌肤之润泽芳香。檀郎:女子对情人或丈夫的亲呢称呼。纱厨枕簟:纱纱帐。枕簟,枕头竹席。
丑奴儿的作品赏析
1、上片写傍晚起风下雨,洗尽了白日暑热,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弹完笙簧,对着菱花镜抹上薄薄的晚妆。前两句点明了时节。“炎光”就是暑气的意思。傍晚时,一阵疾风骤雨,洗净了炎夏的暑气。
2、这样的好时候,心情很好,不禁吹奏起笙箦。据说笙箦是女娲创造的,男女在郊外幽会时吹奏,以增进感情。创造了朦胧的气氛后,便开始“淡淡妆”,使迷离缠绵的气息更加浓重了。
3、下片写穿着绛红薄衣,肌肤若隐若现,幽香阵阵。微微一笑,轻启朱唇,说夫君啊,今晚竹席真凉爽啊。“绛”是红色,“绡”是丝织品。傍晚,穿着轻薄的红色丝衣,肌肤光洁可见。
4、檀郎本指美男子潘安,词中指丈夫。词人示意夫君,天凉了,今晚睡觉枕头和席子都会很舒适,表明了缠绵甜蜜的情怀。
5、此词较为浓艳,被一些学者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其实此词艳而不俗,写得真可爱,令人情思缱绻。古代有不少才女,但敢于写闺房情趣的作品凤毛麟角,李清照不仅是才女,还是奇女子。
丑奴儿辛弃疾原文翻译
丑奴儿辛弃疾原文翻译如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识尽:尝够,深深懂得。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休:停止。
丑奴儿原文_翻译及赏析
酒熟微红生眼尾。半额龙香,冉冉飘衣袂。云压宝钗撩不起。黄金心字双垂耳。愁入眉痕添秀美。无限柔情,分付西流水。忽被惊风吹别泪。只应天也知人意。——宋代·周邦彦《丑奴儿》 丑奴儿 酒熟微红生眼尾。半额龙香,冉冉飘衣袂。云压宝钗撩不起。黄金心字双垂耳。 愁入眉痕添秀美。无限柔情,分付西流水。忽被惊风吹别泪。只应天也知人意。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 *** 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 *** 集》传世。
周邦彦
猜您喜欢春漏促。谁见两人心曲。罨画屏风银蜡烛。泪珠红蔌蔌。懊恼欢娱不足。只许梦中相逐。今夜月明何处宿。画桥春水绿。——宋代·陈克《谒金门》谒金门
春漏促。谁见两人心曲。罨画屏风银蜡烛。泪珠红蔌蔌。 懊恼欢娱不足。只许梦中相逐。今夜月明何处宿。画桥春水绿。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碧琉璃色映群峰。更携金凿落,来赏锦薰笼。调客旧留□月旦,此花清软纤秾。未饶兰蕙转光风。赤阑呈雅艳,翠幕护芳丛。——宋代·葛胜仲《临江仙(章圃赏瑞香二首)》临江仙(章圃赏瑞香二首)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碧琉璃色映群峰。更携金凿落,来赏锦薰笼。 调客旧留□月旦,此花清软纤秾。未饶兰蕙转光风。赤阑呈雅艳,翠幕护芳丛。风淅沥。窗外雪花初积。梦破小窗人寂寂。寒威无处敌。强起饮君涓滴。清泪醉来沾臆。岐路即今多拥隔。弟兄无信息。——宋代·曾纡《谒金门》谒金门
风淅沥。窗外雪花初积。梦破小窗人寂寂。寒威无处敌。 强起饮君涓滴。清泪醉来沾臆。岐路即今多拥隔。弟兄无信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丑奴儿原文和译文
丑奴儿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②。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②层楼:高楼。
译文:
少年时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很喜欢登楼眺远。在眺远时,写诗作词,没有忧愁,偏要勉强说有忧愁。如今深深地品尝到忧愁的滋味了,想诉说,还是难于说出口。有忧愁而难言,只有打趣地说:“真凉快,多么好的秋天啊!”
赏析:
词牌《丑奴儿》,又名《采桑子》。此词为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所作。“博山”,离上饶不远。作者曾行于博山道中,作词书于某墙壁上。为作者有感而作,抒发屡遭排斥、壮志难酬的忧愁。
上片写作者少年时代,天真烂漫,不懂世事,不知忧愁,所以喜欢登楼眺远。有时登楼赋诗作词,也勉强学着一般文人骚客那样无病呻吟,写上几句春恨秋愁的字句。的确如此。
作者青年时代,正在家乡山东济南山区领导义军,进行抗击金兵的斗争,具有建功立业、势不可当的锐气。当时他并不曾想到在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
所以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着一“强”字,即把作者当年无愁而装说有愁的天真活泼的可爱劲儿,和盘托出。第三句叠用一句“爱上层楼”,就使词作显得非常轻巧灵活,毫不板滞,对表现作者当年轻松活泼、天真烂漫的精神状态,有积极的艺术效果。
上片是回忆镜头。
下片把镜头突然一转,由历史回顾转为表现现实。
作者晚年被迫过着闲居生活,心情极其苦闷,“而今识尽愁滋味”一句,即概括词人南归以来备受排斥和打击的忧愁和愤懑。他满腹忧国忧民、志不得伸的愁苦,无人倾诉。“欲说还休”,正是词人这种心曲的表露。
有苦难言,无法诉说,也无人诉说,真是苦闷至极!面对萧瑟的秋天,沉闷黑暗的政治空气,词人只有打趣地说:“天凉好个秋”了。
表面上看,这是打趣的话,实际上,其中深含着词人的切肤之痛。“欲说还休”的叠句,与上片“爱上层楼”的叠句,艺术效果完全不同。“欲说还休”的叠句,有加强加重词人欲言难言的痛苦的作用,有助于充分表达感情。
这首词以“愁”字为中心,字字句句都为了表现“愁”字。并且,用“少年”和“而今”今昔对比的手法,巧妙灵活的方式,表现词人老大无成、年华虚度的愁苦和愤懑。感情深沉,又似露非露,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丑奴儿原文及翻译注释
丑奴儿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翻译:
我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能写出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但却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只能出了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因此得名博山。淳熙八年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明白不知道什么是。陈慥《无愁可解》写到,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层楼:高楼,耸立的楼。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但却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非要,必须要。识尽:尝够,深深懂得。欲说还休: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写到,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
丑奴儿① 书博山道中壁②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④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 【注释】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 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 说还休。” 【品评】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 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 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 “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 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 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的原文和注释如下:
一、原文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宋·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二、译文
1、傍晚,来了阵风,下了场雨,洗尽了白天逼人的暑热,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弹完笙簧,又对着镜子抹上一层薄薄的晚妆。
2、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微微一笑,轻启朱唇:“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呵。”
三、注释
1、菱花:指古代铜镜中一种花式外形的镜,或镜背刻有菱形花纹的镜。
2、檀郎:是西晋的潘岳(即潘安)。潘安姿仪秀美超群,小字为檀奴,后被人称为“檀郎”。这里的檀郎是心中情郎的代称。
四、作者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更多文章: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睡前故事(白雪公主mp3在线听故事大全)
2024年5月31日 19:00
交通部质监总站(交通部先进工程质量监督站和优秀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评选办法(试行))
2024年3月30日 06:40
满足公众知情权要牺牲个人隐私吗(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有哪些限制)
2024年4月28日 22:20
2022四级考试答案(2022年6月英语四级作文部分真题及答案(第二套))
2024年6月4日 12:30
长大以后 我只能奔跑(有句歌词: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会在黑暗中跌倒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2024年3月12日 14:30
TVB晚上7点的半小时电视剧《爱回家》的主题曲是什么名字?拥抱爱的歌曲一
2024年6月21日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