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本文目录
- 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 阅读指导课怎么上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如何指导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 课外阅读指导课该怎么上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 小学语文阅读课怎样教
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具体化。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课文后,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在各课中依据大纲的要求,课文的深浅程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分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逐题回答讨论的问题。若答案有争议,也可展开全班性讨论,最后教师作总结。读议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采取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读议结合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可以议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议重点句,疑难句的意思;可以议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议学习之后的收获;还可以议朗读问题…… 点拨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不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也不设计阅读提纲,更不布置阅读作业,先放手让学生自己人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思考,有不懂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是字词或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各方面的问题都可提出来。问题提完了,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重点阅读——解释疑难。这种课型,教师要作充分准备,既要深钻教材,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作深入理解,又要熟悉学生,充分估计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作好指导的准备工作。 导读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时,为了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的盲目性,因此,指导时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拟好导读提纲,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按教者的指点自读。它包括阅读提纲、阅读方法、阅读检测,在学生自读之前,先公布导读提纲,让学生遵循教师指点的阅读方法,结合阅读提示,一步一步自学,自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再进行阅读检测。 欣赏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简短评语,或找来相关的分析评议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内容主题化。 依据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内容,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可分为童话欣赏、古诗词欣赏、小说人物细谈、儿歌背诵、绘本阅读、散文朗诵等。 3、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法可行性化。 阅读指导课要完成三个“教会”。 教会指导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4、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果展示的多样化。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将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的阅读程度,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 有班级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我最喜欢的人物、我最爱读的一本书、读书笔记比赛、读物插图和人物图画设计比赛等。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学科教学常规》都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开展课外活动,每周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00字.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阅读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笔者观察,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有的是蜻蜓点水,聊胜于无;有的是花拳绣腿,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还有的,则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凡此种种,根本原因有两点: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足;具体操作过程中措施不力.一、认识到位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知识是广博的、联系的,尤其是语文.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因此,每当接手一批新生,笔者都要向他们鼓吹“大语文”的思想.一要他们理解一个不等式——语文≠《语文》,即语文这门功课不等于《语文》这本教材,语文的天地要广阔得多.二要他们明确一个要求: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课内,一只眼睛看课外.例如,学习《〈论语〉两章》,仅涉及课文和课文注解以及教参提供的一些资料,无论从《论语》的重要地位看,还是从应付考试,从社会对高中生的要求看,都是不够的.因此,笔者便将《论语》中的精彩语段用投影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并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论语》.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不仅知道是位义正辞严的圣人,还领略了其莞尔而笑的长者风度;同时,《论语》中大量的闪烁着思想、道德与智慧火花的格言,更让学生受益无穷.许多家长不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甚至学生本人对课外阅读也态度冷漠,原因就在于怕课外阅读挤了课内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那么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我的看法是,课外阅读对课内学习不但没有负影响,相反,还具有直接而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立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笔者多年来的教学时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浓厚了语文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在全市七所农村完中中,笔者所带班级1996年会考和高考均分均居第一,1997年高考均分再居榜首.同时,一些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补充营养,成绩有明显突破.学生普遍反映,语文学习没有题山题海的苦处,却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不能不归功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学习,而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课外、课内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课内学习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什么由不得学生,怎样学也往往由教师设计,答案总以教参为准,哪怕教参有欠缺甚至有错误,因为“拿分要紧”因此课内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重,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独立和自主.课外阅读就不同,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读什么,怎样读,接受哪一种观点,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生从课内学习步入课外阅读,就好像关在房间摆弄玩具的小孩跨出房门走进了大自然.二、措施到位 要把课外阅读开展好,除了认识到位,还需要措施到位.没有得力的措施,课外阅读想得再好,也是水中月镜中花.笔者在多年的摸索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措施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笔者做到“五有”:一有指导.包括常规指导和专题指导.常规指导,如中学生适合读哪些书,在什么时间读,是精读还是泛读,怎样做读书笔记,等等.专题指导,包括明确阅读目标、推荐阅读书目、布置阅读要求.例如在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时,为了配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笔者要求学生进行专题阅读,搜集爱国名言50条.推荐阅读书目:《古代诗文名句录》,《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名言大观》以及屈原、杜甫、陆游、文天祥、秋瑾、周恩来等人的诗文选.二有笔记.古人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对学生大有好处.把课外阅读中的计精华摘录下来,以后反复玩味,渐渐消化吸收,成为课内学习的养料,促进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拥有一本内容丰富、设计精致的读书笔记,等于拥有一片色彩缤纷的小天地,拥有一份自得其乐的好心境.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有了这,学生便在不自觉中走近语文了.三有检查.课外阅读笔记半月一查,常抓不懈.检查包括:阅读内容是否合适、材料摘抄是否准确、数量是否充分、书写是否清楚.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和完善学生的课外阅读.四有交流.每学期开展二到三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这一活动有三方面的作用:一、弥补农村中学图书条件差的缺陷;刺激疏于阅读摘录的学生多读多记;沟通学生之间的联系,活跃学习气奋.有时教师也参与读书交流,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学生,把自己大量的读书笔记提供给学生,这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不仅仅是增广学生知识,更是一种重于言教的榜样的感召力和师生之间的融洽.五有刊物.当课外阅读开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时,笔者便组织学生创办活动刊物.例如,1997年上半年,高一第二学期,组织创办了课外阅读物《百草园》.具体做法是:一、分组(成语典故组、书法朗读组、文言阅读组)阅读,搜集材料;二、小组筛选,编排刻写;三、编委审定,印刷装订;四、人手一册,交流学习.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投入了满腔热情.很多人第一次做“编排设计”,很多人第一次刻写蜡纸,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刻印了装订成册,他们获得了尝试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当然,这一份刊物办得并不十分理想,但正如《百草园》题辞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语)在课外阅读的开展过程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二要教师有深远的目光,广阔的知识面和常抓不懈的恒心.只有这样,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做到措施到位.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高考上海卷大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小作文是要求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这类考题顺应了社会的要求,是一种极好的导向,它利用高考的巨大影响力,为语文教学沿着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正确方向发展导航.课外阅读确实是这一正确方向下的一片广阔天地,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切实抓好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
阅读指导课怎么上
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本一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
阅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热爱祖国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读书方法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如下:
1、挑选合适的书籍。现在图书市场书籍很多,我们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适合的图书。并且考虑到学生的认字能力,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推荐带有拼音的图书。在类型方面,选择绘本,或者是有彩色插图的图书。
2、举行班级读书会。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推荐纯文字的图书,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不愿意读书。可以选择彩色插图比较多的图书,举行班级读书会。让每一名学生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在班级里跟大家一起分享。
3、适当的引导、解读。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书籍里面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适时的加以引导。在班级里利用专门的读书时间,讲解学生的疑惑。
4、安排导读。利用课堂时间在班级里导读,可以老师导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段落来自己读,轮流分享读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5、表达心得体会和读后感。让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以后写心得体会或者是读后感。这个不是硬性要求和任务,而是弹性变化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读后感:比如根据书中人物制作的手工艺品,制作的画报、报纸和人物绘画。
6、进行角色扮演。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专心投入进去,深刻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例如《白雪公主》一书,就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如何指导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对现在及将来的语文学习起较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重视诱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从小培养他们爱读书的兴趣,关系其知识欲的产生、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关系其终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如讲解《草船借箭》后说说《火烧赤壁》、《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讲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引导学生去看《三国演义》和《安徒生童话选》。平时注意阅读情境的创设,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抓住时机,或吟诵一首诗歌,或朗读一些有趣而精彩的片断,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其中洋溢的美、饱含的情,学生听后常会油然发问:这篇文章是从哪来的?教师提供出处,鼓励学生自己去看。悬念的制造,一样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完《吃墨水》后制造悬念:陈毅爷爷“吃墨水”吃进了一肚子的文化知识,列宁曾经吃过六个“墨水瓶”哩!结果怎样呢?(布置阅读《六个“墨水瓶”》)教师长期地刻意引导、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阅读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课外阅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开辟“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人人参与捐书,共建精神宝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要求。为了使自己的书成为大家喜欢的书籍,他们会尽其所能,有的精心地在书店里购买书籍,有的从家里认真地挑选适合大家“口味”的书,有的让爸爸妈妈购买自己指定的书籍……捐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爱书的过程。其次,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图书角。民主选举班级图书角管理员、小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讨图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借书登记、还书记载、护书公约等规范的管理程序。自主管理的模式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中,针对一些管理的缺陷,出谋划策,及时调整,使管理最优化。另外,还要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在课余去完成并不合适,因为孩子的课余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证的。因此,除了安排学生利用假日读书外,学校也应在学生在校时间给每个年级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可利用早读课,中午和放学后到阅览室看书,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等。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条件,教师还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根据各年级读写例话的要求,把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课外书的方法贵在形成习惯,而良好的读书习惯总是在具体的读书活动中,在老师的认真指点、严格督促下渐渐形成的。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⒈一边读一边想。确定读的目标后,应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文章主要写什么?⒉写好读书笔记。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随带笔记本,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结合写日记让学生每读完一本要及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为了避免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不要以作业的形式作硬性要求。⒊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精读与游览。要引导学生注意书名和书中的目录,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在文章的精彩或感触最深的地方圈点批画。同时又要学会游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四、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测评 许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偏爱书面作业,而对阅读作业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的较少。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每月初自定一份课外阅读的月计划和目标。阅读数量和每日的阅读时间老师不作硬性规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个月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每日的阅读时间进行自评,从而达到自我反馈、自我总结、自我要求、自我激励的目的。其次,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利用举行班级故事演讲会、评比“手抄报”、“读书笔记”、举行古诗背诵比赛等形式,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在评比中获得优胜的同学,老师都给予适度的奖励。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师一定要加以重视,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大杨庄学区)
课外阅读指导课该怎么上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具体化。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课文后,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在各课中依据大纲的要求,课文的深浅程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分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逐题回答讨论的问题。若答案有争议,也可展开全班性讨论,最后教师作总结。读议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采取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读议结合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可以议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议重点句,疑难句的意思;可以议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议学习之后的收获;还可以议朗读问题…… 点拨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不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也不设计阅读提纲,更不布置阅读作业,先放手让学生自己人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思考,有不懂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是字词或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各方面的问题都可提出来。问题提完了,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重点阅读——解释疑难。这种课型,教师要作充分准备,既要深钻教材,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作深入理解,又要熟悉学生,充分估计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作好指导的准备工作。 导读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时,为了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的盲目性,因此,指导时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拟好导读提纲,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按教者的指点自读。它包括阅读提纲、阅读方法、阅读检测,在学生自读之前,先公布导读提纲,让学生遵循教师指点的阅读方法,结合阅读提示,一步一步自学,自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再进行阅读检测。 欣赏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简短评语,或找来相关的分析评议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内容主题化。 依据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内容,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可分为童话欣赏、古诗词欣赏、小说人物细谈、儿歌背诵、绘本阅读、散文朗诵等。 3、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法可行性化。 阅读指导课要完成三个“教会”。 教会指导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4、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果展示的多样化。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将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的阅读程度,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 有班级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我最喜欢的人物、我最爱读的一本书、读书笔记比赛、读物插图和人物图画设计比赛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有计划地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使课堂就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够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我有这样几点收获: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和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而且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读物的积极读者,可选一个故事,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 的书目,鼓励学生课后自由阅读。 2.提示方法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要加强指导。每节阅读指导课上精读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分三步读书;初读,归纳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跳读的。如电视中有一次播放《西游记》有一个学生急于了解唐僧师徒取经的结果,就找来一本《西游记》小说,不到半个小时就找到答案。同学们都感到奇怪,他却笑着说:“我是跳着读的”。 3.明确要求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意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的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背诵、会 仿写。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4.培养习惯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人备一本摘录本,教会分类摘词摘句。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比喻句,拟人句等; 按内容分可分为写人物外貌或动物外形的。学生的摘录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学期互查两次,互相促进。 5.作业钩连把语文课的内容通过阅读挂钩,做到“根在课内,梢在课外”。如学了《向往奥运》一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奥运会全称( ),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 )年在( )举行,每( )年举行一次。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是第( )届奥运会, 口号 是( )。奥运会会旗中五环相连,象征( )。这样的作业,学生是有兴趣完成的,于是乐意阅读有关书籍。课本中安排的重点项目光凭基础训练中的联系还不够,围绕每组重点,读讲课文时,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学生知其所以然。课外结合《小学生语文报》《小学生必读》上的文章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不过,练习的短文要注意有明确的典型性和反馈性,以利掌握规律,熟练技巧,发展智力,又促进了读书读报的正常开展。 开展活动学习植物这类的常识性课文后,活动课上进行“一分钟知识竞赛”;学了童话、寓言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之类课文后开展“讲故事比赛”;每周三晨读定为“书报信息交流会”,介绍从课外书中获取的科技发明,国内外新闻;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板报比赛,看谁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这既活跃了精神生活,有能在智力训练中自我提高。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阅读指导何等重要,有了课内严格的阅读训练,又有了课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就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以名目繁多的作业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必然导致“营养不良”。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 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课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阅读前(Pre-reading)
在这段时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材料做好导读工作(Preparations for reading)。
二、阅读中(While reading)
1、略读(Skimming)
略读是由阅读目的决定的。在进行快速阅读时,学生不需要细致地理解所读材料,只要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信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篇,领略主旨或抓住主要内容。学生可以跳读,忽略不重要的素材。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2、检读(Scanning)
同略读一样,检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略读是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大意,其目的是了解阅读内容的概要,检读是从阅读材料中寻找某些具体的信息。略读是学生事先对材料内容一无所知,检读则是学生对材料内容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继续读。在检读时,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有关信息,回答老师的问题。
3、细读(Close reading)
在这环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1、精读
本层次是学习型阅读阶段,任务是立足于全篇对课文的一些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进行集中学习,并作适当的扩展、归纳。同时利用教具、简笔画、实际场景、生活实际创设新的微型语境,运用词汇、短语乃至句型,并适时的融入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
2、强化和巩固
学生对篇章结构、内容及融入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要围绕所读内容和遇见的新词汇和语法现象进行练习。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其学以致用。
3、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主要是指泛读,是课堂教师的延伸。教师应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或其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阅读,增强其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二.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内容的选择上,各小学共同的做法是,力求拓宽课外读物的层面。儿歌、笑话、科普小品、散文、历史知识、名家名篇,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高年级学生的读物为《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人间》、《花季》等现当代作品,《科学五千年》等科普书籍,《海底历险三十天》等科幻作品,以及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如《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美丽的西双版纳》、《宇宙纵横谈》等。 三.课外阅读的时间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还有的小学将早自习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四.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五、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指: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 第二,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 第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课怎样教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怎样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小学语文阅读课怎样教一、强化朗读,体味阅读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手段,特别对于一些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来说,阅读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促进朗读水平的完善。教师要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地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明确朗读的思路,帮助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教学的效率。二、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时候,其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父子二人的精神力量,了解他们了不起的原因。如果从成人的角度看,一般都会突出父亲的了不起,但是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多数很敬佩儿子的勇敢。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从学生思考的内容出发,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三、紧扣课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新课标强调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好阅读课教学的设计,紧扣课文,把文章分成几个重要的段落,让学生分段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段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具备分析课文的能力,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环境教师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心境开阔,乐于参与到教学当中。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学生进行采访,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让学生练习当小记者,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得到有效的拓展,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1、阅读前要巧妙设置问题学生们在初读一篇课文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样,如果一节新的阅读课,老师一上来就领着学生读课文,就象教幼儿背唐诗一样,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大大降低语文教学的功效。反之,如果能够在阅读前围绕课文的题目,巧妙设问,启发学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构思这篇文章,来设想这篇课文的内容,尽管同学们设想的内容可能距离课文内容相差很远,但只要是有益的,就应当把它作为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补充予以充分肯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兴趣。例如,在讲《送奶的师傅》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首先要求学生不要看课文,而是在把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后,一连串写下了这样五个设问:①课文写的是什么人,是男的还是女的?②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儿?③师傅将把奶送给哪些人?④如果送给你想象的人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⑤发生了你所想象的事情,师傅该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是个男师傅,有的说是女的;有的说送给老人和小孩,有的说送给病人,还有的说送给有钱人家;有的说师傅可能生病了仍坚持送奶,有的说师傅可能摔伤了还忍痛给客户送奶,有的说天下雨了师傅冒雨送奶,有的说家里没人师傅一直在等,直到把奶送交客户手里等等。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充分肯定大家的想法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带着兴奋和各种设想打开课本,进行阅读,起到了较好效果。2、阅读中要求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我们纠正“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的一些老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老师满堂提问、学生竞相抢答的智力竞赛,这是对教学互动的曲解。真正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深刻,是考察一个学生的用心程度、深入程度的关键所在,也是阅读课能否讲“活”的关健所在。因此,我们不要小看学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们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及时启发和诱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只要师生互动的氛围已经形成,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会令你满意的,有时甚至会使你意想不到的。在讲《丰碑》一文时,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有的问“红军为啥不坐汽车走大路,非要走那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干啥?红军战士为啥不多穿些衣服呢?”有的问“军需处长是干啥的?”还有的问“为啥说被大雪覆盖了的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将军咋能听到脚步声说话呢?脚步声咋会说话呢?”这些问题反映出,生长在当今时代的孩子,由于对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知之不多,使得他们对红军战士的行为很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革命前辈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也就自然地回答了课文最后“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的反问,从而帮助同学们真正弄懂“丰碑”的含义。3、阅读后要组织好学生间的互问互答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好学生之间的问题解答,既是师生互动的重点,又是讲“活”阅读课的难点。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课,老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老师又哄又奖,只有几个学生“动”;要不就是说“动”一起“动”,满堂闹哄哄,都在说,没人听。因此,课堂上要避免“动”不起来,使“动”而不僵;又避免“动”极失控,使课堂“动”中有节,对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因此,作为老师,要善“导”,必须首先对全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对同学间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的尽量让性格内向或反应较慢的同学回答,增强他们参与互动的勇气和自信心;对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要让那些性格外向反应敏捷的同学来回答,即使他们答不出来,大多不会放在心上,反而能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热情。总之,必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互动中得到锻练和提高,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几名“活跃分子”之间,如果那样,阅读课即使讲“活”了,也是失败的。4、最后引导学生的思想的在阅读中升华评读作为一节课的归纳和小结,在阅读课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内在思想的表达。只有把这种思想感情传达给了学生,使学生把文章巧妙的表达方式与健康的思想内涵结合起来去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课才是成功的。因此,老师在评读中必须体现学生这一主体,善于从学生们的问答中去发现和归纳正确的观点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思想向更高的层次升华,最终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课文的主题思想上来,实现了课堂上“活”的气氛与学生们“动”的思想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之目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一、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二、创设阅读情境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三、总结阅读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四、序列阅读训练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五、创造性阅读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的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觉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作者和背景或不厌其烦地分析课文,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或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所谓“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真正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二)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在学习性阅读中应该而且也可能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阅读创造,就其结构,包括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其过程,包括理解中的创造和运用中的创造;就其层次,包括原创和仿造;就其核心,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上,要让学生养成阅读行为定势;但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时,却要突破阅读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热情鼓励。(三)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三类。我以为“浏览”是快读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含义狭窄,没有“快读”的内涵丰富,且为“略读”所采用,它与精读、略读不相称,还是换成覆盖面更大的“快读”概念更好。“新概念阅读”包括阅读原理和阅读技法两个层次。从古今中外阅读技法看,完整的阅读技法系统就是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法:精读法,用朗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80%以上;略读法,用默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500字,理解和记忆率在80%左右;快读法,用视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以上,理解率和记忆率分别是70%、60%。这是着眼阅读的时间和效率来区分的,是依据阅读能力的发展程序来排位的。精读是略读、快读的基础。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应降低要求,降低难度。追求理解深度是没有限度的,弹性很大,教师须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有所控制。略读、快读是精读的重要补充,是阅读广度和速度上的发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四)鼓励课外阅读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当然搞好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对的。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课本阅读上,那是阅读教学的一个误区。阅读资源和阅读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必须在搞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加强和加快阅读活动课程和阅读环境课程的开发。所谓“大阅读教育”,从阅读对象来说,提倡读纸本书(包括纸介质的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影视、音像)、无字书(自然万物和社会人情之事理)三大类;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从阅读课堂来说,要开发课外和校外的阅读第二、第三课堂,自读课应超过教读课的四五倍。阅读的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必得靠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实现;阅读的校内外沟通必须靠家庭阅读教育、社区(社会)阅读教育才能实现。最重要的是课外和校外阅读永远是小学生课外生活的快乐选择。(五)教师做好引路人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徒劳无益的。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是教师必须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且是“首席提琴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学生能有层次地去读,循序渐进地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当做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语感发展的经历。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要根据学情而教,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更多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白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白鹅》教案
2024年6月15日 16:40
教育系统三查三保活动实施策划方案精选?“三查三保”活动实施方案
2024年9月9日 22: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
2024年7月8日 19:00
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节目单(湖南元宵晚会2019节目单完整版有吗)
2024年5月11日 18:00
新不了情是什么意思?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是什么歌,什么歌曲的歌词
2024年5月1日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