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山中问答(古诗《山中问答》的原文是什么)
本文目录
古诗《山中问答》的原文是什么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山中问答》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全诗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山中问答》创作背景: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古诗山中问答的意思
意思是: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原文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1、栖:居住,隐居。
2、碧山:山名,又名“白兆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3、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
4、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5、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
6、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白兆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思想主题:
此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山中答俗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中答俗人》古诗全文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答俗人》古诗赏析
这首绝句,与《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起,被人称为“ 太白绝调 ”(黄叔灿《唐诗笺注》)。它的“ 绝 ”在何处?
一是以闲淡之笔自写栖隐之乐。
唐人栖隐,动机多多,或视为“ 终南捷径 ”,此中大有真意,要追求名利,则先示淡于名利,造成巨大社会声誉,然后皇帝征召,一朝青云,位抵卿相;或入仕无门,觅官不得,故找一清静处为潜渊之龙,以待云雨,趁时而起,此无可奈何耳;或官场失意,公鸡斗败,看破红尘,因仕而隐,养其病体,消其锐气,度其馀年;或官瘾正盛,圣主优宠,然公务繁忙,不免劳瘁,则觅一近郊,亦隐亦仕,既可享前呼后拥之荣,亦可得山水之趣,等等,可谓不一而足。诗人亦曾隐于数处,如匡山、白兆山、终南山、徂徕山、嵩山、剡中、庐山等,心情也不完全相同。
本诗作年有以为在开元十五年,即在安陆寿山时;有以为在开元十八年,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时;有以为在淮南泾县时,因此地有“ 碧山 ”,据年谱为天宝十三载。然编定于天宝十二载的《河岳英灵集》已录此诗,可见后说不确,大体为前期作品。有文说本诗“ 隐含了诗人多少伤和恨 ”,内含“ 不幸遭遇 ”,恐未必如是。
作者的心情确是真闲适,而非忸怩作态。王闿运《湘绮楼说诗》批评此诗“ 有意作态,不免村气 ”,乃错会其旨,屈怪古人。碧山亦不应过分指实,影响诗境。所谓“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诗人正因为入世未深,未谙社会之昏暗龌龊,所以才有此真乐。
二是寓庄于谐,故作狡狯之笔,巧于问答,构思奇妙。
起句设问,问者何人?当然是“ 俗 ”人。“ 俗人 ”非指庸俗之辈,而是指不知隐居之乐的一般人。
二句妙在笑而不答。闲者,非无所事事,为悠闲之“ 闲 ”,以隐为暂时行为者不能得之。
三句推出桃花流水窅(yao咬)然远去之景,化用《桃花源记》典故,似电影一空镜头摇来,美不胜收。
四句轻轻点明,此中别有天地,非寻常人间之景,实对“ 何意栖碧山 ”作出回答,然而不答之答,“ 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李东阳《麓堂诗话》)),这才真叫“ 绝 ”呢。
诗人自己热爱山林之心和幽默风趣的个性,也活脱脱、鲜灵灵地写出来了。
更多文章:
小学生春游作文(春游作文500字五年级 [五年级春游作文【三篇】])
2024年4月29日 05:50
离婚后愿意净身出户的男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庭主妇的她,离婚后净身出户,后来怎样了
2024年7月26日 12:10
议论文怎样写?【2021遴选议论文写作】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2024年4月21日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