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汪曾祺(散文结构分析:汪曾祺《胡同文化》)
本文目录
- 散文结构分析:汪曾祺《胡同文化》
- 胡同文化,“再见吧,胡同”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胡同文化汪曾祺原文解析
- 胡同文化作者
- 汪曾祺对胡同文化情感态度怎么样
- 汪曾祺胡同文化(胡同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胡同文化的作者
- 汪曾祺胡同文化原文 汪曾祺胡同文化原文介绍
-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
散文结构分析:汪曾祺《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汪曾祺 主题: 通过描写北京城的方位——四方四正,点明北京人的思想。介绍胡同取名原因、胡同构造及胡同文化对北京人思想的影响,点出了北京人的思想:热情友好易满足。看着胡同的衰败没落,心里升起了怀旧情绪,突出了作者对时代更替的期待,却又对旧物消逝的无奈。 结构: 介绍北京城的方位,四方四正。点名主题:城市构造影响着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取名因地制宜,因事因人而取。 胡同的各种布局(长、短,宽、窄)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打酱油、约鸡蛋、磨剪子…)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 介绍胡同文化(不大愿意搬家)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北京人的热情友好 北京人易满足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胡同在衰败,没落 睹物怀旧情感变化: 普通升华金句: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北京人的思想。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份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
胡同文化,“再见吧,胡同”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作者把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些生动、深刻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传统文化的惋惜之情;
2、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儿时童真年代的不舍,对曾经热爱的地方消失的无奈与回忆;
3、表现作者对现代文明迅速发展的不安与局促,作者久居北京,非常熟悉北京人的生活,对现代文明进步大潮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
扩展资料:
汪曾祺《胡同文化》的内涵:
汪曾祺曾在《胡同文i化》有如下概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等。可以说胡同文化也是良莠不齐,应该有弘扬,也应该有抛弃。
胡同文化,并不是仅局限于住在胡同内四合院里的人。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许多人搬进高楼大厦,住上宽敞的公寓,甚至拥有私家别墅,但是胡同文化的传承仍表现在他们的身上。富裕的现代生活,并没有隔绝他们和胡同文化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俗文化。王皮的胡同,狗尾巴胡同,胡同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杀棋,聚酒,会鸟,胡同的事算不得惊天动地;窝头,萝卜,熬白菜,胡同人这般的易于满足。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妙手点化更能突显出北京的文化的精义。
胡同文化汪曾祺原文解析
胡同文化汪曾祺原文解析如下:
《胡同文化》一文1-4段介绍了北京胡同的特点是:胡同方位走向正、胡同取名来源杂、胡同形式数量多、胡同位置环境静。
这篇文章是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作者久居北京,非常熟悉北京人的生活,对现代文明进步大潮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文章分三个部分,先谈胡同的起源、发展,再谈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中的衰落。
扩展资料
语言特点
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是很有特色的,本文语言平白、朴素,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
比如开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几句话完全是平直的描述,没有什么文辞的修饰,即使打比方,也充满生活气息。
“像一块大豆腐”,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但是说出来却让人感到不枯燥,有滋有味;“四方四正”“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事物的特点描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简字约,但是准确、生动;“城里有大街,有胡同”这样的短句,表达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和上下句子连贯起来,让人觉得像北京艺人说书一样,充满韵味。
汪曾祺作品的语言,还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如“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四字四句,语如连珠,既雅致,又通畅,毫无生硬滞涩之感,将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巧妙地融合贯通,给人一种别致的感受。
胡同文化作者
《胡同文化》作者是汪曾祺。
《胡同文化》这篇散文是汪曾祺先生以北京人生活为核心开展的一段行散而神聚的风俗风情之描绘。他将北京人在胡同里的生活习性和民风民情勾勒成了一副精美的画卷,从北京城胡同的形状构造到大大小小胡同的命名,再到胡同人民的处人处事与处情,其中无时无刻不穿插着北京胡同里人民独特而浓郁的社会之情、人民之意。
最后作者十分巧妙地把笔墨停顿到“文化衰落、甚至消逝”,这看似像作者的手上的笔突然脱落一般,毫无准备,猝不及防,但也正是这种“猝不及防”与“不经意”的凸显,使得胡同文化逐渐消失的状态更加让人不知所措,无形中流露出了作者产生的怀旧情绪和对胡同文化的怀念与伤感。
赏析
《胡同文化》中汪曾祺通过引用北京俗语“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来揣摩北京人“忍”与“耐”的处世态度。纵观北京城历史悠久的君王统治文化,令人不得不惊叹封建文化对于北京人生活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当习惯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北京人只有“忍着”“耐着”“眯着”才能保住性命。汪曾祺对于北京人逆来顺受的文化心态是持有针砭的态度,而“北京人,真有你的”这七个字则进一步印证了汪老对于北京人处世之道的嘲讽以及揶揄,从而也自然而然引渡到了胡同文化衰败的必然趋势。
汪曾祺对胡同文化情感态度怎么样
汪曾祺对胡同文化情感态度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汪曾祺对胡同文化在某种程度是赞同的。他描绘了北京胡同的形状构造、命名原则以及胡同里人民的社会风情,展示了胡同文化独特而浓郁的一面。在叙述胡同里人民的生活习性和民风民情时,他充满了怀旧情绪和对胡同文化的怀念与伤感。然而,随着胡同文化的没落,他也表达了无奈和惋惜之情。他描绘了胡同的衰落和文化的消逝,流露出对这种变化的复杂情绪。他既对新文化对其有利方面的冲击表示欢迎,又不禁怀念起旧日胡同的生活。总的来说,汪曾祺对胡同文化情感态度交织着怀念与无奈,对新旧文化的冲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触。
汪曾祺胡同文化(胡同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说起胡同文化,并没有很严肃地讨论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从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娓娓道出。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居住形式,从元代建大都时沿袭下来,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大多横竖比起的方向,大多正东正西,正南正北。 北京的胡同方方正正、胡同内的四合院规规矩矩。胡同、四合院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反过来也可以说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许多人也许会感觉到,文化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文化也可以这样探究。 汪曾祺曾在《胡同文化》有如下概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等。可以说胡同文化也是良莠不齐,应该有弘扬,也应该有抛弃。 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许多人搬进高楼大厦,住上宽敞的公寓,甚至拥有私家别墅,胡同之没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虽然许多人留恋胡同,留恋曾有的岁月,怀念邻里情谊、大家庭般的温暖,但是这些温情都阻挡不了胡同的没落。 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杀棋,聚酒,会鸟,胡同的事算不得惊天动地;窝头,萝卜,熬白菜,胡同人这般的易于满足。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妙手点化更能突显出北京的文化的精义。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
作者把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
书中分享的大抵都是生活中芝麻大点的小事,但是生活家汪曾祺总是能从这些小事中窥探点乐子出来,然后饶有兴趣的落成笔下的文字,让读者更有趣的阅读文章。
扩展资料:
《胡同文化》赏析:
《胡同文化》以上世纪现代文明进步大潮中北京胡同没落,作者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序为写作背景。
文章可分三个部分,先谈胡同的起源、发展,再谈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中的衰落。语言平实、朴素、口语化,但有味儿,富于表现力。
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瘟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而是雅俗杂糅,是陈年佳酿。它是供读者“看”的,带有一些淡淡的“书卷气”。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胡同文化的作者
胡同文化的作者是汪曾祺。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汪曾祺,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1920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1939年就读西南联大中文系,师从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文学之路由此起步。1949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邂逅集》,在文坛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等。1950年起先后任《北京文艺》,接受了民间文学的诸多滋养。
1962年到北京京剧团任编剧,直至离休,是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本的主要改编者。1963年小说集《羊舍的夜晚》出版。新时期创作了《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一批风格独特的小说,出版有小说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散文集《蒲桥集》《晚翠文谈》《塔上随笔》《独坐小品》《旅食集》。1997年5月16日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汪曾祺胡同文化原文 汪曾祺胡同文化原文介绍
1、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2、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3、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一文中对北京人的赞美和肯定。汪曾祺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北京的胡同生活和文化,以及胡同里的人们的习惯、性格和情感。他写道:“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是在夸赞北京人善于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北京人的敬佩和尊重。这句话的意思是:“北京人真有你的”表示对北京人的敬佩和赞扬,意思是“你真的很厉害”、“你真行”、“你真有两下子”等。这种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夸赞某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或者应对某种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色。
更多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率是多少)
2024年8月7日 11:20
银行业部署2023年工作重点(2023年银行工作计划通用7篇)
2024年8月28日 18:00
童年第四章主要内容(请简单扼要地复述《童年》4-6章的主要内容)
2024年5月30日 04:00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地理信息系统gis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技术路线怎么画)
2024年3月10日 21:20
公司注销股东会决议书怎么写?注册公司时股东会决议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024年9月16日 17:40
新时代好少年2022央视完整版(2022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经典事迹材料)
2024年5月14日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