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主要讲什么?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2024-04-18 10:40:12 :19

论语别裁主要讲什么?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本文目录

论语别裁主要讲什么

论语别裁主要介绍南怀瑾讲论语的合集。

一、论语别裁介绍:

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

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二、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别裁作者介绍及主要作品:

作者介绍:

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武学泰斗施承志弟子。南怀瑾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

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曾创办东西精华协会、老古出版社、人文世界杂志、知见杂志等。在港期间,关心家乡建设。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

主要作品:

《禅海蠡测》、《楞严大义今译》、《楞伽大义今译》、《禅与道概论》、《禅话》、《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新旧的一代》、《孟子旁通》(一)、《历史的经验》(一)、《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历史的经验》等。

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一)

  近日偶读书,南华瑾先生一字一句一行一书尽入眼目,咀嚼回味,口齿留香……

  人生在世几百年间,能看尽沧海桑田,月缺月圆,参悟其中道理玄机者又有几分?

  谈学问,简言“学”,一字好写,秉承几难?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名言,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成为了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别裁读后感(二)

  《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对于《论语》里经常提到的“君子”“小人”其中有一句对我的感触特别大。“小人之过也必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过饰非”。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错。而一个君子错了,就承认错了,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和太阳、月亮一样,偶尔有一点黑暗阴影,大家都看得见。可是等一会就会过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君子不怕有过,不要自己去掩饰,错了就坦诚错了,大家都看得见,这就是君子风度。不过现在明白了,改过来,人们就像对月亮、太阳一样,仰望他的光明。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在这方面我是个君子还是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我是否能够坦诚?不,我没做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当我错怪了某位同学的时候,我曾因为自己是老师而不好意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说声对不起。现在返回头来想想:我们教师都在教育孩子诚实,不要说谎,但老师自己却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叫孩子怎样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面对错误,勇敢地说出“对不起”的时候,我想,因为我们的坦诚,我们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师。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这也就是所谓“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譬如: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然起敬;看见人家有好画,心里也很欣赏;读书时看到有些道理很对,也很开心,但是我们照着做了吗?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我们没有这样远大,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别人做好人好事也很钦佩,但是自己做起来,没那么积极,不能发挥。我们人生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时,自己的个性、脾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就是“信道不笃”不踏实。“焉能为有,焉能为之”,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简单一点就是缺少一种目标的动力,这就像我们最近在写的三年规划,开始时,我有些迷茫:我该怎样给自己定位,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偶然间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情:法国一家报纸曾经进行刊登过一个问题:“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据说这家报纸收到数以万计的答案,人们纷纷论证自己的选择,有的甚至写出几万字的论文,阐明为什么应该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而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为什么应该是“向日葵”而不是“岩间圣母”。众人相持不下,谁也不服谁,直到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说:“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

  道理很简单,在失火的情况下,到处是浓密的烟雾,你根本无法看清哪幅画挂在哪儿,如果你冒险进去找你心中认定的那幅,很可能的结果是在找到那幅画之前,你自己已经葬身火海。而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却是最可行的。再说,一幅画只要能挂在卢浮宫,就说明它怎么都差不到哪儿去,尤其当其它的画都化为灰烬以后,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会变得不普通不寻常。

  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启示:给自己订一个目标,并不是一定要价值最大的目标,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一个前进的方向,尽量做到执德能弘,信道能笃。

  读了南怀谨的《论语别裁》让我想到的是瑞典汉内斯。阿尔文的名言:“如果人类要在21实际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是我们华夏民族5000年智慧的结晶。对社会,对人,对社会和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作详细而又精炼的透视。《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为我们明白地讲述了:《论语》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南怀瑾老先生把《论语》用自己的理解意译了一遍,将孔子为人处世的态度展示出来,教我们懂得一些道理。

   论语别裁读后感(三)

  从《学而》中,我就能感受到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则孝”,我明白了,这个学生在家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就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记得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是否能与你交朋友,就先看他在家里是否是一个孝子。这就是“入则孝”,若在家里,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做到“入则孝”,何况在外,怎能做到“出则弟”?与别人交朋友呢?在学校同样如此,同事之间也要做到“出则弟”,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老师之间要讲友爱,讲团结,才能把人作好,才能把事作好,才能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书育人。

  “谨而信”也提到做人做事要非常地谨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要言中有信,也要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要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做到,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同时又“泛爱众”,一个人有了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在学校里,彼此之间的友爱,对学生的爱,扩而充之,就能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假如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就能“而亲仁”,就能再亲近那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就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也就能做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了。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做好了人,还有更多更好的心情,更多更好的精力再去“学文”,热爱文学的就做文学家,热爱科学的就做科学家,热爱艺术的就做艺术家等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所在,兴趣爱好,去以量力而行。

  在读到第七篇《述而》中有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进一步我能理解到孔子在当时那个年代对富贵、对金钱的认识。

  孔子告诉了我们应该追求富有,这是非常符合我们现实人的思想的,如果都追求贫穷,社会怎么发展呢?以孔子的看法就是如果能挣到钱,干什么活都行,但是我们应该有道德上,甚至法律上的底线。该挣的钱我们理直气壮地挣,心里塌实,当然也不能怕吃苦,怕干累活。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笔钱,可以让我们变得富有,生活上一个层次,在这个时候,一定认识到自己,一定把握住自己,一定守住道德的底线。记得看过一个节目《人与社会》,一个农民在自家房子底下挖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如果卖了的话,那么家里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几个青铜器可以卖上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终他把青铜器上交了国家。孔子话和这个小故事中我觉得对富有的认识必须保持一份清醒的,说起来容易,真地做起来很难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有一定的修养。随着对教育事业越来越看重,教师的工资也是不断增长,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正确、清醒地面对自己的职业和金钱的关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真正的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这也许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吧。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教育工作者呢,也要把握好这个度,虽然孩子们小,但也要将心比心的为他们想想。当你要求孩子们做某件事时,首先想想,你做到了吗?然后再要求孩子,所以自己要以身示范。正所谓“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狮子搏物”,“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何以会是百兽之王?因为他对任何事情都很恭敬,很认真,当狮子要吃人的时候,使出全副的力量,绝不放松,当狮子抓一只小老鼠的时候,也是用全部力量,这种狮子的精神,就是无小大,无敢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不管小事大事,不要以为容易,如果以为容易往往出毛病,这就是说怎样可以做到泰而不骄。”这就是狮子,对任何事都是认真对待。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其实,任何事业成功的人大都是从小事做起的,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从来不把小事当作小事看。所以对于毛躁的我来讲,我要做“狮子”,任何事都当大事来做,竭尽全力做到精益求精,我想我会成功的。

  南先生最后说“万事都从做人开始,一个人生,无论做什么事业——做官、经商、做学者、做平民,都是要做人。事业的升沉成败,各有变化不同。但无论如何,总要做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职业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有时,在我们的工作中要把计划落实下去,有时需要做一些说服工作,但是,我们发现,没有哪一位哲学家会叫卖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不是说服不说服的问题,哲学的深层次,而是你不得不信服他,所以,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一些哲学,这也是提高我们工作的能力。

《论语别裁》读后感

        以前朋友告诉我,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非常值得一读。有幸现在向朋友借来了一本来阅读。原来《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为政还是做学问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          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对于《论语》里经常提到的“君子”“小人”其中有一句对我的感触特别大。 “小人之过也必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过饰非”。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错。而一个君子错了,就承认错了,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和太阳、月亮一样,偶尔有一点黑暗阴影,大家都看得见。可是等一会就会过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君子不怕有过,不要自己去掩饰,错了就坦诚错了,大家都看得见,这就是君子风度。不过现在明白了,改过来,人们就像对月亮、太阳一样,仰望他的光明。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在这方面我是个君子还是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我是否能够坦诚?不,我没做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当我错怪了某位同学的时候,我曾因为自己是老师而不好意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说声对不起。现在返回头来想想:我们教师都在教育孩子诚实,不要说谎,但老师自己却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叫孩子怎样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面对错误,勇敢地说出“对不起”的时候,我想,因为我们的坦诚,我们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师。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

  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书名之所以称之为别裁,以他自己的解释是:“ 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论语别裁》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篇一

  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书读完第一遍,只道是《论语》之境深似浩瀚之海,并非真的一看就能懂。厚重的两本书在手,虽知厚重,但觉南怀瑾先生的解读颇有意思,深深地吸引我一直读了下去。我想,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最多是走马观花之感,有必要的时候需要再随时读读,想想,再读读,即使这样,也才能对《论语》之深意略懂一二罢了。

  读完先生的讲述之作,明白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现就对其中一些内容,结合生活所闻所感表达一些自己的浅薄之见。

  在《学而第一》的章节里,《论语》第一篇《学而》的开始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结尾处恰恰是头尾相顾。最后一句说“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主旨,意思是说一个人不怕别人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人不知而不愠”这一句。人都是凡夫俗子,既然是食人间烟火者皆有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是对的。人在第一次说错话或者做错事,可能会脸红,但下一次或者下下次,久而久之便不觉得脸红。不仅不再脸红,并且还会在说错话之后,心里涌起无数条支撑自己错误的理由“伞”,认为打着这把“伞”就没有下雨了。不仅认为自己全对,并且事后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甚至越想越对。人就是这样,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只是对的,别人没道理,还要责怪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就不去考虑。生活中,亲人、同事、好友之间,是不是这样的事情很多呢?特别是对于越是亲近的人,为什么就越不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为人处世之际,应该更多的给予对方理解,在有矛盾的时候,要首先学会反省自己的不是。

  读到《雍也第六》部分内容时,提到了一个教育上的大问题。孔子认为,把学问做好,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原文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经典很多人都已经是耳详能熟,从字面理解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观点虽然没错,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个意思可以理解为“想得到,做不来”,有许多事情我们能够想到,但做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也就是说,学问、道理虽然懂得,当需要身体力行时,许多人却做不到。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结合第一篇《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就是“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它虽然很喜欢,但并不认为是生活中的一件乐趣。比如,女子为了保持身材健康又美丽要去健身、做瑜伽,男子为了更为健康的体魄要去跑步、打太极拳,但是这些事绝对没有享受美食和打麻将那么受人欢迎。美食让人整个身心感官愉悦,打麻将坐在那里玩也令人特别放松开心,这些事虽知坏处不少,但也乐在其中不能自拔。然而,对于瑜伽、跑步或者打太极拳,知道对身体有益,是“知之者”,天天坚持做,是“好之者”,可是坚持不到几次便觉很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算是“乐之者”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当然是指近似正途发展的事,要能做到“乐知者”的境界,那可真是太不简单了。

  把这样的观点引到教育上来,这就是师道的原则。教育孩子,要以兴趣培养为引导手段,所谓循循善诱之法,让兴趣成为其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达到“乐之者”的境界,才能更好地进行培育教导。在这里,我认为不仅对人如此,对自己的修养与学问也应如此才是。要想真正把一件事做好,既要想得到,更要做得来,进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乐之者”。

  孔子的又一句话也让我感悟颇深。原文是:“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里是说人的智慧不能齐平,暂且以上、中、下三等来进行分。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教导方面,暂且不要对他们作过高的要求。这里让我想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快和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在教育教导方法的上是可以分层次进行培育的。有些学生理解能力慢一些,但只要有不同于“中人”以上的教育方法,适当对他们暂时降低要求,多耗费一些心思,只要他们肯努力,最后的成就是和中人以上的会是一样。中国有句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大致也能说明这个道理。

  书中还有很多对世人警醒、教育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教育宗旨“子以四教:文、行、中、信”,这四个字囊括了诸多教育相关的内涵,不能浅显的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文包括文学,乃至一切学问的完成。行,狭义的是行为、品德;广义的是事业的成果。忠、信是内心的修养,是人格的造就。从这四字内涵看当今教育问题,想到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社会之风气,想到学生受教育后除了考试,究竟还学会了什么?教育的最终目标又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没有把品德修好,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最后,我想对《雍也第六》章节中一句内容发表浅显之见,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几句话,我们当中许多人早就读过,但是偶然看到有人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有歧义:“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下去,南怀瑾套用庄子的口吻可以举例反问道:“仁者乐山”,那么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知者乐水”,那么泥鳅、乌龟都是聪明的吗?显然,这种理解是行不通的。这几句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流动活泼的。这是动性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有山一般宽阔的胸怀和气势。这是静性的。知者是快乐的,人生观与兴趣是多方面的;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些。诚然,这也是人生之大智慧。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在此,借孔子之言来鞭策自己,读好书,做好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日不读书,更待何时?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篇二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没有朋友的上帝”中说到的“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这句话很对,大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是这个意思吧!

  总之,《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孔子的为人之道。我现在还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吧!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篇三

  空山利用一个多月的生意间隙,断断续续看完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 。《论语》原著是二十篇,而且每一个章节都很短,《论语别裁》有三百四十一章,比较长,空山在网上看的,但不知道书有多厚。由于年底生意较忙,杂事很多,空山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但感觉收获颇多。

  特别是南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解读的《论语》博大精深,生动有趣。有深度有广度,而且通俗易懂。章节之前还另加形象别致的小标题,引人入胜。南先生一生经历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共和国政府,历经各种政治环境,三代(夏商周)以来的文化兴衰以及前因后果,在他心中脉络清晰。看他的《论语别裁》可以让我们初步了解传统的文化,让我们分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以及他忧心于整个文化的衰败。

  书名之所以称之为别裁,以他自己的解释是:“ 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另外南先生也格外的谦虚,如:“今古学术知见,大概都是时代刺激的反映,社会病态的悲鸣。谁能振衰补敝,改变历史时代而使其安和康乐?端赖实际从事工作者的努力。我辈书生知见,游戏文章,实在无补时艰,且当解闷消愁的戏论视之可也。”

  《论语》虽然是记录孔夫子、学生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论,看似零星散乱,但南先生在整篇《论语别裁》之中一再强调,《论语》二十篇是一整篇文章,章节之间互有联系,并不是死板生硬的教条。

  另外南先生对学问的理解也大不一样,认为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做学问也是完成作人。

论语别裁经典句子赏析

《论语别裁》第13章 子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鲁定公一天问孔子,他说一般人都说,不要随便说话,尤其是从政的人,在上面领导的人,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兴邦”,有这个道理吗?孔子说,话并不是那样说法。“一言而可以兴邦”,这句话是一个原则,譬如说有一句一般人都知道的话“为君难,为臣不易。”这不就是一句话吗!做领导人困难,做干部也不容易。这也就是孔子的机会教育,他对自己的国君,不好意思直接教训。可是趁这个机会,举出这句话来作例子,无形中教育了他。鲁定公本人就是领导人,所以他说假使一个人懂了“为君难,为臣不易”这句话,就可以兴邦了,事业前途无量了。这段文字很简单,如以历史的事实来讲,一言可以兴邦的史实很多,试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论:“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就是这个道理,不但国家天下事如此,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由贫穷而变成富有,是创业难,至于子孙的守成,又是一个大问题。究竟哪一个难?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上,素来认为两皆不易。另一个例子,宋高宗曾说过,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其实这句话,春秋战国时,卫国的蘧伯玉也这样讲过,人由于年龄的增加,经验的累积,回过头一看,才发现过去的错误。这些都是“一言兴邦”的实例。

读《论语别裁》

今天又重新吧《论语别裁》这本书带了回来,打算一天读两章,把它全部读完 首先这本书,是南怀瑾先生著述的,不是编著的。意思就是书里的内容来源是南怀瑾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有人根据他上课的内容记录下来的,所以整体语言风格上会更轻松一些,严谨度自然就会差一些 上午读完第一章,整体上有两个感受: 1 我们真的误解了孔子 2 真正的做学问,就是学会做人做事 误解了孔子,就拿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来说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以前老师教我们,学习就要经常复习已经学过的东西,这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嘛?有来自远方的朋友,不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嘛?人家不理解你,你也不会表现出来很生气,这难道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嘛? 想想我们自己的经历,复习一个东西会很开心嘛?我想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乏味、痛苦。再者,有一个远方的朋友来看望自己,这要是和自己投的来的人还好,那要是一个自己不太愿意见,但人家还偏偏坚持要来的人,自己还会很开心嘛?人家不理解我,我还不能有愤怒的情绪,试问谁能做到这样?这样下去,人还不得得抑郁症嘛? 然后,我们就说孔子说的这些都是些糟粕,其实这些都不是孔子的愿意 学而时习之 这句话的关键一个在“时”上,一个在“习”上,时,即随时随地,不限于某个空间和时间,“习”则意味着反省、反思 有朋自远方来 “朋”并不仅仅是认识自己,其实这里的“朋”是懂自己的知己,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时空的概念在里面,我们容易忽视 如果幸运的话,我们一生中遇到一个知己,哪是何等的幸福。可惜,在孔子那个年代,能懂他的人,也是在孔子死后的,几百年才出现 孔子说:有懂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来看望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嘛? 人不知而不愠 不是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自己要把情绪憋着,藏着 而是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我们要反观自己,反思自己为什么站不起来,是自己的思路、方法还是态度,哪出了问题 向内探求,而不是向外抱怨 这样,不正是一个君子所为嘛? 读论语不能一字一句的读,而要整体来读 第一章讲的最多的是,学会做人做事 真正的学问是会做人做事,这个和他的学识无关,也和知识无关 如果论语只记一句话的话。我推荐第一句 常读常新,受益匪浅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下面讲做学问的态度。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为什么讲学问讲到礼?这个礼,刚才提到了《礼记》。讲到礼,感慨良深!我们知道,中国人都自称“礼义之邦”,现在很成问题。几十年前,遇到人打恭,后来慢慢改成鞠躬,后来再加上一点军事化的,将手举起掌近于眉,十五度的半鞠躬,以后改成两方面握手,又变成现在的点一个头,后来又变成翘一个下巴。现在我们中国人,见面施礼的动作,不知道是哪一套了。所以说,讲到文化,感慨良深。  文化表现在形态上,常有四样大类:“衣、冠、文、物”。我们在日本都还看得到,日本人平常也穿西装,但是遇到皇室的重大典礼,还是穿自己制定的民族礼服。过去执政党在抗战以前,拟过一个关于“衣、冠、文、物”的文件草案,对国民的衣服,都有了规定,后来因抗战军兴,没有实行。  现在我们在礼仪方面,看见了人,刚说的五套礼貌都要来的,再加上在飞机场,还有抱一下,贴个脸的,真可谓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又看结婚礼仪,过去拜天地,拜父母,后来改成文明结婚,新娘穿白衣服,这是我们过去的孝服;还有男傧相,拉纱的花童,这叫“文明结婚”。再下来,法律问题,写一张婚约,盖两个章,还加上证人,大有为离婚作准备的味道,现在更简单了,跟外国人结婚的,外国人穿上那种日本式的木拖板,就去结婚了。到法院公证处看看,什么怪样子的都有。  丧事上更看出来了,军乐队、西乐队、锣鼓队、笙箫队、和尚、道士,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出殡行列,什么都有,不伦不类。所以讲这个礼仪,我们大家要注意,为自己的国家建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大家要起来做具体的研究。  此外,《论语》上的“礼”是社会秩序的礼,个人的礼。曾有一个学生给我的信上称“南老师”,我对他说,不知道你究竟写信给谁,因为我的孩子也在教书,也是“南老师”,你既不照中国礼法称名,也可照西洋规矩称“亲爱的某某”,只来一个“南老师”,“南”是姓氏,是通称;名是特称。在我们中国的礼貌,有事写信用通称,呼姓是不礼貌的。更滑稽的是他自称“愚生某某”。这个“愚”,本来是平辈稍长或长辈自成的谦词,“愚兄”、“愚叔”、“愚舅”等等。而他来个“愚生”,就不知道到底谁是谁的学生了。这是一般人看不起中国文化,不加以注意,所发生的许多问题之一。信不会写,礼貌不懂,不知道进退应对,不晓得席位尊卑。现代坐沙发,坐汽车,西方物质文明产品的使用,西方人也还是有西方人的礼貌、西方人的规矩,尤其学外交的人不能不懂。而现在年轻人常弄错,所以我们自称“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反省起来,是很难过的,非常沉痛的;为了国家民族,这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再讲到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文化中称先王,不是指那一个皇帝是先王,“先王”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意思。所谓“王者望也”、“王者用也”这些注解以外,我们了解“先王”两字的精神,就代表列祖列宗。所以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最了不起的,我们人文文化的建立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更早。“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相当矛盾的道理。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  上帝的外婆是谁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罗万象的著作。以现代学术来讲,包括了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卫生、医学等各方面的学问。当然,是原则,不像现在分得那么细。所以《礼记》这部书,并不是只讲礼貌,我们的礼节礼貌,只是礼的一种表现而已。中国文化的“礼”字,拿西方文化来讲,就是哲学。哲学大致可分两个范围,以中国道理来讲,一个是形而上的,一个是形而下的。所谓形而下的,是宇宙万有一切学问,都包括在内;形而上的,在中国人叫作“道”,在儒家思想叫“天”,“天道”也就是“本体论”。形而下的,在西方哲学,就是“知识论”、“人生的价值论”。西方哲学大概是这样分类的。“形而上”这个名称,来自《易经》,日本人翻译希腊哲学时,借用了《易经》上孔子所说的这个名词——“形而上者谓之道”。  什么是“形而上”?就是宇宙来源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男或是先有女?究竟这个宇宙万有是谁创造的?宗教家说是一位主宰创造的。哲学家就问这个主宰是哪里来的?创造主宰的又是谁?假使创造主宰的是主宰的妈妈,那么主宰的外婆又是谁?哲学家是一路追到底的。讨论这形而上的道,就是“本体论”。“形而下”是讲宇宙万有形成以后的各种现象和各种知识。西方“本体论”的探讨,最早发源于希腊,也已经两三千年了。当时大概又分作两派,一派是唯物思想,一派是唯心思想。这个唯心与中国固有文化所讲的唯心,又不相同。讲到哲学,这个基本上的思想来源问题,首先要认识清楚,以免混淆。  后来哲学家认为:人为什么会知道宇宙的来源?是靠知识来的,靠思想来的,那么,思想的本身是不是靠得住?就先要研究了。于是产生了知识论。假使思想的本身都靠不住,那么用思想所了解的“宇宙的本来”,也是不完整的。这就是哲学的范围了。一直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这一学术,中国人根据日本人的翻译,叫它为“哲学”。  另外一部分是“人生哲学”——研究人的价值问题。  在西方哲学家看来,中国人没有哲学,至少过去中国没有像西方人一样,追究宇宙的本体。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文化这个系统是很严谨的,他们的哲学思想最初是宗教,宗教只教人信,而且是专制强权,绝不容许你怀疑。你想知道上帝怎么来的,但是你不能问,只要“信”就得救。哲学家说,你要我信可以,不过你要把那个幕拉开给我看看,我看到了以后,绝对信!这是哲学精神。  后来,因为哲学的发展,又形成了科学,科学家更进一步说,光看一下还是不行,我要摸到以后,我才相信的确有这个东西。所以由宗教而哲学,而科学,是今日西方文化发展的步骤。  中国人真的没有哲学吗?有!所有哲学是“人生哲学”。只讲作人伦理的道德,讲作人应该怎样。西方人认为我们没有哲学,过去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跟着人家这样讲,是不对的。事实上,中国哲学思想,都包括在《礼记》、《易经》等书里面,而且最多了,不过须要大家努力整理。我国学者,在这几十年来,所整理出来的哲学思想,还是不够的,太不够了!而且有所偏。这还要我们自己温故知新,多向这方面努力。  现在,我们讲的重点:“礼”不光是礼貌、礼节,而且包括了形而上的哲学,和形而下人生上的一切运用。因此,下面就接到这一节了。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书中,南老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以通俗、风趣的语言阐释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理解。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篇一

  自从清朝末年,资本主义列强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开始从“天下”走向“世界”。“天下”和“世界”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天下”是古中国的观念,它不是以谁为中心的视角,而是包融一体;“世界”是西方的哲学,是有大小有边际的,它强调不同的立场,有明确的划分。就像“世界观”一词,不同人有分别的有立场的观念。无论政治、经济、文化,中国开始走向西方。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西方文化在中国蔓延,“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敞开胸怀迎接新思想,摒弃、批判甚至打倒旧思想。思想领域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历经重重磨难,中国人终于探寻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

  从建国到现在,六十年过去了。近年来,“国学热”渐渐兴起,曾经抛下的经典,今朝又重拾起。人们开始重新解读祖先的遗产,圣哲的智慧,一批国学大师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南 怀瑾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20世纪的后半叶,南怀瑾老师去了台湾。随着局势的变动,南老师的著作得以在大陆出版,并且近几年广为流传 ,备受推崇。我也有幸在老师的推荐下,细品南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南师的著作往往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融会通达,又多新奇解、智慧语,我曾号称“只读作者已过世至少三十年的书”,这回,也不得不破例了。

  读南怀瑾老师的书,我不断地反思——不是反思文化,而是反思自己。毕竟,空谈世道人心今不如古,抑或文化零乱芜杂失其本心都毫无意义;文化通过人来体现、藉由人来传承、依靠人来发展。“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语我们已经见怪不怪,那么行动呢?该怎么做呢?五千年的古籍卷帙浩繁,“书到今生读已迟”;琴棋、书画、礼乐,民俗、神话、宗教,门类繁多;真应了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更何况,从小受的教育并没有让我们这代的很多人有足够深厚的积累。南怀瑾老师说,他的积累都是十三岁以前背的;他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活动,广受好评。当然,不必感慨生不逢时,无论生在何世,都应有正确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为之。做到什么程度往往并不全凭人力,客观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论语别裁》给我的启示是很难言明的,正如古人讲做学问,是“知、信、行”;从文化的角度讲,在杏坛诗社听的讲座“中国艺术简史”让我发现了中国,而南怀瑾老师的书让我真正触摸到了古中国的思想与智慧。我曾着迷于西方哲学体系的庞大和严谨,但思与辩总将我领向一个又一个纠缠着的世界;理论的创立与推翻,见证着人们探索的脚步。西方人是一步一步地探索,中国人的方式却不一样,他一跳就飞上了云端!西方人沿着“世界”的概念外拓出庞大的体系,中国人向“天下”里探出无尽的内涵。两个角度,两种道路,本无所谓对错高下;固执地打倒“孔家店”,或一昧地抑己扬他,都没有道理。

  南怀瑾老师曾讲过一个故事,台湾一些大学生要搞“中国文学的再革命”。南老师讲,“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你们现在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么?”南老师的一番话平息了台湾大专院校里的这场小风波。

  只有深入了解,才有发言权。不过,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往往愈是了解,愈发觉它魅力无穷,倒也不必大动干戈啦。中国人做事向来不讲究横冲直撞,讲求中庸之道,求变亦可渐变,免得过犹不及。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篇二

  随着国学热潮的汹涌而至,我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国学积淀和文化素养,让自己更充实起来。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书,我从中读出了先生的谦虚和虚怀若谷,把学问做透的执着态度。特别是读完先生对《卷二?里仁第四》的解读,如在《里仁第四》、《月是故乡明》、《兼收并蓄见仁心》等篇章对“仁”的阐释和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的认识,更坚定了“仁在心,学做人”的信念。

  南怀瑾先生认为“里仁”是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要求我们重视个人修养,强化精神提炼,追求“仁”的境界。这就引导我们以“里仁为美”,让修养、学问、做人达到智慧之境,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这就启迪我们从以下三大方面要求自己:

  树“仁”之人生观,做到知行合一。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只有以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待他人,以博爱之心“泛爱众,而亲仁”,能够深刻认识到“仁德”是人之本、人之性,以仁爱作为真正的做人之道,逐渐超越血缘基础之上的亲亲之爱,以无限的温暖照亮他人,逐渐让“仁爱”作为一种品性和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落实,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能展现出“仁”的风范,并成为一种行为的自觉。

  坚信心中有爱,以仁爱之心爱人。在日常生活中,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想别人所想,以一颗仁慈之心学会关爱,做到在家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在外爱朋友、爱他人,逐渐构建爱的和-谐氛围。做到以宽以待人的胸襟勇于承担,摒弃自私自利之念内修文德。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以仁爱之心平等对待他人,以和睦相处促进团结协作,那么怎么会成不了真正的正人君子和仁人君子呢?

  聆听圣人启迪,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学习阅读,从先贤圣人那里学习做人之道,以“恭、宽、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为“至仁之人”,以此才能行于天下。在生活工作中,以“恭”要求自己,坚持做到必恭必敬,对世界、对他人有恭敬之心,做到恭则不侮;以“宽”勉励自己,以自然宽和之态善待他人,以宽容和美汇聚人心;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讲求信用,力争做到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以敏锐、敏捷的态度抓住机遇,能以敏锐的应变能力力争敏则有功;以“惠”警示自己,能以慈惠之心感动别人,发挥精神感染力。

  总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我都将以“仁”为追求人生向善的动态的进取过程,进行自觉地地“仁道”选择。最终,以良好的品性为保障,以过硬的本领为支撑,以远大的理想追求为航标,以超强的主观能动性为自觉,以恒久的“仁心”勤践行,以推己及人之心温暖世人,温暖世道!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篇三

  近期,我认真拜读了台湾国学大师南怀谨的《论语别裁》。书中,南老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以通俗、风趣的语言阐释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理解。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深深折服于他那丰厚的文化底蕴、探究学问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独特而精辟的见解。由于该书内容丰富,对《论语》每一章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信息载量之大,读起来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要想全部吃透吸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自己仅就第一篇《学而第一》,谈一下感想和认识。

  研究学问,不能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朱熹,可谓宋朝一代大儒,六、七百年来,人们对于《论语》的认识一直笼罩在他的思想之下,读书人学优入仕、求取功名,必以他的注解作为标准答案。然而,时至今日,在南老先生的《论语别裁》里,我们却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例如《论语》中,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对此,朱熹的解释是:君子如果不板着一幅冷冰冰的面孔,就不会显得威严,学问也不稳固,要讲求忠诚信用,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不要怕改。而南老先生给了我们另一种解释:做人要自重、自尊、自信。只有这样,知识才有用武之地,忠诚守信,要看得起朋友,没有任何人不如自己,知错必改,善莫大焉。同时,他用调侃的笔调写到:“无友不如己者,按照他们的解释,交友不要交到不如自己,那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大学校长只能跟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交朋友,当了总统就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很显然,朱老夫子的解释与孔圣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背道而驰,是严重的谬误。难怪南老先生笑言:朱文公及其后儒们,真该打屁股三百大板了。相信如果朱老夫子在天有灵,听了这话会汗颜的。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闪烁!《论语》等经典著作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对我们当代人的人生观依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是,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正确地去理解、吸收、运用其中的每一句话,相信会对我们的人生道路起到指正引导作用的。

论语别叙作者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南怀瑾。我国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

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评价以及主要作品

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在中国大陆有多数的民众由西方哲学转入东方文化,代表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刊正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庆儿自解论语~读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篇2.4

庆儿自解论语~读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篇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论语别裁里解释用了三个词:安居乐业。对此的解释就是农村所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就话是孔子的自我成长历程的介绍。南怀瑾老师的解释是看似是自我介绍的表达其实深层次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在为政呢,因为为政不是简单易做的事情,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去做的事情。它是需要经历过人生的历练,收获成长的经验,也体会得人生疾苦,在磨砺中懂得了人情世故才有条件去做管理国家的事情。 从孔子的教授之道来看,他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不拘泥不死板,来自哪里?他因势利导的经验其实来自与他的人生经验。 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就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是专注在做学问上。我想他自然不是一下子到了十五岁才知道的,这里说的一开始要勇于探索自己的人生使命和拥有美好的愿景。 到三十而立,经历了前一个历程一倍的时间去立,可见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坚实的根基,是磨砺的时刻。没有立之前是怎样的呢,是一次次的尝试,不破不立。破例意味着失败1000次,或许经历的只是成功在下次。一次一次失败的经历,没有让一个人丧失初心,依然前行,屹立不倒。 为何要有这样的思考,从孔子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三岁丧父,母亲带着有残疾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独自清贫的生活,而出身贵族的孔子,担负的责任是要立,立一家之长。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立是承担起责任, 四十不惑的年纪还是要经历不断地打磨的。惑更多的是内在与外在的差异引发的碰撞。向内感知,向外探索到有了一点经验和收获。内在可以寻求到稳定,也是生命到了一个有点成就的高点的时候了。 为什么五十岁知天命,五十岁孔子经历的事业上的辉煌。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事业和家庭春风得意的时候,或许也要在这个年纪经历生老病死的苦痛去看见生命的无常,人生的无奈。才知道什么是因果轮回,什么是自己可以去做的,也知道自己不能做得有些什么了! 六十耳顺,人生到了如从蚌壳到珍珠的蜕变,不再锋利锐气,更多了岁月沧桑带来的敞开的接纳。接纳无能为力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人到七十古来稀,为何到了 七十 岁,做事就能随心 所欲 ,不会超过规 矩。是已经把规矩看淡,也是知道了规矩的存在的意义,人生从此由他治到自治。明白人生即便无常也可以有所选择,即便有规矩制约,也依然可以过坦然的人生,从无常到 大肠包小肠。 为政的法制也一样,要经历从有形约束到无形约束,从他治到自治的觉醒。因着为政,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制度是有形的,而好的管理是无形的状态呈现出来。 由此想到孩子的教育,要给到孩子去发错的机会,要给到他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深入社会去打磨,才会磨砺成钢,从我们管到放手他可以自己计划和设计好自己的人生,而不再被制度所约束,而是主动去适应社会,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尽一份力,又不失去自我的觉知和醒悟,有能力做好自己,在无论怎样的社会里去适应它,成就自己! #

论语别裁主要讲什么?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采上音乐课教案(幼儿园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

采上音乐课教案(幼儿园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

本文目录幼儿园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示例【三篇】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音乐课《采山》教学教案幼儿园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

2024年3月26日 05:30

经典搞笑短信(谁能给我些搞笑短信.越多越好.)

经典搞笑短信(谁能给我些搞笑短信.越多越好.)

本文目录谁能给我些搞笑短信.越多越好.幽默手机短信超级经典搞笑短信大全经典搞笑幽默短信大全谁能给我些搞笑短信.越多越好.  1、昨天梦见上帝说可满足我一个愿望我拿出地球仪说要世界和平,他说太难换一个吧,我拿出你的照片说要这人变漂亮,他沉思了

2024年3月11日 09:40

工效挂钩的计算?工效挂钩什么意思

工效挂钩的计算?工效挂钩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工效挂钩的计算工效挂钩什么意思工效挂钩制的实行原则如何开展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工作铁路挂钩工资是什么工效挂钩的简介工效挂钩制的介绍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暂行办法》的通知什么是工效挂钩

2024年6月3日 10:50

停当的近义词(停当的近义词是什么)

停当的近义词(停当的近义词是什么)

本文目录停当的近义词是什么停当的反义词_停当的近义词_停当的词语解释停当的近义词是停当的近义词停当的近义词是什么停当近义词是什么 停当的意思“停当”的近义词是什么一切准备停当的“停当”的近义词是什么停当的近义词是什么【停当】的近义词是【妥当

2024年3月22日 05:20

单片机学习建议?怎么学好单片机

单片机学习建议?怎么学好单片机

本文目录单片机学习建议怎么学好单片机学习单片机的方法和建议单片机入门指南学习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入门单片机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学习单片机的方法和流程单片机难学吗单片机学习方法学习单片机的建议单片机学习建议学习单片机的建议,以及在数据采集时需要

2024年4月25日 16:20

开会注意事项(开会有哪些注意事项)

开会注意事项(开会有哪些注意事项)

本文目录开会有哪些注意事项会议礼仪有什么注意事项职场会议注意事项有哪些 职场会议注意事项举例开会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开会职场礼仪职场开会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职场开会需要注意事项开会的注意事项总结开会有哪些注意事项答: 开会前关键要点根据会议

2024年6月29日 20:30

立冬早安问候语图片(冬天早安问候语)

立冬早安问候语图片(冬天早安问候语)

本文目录冬天早安问候语立冬早安问候语大全雪天清晨问候语早上好的问候语立冬晨语问候早安立冬问候语冬天早安问候语冬日早安问候内容及图片如下:1、阳光明媚的星期一,刚刚一直在开会,说声迟到的早安啦,新的开始,加油。2、每一个清晨,伴着阳光上路,清

2024年5月5日 19:10

网络技术学习(网络技术专业学什么课程)

网络技术学习(网络技术专业学什么课程)

本文目录网络技术专业学什么课程网络专业主要学什么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内容计算机网络学习指南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什么课程学习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怎样学习互联网技术专科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学什么网络技术专业学什么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网

2024年8月10日 16:00

酒店经营策划方案范文3篇?酒店策划

酒店经营策划方案范文3篇?酒店策划

本文目录酒店经营策划方案范文3篇酒店策划2022年酒店策划活动方案有关酒店活动策划酒店策划书格式及范文3篇酒店策划书酒店策划方案模板开元酒店集团与优客工场达成战略合作,用空间品质重塑社会生活智慧酒店解决方案是什么借势消费升级 丽枫酒店打造中

2024年4月16日 02:20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本文目录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哪些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介绍如下:一、核心内容: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

2024年5月25日 00:30

三国鼎立形势图(用示意图的形式反映出三国对恃的地理位置,并对应说出三国的国名、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三国鼎立形势图(用示意图的形式反映出三国对恃的地理位置,并对应说出三国的国名、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本文目录用示意图的形式反映出三国对恃的地理位置,并对应说出三国的国名、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三国是什么时期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数字1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为

2024年8月2日 16:30

寂寥的近义词(寥寂的近义词寥寂的近义词是什么)

寂寥的近义词(寥寂的近义词寥寂的近义词是什么)

本文目录寥寂的近义词寥寂的近义词是什么寂寥的意思_寂寥的近义词寂莫的近义词是什么寂寥的近义词反义词寂寥的近义词寂寥的近义词是什么寂寥的反义词_寂寥的近义词_寂寥的词语解释寂寥的近义词,寂寥的近义词是什么寂寥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寥寂的近义词寥寂的

2024年9月11日 12:30

年底最后一天祝福语?年终岁末的祝福语

年底最后一天祝福语?年终岁末的祝福语

本文目录年底最后一天祝福语年终岁末的祝福语年底祝福语大全简短适合21年年末祝福语年末祝福语2022年末祝福语微信朋友圈语2017年年末祝福语年底最后一天祝福语  1、年末到,送你送对联,愿你红红火火,事业步步高;送你红酒,愿你幸福久久;送你

2024年7月20日 21:40

名人幽默故事?好笑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

名人幽默故事?好笑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

本文目录名人幽默故事好笑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莫泊桑 小说 《玩笑》小说中我是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哪两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举例分析这样的好世界最幽默的四位作家名人机智幽默故事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

2024年7月15日 11:30

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

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

本文目录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党的什么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多少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什么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党

2024年3月21日 17:40

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节目单(湖南元宵晚会2019节目单完整版有吗)

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节目单(湖南元宵晚会2019节目单完整版有吗)

本文目录湖南元宵晚会2019节目单完整版有吗2013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节目单湖南元宵节目单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节目表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节目单20142012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的节目名单2010年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的节目名单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2

2024年5月11日 18:00

一次成功的实验(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一次成功的实验(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本文目录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一次成功的实验优秀教学反思一次成功的实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书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作者是谁一次成功的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一次

2024年8月9日 09:10

英国牧师大卫鲍森,有谁知道他?大卫·鲍森的观点

英国牧师大卫鲍森,有谁知道他?大卫·鲍森的观点

本文目录英国牧师大卫鲍森,有谁知道他大卫·鲍森的观点大卫鲍森会说汉语吗大卫鲍森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一书大卫鲍森牧师生平谁知道大卫鲍森是哪里人听说英国大卫鲍森牧师已逝世了,真的吗大卫鲍森牧师生平简介英国牧师大卫鲍森,有谁知道他你说的应该是这

2024年8月10日 17:50

形容烟花的词语(关于烟花的词语)

形容烟花的词语(关于烟花的词语)

本文目录关于烟花的词语形容烟花的词语有哪些描写烟花和灯光的词语形容烟花的词语描写烟花的词语27句形容烟花的词语句子描写烟花的成语描写烟花的词语用来形容烟花的词语有哪些关于烟花的词语,自启烟花,自由烟花,稳姿烟花,鲁棒烟花,收敛烟花,发射烟花

2024年8月15日 16:10

一年级入队前一件好事怎么写(小学一年级入队好事怎么写)

一年级入队前一件好事怎么写(小学一年级入队好事怎么写)

本文目录小学一年级入队好事怎么写记录入队前做的一件好事怎么写一年级入队做好事怎么写我在申请入队前做了一件好事怎么写入队前做的好事怎么写一做是入队前为谁做一件好事入队前做一件好事是什么一年级入队前一件好事怎么写 关于年级入队前一件好事怎么写入

2024年8月20日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