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简介20字?高尔基的简介(50字)
本文目录
高尔基简介20字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扩展资料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以及他后来发表的自传性质的作品。都无一例外把自己描写成一位出身底层的劳动人民,但是不少学者对此都比较质疑。例如伊万·蒲宁就说“一个关于他的神话。为什么宣布那些他是最伟大的天才的出版社,出版他的多达几百万册的作品的出版社不提供他的传记”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高尔基的简介(50字)
高尔基出生于1868年,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玛克西姆高尔基,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高尔基强调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同时展示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其现实主义创作又融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乐观、自信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扩展资料
高尔基自传三部曲
1、《童年》
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2、《在人间》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
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3、《我的大学》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的个人简介
高尔基的个人简介如下: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生于苏联下诺夫戈罗德镇。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其代表作有《母亲》《童年》、《海燕》等。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去世。
《海燕》赏析:
《海燕》体现了高尔基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整首诗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作背景,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紧张的气氛,状写出油画般浓烈、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
蕴蓄着激越的情绪和讽刺的笔调,这些都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特点,整体上营造了浓郁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氛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它反映了高尔基早期的美学主张一他在给契诃夫的一封信中说:“确确实实,需要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来到了。‘希望’是不像生活,而高于生活,比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作家高尔基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中文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外文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别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国籍:苏联民族:俄罗斯族出生地:俄罗斯帝国下诺夫哥罗德出生日期:1868年(戊辰年)3月16日逝世日期:1936年(丙子年)6月18日职业:作家、诗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参与俄罗斯帝国社会主义革命代表作品:《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生平简介
高尔基生平简介:高尔基出生于1868年,于1936年去世。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为高尔基的大学的课堂。高尔基于24岁发表人生第一本小说,开始成为无产阶级作家。 高尔基著作:《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马卡尔·楚德拉》、《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高尔基的介绍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高尔基的简介
高尔基(1868~1936)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y,Maksim俄罗斯、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早期生活与创作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学成才。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英雄人物,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于现实主义。收入两卷集的短篇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完成的《福玛·高尔杰耶夫》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宣布:“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自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分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中期生活与创作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卡普里岛。翌年5月,和列宁一起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几年__,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奥古洛夫镇》等中篇小说,《最后一代》和《瓦萨·日烈兹诺娃》等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和《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中篇小说《忏悔》宣扬明显的造神论思想。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后期生活与创作1913年底,高尔基回到俄国,住在圣彼得堡。1914年出版《无产阶级作家文集》,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著文谴责战争和沙文主义思潮。1915年创办《纪事》杂志,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掠夺本质,还建立了“帆”出版社,致力于介绍俄国各民族文化。在1917年十月革命的准备和进行期间,高尔基认为当时俄国的无产阶级应首先与代表先进科学技术力量的知识分子结成联盟,用科技知识武装人民,为未来革命创造条件,由此出发,他反对二月革命后不久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同布尔什维克党发生了分歧,曾发表一组题为《不合时宜的思想》的政论文章,指责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本人。在后来发表的特写《列宁》及一系列文章中,他多次谈到自己的错误。1918~1921年间,他积极投入各项文化活动,倡议并亲自主持创办多种杂志,组建新的文化队伍,成立世界文学出版社。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1928年回国后,高尔基曾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他还发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简介(50字左右)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他出身在一个做木匠的家庭,从小生活经历颇具艰辛,有做过学徒、码头工,糕点师等等,在俄国到处流浪,走遍了大片俄国土地,经历非常的丰富。
高尔基1892年开始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发表。其中剧本《小市民》、散文《鹰之歌》、《海燕》等作品一经面世反响热烈,民众纷纷购买并热烈讨论。
后来,因为参加革命工作,被捕多次。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该小说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在1934年,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扩展资料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名人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生于1868年,于1936年去世,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作品《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
更多文章:
一马当先近义词(成语同义词 与一马当先,首当其冲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2024年5月3日 14:30
一本书看论语(“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中联想到《论语》里的哪一句名言)
2024年4月2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