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本文目录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发散想象等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爱心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和课文内容,走进课文。
1、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字。(课件出示)
2、复习内容,质疑导入。
(1)指黑板,复习课文内容。
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水罐首先从空的变成了满的,接着变成了(银的),然后变成了(金的),最后竟然从里面跳出了(钻石)涌出了(水流)钻石变成了星星。
(2) 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提出大问题:为什么水罐会有如此神奇的变化呢?从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二、深入课文,感悟内容。
(一)、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批注。(课件出示要求)
为什么水罐有如此神奇的变化呢?从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二)汇报水罐的四次变化相关的语句,从中体会爱心主题。
(1)为什么水罐会从空的变成了满的呢?汇报相关语句,学生简单的说体会。(课件出示)“一天夜里……哪儿也……累得……睡着了”
教师引导:
①小姑娘为什么哪儿也找不着水?我们都来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哪个词感受到的?读出你的感受。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所有……都”等关键词语。齐读,读出你的感受。
引导:在如此干旱的情况下,活着的花草树木最需要什么?活着的人和动物最渴望的是什么?此时,水意味着什么?
②可是地球上已经没有了这生命之水,所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此时你又体会到什么?应该怎样读呢?
③爱心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啊!空空的水罐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此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喜出望外”,她渴吗?她想到的什么?她是怎么做的?
④小结朗读:正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那感人的一幕吧!
学法指导: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联系上下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神奇。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几次变化。
(2) 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银的呢?谁来读一读?汇报相关语句。“小姑娘往手掌里……变得欢喜起来” (课件出示) 说体会
教师引导:
①联系前文想象一下:如果小姑娘没有给小狗喝水的话,小狗会怎么样?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小结:她不仅爱她的妈妈,也爱小动物。正是爱心的力量使水罐再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变成了银的。
(3) 水罐又是怎样变成金的呢?汇报相关语句“她回到家……交给了母亲……递给了小姑娘”说体会
引导:
①联系前文出示第一段读,理解母亲说的话,此时水对于母亲来说就是什么?面对生命之水母亲作出了选择,你的体会是?读这句。
②理解“瞬间”,从这一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③小结:正是小姑娘和她的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是水罐变成了金的。
(4)水罐里怎么又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的呢?汇报相关语句“这时……忍不住……过路人讨水喝……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过路人”说体会
教师引导:
①小姑娘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水让给别人,难道她就不渴吗?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读出你的体会。
②她可以有很多理由不把水给过路人呀?谁来说说?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③想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没有爱心会怎样呢?
这代表爱心的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三)总结.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七颗钻石做题目吗?
2、总结: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的星星,寄托着同学们美好的愿望。这儿有大家的关爱之心,孝顺之心,助人之心,奉献之心……希望同学们的颗颗爱心,如钻石般永恒,如星星般璀璨,普照人间。
三、布置作业。
必选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词2遍。喜欢的句子3个。
选作作业:1、讲一讲:把这个爱心故事讲给家人听。
2、编一编: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变化 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不变 小姑娘 爱 心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新的水流,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短短的童话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本课的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文中水罐发生的几次变化,于是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寻求“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之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引导学生挖掘埋藏在课文中的本质,获得感悟。从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到回家途中把水分给小狗,再到自己咽了咽唾沫把水给了过路人这一系列举动中,体会到小姑娘孝敬母亲、爱护小动物、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以及母亲让水给女儿,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最终使学生发现母女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
一、抓主线,走进文本
教学中,由于有了兴趣这个先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文本,借助水罐的一次次变化这条明线,让学生从水罐的变化中去感悟、去挖掘课文的内涵:是什么力量促使水罐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多次走进文本,去寻找那隐藏在水罐神奇变化之内的暗线——爱心。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大胆地想像,抓住一明一暗这两条线索,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水到渠成——爱能创造奇迹。
二、借用关键词,重点感悟
文本内涵较丰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内容,我借用重点词语,让重点词语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比如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喝水的时候,她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三、朗读指导有待加强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2、朗读指导不够理想。朗读教学指导方法比较单调 , 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不能巧妙地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bàn,tiǎn,tuò·mo
干涸,绊倒,舔净,唾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以离奇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小姑娘如钻石般美好、闪亮的心灵,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关爱别人,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出示词语:干涸干枯水罐咽唾沫清澈新鲜喜出望外
(1)指名认读
(2)“涸”和“枯”都表示失去水变干了,但是部首表示的意思不同搭配的对象也不同,课文中什么干涸?什么干枯?(出示图片文字)看着图一起读: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3)“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
(4)“罐”的左边是“缶”,古时候一种用来盛酒的陶器,右边“雚”guàn表示长嘴鸟,“罐”就有长嘴的盛器。这个字有点复杂,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强调笔顺和间架结构。
2.借助这几个词,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说一说。
二、品味“变化”,体会情感
(一)整体感知水罐的变化
1.水罐在小姑娘和妈妈的手中一次次地发生着变化。请同学们打开书76页,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水罐的句子,看看水罐都有什么变化。
2.你画了哪些描写水罐的句子,按顺序说一说。
出示语句: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3.请5个孩子分别读这5句话,其他孩子边听边想水罐有哪些变化。
4.请一个同学说说水罐的变化,一位同学把按顺序把水罐贴到黑板上,其他同学注意听,认真看,看他们对不对?
5.读童话故事要借助语言进行想象。默读这五句话,想象水罐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1)学生说到水罐本身的变化。
师:是啊,木水罐变银水罐,最后变成金水罐,越来越美,越来越贵重,的确很神奇!不仅外部的变化,水罐里面也有变化呢。谁还体会到了?
(2)学生说到水罐里面的变化。
师:水,从无到有,从一罐到一股巨大的水流,甚至跳出了钻石,变成了星星。
6.多么神奇的变化!谁能够把水罐神奇的.变化完整地讲出来。
(二)探寻水罐变化的原因
【第一次变化】
1.水罐为什么会有神奇的变化?就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那次大旱灾,回到那一天夜里,探寻水罐变化的秘密。
2.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出示语句: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她哪儿也找不着水,孩子们联系第一自然段想象一下,小姑娘会来到哪里,看到什么?
出示语言训练:
小姑娘来到 ,看到 。(预设: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水井旁,丛林里……)
评价:你会想象了。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的想象很神奇。
4.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了童话的内容。为了给生病的妈妈找水,小姑娘不顾天黑路远,四处寻觅,翻山越岭,疲惫不堪。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导朗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5.此时的小姑娘已经又累又渴,是什么让她这么勇敢坚定地去找水?(生:是对母亲的关心、牵挂、体贴,是对母亲的一颗孝心。)(板书:爱)
【第二次变化】
6.是啊,也许正是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罐子里(引读)——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7.从“竟”字中你听出了什么?(预设:不可思议,不敢相信,非常开心)就是这样又开心、又惊奇,课文里有个词叫什么?(生:喜出望外)带着这样开心、惊奇、意想不到的心情来读。
指导朗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8.可就在这时候神奇的变化再现了。
出示语句: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9.现在你知道水罐为什么会有第二次神奇的变化吗?(生:对妈妈的爱)带着对妈妈的爱,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指导朗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第三、第四次变化】
10.多孝顺的小姑娘。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又是什么让小姑娘的木水罐变银水罐,银水罐变金水罐?
预设:
(1)把水却分给了小狗喝,让木水罐变银水罐。
师:自己身处困境,还能关爱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动物。多广博无私的爱心啊!
(2)因为妈妈把觉得自己快要死了,让小姑娘喝水,所以水罐变成了金的。
师:是啊,这就是母爱如金。
【第五次变化】
11.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còu)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出示语句:
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ùo)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2.让我们走进这个童话,想象你就是这个小姑娘,好几天没喝水了,嘴唇都裂开了,嗓子干的像被火烤一样难受,这时过路人向你要水,你咽了一口唾沫。孩子,做做咽唾沫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平时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唾沫?(生:看到好吃的,想吃。看到酸的。)小姑娘咽下去的仅仅是唾沫吗,还是什么?
总结:小姑娘咽下去的是对水极度的渴望,递出去的却是活下去的希望。在这一咽一递间,小姑娘想到了许多。说一说吧。
出示句式:
我咽了一口唾沫,心想:
所以就把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啊?(生:充满爱心,无私奉献,一心为别人)她的心中装满的是——(生:爱)
14.爱的崇高境界是为他人无私付出。水罐越变越珍贵是因为爱越来越无私,越来越博大。你们看,水罐里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大地又恢复了生机。(视频展示)
15.爱,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根据课文写的小诗吧。(配乐)
爱,是清澈新鲜的水,
让干涸的大地复苏,
让干枯的草木重生,
让焦渴的生物焕发生机。
爱是母找水的孝心,
是分水给小狗的欢喜,
是让水给儿女的无私,
是爱一切众生的博大,
爱是水,是银,是金,
爱是钻石,是繁星,是奇迹,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因为——
爱心,永恒!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爱创造了奇迹,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引读)——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
2.你们猜一猜,作家托尔斯泰在文章结尾时为什么让水罐跳出钻石,让钻石变成北斗七星?
3.是的,他希望爱心永恒,希望爱心就像北斗星一样永远照耀大地。
四、课后作业,选择完成
这节课我们借助想象阅读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希望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翱翔。
1.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展开想象,七颗钻石除了变成耀眼的北斗七星,还可以变成什么美好的东西?又会有什么美好的故事。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焦渴、竟然、喜出望外”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旱情,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旱情的严重。
教学难点:
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星空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的色彩,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看,在这美丽神奇的夜空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幅图,老师想到了两个成语,你们想到了吗?(繁星满天、星光灿烂)在这漫天星斗中,有一组星星,永远高挂在北方,这是——出示:北斗七星。
这七颗星星是怎样来的呢?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童话故事新奇有趣,从浩瀚的宇宙、闪亮的星星引出课题,富有神秘色彩,富于遐想,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感知神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得一句话是什么?(故事很神奇;小姑娘很善良……)
3、检查字词。
竟然 焦渴 忍不住 一瞬间
绊倒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清澈新鲜 端端正正 匆匆忙忙 喜出望外
出示:
①指名认读,去拼音读(重点指导“凑”“咽唾沫”)、齐读。(老师用上竟然,忍不住等点评,如:你真厉害,第一次读,竟然一个字都没有读错,让老师忍不住想夸你啊!
②出示第二组词语
大旱灾 小姑娘 水罐 钻石 星星
你能用上面的词语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神奇故事吗?
指导书写“罐”,随机板书:空 满 银 金 钻石 星星
(三)感受旱情,激发情感。
过渡:你们见过大旱灾吗?现在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列车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可怕、恐怖、严重……)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交流中理解词语“干涸、干枯、焦渴”。
(1)“干枯、干涸”是一对近义词,能将它们的位置调换吗?为什么?
(2)“焦渴”是什么意思?在炎炎夏日,我们上了一节体育课,没有喝水,觉得——口渴,而当时的人们,他们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喝不到一滴水,嘴巴渴得说不出一句话,身上就像在火上烤焦了的热锅,火烧火燎的,这就叫——焦渴。
4、当时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次怎样严重的大旱灾啊!(点击课件)教师描述:图一、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没有颜色,没有希望;图二、树木草丛都被太阳烤焦了;图三、牛羊等动物,因为缺水而大批大批地死去;图四、围在大大的枯井旁的,是不计其数的空水罐啊!(带着感受读)
此时,草木丛林最需要的是水,动物们最渴望的是水,人们最想得到的也是——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用flash动画再现旱情,让学生在声与画的情景中自觉地融入课文情境,撼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出水的重要,同时也为下文的找水不易埋下感性的伏笔,更为意外得水之忘情做出反衬。叶圣陶有言:入境始为亲。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聚焦神奇,感悟孝心。
过渡:就在这一次旱灾中,有位小姑娘的母亲也病倒了,为了找到这希望之水、生命之水,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在这样漆黑的夜里,这样柔弱的小姑娘,她能找到水吗?
1、出示: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点击课件“哪儿”(显红),你能想象,就在那一天夜里,小姑娘去过哪些地方找水?会有哪些危险的遭遇吗?请你选择一个地方,想象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把他写下来。出示句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来到 , 。”(交流)
小姑娘一路上多么艰辛,她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呢,劝她回去吧?(不)为什么?你们好像都是那个不怕困难、永不言弃的小姑娘,你这么做为了什么呢?(学生说说小姑娘的心声)
是啊,想着生病的母亲,她还要继续找,就这样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岩石刮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割破了她的衣服——生读 ,终于 。
2、就在小姑娘筋疲力尽、累倒沙地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出示:
(1)请你把你找到的这句话再来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神奇读出来。
(*读出来了:大家听出来了,从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神奇?*读不出: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吗?那么读好哪个字,就能让我们感受到?)
(2)一个“竟”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意外,出乎意料)是啊,多么神奇,读好“竟”字,让我们再次感受神奇。
(3)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她的心情,是哪个词?(喜出望外)什么是喜出望外?(小姑娘因为出乎意料的得到了水而特别高兴就叫——喜出望外)
小结:一个“竟”字,不但能看出神奇,也表现了小姑娘的欣喜之情。
(4)读出神奇和欣喜。
(5)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是水罐会魔法吗?(板书:孝心)
小结:正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才使空空的木水罐里,装满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渴吗?她喝水了吗?多好的小姑娘,再渴再累还牵挂着妈妈。小姑娘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如钻石般纯洁、闪亮,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美好感情读出课文的1、2自然段。配乐朗读。
引语:罐子这一掉可吓坏了小姑娘,水洒了吗?正是因为小姑娘的孝心,奇迹又一次发生了——
(6)出示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小姑娘的脚步,看到了“大”旱灾,看到了水罐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她对妈妈的那份孝心,老师也希望这份孝心珍藏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下节课上会有更多的神奇与感动等待着大家。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竟装满水——端端正正
水 罐
木 —— 银 —— 金
《七颗钻石》教后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本文以神奇的想象力编织的童话中包含着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阅读中既体会童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力,又懂得学会关心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态度。
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琢磨,我最后决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界定为:①会认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焦渴、竟然、喜出望外”等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③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①理解词语,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通过区分“干涸”和“干枯”,体会焦渴而死,知道旱灾的严重。教学难点是抓住水罐神奇变化这条明线,感悟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理解、体验,为第二课时的自主阅读探究做铺垫。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1、情境导入,诱发兴趣。
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赋予它情趣呢?上课伊始,我借助神秘的夜空和学生感兴趣的北斗七星图片引入,“这七颗星星是怎样来的呢?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未成曲调先有情”,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制造文本的神秘感,诱发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情感和阅读兴趣。
2、情境创设,诱发情感。
感受旱情,体会水的重要性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我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呈现旱灾场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因而,当我问:“此时的水意味着神秘?”学生说是“生命之水”、“希望之水”。学生的情感被触动,朗读时的哀伤的语调可见是他们的情感抒发。
二、合理想象,感悟孝心的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故事的寓意,只有挖掘课文的优势(即童话世界是奇妙的,充满幻想的)设置想象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通过想象和角色体验去理解水罐不断神奇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物心理,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在教学第二段时,借助旱情的情境体验,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小姑娘找得着水吗?让我们再再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小姑娘来到了哪,她会有哪些遭遇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动笔写一些。可怜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借着微弱的星光,找遍了所有曾经有水的地方,荆棘撕破了她的衣裳,划伤了他的胳膊,但她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三、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推进教学,从而达到感情朗读。朗读指导梯度上升,在学生自主朗读感悟后,以一些引导性的话语,给孩子们启发与指导,从而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侧重指导感受旱情和感悟孝心。我让学生自主读,找出是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然后让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我会汲取本节课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1
一、新授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发生了一次什么?(大旱灾)
2、那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课文第一自然段那些地方说明了旱灾的情况?谁来读读课文?
3、请大家用笔画出那些词语说明当时缺水严重?(干涸干枯焦渴)
4、是呀,所有的河流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听老师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出什么?(教师作词语交换对比练习)
5、请几个同学回答这样行吗?为什么?
6、那么,请大家正确地读读这段话》
二、第二自然段学习。
1、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到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空木罐去找水了。(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空木罐)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找出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先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空木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假如你是那个小姑娘,一睁眼有满满的一罐水,你的心情怎样?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形容?除了高兴,你还想怎样?而文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她真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有孝心)
4、这么有孝心的小姑娘,你们喜欢她吗?那就来读读这段吧。
5、接着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6、读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谁来帮她解决。
7、是呀,真个善良的姑娘!大家来读读。
8、小姑娘捧着银水罐,在一瞬间又变成金的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9、病中的母亲把水罐递给了女儿,谁来有感情地读读母亲说的那句话。
10、谁来夸夸这位母亲?
11、后来进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2、说说进水罐里跳出七颗大钻石,涌出水流这是为什么?小姑娘这是自己也特别想喝水,从这段的那些地方看出来?
13、而小姑娘却把水让给了过路人,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人?来一起读读这段。
三、学习最后一段。
1、老师范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你们对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讲述:“故事的结局象征着崇高之爱升上天空,照耀人类,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那世界一定回变得更美好。
教后随感:
学完这节课,我作了认真地反思,为什么学生在课上个个表现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以前不爱读书的都争着读书;以前不爱发言的却多次举手发言;以前表达层次不清的却说得有条有理。其原因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立足于对学生的解放,努力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实践,探究的活动中,从而,使学生
1、在求异思维中解放了大脑;
2、在操作活动中解放了双手;
3、在亲自观察中解放了眼睛;
4、在读书,质疑,交流,表达中解放了嘴巴;
5、在课外延伸与拓展中解放了时间和空间。
另外,展青老师指出,板书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黑板上画着五个变化的水罐,围成一个心形,象征着爱心永恒。
总之,一堂有趣的神话故事,孩子们的收获还不少,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一种“爱”,这种爱如阳光和雨露沁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
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想象
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理解——感知想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文)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屏幕出示)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屏幕出示)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屏幕出示)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屏幕出示)
4、“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板书:爱心)“迅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学生交流汇报,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重点指导朗读,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创造——发挥想象
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①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练写)
四、延伸——拓展想象
介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优秀儿童读物,感受童话魅力。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水罐
装满
神奇 还是满满的 爱心
变成了银的
又变成了金的
跳出涌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课生字词。出示以下四组词语:
旱灾 干涸 干枯 焦渴
劳累 水罐竟然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绊倒哀哀地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中,有哪些字的结构是一样的?
左右结构:渴凑咽唾沫涌舔罐
上下结构:累竟忍
重点指导:“渴”、“舔”、“罐”(相同点:左窄右宽)“累”(下面不是“系”),其它的字自己练写。
3、通过上面的四组词语,分别练习复述课文每段内容。
二、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练习讲述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续编故事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2、指名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四、拓展阅读
互相介绍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故事,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材理解: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它们升上天空,变成大熊星座。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水井,金银,竟然,舔水,哀哀地,忍不住,凑上去,咽唾沫,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焦渴而死,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满,银金,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满,银金 孝,善,慈 爱
本文相关文章:
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的区别_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的起点?什么是教学后记
2024年6月29日 18:20
小学三年级语文《白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白鹅》教案
2024年6月15日 16:40
更多文章: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什么和什么的原则)
2024年8月17日 14:50
有关少年壮志的诗句?少年壮志不言愁,有梦凌云誓方休是什么意思
2024年8月14日 08:50
学习保密法心得体会(关于大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资料心得体会)
2024年8月22日 09:40
机器人瓦力观后感(《机器人总动员》中,瓦力最令你感动的时候是哪里)
2024年6月18日 21:50
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学校教学教研改革与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2024年9月7日 07:30
2020年鼠年温馨的拜年祝福语?鼠年春节拜年祝福语微信2023 2023年鼠年拜年祝福语
2024年5月3日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