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呐喊主要内容?《呐喊》-鲁迅
本文目录
鲁迅的呐喊主要内容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写于“五四”运动前后,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籍那些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勇敢直前,作者创作《呐喊》的目的是慰籍那些斗争中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呐喊大部分作于“五四”运动中后期,作者思想中还有几分光明在,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由此开掘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呐喊》主要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呐喊》-鲁迅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18年,新文化运动正值高峰。鲁迅因为和老朋友“金心异”(钱玄同)的一场关于“铁屋子”的谈话,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1922年,五四大潮渐落,鲁迅应陈独秀之邀,将之前的小说结集出版,目的在于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并且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无畏地前进。 《呐喊》的题材主要是针对“铁屋子”式的一直苟延到现代世界的古老中国。《狂人日记》对这个古老中国做出了全景式的描绘,得出了“传统吃人”的结论。在《药》、《明天》、《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作品中,鲁迅对古老中国中那些没有知识、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的精神状态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底层人民悲剧的根源。在《孔乙己》、《端午节》、《白光》等作品中,鲁迅的笔触则集中到古老中国所培育出的知识分子身上,描绘了他们被封建专制文化所扭曲、戕害的精神人格。《一件小事》、《鸭的喜剧》、《兔和猫》、《社戏》等,矛盾冲突不那么激烈,内容也相对轻松,似乎与“呐喊”关系不大,风格、题材皆和集子中的其他小说有相当距离,但其中也贯穿共同点,即对人的尊严、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的呼唤。 李大钊在读完之后感慨: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小说。 茅盾则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呐喊》的题目、体裁、风格,乃至里面的思想都是极新奇的,是一个新辟的天地。 大江健三郎回忆道:我十二岁的时候,从我母亲手里得到《鲁迅选集》,在那之后直至二十岁,好像还数度阅读过鲁迅的作品,尤其是被收录到《呐喊》和《彷徨》中的那些篇幅短小、却很尖锐、厚重的短篇小说。 陈丹青先生自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欢《呐喊》,他说:最令我沉迷惚恍的小说,还是鲁迅。单看书名就有魔力:“呐喊”,而且“彷徨”,天哪,我也想扯开喉咙乱叫——虽不知叫什么,为什么叫——我也每天在弄堂里百无聊赖地乱走。
鲁迅呐喊
鲁迅的背景与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鲁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教师。鲁迅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在日本留学,并于1920年代回国后开始发表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呐喊》。
《呐喊》的主题与风格
《呐喊》是一部揭示社会黑暗面的小说集,主要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贫困、落后、愚昧和残酷。鲁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呐喊》的语言简练、形式多样、思想深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
如何阅读《呐喊》
阅读《呐喊》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准备,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时代背景:《呐喊》描写的是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阅读时需要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
2.关注社会现实:《呐喊》的主题是社会现实,阅读时需要关注作品中描写的社会问题,如贫困、落后、愚昧和残酷等。
3.重视语言表达:鲁迅的语言表达简练、有力,阅读时需要注意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
4.深入思考:《呐喊》的思想深刻,阅读时需要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反思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鲁迅的《呐喊》有什么样的内涵和艺术特征
内涵:
作者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清楚表明了写作这组小说的用意,就是以大声的呐喊惊起被密闭在“铁屋子”里熟睡而不知死亡将至的民众,呼唤大家齐心合力毁坏这“铁屋子”,以争取新的生命。
为达此目的,作者鲁迅自觉地接受在写作中“须听将令”的要求,更多地表现出热血的愤怒与激情、畅快的讽刺和揶揄,尽量在阴暗的色调中给前进的人留有一线希望。
《呐喊》喊出了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最强音,站在人道主义、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的立场上对压制人、扭曲人、奴化人、摧残人的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进行了最深刻的批判。
艺术特征:
1、人物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在人物创作上,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典型人物。
作者善于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来塑造典型形象。作者鲁迅说他笔下的人物全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而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些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完全发表自己的意思为止。
典型化的方法,既表现了人物的共性,即对一类人的思想性格的艺术概括,又重点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成为“熟悉的陌生人”。鲁迅正是以这种典型化的方法,创造了阿Q、孔乙己、闰土等一系列典型形象。
2、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呐喊》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但在客观的叙述之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感情。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高扬鲜明的理性批判旗帜,直击国民的各种病苦及病根,意图引起疗救的注意;体现了其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高妙而精到。
在坚持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作者又敢于大胆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和象征主义手法来作为现实主义手法的补充,既丰富了小说表现艺术的内涵,又扩充了小说表现生活、思想内容的容量。此外,批判讽刺手法的运用使鲁迅的一些作品形成“含泪的微笑”的鲜明特色。
《呐喊》中的小说,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作者常融进一些具有黑色幽默的讽刺和幽默夸张的喜剧因素,形成悲喜交融却更添悲意的特色,典型的作品如《阿Q正传》。
小说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小说结构比较灵活多样的优点,在结构上打破了中国旧章回体小说的格式,创造了被誉为“格式特别”的多种形式;另方面又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华。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自身行动,去表现他的内心情绪,而不是静止地去解剖或分析人物的心理,因此显得精炼、含蓄。《呐喊》把西方小说艺术与中国传统小说艺术融合起来创造了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民族新形式。
3、作品结构样式的多样性。
1923年茅盾在谈论鲁迅时说到,首先,《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其小说大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面、片段连缀而成。但在叙事方式上,有第一人称的,也有第三人称的;在行文顺序上,有以顺序为主,也兼有倒叙的;
在行文线索上,有单线发展的,也有双线交织的。在小说体式上,则更加多样。《狂人日记》运用的是日记体,《头发的故事》用的是对话体,《阿Q正传》则近似章回体,其他的还有随笔、速写等。
其次,鲁迅糅合中国传统小说的白描技巧和西方现代小说,特别是象征主义小说的结构方式,将具有象征色彩的细节、动作、事件、场景化为小说的核心意象,统率全篇。总之,作者总能根据每篇小说特定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找到或创造出与之相适应而且新颖独特的小说样式,使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4、《呐喊》风格独特,喜剧与悲剧相交织,层次丰厚,令人回味无穷。
《孔乙己》、《阿Q正传》是悲剧与喜剧交融的典范。这样的悲喜剧交融实际上体现了生活人的情感、情绪本身的丰富性。《呐喊》尽管包含着重大的写作主题,却完全没有为了观念而抽空生活,而是真正做到了以生活为本,以活生生的人为本,自然地呈现出观念。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所创造的“含泪的微笑”、美国文学中的“黑色幽默”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悲喜剧风格交融的经典。鲁迅在《呐喊》中所创造的悲喜剧风格交融与之相比毫不逊色,既为民族文学开辟了新的独特的风格境界,又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学水乳交融、不着痕迹、含蓄蕴藉的特点。
5、小说的语言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
在鲁迅的小说作品中,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在吸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和外来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鲁迅的艺术语言精炼纯净,生动传神,真实朴素,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扩展资料:
《呐喊》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国家动乱,人民生活艰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渐渐确立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路线,青年鲁迅则正致力于建构自己的思想启蒙纲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鲁迅也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并且以各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革命,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各派军阀窃取了革命成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当时《新青年》的钱玄同来向鲁迅约稿。鲁迅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中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鲁迅受到极大鼓舞。
鲁迅相信只要“大嚷”起来,就有“希望”唤醒“熟睡”的人们,就有毁坏那关着“熟睡”人们的黑暗的“铁房子”的希望。鲁迅答应了钱玄同的邀请开始写文章,鲁迅对《新青年》的们怀着尊敬与赞赏,又感到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所以他要“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短篇小说,1923年鲁迅将1918年至1922年创作的15篇小说辑成《呐喊》,其中《不周山》一篇后收入《故事新编》中。作者鲁迅曾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因而,《呐喊》是听革命前驱的将令的作品,也就是服从于“五四”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遵命文学”。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呐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内容总述:
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二、主要人物介绍:
狂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最先觉醒的叛逆者,革新者形象。“狂人”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性格符号,是作者鲁迅运用双层建构的特殊艺术方式塑造的具有“双象性”特点的艺术形象。《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一方面的确有着生理和心理病态,是一个受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
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封建科举制的殉葬者形象。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而诚恳的知识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从科举的阶梯上跌落下来,又不屑于同劳动者为伍,成为不上不下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穷而偷,由偷而被打断腿,最后悲惨地被黑暗社会所吞没。
阿Q
《阿Q正传》中的阿Q——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鲁迅后来曾经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是一个被剥削了劳动的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
七斤
《风波》中的七斤——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然而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的人。
闰土
《故乡》中的闰土——为苦难的生活现实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碾碎了的农民的典型形象。作者借助于三个对比,透过肖像、衣着、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里闰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多灾多难、凄苦悲凉的不幸厄运。
扩展资料:
《呐喊》的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国家动乱,人民生活艰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渐渐确立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路线,青年鲁迅则正致力于建构自己的思想启蒙纲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鲁迅也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并且以各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革命,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各派军阀窃取了革命成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当时《新青年》的钱玄同来向鲁迅约稿。鲁迅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中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鲁迅受到极大鼓舞。
鲁迅答应了钱玄同的邀请开始写文章,鲁迅对《新青年》的们怀着尊敬与赞赏,又感到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所以他要“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短篇小说,1923年鲁迅将1918年至1922年创作的15篇小说辑成《呐喊》,其中《不周山》一篇后收入《故事新编》中。作者鲁迅曾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因而,《呐喊》是听革命前驱的将令的作品,也就是服从于“五四”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遵命文学”。
《呐喊鲁迅短篇小说集》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呐喊鲁迅短篇小说集》(鲁迅)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提取码:HMSN书名:呐喊鲁迅短篇小说集
豆瓣评分:9.5
作者: 鲁迅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品方: 果麦文化副标题: 鲁迅短篇小说集出版年: 2016-1页数: 200
内容简介: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18年,新文化运动正值高峰。鲁迅因为和老朋友“金心异”(钱玄同)的一场关于“铁屋子”的谈话,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1922年,五四大潮渐落,鲁迅应陈独秀之邀,将之前的小说结集出版,目的在于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并且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无畏地前进。
新版《呐喊》完整收录鲁迅从1918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自序一篇,以及陈丹青先生专门为新版撰写的读后记长文一篇。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农历八月廿八)-1936.10.19,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4年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从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一生写作千万字,主要成就包括杂文、小说、散文、现代散文诗、翻译等。
更多文章:
《木雕神技》译文?文言文《木雕神技》描写的重点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木雕神技”之“神”
2024年6月11日 10:20
qq飞车情侣网名(高分求QQ飞车好听点的情侣网名 还可以加分 要能用的 本人万分感谢)
2024年3月23日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