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思维(打破常规思维的故事)
本文目录
打破常规思维的故事
打破常规思维的故事是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信阳市),有一次,他跟几个小伙伴在后院玩耍。有一个孩子淘气,他爬到一口大水缸上,结果失足掉进去了。水缸深,孩子小,眼看小伙伴就要淹死了,其他的孩子都吓傻了,有的孩子吓得大哭,有的孩子吓得去找大人。就在此时,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通过司马光的砸缸行为,水涌出来,小伙伴因此得救了。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打破常规思维的故事,不仅是中华传统经典的历史故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培养儿童道德素养的媒介。
司马光砸缸的意义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它的价值影响深远,现代人学习它无不敬佩古人的智慧,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这个故事留给后人的数学智慧——逆向思维,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当下的数学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时代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教材中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意义,反映出时代价值追求的演变及由此带来的语文教育目标的变化。这一经典历史故事的教育意义虽然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则一直绵延相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缸
打破常规,逆向思维讲的是什么
常规思维往往表现出一种定势,墨守成规,按常规办事,往往只有一个思维角度,一个常规方向。要想成大事,就要打破常规,善于利用逆向思维。
成功的契机,在于打破常规,善于利用思维的悖逆。
北宋政治学家司马光小时候机智过人。有一天他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缸,小朋友们一时便都慌乱了起来。有的大喊:“来人啊,救命啊!”有的拼命的想把落水的小伙伴拉出来。司马光急中生智,拿起一块石头,将水缸砸破,水流走了,那位小朋友也得救了。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掉下水缸后,大多数孩子是按常规思维救人的,但在这个博弈中,司马光却采取了有悖常规的博弈策略,他利用“逆向思维”,将水缸砸破,从而化险境为安全,救出了小朋友。可见,有时利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显然,逆向思维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按常规办事,不循规蹈矩,显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在一个方向受阻时,马上改换新的方向,借助于他们思维的结果分析统筹,巧妙组合,从而找出新的突破。而那个“新的方向”往往正是常规思维的“死角”。因为常规思维往往表现出一种定势,墨守成规,按常规办事,往往只有一个思维角度,一个常规方向。
这显然是两种旗帜鲜明的对立,然而,逆向思维往往只有当它被诉诸语言文字时,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通常是,离开语言文字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时,便又很快被人们给遗忘了。现实生活就像一台庞大的消化机器,逆向思维一放进去,就容易被消融得一干二净。对于逆向思维,常规思维似乎有着极强的同化作用,就好像中国国家足球队对健力宝小将的同化似的,不知不觉中便已完成。
常规思维有着那么强大的力量,作为一种“定势”、一种“常规”,其本身就证实了它的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它决非只是个体的问题,而往往与整个民族,与整个社会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那些常规定势,往往正是世代传统的沉淀,而这,也正是其具有强大力量的根源,正因为这强大的社会历史后盾,使得它的地位坚固得难以轻易动摇。
作为一个社会,它无法不拥有一系列的秩序规范,而这,便是“常规”的社会基础,便是所谓的“框框”。而我们的“逆向思维”便是要在这严密的框框中寻找立足之地。无疑,这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若不是刻意追求,我们难脱“常规”之手掌心。
敢于追求“逆向思维”的人往往就会在社会中有所成就、有所名声。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要是你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阿凡提居然出乎意外地回答:“我愿意选择金钱。”国王大为惊奇:“金钱有什么用?正义可是不大容易得到的呀!”
阿凡提接着说:“谁缺什么就想得什么,我缺的是钱,所以我要钱;你缺的是正义,所以你要正义。”
那种出奇不意的博弈思维,让本想愚弄阿凡提的国王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其地位已经逐渐地由“主”向“客”靠拢,及至阿凡提故作姿态地作出解释时,我们就不禁“可怜”起那位被反主为客的君王了。
逆向思维就像天空绚烂的彩虹,无论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在天空,引起的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向往。
而当今,逆向思维早已成为社会各界推崇的对象,尤其是在当今最热门的工商业界,更是备受关注。经济学家和管理者口中的所谓利润来源、创新,实际上便是对逆向思维的一种诉求。创新要求人们把握住别人所忽略的机会,它不同于发明。通俗一点,它只是对一些现存的东西加以利用,而这些现存东西的价值通常是无法为常规思维所察觉的。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首要的要求便是具有创新能力。因为,创新便是利润,而对企业家本身而言,创新便是成功。
所以,逆向思维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竞争激烈的工商界,都有其独特而巨大的价值。要想迈向成功,就要打破常规,启发自己的逆向思维。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奇招绝对不是常规的 方法 ,肯定创新的方案,超出对手的想象和预测,打破了惯性思维进而才有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与常规思维不同, 逆向思维 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 思维方式 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一:
在日常生活中,常规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却可能轻松解除。
例:有两个人一起出差,其中一个人逛街时看到大街上有一老妇在卖一只黑色的铁猫。这只铁猫的眼睛很漂亮,经仔细观察,他发现铁猫眼睛是宝石做成的。于是他不动声色对老妇说:“能不能只卖一双眼珠。”老妇起初不同意,但他愿意花整只铁猫的价格。老妇便把猫眼珠取出来卖给了他。 他回到旅馆,欣喜若狂地对同伴们说,我捡了一个大便宜。用了很少钱买了两颗宝石。同伴问了前因后果,问他那个卖铁猫的老妇还在不在?他说那个老妇正等着有人买她的那只少了眼珠的铁猫。 同伴便取了钱寻找那个老妇去了,一会儿,他把铁猫抱了回来。他分析这只铁猫肯定价值不菲。于是用锤子往铁猫身上敲,铁屑掉落后发现铁猫的内质竟然是用黄金铸成的。 买走铁猫玉眼的人是按正常思维走的,铁猫的玉眼很值钱,取走便是。但同伴却通过逆向思维断定:既然猫的眼睛是宝石做的,那么它的身体肯定不会是铁。正是这种逆向思维使同伴摒弃了铁猫的表象,发现了猫的黄金内质。 再例:曾有一篇 文章 说到:一位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因要打官司就对其律师说: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约法官出来坐一坐或者给他送点礼。律师一听,大骇,说千万不可,如果你向法官送礼,你的官司必败无疑。那人说怎么可能。律师说:你给法官送礼不正说明你理亏吗? 几天后,律师打电话给他的当事人,说:我们的官司打赢了。那人淡淡地说,我早就知道了。律师奇怪地问,怎么可能呢?我刚从法庭里出来。中国人说,我给法官送了礼。那位律师差点跳了起来,不可能吧!中国人说:的确送了礼,不过我在邮寄单上写的是对方的名字。 这位中国人的做法是否道德我们暂且不论,但却是很典型的逆向思维,既然你们美国人认为给法官送礼是理亏,那我就以对方的名义送礼,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官司。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二:
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制胜于出人意料。
例:有一位赶马车的脚夫,驱赶着一匹马,拉着一平板车煤要上一个坡。无奈路长、坡陡、马懒,马拉着车上了整个坡的三分之一就再也不愿意前进了,任其脚夫抽打,马只是原地打转。脚夫这时招呼同行马车停下,从同伴处借来两匹马相助。按常规的思维方式,一匹马拉不上坡,另两匹马来帮助拉,那肯定是来帮忙拉车的。但脚夫并不是把牵引绳系在车上,而是将牵引绳系在自己那匹马的脖子上。这时,只听脚夫一声吆喝,借来的两匹马拉着懒马的脖子,懒马拉着装煤的车子,很快便上了坡。对脚夫这种做法你可能会感到疑惑,用借来的两匹马拉自己的懒马,其结果仍然是自己的懒马在使劲,另两匹马不但使不上劲,而且还有可能拉伤自己的马。 脚夫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 思考一:这匹马的力量同其他马的力量差不多,车上装的煤也差不多,别的马能上去,这匹马就应当能上去,上不去的原因是这匹马懒惰,也就是说,是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思考二:使用两匹马拉住懒马的脖子,就逼使懒马必须尽最大的力量,拼命拉着煤车前进。否则,脖子就在可能被另外的两匹马拉断。求生欲使得懒马必须积极主动地拉车上坡。 思考三:如果让另外两匹马帮助拉车,虽然可以顺利地将车拉上坡。但让马尝到偷懒的甜头后,再遇到上坡时一定还会坐等别的马帮忙。而系住它的脖子让另外两匹马教训它一下,则可以使其记住偷懒所吃的苦头,以后上坡时不敢再偷懒,从而根治该马的懒病。 我们不能不承认,马夫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懒马问题的招数实在是高人一筹。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三:
逆向思维会使你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获得最佳方法和途径。
例:某企业党委实行差额选举,规定从23名候选人中选出21名党委委员。常规操作方法是按党员代表数量发出选票,上列23位候选人名单。代表拿到选票后"择出"自己同意的那21位候选人,投票后,由监票人进行唱票统计,最后21位最高得票者当选。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做法,谁都没有异议。但是,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做法。对于这个问题,采用逆向思维,完全可以这样来做:当拿到选票后,"择出" 自己不同意的那两位,唱票时,每张选票也只唱两次,最后,谁的"票多"谁就落选。这样,每一位代表所花的时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每一张选票的唱票时间也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选举效率提高了十倍。你仔细想过就不难发现,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侯选人和代表的压力感和责任感。选取赞成的21位时,很多人都是从前往后打勾,只要不是很不顺眼就按着顺序往下勾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居于最后面位置的两位侯选人落选的可能性最大。这种做法使得落选的人压力不是很大,谁让自己的地理位置不佳呢。而要代表从23位侯选人中择出2位自己认为是不合适的人,那么对候选人来说加大了压力,他必须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改进自己的不足。对代表来说,必须经过慎重思考,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四:
生活中自觉运用逆向思维,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办事效率和效果成倍提高。
例:湖北十岁的小学生王帆发明的双尖绣花针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专项发明奖。。王帆曾仔细观察过大人们的湘绣绣花过程,看到绣花针刺到布下面,针尖朝下,需要掉转针头,才能再刺到布的上面来,又需要再次掉转针头刺下去,如此反复操作,非常麻烦。小王帆想,能不能不掉转针头进行 刺绣 呢?常规的绣花针一端是针尖,另一端是针鼻,显然用针鼻不能代替针尖的功能,反过来针尖也不能代替针鼻的功能。怎样对绣花针进行改进呢?王帆想,既然要不掉转绣花针进行刺绣,绣花针必需对称。两端即让两端都是针尖。那么针鼻怎么办呢?经过思考,王帆将针鼻选择在针的中段位置。王帆发明的这种双尖绣花针下面有针尖,可以刺透绣花布,从下面拔出针,上面也有尖,不再需要掉转绣花针就可以继续刺绣,减少了刺绣操作的步骤,提高了刺绣的速度。双尖绣花针虽然简单,却非常新颖和具有实用性。 小王帆就是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把不对称的绣花针改为对称,发明了双尖绣花针。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五:
逆向思维也有助于人类的发明和创造。
例:以逆向思维处理婚姻中出现的不忠问题也会收到奇效。婚姻中,如一方不忠,比如说丈夫在外面有了情人,顾家爱夫的妻子知道后,惯常是使用或哭、或闹、或打上门去、或以死相逼等激烈或极端的方式来试图挽救频死的婚姻,然而以此方式却很少有成功的,即便丈夫出于压力没有离婚,但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会彻底崩溃的。 有位聪明的妻子却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丈夫在外面有了情人,如痴如醉。妻子得知后,便默默地离开了家,为丈夫和他的情人腾出了空间。临走时留下一张字条,上书,“亲爱的:自从嫁给你,我就是在用自己的心深深地爱着你,非常希望你幸福快乐。既然你喜欢和她在一起,对你的爱告诉我,就让你得到自己的幸福快乐吧。我先暂时离开家一段时间,请你认真思考我们的关系后再作出决定。”
这位妻子是这样考虑问题的:第一,既然丈夫已经心有他属,一哭二闹三上吊或采取其他激烈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而且还会彻底伤害夫妻多年的情份,使夫妻关系彻底破裂。而选择冷静地离开,就算不能挽回家庭婚姻,但至少双方都不会受到很深的伤害。
第二,如果丈夫的情人各方面很优秀,那么丈夫爱情人就有他的道理,自己又哭又闹只会让丈夫愈加地瞧不起自己,是弱者的表现,变相地证明自己确实是不如情人;
第三,男人喜欢情人往往是出于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心理,因为双方的关系处于秘密和地下的状态,这种距离感使情人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美感,索性让你们近距离接触,让你更现实并更快地真正了解她。 那位丈夫在和情人亲密接触后却陡然发现情人很多地方都不及贤惠的妻子,没多久就果断地离开情人,回到了妻子的身边。 这位妻子运用逆向思维,不哭不闹,给丈夫留出了空间,给自己留出了空间,同时留给了丈夫回头的空间,最终挽回了家庭。 由上推出逆向思维优势六:使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常常会助你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逆向思维,则能够起到拓宽和启发思路的重要作用。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就会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呢。
什么叫打破常规思考
简单地,可以这样理解:△ 所谓的常规思考,是指大部分人都会有的想法。△ 所谓的打破常规思考,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例如:错位思考法、换位思考法、分类思考法、深层思考法、扩展思维、环绕思维、发散思维等,都属于打破常规思考。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2020高考作文优秀素材:打破常规思维
【 #高考# 导语】如今的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就要培养我们思考能力,打破思维定势。这里 无 给大家分享一些以打破常规思维为话题的2020高考作文优秀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2020高考作文优秀素材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话固有一定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盲目地受到规矩的束缚,秉持一贯的思维这样真的对我们好吗?我们固有思维里所认为的就是袜子不可以反着穿,而有个男孩却意外的觉得袜子的线头明明在里面,反着穿才会舒服。他打破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思维,或许,袜子反着穿才是舒服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中人们宁愿忍受着不舒服也没有想到反着穿袜子呢?这就是固有思维的魔力,所以说,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打破固有思维的精神。
打破固有的思维,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在美国有一个小孩子,他拿到横向着切苹果,他父亲看到后立马提醒,但话音刚落,随着刀和桌子的摩擦声响起,苹果分成两半,中间的核围成一颗美丽的五角星,这让小孩的父亲惊呆了。父亲之所以上前阻止,是因为通常人们觉得苹果就是竖着切的,这样的思想将人们的思维想锚一样抛出然后固定在那里,甚至没有人提出质疑。而那一个被切开了之后的苹果出现的五角星就是打破固有思维的收获。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横着切苹果的不可以的呢?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总是把固有的思维放在日常生活里,而就是因为这种惯性思维使我们丢失了多少本该属于我们的收获。所以说,我们要有那种打破固有思维的意识和精神,这样才能使我们收获更多。
打破固有的思维,才能更好的发展。残疾人有着身体上的障碍也一样可以做到一些正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一想到残疾人就想到他们的障碍呢?那种惯性思维总该有所改变才能有所发展。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就是很好的例子,那些固有的封建的思维既然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自然就该摒除,而只有打破这些思想才能不断地又好又快发展。
衣服怎么穿鞋子怎么穿全来自于人们内心的选择,无论怎么样去做你也无法判断它对或不对。所以说,思维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同样需要有那种勇于打破思维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从前从未收获的,突破从前从未突破的,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二】2020高考作文优秀素材
听惯了人们说:“规则就是力量。”看惯了大多数人按规矩办事,在不经意之间,我们便被规则绑架,渐渐地失去自己的创新精神,于是在特殊时候往往不能成功。
我们每天学习的所谓的“知识”,它也会让我们束手就擒。比如数学,它里面的“规则”可真是数不胜数,但是除了对付考试和特殊工作以外,在实际生活中是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学习的什么所谓的“三角形”、“圆”、“四边形”、“一次函数”等等,都是一些无大用的知识,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绝对规则的图形和变化。难道生活中的捷径有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吗?没有,几何及代数的最值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
爱迪生有一次将一个形状很不规则的灯泡交给一位平日里非常恃才自傲的研究人员,请他准确地算出灯泡的容积。那人随手接过灯泡轻飘飘地说;“太简单了”两个小时过后,爱迪生来问他答案,只见他桌子上到处是公式,但算了半天却还没有一个结果。爱迪生就拿起一杯水倒满灯泡,然后将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中,灯泡的容积就被轻而易举地显示了出来……这个事例中,爱迪生打破了规则,放弃了几何这一种愚蠢的办法,才得以正确地球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即使是最有知识的人,一旦被知识中的规则控制,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古今都是如此:在亚历山大大帝攻入小亚细亚后,遇到了“无人能解”的“戈第安之结”,亚历山大大帝随时了无数次,也未能解开,但他却解开了规则,用佩剑一下子把结给挑开了。
当常规的大紧紧关闭、无法敲开时,当常规的力量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时就应该向亚历山大大帝解开死结一样,放胆、放脑,一刀砍下去,用自己创立的思维打开成功的大门。
【篇三】2020高考作文优秀素材
电视上,正上演着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在欧洲篮球锦标赛上的一场比赛。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一般说来已稳操胜券。但是,这次比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许多人对此举付之一笑,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力挽狂澜。暂停结束后,比赛继续进行。这时,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拿球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们所具备能力的2―5%。这就更有必要提倡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
说到创造性思维,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一个中国的小孩子同父母共同去了美国。在美国的小学,图画课是最让他头疼的,那里的美国孩子,画的根本称不上是画!他们笔下所绘: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有规矩,甚至连基本的笔法都没有。而每当他们画完,都兴高采烈的问老师:“好不好?”
而那个中国孩子却与他们大不一样,她努力地去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父母、文具、房子、花草……画毕,也会兴高采烈地问老师。不过,他是从来不问“好不好”的,只是问“像不像”。
一个是“好不好”,一个是“像不像”。这引起了我的沉思。中国的教育,教导孩子要循规守矩,却忽视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计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与此相比,中国的所谓范文,参考图便都成了禁锢中国孩子思想的罪魁祸首!他把孩子变成了复印的机器,中国的孩子,也许具有很高的COPY“能力”,但却欠缺了基本的创造力,多么可悲呀!
这还有一则笑话,似乎也谈到了今天的这个话题: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
“雪融化了是什么?”
一个学生回答:
“雪化了是春天!”
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
“雪化了是春天!”多么天真,多么浪漫的想法!创造性是不能教的,但,创造性却能被这潭“泥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乾隆年间,有两位书法家。一位极认真地模仿古人,横要像苏东坡,捺要像李太白;另一个正好相反,讲究自然,独成一派。某天,两人相遇,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后一个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第一个听了,顿时瞠目结舌。
不错,正如齐白石先生的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会创造,只会在前人的框架里打转转,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我们不是不会打破常规,只是常规牵制住了我们的手罢了。
更多文章:
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来回报社会呢?用回报社会造句(大约30个左右)
2024年6月18日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