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朱淑真 后两联赏析?诗歌鉴赏:《秋夜》(朱淑真)
本文目录
秋夜 朱淑真 后两联赏析
《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言浅味永,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前两句叙事.首句交代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
诗歌鉴赏:《秋夜》(朱淑真)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随夫游宦吴越荆楚之间,相传她婚姻不遂,抑郁而终。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写道:“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言浅味永,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又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呢?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朱淑真最有名的诗句
朱淑真不仅词作成就斐然,而且如同李清照一般也善作诗,只不过她词名太盛,以至于诗名被掩,少有人知。不过朱淑真的诗与她的词一样多是悲情愁绪之作,其诗集也被命名为《断肠集》。下面这首小诗便是朱淑真最经典的一首诗,短短四句,深婉含蓄,颇有唐诗意境:秋夜南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这首《秋夜》所写的是秋夜无眠的情景,抒发悲情愁绪。前两句“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叙事的同时点出节气时间,“夜久无眠”、“烛花频剪”的不经意之语也道出了诗人在漫漫长夜的百无聊赖和孤寂之感。而后两句则转而写景:“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铺床欲睡,却见满床梧桐月影,一个“凉”字似乎写床之凉,又似乎是怨月辉照“凉”了床,仿佛心境之“凉”!最后则从床上月影,看向天上月影,月光在梧桐叶间若隐若现,光影交织,组成了一幅深邃幽渺的意境。全诗无一字抒情,却处处浓情深蕴,一个“久”字便知无眠有思,一个“频”字写出孤独寂寞,一个“凉”字如心境之悲凉,一个“缺”字尽是离人思妇的苦楚!一句“月在梧桐缺处明”写景意境缠绵悠远,说理似乎道出了光影明暗的至理,抒情道出“缺”时盼“明”的相思之望!短短四句的诗,读来意境缠绵隽永,意蕴含蓄,令人回味不已!断肠才女,能与李清照齐名,确实才情非凡!
求朱淑真《秋夜》的解析
这首绝句言浅情深,辞淡味浓。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起句交代“无眠”的客观原因──秋气萧瑟凄清,锦衾单薄,佳人夜永难寝。次句剪辑了一个典型动作──“频剪烛花”。“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然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一个“频”字,尽显诗人内心的波澜。“欲三更”,呼应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烛,这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次第,人何以堪!
南宋诗人朱淑真作的诗,(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满意吗?***隐藏网址***
朱淑真秋夜原文和翻译
朱淑真秋夜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秋夜作者:朱淑真朝代:宋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翻译
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赏析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
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后两句写景。
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
“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
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更多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雪松的启示100字?山谷中的谜底,我们从雪松身上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4年5月13日 08:30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
2024年8月12日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