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的内容
本文目录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经典巨著,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自其问世便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 《内经》是一部传载汉代及以前人们运用传统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以及当时已经掌握的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地理,乃至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数学等知识来探索生命奥秘、揭示生命本质的、以生命科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 《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文献的汇集,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其主体部分汇编成书应在西汉的中晚期,曾著录于刘歆的《七略》约公元前26年,但司马迁《史记》记载有《内经》所引医籍相同者却独不见《内经》,可见《内经》成书应在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26年的60多年之间。 《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到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内经》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内经》虽然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对中医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书中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和牵强的解释,很多理论仅是一种假说,需要后世来证实或证伪。因此学习领悟时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黄帝内经的内容
黄帝内经的内容: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包括九十篇,主要讲述医学基础理论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其中包括五脏六腑的功能、气血津液等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则,阴阳五行学说,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灵枢包括八十一篇,主要涉及经络、穴位、按摩、针灸、饮食起居、药物等方面知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认为是中医经典。
整本书以阐发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思想为核心,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强调了预防与治疗并重的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医学、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帝内经还包括了许多其他重要内容:
1、阴阳五行: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阴阳和五行的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极相互作用而产生,而五行(木、火、土、金、水)则是描述事物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基本元素。
2、五脏六腑:黄帝内经详细描述了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强调了它们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经络学说: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人体经络系统,包括经脉、络脉和穴位的分布和功能,以及针灸、按摩等疗法在调整经络流动中的应用。
4、饮食起居:书中详细讲解了饮食起居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合理的饮食搭配、节制饮食、适当的运动和休息等方面的建议。
5、疾病诊断与治疗:黄帝内经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包括四诊法(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等,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和防病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和价值
1、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注重防病和保健养生。通过了解阴阳五行理论、调节饮食起居、锻炼身体等方法,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2、个体化治疗:黄帝内经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个体的病症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诊断,尊重个体差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经络调理:黄帝内经中介绍了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应用,包括针灸、按摩等方法。通过调理经络,可以平衡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对一些慢性疾病和痛症有一定的疗效。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如下:
1、《灵枢·本神》原文:故神者,所以为形也,形者,所以变化也;神者,所以为变化之官也。故气定则神舒;神舒则形正,形正则气行,气行则化已。
翻译:所以说,神是形体存在的根本,形体是各种变化的基础。神是掌控变化的机关。因此,当气定时,神就会舒展。神舒展则形体正常,形体正常则气血流通,气血流通则身体得以健康。
2、《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是故资生之气,禀神而生,通使以之,和调以之,御寒以之,御暑以之,御风以之,御雨露以之。
翻译:因此,人体获得了生命之气,借助神气而存在,运行于身体,调节身体平衡,抵御寒冷,抵御酷暑,抵御风寒,抵御风雨和露水。
3、《灵枢·百病始生》原文:夫病之生也,气先受邪,乃生为病。邪之积也,病之形也。
翻译: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身体先受到了邪气侵袭,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邪气的积聚便是疾病的表现形式。
黄帝内经的静心口诀
1、冰寒干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
2、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3、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尘垢不沾,俗相不染。
4、飞花落叶,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幽。
5、无有相生,难以相成。心无挂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6、闭目养心、闭目降气、闭目行悦、闭目卧思、闭目解乏、闭目释烦。
7、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拿独坐,长啸鸣琴。
8、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
9、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10、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黄帝内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黄帝内经》讲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的历史价值影响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渊薮,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集结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黄帝内经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注解
- 4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黄帝内经
1 拼音
huáng dì nèi jīng
2 英文参考
Huangdi Neijing
Inner Canon of Huangdi
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3 注解
《黄帝内经》为书名。简称《内经》。包括《黄帝内经灵枢》及《黄帝内经素问》。成书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托名黄帝所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原书十八卷,即《黄帝内经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黄帝内经灵枢》)各9卷。书中以医药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的治疗。书中有关针灸、经络的论述,为后世针灸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举凡人与自然、摄生、防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等等学说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历代医家均将其奉为圭臬。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多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并丰富了《内经》以前的古代哲学。《黄帝内经》,流传甚广,传本也较多,其中以《黄帝内经素问》、《九卷》两个传本系统最具代表性。公元六世纪,全元起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全面注释。但由于第七卷早佚,全氏也只注了八卷。唐宝兴元年(公元762年)启玄子王冰对《黄帝内经素问》重新加以编次,加上大量注语,并根据其先师张公所藏的秘本等补入七篇,作为亡佚的第七卷内容。由于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于是《黄帝内经素问》由原来的九卷,扩充到二十四卷。从此《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流布日广。北宋 *** 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对王冰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校勘注释,遂称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新校正”本《黄帝内经素问》。成为后世研究,注释《黄帝内经素问》的主要版本。《九卷》一书传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了《针经》、《九墟》、《九灵》和《黄帝内经灵枢》等多种书名的传本,但后来均已失传。南宋绍兴乙亥(1135年)史崧氏将家藏《黄帝内经灵枢》九卷重新校订,也扩为二十四卷,予以刊行。从此《黄帝内经灵枢》成了《九卷》的唯一勘本。其后尽管出现过十二卷本等各种刊本,但皆以此为据。《黄帝太素》是流传下来的另一种《内经》古传本。隋·杨上善对《黄帝太素》又进行了整理和注释,命名为《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二十卷扩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晋皇甫谧所撰《针灸甲乙经》一书就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合编而成,因此也应作为《黄帝内经》的又一古传本。后世医家十分重视对《黄帝内经》的学习与研究。除上述外,还有许多注释《黄帝内经》的医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吴昆《素问注》,明·张介宾《类经》,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世栻《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张琦《素问释义》,周学海《内经评文》等。还有节要注释《内经》的,如元·滑寿《续素问钞》,黄俅《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以及唐宗海《中医汇通医经精义》等。
《黄帝内经素问》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36/huangdineijingsuwen/index.s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张志聪)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29/huangdineijingsuwenjizhu/index.s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胡澍学)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37/huangdineijingsuwenxiaoyi/index.s
《黄帝素问直解》( 高士宗)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34/huangdisuwenzhijie/index.s
《素问经注节解》( 姚止庵)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35/suwenjingzhujiejie/index.s
《素问识》()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47/suwenshi/index.s
《读素问钞》( 滑寿)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43/dusuwenchao/index.s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王冰)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22/suwenliuqixuanzhumiyu/index.s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编撰人不详)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50/huangdineijingsuwenyipian/index.s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刘完素)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52/huangdisuwenxuanminglunfang/index.s
《素问要旨论》( 刘完素)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51/suwenyaozhilun/index.s
《素问玄机原病式》( 刘完素)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25/suwenxuanjiyuanbingshi/index.s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张志聪)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30/huangdineijinglingshujizhu/index.s
《灵枢识》()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48/lingshushi/index.s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汪琥辨)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33/suwenlingshuleizuanyuezhu/index.s
《类经》(明·张景岳)全文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26/leijing/index.s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作为重要的医学典籍,其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 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古人认为作为天地万物本源的气,具有运动化生的本性。气的运动展开为阴阳五行,整个世界就是以气为内在本质,以阴阳五行为外在形态表现的动态统一系统。万事万物通过阴阳五行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黄帝内经》将其引入医学领域,用以阐释人体生命活动过程和现象中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阴阳和平是中医学最高的价值追求。追求宇宙万物的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永恒价值观。人之所以生病,根本原因就是气血阴阳的逆乱失调,所以中医的具体治疗原则虽有很多,但都以平调阴阳气血为最后目的。在养生上,调和阴阳,达到和同经脉、气血皆从、内外调和是最终目标。 二、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核心,《黄帝内经》根据这一思想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在内联系六腑、经脉、五体、五华、五窍、五志等,在外联系五方、五时、五味、五色、五畜、五音、五气等,形成一个表里相合、内外相关的整体,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医学宇宙观,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藏家学说为基础形成的脏腑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思维模式。 三、天人合一思想 天地万物由一气所化。中国古人认为气是宇宙和生命的本源,人与天地万物都由气所化生。天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着相应的关系,源于天人一气。气是沟通天人万物的中介。气是人与万物生死存亡的根据,是生命的本质。在气论自然观的宇宙图景中,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体,是由气所推动的大化流行过程。就人来说,生命取决于气,保气、养气、调气是养生和治病的根本要求。《黄帝内经》基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建构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使《黄帝内经》医学理论能够真实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客观过程。这种医学模式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身心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的防治和延年益寿的理论与实践之中,这是《黄帝内经》对于世界医学的贡献。它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但其可贵之处是,它已完全融入自己的理论,并作为临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施于医疗活动之中。 四、形神统一观 重神轻形是中医区别于现代医学的基本特征。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由气所化生,具体说来,是由在天之气(阳气)和在地之形(阴气)合和而成。就人来说则是形神合一。神是气之功能的极致表现,神本质上也是气。人的生命活动虽然要以形体为依托,但终究以气为本质,气在生命存,气去生命亡。所以古人在生命观上重气轻形。最佳的生理状态应该是形气相得,在病理状态下则是气胜形则生,形胜气则死。因此,与重视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研究,从有形的物质存在着眼的现代医学不同,中医重视对无形的生命之气变化过程的研究。 五、独特的生命观 (一)人体观。在古代哲学“精气论”、“道器观”的影响下,《黄帝内经》将人视为精气聚合、离散之器,生命现象是精气升降出入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主要是从整体机能活动的方式、方法及其相互联系的“道”的方面,研究生命过程及其机制与规律,提出“以四时之法成”的生命机能结构学说,“阴平阳秘”与五行生克制化的生命机能稳态学说,“奇恒”、“回转”的动态生命过程学说,集中体现在藏象、经络、精气神等理论中。 (二)疾病观。在“奇恒常变”观念的指导下,结合丰富的医疗实践,《黄帝内经》确立了有关疾病的理论。关于疾病的概念,诸凡饮食起居、劳作情志等一切身心活动反生理之常者,均可使阴阳失调而致病。它不以形质结构及其物量变化的超标作为衡量疾病与健康的单一标准,而是更强调整体机能的紊乱与失常。关于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以“邪正相争”阐明其机理,以六淫疫邪侵袭,饮食、劳伤与七情失调概括其致病方式,从致病因素与机体抗病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审求其病理意义,即“审证求因”。关于疾病变化的机理,《黄帝内经》着眼于宏观、动态地分析其整体机能失调的方式、状态和过程,提出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变为基础的疾病传变等理论,成为临床诊病论治的理论基础。 (三)诊治观。《黄帝内经》提出审机论治的诊治原则,是辨证论治的雏形。审机,即审察病机,就是通过对临床病症的收集、整理、分析、综合,确定其病变本质。它是对疾病过程中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整体机能失调之本质概括,因时而异、因人而别,作为诊断过程,后世演化为“辨证”,于是“证”成为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由此决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本特点是在整体机能协调的基础上,将治疗个体化,强调治患病之人;提倡各种方法配合应用,强调综合疗法;在治人与治病的关系上,更重视人;在整体与局部、机能与形质关系的处理上,更重视整体、重视机能;对病变共性和个性的关注上,更重视个性。对于疾病的预防上,提出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有效指导了各种自我健身法的实施,在世界保健医学上独树一帜。
黄帝内经包括哪几个部分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个部分。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书成于战国至秦汉间,为时人总结旧说而成,编撰者难以稽考。成编后冠以黄帝之名,借以取重于世。《素问》与《灵枢》历来被认为是《黄帝内经》的两个组成部分。
汉以后,《素问》单行,独立成书。宋仁宗嘉_(1056-1063)年间,校正医书局林亿、高保衡等人奉敕对王冰注本《素问》加以校勘,正谬误六千余字,增注二千余条,并由政府刊印颁行,其规模之大、质量之优,前所未有,故为历代医家所珍重。
***隐藏网址***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的文献价值: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什么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更多文章:
剪不断的思念(无法实现,剪不断的思念 我爱的深,爱的切也忘不掉我们的爱恋这是哪首歌的歌词)
2024年8月24日 21:20
2021年发朋友圈语录(有哪些2021年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
2024年7月5日 16:20
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阿信的“如果还有明天“谁知道歌词)
2024年4月6日 14:40
大一新生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是什么?大一新生第一年最应该做什么
2024年4月18日 03:30
2015年清明放假通知(2015年清明节放假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4年4月8日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