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色戒观后感范文5篇
本文目录
色戒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
《色·戒》是由李安执导,梁朝伟、汤唯、王力宏、陈冲主演的剧情片,于2007年11月1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改编自作家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动真情,于是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故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希望你们能喜欢!
色戒影评解析评价
在《色戒》被拍成电影之前,已经看过两遍小说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时,就觉得这是张爱玲写得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只是奇怪,为什么这篇小说没有出名。在我看来,它应该有资格和《倾城之恋》、《金锁记》一样红。后来听说李安导演要把它排成电影,非常兴奋。其一,颇有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慨;其二,深信到了这篇小说出名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从选影片女主角开始到杀青,再到最终上映,人们对于这部电影最热门的话题居然是片中的激情戏。这样好的一部作品,竟被人们归入情色电影之列而成为谈资,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除了床上戏之外,另一引起人们讨论的话题便是—凭什么汉奸如此风度翩翩,而爱国学生则如此蠢笨不堪。自然,爱国人士们的愤慨是不无道理的,毕竟我们从小到大看的电影都是志士把敌人当猴耍。例如,地道战、地雷战里那些装备先进却弱智异常的日本人被我游击队打得找不着北。现如今,电影里的爱国学生竟然如此无能,更甚的是那个出卖其他者的女学生竟然是本片女主角。正义何在?天道何在?
关于影片的讨论主要就是围绕两个问题:第一,电影中的激情戏究竟是不是必要,是否已经超出了电影所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第二,影片中汉奸对者的完胜是否侮辱了,是否有贬低者,抬高卖国贼的嫌疑?
本来以为,影片会引导更多人去读原著。而原著也会被更多人欣赏。却不料电影只是引起了一些在我看来十分无谓的争论。很多话已经憋了很久,可谓不吐不快,如今便来谈一谈我对这篇小说和电影以及这两个热门话题的一己之见。
一开始,我非常不明白为什么李安导演为什么要在影片中安排如此多场大胆露骨的床戏,这与他一贯的导演风格并不符合。直到看了一期他的专访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有依据的。小说里有几处含蓄的提到两人之间的性事,例如文中引用说“英文有这话:‘权势是一种春药。’对不对她不知道。她是最完全被动的”,“又有这句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是说男人好吃,碰上会做菜款待他们的女人,容易上钩。于是就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他这安逸的小鹰巢值得留恋。”也许是以前看小说的时候年纪还小,对于这个不太关注,又或者是因为我一贯不仔细的缘故,小说里的这几句话从来没有引起我的丝毫注意。听了李安导演的一席话,不免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床戏的安排的确找到了依据,可是这又引出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佳芝明知自己和同伴会有性命之忧,却为什么要放走老易?是因为爱上了他,或者至少对他有了好感吗?第二,是什么原因使佳芝爱上了老易或者说与他有了感情?仅仅是因为老易找到了“到女人心里的路”?还是有其他原因?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疑问。佳芝为什么要放走老易。书中虽然没有直接的说明两人的除了上床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感情交流。但是在老易决定为佳芝买钻戒的刹那,书中这样写道:“这个人是真的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尽管这只是佳芝自己的认为,而且并没有说她是否爱上了老易。因此,我们无从判断他们彼此间是否真正相爱了。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彼此间是有了那么一点感情的。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是佳芝和老易在日本餐馆里用餐。佳芝为老易唱了一首天涯歌女,唱到“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爱呀爱呀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爱呀爱呀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时,两人均是十分动情。虽然,这个情节书里是没有的,但我以为李安加上这段情节是对于原著有了精到的理解的,并没有画蛇添足。应该说,两个人彼此间的感情都是矛盾而复杂的。对老易而言,一方面他非常喜爱她,另一方面他的身份和处境又使他对任何人都抱有强烈的戒心,不能和她过于亲热。对佳芝而言,她的任务是引他上钩,然后刺杀他,但是她却对他依稀有了感情和依恋。这段戏正是以一种婉转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两人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
所以说,佳芝之所以放走老易,是因为她对于他的感情—如果这还称不上是爱情的话。
可是,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促使她放走老易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被她的同伴边缘化了。
书中屡次提到,所有人包括邝裕民都在背地里暗暗笑话她。他们一方面以的理由要求她做出牺牲;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她的牺牲是肮脏的行为,他们对她不屑,开始和她疏远。她像是莫泊桑笔下《羊脂球》里的那个妓女。她被要求为了大家的利益做出牺牲,然后她的牺牲行为又被认为是下贱和可耻的。这种感觉不仅仅是被出卖,更是一种人格的侮辱。她感到的是比“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更甚的凄凉。
在老易死去之前,她还有那么一点点价值。一旦枪声一响,一切就全部结束了。在那些同伴的心里,她不是什么英雄,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除了茶余饭后成为取笑的谈资外,她将一无是处。也许,对她而言,这样的死去是一种解脱,是一种更好的结局。又或许,这是她潜里对于取笑她的那些同伴们的报复。这是她唯一可以把握的时刻,她要让他们知道,她可以让他们成为英雄,她也可以让他们悄无声息的离开这个世界。
因此,被同伴的边缘化和对于老易的复杂情感,使她在那一刹那做出了如此的决定。也许你可以说她不是高尚的,甚至是自私和无耻的,可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会做的。
至于第二个疑问,则要简单的多。
书里这样写道:“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本来,她是猎人,他是她追逐的猎物。到头来,她却反成了他的猎物。李安导演认为,那是“性”的作用。我却以为“情”的原因更多一些。
佳芝是没有恋爱过,第一个获取她少女贞操的是那个她最最讨厌的梁润生,而那只是为了这个任务的完成所做的准备工作。老易是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虽然,与他的交往只是她为了完成她的任务。可是,她究竟恨他到什么程度以至于必须要杀死他,恐怕她自己也不太清楚。而像老易这样的情场老手,便是那些富家太太他也是手到擒来,何况一个还不谙世事初涉爱河的女大学生。
即使是张爱玲在书里多次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性”事,可是没有感情为基础,又怎会和谐。因此,尽管我同意李安导演安排的大量激情戏有依据,但我仍然认为这是喧宾夺主了。也许,对于两人之间这种若即若离,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世界应该更多一些表达。
即使如此,“色戒”依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影片,总体上表达了原著的内涵。
至于,质问影片中汉奸对者的完胜是否侮辱了,是否有贬低者,抬高卖国贼的嫌疑?我认为是多余了。首先,这只是一群初出茅庐毫无斗争经验的热血青年,根本称不上者。况且,这次行动的失败最多只算是曲折多舛的路上的一个趔趄。
章培恒先生在一九九六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导论中这样给文学定义: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情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我想,张爱玲也好,李安也罢,无非只是想表达佳芝在这种处境下,内心的挣扎、痛苦、无奈、矛盾、无助、彷徨的复杂情感。还是那句话,佳芝不是高尚的,可她是活生生的。
色戒观后感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引起的温暖、舒适的体验;承诺则指维持关系的担保。拥有了这三点,爱情才能长久。
张爱玲的《色戒》所描述的爱情故事,除了激情是否还有其它两点,我看观众很难达成一致。下面来看看龙应台的点评。
龙应台在——『《色戒》:性在床上,爱在绝望里』一文里我看到了三个观点。
其一、“征服一个男人通过他的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牝道。”——张爱玲。
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于她纯纯的爱,她还可能被世俗谅解甚至美化,但是,她却是因为性的享受,而产生情,而背叛大义,这,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才是小说真正的强大张力所在。
“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就权力的掌控而言,易先生是“猎人”,王佳芝是“猎物”;就肉体的释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猎人”,易先生是“猎物”。
因为有如此浓烈的“色”,才会有危险而肃杀的“戒”。易先生把一枚“戒指”圈在王佳芝的手指上,究竟是易先生施“戒”于王,还是王是易先生的“戒”,恐怕是一个辩证关系、互为连环。
二、没有张爱玲,没有香港,也就没有这段历史。
他(导演:李安)非常自觉,这段史,在香港只是看不见的边缘,在上海早已湮没沉埋,在,逐渐被去除,被遗忘,被抛弃,如果他不做,这一段就可能永远地沉没。他在抢救一段他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的式微的历史。
三、真相何其稀少,我们只能从小说中去寻找。
《陈立夫回忆录》第232页:丁默邨(电影里的易先生)本来可以不死的,但有一天他生病,在狱中保出去看医生,从南京拘留所出来,顺便游览玄武湖……这个消息被蒋看到以后,蒋委员长很生气地说:“生病怎还能游玄武湖呢?应予枪毙!”
丁默邨就被枪毙了。只因为他从狱中出来,贪看一点湖上清风,被一小报记者认出来,写上了报。
啊,我不禁掩卷叹息。难怪丁默邨的死刑判决书读起来那么地强词夺理,对丁默邨所提出来为自己生命做辩护的种种白纸黑字的有力证据完全漠视。原来,判他死刑的,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法院,也不是一部真正的法。
在那样的时代里,你对所谓“忠奸”难道不该留一点人性的空隙吗,不管是易先生还是丁先生,是张爱玲还是胡兰成?
龙应台之问?肯定不是问李安和张爱玲,而是问观众。张爱玲在写小说时,对于“忠奸”她是无所谓的,然而对于人性的描述她很重视,并尽量做到实事求是。我估计她也没想的那么复杂,她只想到自己与胡兰成的情仇爱恨,从而给后人留下了那段真实的历史。
以上就是色戒这部电影的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希望你们能喜欢!
色戒影评
色戒结局
色戒观后感
色戒解析
色戒观后感范文5篇
色戒观后感
我是一直等到《色戒》的清晰完整版出来以后才看的,因为对李安的信任,我不相信被剪去的那二十分钟是可有可无的,以李安的地位、声望,还用得着那些香艳的镜头来作卖点?如果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子,我不想看到一个支离破碎、灵魂残缺的东西。
首先,别说什么国恨家愁、为汉奸唱赞歌之类的话了,张爱玲的东西什么时候是红色的、革命的?她与胡兰成的爱恨纠缠又何曾沾染过政治的气息,对她而言,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过是她的小说背景罢了。她只是个特立独行的女人,冷冷得写着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因此,李安的《色戒》是在原著的调子下进行的,如果真把结尾改成刺杀成功,王佳芝代上大红花去延安的话,大家去看《地道站》、《地道游击队》。。。。。。。就是了。再顺便表达一下我的立场吧,无论是丁默村或是胡兰成以及所有的汉奸,我都鄙视;所有的革命先烈,我都崇敬,别拿这个砸我。
好了,可以开始说说我眼里的《色戒》了,我觉得它是一部关于恐惧、信任、背叛、利用和感情的好电影。
易先生是汪伪情报机构的高级特务。作为汉奸,他是深知自己的命运的。因此,他多疑、谨慎、冷酷、残暴,每天都在杀人、又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被杀。他害怕黑暗,可对他而言,那里又会有光明的所在?早一天或是晚一天,他都会成为日本那艘沉船上的陪葬品。没有信仰、没有希望,那种巨大的恐惧压迫得他喘不上气来,因此,他需要依靠女人来释放他的压抑和内心的虚弱。
这时候,青春的、稚嫩的王佳芝出现了。刻意地挑斗;暧昧的眼神。于是有了第一场虐待的戏,她成了他的猎物,他的发泻对象,这个时候,她对于他而言,或许只是众多情人中的一个。
而她,王佳芝,原本不过是个青春懵懂的女学生罢了。第一次,因为对同校男生朦朦胧胧的感觉,就参加那个愚蠢的暗杀行动,并且失去了贞洁,看到她清晨站在窗前的镜头,真是让人叹息;第二次,便是为了逃避舅妈家的贫困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吧,她又一次走进了这个棋局,而一次,注定是一条不归路,所以那封给远方父亲的信根本没有寄出去的必要。
作为女学生的王佳芝,她的生活是单调枯糙、无爱的;而作为麦太太,她是生动丰富、有爱的。所以,她是真得入戏了。还记得影片开头,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电影吧____希区柯克的《美人计》,只可惜,她这次爱上的是她要暗杀的对象。
她还是太稚嫩了,会在咖啡杯上留下口红印;会“死皮赖脸”地在牌桌上留下自己的电话,然而老奸巨滑的易先生识破了专业特工的美人计,却没有看穿她,原因是她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麦太太。从始至终,她都是糊涂的,而也正是她的糊涂迷惑了易。
“通向女人内心的道路是阴道”,那么通向男人内心的又是什么?没有人会只是这么浅薄。王佳芝在老吴面前的泪流满面地说出了那句“他更懂得假戏真作。。。。。。他在向我的心里钻,越来越深”。而他,第二场床戏,我们从他的忧郁的眼神中,从他的颤动的嘴角里,看到的是他的脆弱、无奈、委屈、孤独以及在她的身体里得到的安全感而对她的感激。
影片中有二场二人在车里的戏,第一次,他的手直接深向了她的二腿之间,而第二次,他握住了她的手。信任和感情,我相信是有的。而她从革命者那里得到过什么?老吴不在乎她的感受,也不在乎她的处境,给她的不过是利用和冷酷罢了。
最后一场戏,不要说她只是被那一枚六克拉的钻戒打动了芳心,不是所有女人都这么势利,更不要说,代价是她的命。当她戴上那枚钻戒的时候,她并没有放走易的打算,因为,他是汉奸。她准备退下那枚钻戒,她说:“我不想戴那么贵的东西在街上走。”而他说:“你跟我在一起”。这句话不是以汉奸的身份,而是以情人也就是人的口吻说的。我宁可相信,这才是她放走他的真正理由。
李安拍这部电影,拍得很累;看这部电影,看得也很累。
色戒观后感
《色戒》,听闻了很久,可也只是听闻而已,这几天才把它看了。
关于《色戒》,最热议的就是那些大尺度镜头,网上一搜,很多事关于这方面的评论。可对于片中占绝大比例的其他情节来说,很不公平啊。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严格来说,只有一个主角,只有女主角。这部电影,是王佳芝视角里的世界。与其说这是那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一个女子的故事。《色戒》,让我联想起另外一部小说——王安忆的《长恨歌》。王佳芝与王琦瑶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她俩的命运都与大时代的主流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
之前听说,戏剧性转折点出现在王佳芝看了一眼易先生送的白鸽蛋,故而想起杨青兰上课时讲的——“看张爱玲(小说),会发觉女人不可靠……”。看着看着影片到最后,我觉得不是。从一开始王佳芝加入话剧社,是因为邝裕民,但这也并非说她演出的时候没有那样热血的情感,参与暗杀易先生的行动,多半也是因为邝裕民、也有点热血吧,她的革命性没有邝裕民那么强。在整个故事里,王佳芝其实受了很多委屈,不过她内心还算很强大的。一开始,母亲去世了,父亲只带了弟弟过去英国,然后还再婚,不够旅途费让芝佳去英国,留在国内的房子被舅妈卖了,寄人篱下。所幸还能继续上学,如果不能上学,我想,王佳芝会很难受很难受,但上学,也不能给王佳芝一个清晰的明天的方向与期待,但至少,这还是一个可能找到明天的途径。王佳芝没有家,像一个孤儿,很孤独,很委屈,同时也很坚强。再次继续暗杀易先生任务的时候,有一次,她对易先生说:“给我一间公寓。”是不是觉得有点当下的意味?让易先生给她一间公寓,对于刺杀他能提供很大的便利。老吴在片中有说过“王佳芝虽然不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女特务,但她胜在她就只是‘麦太太’。”王佳芝在话剧社的那些人中,演技算是最好的吧,她表现得还挺淡定自若。一方面她原演技就挺好,另一方面,她多多少少也进入了角色。“给我一间公寓。”于她自己,有点想要个房子吧,要知道,她是个无家可归的人。尽管老吴答应她任务完成后送她去英国去她爸爸那里,但那里,会是她的家吗?而且在电影开始不久的时候,她同学就已经问过她怎么不去英国,虽然她回答得淡淡的,还挺客观大方的,但她心里真的一点感受也没有吗?感觉她也不是十分想过去英国,只不过,爸爸在那里。在电影里,易先生有两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穿着”,另一句是“戴着”。在将要刺杀易先生的那一段时间里,王佳芝很紧张,很不安,尤其是那个时刻越来越迫近的时候。王佳芝试图把戒指脱下来——易先生一旦死了,这事就结束了,留着个戒指让人感觉会被这件事牵绊下去,至少在心里。易先生对她说,“戴着”。“戴着这么贵重的戒指走上大街,我怕”。“和我在一起,怕什么”。真正令王佳芝心软放走易先生的,不是鸽子蛋,而是眼前这个即将要死的(并且致他于死地的很大程度上还是她)却对自己的死毫不知情毫无察觉的人竟然愿意让她戴着那么贵重的鸽子蛋,还妄图完全有能力保护她。这么一个触点,触动到王佳芝原本就紧张不安的心,致使她说了“快走”。王佳芝对易先生动了情,或者说,变心了。邝裕民曾对王佳芝说过,“我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而事实上,王佳芝受了伤害并委屈着。王佳芝对邝裕民说“当你年你可以的”的时候,还是喜欢这邝裕民的,只不过邝裕民对王佳芝的承诺就像空头支票,即使,这次任务顺利完成,他也不会一直守护着她。
若问片中有无讽刺哪个人,我想被讽刺那个是老吴。很冷静理智的特务,不过很容易看出这个是个丑角。王佳芝不认同他。
易先生还有句台词也很令人印象深刻——“别看鬼子杀人如麻,其实他们心里比谁都害怕。”“这声音(歌)就好像哭一样……”其实他的内心,也是极度恐惧的状态。
片末,易先生眼中有泪光,也有恐惧,他对王佳芝是有感情的,同时也因为这样、又出了事,他更加恐惧了。
这部电影,感觉很饱满,有血有肉,不像一般这种背景的电影那样,那种电影像是铜版画。我想,这是这部电影获奖的原因吧,再怎么宏大的历史,总归是由人组成
色戒观后感
《色戒》这部影片很优秀,也对我的口味:没有废话。《色戒》虽然是特工的背景,却不是特工片,而是描写女人情感的感情片。
《色戒》,短短的篇幅就写了三个故事。尤其难得的是,这三个故事,尤其是后两个,又是互相穿插,混为一体。这三个故事是:二女争邝,对邝和如此爱国的失望,对易动情。
二女争邝中,以王佳芝出演话剧成功,在公共汽车上,邝主动走过去坐在王佳芝旁边结束。写和演都比较隐晦,不认真看是看不出的。在这一阶段,王佳芝几乎每次见到邝,都会幸福的笑。同时,王佳芝感受了爱国。
王佳芝等本来以为,只要约易出来看电影或带回家,就可以在电影院、家刺杀易。但易警惕性很高,这样再约会下去,就是王佳芝做易的情妇了。王没了主意。于是——
王佳芝对邝和如此爱国的几个失望故事。第一失望故事:邝同意王坐易的情妇,并商定,王佳芝的性经验由一个经常嫖妓的同学教授,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取得。而从王佳芝的眼神中,倒希望自己的初夜交给邝。而邝为了“爱国”,能更好完成任务,竟如此.....。王佳芝表情失望,有些痛苦。但在爱国和出卖色相的抉择中,无能为力。这就考汤唯的演技了。
其中的值得一提的有:1、易突然离去,刺杀行动无果,缓和剧情2、易在门口纠缠,展示了易汉奸的警惕性和好色写的妙3、打牌中,王佳芝巧妙的给电话4、对话:易,你人聪明但的牌技很差王,是呀,就只赢过你。寥寥数笔,展示了“奸情”。妙!这些不细看是看不出的。
第二失望故事:在上海,基本上脱离组织的王佳芝,被组织找到,叫其为国家,继续特务,色诱刺杀易。(这个不是可有可无,说明了王佳芝并不是坚决的革命者,为下文埋下伏笔)。
但王佳芝却惊知易为性虐待者。这大大加重王佳芝色诱的压力,使剧情突然走到又一个高潮。也使得《色戒》的床戏变得重要,并不是可有可无起来,即有艺术感染力。试想,一个弱女子,受爱慕的人和爱国人士的鼓励,走上特务的路子,却想不到“爱国”是如此艰难:色诱汉奸已经不易,偏偏那汉奸又是个性虐待狂。王说,为了完成任务,不仅要和不喜欢的人做爱,还要却要像奴隶一般让他进入她的身体,想着“忠诚”,配合对方,让对方从性虐待中得到满足,而每一次都让她痛苦的流血流泪、精神崩溃。作为篇幅小的电影,床戏就起到“表达爱国艰难”的效果。否则,演汉奸的梁朝伟尽管老些,但仍不失是很靓仔,如没有性虐待的床戏,就表达不出这色诱的艰难。可能观众还会想:色诱这个靓仔,值得呀,不吃亏呀。
于是王佳芝找到邝,要求其赶快行动,刺杀易,带她离开这个伤心地。邝说,要听上级指示,并表示,不会让她受到伤害的。但这话更伤了她的心。
第三次失望故事:邝和王都知道了,其实有机会刺杀易的,但却不实施,于是一起找到了领导。领导说,因为想从易中得到更多情报,易还有利用价值,所以不能刺杀易,反而叫王佳芝继续色诱易。王佳芝痛骂领导。末了,无助的眼神,望着邝,盼得其支持。邝无可奈何的望着她,最终走了。剩下无助的王,那眼神似乎说明了王佳芝似乎对邝和如此爱国,彻底失望了。
汤唯就是要在:爱国和要自己出卖色相、邝是否还值得深深爱慕、对任务和性虐待是坚持还是放弃、对一个汉奸的示爱是否值得感动,这一个又一个抉择中表演出彷徨、犹豫、无助、坚定等。好像能演这个角色的演员真的不多,就我所知,也许杨紫琼行吧,但她又老了点。
而对汉奸易的感动又是另一个故事。对易的动情不像其他爱情故事那样美好,那是在王佳芝在“爱国”人士中得不到应有关怀,仅仅把她当作一个工具的情况下,突然得到易的极端重视,由心感动的:易给了她一个很大很大的钻石,那个钻石是开始和易太太打牌时,易太太叫易先生买给她,而易先生表示不买给她的钻石。而那钻石,其实易先生已买下,就是不给他老婆,而给了她。王佳芝听着易真诚的话、望着易真诚的眼神,做为女人,一感动,就透露了要刺杀易的消息。救了易,却送了自己性命。好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而王对易的动情又穿插于第二个故事中。王是对邝和如此爱国的失望的同时,不经意中动情的:第一次幽会,王佳芝用手指抹出了一个指痕;第二次幽会,王佳芝对邝说,房子中有花香,茉莉花香等,但枕头很多灰尘。这个细节剧情也没有明说,但观众却很容易知道:易也许很好色,也养过女人,但已经不养女人很久了,而第二次幽会,易竟会细心的喷了花香。是真的渐渐对王有意思了。
而易对王佳芝的动情,也表现在床戏中性虐待程度的减轻,最后一次竟允许王佳芝骑在他身上。还有在一次约会中,王等了2小时,于是下一次,易也惩罚自己,自己等待了王。
整个影片的背景处理也很好
......
总之,《色戒》值得回味的地方太多了。
色戒观后感
大半年来,李安执导的《色戒》一直是媒体的焦点,汤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杭州姑娘成为了,成为继章子怡之后的“安女郎”,也成为了国际巨星。
一直觉得张爱玲笔下的故事曲折离奇,感情基调“压抑”,情节“畸形”。《色戒》整部电影的颜色是“灰暗”,只是王佳芝偶尔抬头时露出鲜艳欲滴的红唇,合体的蓝色旗袍以及手指上璀璨夺目的粉戒。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王佳芝(汤唯饰),岭南大学大一新生,18,19岁,出生于广东富商家庭,早年丧母。日本侵华战争,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大片国土沦丧,岭南大学不得不迁往香港。佳芝与同学来到香港其中也包括爱恋许久的邝裕民,也是将佳芝推向深渊的第二个男人。来到香港以后,王佳芝参加了邝裕民组织的爱国话剧社,再我看来她不是完全爱国,大都来自苦闷和压抑。此时的苦闷来自,只带着弟弟去英国的父亲又要结婚了,这是将佳芝推向深渊的第一个男人。佳芝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切,甚至还寄了祝福信。在这种没有希望的未来的情况下,她接受了刺杀特务头子易先生的任务,于是她摇身一变成为香港的“麦太太”来勾引易先生(梁朝伟饰),为了成功勾引易先生,佳芝要假戏真作,而她的初夜不是爱恋许久的邝裕民,是一爱逛妓院的同学。可怜的佳芝的初夜像妓女一样被玩弄。而第二天得到了易先生离开香港的消息,佳芝失踪了。三年后,佳芝在上海遇到了邝裕民,此时上海的舅妈收留她,条件是卖掉父亲为她留下的房子。佳芝的心寒了,于是再次加入行动,他们得到了重庆方面的支持,计划周密,配合默契,但是佳芝爱上了易先生,色冲破戒,最后关头救了易先生。易先生戒冲破色,将佳芝处死。
老实说《色戒》一些镜头我没有看懂,与好友讨论过,易先生是个性变态,伤害佳芝,为何佳芝会真心爱上他,好友解释,真是由于她长期压抑自己,苦闷无法发泄,而易先生打她时,她才得到释放。易先生,汪伪政府要员,他深知这个政权常不了,即将倒台。但是他只不过是个棋子,任人摆布,即使他死了,会有人代替他。他曾说过“我不相信任何人,这个世界就是欺骗与被欺骗的关系。因此,他有性虐待的癖好,他只有在虐待佳芝,从她哭喊声中才感到自己活着。
佳芝呢,生活如死水,无论刺杀成功与否,她都要死于非命,从重庆方面的人烧掉佳芝的信就看出来,成功了,重庆也要灭了她的口。于是李安导演安排了这个书里没有的桥段:在日本会所,佳芝为易先生演唱《天涯歌女》,易先生哭了,眼前的女人,我是爱着她的,她也爱着我。
佳芝枪决后,易先生回到生前寄宿他家的那个房间,回忆佳芝生前种.种,帷幕缓缓落下,只有按出那枚鸽子蛋似的粉钻璀璨发着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曾何必曾相识”。
色戒观后感
一天内看了两个电影,同名,《色戒》。一个是李安导演、梁朝伟、汤唯主演的,讲几个爱国学生为了刺杀一个汉奸而实施美人计,但美人最终真的陷于汉奸的感情而功亏一篑,爱国学生全部被杀。这部影片爱情用贯穿了整个电影,影响了女主人公最后一刻的选择。
对于爱情,在这个电影所展现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人物事件中,爱情已经不具备众人所熟知的面目,它不是温馨的、呵护的,在这样一个紧张暗藏杀机情欲纠缠的电影中,它是以一种比较畸形的形态展现出来的,是被扭曲了的,因此被许多人怀疑,甚至认为那不是爱,而只是背叛或占有。
事实上,就如同我在主评中所探讨过的人物性格,男主人公是一个情感极度压抑、内心被长期的阴暗恐怖生存环境折磨得变形的人物,因此他的感情是游走在一种信任与不信任之间,包含着痛苦、宣泄的流露。
影片第一场交谈,谈看电影、谈论细节,试探女主人公的那几句话都极为清晰的表现了他是个戒心十足的男人,每次出入自己家门都以闪电般的速度,最后为了逃生更是以一个几乎可笑的子弹般的速度射进车厢的,这都可以看出他畏惧死亡,极度不信任周围的人。然而就算戒备如此之强,他还是肯打破常规亲自走出车厢护送王佳芝到她家门口,甚至犹豫要不要进去,可以说这个行动已经体现出他情感的一角,在信任与不信任的游走中最后是信任占据了上风。
而接下来,下雨时他主动留在家中,用心记下王佳芝的电话号码,几次幽会强烈的肢体动作表达,在车厢内以及和式屋中彻下心防的那种内心独白,隐讳的眼神交流……都可以看出这种被扭曲了的非正常的情感表露。结尾的那颗钻石戒指可以说就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不爱这个女人如何能做出一系列的改变,如何肯为她把压抑在内心中丑陋痛苦的一面展现出来?对于特务头子来说,他应当最明白喜怒形于色、情感的外露会使敌人抓住自己的弱点,但影片从最初的戒备森严到买钻戒时丝毫不设防,甚至需要女主人公的再一次提醒才能意识到已然步入圈套,这都充分表示了男主人公在这场情感交锋中是有所沦陷的。
影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不是一种正常环境下发生的正常表达的爱,而是被时代、身份背景所扭曲压迫的爱,它是一种畸形的表露,犹如带有暴力宣泄的性爱。有的观众会反感那几场激情戏中的暴力情节,非要暴力不可吗?有的人会产生疑问,我认为这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人眼球而设计的,“暴虐”是男主人公压抑的心灵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他生活在肮脏的血海中,生活在背叛与不信任中,因此暴力是他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与他阴暗的性格相适应的,集中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类似《罗马》中幼年期就备受母亲和情夫讥讽折磨的屋大维,长大后必须要用残暴的性交形式来宣泄性格中不正常的一部分。
虽然是带有暴力折磨的爱,是扭曲的爱,但依然算是属于爱的成分。在结尾观众会感到疑惑,面对王佳芝的通风报信,易先生逃跑后却转身逮捕杀害了她,那么这还能算爱吗?我认为在那种环境是非人的感情所能左右的,当影片结尾真相大白,男女主人公的身份由情人瞬时归位为敌我双方清澈分明的对立,是你死我活,那么特务头子也就不得不执行他的工作使命,签署处死令。但小说中一段易先生的独白很好地说明了特务头子的内心所想:“她是真爱我的,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这看来极为自私残酷,却又是不得已,不杀王佳芝,爱国学生也就不能杀,不杀革命分子就不是特务头子,不杀掉要杀自己的人那就是自杀,因此他只能忍痛杀自己所爱的人,但还要来上那么一段缅怀,虽然女主人公死了,但特务头子让她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这并非虚情假意的告慰,而是这一对恋人所能选择的唯一方式,恰恰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而对于女主人公,在她完成了拯救敌人也是自己所爱的人后,影片步入尾声,她徜徉在大街上,漫无目的,最后坐上一辆车,看着车头飞快旋转的风车,音乐轻快自然,种.种都暗示了她此刻解放的心,她已经获得自由,没有后悔的情绪表露,因此我相信她的选择完全是忠于自己的心的。而她也知道这种选择后是什么,是自己的死亡,是同伴们的死亡,但付出如此代价,心情竟是如此畅快的,那么也就是无怨无悔,难道不是真爱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吗?
虽然男女主人公的爱是不能经得起生死考验的,但在电影中却得到双方的共识认同,影片中的爱不是正常的表示,也不是众多电影中被极度神圣宣扬、美化的无私奉献的爱,而是再现实不过的爱,特务头子没有为爱而反过来拯救王佳芝,但却又合情合理,因为那是谁也无法拯救谁,王佳芝因为天真美好而舍身奉献,特务头子因为世故冷血而保全了自我,但在他们之间,爱并没有因彼此的选择而被抹煞,王佳芝不会因拯救敌人而后悔,特务头子又会在结尾深深的缅怀自己的情人,所以我看到,尽管它与我们一般理解的爱相去甚远,但却绝对是一种可称得上爱的强烈情感,是为影片男女主人公双方都认同的。
在我们看来这种压抑痛苦的爱并不美好,但对比当时的环境却又不得不承认它是唯一美好的,当王佳芝在美人计行动中受到情感和道义的折磨,摇摆不定,身心俱首创伤的时候,她痛苦的表示:“他要钻进我的身体,钻进我的心中……”这是痛苦已达顶点的求救,但作为革命同盟阵线的同志们却不能理解,尤其是组织暗杀的王先生甚至是喝斥她的内心独白,这就使女主人公彻底明白恰恰是在自己的同袍中无法得到救赎,这也使得她放弃了希望,既然身后已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那么她不如飞蛾扑火,拯救她认为唯一值得她留恋的敌人。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
《月满轩尼诗》这是一部从头到尾充满了浓重香港气息的电影,无论是影片片名还是故事情节再到画面语言,无时无刻都在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纯正港片儿,都市爱情题材不再像一朵盛开在港片里的奇葩,原来她也可以绽放得如此平凡美丽。 实在是《甜蜜蜜》的影响太过强大,知道岸西这个名字是从这部电影的编剧开始的。颇为尴尬的是,作为岸西初执导筒,讲述一段充满无限暧昧的办公室恋情的影片《亲密》,其影响却远没有前者来得猛烈。这部《月满轩尼诗》依然是岸西所擅长的题材,香港这座城市在岸西的镜头下温馨却又不乏浪漫,舒服的画面贴近生活的故事都让观众体会到了岸西文艺小品中的熟悉与轻松 影片中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无比自然恰当好处,看起来也都无比喜人可爱,流露出的感情也相当真切动人,流动的梦境穿插于现实之间再配以舒缓净息的音乐,让观众有种疑是故人来的感觉,仿佛在聆听一位朋友有关于旧事的倾诉,原来平凡的故事也可以讲得如此清新如此美丽。 诙谐幽默的粤语对白,对我这种生于北方长于北方也总有一天会终老于北方的山炮来说,与看着字幕听外语没有分别,语言对于一种文化魅力的理解来说有着太过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于我而言这真的很不幸很遗憾。 如果没有《甜蜜蜜》或许岸西还在做着编剧,同样如果没有《色戒》汤唯也不知道要熬到何许,幸与不幸于他们而言这都是莫大的成功与收获,而当岸西与汤唯加在一起都在勤奋努力地超越自己时,这部影片都是他们的幸运,也必将收获观众满满的赞赏。 《月满轩尼诗》的卖相看上去也是相当不错,复出归来的汤唯,蛰伏多载的张学友,金像影后鲍起静,“黑白两道”的李修贤,还有客串的郑伊健和邵美琪这对曾誓言生死一起的爱人,这些人放在一起经过岸西的调制让这部爱情文艺小品也充满了一股商业气息,但对于吃惯了爆米花大片的观众而言她能走多远就看命啦。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 说实话,我去影院看《月满轩尼诗》,纯粹是冲着汤唯去的。一直对她很感兴趣,许久没有见过汤唯的作品,这部电影的上映,令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并最终如愿以偿。其实,以汤唯在影片的表演而言,我看了之后感觉很一般,其演技明显低于《色戒》的水准。当然,也许是角色的不同,受剧情和人物设计的限制,她的表演才华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汤唯在《月满轩尼诗》里只是本色表演,虽然如此,我仍然通过电影里她的几场感情戏,欣赏到汤唯不俗的演技。比如她站在天桥上的流泪,又比如她在餐厅里对阿来发怒等。《月满轩尼诗》的某些场景可能有些拖拉,几条情节线索互相交织的不是很合理很完美。不过,整部影片的艺术质量却是相当不错,全片充满着浓郁的现实浪漫主义色彩在目前香港的小成本文艺片里,它也算得上是部佳作。 温馨的爱情小品,这是我对《月满轩尼诗》的观感。没有大起大落,风风火火的’情感冲突,最多就是爱莲(汤唯扮演)因为误会而对阿来(张学友扮演)发点小脾气。电影剧情在朴实无华,悠闲平静中缓缓展现,看似写实的镜头画面,却也渗透着不少浪漫情调。时而幽默,时而忧伤,时而甜蜜,时而苦涩。慢条斯理的情节发展,却加入了剧中角色诸多的情绪和心态,犹如多种调味品般的让观众品尝和体现有关爱情的酸甜苦辣,与此同时也感悟生活中的艰辛和压力。影片中鲍起静和安志杰两位配角的表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后者,原以为他只会拍武打片,演些打打杀杀的角色,没想到他在《月满轩尼诗》里出演汤唯的前男友,一个鲁莽又痴情的混混,在暴躁的个性中也隐藏着细腻的爱恋之情。安志杰的戏份不多,却很出色的演绎了这个情感略微复杂的现实社会小人物。至于鲍起静,我就不再多说了,她的精彩演出无愧于其香港金像奖影后的荣誉桂冠。《月满轩尼诗》的引人之处应该是片中演员们的演技,张学友所扮演的阿来,是个典型的中年老宅男,而汤唯所扮演的爱莲则是个外柔内刚,十分乖巧的邻家大姑娘。他们之间的对手戏,特别是在餐厅的那几场,两人的感情交流与冲突非常值得观众的回味。 跟《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此片剧情也没有什么xx。但是,我个人觉得作为文艺小片,没有戏也是能够接受和理解。毕竟,《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部商业大片,其卖点就是眼花缭乱的特技效果,缺乏xx很容易造成观众的心理失衡,进而对它有所不满。而像《月满轩尼诗》这样的艺术小品式电影,从头到尾都是节奏舒缓,故事结构松散,好像一杯清茶,需要观众仔细又耐心的品尝,也就不在乎或不在意所谓xx不xx。 导演岸西对于电影艺术风格的把握很有力度,阿来在梦中与去世父亲的对话镜头很有创意,另外那位有点神秘的印度人,反复出现在阿来的眼前,也为《月满轩尼诗》增添几分喜剧的成份。电影不分大小,不论类型,只要能带给观众快乐和感动,就算是低成本的小品式电影,同样值得观众支持和关注。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尝尝精美的小点心,换换口味对食客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看多了视觉效果大片,偶尔观赏文艺爱情小片,换换片种对观众来说,说不定会有一种惊喜别样的感受,不信的话就去看看《月满轩尼诗》吧!
《晚秋》观后感
《晚秋》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晚秋》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秋》观后感1
《晚秋》主要讲述的是华侨Anna(汤唯饰)背着弑夫的罪名被捕入狱,七年后因为母亲过世获得狱方几天的外出许可,于是Anna乘上前往家乡西雅图的长途汽车,同上一辆车的Hun(玄彬饰)因没带够车钱,前来向同是亚裔的Anna借补车钱,并将自己的手表作为抵押交给对方,并单方约定西雅图再相见。就这样,一段各自不同背景的两个陌生人由此展开了一段简单却曲折的爱情。
I will be back 等还是不等
这句话对于Anna来说是一场沉重的心理考验,恰恰说这句话的都是自己爱的两个男人。第一个男人是Anna的初恋情人,婚后的Anna在与情人打算私奔时被发现,丈夫狠狠地将Anna打昏死过去,Anna醒来后气之便将丈夫杀害。随后打电话联系情人,可惜对方只留下了“I will be back”后便再也没有了音讯,当Anna获得出狱许可回到家中才得知,原来情人早已与他人结婚生子。
对Anna说这句话的第二个男人是在长途车上遇见的Hun,Hun是一名性服务者,有固定的服务对象且因此常受人威胁追杀。在与Anna第一次温馨约会将近告别时,Hun突然接到女老板即刻要求见面的电话,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的Hun对Anna说“I will be back,wait”,并如同之前借车钱是一样,再次将手表抵押给Anna做承诺。那么已受过一次心伤的Anna会不会忘记之前的伤痛,再等一次爱的人呢?这次的结果是完满的,Anna决定等Hun一会儿,Hun也办完事后匆忙赶回,只可惜时间差使得双方错过了对方。
是嫉妒作恶 还是轮回宿命
如同Anna得到许可外出但还是受到警方通信牵制一样,Hun过得也不是一个真正自由人的正常生活,Hun的牵制方是一对夫妻,妻子作为Hun的服务对象要求随叫随到,并且Hun需要服务对象支付费用度日。同时,在得知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后的丈夫派出手下四处追查Hun的下落。由此从某一层面来看,Anna和Hun的生活圈虽然不同,但两人的共同点却皆为天涯亡命之徒。
就是这样一对亡命鸳鸯,过往看似不同的人生经历,在影片的结尾处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处。在Anna返回监狱的长途车上,Hun决定陪同Anna一道出行,再次重温两人初次见面时的那时那刻。可惜没想到的是Hun在路途中最终还是被服务对象的丈夫抓获,虽然没有严刑拷打或是复仇杀戮,但服务对象丈夫将妻子突然死亡,并且Hun作为头号嫌疑人的消息带来时,还是给了Hun当头一棒。如同先前Anna入狱的宿命一般,Hun原本看似平凡的宿命突然之间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有情人再相见?你猜~
开放式的影片结局,刑满出狱的Anna坐在两年前与Hun约定再相见的汽车站,咖啡厅大窗前Anna的神情既期待又紧张,伴随着周遭过客之间的对话声,与咖啡馆大门开开合合的铃铛声,但这一场景中镜头中至始至终只有Anna。这是一出长镜头等人戏,陪女神等男神的感觉,又焦急又期待,好想快快快点看到男神!但,等着等着屏幕黑了,电影结束了。恩。
ps.影片的几处看点:
1.Anna与Hun两人在游乐园约会场景,面对一对白人情侣,与之对口型讲台词;以及之后画面感十足的剧中剧,在整部感觉苍凉的电影中有了一丝温暖的感觉。
2.当Hun与Anna的初恋情人在母亲丧礼上相遇后发生的一段口角与打斗,之间的台词很幽默很给力。
3.影片将近结尾处,汤小姐与玄先生有长达20秒的激情接吻。(秒数没有具体细数,但肯定的是时间很长很激情)
《晚秋》观后感2
如果没有汤唯,这部全片笼罩着阴雨与雾气的影片,实在不推荐观看,太过压抑和绝望。只能说,导演选对了演员,《晚秋》之后,韩剧出身的玄彬令人刮目相看,而安娜的角色,除了汤唯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
很难说,是《色戒》成就了汤唯,还是汤唯成就了《色?戒》,张爱玲的小说,李安的执导,都让这部电影有了太多成功的资本。但是那一年,看过电影的人都记住了王佳芝,更记住了汤唯。不只是大段被删减的激情戏,还有她那张倔强隐忍的脸。这些年来,大银幕上出现的美女成批算,如浮云一般掠过,很快又都消失了。观众看了场或喜或悲的热闹后,什么也没有留在心里,甚至不记得是谁演的。但是,只要想起《色?戒》,就会想起汤唯,想起她演的那个在历史和爱欲里浮沉的女子。是原著中的角色太好,可叹的命运令人倍感唏嘘。但同时,你看着汤唯演戏中戏,从女学生到女间谍,讲粤语和上海话,再到与易先生的赤膊上阵。你会出戏,你会想这个演员真不简单,个人魅力已经完全融入了角色之中。这种出戏不仅不会影响观影,只会让你更投入,同理心更强,就会更牵挂“她”的命运。
据说当初李安选角的时候,不乏已成名的众女星,但面对脱衣试镜的要求,纷纷花容失色、夺门而逃。汤唯那天感着冒,一副衰样子,恰好正中了角色的需要,而当她想都没想,直接褪衣衫面对摄像机时,导演就定了她演王佳芝。可能她没有声名所累,28岁的年纪对女演员来讲,确实值得“最后一搏”,但仍不得不说,为了演李安的《色?戒》,她真是豁出了。
《晚秋》国内上映得晚,《色?戒》之后,汤唯出演了《月满轩尼诗》和《武侠》,还有那部灾难性的《急速天使》。观众被彻底雷倒的同时,汤唯已凭《晚秋》在韩国捧起了演技大奖。只能说演累了压抑的角色,偶尔调整下情绪还是可以的,但真的别再有第二次了,你不是那些影视歌样样不落、又样样不精的小明星,你是汤唯,曾演过王佳芝的汤唯,起点太高,真的不能下来,这是招牌问题。你什么时候看张曼玉后期再演过嘻哈闹剧?
还好,你带着《晚秋》而来,让我们看到那个让人心疼的女演员又回来了。而且这一次,没有人会怀疑,是你成就了这部电影。
怎样形容你的气质呢?就像安妮宝贝的书里常说--“天真阴沉”,你的嘴角体现着隐忍,而眼睛里却透露着渴望。安娜是个克制的女人,就算被情人所伤,再次相逢时,满腔的怨恨也压在心底,只是淡淡有礼的打着招呼。七年的牢狱,偶尔的放风,作为女人你渴望爱、渴望美丽,你换衫化妆,艳丽的口红映在橱窗上,眼神却是那么沧桑和落寞。勋的出现,给了你宣泄的机会。一场旅程,两个身处麻烦中的人,在绝望中温暖了彼此,所以你主动拥抱了他,一个陪伴你的陌生人。但你仍旧克制自己的感情,努力不看窗外告别的他,但当这个男人真的走了,你瘫软在座位上。就凭这个动作,汤唯就该拿影后,不管是哪里的奖项。这个表演的力道最难拿捏,一个隐忍克制的人,内心却有汹涌的潮动。容易用力过猛,也容易让观众看不出来,而汤唯之所以能演好,除了演技,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本色。
就像葛优演的大多数角色,整体性格上都是他的本色,汤唯也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的“本色演员”。她的表演自成一派,观众总是能把她和电影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的看,而前提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有汤唯身上的气质—天真阴沉、隐忍克制。比如王佳芝,比如《晚秋》里的安娜。
虽说演员都害怕被定型,但是对于汤唯,想要保证作品的品质,不能不对剧本和人物严格筛选。如果能把所有角色都演成“汤唯”,未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成功。就像罗伯特?德尼罗代表了方法派,在当下的影坛,有一种别人无法取代的表演风格和气质,可以叫做“汤唯”。
《晚秋》观后感3
汤唯总能把一个角色演进骨子里,两手随性地插在风衣口袋里,额前搭着零散的发丝,眼里的波澜不惊,乃至眼睑下那片黑眼圈的阴影都自有她的味道,一个孤傲卓绝的女子从晚秋深处走来。
服刑期的安娜因母亲去世获得三天假释,即使重新走在人群中,也没人能理解她七年未见阳光的孤独以及无比清楚很快又要回到那个地方的无望,三天的假释看似给她希望,却只是让她更加绝望。除了一种可能,在仅仅三天里发生了什么,比如说爱情。
这大概是没有带上任何情绪亦没有做好任何与人接触的准备的安娜所始料未及的,长途车上的陌生男子穿过众多面孔径直走向她,借车费。他不会知道她是一个弑夫假释的女犯,她也不知道他只是一个玩弄女人的浪子,这样的相识,再好不过。但无论是勋将手表作为抵押给安娜,还是他以各种方法试图搭讪,到走的时候留下自己的电话相约在西雅图再见,这个在安娜三天的’假释期一开始便出场的男子也没能轻易让她有所动衷。安娜的心早已被七年里的阴暗与冰冷紧紧包裹,但是命定的人总有命定的理由以命定的方法进入,勋作为这样一个人,因此获得了后来的许多次与安娜的邂逅,以极尽可能的方式产生纠葛,以占据她生命里的绝多数戏份。安娜深陷在自己的风景里与世隔离,而勋则正跋山涉水向她的一方水泽走近。
如果说当安娜再次走上川流的街道时她还只是觉得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那么当她回到家中便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也早已变了。一种人情炎凉的刻薄可以坚硬地刺穿人的皮肤直钻到骨子里。回到家中没有人真正关心安娜,却都无比在乎着她手上的那份遗产;母亲的葬礼没有痛哭没有悲伤,只有一群人在激动地讨论着遗产的划分。这样的世界,大概不比牢狱来得温和。所以安娜回到家里逃避得更甚,她宁愿一个人走在变得面目全非的街角,在寒风里无处藏身。在壁橱外偶然看见一件漂亮衣服安娜心中几分女人爱美的本性也会回温,把随意盘着的头发放下,涂上艳丽口红,换上好看的衣服再走到灯火通明的街上,乍一想也会以为自己就是人群里的一个普通人,但是突然,手机响了,是监狱打来的。电话刚一挂,安娜立马便进到一个洗手间把衣服换了回来,那套漂亮的衣服被丢弃在了厕所。不知道当时的安娜是怎样的没有安全感,监狱的电话像个不定时炸弹,惊恐却又无比客观存在地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不能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正常地走在路上,这就是安娜必须面对的现实,不仅有监狱来的电话提醒,还有她自己在心里时时刻刻的提醒,她是一个囚犯,过完72个小时的倒计时便要回到监狱。她也想去哪里看看,和等着买票的人一样排队,但轮到她时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她却一个地名也说不出来,她悻悻地让给下一位,要走的时候又回去排在了后面,又走开。这就是当时的安娜,即使获得了自由,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或者因为知道这自由是短暂的所以没有想去的地方,大概她的心更是漂泊如此。
两个同样漂泊无依的人碰到一起便成了依靠,或许这就是命定的方式。尽管彼此的身份都自觉不堪,但相互坦诚的结果只是让两个人更加相惜。安娜再次见到当年在开始给了她允诺和勇气到最后却只留下背弃和绝望的情人,他懦弱自私,反而成了有妻有子的好男人,她却只有对外说是回国发展的不堪经历和毁了的一生。勋和那个男人吵了起来,以“他用了我的叉子”为借口使他说出了迟来15年道歉,安娜一贯的冷静也如决堤之河般爆发。她什么也没说,但他什么都知道。
安娜走的那一天,勋也被抓捕,他被情妇的丈夫陷害杀人。
多年后的一个晚秋,安娜真正的重获自由。在与勋约定的咖啡厅,阳光像一层咖啡色的薄纱飘入玻璃窗。但是勋没有来,或许永远也不能来了。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秋意已深,一股冬的寒凉。
《晚秋》观后感4
假释的女犯人和牛郎的邂逅,这本该是一个香艳无比的题材,街头飞车,灯红酒绿,午夜追逐,再加上热血喷张的吻戏、床戏,绝对让观众来一次肉体和精神的大解放。可导演却把一部爆米花电影拍成了精致的文艺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到男女主人公所穿的衣服,到长镜头的多次使用,再到单调的钢琴配乐都使影片呈现出一种萧瑟之感。
刚回到家,表面上看大家都很欢迎她回来,可闲聊几句后所有的人都借故走开,没有一个人肯坐下来拉拉她的手,问问她这些年在监狱的生活,与其说他们是盼着安娜回来,倒不如说他们是盼着她在那份文件上签字。在家人无尽的争吵中,安娜和母亲都只有静静坐着的份,母亲已经过世,而安娜虽然活着,可对他们来说她也像一个死人。
与初恋情人王晶的再次相遇对安娜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打击。那个曾经说要带她离开的男人,那个她从小一直迷恋的男人,那个她甚至可以为他付出生命的男人,他看着她怎么还可以对她微笑,怎么可以把他的婚姻简单地用一句“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来解释。当他说我本该回时,安娜打断了他,因为对她的背叛他已经清楚地用行动表示了,她不想看着自己曾经用生命爱的男人笨拙地解释,她不想他的言语把她生命中最后一点阳光都给抹掉。
安娜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母亲的离世和王晶的背叛让她仿佛被抽空了一样,所以她像一个死人一样游荡在西雅图的街头。可她又实在不甘心,所以她脱下了土黄色的外套,穿上了墨绿色的舞衣,擦上了鲜红的口红,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安娜身上的亮色,因为当她焕然一新地走上街头时,监狱的一个电话让她明白很多东西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个安娜一样毫无负担地穿上美丽的衣服,也再也没有人需要她为他打扮了,生活对于她来说应该是那间小得让人压抑的牢房,灿烂的阳光让她觉得刺眼,因为她无力承受这样的美。
可她还是不想认命,在卖票窗口的两次往复,足以见她内心的挣扎,所以她接受了勋的挑逗,两人开了房。在勋吻她的时候,她想到了什么,是从前和王晶一起幽灵市场,还是母亲教她折纸花,反正生命中的一种印记或者说一个结让她不能放开,即使她什么也没有了,她还是没有办法接受一个堕落了的自己。游乐场那对男女的故事,多少说出了曾经和现在的安娜的心境,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意识到完美结局只存在于想象中,这也为最后勋的入狱,两人不能相守埋下了伏笔。两人午夜在市场的对话拍得特别好,一个满腹的话要说,一个一点也听不懂,可勋却从安娜嘴角淡淡的微笑和哀怨的眼神中明白了一些,而勋不明就里的“好”、“坏”让安娜受创的心得到了一丝安慰,因为终于有一个人愿意听听她的事。
餐厅里安娜的歇斯底里彻底结束了她对王晶的感情。她因为他入狱,可他却背叛了她,甚至还想把这一切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连一句抱歉都没有,如果没有勋,这一句对不起安娜还得等多久?可这个刚刚为她出了头的男人却再次让她陷入了等待,离开前的那个长吻,吻得让人心碎和绝望,安娜才刚刚摆脱过的阴影,而勋才刚刚获得自由,两人的爱才刚刚萌芽,可就得结束了,这是不是太残忍也太无奈了?
导演刻意安排三种语言的交替使用,安娜讲中文,勋讲韩文,两人交流时讲英文,而没有一方为了另一方放弃自己的语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爱情会让两人的轨道交汇,却不会让它们重合。影片最后摄影机对准的是安娜,至于餐桌的对面有没有勋,见仁见智。在影片中勋曾让安娜等过他,可两个人却最终错过了,这一次他们还会再错过吗?曾经不明白爱情,以为爱就要为对方付出一切,哪怕生命,现在明白了爱情,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好久不见”。
;《色戒》带给你什么感触
《色戒》,非常喜欢,有张力,喜欢张爱玲的故事,喜欢李安的诠释,喜欢梁朝伟和汤唯的精湛演技。一直忘不了最后一个场景,梁朝伟扮演的易先生在签署了处决令后回到住处,如同平常处理公事般早出晚归回到家,家里的太太们继续玩着麻将牌,汤唯扮演的王佳芝已经遥远地去了另一个悲凉的世界,虽然场景很热闹,越是热闹了,便是悲凉了,悲凉得刺骨,易先生不作声来到王佳芝曾住的房间里,默默地坐在床上,眼圈发红,神情恍惚,这里还有她的气息和温润,直到易太太过来,才哽咽着掩饰着交代事情。最后一个镜头,是易先生坐在床上的痕迹,人已不在,她走了,是永远不在了,他也走了,是竭力要遗忘了......应了张爱玲在小说中的一段话了: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应了张爱玲对胡兰成的关系了。一直到很喜欢张爱玲,在读大学的时候基本上看了张爱玲的全部小说,当时年纪小不一定全部能读懂,但是可以感到张爱玲的悲凉。她的文字,悲凉得透骨,因为懂得,所以悲凉,象上帝的冷眼,魔鬼的微笑,即使在阳光灿烂的午后阅读也会感到骨子冒出一股寒气,很冷。她是聪明而又才华横溢的,字里行间浅浅的几句话可以看穿红尘道破天机,她是孤傲寂寞的,张爱玲最后是一个人孤冷冷的老死客乡,是天随人愿还是人一旦孤独惯了就更承受不了热闹后的寂寞,也许也正因为冷,才成就了张爱玲。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如同《色戒》中的王佳芝和易先生,恋爱中的张爱玲原来也是一个凡尘女子,她说过:“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张爱玲喜欢亲热的爱情,喜欢义无反顾地投入,喜欢了就是了,不顾及胡兰成的汪伪背景,喜欢的是一个人,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她甚至在胡兰成要避风头的时候开玩笑地说过“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张爱玲在毫无保留地付出感情,也期待对方毫无保留对待自己,但对方的频频花心,一等的才情,三等的人品,对待张爱玲,是频频地辜负,又频频地伤害。爱情对于女人,是毒药,诱惑而又毁灭,何况,又是张爱玲这样的女人呢。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张爱玲是无奈后的痛定思痛,还是爱到极处的选择遗忘。我更愿意理解成后一种,《色戒》原著只有一万字,张爱玲写于50年代,但80年代才发表,前前后后改了30年,张爱玲应该是一直爱着胡兰成,只不过这种爱一直被迫在心里了,像鱼刺已经拔不出来了,偶尔想起来心口会痛的。《色戒》里的那句话:”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寄托了张爱玲的爱情箴言,也不知胡兰成是否能有这样的想法了。张爱玲来到这个世上,她的品行,她的才情,是生来要轰轰烈烈地谈恋爱的,她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她遇到了胡兰成,将爱情作为生活的全部,而胡兰成遇到了她,只是将爱情做了生活的点缀。张爱玲看透了凡世,不能说没有理智,她的全力以赴如同飞蛾扑火般地投入爱情,因为缺乏所以弥足可贵,也可能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吧。故人已去,也无法分辨谁是谁非,原本爱情也没有对错,只是成就了人间众多永恒的一个瞬间了。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色戒观后感1100字 色戒观后感
很久之前就看过张爱玲的小说《色戒》,那时候不了解历史背景,不了解张爱玲的写作初衷,因此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痛儿,个中真谛完全不得领会。 近日头脑发热,又想起了张爱玲的这部传奇作品,想起以前囫囵吞枣地阅读着实汗颜,便又找出这部小说细细看了一遍。 张爱玲的小说时代背景很浓烈,对于头脑简单的我来说,明白起来着实有些困难,因此,一位朋友便推荐我看看电影版的《色戒》。 我听后甚是诧异地问道:“那不是一部上了级别的电影吗?那有什么好研究的?” 朋友笑道:“只要你把心态放平,除去那些镜头,这部影片会帮忙你明白张爱玲的真实《色戒》的!” 我听后为之动容,休息的时候便细细地看了一遍这部以前轰动大江南北的《色戒》。 对于其中的激情片段,不管它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商业炒作的噱头,我不是艺术家,更没有商业头脑,因此,对此,我不予评论。 为了明白《色戒》,我详细地了解过张爱玲和胡兰成之间的旷世之恋,胡兰成背叛了张爱玲,但是张爱玲仍然是爱胡兰成的,她说离开胡兰成,她将只是萎谢了。而后,她的人萎谢了,她的惊世才华萎谢了,但是,她对胡兰成的爱却没有萎谢! 《色戒》中,张爱玲在卷首语写道:“这个小故事以前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三十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多少人认为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不值得,是盲目的,但是张爱玲却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其实这句话已经证明一切了,不管外人认为她是盲目也好,是痴傻也罢,在她心里始终认为自己是值得的! 张爱玲不恨胡兰成吗?她恨!她怎样会不恨!一个自己倾尽身心去爱的男生却如此背叛自己,她怎样可能不恨!这也就是《色戒》中王佳芝对易先生那种爱恨交加的情感了。 故事最后王佳芝对易先生艰难地说出“快走”两字时,我竟然有种想哭的冲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她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挣扎,我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买钻戒时,看着易先生,王佳芝想道:“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在爱的面前,国仇家恨她全都不好了,他是汉奸也好,是卖国贼也罢,她只知道,这一刻,她亦是爱上他了。虽然,她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手上。 女生爱上男生很多时候就只是一瞬的事情,简单到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亦或是一个眼神,足以沦陷! 王佳芝是这样,张爱玲也是这样。正与邪,对与错,在爱的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可能在爱的面前,它们根本就不重要,抑或是不存在的吧!就像我在《若,只能爱你》中写的那样:正因感情就是有这种魔力,就是让人不能自已,就是能给人一股明知错了也会心甘情愿错下去的动力…… 思来想去,原来感情就是没有理性的,有理性的不是感情,是感情的坟墓——婚姻!因此,很多的感情落得一个没有结果的境地——死无葬身之地! 我无法诠释张爱玲的旷世之作《色戒》,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另一种极致的爱,足以! 最后,在那里说点儿言外话,听说哪个女子很强大时,男生通常会不屑地说:“不就是一个女生嘛!” 以后千万不好再这样说了,女生怎样了,女生是神圣的,女生是瑰丽的,女生是难解的,女生是伟大的!一个女生足以媲美江山!自古以来,多少帝王不爱江山爱红颜,多少铁胆英雄难过美人关!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成也女生,败也女生,万不可等闲视之!
《Samsara》——色与空的困惑(深度观后感)
如果Samsara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那这部片子还有一个更脍炙人口的称呼——“钟丽缇版《色戒》”。 这片子,本人已经接触很多年了,也看过好几遍,每次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但并不太喜欢用“色戒”来称呼它,因为这个名字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比较贴切,可终归还是有些片面了——Samsara本是 轮回 之意。 达世是位自幼出家的年轻僧人,闭关修行三年三月三周三天,又被活佛钦点参加祭礼,就算称不上是“得道高僧”,却也算是位“高僧”了——Samsara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高僧的困惑,他的困惑有很多,包括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诚如片子的中文译名告诉大家的一样,困惑的重点包括情欲——所以 本文标题中的“色”是一语双关,既代表了各种物欲,也代表了情欲 。 故事的开篇便是寺里的僧人去闭关地点接达世,路上遇到一只鹰抓起石头砸死了一只羊;回来的路上,达世懒洋洋地趴在马背上,看到眼前的玛尼堆里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 “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 。 回到寺庙后,恰巧遇到一个父亲送几岁的小儿子来修行,孩子不舍大哭,师弟笑着问达世,你当年有没有这样哭过,达世沉默了。 达世这样的僧人是很受器重的,然而尴尬的事情出现了——回寺的当天晚上他发生了梦遗。师弟发现了这件事,但默不作声;第二天早上醒来达世惊慌失措,赶紧去洗衣物(师弟刚好在一旁跟刚出家的小孩子讲佛陀出家的故事)。 几天后的祭礼上,发生了更匪夷所思的事,众僧人带着面具举行祭礼,面具下的达世突然看到一位母亲在哺乳孩子,一下竟看得出神愣在了原地!这是相当失礼和亵渎的行为,但活佛并没有责怪他,只是说他需要呼吸新鲜空气,让师傅第二天带他参加丰收节。 对于自己接连的“可耻”行为,达世十分羞愧,但命运似乎并没打算放过他,在丰收节上邂逅了美丽的少女琶玛,达世顿时魂不守舍,二十年修行几乎毁于一旦——他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陷入巨大的挣扎和痛苦——尘世为何对他这样一个修行者有这样巨大的吸引力…… 师傅和师弟都发现了达世心里的秘密,想劝他回头是岸,师傅更是让他独自去了一处悬壁寺窟,里面有一个哑巴老僧,给达世看了窟里珍藏的春宫图,变换角度却发现图上的男女变成骷髅或形槁的妖魔,似是在用不净观告诉达世,自己心里念的美女不过是一堆革囊众秽红粉骷髅,看透这一层便不应再抱有执念(所以那老僧在给达世看画的时候状态才会如此轻松自在)。 而那副“触处是道场”的字,以本人理解就是在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所能触到的,哪怕是你所能看到的,是真实存在的吗? 本以为达世会有所动摇,结果回去以后立马在佛祖塑像和师傅面前委屈地道出自己的困惑:佛陀在29岁出家前一直过着世俗生活,而他达世5岁便出了家,过着佛陀遁世后的苦行生活。那人们怎知佛陀的觉悟不是由世俗生活引起的? 他还不平地质问师傅,遵守僧人戒律后,应许给他的自由在哪里,他们矢志禁欲,但应许给他的满足在哪里。佛陀也曾说过,人们不应道听途说而接受他的教诲,除非你能明白他的立场。我们必须抛开成见,才可真正学习,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师傅也没多说什么,便让达世还俗了。 于是达世离开寺庙前往村庄“入世”,途经一条河流,在里面沐浴后换上世俗着装。 有意思的是,尾随他出来那只寺庙里的黑狗,看到他的新造型后竟然不认得般狂吠不止,然后头也不回跑开了。 然后达世就在村庄里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世俗生活,然而好歹还做过喇嘛的他,所作所为竟比平常人还要世俗得多。 先是跟琶玛发生野合,从勤劳的青年也马扬那里横刀夺爱,跟琶玛成婚后夫妻生活也相当放纵。 然后是公然挑战谷物中间商杜华。 事情大概是这样,达世所在村庄很偏远,交通十分不便,杜华每年会进村采买谷物运出去卖,常年来与村民已经建立了信任和良好的交易规则,但达世当众揭穿对方称重的时候耍了心眼,双方不欢而散,杜华更撂下狠话让达世家准备更大的粮仓,因为他家的粮食不会有人收了。 达世却不顾也马扬和琶玛的反对,撺掇老丈人把粮食运到城里去卖,开始老丈人还很不高兴,质疑他怎么知道城里人会买他们的东西,结果进城(先骑马下山到大路边,再乘巴士绕着盘山公路进城)卖的价钱竟比杜华给的高出两倍。 来年收粮食的时候,他又跟琶玛提议裁剪帮佣,因为觉得不需要那么多人,完全是浪费钱财,琶玛开始并未回答他,只是在孩子们面前举起一根树枝扔到溪流里,问他们觉得树枝会怎么样,孩子们给出了若干种猜想,但琶玛最后说:它会流进大海。 其间达世还跟着她追问帮佣之事,琶玛只是有些反感和不解地说道:为什么你突然迫害可怜的工人! 杜华又进村了,有了之前吃的甜头,达世极力劝阻村民们把粮食卖给杜华。 这样看来,达世似乎比当地村民都要聪明、有见识、有头脑,但村民们尤其是也马扬却很看不惯他的做法,认为杜华来收粮食对整个村子都是好事,而达世破坏了传统和规则。其实我头一次看这电影,在这一段也有些不理解也马扬,他一个年轻人为什么如此安于现状没有点儿追求——达世明明已经证明了把粮食卖给杜华是“吃亏”的,为什么村民们不团结起来对付杜华呢! (但后来逐渐理解了,村里还有很多劳动力不充足的家庭,让他们出去折腾卖粮食是不现实的,只能依赖进村收粮的中间商,而达世的行为得罪了中间商,很可能导致再无人进村收粮。从经济学角度看,正是有了中间商的存在,村民才不必为存粮、货物流通、寻找销路等操心烦恼,中间商只是为他们提供了服务,让货物更加高效地流通起来,赚了自己该赚的那部分钱,不存在谁占了谁便宜这一说。) 然后达世家的谷物场起了大火,粮食烧为灰烬,全村的人都来帮着救火,他却跟也马扬扭打做一团,执意认为是也马扬放的火。 也马扬说自己没放火,达世又怒气冲冲骑马闯进镇子里找杜华撒野。这里有个细节,达世进屋走到坐着的杜华面前,把杜华的儿子抱起来挂在钩子上,孩子哭他还恐吓不让哭orz这人果真曾经是“高僧”吗← ←完全就是个一点也不善良的怪蜀黍! 结果被胖揍一顿赶了出来。杜华对他道:蠢材,去问邻居吧。你以为我会烧你田地?这里没人会做这种事,成熟点! 因为达世受了伤,琶玛就带着儿子进城卖粮,达世竟然跟帮佣的女工偷情,听见远处传来的铃响,知是妻儿归来便草草收场,有些狼狈地穿好衣服后,女工淡定地对他讲:为什么这么担心,她说过迟早会发生~然后从容开门出去跟琶玛打了招呼后离开。 接着师弟来访,告诉达世师傅去世的消息,并交给他一封信,信上师傅说自己业未完成,还将轮回,他们还会见面,希望届时达世告诉他,在满足一千个欲望和战胜一个欲望之间,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达世心事重重回到家里,在楼上看到女工在和琶玛告别——她要出嫁了,往后不会再来。达世突然注意到房梁上的一小段红布,那是他跟女工偷情时留下的,被风吹落在地…… 天还未亮,达世便起身告别熟睡的妻儿,独自背上行囊出了门,他路过了刚进村时路过的那条河,并在里面沐浴,然后剃掉长发换上僧装。 他一路跋山涉水,状态似乎很是放松,路过当年那个玛尼堆时,竟遇上了琶玛。 琶玛没有直接挽留达世,只是对他讲述了佛陀之妻耶输陀罗的遭遇——当年佛陀便是大晚上离开家,抛妻弃子去参悟佛法的。 琶玛说,耶输陀罗满怀慈悲之心,关怀病人,先于佛陀救治他们,早于佛陀理解民间疾苦,说不定佛陀的觉悟就是由她启发的。或许耶输陀罗也曾早于佛陀想过抛夫弃子去修行呢!人们又怎知佛陀离开后,耶输陀罗没有愤怒、寂寞和悲苦呢;儿子问起父亲在哪儿时,她又该如何回答呢。没有母亲会离开自己的孩子,只有男人做得到! 然后她对达世道:达世,若你渴求佛法像对我的爱欲一样强烈,那你在今生,以这副躯体便可成佛。 达世痛哭着说要跟琶玛回去,但琶玛却骑上马离他而去。 达世痛不欲生地在地上哭泣一阵,突然看见玛尼堆上一开始见到过的那块石头,于是起身去将它翻过来,上面写着“让它流入大海”。 一只鹰从达世头顶盘旋而去,这一次,它没有丢石头。 好了,整个故事梳理完了,现在来聊聊本人的想法。 其一 达世作为一个“高僧”,自己参不透佛法的真谛,抵抗不了世俗生活的诱惑,还怪修行路径出了偏差,一心想要在还俗“体验”,这已经很荒诞了。还俗后竟然比别的“世俗人”(琶玛、也马扬、其他村民)更加世俗,他精明、贪婪、凡事斤斤计较,在原本朴实平静的村庄掀起波澜;既然已经有了家室,不好好担起责任,却又为循着佛陀的修行路径,竟然抛妻弃子再度出家,这种为了抛弃而抛弃的行为,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他以为自己在遵循佛陀的轨迹,这样便是修行的出路,然只是东施效颦,只学其形而无其韵——琶玛的修为都比他高! 为“僧”的时候不好好做“僧”,为“人”的时候不好好做“人”,总体来讲,达世是失败的。 这样的人,就算再度出家,也不太可能参透佛法真谛而有机会涅槃,只能在无涯苦海中继续修行,他还会继续 轮回 ——对于佛家来说,无论是做僧,还是当世俗人,贫穷或富贵,活着或死了,本质上皆是苦海,不会因为日子好过,死得风光,就不叫苦海——或许他沐浴剃度后照的那面破镜子就是最好的预示。 关于轮回的暗示,电影里给出了很多,比如开头和结尾天空中的鹰,达世从出世到入世再到出世,以及他沐浴的那条河,那块两面写着一问一答的石头,甚至达世和那个被父亲送进寺庙的小男孩,佛陀和达世,耶输陀罗和琶玛等等。 当然也有明示的,就是师傅在信中说自己业未完成,他还将轮回——不知读者有没有注意到,我在说师傅不在的时候用的是 去世 ,而非 圆寂 ,因为去世只是代表这一生结束了,但并未脱离苦海,还会轮回;而圆寂即是涅槃,完全跳脱出了苦海,不存在轮回一说了。 其二 轮回讨论完了,再来看看 色与空 。 达世做僧的时候,困惑于自己没有世俗生活而修不成真经,以修行为名贪恋世俗生活与美色;做世俗人的时候,他又开始惦记着佛法,想循着佛陀的老路寻找修行的出路——对于物质和美色的贪恋是执念,难道对于佛法的渴求就不是执念了?! 从般若空观的角度来讲,本人并不认同琶玛的那句“若你渴求佛法像对我的爱欲一样强烈,那你在今生,以这副躯体便可成佛”。 让我们重温《金刚经》里面那句经典三段式:佛说佛法,是名佛法,既非佛法——这无非是从一种执念掉进了另一种执念,仍然是 着相 ,仍然离真谛十万八千里。 “让它流入大海”这句话似乎很重要,大概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想到些什么,本人每次也都会想一下,而且真的会有不同想法。 这次的想法是这样:流入大海就是寻找自己的同类—— 要出世当和尚,就好好当和尚;要入世当世俗人,就好好当世俗人。 出世入世都是修行,你的处境并不是关键,不要朝三暮四想东想西,执念太深,对于哪种修行方式都不是什么好事。 修行与场地无关,与所见所闻所触也无关,这便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其三 有人认为这部片子有反佛倾向。 本人也不好妄下论断,只是分享一点感受吧。 首先。“让它流入大海”这句话,上面给出了色与空的理解方式,其实本人觉得还可以有别的理解方式:就顺着“要出世当和尚,就好好当和尚;要入世当世俗人,就好好当世俗人”的思路,往另一个方向想,好好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想得太复杂,管它什么修行,什么佛啊,道啊,色啊,空啊的,当和尚是这一生,当世俗人也是这一生,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次。琶玛对于佛陀和耶输陀罗的那段见解,想要理解为控诉佛陀和达世残酷无情,质疑安居乐业守着家人和抛妻弃子寻求真谛哪个更重要,其实是可以的_(:з」∠)_ 再次。这是本人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小细节,也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心。 最后琶玛在跟达世讲佛陀和耶输陀罗的时候,一直在围着达世绕圈,就像是在转经,考虑到他们面前是玛尼堆,达世的僧人身份,以及讨论的话题,姑且把这个绕圈当做一种宗教性的吧w 然而不对劲的地方在于,琶玛绕的是逆时针,这跟我所了解的顺时针习惯不太一样! 考虑到故事发生在印度,万一我自己没有见识,人家那边就是逆时针的呢?于是查了一下,发现果然不同教派转圈方向真的会有差别! 重点来了,我想起前面达世参加祭礼的时候僧人们跳舞,他们转圈的方向该是最正确的,于是倒回去看——果然是顺时针! 好了,点到为止w 所以,本文简介才会是那句“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部《色戒》”吧~ 2020.4.29
本文相关文章:
2010年开学第一课(2010年的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急急急!!!!)
2024年9月28日 06:40
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读后感600字)
2024年9月24日 18:50
开讲啦 林志颖(求一期《开讲啦》的观后感要2000字 急用)
2024年9月19日 09:30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安的种子》读后感?安的种子告诉孩子道理是什么
2024年8月24日 07:30
夏洛特的网2(夏洛特网观后感小学400字 观《夏洛特的网》有感)
2024年7月21日 07:00
2023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发布(2022最美职工观后感5篇)
2024年7月12日 22:50
更多文章:
高二英语教学总结(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022合集6篇)
2024年3月2日 02:30
globalization作文(英语作文范文:全球化之我见My View on Globalization)
2024年3月13日 05:10
大学生网店创业计划书_大学生网店创业计划书范文?大学生开网店卖什么好
2024年6月20日 20:50
迷信的反义词(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科学——()普通——()开始——())
2024年9月29日 04:00
小学毕业家长感谢老师的话简短(小学毕业家长感谢老师的话简短)
2024年5月24日 09:40
再见了亲人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课文
2024年4月3日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