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要点)
本文目录
- 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要点
- 辩论 关于医学生的5+3制度该不该实行 我是 反方 就是支持不该实行的
- 什么叫做5+3模式来培养全科医生,是不是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后都要再培训3年啊求解啊
- 全科医生的制度的建立
- 三化两制两军事是什么意思
- 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怎样
- 全科转岗培训后能注册成全科医师并报考全科职称考试吗
- 全科医生制度的现状介绍
- 全科医生5+3制度对医生有哪些好处
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要点
按签约居民数获得服务费●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着力解决当前急需与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近期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至2年的转岗培训。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要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全科医生可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以开办诊所。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并与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挂钩。●要创新全科医生激励政策和方式。建立以按签约居民数获得服务费为基础的新激励机制,完善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补贴政策。拓宽全科医生职业发展路径,完善职称晋升办法。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认真开展试点,逐步推广,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辩论 关于医学生的5+3制度该不该实行 我是 反方 就是支持不该实行的
5+ 3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摘要: 5+ 3 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是国家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改革是借鉴了西方国家成熟的全科医生制度, 实现我国基层卫生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功对接, 从而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医改战略构想。对于这个培养模式我个人认为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积极的变革,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全科医生培养;社区卫生;5+3;利弊;建议 国务院发布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推行“5+3”模式。《指导意见》称,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各省(区、市)确定。其培养过程比普通专科更加全面、系统和严谨。 首先,我想谈谈这一培养模式的弊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于发达国家,人口基数大,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却想仿效先进国家搞医改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做法。据了解,我国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我国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浙江省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医学生对社区全科医生这一职业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显示接受调查的762 名本科医学生中愿意从事社区全科医生的比率为41.7%,而将社区全科医生这一职业作为第一选择的占16.3%,更多25.4% 的本科医学生将其作为后备选择。 “5+3”的招生窘况,其实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人难的表现之一。社会认同度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吸引和稳定人才的主要原因,条件较为艰苦的山区、民族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尤为突出。在美国,一个全科医生看一个普通患者,可以赚四五十美元。但是如果我国的全科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每次收费五十元,患者早就跑掉了。因此,医学生不愿当全科医生可以总结为大材小用,投入大,收获少。 《指导意见》把“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定为全科医生执业方式的改革之一。《指导意见》还提出“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这是看起来是一个激励政策,能刺激全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现在推行的契约服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清晰。国外全科医生服务的契约关系体现在居民和医生签订合同购买服务,由保险公司付费给全科医生,对于契约式服务所得到的收入是归全科医生,还是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归政府,并没有具体的标准。 然而,这一培养模式也具有其积极性。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说过:没有全科医生就没有全科医学,没有全科医学就没有家庭医学和社区卫生。过去15年,我国社区卫生发展走的是“两个转化”的道路,把基层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化,把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化,但这只是应急之需,全科医生才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后备力量。 目前,我国多数全科医生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转岗而来,学历高低不一,技术水 平参差不齐。有些中专学历的医生经过几个月培训就拿到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也被称为全科医生,其水平根本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这是对病人是极为不负责的,对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能够使病人的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一个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不仅仅只关注于疾病,还会以“全人”的角度去理解病患的健康需求。善于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因此,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是正确而又必须的。 另外,《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些过渡性的措施。如在当前的过渡期内,在严格控制比例的前提下,对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采取“3+2”的模式,即毕业后接受2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可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压力。 我觉得“5+3”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是可行的,但是还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政府应该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调查统计发现,不愿意从事社区全科医生的调查对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晋升发展机会小、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等。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加大对社区医疗的财政投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待遇,吸引人才流向社区医疗。 科医师培训不能急于求数量,必须要进行规范化培养,注重能力建设和以培养质量。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热心全科培养工作的全科医生的积极参与,还有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对带教临床医师也要开展带教方法培训。培养质量是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医学院校要更加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承担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同时也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平台。医学生通过到社区医院见习实习等,可增进医学生与群众的沟通能力,并促进其建立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 作为医学生,改变就业观念非常有必要。社区医疗的条件待遇虽然相对较差,但经济发展迅猛,中国不断的对基层医疗加大投入,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必会有较大的改善。大医院虽然待遇较好,但能进去机会也相对少很多,社区基层医疗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而且作为一名医学生,服务社会,救死扶伤才是做人做医生的宗旨,不能过于看重名利,就算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医生也能获得病人的尊重。
什么叫做5+3模式来培养全科医生,是不是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后都要再培训3年啊求解啊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推行“5+3”模式。《指导意见》称,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各省(区、市)确定。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培训期间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在卫生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结束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教育部门为主管理。——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另外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规范化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由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规范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管理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是培养基地住院医师的一部分,培养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其中,具有研究生身份的,执行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工作单位选派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规范化培养期间不收取培训(学)费,多于标准学分和超过规定时间的培养费用由个人承担。具体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参加培养人员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和参加医院值班,并可按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具有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相应专业学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卫生部制定。——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着重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2012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科方向)要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要求进行培养。要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加强全科医生经常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对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作为全科医生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因素。
全科医生的制度的建立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现就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健康因素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要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使医疗卫生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途径;医疗卫生人才是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三)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有利于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四)指导思想。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居民健康需求变化趋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遵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制度创新,试点先行,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基本原则。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养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坚持创新机制、服务健康,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加强总体设计,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制度;又立足当前,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满足现阶段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要。(六)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三、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七)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各省(区、市)确定。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培训期间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在卫生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结束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教育部门为主管理。(八)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另外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规范化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由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九)规范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管理。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是培养基地住院医师的一部分,培养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其中,具有研究生身份的,执行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工作单位选派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规范化培养期间不收取培训(学)费,多于标准学分和超过规定时间的培养费用由个人承担。具体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制定。(十)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参加培养人员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和参加医院值班,并可按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十一)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具有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相应专业学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卫生部制定。(十二)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着重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十三)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2012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科方向)要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要求进行培养。要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十四)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加强全科医生经常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对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作为全科医生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因素。四、近期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为解决当前基层急需全科医生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近期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争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十五)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培训结束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十六)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适当增加为基层定向培养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实习时间。对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经2年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但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比例。(十七)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基层在岗医生通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层次,符合条件后参加相应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合格可按程序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十八)鼓励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卫生部门要做好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制度和双向交流机制,县级以上医院要通过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要制定管理办法,支持医院医生(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私人诊所等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并可获得合理报酬。五、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十九)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全科医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规范私人诊所雇佣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二十)政府为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平台。对到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包括大医院专科医生),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为其提供服务平台。要充分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区域性医学检查、检验中心,鼓励和规范社会零售药店发展,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二十一)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参保人员可在本县(市、区)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或全科医生范围内自主选择签约医生,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签约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参保人员的自主选择与定点服务机构或医生签订协议,确保全科医生与居民服务协议的落实。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完善,逐步将每名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有一定比例。(二十二)积极探索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院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开展全科医生首诊试点并逐步推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要制定鼓励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情况列为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挂钩。(二十三)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全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卫生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对全科医生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定期公布并与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挂钩。六、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二十四)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在充分考虑居民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可对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服务费标准。各地确定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服务费标准要与医保门诊统筹和付费方式改革相结合。(二十五)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全科医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全科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服务费用。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的门诊费用可按医保规定支付。逐步调整诊疗服务收费标准,合理体现全科医生技术劳务价值。(二十六)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劳动报酬。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其他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和与居民签订的服务协议获得报酬,也可通过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获得报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全科医生等承担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绩效考核要充分考虑全科医生的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等因素。(二十七)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补贴政策。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按国家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在人口稀少、艰苦边远地区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地方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或给予必要补助,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要予以适当倾斜。(二十八)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地方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特设岗位,招聘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经过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到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要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基层单位全科医生职称晋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要求,不对论文作硬性规定。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流动。专科医生培养基地招收学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有基层执业经验的全科医生。七、相关保障措施(二十九)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和相关法规,提高医生执业资格准入条件,明确全科医生的执业范围和权利责任,保障全科医生合法权益。研究制定医生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明确自由执业者的职业发展政策,引导医院医生到基层提供服务,鼓励退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三十)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为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实践基地的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政府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教学实践活动给予必要支持;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补助。卫生部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临床培养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师资标准,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建设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重点支持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的培训。(三十一)合理规划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国家统一规划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每年公布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名单及招生名额,招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统筹本省(区、市)全科医生需求数量,以县(区)为单位公布全科医生岗位。以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卫生部要制定全国医生岗位需求计划,教育部在制定临床医学本科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时要与医生岗位需求计划做好衔接。(三十二)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学)会作用。加强相关行业协(学)会能力建设,在行业自律和制订全科医生培养内容、标准、流程及全科医师资格考试等方面充分依托行业协(学)会,发挥其优势和积极作用。八、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三十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精神,尽快制定本省(区、市)的实施方案。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中医药、法制等部门要尽快组织修订完善现行法规政策,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三十四)认真开展试点推广。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对现行医生培养制度、医生执业方式、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对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地方先行试点,积极探索。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逐步推广。要强化政策措施的衔接,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全科医生制度稳步实施。(三十五)做好舆论宣传引导。通过健康教育、舆论宣传等方式培养居民的预防保健观念,引导居民转变传统就医观念和习惯,增强全社会的契约意识,为实施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国务院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三化两制两军事是什么意思
这两种制度分别指:三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合并提出是科学严谨的表述所谓制度,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也指集团内部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两制两军事:设备主人制、全科医生制”和“运维准军事、应急准军事”,该制度通过优化调整运维模式、推进运维准军事化、检修标准化、作业现场安全风险标准化管控,不断强化人员责任意识,提升变电设备运检精益管理水平。
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怎样
什么是全科医生
GPS(全科医生),指的是一般的接受了全科医疗培训的医生,作为一个医生,提供优质、便捷、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家庭和社区的卫生服务,同时在生活及在各方面对客户的健康和疾病负责管理。
中国全科医生现状
我国缺少的全科医生的数量在30万人以上,我们必须以多种方式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目前,我们的国家有20万左右的全科医生。
2017年4月20日,将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培训高峰论坛”曾庆红作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提出,培训更多的全科医生,深化改革,建立分级诊断系统,促进健康,向卫生系统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持。
据了解,到2016年底,全国合格全科医生人数已达20万人。近年来,首批559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93个医疗基地已基本建立。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全科医师培训、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定向免费培训、转移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全科医师的培训并提高其能力。
目前我国的GPS系统并不完善,激励GP的制度在政策和措施方面还没有完成,一般的从业人员,与一般医院的其他专科医生相比工资一般都比较低,社会地位不高,责任感不高。作为全科医生这是困难的,职业发展道路不清楚,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医疗教育网络全科医师培训体系不完善,学科建设薄弱,人才培养水平和素质有待提升,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增长缓慢,发展目标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全科医生制度诞生于50年代和60年代二十世纪。从那时起,全球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从全科医生到全科医生的专科发展阶段。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家5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
全科医生的发展
据统计,全科医生可以治疗80%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当初级全科医生增加20%时,死亡率将降低5%。每10000人中,有1名初级保健医生增加,婴儿死亡率将降低2.5%,低于出生体重标准的初生儿将减少3.2%。全科医生与专科医师在培训模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对保障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个人认为我国普通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不是很好,但我认为他们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全科转岗培训后能注册成全科医师并报考全科职称考试吗
全科转岗培训后不能直接注册成全科医师并报考全科职称考试。必须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
1、参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指导意见》第三项第十条规定,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参加培养人员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和参加医院值班,并可按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
2、参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指导意见》第三项第九条规定,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另外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规范化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由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扩展资料
1、报名参加国家全科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需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
(2)取得相应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6年;
(3)取得相应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4年;
(4)取得相应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2年;
(5)取得相应专业博士学位。
2、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院校毕业的学历或学位;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的截止日期为上年12月31日。
全科医生制度的现状介绍
数量严重不足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居民已经享受着全科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数量占医生总数的30%—60%。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城市社区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口快速增加。同时,面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并存的双重压力,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数量的激增,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也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和服务能力,却与迅速增加的需求和日渐重要的地位并不匹配。按照规划,我国全科医生的发展要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但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人数只有0.73名/万人,也就是总数不到10万名,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全科医生的发展还面临着教育和培养制度较落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待遇普遍较低、难以留住人才等瓶颈。受服务能力所限,目前尚难形成与大医院转诊、分诊的协作机制,也难以发挥分流看病人群的作用。
全科医生5+3制度对医生有哪些好处
全科医生5+3制度对医生有哪些好处?三年在大医院轮转学习,能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真长见识。缺点:1.全科是每一个科室都轮转,平均下来每个科室轮转时间短,多数的1个月,最多2至3个月。走马观花式学习,学习面宽了,深度不够 2.现在培训也是处在起步阶段,不成熟 3.毕业后,工作。领导不重视你,政府的政策不眷顾你,群众不信任你。总之,现在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还有很大差距。还是专科医生比全科各方面都好。
更多文章:
爱你的只有一个我(有一句歌词,爱你的人不止我一个,是什么歌)
2024年4月15日 01:00
2021年七一建党村书记讲话稿(村支书七一演讲稿3篇(2))
2024年8月12日 17:50
椰树椰汁猛打擦边球低俗广告, 它的行业地位怎么样?徐冬冬椰汁广告词受争议的是哪一段
2024年9月7日 06:50
餐饮促销短信(酒店饭店的做短信营销有什么好处,具体该怎样来做呢)
2024年7月6日 04:00
3、经济发展与社会地位的提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区别
2024年9月25日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