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原文(论语六则原文注音)
本文目录
论语六则原文注音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将孔子的教导和智慧记录下来,成为重要的文化经典之一。下面我将为您提供《论语》中的六则原文、翻译及简要解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孔子说:“学习并及时复习,这样不是很愉快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反复强化。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孔子说:“巧言令色虽然华丽,但是缺乏真正的仁爱。”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表面的言辞和外貌,而要关注内在的道德品质。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孔子说:“了解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热爱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的重要性。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任何人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对象的开放心态。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取新知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这句话说明了通过不断回顾旧知识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和教导的能力。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解释:孔子说:“君子如果不严肃认真就无法展现威严,如果不不断学习就会变得固步自封。重视忠诚和诚信,不和不如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犯错误时不要害怕改正。”这段文字强调了君子的修养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拓展知识: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了他的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的每句话都富含智慧和人生哲理,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论语》分为20篇,收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和讨论,涉及的内容包括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
《论语》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被视为人类文化的瑰宝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人们探索人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提供了思考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智慧。
论语第六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六章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能孝敬父母,在外能尊重师长,处事严谨,诚实守信,对人充满爱心,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还有余力,再来学文(文献上的知识)。”
解读
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思想。他要求弟子们把孝、悌、谨、信、爱、仁等基本原则落实到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做到这些要求之后,再去“学文”(这里的“文”指文献,可以引伸为高深的学问、道理)。
“入则孝,出则悌”,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尊重顺从长者。这里的“悌”可以引申为尊长爱幼,出门在外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关爱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当然也不一定只是看年纪。尊重的对象也可以是资格老的、能力强的;关爱的对象也可以是身体弱的、经验少的,等等。总之要先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建立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谨而信”,说话办事严谨认真,对人诚实守信。谨,谨慎、严谨,也就是严谨做事、严谨修身。做事情之前要谨慎,考虑周详,不能轻举妄动。做事情过程中要严谨周到,不能粗枝大叶,不注重质量效果;也不能顾此失彼,出现错、疏、漏。注意日常养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得体,稳重大方。当然,说话也要力求严谨,不能满嘴跑火车,让人一看就不靠谱。
信,诚信,重然诺,守信用,说到做到。这是孔子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个人美德,也是社会公德。大家都讲诚信,世上就少了欺诈,少了“老赖”,少了缺斤少两、假冒伪劣。做到“谨而信”,说话、办事、做人就靠谱了。我们今天建设诚信社会就是要传承这种从孔子时代就在倡导的基本原则和美德。
孔子并不是让弟子只向那些品德好、有仁德的人去学习,而是要善于时时处处向每个人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或多或少有些地方符合仁的要求,这同样是弟子们需要把握的学习机会。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论语六则原文如下:
占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如下: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也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的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的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几人同行,其的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说:我十五温就立志学习,三十温就能立足于世,四十温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温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温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温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注释如下: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好,爱好。乐:以为快乐。焉:于此,意思是在其的。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上:河边。惑:困惑,疑惑。
速求大学语文《论语六则》翻译
原文及译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艺术特色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求初中文章《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白居易《寒闺怨》唐诗原文及鉴赏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
论语雍也篇第六
论语雍也篇第六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到中途才停下来,现在你是划定界限,停止不前了。
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论语全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第一论语为政篇第二论语八佾篇第三论语里仁篇第四论语公冶长第五论语雍也篇第六论语述而篇第七论语泰伯篇第八论语子罕篇第九论语乡党篇第十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六则翻译及原文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论语六则的原文
yuè yùn wǎng dài 不亦说乎 不愠 罔 殆 zhì huì zāi yān yǐ 默而识之 诲 哉 焉 矣 范读:文言文的朗诵较之现代文语速要慢得多,而且节奏和停顿也较为明显。 三、疏通文意: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因此(他的谥号)称他为“文”。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
论语六则翻译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所犯的过错,就象日食和月蚀一样。犯了过错,天下人都看得清楚;改正了,人人都心存敬仰。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奔流而去的时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品德不培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 不会迷惑。 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 境动摇,没有忧烦。 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论语六则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初一的学生们学习了论语六则这一课文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以及原文带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汇入
设计1.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教育思想方面的谈话。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了这些语录,对于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一定是大有裨益。
设计2.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殆dài 论lún语 说yuè
罔wǎnɡ 好hào 焉yān
惑huò 逾矩yú jǔ 愠yùn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
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耳顺: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通常指能听进不同意见。耳,听觉。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
2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朋: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今义,朋友。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三:古义,虚词,不是确数;今义,表示确数。
4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3.作者名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把鲁国史籍的《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的学说成为2000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4.背景追溯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孔子的一些弟子的言行而成的。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全书约12000字,共20篇,每篇又分为若干章,选取每篇首章中的两三字为篇名,例如《学而》《为政》《公治长》等,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1.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2.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字、词、句,供学生探究。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疑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为“以它为乐”
不逾矩超越法度
2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迷惑。
3.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汇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深层理解
1.学生朗读、背诵、讨论、赏析
2.组织学生在文中指出相应的句子
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点拨明确】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点拨明确】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二朗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散读、个人朗读。
2.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已升华为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三、拓展延伸
课文中,孔子教给了我们很多学习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呢?请介绍给大家。
1.思路对比学习法,即课前进行预习,以自己的思路去分析理解。课上,保持精力高度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解和分析,将老师的分析同自己先前的分析理解加以对比,将对比后的结果总结、归纳,看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2.善借老师智慧学习法,即悉心洞察老师备课和讲课的过程,借助老师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水平。
3.全面学习法,即把所要读的材料从头到尾反复阅读,直到熟记为止。
4.学习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7年级语文的论语知识学习大家做好了吗?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讯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选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更多文章:
唐太宗论止盗(反腐倡廉的治国理念)?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注释
2024年8月26日 14:00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的规定)
2024年5月26日 13:50
头发肩膀膝盖脚(我是小班的小朋友 头发肩膀膝盖脚 小鸭洗澡 这3个儿歌去哪找 谢谢帮忙下)
2024年6月16日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