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浮云遮望眼(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 诗句“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出处
-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什么意思
- 莫让浮云遮望眼翻译 出自哪里
-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什么意思
-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莫望浮云遮望眼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何处
-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什么意思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出自两首诗。意思是,不要被眼前的浮云遮住了远处的事物,做事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第一句话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原诗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二句话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诗为,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扩展资料: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近代诗人毛泽东于1949年4月19日所写的一首诗。
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诗句“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出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虽然有现实的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做人、看事要有长远眼光,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只顾眼前,眼光放长远一些。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分别出自两首诗句,上句来自来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诗《登飞来峰》;下句来自于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文: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什么意思
1、”莫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原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2、”守得云开见月明“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
原文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译文:谁都会遇到暴风劲雨的情况,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等到乌云散去,看到明月。
扩展资料:
1、《登飞来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2、引自《水浒传》中诗句
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世至终总是空。
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
译文:
不要说什么“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虚无。
理想与现实之间只有一线的距离,想要跨越这距离只有专心致志脚踏实地的努力。
谁都会遇到暴风劲雨的情况,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等到乌云散去,看到明月。
花儿盛开,再次见到的时候,却已经凋谢飘零,不要让今生留下了残存的遗憾。
莫让浮云遮望眼翻译 出自哪里
1、意思是: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或因为困难而忽视未来。也就是,做事要有长远打算,不要让眼前利益遮蔽眼睛。 2、这句话配配,不要被眼前的浮云遮住缺键了远处的事物,做事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出自王培扮指安石的《登飞来峰》,原诗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什么意思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虽然有现实的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做人、看事要有长远眼光,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只顾眼前,眼光放长远一些。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分别出自两首诗句,上句来自来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诗《登飞来峰》;下句来自于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文: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前半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后半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登飞来峰》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翻译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登飞来峰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2、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莫望浮云遮望眼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虽然有现实的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做人、看事要有长远眼光,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只顾眼前,眼光放长远一些。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分别出自两首诗句,上句来自来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诗《登飞来峰》;下句来自于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文: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何处
这并不是一句诗,而是两句拼凑在一起的,分别有不同的出处。
“莫为浮云遮望眼”化用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
“风物长宜放眼量”引用自近代诗人、思想家 、政治家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句。
两首诗的原文如下: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扩展资料: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野。
“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长:通“常”。放眼:放宽眼界。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登飞来峰》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登飞来峰,百度百科-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什么意思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缘:因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更多文章:
学校里正在征集班级图书角借阅公约,你有什么金点子,请写出三条?小学金点子征集怎么写
2024年8月6日 01:50
2016春晚主持人名单(2016年看节联欢晚会节目单出来了吗)
2024年9月19日 03:30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五人墓碑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024年8月9日 06:10
水写布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是用水写字吗?书法练习用什么好,神奇水写布是什么东西 卫生,绿色环保,宣纸做的么节约么
2024年6月18日 06:20
情书全集(MP4或AVI)下载?求韩国<情书>第二季第14期的下载地址
2024年3月21日 08:10
绩效考核与培训(论述:谈谈如何运用绩效分析法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
2024年7月2日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