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好一堂课(怎么做到有效备课)
本文目录
怎么做到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想真正的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该准备的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备好一节课小学数学课?怎样才能达到备课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1、了解本班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真正吃透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会知识,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虑如何设计练习题,不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还要有层次性,能够照顾到全班学生。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想到这节课那些同学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好在课上作重点地辅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把课上好,上实,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全班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师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
3、了解学生的心理准备状况
了解学生心理是备好课的切入口和关键。要获得成功,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备课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存在的偏见或误解,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再创造,力求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
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个环节上,要深入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和前后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是什么联系,哪一个知识点最关键。只有抓住这些,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教学。
三、要备重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一堂课有灵魂。
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四、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五、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六、备课要设计自主探索的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拔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时,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第一层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可以自己独立尝试进行化简比。第二层次,认为感到困难的,可以打开课本进行自学,教材是怎么做的?第三层次,经过自己努力后还有困难,可以请教他人,求得别人帮助。
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发教材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人的教学风格等特殊性实现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备好一堂课
(1)落实基点。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及其与思想教育的基本结合点,明确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点以及学法指导点和科学方法训练点等;
(2)突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
(3)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能力训练难点,有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4)析异点。明确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与以前或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5)激发疑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适当的设疑;
(6)体现特点。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特点,反映了学生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色。以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
怎么备好并上好一堂课
1、课前准备:备好课。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备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怎样才能教好。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6、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7、当然,由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也需要再接再厉。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回取长补短,争取做得更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怎样备好一堂课
经过了多年的学生生涯,初上讲台的老师虽然对如何学习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做老师和做学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 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5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 新教师如何备课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 板书问题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特别是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最好能作一二次课前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堂课内的讲授和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课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讲课中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如何备好一门课
备课是教学准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关于如何备好一堂课,不少专家学者都做过系统的阐述。但是,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我来说,尚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对教育理论的所思所感仍停留在表面,从中获得的感悟与吸收的养分也就十分有限。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它和乐器演奏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需要在表演的同时去学习这门艺术。唯有在实践中脚踏实地,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去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1.怎样迈出备课第一步?作为新教师,结束大学学业之后来审视中学教材,难免觉得这些内容太简单了。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不难,但是如何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建构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不那么容易了。“备教材”不只是知识点的梳理,而需要与“备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新教师缺少与高中生打交道的经验,但对自己高中时的经验还有一些印象,可以此为突破点来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首先,我通读了一遍初中生物教材,去了解高一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建构寻找支撑点。然后,我尝试以学生的心态仔细通读了一遍高一教材,旨在去发现学生眼中可能的疑点和难点,同时找出教材中可能吸引学生的趣味点。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疑难点,以及如何利用趣味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为设计教学流程和制定详案做好准备。2.怎样制定详细的教学流程?如何将教材上的两页内容转换成一堂内容丰富的课,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链,知识点之间如何衔接过渡,等等具体的问题都需要落实到PPT的制作和详案的制定上。首先,整理一节内容的知识点,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绘制概念图。在此基础上梳理思路,设计教学流程的大致思路。然后,依照设计思路制作PPT。利用同组老师提供的备课资源,以及网上搜索到的PPT资源和flash资源,制作课件。一定要本着需要的原则,切忌硬用某个资源而强加进课件。接着,依照PPT把教学流程整理成详案,特别是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话语。最后,在做同步练习册的时候,反思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是否遗漏了知识点,再回过头来改进教学设计。3. 怎样体现创新?新教师的优势是思维活跃,并且与学生对关注点和兴趣点比较接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备课中体现出创意和新意,这将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我再次通读了一遍教材,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创新点。第一,将个人经验中比较有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列为教学材料,尝试将严肃的教材知识与生动活泼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比如引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我用了自己在马拉松比赛时用人体成分测量仪所生成的分析报告;我用在漠河所拍摄的中国最北边的一块界碑,引出《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我用在啤酒厂参观所拍摄的发酵车间、灌装车间等引出《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等。第二,从多学科多领域去寻找某一知识点的支撑点或者联系点,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讲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虎克时,补充介绍虎克也是物理学中弹性定律(胡克定律)的发现者;讲分离细胞组分的离心法,学生对离心力比较陌生,便启发学生回忆曾经历过的离心力——欢乐谷游乐场中的蒲公英;讲氨基酸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有机化学,便引入了从电子层分析原子结构的方法等等。第三,利用网上有趣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引入课题,或者调节课堂气氛。比如在概念模型讲解中介绍“伊利莎白教你学生物系列漫画”引起动漫爱好者的兴趣,用普文二系列的长颈鹿图片为课堂带来乐趣,用病毒毛绒玩具讲病毒的结构等等。当然,我自己在备课中也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中重难点不够突出,特别是重点内容学生掌握情况不够好,重点内容没有反复重复,缺乏有效重复的技巧,而且有时候过分追求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部分中学知识点的阐释涉及大学的内容,教然后知不足,需要中学老师熟悉和理解大学的内容,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比如酶量加倍之后催化速率变化图的解析需要涉及到大学生物化学所讲的米氏系数。三是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预期不够,预想学生在某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疑问,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四是,备课效率不够高,备课时间和教学效果之间不成正比,备课方法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勇敢前行。道路不易,小步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