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分析题(2010经济管理案例分析题)
本文目录
- 2010经济管理案例分析题
- 管理学的案例分析题怎么做
-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 求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答案
- 我要一个关于跳槽的管理学案例分析的题目和答案
- 管理学第一章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 管理学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 管理案例分析,求答案
-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答案
-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题、论述题
2010经济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1:新成立的行政处某局机关因工作需要,新成立了一个行政处,由局原办公室副主任李佳任处长,原办公室的8位后勤服务人员全部转到行政处。李佳上任后便到处物色人才,又从别的单位调进5位工作人员。这样,一个14人的行政处便开始了正常工作。李佳38岁,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在没有配备副手的情况下,开始倒没有什么,可是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多了。因为在行政处,不管是工作分配、组织协调,还是指导监督、对外联络,都是李佳拍板定案。尽管他工作认真负责,每日起早贪黑,也适应不了如此繁杂的事务,哪个地方照顾不到都会出乱子。行政处内部开始闹矛盾,与其他部门也发生了不少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局领导决定调出李佳,派局办公室另一位副主任王强接任行政处处长。王强上任后,首先,着手组建行政处内部组织机构,行政处下设四个二级机构:办公室、行政一科、行政二科、行政三科。其次,选调得力干将,再从原来的局办公室选调两位主任科员任行政处副处长,从业务处选调3位副主任科员分别任三个科的科长,其余科长、副科长在原来的13名工作人员中产生。王强采取这些做法,目的就是改变行政处的沉闷空气,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处的工作效率。这样,一个19人的行政处在3位正副处长、8位正副科长的领导下,再次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过了不久,行政处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糟糕了。有些下属认为王强经常越权乱指挥,他们的工作没法开展;有的下属则认为王强到处包办代替,没事找事干,和科长争权;有的人认为行政处官多兵少,没有正经干活的。不到半年,行政处又陷入重重矛盾之中,不但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而且大家都没有干劲。王强带来的几个人也要求调回原部门。在这种情况下王强只好辞职。但他很困惑:自己工作热情很高,为什么还领导不好行政处的工作?根据上述情况,请结合管理学的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理论谈谈李佳和王强为什么没有做好工作?如果组织上让你接替王强的处长职务,你会怎样去做?案例2:新校长赵波某所中学是所教学质量落后的初级中学,原任校长无力改变局面而辞职。新任校长赵波,原来一直教差班,积累了一些治乱的经验,做学生工作得心应手。但现在当了校长,工作对象不仅有学生,也转向了自己的同事,他认为工作方法也该变了。在学校乃至许多知识型单位里,影响局势的有时不是权力而是一些圈子。人们依据自己的爱好、年龄和利益建立了许多圈子,像桥牌圈、旅游圈、文学圈等,一些出色的人物自然便成了这些圈子的头。这些头儿由于带有一种分庭抗礼的意味,自然不为领导喜欢,因而在许多问题诸如分房、职称和晋升等就不顺利。于是他们就很不满,对领导工作自然也不支持。许凡就是这样的人物。他毕业于重点大学,因假期在外旅游时,遇到铁路塌方受阻未能按时到教育局报到,被发落到这所初级中学当数学老师。这个人精明能干,热情开朗,专业功底又好,平时从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工作也三心二意。而他周围却总聚集着一拨追随者。他热衷于打桥牌,数学组都被他拉入桥牌队伍,一下课就切磋牌技。因此,每次数学组成绩总评和其他学校比都要低几十分。赵波知道许凡已成了左右数学组局势的实际上的组长。他心里十分清楚,数学组的教师们并非不求上进,只要工作做到家,措施得力,他们的积极性是不难发挥出来的。针对这种情况,赵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也与职工进行了多次谈话,并解决了一些职工的困难,比如针对双职工无时间照顾孩子,就帮他们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成立了桥牌俱乐部,结果,期终考试的成绩,许凡的班上数学总评超过了其他班30分,而其他职工的工作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根据上述情况,请结合管理学的群体理论和员工激励理论谈谈赵波上任时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你是赵波,你还会做哪些工作?案例3:“出埃及”希伯莱人(以色列人的祖先)曾经在古埃及居住了430年,在埃及法老王的奴役下,历经屈辱和苦难。上帝派摩西(Moses)去拯救他们。大约在公元前1446年,摩西带领希伯莱人走上了自由的道路。当时,光步行的男子就有60万之多。一路上,摩西指挥希伯莱人击退了埃及人、战胜了亚玛力人,克服了缺水断粮等重重困难,并且按照上帝的旨意颁布了“十诫”和其他许多规定或条例。“十诫”中包括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要偷盗、不可作假见证诬陷他人、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和财物等内容。摩西还杀掉了那些违背诫律的人,甚至包括他哥哥亚伦的两个儿子。因此,人们对他十分敬畏,心甘情愿地追随他、服从他。摩西的岳父叶忒罗是米甸很有威望的祭司。有一天,叶忒罗来看摩西。摩西听说岳父驾到,立即迎出帐篷,向他下拜,与他亲吻,彼此问安,然后把他让进帐篷里去。摩西向他讲述了一路上的遭遇,并且与他共进晚餐。第二天,摩西仍然像往常一样,坐在帐篷前审理事情。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并做出处理。而百姓们排着长队,站在左右,有的人甚至站了一整天也没有轮到自己。叶忒罗看见摩西所做的事情,就说:“你这样做不好。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因为这么多人的事务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现在你要听我的话,我为你出个主意。你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也就是敬畏上帝、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由他们去管理百姓;你要将律例法度教给他们,告诉他们当行之道,当做之事。这样的话,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理,只有大事才会呈报到你这里来。你若这样行,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担当此任。”摩西听从了岳父的话,按着他所说的去做,挑选并任用了各级官员,建立了一个下级长官服从高级长官,全体官员都归他领导的组织形式,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希伯莱人追随摩西在沙漠中走了四十年,历经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千回百折,最后终于进入迦南的境地。通过这个案例,请讨论:(1)摩西为什么能够得到百万之众的敬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叶忒罗的建议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有何启示?怎样理解叶忒罗提出的官员选拔标准?案例4:通用汽车公司的改革1920-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了。公司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时,皮埃尔·S·杜邦兼任总经理。阿尔弗雷德·斯隆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改革的进程。这场改革从1921年起一直持续了10年。斯隆分析了“通用”公司的弊病,指出公司过去将领导权完全集中在少数高层领导人身上,他们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反而事与愿违,造成了公司各部门失去控制的局面。他认为,大公司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应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二者之间的协调为基础。只有在这两种显然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取得平衡,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由此他认为,通用公司应采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的组织体制。根据这一思想,斯隆提出了改组通用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计划,并第一次提出了事业部制的概念。斯隆将管理部门分成参谋部和前线工作部(前者是在总部进行工作,后者负责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的做法很为大家熟悉,这种分组在19世纪较大的铁路公司里已经成型。现代军队,特别是普鲁士军队也率先使用了这种组织形式,许多概念同时在工业公司里获得发展。斯隆也确实用过军事方面的例子来说明他正要在通用汽车公司里干什么。斯隆认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品种是有缺陷的。他说:“我们的车在一些地方太多,而在另一些地方却没有。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开发系列产品,在竞争出现的各个阵地上对付挑战。”他认为:通用汽车公司出产的车应从卡迪拉克牌往下安排到别克牌、奥克兰牌,最后到雪佛来牌。这是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产品阵容。1925年增加了庞蒂艾克牌和奥尔兹莫比尔牌;后来又淘汰了奥克兰牌,增加了拉萨利牌;再以后拉萨利牌也被淘汰了。为此,他在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一种部门的结构,将力量最强的汽车制造单位集中成几个部门。每个不同牌子的汽车都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人员,每个单位总经理相互之间不得进行合作和竞争。这意味着生产别克牌的部门与生产奥尔兹莫比尔牌的部门都要生产零件,但价格和式样有重叠之处。这样,许多买别克牌的主顾可能对奥尔兹莫比尔牌也感兴趣,反之亦然。这样,斯隆希望在保证竞争的有利之处的同时,也享有规模经济的成果。零件、卡车、金融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其他单位差不多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其领导人成功获奖赏,失败则让位。通用汽车公司后来成为一架巨大的机器,但斯隆力图使它确保有较小公司所具有的激情和活力。斯隆的战略及其实施产生了效果。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21.5万辆汽车,占国内销售的7%;到1926年底,斯隆将小汽车和卡车的数量增加到120万辆,拥有了40%以上的汽车市场;1940年该公司生产车180万辆,已达该年全国总销量的一半。相反,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1921年是56%,而1940年则下降到19%,不仅远远落后于通用汽车公司,而且排在1921年甚至还不曾出现的克莱斯勒公司之后。这是美国商业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沉浮升降之一。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斯隆创立的事业部制有何优缺点?并谈谈斯隆为什么能够使通用汽车公司重焕生机?案例5:通用电器公司的情感管理通用电器公司创建于1878年,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在公司创业的100多年后,1991年销售额达到602.36亿元,利润额为26.36亿元,雇员284000人。在世界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8位。通用电器的成就,与它采用的注重员工情感的人本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通用电器认为情感管理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即理解雇员心理、企业就是大家庭、公司内民主、员工第一等。一般公司按个人或部门业绩、个人专业能力等依据来实施管理者晋升和考核。可通用电器公司请出了“莎士比亚”来协助人才管理,可谓蹊径独辟,别开生面。公司制订的经理晋升考核制度不同寻常。升级考试命题并不是来自经济学典籍,也不是来自那些晦涩难懂的经营理论专著,而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一部,试卷则是写一篇我们常说的“读后感”而已。开始时许多人百思不解,甚至提出意见。后经专家一语道破,才恍然大悟:这是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试想连一部世人皆知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尚不得而知的人,又怎样去理解公司内部成千上万的雇员的心理呢?将企业培养为一个大家庭是一种“高感情”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已进入到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其重要内容不再是板着面孔式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一门融进了管理者对职工、对事业献身精神的独特的艺术。实践证明,高技术企业竞争激烈,风险大,更需要这种“高感情”管理。它是医治企业官僚主义顽症的良药,也是减少内耗、理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斯通就努力培养全体职工的“大家庭感情”的企业文化,公司领导和职工都要对该企业特有的文化身体力行,爱厂如家。从公司的最高领导到各级领导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欢迎本厂职工随时进入他们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对于职工的来信来访能负责地妥善处理。公司的最高首脑与全体职工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生动活泼的“自由讨论”。通用公司像一个和睦、奋进的大家庭,从上到下直呼其名,无尊卑之分,互相尊重,彼此信赖,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亲切。至于公司内民主,通用公司别出心裁地要求每位雇员写一份“施政报告”,从1983年起每周星期三由基层员工轮流当一天“厂长”。“一日厂长”9点上班,先听取各部门主管汇报,对全厂营运有了全盘了解后,即陪同厂长巡视部门和车间。“一日厂长”的意见都详细记载在《工作日记》上。各部门、车间主管得依据其意见,随时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干部会上提出改进后的成果报告,获得认可后方能结案。各部门、车间或员工送来的报告,需经“一日厂长”签批后再呈报厂长。这项管理制度实行以来,成效显著。第一年施行后,节约生产成本就达200万美元,并将节约额的提成部分作为员工们的奖金,全厂上下皆大欢喜。所谓员工第一,不但强调尊重员工,而且表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优先性。1990年2月,通用公司的机械工程师伯涅特在领工资时,发现少了30美元,这是他一次加班加点应得的加班费。为此,他找到顶头上司,而上司却无能为力,于是他便给公司总裁斯通写信:“我们总是碰到令人头痛的报酬问题。这已使一大批优秀人才感到失望了。“斯通立即责成最高管理部门妥善处理此事。三天之后,他们补发了伯涅特的工资,事情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他们利用这件为职工补发工资的小事大做文章。第一是向伯涅特道歉;第二是在这件事情的带动下,了解那些“优秀人才”待遇较低的问题,调整了工资政策,提高了机械工程师的加班费;第三,向著名的《华尔街日报》披露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在美国企业界引起了不小轰动。事情虽小,却能反映出通用公司“员工第一”的管理思想。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要强调管理干部理解雇员心理的能力?“伯涅特事件”后,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要小题大做?
管理学的案例分析题怎么做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思路:首先要明确回答问题的人的角色,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或专家。其次,解答内容通常包括三方面: 1.问题的界定,即发现问题。是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沟通、控制哪个方面出了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并就解决方案充分运用管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论证。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的基本特点:1、针对综合能力考查,要求分析详细,主观性较强。2、答案要求:抓住本质,分析透彻,要有逻辑性,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文笔优美,规范整洁。3、按一定的步骤解答。1.2. 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1、解题步骤(1)、先看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案例分析题最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2)、认真阅读案例带着问题读案例,发现案例问题的本质是那一类大问题,如是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企业领导的用人问题、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问题、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3)、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阅读背景材料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先在头脑中或稿纸上构筑起答题框架,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3)、问题解答案例分析题的回答宜分为三部分:1)、明确分析出案例所反映的类似企业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并用鲜明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种共性的问题,应该从哪些大方面、大视角着手解决。2)、针对第一步发现的共性问题,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从宏观角度,高层次方面提出治理解决的原则性意见和建议,即提出具有本质性的提议、措施,不必纠缠于具体公司内容细节矛盾问题。3)、在第二步战略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就案例中具体矛盾和问题,提出制度性、功能性的改进建议,而不必就事论事。案例要纲举目张,叙述要有主有次。上述三部分解答是一个大框架,每一部分还需要展开,这样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起来。叙述要有主有次,不能平铺直叙。当然不一定每一个问题都要完整的包括这三部分,要看具体问题的要求,更多的时候这是答题的基本思路。2、注意事项1)、不能仅对案例最后的要求进行回答如提出许多条具体建议,就事论事,这是远远不够的。2)、层次不分、段落不明、主次不分要根据文章中心思想变化划分段落,并标记1、(1)、1)等顺序,以便阅卷老师寻找得分点,案例分析的三部分,内容要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第三步措施建议可以给予必要解释和展开,卷面一定要整洁,字体工整,便于识别。3)、控制字数过多过少都不好,以卷面整洁留够天地空当,恰当用完略有盈余为佳。加纸回答非常没有必要。
求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答案
1.琼斯进入土星公司时所采取的领导风格和留任的董事会主席的领导风格有什么不同?留任的董事会主席的领导风格: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来上班,与普通员工没有什么区别。琼斯的领导风格:琼斯来自一家办事古板的老牌公司,西装革履、照章办事,十分传统。要求公司所有的日常公事要准时开始,谁做不到,就自动辞职,要求管理人员忘掉过去的那一套;颁布了几项指令性政策,使已有的工作程序改弦易辙;一切重大事物向下传达之前必须先由他审批;2.琼斯以其对各项业务的无懈可击的决策赢得了公司员工的尊敬,这是来自于哪一方面的影响力?对计算机领域了如指掌,对各项业务的决策正确。 3.琼斯对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各采取了何种领导方式?对研究部门渐渐地放松控制,让设计和研究部门更放手地去干事。对生产和采购部门,仍然严加管控。
我要一个关于跳槽的管理学案例分析的题目和答案
你好,这是管理学关于跳槽的案例分析与参考答案,如下:1、 李刚的困惑 李刚现在40岁,是公司的生产部长。他与妻子都出身贫寒,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付出现在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工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了,更重要的是,他在不断的提拔升级中得到了妻子很为他感到自豪的权力和地位。有段时间,他自己也沾沾自喜过,可现在细细想来,他觉得自己并没有成就什么,心里老是空落落的。他现在是企业生产的总指挥官,可他看着企业一年比一年不景气,很想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为企业做些更大的贡献,可他在研究开发和销售方面并没有什么权力。他多次给企业领导提议能否变革组织设计方式,使中层单位能统筹考虑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研究开发问题,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可领导一直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所以,李刚想换一个单位,换个职务不要太高但能真正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可自己都步入中年了,“跳槽”的决定又谈何容易。1)请运用有关激励理论,对李刚走过历程中所体现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情况以及他目前的困惑心境做一个分析。2)如果李刚有意跳槽到你所领导的单位来工作,你应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以吸引他并给他提供他所看重的激励?为什么?参考答案: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何自我实现这五方面的需要是依次发展的,此可用来分析李刚在这二十几年奋斗历程中所经历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情况和目前面临的困惑心境。李刚的心理需要已经上升到了自我实现的这一个高层次,而他现有的工作并不能使他体验到此类需要的满足,这是他“思变”的重要原因。2) 要吸引和激励处于这种需要的员工,管理者必须在工作环境条件即“保健因素”方面使他得到相当于其现有水平的基本满足,与此同时,将激励的重点放在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真正的“激励因素“上,他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为组织做出贡献。具体说来,可设法在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置中使工作本身具有内在的激励。比如,若是在采取或拟采取事业部制结构的企业中,可让李刚负责一个事业部的工作,使他成为独当一面的综合管理人员。或者,在现阶段仍实行职能型结构的组织中,可通过设立开展全过程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项目小组,并任命李刚为项目小组的负责人,让他成为一名”准企业家“或”内企业家“。
管理学第一章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案例 :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1。试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 大连三洋的柔性化的员工管理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 柔性的员工管理的精髓是“爱人”。三洋制冷的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为精髓,通过不断提高的员工高素质带来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员工的高收入。这种“五高”模式是以人为本,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价值链。 大连三洋的柔性管理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的价值系统是纲,组织系统、员工管理、现场管理、营销管理是目,纲举而目张。从表面上看,这里,一切都是柔性的,从组织结构到现场管理直至营销活动,一切都但是变化着的,实际上,比起企业制度约束和纪律监督来,企业的价值观更富有“刚”性。向用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是刚性的,以此为手段之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是刚性的。价值系统的构建为企业发展搭造了创新活动的舞台,为实现的最高目标,企业的各个系统可以尽情发挥,以柔克刚。 以人为本进行“自我改善”是柔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管理是以“管人”为核心来运作的,所谓制度、纪律是企图通过对人的活动的限制达到管物的目的。在这种管理思想下,人是物的附庸。其弊端是:严格执行某项规章制度势必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将员工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组织的僵化与工作的量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内的工作。而柔性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而且愿意挖掘具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其次是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协作精神,从而有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转化,这些对以“管理大脑”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再就是,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变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需要生产柔性化和精细化。像大连三洋实行的“质量三保证”“柔性化营销”都是赢得最终消费者的有力武器。 柔性化管理在企业价值观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改善,并不是抛开企业制度。柔性化管理也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的,可以想象,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管性理的“升华”。 夕照柔波
管理学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供参考。1、作为一家小企业,伊诺食品公司能够将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是:(1)1980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一次重要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伊诺公司“朗得尔”干酪被引入市场,并且获得了交易会的好评。(2)在瑞典进行了试销,在l0月内,夺取了瑞典特制干酪市场的20%,成果辉煌。(3)通过与一家航运公司谈判运费问题,争取到每批运费为3600美元的价格,低于最初的报价。(4)公司决定对出口欧洲的干酪提供价格补贴。(5)决定在巴黎建立一个市场经营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发展,并在世界市场上保证公司形象,同时子公司的责任是保证维持零售的库存,控制欧洲的销售渠道。(6)指定一家法国公司担任经销商,调整从美国装运来的货物,向全欧洲200多家超级市场和大的零售商店发售产品。(7)为产品研制了一种新的包装。这种包装有一个不透气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产品的储藏期延长3个月。(8)产品名称“朗得尔”用法语,标签也用法语。干酪形状成圆形,因为“朗得尔”就是圆形的意思。产品有3个品种:洋葱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国味的洋葱干酪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因为欧洲干酪制造企业没有生产这个品种。2、伊诺食品公司采取了哪些策略?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伊诺食品公司采取的策略主要有:(1)产品策略:产品名称“朗得尔”用法语,标签也用法语。干酪形状成圆形,因为“朗得尔”就是圆形的意思。产品有3个品种:洋葱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国味的洋葱干酪是它的一个拳头产品,因为欧洲干酪制造企业没有生产这个品种。(2)包装策略:公司为产品研制了一种新的包装。这种包装有一个不透气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储藏期延长3个月。(3)价格策略:通过与一家航运公司谈判运费问题,争取到每批运费为3600美元的价格,低于最初的报价;对出口欧洲的干酪提供价格补贴。(4)渠道策略:决定在巴黎建立一个市场经营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发展,并在世界市场上保证公司形象,同时子公司的责任是保证维持零售的库存,控制欧洲的销售渠道;指定一家法国公司担任经销商,调整从美国装运来的货物,向全欧洲200多家超级市场和大的零售商店发售产品。(5)促销策略:1980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一次重要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伊诺公司“朗得尔”干酪被引入市场,并且获得了交易会的好评;之后,在瑞典进行了试销,在l0月内,夺取了瑞典特制干酪市场的20%,成果辉煌。启示:产品营销成功靠的是“整体营销策略”,任何单一策略的单打独斗均难以取胜。
管理案例分析,求答案
案例11、企管部负监督及执行责任(奖惩),加油站经理负管理责任。总经理想让企管部经理找准自己的位置,担当好自己的角色。如果他的职责是制定公司制度及相关管理条例,那么总经理请一位秘书或是文员就可以了。以上案例中,企管部经理有不作为的过失,没有真正认清自己的职责及担当的角色,他只做到了制订制度而没做到监督执行,根据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他的奖惩也做得不够好。企管部经理负第一责任,加油站经理负管理责任。企管部经理应按公司管理制度出具相关的罚单让总经理签字确认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2、增加夜班补贴及相关的福利,并加强监督及奖惩制度。对加油站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可以设定指标。老好人很难做好案例中企管部经理的职位。案例2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几点问题:1、公司发展战略不确定:世界诱惑太多,但你不能赚全世界的钱。2、公司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随着业务发展,公司不增加人手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是造成股东工作压力大的原因。随着公司从小变大,股东应从日常管理中出来做自己应做的事情,日常管理可以交给其它的人员去做。3、总经理应转变思想及工作方法:考核各个股东的工作应当从工作效果及完成情况上来考核,而不是他必须要专职与公司或在公司待满十二个小时,如果大家都待满十二个小时却都在磨洋工呢?价值观不同也可以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矛盾。案例中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事必亲躬的角色。4、案例中反映出来合伙人有意见不统一的感觉,在现实中合伙企业都会定期召开股东会议,基本上股东之间产生的分歧放到股东大会上去解决,可是案例中的公司并没能很好的解决这类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建立公司的时候股东结构太多样,还是开始的职责天权限没分清楚。其实他们自己才是制衡公司发展的最大来源。另外的问题:请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或是百度。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答案
分类: 商业/理财 》》 企业管理 问题描述: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管理者干什么? 蒋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 邮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承担的。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B,B要的书却发给了A之类的事,引起了顾客极大的不满。今天又有一大批书要发送,蒋华不想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问:他应该亲自核对这批书,还是仍由业务员们来处理?案例二:管理工作的特性。 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着严重的渗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 案例三: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 我需要这套题的答案 谢谢 解析: 1 他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业务员进行奖惩后,仍由发货员发. 2 二人都有责任,A的主要责任是用人不善; B的责任是负直接领导责任,是一种失职行为. 3 A和B应该同时执行是最好的,因管理是一门艺术,没有万能的管理方法,对于两位厂长的管理方法来说,企业得到了发展他们就是成功的。因为不同的行业,工种,以及所属地区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与之适应;管理人员的个人爱好,风格也会导致管理方法的各异。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题、论述题
案例4:江苏省无锡市学校管理实行“管办分离”的改革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下辖二个市(县)、七个区。目前,全市共有小学411所,在校生322657人;初中127所,在校生202536人;高中71所,在校生97662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74%。长期以来,在教育事业管理体制上存在典型的政府大包大揽、教育管理和办学合一的现象,导致职责不清、运行效率不高、公共职能弱化等弊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习惯于直接管学校,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具体事务消耗。教育局局长成为各所学校的总校长。学校内部的人、财、物管理都要行政主管部门说了算,甚至连进人、发奖金的事情都要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学校内部管理缺乏应有的活力。同时,由于直接管学校,教育局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办直属学校,因而在政策制定、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倾斜,在全行业的管理上出现不平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无锡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管办分离”的改革思路。 2005年6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力实施改革攻坚七项重点工作的决定》,明确在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等七个方面,全力实施改革攻坚。其中,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是重中之重。2005年底,无锡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四个行业率先实现了“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改革,国内首个管办分离改革的破冰之旅由此开始。12月无锡市正式挂牌成立“学校管理中心”,这是该市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一项重大举措。2006年3月,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讨学校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2005年,市教育局将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划归各区管理,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市属高中及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部归入学校管理中心管理。学校管理中心和教育局相对独立运行,通过合理分流,不增加工作人员,不增添办公经费。教育局重点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做好政策导向、规划布局、行业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购买和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学校管理中心直属市政府领导,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经营原教育局直属学校。教育局和学校管理中心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衔接协调。同时,将原来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市教育局合署办公调整为单独设置,两个单位人员不交叉任职,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教育督导机构独立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不分的问题,保证了教育督导的相对独立性。这三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真正使无锡市教育系统的“管、办、督”形成“三权分立”之势,教育局相当于裁判员,学校管理中心相当于教练员,学校就是运动员,彼此之间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实现了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的分开。无锡教育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把公办学校的举办权、管理权和办学权、监督权分开,将市教育局与原市属办公学校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无疑有利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更好地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政府部门自体监督、既作裁判又做运动员的棘手问题,以促进良性竞争和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的改善。 随着无锡教育“管办分离”改革成效主要表现在: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管办分离后,学校管理中心精心办学,市属各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06年市属高中的高考成绩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市属教育资源的优质效应进一步显现,三所高中分别顺利通过了省四星级、三星级高中的评估验收,市属普通高中招收的新生90%以上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让无锡的孩子人人都能到重点中学就读”将不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同时,停办了近40年的女中在去年9月恢复办学,引起了社会各层的强烈关注。教育局重点强化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扶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坚持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倍增计划,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突破20万人。以提升基础能力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大力推进职教资源整合。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管办分离后,市教育局不再直接举办学校,所属民办学校也是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市教育局把精力房子全市教育规划布局、政策制订、行业指导、监督管理、营造发展环境等工作上,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教育服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职能得到加强。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建制单列后,教育督导的重心由原来的“督学为主”,逐步转变为“督学为本、督政为重”。督导范围也由原来的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扩大为“本级政府的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本市管辖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一年多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学招生、小学升初中、中小学“减负”工作、寒暑假违规补课、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督导和调研,对全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市学校管理中心的作用开始显现。“管办分离”后,市学校管理中心履行政府出资人的职责,以管好国有资产,办好每一所市属学校为宗旨,着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学校评价机制、用人机制的改革,市属学校教育质量得以提高,规模效益得以现象。联席会议制度密切了三方的协作。管办分离后,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学校管理中心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事关教育全局和涉及到“管、督、办”三方面的重要问题。2006年上半年就召开六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有关学校考评、招生考试、布局调整等重点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无锡试水管办分离,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机构改革目标,为国内行政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在教育“管办分离”的改革中,公办学校的举办权、管理权和办学权分开,将市教育局与原市属公办学校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有利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更好地持续发展。并且,管办分离改革还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区别对待民办学校,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 无锡的管办分离改革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这项改革不仅是社会事业改革,也是一场政府自身的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触及权力意识和官本位的传统,改革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