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娟 《剪辑错了的故事》简介与赏析)
本文目录
- 茹志娟 《剪辑错了的故事》简介与赏析
- 反思小说名词解释
- 《剪辑错了的故事》里甘书记在第六个故事里死了吗为什么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 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
- 《剪辑错了的故事》的女性视角有哪些
-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娟 《剪辑错了的故事》简介与赏析
简介:《剪辑错了的故事》作品力图从国家政策同人民利益间的冲突关系,去追究所谓国家政策执行人兼人民利益代言人老甘们在这场浩劫中所发挥的可疑作用。到了张贤亮,反思的深度则被推进至一个新的水平。
赏析: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表现出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同人民群众骨肉相连、患难与共的好干部老甘,是怎样在“大跃进”中变成不顾群众死活,“变着法儿让领导听着开心、看着高兴”的“甘书记”的,这也是一种人性的异化。
扩展资料
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
《剪辑错了的故事》写于1979 年,发表以后影响很大,并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它反映了作家茹志鹃经过十年“文革”炼狱,复出之后在艺术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微笑到沉思”,清新优美的笔调中开始出现“忧伤的恢谐和辛辣”。这篇小说在当时几乎是第一篇正面接触、重新认识文革以前的某些历史教训的问题。
反思小说名词解释
反思小说泛指出现于1979年及1980年代初期一类小说。小说题材多为文革期间事件,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反思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和个人伤痛的社会历史原因。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它和伤痕小说的界限并不十分分明,且互有交叉。反思小说是在伤痕小说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小说不再像伤痕小说那样直接展示个人所受的伤痛,而是较冷静的审视和挖掘造成这些伤痛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剪辑错了的故事》里甘书记在第六个故事里死了吗为什么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没死。老寿寻人未果回家后,甘书记敲门来要粮。但是第五个故事结尾,老寿应该是进入了梦乡,第六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梦境。如果是梦境,就无法考量甘书记的生死问题啦~
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
一、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是(从思潮角度分析,而非题材角度,否则分类方法就有区别):最早出现的是“伤痕文学”(1977年——1979年),代表作《班主任》、《伤痕》稍后发展成为“反思文学”(1979年——80年代中后期),代表作《天云山传奇》、《剪辑错了的故事》进入80年初后,“改革文学”逐步兴起(其实“改革文学”从70年代末就有了,不过作品内涵还不够深刻),代表作《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从1983年后,“寻根文学”得到迅猛发展,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古船》80年代末,“现代主义、意识流”色彩的文学作品建立了在文坛的应有地位,代表作《蝴蝶》、《山上的小屋》二、古华小说《芙蓉镇》的艺术特征在于:(1)融合了湘西地区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好山、好水、一方净土、地杰人灵的美丽背景,使作品具有一种诗意的美。(2)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粉墨登场,他们的思想水平尽管并不相同,但语言很有个性化特点。(3)作者巧妙选择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具有转折性的代表时期,描写上述人物的言行和地方风貌的变迁,深化了作品的中心思想,而且很精辟入里。(4)作者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说教来揭示“左”的思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但却用带有道德思考的笔触,让人们在阅读中领悟人性的“真、善、美”(如秦书田的苦中作乐、谷燕山的凛然正气)以及“假、恶、仇”(如李国香的丑陋关系、王秋赦的投机污蔑)。(5)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全书,而且略带开放性质的结尾具有警世意义。一楼的网友审题不够仔细,第一问的内容不是现代文学的内容,而是当代文学的问题,抄百度是没有答案的。
《剪辑错了的故事》的女性视角有哪些
这部电影中的女性视角有家庭角色、职场困境、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1、家庭角色:电影中的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老人,打理家务,这些都被认为是女性的本职工作。2、职场困境:电影中的女性在职场中也面临着困境。她们在工作中往往要面对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限制。3、社会地位:电影中的女性在社会中也有着较低的地位。4、自我认同:电影中的女性也面临着自我认同的问题。她们往往被社会和家庭所期望的角色所限制,难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第1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20.3.14 茹志鹃颠覆过往十七年文学中的温情书写、女性视野、日常叙事等形式,在这里“开宗明义”,说明这是衔接错了的故事,由七个部分“拍大腿唱小调,但总有点寂寞” “老甘不一定就是甘书记,也不一定就不是甘书记,不过老寿还是这个老寿” “也不知说老寿背了‘时’,还是‘时’背了老寿” “‘大地啊!母亲’,不是诗人创造的” “一味的梨呀!梨呀!哪象个革命的样子” “老寿心里发生的一切,是发生在心里吗” “这不是结尾”为标题,在茹志鹃采用断裂式的、交错般的剪辑手法之余,这样的标题提供给读者更加明晰的阅读反应,每一个叙事片段都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时代背景,主要记录了在老寿视野里及反应中的“老甘”心理、意识的冲突和变化,解放战争前后的老甘心系人民、踏实果敢,在老寿与妻子商量、教育着妻子应当把家里的粮食打包送给老甘等战士,因他们是为“大家”而冲锋陷阵,军民融合团结,对未来的幸福生活也有极大的憧憬;但随之在“大跃进”运动到来,老甘的身份符码已然转变为“甘书记”,他不顾人民的真正生活所感,一味讨好上层,夸出的海口只为其满意,而“八公斤”粮食却要供给全村人民的长久生活,显然荒谬又无助。实际上,文本中的人物也在无形之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仅是个体与他人,包括个体自身前后的剧烈嬗变,从中可见社会严峻的形势及各种形式主义导致人们心中的激荡、迷茫、盲目,在老甘和甘书记人格分裂般的撕扯中,用剪辑的手段来进行拼接则使得整个叙事过程不至于混乱,而且一前一后的反复叠踏可以感受到变化的极端,此时还讽刺、愤怒地想要斥责,下一秒热血、忠诚的形象有令人动容。 不愧是反思文学的开山之作,构思精巧,打破叙事模式和顺序,跳跃地铸造起一个环状又对立的纠葛时空。
更多文章:
邓稼先电影观后感600字?看电影《邓稼先》写一篇观后感500左右
2024年6月25日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