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氏檄的诗人(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简介 骆宾王为何要写讨武曌檄历史名人)
本文目录
-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简介 骆宾王为何要写讨武曌檄历史名人
- 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起草了《讨武氏檄》的诗人是谁
- 【唐朝·骆宾王】才华出众讨伐檄文传千古
- 讨武氏檄的作者介绍
- 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起草《讨武氏檄》的诗人是谁麻烦告诉我
- 被武则天赞叹很有才气,说“宰相安得失此人“的诗人是谁
-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简介
- 唐代诗人骆宾王是哪里人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简介 骆宾王为何要写讨武曌檄历史名人
骆宾王人物生平简介
骆宾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浙江义乌人。骆宾王的父亲曾是青州博昌县令,死于在任期间,而其父死的时候骆宾王还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穷困潦倒中生活。
直到永辉年间,骆宾王成为了李元庆的府属,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为东台详正学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职,发配到了西域,驻守边疆。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边塞诗。到了公元678年,骆宾王被调任为武功主簿,之后有过两次升迁,官至侍御史。
当时正是 武则天 当政,对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骆宾王而言,认为女子执政是极为讽刺的,故骆宾王便多次上书讽刺 武则天 的行为,致使他受到了牢狱之灾。在他入狱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释放,被派到临海作县丞,后来他自动放弃官位,过起了云游的生活。
公元684年,骆宾王成为徐敬业的府属,参与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事件,并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这篇气势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义失败,被诛杀,骆宾王则下落不明。对于骆宾王的死,有多种说法,一说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所杀,还有一说是骆宾王逃了出来,最后出家为僧。
骆宾王七岁便能写诗,被人称为是“神童”,据说朗朗上口的《咏鹅》正是他七岁时候作的。骆宾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较出名的是初唐时期较为罕见的长篇《帝京篇》,在当时被认为是千古绝唱。骆宾王在五律诗、骈文上也有具有时代意义的代表之作,如《为徐敬业讨武瞾榭》,他的诗作是“初唐四杰”中最多的。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是古今人们都广为流传的,在他七岁的那年,家中有客人来访,他的著名诗《咏鹅》也就这样诞生了,正是因为他七岁时所创作此诗,当时的人都称之为“神童”。
这首诗的创作是一个意外,来访之人正看见旁边池塘的景色十分幽美,鹅群在池塘中十分的惬意,加上清风拂柳,柳枝倒映在水面上,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就这样形成了。随之,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全都对答如流,客人并不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能力竟如此之大,因此借着池塘的风景要求骆宾王作诗,从而故意刁难他。可是年幼骆宾王并没有被此情此请所吓倒,仅仅思索了一会儿便做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中动静结合,颜色的对比和线条的勾勒,引发人无限的遐想,鹅的形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心生向往。句中的“曲”字把鹅仰天嘎嘎的叫声十分生动的描绘出来,仿佛使人听到了水中央鹅的叫声。
特别是最后的两句对偶句,“浮”字写出了鹅在水面上悠然自得静止的状态,而“拨”字则写出了鹅脚掌波动水面嬉戏游泳的状态,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且动静结合,仿佛身临其境。客人思绪万千,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急忙转头称赞,使这个年幼孩子的诗得到了肯定。
骆宾王讨武檄文真相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写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
武曌宅元年间(公元684年),武则天设置了临朝称制,正在为下一步自己做皇帝而准备建立大周王朝,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贵族内臣的愤怒和反对,李敬业,是开国元勋李绩的后人,召集兵马在扬州起兵,想要康复唐朝的大业,骆宾王这个时候已经是李敬业的幕僚之一。
骆宾王早就对武则天的统治存在着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武则天宠信奸佞,秽乱后宫,又不守安分,残酷暴力,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曾经多次上书出言讽刺,几次下狱却依旧不肯改变初衷,后来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做了这首《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作为军用的文书,骆宾王确实做到了明理辩师,气势高昂却言辞谨慎干脆利落。
不仅仅表明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君主的罪过,也顺便提醒了这些匡复李唐盛世的人们,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为起兵讨伐武则天做了充足的铺垫,并且将人们心中的豪情壮志都激发出来,起到了很好的调度气氛,激发意志的效果。
这篇《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行文流畅,感情饱满,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后世的人们可以从这首词中,认识到武则天的蛮横无理,从里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劲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气,折服人心的作为,至今仍是历史上极有艺术价值的不朽之作。
骆宾王最后是怎么死的
对于骆宾王是怎么死的,到现在也仍旧存在着争论,有许多的说法。
一说是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旧部意欲逃去高丽,在去往高丽的途中因为遇到了风浪被阻,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叛变,为了将功赎罪、为自己讨得一线生机,遂将骆宾王给杀了,并将其头颅上交至朝廷,骆宾王全家也因此无一幸免都被杀害了。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对于骆宾王的死,都记载的是此说法;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只有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逃了出来,二人躲藏在水荡,最后骆宾王死在崇川,徐敬业的儿子为其修的墓;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官军一直都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纷纷害怕武则天怪罪下来,遂找了两具尸体来冒充徐敬业和骆宾王,并将两具尸体的头颅砍了下来上交至朝廷算是交差了。据传徐敬业和骆宾王后来都出了家,做了和尚。此说法记录在唐朝的《本事诗》中;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知自己已经毫无退路了,便跳江自杀了。此说法记录在唐人所撰写的《朝野佥载》中。
对于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其争论点在于徐敬业兵变失败之后,骆宾王到底是逃了还是死了。有相关记载的正史和 野史 说法不一,大家都各执一词,致使到现如今关于骆宾王的死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毕竟那已成为历史,对于当时的情况除了这些史书记载外,也没有其他的考究办法。
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起草了《讨武氏檄》的诗人是谁
《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 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 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加 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 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 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 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 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唐朝·骆宾王】才华出众讨伐檄文传千古
姓骆,字观光,名宾王,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人。初期的诗人,与、、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他幼年就才华出众,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仪凤中,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下狱,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乃弃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业讨伐,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照檄。武则天读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赞叹他很有才气,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在临海时,他曾写过一首久客临海有怀,借景抒情:天涯非日观,地岜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骆宾王有江南神童、齐鲁才子之称,文才出众,但怀才不遇,心境极为悲苦。他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河南豫州道王李元庆府中当幕僚,没有得到重用。他曾对前程万念俱灰,在兖州过耕读自娱、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时间长达12年。49岁时,他已满头白发,再上长安参加对策考试,终于被录用,当了一个奉礼郎的小官。他又不甘心平庸地度过一生,一心想为国建立功业,52岁高龄时还从军入伍,在青海、西藏度过了3年的军旅生涯,后又随军到云南腾冲,参加朝廷的平叛战斗,军中的文书、布告与捷报都出自于他的手笔。他为国建立了功勋,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武功县主簿的职务。61岁那年,他被提升为侍御史,是朝廷的监察官,但他上任还不到半年,受人诬陷,锒铛入狱,成了一名阶下囚。他在狱中写下著名的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抒发长期郁积在心头的忧愤。骆宾王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以及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心中颇感愤愤。他带着一腔郁郁之气离京南下,但没有再回临海。而是去了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讨伐,推翻武则天。徐敬业是唐代开国元勋英国公徐世的长孙,原为四川眉州刺史,拥有兵权,这时贬为柳州司马。因此他的祖父死后曾封扬州大都督,所以他没有去柳州赴任,而是跑到扬州,密谋起事。骆宾王在四川军中,大约就和徐敬业结识,所以徐就密召骆宾王参与。经过一番密商,制订出行动计划:确定以拥戴庐陵王,匡复唐室为号召;首先占领扬州城,作为起事根据地;徐敬业任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骆宾王为艺文令,起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徐敬业等迅速占领扬州城,并把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传布各个州县,号召天下勤王。这篇檄文义正词严,气势磅礴,仿佛长虹凌空,迅雷震宇,深深地扣动读者的心弦。天下反武势力,莫不闻檄扼腕。人们奔走相告,闻风而动,旬日间得胜兵十万。扬州起兵的最初形势很好,不仅很快集结军队十多万人,而且楚州率先响应,兵不血刃就拥有扬、楚两州之地。不久又攻下润州,连朝廷内部也产生动摇。宰相裴炎就要求武则天退出政治舞台,还政于皇帝。但徐敬业没有利用这有利形势,挥师西进,直逼京洛。而是想先巩固江南根据地,然后再经营中原。这就给武则天以足够的时间清除朝中的反对派,然后派几十万大军围剿夹击。徐敬业虽然奋力迎战,也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最后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前后历时仅三个月。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传说纷纭。有说被杀的,也有说逃亡的,还有说投江水而死的。综合各种史料考证,逃亡一说似较可信。因为武则天死后,朝廷曾令山东人郄云卿搜集骆宾王的诗文,并结集发行,作为对骆宾王匡扶唐室的褒扬。郄在文集序中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的话,想必有据。至于逃亡后的行踪,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灵隐为僧,月夜为宋之问续诗一说,流传最广。实际情况大约是脱逃以后,就隐姓埋名,在吴中一带流亡。隐匿几年之后,带着一腔壮志未酬的遗恨离开了人世,终年约在70岁左右。武则天死后,唐朝进入了中兴时期,有了近40年的强盛并太平的时光。骆宾王与他的讨武氏檄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众口传诵、万古流芳的历史名篇,骆宾王成了正义与道德的像征,就像大诗人写的那样,有些人是身与名俱灭而骆宾王是不废江河万古流。到了,骆宾王成了忠臣义士的代表,政治地位急剧上升,对他的讨武檄文,更是赞颂备至,甚至认为唐之中兴,兴于一檄可也,把唐中宗复位,武氏败落、李唐中兴与骆宾王的檄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骆宾王的讨武氏檄闪发出强大的道德力量,唐中宗不可能复位,武则天很可能将皇位传给了,武氏王朝不可能不到一代就宣告消亡。到明末,骆宾王成了搀救国家危难、抵抗外族侵略的忠臣榜样。明末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张国维,想借骆宾王匡扶唐室的忠义志节,再出现像讨武氏檄那样檄文,唤起对大明王朝的怀念。于是他通过皇帝封骆宾王为文忠公,对骆宾王的扬州檄文大加褒扬。骆宾王只是一介文人,他写下的一篇讨武氏檄竟然散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几千年来光芒不衰,可见文化的力量几乎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光辉,不是其他力量能扼杀的。
讨武氏檄的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起草《讨武氏檄》的诗人是谁麻烦告诉我
骆宾王《讨武氏檄》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於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廷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种胤,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旧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於爪牙,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师,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裂山河.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被武则天赞叹很有才气,说“宰相安得失此人“的诗人是谁
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人。他幼年就才华出众,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仪凤中(676—679年),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武则天下狱,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乃弃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照檄》。武则天读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赞叹他很有才气,说“宰相安得失此人”。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简介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简介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秋兴八首 、诸将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有《乐章集》。雨霖铃 (寒蝉凄切)、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 (东南形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自称庐陵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等。抒情、叙事散文,《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滁州西涧》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游子吟》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登幽州台歌》,被誉为“诗骨”。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长诗《秦妇吟》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唐代诗人骆宾王是哪里人
骆宾王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从小被人称作神童。那么诗人骆宾王是哪里人?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诗人骆宾王是哪里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骆宾王是哪里人 义乌(婺州义乌),位于我国浙江中部的一个县级市,在1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19年,在一个叫骆家塘的小村子里,出了个名震 天下 ,才华横溢的文人志士,这个人就是骆宾王。 骆宾王家世渊博,在义乌也是个姓氏大族,他的祖父还曾经是官吏,父亲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才子志士,虽然他出生的时候家道中落,可是良好的家庭环境还是让他从小耳濡目染,七岁便能做出《咏鹅》这首诗,可是等到入朝为官之时,却是长期的怀才不遇。22岁考试名落孙山之后,又做了权门幕僚,可是很快就遭人排挤,丢了官职,后来骆宾王对于武则天气愤不已,认为她宠幸奸佞,残暴不仁,十分的希望匡复李唐天下。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先声夺人做了《讨武氏檄》。 李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已经兵败被乱军所杀,也有人说他是遁入空门,更有传言说他自杀身亡,但最后,他终究没能回到他的出生地。而他在义乌骆家塘的族人出逃到现在的李唐《也称李塘》,从第一代迁到李唐算起,骆宾王的后人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了1900多年,即使是后来发生战乱,他的后人依旧守着他出生的地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向来以作为骆宾王的后人为荣自豪。 而如今在李唐的附近,有一座颇具规模的骆宾王园林,成为一个以纪念骆宾王为内容的景色圣地。 骆宾王在狱中咏蝉是为何 《在狱咏蝉》是骆宾王在文学创作上极具代表的作品,创作在唐高宗凤仪三年。当时一直郁郁不得志还经常遭人排挤的骆宾王刚刚升了职,任了侍御史一职。但是为人直接的骆宾王就因为一次上疏议论政事的时候,言语不当冲撞了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后来又被人以贪污的罪名诬告,所以被迫入狱。 在狱中的时候,骆宾王听见蝉鸣,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就作了这首《在狱咏蝉》,骆宾王还为这首诗作了序,交代了自己写作的缘由。骆宾王以蝉自比,写了蝉的姿态和习性,还歌咏了蝉的美德,抒发了自己为官之路多坎坷,始终郁郁不得志,还经常遭吓人暗算的哀怨之情。海用了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 典故 ,表达了自己的无辜和希望得到明察的心情。 骆宾王的文采从小就体现出来,他所写的《咏鹅》至今还在我们广泛的吟诵,因为《咏鹅》朗朗上口也经常将这首诗作为孩子最先学习到的古诗,但是十几年之后,与当时欣赏风景的年少之情截然不同的是,骆宾王又在狱中作了《在狱咏蝉》,都是咏物心境却已经截然不同,料想八岁的骆宾王也想不到自己在作了《咏鹅》之后,还会在狱中作了《在狱咏蝉》。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浙江义乌人。骆宾王的父亲曾是青州博昌县令,死于在任期间,而其父死的时候骆宾王还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穷困潦倒中生活。 直到永辉年间,骆宾王成为了李元庆的府属,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为东台详正学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职,发配到了西域,驻守边疆。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边塞诗。到了公元678年,骆宾王被调任为武功主簿,之后有过两次升迁,官至侍御史。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对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骆宾王而言,认为女子执政是极为讽刺的,故骆宾王便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的行为,致使他受到了牢狱之灾。在他入狱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释放,被派到临海作县丞,后来他自动放弃官位,过起了云游的生活。公元684年,骆宾王成为徐敬业的府属,参与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事件,并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这篇气势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义失败,被诛杀,骆宾王则下落不明。对于骆宾王的死,有多种说法,一说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所杀,还有一说是骆宾王逃了出来,最后出家为僧。 骆宾王七岁便能写诗,被人称为是“神童”,据说朗朗上口的《咏鹅》正是他七岁时候作的。骆宾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较出名的是初唐时期较为罕见的长篇《帝京篇》,在当时被认为是千古绝唱。骆宾王在五律诗、骈文上也有具有时代意义的代表之作,如《为徐敬业讨武瞾榭》,他的诗作是“初唐四杰”中最多的。猜你感 兴趣 : 1. 诗人骆宾王的简介资料 2. 唐朝诗人骆宾王简介 3. 诗人骆宾王的生死之谜 4. 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谁 5. 诗人王勃生平事迹简介 6. 白居易是什么代的诗人
更多文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有何影响)
2024年7月17日 22:40
恭喜朋友乔迁之喜的话(乔迁祝福--庆祝好朋友搬家乔迁祝福语)
2024年3月13日 22:00
不要怨天尤人(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2024年7月27日 11:50
风清气正心得体会(结合实际,谈谈作为当代青年人,如何维护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
2024年8月8日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