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张抗抗的天然夏威夷?作家张抗抗代表作品《灯》简介
本文目录
急求张抗抗的天然夏威夷
书名:天然夏威夷 图书编号:409490 出版社:河南文艺 定价:15.3 ISBN:780623345 作者:张抗抗 出版日期:2002-07-01 版次: 开本: 简介:这是张抗抗眼中的世界,这是世界眼中的张抗抗。在她笔下,一草一木,凝聚天地真情;一书一画,饱蘸人生感悟。从五光十色的海外掠景到绚丽多姿的女性体验;从无法抚慰的知青岁月到浸染着热血的生死情谊……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沧桑的心灵历程。隽永而兼具深邃,幽默而不失犀利。 目录:故乡在远方(代序)海外篇天然夏威夷感悟珍珠港曼哈顿袜姐天涯独行女性篇女人聚会文竹之床写作的女人当代文学中的性爱与女性书写打开自己那间屋的门窗读书篇四季心灵在海风中飞翔欣儿的“木质生活”红岩的“东方小巴黎”强心录——中国当代文不中所描述的美国华族赏画篇自由的力度——读杨刚画庥心仪纯美——读古仪画集《:“我的骨”》邂逅鲁本斯植物篇橄榄地下森林断想窗前的树牡丹的拒绝红树林思绪永恒与瞬息的舞蹈流连榴莲天山向日葵山水篇知青篇***隐藏网址***
作家张抗抗代表作品《灯》简介
雪在撒着欢儿。是他们这地方的人俗话所说的鸡屎雪,一大片一大片,像是谁在风头上一锨锨扬起的麦衣子,飘飘洒洒沸沸扬扬,将天地缝成了白茫茫的一整片。一整天,老耿头都是拖着一把扫帚忙活着扫雪,门首到公路的这条石子路傍晚刚刚扫过一遍,可还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又让这些臭鸡屎样的雪花片给落满了。天刚擦黑,老耿头就拉亮了商店门口挑檐下的罩子灯。灯泡和灯头上的搪瓷白罩子老耿头前几天用抹布擦拭过,可灯光并不显亮,晕晕黄黄的,光亮在满天的雪雾遮挡下,远远望过去只剩下黄晕晕的一滩,孤零零的,在这风雪弥漫的落雪天,越发显得这里荒僻、冷凄了。从前这里可热闹了,黑压压整天挤满了打牌下棋的人,就是夜深得天上冒出了星星,还听见挑檐下一滩光亮里“啪啪”的棋子响里有声音咋咋唬唬嚷:“你踩我马我吃你车!”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这里冷清了好些年了。有时候,工厂里一些老家伙从城里溜达到了这里,瞧见了老耿头,离得老远就喊开腔了:“老家伙,还没上‘黄榜’?”“早着呢。还活得好好的呢。”老耿头说完这话,就咧开嘴和来看他的老家伙呵呵呵都笑了。“黄榜”是他们工厂里的话。从前在工厂,他们办公楼下的告示栏里常贴着红纸写的喜报、海报、公告,还有白纸写的通报和检讨书,当然还有黄纸写的卜告。现在,工厂关门都好些年了,工厂办公楼早没人影了,楼下的告示栏也不见了踪影,但工厂里他们从前常说的“红榜”、“白榜”、“黄榜”之类的话,还时不时的会从这些老家伙们的嘴里蹦出来。接下来,老耿头从商店的柜台里摸出一盒烟,拆开给老家伙发一支,自己嘴里别一支,就和老家伙有一搭没一搭说起哪个老家伙最近上了“黄榜”,哪个老家伙还在医院躺着,看来离上“黄榜”不远了。再接一支烟,老家伙说该回去了,有空我再来。如果,大半年不见老家伙来,老耿头就知道,这个老家伙十有八九怕是上了“黄榜”。老婆子一下世,老耿头就被儿子接到了城里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儿子在街上有个水果批发店,成天忙得屁打脚后跟,家里也该有个人照应着。可渐渐的,老耿头发现,儿媳的脸吊起来了,一进家门阴沉沉的,像是谁欠着了她的?!儿媳有时和儿子拌起嘴来,牙尖嘴快理直气壮的,一点都不避他老耿头的茬。老耿头虽说在机器旁守了大半辈子,可老耿头一辈子都是鼻眼里见不得半点灰的人——我还没老得叫你接屎端尿呢,就吃你的眼角屎?!老耿头憋着憋着终于对儿子发话了,我搬出去住算球了!儿子嘴里呜噜说,爸,你这是咋啦?老耿头冲儿子哼哼一声,说,我想一个人清静清静。过几天,老耿头厚着老脸给工厂里原来管事的一个老家伙一说,老家伙二话不说就应承下了。工厂关门有好些年了,机器能搬能卖的早拆光了,但是地盘还在,正找寻人守厂护院呢。老耿头后来真的就搬过去了,将厂门口的小商店拾掇拾掇,支了床铺了被褥买来锅碗瓢盆,老耿头就将这里当成家了。白天在厂子周围转悠转悠,有时打开铁锈斑斑的铁门,在厂里四处看看,剩下的时间,老耿头搬一只马扎坐在商店门口的挑檐下,伸着头朝远处公路上眼皮一眨不眨地瞅。这里四面都是荒地,离城里还有二三里路远呢,自从城市向西发展后,城东的这一片像是被人遗忘了,公路两边除过荒地就是他们工厂这样常年不冒烟的旧厂房,公路上倒是整天车来车往的,有时跑过去一辆辆小车,有时是长途客运车,更多的是跑货运的大卡车。偶尔,有司机将车停在路口,跳下驾驶台朝着公路边的草丛方便后,转身会来这里买包烟买瓶矿泉水,有时也在商店门口的挑檐下抽支烟歇口气,和老耿头扯些闲话。老耿头的商店柜台里摆着香烟、矿泉水、方便面还有些花花绿绿的小食品。他不指望这些东西挣啥钱,老耿头只等着有人来买烟时和人家搭搭话,扯扯闲。要不他一个人守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地,还不凄惶死。天越来越黑了,雪还没有一点要停的意思。天空沸沸扬扬的雪花看不见了,只有地上的雪在黑暗里四处泛着白光。偶尔,一股股雪片子被风吹进了挑檐下,在罩子灯黄晕晕的光亮里亮晶晶地一闪,倏一下就不见了。老耿头取下了商店门上的棉帘子,他的店该到关门的时候了。‖‖ 小伙子进来的时候,老耿头正埋着头,往门口墙角的炮弹炉炉膛里添煤块。棉帘子“刺啦”一响,一股冷风“嗖”一下灌了进来,紧接着,一个人脖子一伸进来了。老耿头直起了腰,眨巴几下眼就看清了,进门的是个个子高高的小伙子,头上的风帽和身上的防寒服上挂满了白花花的雪,看样子在雪地里走了好些时辰了。“买烟么?”小伙子抬手摘下头上的风帽,“嗯”了一声。“天这黑了咋还出门?”小伙子望着身边的老耿头,说:“快过年了,急着去车站乘车回家。”随即,小伙子目光左右一扫,就将眼前的这间小商店看清楚了——门首蹲着只带烟囱的炮弹炉,屋中摆着柜台,柜台后靠窗支着床,靠墙根还立着面衣柜、货架子,洗脸盆啦铁桶啦铁锨扫帚拖把啦将整个房间堆得挤攘攘满当当的。“雪大吗?”“嗯。”“就你一个人?”小伙子还是“嗯”了一声。说话的工夫,老耿头已走到柜台后,一转身,手里抓个疙瘩笤帚走了过来。“快扫扫身上的雪,看这雪下的,衣服得是溻湿了。”老耿头将疙瘩笤帚递到了小伙子面前,嘴里嘟嘟囔囔说。小伙子愣了愣,迟疑了一下,还是伸手接过老耿头手里的疙瘩笤帚,在肩头扑打了几下,接着一弯腰,噗噗噗扫起了裤腿和鞋帮上的雪。目光一落上小伙子的脊背,老耿头看见,小伙子肩下还挎着个帆布包呢,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里面都装着些啥。 扫净了鞋上的雪,小伙子直起身,抬手将头发前后捋了捋。头顶的灯光黄晕晕的,老耿头还是看清楚了,小伙子至大二十五六的光景,瘦瘦高高的,头发快将眉毛遮住了,白光光的长条脸上镶着两颗细细的小眼睛。“得是在我们这里打工?”“嗯。”“过年厂子放假啦?”小伙子躲开老耿头的目光,并没有搭腔。见小伙子不吱声,老耿头从墙角拉过了一把折叠椅,指指门口的炮弹炉说:“快过去烤烤火。”接过了椅子,将身后的帆布包往墙角一丢,小伙子“咯吱”一屁股坐到了火炉边,接着两只手手心贴在了炮弹炉的钢管烟囱上,嘴里吸溜吸溜呵出了声。老耿头看出来了,小伙子看样子累得不轻,也冻得不轻。老耿头吭哧吭哧弯下了腰,伸手一拉封门,“嘭——”一声,炉膛里的火焰一下窜了出来,一跳一跳的,将小伙子的脸照得红扑扑的,小伙子的眼里一下笼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雾。见老耿头正打量着自己,小伙子抬眼向店后柜台里扫了扫,然后偏着头问:“师傅,你这有方便面吗?”“有有有……”,老耿头边向柜台里挪着脚步边问,“‘康师傅’还是‘华龙’?”“‘康师傅’吧。”“几袋?”“两袋。”两袋方便面拿到了小伙子跟前,小伙子伸过手要接方便面时,老耿头忽然瞅见,小伙子的右手手腕上盘着条细细的青龙,昂着头吐着舌头,打眼一看模样怪骇人的。或许是觉察到了老耿头正盯着自己的手,小伙子的手有些不自然地抖了一下,接着手一缩,青龙溜进衣袖不见了。紧接着,小伙子双手并拢一用劲,“呲”一声,方便面袋口撕开了一道缝,小伙子拇指和食指夹着面块就要往嘴里送。“别吃别吃,我这里碗筷开水都有呢,泡一泡再吃嘛。”老耿头嘴里这样说时,人早已转身走到了墙角的案板前,在案板上搁放碗筷油盐酱醋的架板上摸索一阵,取出一只瓷碗一双筷子冲着小伙子说:“给我儿子准备的,我儿子从没用过一回呢。”小伙子望着老耿头,愣了愣,最终还是站起身走到了墙角的案板前。在案板下的铁桶里舀了勺清水,将碗筷涮了涮,接着就将面块搁进了碗里,撕开了调料包,将调料包搁在面块上,倒满了开水,最后用撕开的纸袋将碗口严严实实捂住,再将两根筷子并排压在了碗沿上。看样子,小伙子吃方便面不是一回两回了。捂过了一阵,揭开了碗,一股热气呼一下从碗里冲了上来,小伙子端起碗朝着老耿头让了让,见老耿头朝自己摆手,小伙子将筷子伸进了碗里,一张嘴,一筷头面进了嘴里,紧跟着喉结上下动了动,一双筷子又伸进碗里了。老耿头张着嘴望着吃面的小伙子,年轻人的胃口就是好,老耿头有好些年都没这样吃过饭了。三五筷子,小伙子风卷残云吃完了面,就连碗里的汤小伙子举起碗都喝了个精光。拆开了“康师傅”,第二袋方便面小伙子又泡上了。老耿头忽然搓搓手,咂了下嘴,说:“瞧我这死记性,上午我煵了肉臊子呢,小伙子放些吧。”老耿头望着小伙子,小眼睛一亮一亮说。“不不不……”小伙子嘴里呜噜着,见老耿头从案板上的架板上端下了盛肉臊子的黑罐子,小伙子还是颤着手挖了一勺,放进了碗里。接着,一揭碗,一股香味儿直往人鼻孔里窜,老耿头打了个喷嚏,张着嘴满意地笑了。小伙子端起了碗,举起了筷子。“小伙子,老家在哪哒?”“周至。”“周至好啊,‘金周至银户县,不讲理的大荔县’,我们这里人常说这句老话呢,周至我年轻时去过,有山有水的,你们那地方蛮不错嗬。”老耿头望着小伙子,显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家里都有啥人?”老耿头这样一问,小伙子的眼皮一下耷拉下了,埋着头,只顾吸溜起了碗里的面条子。夜越来越静了,远处传来公路上拉货的大卡车轰轰的引擎声,响过一阵,渐渐就跑远听不清了,荒野上的夜晚,越发像枯井一样幽深、寂静了。吃完了面喝光了汤,小伙子从案板下的铁桶里舀了水洗净了碗,将碗筷搁在了案板上,就从身上掏出了一张钱递给了老耿头。老耿头接了钱,返身去柜台里一个纸盒里拣出几张钱,找给了小伙子。小伙子接过钱顺手装进了裤兜,然后一弯身提起墙角的帆布包,挎在了肩上,冲老耿头笑了笑,就要转身出门了。“得是现在就去城里乘车?”老耿头在身后问。“嗯,就现在。”小伙子说着,拉开了房门,一抬手,揭开了门上厚厚的棉帘子。一股冷风呼一下灌了进来,老耿头打了一个哆嗦。“小伙子,小伙子,你等等。”老耿头在小伙子身后忽然急急忙忙喊。小伙子回过了头,有些摸不着头脑地望着老耿头。老耿头望着小伙子,张了张嘴,咽了口唾沫说:“小伙子,天这晚了,这里离城里还有二三里路呢,晚上你住我这算球啦,看!柜台后的床铺大着呢,铺盖被褥都有呢。”说罢,老耿头向着柜台后指了指。小伙子看清楚了,柜台后的一张床上,被子铺得平展展的,显得很大很阔的样子。小伙子愣怔了一下,望了眼老耿头,见老耿头目光热切地看着自己,最终一转身,将肩上的帆布包又丢在了墙根。接下来,老耿头就在屋里忙活开了。给小伙子从床下拿过来一双棉拖鞋,告诉小伙子该在哪个盆子里洗脸哪个盆子里洗脚,还唠唠叨叨问小伙子,去不去外面方便?小伙子出门去外面方便后,洗了脸洗了脚换上了棉拖鞋,老耿头就领小伙子到了柜台后的床铺前。床很大很阔,靠着后墙顺东西支着,东首靠着窗户,西头几乎快要到墙根,床上的两床被子一前一后铺得平展展的,红床单绿被套,显得很干净。“被子我天擦黑就暖下了,我儿子这几天快来了。”老耿头指着床铺,对小伙子说。话一说完,老耿头想起了,儿子快半个月没来了。儿子十天半月的来一次,有时打个照面就开车走了,有时候在老耿头这里住一宿,第二天早晨走。儿子这几天快来了,这些天每到天擦黑开了电褥子给自己暖被子,老耿头总不忘给儿子也拉开一床被子。小伙子坐在了床沿上,脱下身上的防寒服,搭在了床前的柜台上。老耿头从床后取过一个花枕头,向床西头一丢,说:“快上床快上床,床上暖和。”小伙子一抬腿就跳上了床,手一伸进被子,被窝里暖得烫手,小伙子将床后的被角一揭,腿伸进了被窝。“把衣服脱了睡,脱了衣服睡觉舒服。”老耿头望着床后的小伙子,乐呵呵说。老耿头这样一说,小伙子穸穸窣窣脱起了衣服,将裤子搭在了床背上,然后斜靠着枕头,半躺在了床上,眼盯着屋顶,像是在发呆。开了窗下的床头灯,然后关了门封了门口的炮弹炉,拉灭了屋顶的灯,老耿头吭哧吭哧上床了。房间里一下子暗了许多,窗外传来呼呼的风声,一阵一阵的,看样子雪还没有停。老耿头上了床,背靠在窗下的枕头上,伸手从床前柜台上的烟盒里摸过一支烟,“吧嗒”一声点着火,吐出了一口烟,老耿头望了眼影影绰绰的灯影里的小伙子说:“小伙子,成家了没?”“没呢。”“那对象有了吗?”“还没呢。”小伙子声音有些慌张地说。听小伙子这样一说,老耿头咳嗽了一声,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齐整呢,有觉着合适的,定下结婚过日子算球啦,年轻人眼头可不要太高,眼头高可没个啥好结果!原先,我们厂子里……”老耿头和人说话,话题一绕两绕,十有八九都会落到了“原先,我们厂子”上去。儿子常常一听老耿头“原先,我们厂子”,噗哧一声就笑了,“爸,你咋又‘原先,我们厂子’上啦?”老耿头知道,儿子不爱听他唠叨这些。老耿头打十几岁就顶替父亲进了工厂,如今已过世的老婆子都是他在厂子里找下的,现在,好些年过去了,工厂早不冒烟快成一片荒草滩了,可从前工厂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像铆钉铆在他心里一样,就是想忘都忘不了。老耿头吐出了一口烟,开始“原先,我们厂子”了——“原先,我们厂子有个姑娘,叫张美丽,人家人长得可比名字还美呢,要个头有个头,要脸盘有脸盘,要口才有口才,将厂子里一帮小伙子眼慕得黑了睡下了心里猫抓抓的。可人家谁都看不上呢,恋着她一个同学,人家在大城市上着大学呢。她看上人家人家可看不上她,一毕业就和旁人结婚成家了,将张美丽硬是给耽搁了,三十好几了,还是一个人姑娘着。”“那后来呢?”小伙子有些焦急地问。“嗬,有个啥后来!”老耿头叹了口气,有些怅然地说:“后来一个人跑到我们厂子后头的大桥上,头一栽跳下去了,被人发现时,身子都泡胀了……”见小伙子听得出神,老耿头一下来了劲,从床前柜台上的烟盒里又摸过一支烟,点着火,“原先,我们厂子”又开始了——“原先,我们厂子还有个小伙子,年纪跟你差不多,人可精灵呢,看啥会啥,学啥精啥,只几年,手艺比他师傅还高呢。后来我们厂长看上了,要将闺女嫁给他做厂长的女婿呢,人家厂长那闺女眼是眼鼻子是鼻子,花骨朵样水灵灵的,可把我们厂子里的人给眼慕死了,天下的好事,都让他一个人给占了!谁知道,正月里要结婚了,腊月里,让警车呜呜呜给拉走了……”“为啥呢?”小伙子有些不解地问。“为啥?小伙子是个‘三只手’,将祸闯下啦!”老耿头望了眼小伙子,牙“咯吱”一咬说:“晚上一个人摸黑溜进我们厂子的库房,将厂里做填料的铜板偷出去卖了,让派出所给查出来啦。”见小伙子低着头不说话,老耿头唠唠叨叨说:“人有两只手就够啦,可千万要不得那第三只手,那是祸害是贼手,闯下了难子就将自个儿一辈子给毁啦,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见小伙子不吭声,老耿头清了清嗓子,自顾自“原先,我们厂子”上啦——“原先,我们厂子还有个女人,人都叫‘刘破烂’,那女人可可怜了,男人在我们厂子检修时从塔架上一不留神滑下去,一句话没说当场就死了。‘刘破烂’后来就从男人老家来我们厂子了,给厂子打扫卫生,还捡破烂。‘刘破烂’带着个儿子,‘刘破烂’捡破烂儿子也跟着捡破烂,娘俩个整天脏兮兮的,看着要多可怜有多可怜。‘刘破烂’后来将儿子送进学校去读书,没曾想人家这孩子年年考第一,小学考第一初中考第一高中考第一,后来就将大学考上啦,毕业去了北京干上大事了,‘刘破烂’前几年就被儿子接到北京去啦!”老耿头还要唠唠叨叨再说下去,回头一瞅小伙子,小伙子头埋在枕头里,看样子大概早已睡着啦。老耿头重重地叹了口气。工厂关门有好些年啦,工厂这盘地现在快成了荒草滩,工厂里的好些人老耿头许多年都没有再见过一面,可一提起从前工厂里那些人那些事,活生生的好像就在老耿头的眼前晃动,老耿头一天一夜恐怕都讲不完呢。摁灭了床头的灯,老耿头要睡啦。可是老耿头知道,自己现在肯定睡不着。窗外的雪光将床头映照得朦朦胧胧的,夜很静,很空,公路上远远传来拉货的大卡车的行驶声,声响大得吓人,轰轰轰一点点慢慢近了,又轰轰轰一点点慢慢远了终于听不清了。隔一阵,又是一辆。老耿头翻了个身,还是怎么睡都睡不着。老耿头现在最怕的就是夜晚,尤其是下雨落雪的夜晚。下雨的时候,四周黑漆漆的,淅淅沥沥唰唰啦啦的雨,下得人心里潮腻腻的像是泛起了霉味,眼里飘飘摇摇的横七竖八满是陈年旧事的影子。像这样下雪的夜晚,心里却空荡荡的,想抓住一丝半点影子却怎么抓都抓不住。老耿头就这样心里乱糟糟地想着想着,嗓子眼一点点好像有些香,有些甜,老耿头知道,瞌睡来啦。老耿头终于闭上了眼睛。老耿头是被一种声音给惊醒的,那种声音幽幽的,静静的,一阵轻一阵重,好像来自远处,又好像来自近处,老耿头心里一喀腾,瞌睡一下就跑得无踪无影了。老耿头支棱起了耳朵,听了一阵,老耿头终于听清,声音来自床另一头的小伙子,老耿头还听明白了,小伙子好像在哭,是那种压抑的低低的害怕被人知道的哭,抽抽噎噎的,小伙子的身子好像在一抖一抖的。老耿头的鼻子一下酸酸的。小伙子是不是被梦魇住了,他要不要叫醒小伙子?老耿头转念一想,自己真是老糊涂了,一个大小伙偷偷哭鼻子,能叫人知道吗?如果被人看见了,那该多丢脸多难为情?哭就哭吧,只要哭过了心里不难受总比将委屈憋在心里要好吧。老耿头一辈子都见不得人哭,老耿头一看见谁哭,鼻子就发酸眼里就发潮,心里难受得好像他自己在哭。老婆子在世时常说老耿头心比嫩豆腐还软,老婆子还说,心软的人干不了大事。老婆子说的是事实,老耿头在工厂的机器旁守了大半辈子,到退休连个班长、工段长都没当过。现在,老耿头的心里湿漉漉的,简直潮湿成了一片。小伙子为啥要哭呢?想爹想妈了?碰上了伤心事?遭人欺负了?被人骗了?老耿头想了很久,还是想不明白,头晕晕乎乎的,老耿头翻了个身,阖上了眼睛。醒来时,天早亮了,窗外的雪光,映照得屋内一片雪亮。老耿头向床另一头一瞟,小伙子不见了,小伙子昨晚盖过的被子叠成一个四方形整整齐齐放在床后头。老耿头再向屋里四处瞅了瞅,小伙子真的已走了。屋里的柜台啦靠墙角的衣柜货架子啦,啥还是啥,一切都是原样儿。穿好了衣服,要出门时,老耿头忽然看见,柜台上放着个空烟壳,烟壳背面好像还写着行字。老耿头将烟壳拿到了窗根下,眨巴眨巴眼睛,看清了烟壳上的内容—— 大爷:谢谢您!我回家了……一个一辈子都感激您的过路人 老耿头的眼里一下潮潮的,老耿头抬起了手,将烟壳抚了抚,最后将烟壳夹在了床头枕头边的一本厚书里。老耿头出门了。老耿头要去清扫,门首到公路的那条石子路了。‖‖儿子和儿媳来的时候,天早放晴了。老耿头已吃了早饭,搬一只马扎坐在商店门口的挑檐下,正眯缝着眼睛晒太阳。太阳升得老高老高了,亮汪汪的一红砣,挂在了雪地上,雪地里一片耀眼的洁白,在闪着光。阳光照在商店门口的挑檐下,地上落下来鲜亮亮的金黄色的一大片,阳光落在老耿头的身上头发上眉毛眼睛鼻子上,老耿头被阳光照得舒服极了。天还很冷,一股股冷风从远处吹过来,灌进衣领,冷飕飕的。雪已开始融化,雪地里的坡坎和草丛,已黑黝黝地裸露出来了。公路上的雪早化了,一条黑带子,弯弯曲曲从雪野里一直向前延伸进了远方。儿子将车停在了公路口,就和儿媳下了车,两个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食品,沿着公路到商店门口的石子路走过来。儿子离得老远,就喊开了腔:“爸——,爸——”儿子和儿媳走到了老耿头身边,儿子说:“爸,跟我们回去住吧。”老耿头没有说话,接过了儿子和儿媳手里的食品袋,就将儿子、儿媳领进了商店里。儿子拉过一把椅子坐到了炮弹炉子边,边烤火边问:“爸这几天好着吗?”老耿头喉咙里呜噜了一下,说:“好,好,好着呢。”听老耿头这样一说,儿子忽然望着老耿头,一惊一诧说:“爸,昨晚我们街上好几家店铺被人撬了,快过年了,最近城里贼娃子多着呢。”儿子这样说时,老耿头却没有接儿子的话茬。那时候,老耿头正望着商店门口挑檐下的罩子灯出神。罩子灯灯泡和灯头上的搪瓷白罩子他前几天用抹布擦拭过,灯泡是60瓦的白炽灯,过些天他就将灯泡换成200瓦。到时候,他还要卸下灯头上的白罩子,在上面挂一盏红灯笼,样子老耿头前几天去城里时就看好了,就要他们这里人称为“一品红”的那一种。那时候,晚上开了灯,那些夜晚急着赶路回家的人要是远远望见了,心里才亮堂、提神呢。年,越来越近了。
张抗抗[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尖锐地揭示出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门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茅盾冲突上,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刻划。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张抗抗简介,展示了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分析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分界线(长篇小说)1975,上海人民
夏(短篇集)1981,黑龙江人民
北极光(中篇小说)1981张抗抗简介,百花
张抗抗中篇小说集1982,中青
翅儿和他的?气球(童话)1982,黑龙江人民
橄榄(散文集)1983,上海文艺
登上飞来峰(中篇小说)1984,上海文艺
塔(中篇小说)1984,四川文艺
小说创作与艺术感觉(理论))1985,百花
红罂粟(短篇集)1986,北方文艺
隐形伴侣(长篇小说)1986,作家
(陈雷)
埃菲尔铁塔沉思 张抗抗 阅读题
埃菲尔铁塔沉思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独特的游记。与常见的游记散文不同,作者没有把兴奋点放在对游览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上,而是出人意料地重点表达由登临埃菲尔铁塔而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主体思考,从而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作者笔下埃菲尔铁塔独一无二的审美风采。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如果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的文眼是“雨”、余秋雨《寂寞天柱山》的文眼是“寂寞”,那么,本文的文眼则是“沉思”。由登临铁塔而触发的感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和中心议题。黑格尔认为,在抒情诗中,“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对一件事进行丝毫不露主体性的(纯客观的)描述,而是主体的掌握方式和情感,即响彻全诗的欢乐或哀怨,激昂或抑郁。”(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优秀的散文也是如此。在本文中,作者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索之中,铁塔仿佛只是触发作者“沉思”的契机和媒介。作为风景,尽管巴黎铁塔“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因为有作为独特的“这一个”的作家主体的深度参与,一篇与众不同的精彩美文便应运而生。在登临和观赏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的过程中,作者的感觉神经和思维细胞处于高度兴奋和极度活跃的状态,及时捕捉并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作者在登临铁塔前后情感和心理的显著变化非常值得关注。在登塔之前,作者对铁塔充满了“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对其并没有多少特殊感情和崇敬心理,正如文中所写,“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中,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儿被压抑的冷峻。”在作者眼中的铁塔并无特别之处。但登塔之后,作者思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曾经的“大铁架”变成了“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不仅如此,作者还深切而严肃地告诉我们:“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这是作者登塔的收获,是铁塔给作者的启示,更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这既证明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古训,更暗示出铁塔的无穷魅力和强大震撼力,它征服了一个怀有戒心和偏见的人,一个“唯独没有膜拜它”的高傲的灵魂。作者克服偏见的过程,就是“我”被铁塔的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作者情感变化的历程颇有代表性,埃菲尔铁塔由一个“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大铁架”变成巴黎市象征的过程,由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变成“永远矗立的丰碑”的过程,也是相当耐人寻味的。问题探究 一、本文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悟的?感受的丰富性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和幻觉,全方位、多角度地写自己登临埃菲尔铁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如“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在这里,作者通过错觉表达登临铁塔的独特感受,就很有特色。文中类似这样的描写还很多。二、比喻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方法,具体而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登临铁塔的感受,例如:“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吗?就像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树枝。”“像是要冲破什么,又像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向上,像是咬着牙根的声音,像是绷紧骨骼的声音……”文章选用熟悉的事物比喻作者陌生而新奇的感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乘坐电梯登上铁塔的特殊感受。“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以“父亲”喻“铁塔”,奇特的比喻格外引人注目,既表现了铁塔平易近人的博大胸襟,也表现了作者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由衷敬仰之情。三、为什么说铁塔是孤独的?文章既表现了埃菲尔铁塔的雄伟壮观,也眼光独具地感受并抒写了它的孤独:“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飞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铁塔孤独而寂寞的心理世界。这是作者“沉思”的独特之处和深刻之处。从文中可以知道,一百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在一片嘘声里”诞生,它曾被视为“标新立异的怪物”而受到“强烈的排斥和憎恶”,今天,尽管它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但依然有众多的人,如登塔前的作者那样的人,对它存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它的确是孤独的。四、本文的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而细腻地表现了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这种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其实是作者被铁塔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也是作者对铁塔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从而含蓄而有力地表现了埃菲尔铁塔的独特魅力和强烈震撼力。语言品味 张抗抗散文的语言丰富、优美、酣畅淋漓,极有个性。首先,排比句的大量使用。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句法,常常采用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来表现作者的独特感受,使文章语言很有气势。如第二段写道:“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作者精选的三个句子分别从三个维度展开,高度是真实可见的,气势是主体感受的,骄傲则是作者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语句结构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审美接受空间。“你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飏飏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作者的感觉神经异常敏锐,感受心理也丰富细腻,分别用“雷声”“阳光”“电波”“飞船”等形象从无形的声、光、波与有形的飞船等方面,多维度地表现了铁塔的磅礴气势和惊人魅力,把读者的思绪带进了五彩缤纷的想象空间。“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这种带着比喻意味的诗性想象和心理感受是极为独特的,又是真实可信的。“人达到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尝到探险的悲哀。”排比句式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表现了丰富的心理感受。其次,语言的“陌生化”。文学艺术常常追求语言的陌生化,超越常规的语言组合可以极大地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移情”之说,把主观的情思融入客观的物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有此意。本文的作者也多处使用了“移情”技巧。“那么轻易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的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作者通过“移情”和“拟人”手法,赋予铁塔以人的感情和心理(“无情”“傲慢”等),既表现了铁塔的高峻入云的气势,也暗示作者对铁塔“超凡脱俗”的内在精神的赞美。“它疯狂地钻入地底。”“蓝天忽然近了,又忽然远了,远得更加冷酷。”“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无忌地挑逗着铁塔,摇撼它、敲打它。”“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疯狂”“冷酷”“固执”“痴迷”“挑逗”“仁慈”“温暖”“孤独”等词语都倾注着作者情感体验的内涵,读来既新鲜陌生,又意味绵长。这是本文语言最显著的特色。再次,语言的形象幽默。文章的语言运用非常准确生动,如“巴黎城,安然无恙地静卧在绿丛带似的塞纳河两岸”,这里“静卧”两字用得生动传神,也非常真实,当作者登上高耸的铁塔顶端,巴黎地面的喧闹、嘈杂都听不见了,“静”成为巴黎的最大特征。另外,文章还多次出现了“透明的铁盒子”“蓝色的梦想”等形象化的用语,以代替电梯和蓝天等司空见惯的说法,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形象性。还有“我有多高铁塔就有多高”“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等说法,不仅充满哲理性,而且不乏幽默风趣的意味。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主要作品集有《夏》《张抗抗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朱丹》《情爱画廊》,散文集《橄榄》等。二、张抗抗散文的哲理意蕴(苏振元)张抗抗散文与众不同之处,最主要在于她的形而上的思辨追求,丰富、新颖、独特和较为深邃的哲理意蕴,显示出她过人的才情和睿智。“散文最好要有一点儿哲理”(《寻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张抗抗以为这种哲理应是自己的独特感受,独特理解,这样,作品才有灵魂,才有一个核。单纯抒情的作品往往太轻太柔太精致,易成雕虫小技,缺乏力量的美。因此,一篇散文应具备其内在“核”。她还认为:“如果说,‘情’是散文的果汁,那么‘理’,就应该是散文的核。无汁无核均无果实。”(《也谈散文》)这就是张抗抗的“核汁”理论。她身体力行,在创作实践中便一再体现、验证着她这一观念。而且大多是顺理成章而发的人生感悟,使人从平凡中发现深刻,由随意中洞见隽永,使作品平添了丰厚的意蕴,闪烁着哲理的光芒。研读张抗抗的散文,不难发现散文的哲理内蕴,作家是采取了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和方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而造就的。事中见理。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写出来,同时理随事显。这种叙述与一般叙述不同,往往因事而动情,事中见理,因而不追求事情的精细、完整。我国古代散文就有这个传统,现代散文已把这个传统弘扬到了极致。张抗抗的这类作品很有自己的特色。《“养不家”》记叙几则调养不好动物的小故事:小时养的白头翁,因绝食、哀鸣、扑腾不止而放走;后来养的野猫,吃饱喝足后,“伸伸懒腰”不告而别;在北方时,几个知青养了一只小狼,随着成长,渐现“狼的强悍暴烈的原形”,最后挣脱铁链而逃。文章围绕“即使是一个已经被驯服的族类,其中也总是会有到死也调教不了的个别动物”,而萌生出的感慨和思索,作家发出了这样的“天问”:我不知道动物园里那些已随遇而安的宠物们,是否会有被驯养的痛苦?如果让它们选择,是否仍然会选择充满激烈竞争同时也充满自由欢乐的大自然?这类问题仅止限于动物和自然吗?可不可以扩及到人和社会呢?个中很有意味,着实耐人寻思。可以作为《“养不家”》续篇的《鹦鹉流浪汉》更是充盈意蕴。当被她偶然收养的虎皮鹦鹉从笼中逃脱之后,作家的情思也随之变得活跃和深邃。她终于省悟到:“它们其实只不过是从一只笼子逃向了另一只笼子而已。但对于自由的冀盼,使得它们永远生活在背叛之中。”“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理随事显,富有极浓的思辨色彩。同样的,在《猴岛记趣》里,趣中有味,“老船工一语中的,道破猴岛建立生存秩序和内部机制的奥秘,在于竞争。”事中寓理,深刻隽永。还有《家教的“悖论”》《墙的消失》《春游的女孩》等文也有这个特点。景中悟理。张抗抗运用得很有个性。它的特点是情以景兴,理由情显。《下三叠泉》就是这样的佳作。庐山三叠泉,与别处名山胜景不同。张抗抗从没完没了一个劲儿往下走才能欣赏到三叠泉之壮观的旅游经历,产生一种不同一般的人生道路的理喻──—负弦波的启示,顿悟出“登高俯瞰,一览众山小”之外的别一番风味,“方知‘水往低处流’,亦不乏气势”。意味隽永,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海市蜃楼是很美的,读了她的《海市》后,才知戈壁滩的海市也“美得充满诱惑”。作家从景中悟得,尽管海市是虚幻的,是一个诱人的“陷阱”,然而在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妄的希望”。《沙之聚》则描写茫茫大漠中神奇的鸣沙山。据说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更令人惊奇的是,游人留在山上那一行行凌乱的脚印,第二天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经科学考察,是因风之力将每一道印痕重新整合的。面对奇景,张抗抗先是惊异继而惶惑,后来联想深远:“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若是一盘散沙,解铃还须系铃人──风聚沙,便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的演进之途。”这便是让读者从中去领悟自然景观中的妙理至趣。拟人寓理。鲁迅在《致李桦》中谈道:“作文的人,不会修辞,也就不会达意。”张抗抗“是主张寓理的”,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寄情寓意。这方面她在当代中青作家中是高人一筹的,其中拟人寓理用得最为巧妙、娴熟。这种方式是把非人的生物和无生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以人情、人格,从而寄寓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张抗抗散文里较多的是植物拟人寓理,以《地下森林断想》和《牡丹的拒绝》两篇为著名。前篇通过对大森林的拟人化,将情与理结合起来,歌颂了像“地下森林”这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坚硬、挺直、决无半分媚骨”的人格形象,并启示我们:只要像“地下森林”一样顽强奋斗,就会成为“新崛起的骄子”!正如作家在《谈散文的“核”》中所说的:“那年秋天去镜泊湖,湖山虽美,归来即淡忘了,而那片鲜为人知的地下森林,却强烈地震撼了我。我想到了自己坎坷不平的道路,想到了许多朋友多年在没有‘阳光’的地下顽强奋斗的精神,发现这地下森林正是一种性格化了的自然奇观,在向人们发出庄严启迪。”后一篇更为奇特,文章写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然而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大令乘兴慕名云集而至的游客失望。但是随着作家陡转的笔锋,将牡丹人格化,让我们“窥见了牡丹的个性”,“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谁说牡丹只是富贵种?这里,牡丹的拒绝给人理性的思索,启发“拒绝”的感悟,其指征的对象显而易见。张抗抗作品里无生物拟人寓理的也不少,最突出的是写于1978年的《兴凯湖听涛》。她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对象以人的意识,使自然性格化。兴凯湖仿佛是历史的见证人,从它的那不平的涛声中听出了我们民族的叹息、民族的呐喊,并在这呐喊之中见出光明,鼓励我们像大海一样由每一滴细小的水珠组成强大的潮流,“浩浩荡荡,朝前走,不回头”!更为可贵的是作家还准确预见了“21世纪初强大的中国将会以它的全面现代化使兴凯湖发出宝石似的光芒”,使读者在心灵深处受到既“合情”又“入理”的震动与启示。张抗抗文学创作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她的前卫性,《兴凯湖听涛》无疑在当时就是带有突破性创新的前卫之作。即使在深化改革、世纪之交的今天,它仍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作家善于拟人寓理,其他如可怜松、仙人掌、梅、橄榄、武夷山石等寓意物,均描绘形象鲜明,喻理生动深刻,晓人以人生哲理,体现出一种力量的美。对比明理。张抗抗根据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读者的审美心理,还长于运用对比明理。首先应提到《闲话稀粥》一文,作家叙述娓娓动听。在那次出国访问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属于开放型,能够接受任何新生或新鲜的事物,甚至时刻警惕、防范自己不要受“拿来主义”的影响和污染。但发生了巴黎公寓的稀粥事件后,她对自己不再有这类担心。“我为自己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中国胃,以及由这个胃所决定的头脑、服饰和一切痼疾,而骄傲地屹立于香榭丽舍大街。”然后返国到家,重又觉得浑身不舒服心里空荡荡起来,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喝粥不可。“想到自己竟是如此的不可改变,心里漾起一层粥样的泡沫,很是悲哀。”同样是“喝粥”,由国外的“骄傲”急转直下而为国内的“悲哀”,通过这种情感价值的落差,前后变化的强烈对比,不能不令人深思。其实,作家是以饮食心理为窥镜,对民族心理进行了一番深刻扫描和验查,热切地表达出对现代心理的渴望。《埃菲尔铁塔沉思》则不同,主要抓住登临埃菲尔铁塔的感受变化这个枢纽,采用前后对比、误正映衬的手法来展现铁塔的特点。它高大,而且慈爱;“它雄奇,却也孤独”。作家用睿智的语言揭示了铁塔的历史感与崇高感,以哲理的光辉映照出了铁塔的形象特质,从而引起我们的思索与遐想。《西方人情》又有不同,张抗抗运用对比明理,通过三件亲见亲历的小事,从“那人与人之间,淡淡的、远远的、冷冷的相处”的“既定印象”中深掘一层,提出了一个为一般人并未完全把握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真的就了解西方了吗?”她的结论是:“在有人居住的地方,人情总是很相像的。不会都是金钱,都是狰狞。”进而深入地写道:“只愿那虚的、假的、敷衍的、客套的人情,远远地走开”,而“那真的、热的情谊,切莫衰败,切莫冷却”。作家在散文中体现的这类哲学思辨,具有较大的启蒙意义。张抗抗富于哲理意蕴的散文很多,难能可贵的是做到了像古人所说的:“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刘熙载《艺概·文概》)而且寄意寓理的手法多种多样,运用娴熟、自然。这是她对世俗景观的入微体察、对人情事理的深刻憬悟、对具有哲学意义的题旨内核的深入开发的结果,无可辩驳,“在当代作家中,张抗抗应该被划到富于思辨的队列里”。王蒙早曾表示过这样的见解。
张抗抗写的草原之路主要内容简介
《草原之路》是张抗抗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讲述了草原上一支牧民家族的兴衰历程。故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人公巴图古尔是一个牧民家族的子弟,他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热爱草原的自由和美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压力,草原上的生活逐渐受到影响。巴图古尔在成年后,面临着要维护草原的利益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困境。他积极参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维护牧民权益的活动,并开始探索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小说通过描写巴图古尔一家人的生活和他们与草原上其他人的交往,展现了草原上的人们在变革中的努力和追求。他们面对挑战、面对困境,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努力寻找一条草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发展道路。《草原之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化进程对草原生态和牧民文化的冲击。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家族、一个民族在历史变迁中的坚守和奋斗,是一部富有人文关怀和深度思考的作品。
更多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鄂教版))
2024年9月22日 13:20
有钱真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忘记歌名记得歌词有一句想买点啥买点啥是什么歌
2024年8月12日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