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大师林语堂(林语堂的人物评价)
本文目录
- 林语堂的人物评价
-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有哪些经典语录
- 林语堂关于幽默的定义
-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 林语堂在论东西文化的幽默中体现的幽默感
- 幽默大师林语堂的故事
- 林语堂被称为什么大师
- 为什么大师林语堂说:西方的艺术来自女人,中国的艺术来自山水
林语堂的人物评价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人物评价: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的幽默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林语堂抗战前寓居上海近九年,并被谑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有哪些经典语录
"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在我们身边,很多人一交谈总是炫耀其某某在哪里做大官,怎么有钱等等。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却并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钱。中国有句俗话说“闷声发大财”,也有“财不露白”之说,低调的有钱人很多。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我最喜欢同女人讲话,她们真有意思,常使我想起拜伦的名句:男人是奇怪的东西,而更奇怪的是女人。
真正愿意炫耀自己的钱可以叮当乱响的人,其实未必是真有钱人。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什么都不懂。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 林语堂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发明家。在美国华人文学界,他的文学创作有很高的成就和影响力。下面是我摘录的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关于幽默的定义
关于“幽默”的定义,林语堂这样解释:“幽默是一种人生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林语堂被尊称为“幽默大师”,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的幽默更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不刻意,不做作,顺手拈来,水到渠成。这样的幽默有别于讽刺、滑稽和诙谐,它从不把挖苦他人和世界当成笑料,而是处处洋溢着温馨的人文关怀。
扩展资料
关于林式幽默的例子
1、有一次,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说话之前,许多冗长乏味的演讲已经让学生们昏昏欲睡。林语堂作为特邀嘉宾上台压轴发言时,已经十一点半了,他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绅士的讲演,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说完走下讲台,台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叫好。
2、有一次,林语堂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讲演,在互动的时刻,一个女学生站起来质问他:“你老是批判我们美国,称赞你们中国。难道我们美国就没有一样东西比你们中国强吗?”林语堂笑答:“有,你们美国的马桶就比中国的好!”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幽默是一个汉语词语,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下面我整理的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欢迎阅读收藏。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1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作律师的时候,为一农夫用锄头砸死富豪家的恶犬的案子进行辩护。富豪说:“农夫为什么要砸死我的爱犬?”林肯回答:“因为你的恶犬先咬他。”富豪说:“农夫为什么不用锄柄把它赶走?”林肯说:“你的恶犬为什么不用屁股去咬他?”林肯出任总统演讲时收到一张纸条,上写“傻瓜”,林肯手举纸条平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很多匿名信,全都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这位先生只署了名,忘了给我写信。”林肯个子瘦长,腿特长,朋友和他开玩笑说:“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有多长?”林肯说:“至少应该长到够得着地面。”一位老朋友向林肯推荐一个人担任美国西海岸某小岛的专员,朋友说:“他很有能力,但身体虚弱,那个地方对他的身体非常有好处。”林肯回答:“我想是的,不过,万分遗憾,在这之前,已有一个朋友申请了这个职务,他的病情更重。”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2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在广场上演讲,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他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是个小孩扔的鸡蛋。威尔逊让他们把孩子放了,记下孩子的名字、地址和家里的电话。听众以为威尔逊要事后报复小孩,开始骚乱起来,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发现我的责任,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不礼貌。但我是大英帝国的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小朋友从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让体育大臣好好栽培他,使其将来能够成为我国的棒球选手,为国效力。”听众乐了,演说场面更加融洽。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3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3年11月1日请来一位小孩,叫比利,只有7岁。比利患了绝症,医生说他不会活过10岁。比利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就是当美国总统。里根知道后,决定让小比利当一天总统,自己则做助手。里根向“小总统”详细介绍了日常工作和职责范围,随后忠实地伺候在小比利身边。部下呈上文件,“小总统”和里根一起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请里根代签并盖章。办公之余,里根和“小总统”进行了友好交谈,里根说他7岁时只想当一个消防队长,还没有想到当总统。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4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去医院探望病人,一位小孩突然走到他的身边,克林顿说:“孩子,你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孩子用宏亮的声音说:“我想要你的签名。”克林顿微笑着拿出名片,很快签上名交给小孩,小孩说:“我可以要4张吗?”克林顿笑着说:“为什么要4张?”小孩说:“我要用3张你的签名去换迈克尔·乔丹的一张签名照,剩下的一张我会妥善收藏。”克林顿没有因此而不高兴,又拿出3张名片签上自己的名字,还开朗地说:“我有个侄儿最喜欢迈克尔·乔丹,改天我也帮他去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
高山离人们越近,就显得高不可攀。真正明智的大人物,一定懂得这种高山的近距离效应。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5
一天晚上,华盛顿与几位客人坐在壁炉边聊天,因背后的壁炉烧得太旺,华盛顿感到太热,就转过身来,脸朝壁炉坐下。在座的一位客人开玩笑说:“我的将军,您应该顶住战火才对呀,怎能畏惧战火呢?”
华盛顿笑着回答:“您错了。作为将军,我应该面对战火,接受挑战,假如我用后背朝着战火,那不成了临阵脱逃的败将了吗?”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6
马克·吐温一次外出做演讲,来到一个小城镇。
晚饭前,他先去一家理发店刮胡子。
“你是外地人吧?”理发师问。
“是的,”马克·吐温回答。“我是头一次到这里来。”
“你来的正是时候,”理发师继续说。“今晚马克·吐温要来做演讲,我想你会去的,是吗?”
“噢,我也是这样想。”
“你搞到票了吗?”
“还没有。”
“票全都卖光了,你只有站着了。”
“真讨厌!”马克·吐温叹气着说。“我的运气真不好,每次那个家伙演讲时我都不得不站着。”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7
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
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
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8
维特门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著名律师,当选为州议员。有一次他穿了乡下人服装到彼士顿某旅馆,被一群绅士淑女在大厅里看到了,想戏弄他。维特门对他们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允许我祝愿你们愉快和健康。在这前进的时代里,难道你们不可以变得更有教养、更聪明些吗?你们仅从我的衣着看我,不免看错了人,因为同样的原因,我还以为你们是绅士淑女,看来,我们都错了。”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9
张勋生日,大学者辜鸿铭送给他一副对子,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技。”
后来,辜鸿铭和胡适说这件事,说“擎雨盖”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技”指的是他和张勋都留着的长辫子。
辜鸿铭既会讲英国文学,又鼓吹封建礼教。
他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字,说:
“‘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
辜鸿铭从容审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l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 篇10
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一生着作甚丰,其中最畅销的是1937年完成的《生活的艺术》。该书在美国已经发行了40版以上,历经数十年不衰。
林语堂不但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他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远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采演讲,令台下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林语堂以他对中国文化研究蜚声海外。他的《吾国吾民》译成西班牙文后,他在南美的知名度也提得很高。当进,巴西有一位贵妇人,内心钦慕林语堂,恰好有人赠给名马一匹,于是给这匹马取名为林语堂。后来,这匹马参加马赛,巴西各报,都以大幅标题登出“林语堂参加竞赛”。比赛结束,这匹马没有得名次,当日晚报的标题就成了“林语堂名落孙山”,而夺标的马倒没有消息。
消息传到美国,有人将此事告诉林语堂,林语堂微微一笑,说:
“并不幽默。”
林语堂在论东西文化的幽默中体现的幽默感
以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身份出现,它给人以笑,同时也给人以泪。这种笑中含泪,泪中带笑在林语堂的幽默散文中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1、在笑话的文章中,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抒发对现实生活的优愤,即“寄沉痛于悠闲”。
如《粘指民族》一文,旨在揭露国民党官僚搜刮民脂民膏的丑行,作者没有犀利的揭露和指责,先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从容不迫地介绍一貌似可信有据的荒诞事实。又把读者从那个荒诞事实所渲染创造出的幽默情境和氛围中拉回现实:最近娠灾委员,以侵水灾款而被老蒋枪毙:东北捐款七百万元查无着落。
2、寓谐于庄的说“反话”。
对于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本应以讽刺和批判,但作者却以赞扬的口气去叙述或描写。有些十分可笑的事物,作者却以十分严肃的笔调去形容,凡是这种场合,在散文的语言上都是运用“反语”。
扩展资料
“houmor”这个词,是由林语堂最先翻译为“幽默”的。
1924年,他在《晨报》副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第一次将“houmor”翻译成幽默。
其实,在他之前早有很多人翻译这个词“houmor”了,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将它译为“欧穆亚”,李青崖意译为“语妙”,陈望道译为“油滑”,易培基译为“优骂”,唐桐侯译为“谐稽”。“幽默”一词出自《楚辞》,但早就失去了它“寂静无声”的本义,对比其他译法,还是林语堂译的最好,也最终流传下来了。
在林语堂心中,他给幽默下的定义是:“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他还认为:“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都是用得着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自1924年首译幽默以来,到1970年在汉城的第三届国际笔会上演讲《论东西文化的幽默》,林语堂晚年还在《八十自叙》中不留余力地提倡幽默,他确实在半个多世纪中与幽默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一名幽默大师。
他与幽默结缘的一生,留下了幽默哲学给后人思考,很多人觉得他说的确实是大道理:“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幽默大师林语堂的故事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英文课时,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林先生终于来了,夹了一个皮包,包里装得鼓鼓的。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的。谁知,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课堂变成了茶馆。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操着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开宗明义,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学生们哄堂大笑。林语堂微笑着招呼学生:“请吃!请吃!”教室里响起了剥花生壳的声音。下课铃响,林语堂宣布下课,夹起皮包飘然而去。 林语堂痛恨上课点名,但他的学生却从不缺课。他上课时,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连别班别校的学生,也会赶来旁听。林语堂还有一种绝活,就是“相面打分”,他的英文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学生依次站起,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难得有几位他吃不准、心中没十分把握的,便略为谈上几句,便测知端详,然后定分。据他的学生们回忆,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同学们心中无不服帖。 林语堂平生演讲无数次,总是伴随着喝彩声、鼓掌声,可是,有一次演讲却被人“轰”下台去。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却并不是因为他演讲的失败。世界笔会第36届年会在法国蒙敦举行,轮到林语堂发言,他向主席要求讲15分钟,但主席生硬地拒绝了,说别人发言都是5分钟,不可破例。林语堂也较真说,5分钟我不讲。这可急坏了同去的马星野,马星野去找大会主席商量恳请,主席终于答应10分钟;马星野又去找大会秘书长,秘书长答应说先安排10分钟,如果林语堂讲满10分钟尚未结束发言,则仍可讲下去。林语堂接受了这个安排。 林语堂登台后,全场鸦雀无声,他讲得也很投入。不知不觉,已满10分钟,主席说时间已到,请林结束发言。林语堂真正发怒了,他愤而不讲,径直走下台,与会者正听得入神,对主席的粗暴处置极不满,于是一致热烈鼓掌,希望林语堂讲下去。主席也显得很尴尬,只得默认了与会者的欢迎。但林语堂却说什么也不肯再讲下去了。于是,永远地留下了这次半截子的精彩演讲。 林语堂曾在巴西的一个集会上演说了一个轰动世界的笑话。他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 林语堂有一部小说,被称之为“当代红楼”,你知道是哪本书吗?说出这本书中的人物与《红楼梦》人物之间的联系。
林语堂被称为什么大师
幽默大师。林语堂,原名和乐,出生于福建龙溪,毕业于莱比锡大学,中国著名作家、学者,新道家代表人物。其曾创办《论语》《人间世》等刊物,文章融汇了东西方智慧的幽默情味,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维度,代表作品有《京华烟云》《东坡诗文选》等。1976年3月26日,他在中国香港逝世,终年81岁。
为什么大师林语堂说:西方的艺术来自女人,中国的艺术来自山水
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西方的艺术来自于女人,中国的艺术来自于山水”,你觉得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
林语堂先生的这种说法简单直白一些,切中了东西方艺术文化的要点,具体分析一下:
中国的艺术寄情于山水、人物、花鸟,受传统中国宗教、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山水画在中国画占据主要位置,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大都是以山水抒情,而也以山水写意;具有东方内敛、含蓄的艺术特性。
西方的艺术虽然来自于人体艺术,但也并不全是,风景和人物、社会建筑景观也是西方艺术创作的题材。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的影响,西方的宗教文化里的神灵、神话人物多以人体为核心的虚拟神化人物展开而来,如维纳斯、雅典娜三女神等。
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人体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了,西方人视人体为纯洁、神圣、真诚,美的化身;同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古代文化涉及人体方面则是春宫图、性文化,把人体当做情欲的表现。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文主义思想的解放与自由,西方在绘画和雕塑上,以人为主体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进而展开人体艺术的创作更是丰富多彩,在宗教和人文社会为题材的人体艺术创作上,更是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杰作和杰出的艺术大师、巨匠。
中西方史前人体艺术并没有多大差别,都具有女性生殖崇拜的造型观念,只是由于古希腊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出现,西方人体艺术 则在再现写实的领域发展,以真善美为准则,追求理性和真善美的统一。
西方的艺术可以说是由古希腊罗马艺术带来并开拓的,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各具特色。以绘画为例,东方是山水抒情写意,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视觉与知觉的客观朴实性,强调的是写实性。
林语堂先生被誉为民国智慧大师,他的《京华烟云》是我非常喜欢看的,原版竟然是英文,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你喜欢林语堂先生吗?你喜欢他的哪部作品?你被他的哪句话吸引了呢?
本文相关文章:
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是什么意思?用一句话评价韩国电影你会想到哪一句
2024年9月23日 11:40
2021全国乙卷(如何评价 2021 高考全国乙卷数学(文理都行)今年题目难度如何有哪些变化)
2024年9月10日 16:50
电影杀生影评(黄渤电影《杀生》很多人表示看不懂,这部电影评价难道不行)
2024年8月9日 06:40
八方旅人游戏优缺点个人评价 八方旅人游戏值得买吗?手游游戏评论怎么写的
2024年8月3日 20:00
如何评价美剧《卧底老板》第七季中演员的表现?卧底老板最好看的是第几集
2024年7月28日 13:10
祖国70华诞阅兵(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的意义和作用)
2024年7月20日 20:10
如何评价物价上涨这一现象?物价到底是在逐年上涨还是下降为什么手机和汽车的价钱会降
2024年7月8日 15:50
卫健委谈白晓卉去世(山东42岁抗疫女医生白晓卉突发疾病去世,你如何评价她的一生)
2024年6月22日 09:40
更多文章:
小小的愿望评价(《小小的愿望》首映,众多明星大咖对它的评价是什么)
2024年5月8日 20:10
当代少年英雄(小英雄赖宁为救火献出生命,在全国掀起赖宁热潮,为何如今却被人遗忘)
2024年4月16日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