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助力残疾人运动员(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有哪些感动人的画面)
本文目录
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有哪些感动人的画面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鼕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22年鼕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鼕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鼕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鼕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2022年3月4日晚,北京2022年鼕残奥会开幕式举行 环球时报-环球网/崔萌 摄
从1976年第一届鼕残奥会在瑞典举办以来,鼕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演绎生命价值的舞台,也为世界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一些地区还存在不确定性,而北京鼕残奥会依然如期举行,这是中国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2022年3月4日晚,北京2022年鼕残奥会开幕式举行 环球时报-环球网/崔萌 摄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已经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鼕奥会,各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交流和竞技,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举办同样精彩的鼕残奥会,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在美好的无障碍体验中,尽情展现生命之美。人们将会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将在北京鼕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将再次被高高举起。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北京鼕残奥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集中看到他们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机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鼓掌,并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推动人类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鼕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内涵,也是它传递给世界的温暖信息。
北京2022年鼕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环球时报-环球网/崔萌 摄
就在北京鼕残奥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披露,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北京鼕残奥会上,佩戴防伪追溯码的导盲犬和其他多项高技术助力残疾人的设施和服务,也都纷纷亮相。北京准备此次鼕残奥会的细心周到完全不亚于此前的鼕奥会,对履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一丝不苟,这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一种自然的国际延伸。
北京鼕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运动员,这在残奥会和鼕残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位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几次尝试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打气;当火炬留在大雪花中心,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这一幕令人动容。有网友评论说:“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历史已经镌刻下北京2022年鼕奥会带给人们的惊喜和希望,它也将镌刻下北京2022年鼕残奥会的温暖和感动。
北京鼕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运动员 环球时报-环球网/崔萌 摄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期待,在北京鼕残奥会的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和坚强,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温暖、积极的能量。
残奥会的起源及背后的感人故事
2022年北京残奥会将于3月4日正式拉开帷幕,届时不仅可以欣赏到运动员们激情澎湃的比赛,更能够感受到运动员们身残志坚、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
残疾人运动员往往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或许他们失去了光明,又或许他们丧失了行走能力,但他们从未选择放弃,奋力拼搏,持续地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梦想。
残奥会的起源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英国伦敦承办了当年的奥运会。当时,一位名叫路德维格·格特曼的医生与社会上热衷于残疾事业的人员联合组织了一场专为残疾人准备的运动会,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虽然当时只有十几名轮椅运动员参加比赛,但是开启了举办残疾人运动的先河。
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奥运会结束两周后,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罗马盛大开幕,此次残疾人运动会共有23个国家的400多名残疾运动员参加,规模宏大。
1983年,为了进一步彰显体育精神,平等对待残疾运动员,助力残疾人员实现体育梦想,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84年夏季奥运会开始,正式设立残疾人运动项目。
1988年,残疾人比赛项目被列为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永久项目,并且规定承办当年奥运会的城市必须同时承办残奥会,按照惯例,残奥会一般都是在奥运会结束后的一个月左右开幕。
残奥会的感人故事
你是我的眼
刘翠青年幼时就有着很好的运动天赋,但是在10岁那年,因为眼部疾病没能及时治疗导致失明,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运动事业,她对跑步的热爱不比任何人少,上帝总是会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一扇窗,盲人学校发现了她的跑步天赋。凭借着天赋与努力,刘翠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2021年东京残奥会女子200米决赛中,刘翠青以打破世界纪录的好成绩夺得冠军,登上领奖台。
由于盲人跑步很难控制方向,所以每位运动员都需要配备一名领跑员,而刘翠青的领跑员正是徐冬林,当两人的手用一根绳子牵引时,就注定了他们需要彼此信任对方,以绝佳的配合完成比赛,最终如愿以偿夺得冠军。
正如刘翠青所说的那样,“他相当于我的眼睛,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他们彼此成就着对方。
我用一条腿撑起了我的梦想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曾思妮,小时候因为被精神病患者故意伤害导致右大腿动脉被刺破,送到医院后已经无法保住右腿,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但她没有因此对人生失去希望,2004年进入省队开始练习自行车项目,201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了场地自行车个人追逐赛金牌。夺冠后,她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依旧刻苦训练,希望能够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
在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场地自行车女子3000米个人追逐赛中,曾思妮以4分6秒263的好成绩刷新了C2级世界纪录,由于失去右腿,在赛场上单腿骑行的曾思妮震惊全场,但是由于在C1、C2、C3三个级别的综合排名第7,最终无缘决赛。
赛后的采访,曾思妮说“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心中一直在追逐梦想,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哪怕每天前进一小步”。比赛的失利不仅不会挫败曾思妮,反而使她前进的动力更加强劲,希望下一次她能够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残奥会至今已走过40多个年头,参会的运动员逐渐壮大,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更是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无论何时何地,坚持,就有希望。
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请点点关注,我会给你带来更多有趣知识。
关于<<隐形的翅膀>>的演讲稿
1 绝望与新生,是人类常演不衰的脚本。 命运的冷酷与狰狞,总是披着“偶然”的外衣,挟不测风云,在旦夕之间,给不幸的人带来一连串噩梦般绵延不绝的意外打击。所有真正的不幸,都无疑是一道分水岭,永劫铸成,将过去与现在冰冷而铁定地分开: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 〈〈隐形的翅膀〉〉就是一部讲述命运,感人至深的青年励志影片。 这部青春片,正是以这种近乎残忍的方式,拉开了主人公让观众“触目惊心”的成长之痛的开篇:花季少女智华,就在考上高中的喜庆气氛中,她和同学们去放风筝,蜻蜓风筝挂在了变压器上,智华用木棍去够风筝,忽然,电火花一闪,“啪”的一声,智华被高压电击打,倒落地上。通过医院的抢救,智华保住了性命,但是却失去了双臂。祸不单行,而目睹悲剧发生的母亲,却因禁受不住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 在电影的开头,导演并没有过多进行铺排,直接采用霹雳手法,将人物和剧情推向悬崖绝地:生,还是死?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折翼的青春,是匍匐还是飞翔? 西哲说:人生是由哽咽、哭泣及微笑所组成的一段过程,而其中最大的部分是哽咽。当智华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床头摆放着的香蕉水果,下意识地去“够”,在她重重地摔倒的一刹那,观众的心也被揪紧了——这仅仅是人生变得跌跌撞撞的开始。 从来都是双手创造人生,可对于失去双臂的女主人公智华来说,生活自理能力一下子“归零”,饮食起居,一切的一切,都成了难题。她痛苦地走进泡子里,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当及时发现她轻生的父母把她从绝境中拉回来,亲情难舍,生命无价,折翼的青春也有梦想的美丽:“上天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必然打开一扇窗。”在电影中,这句在无数残疾人中广泛受到认同的台词,无疑是一句点睛之笔。父母捞起了智华水淋淋的身体,也从苦海中捞起了她那颗凄惨惨的心。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残疾的本身是一种局限,是人心魂深处不甘沉沦的抗争精神,激发起身体里的无限潜能。手的功能没有了,脚的代偿功能就发挥到了极致。为了重返校园,智华夜以继日地用脚练习写字。刚开始写出的字,犹如鬼画符,难以辨认,经过长年累月地刻苦训练,直至最后用脚写出字,学会了吃饭、洗脸、漱口、穿衣,能够基本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赢回了上学读书的机会。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畏天知命”的宿命一面,但也有“知人者知(智),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的古训精粹。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感动得我忍不住下泪:智华坐在草地上,经过刻苦训练,她的腿部柔韧性功夫已臻绝佳,她用一只脚“抓”起一只又大又圆的红苹果,娴熟地送至嘴边,大口大口地咬起来。这是战胜自我之后,来自生活本身的奖赏。电影是情感传递的媒介,过目不忘的细节表现,来自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本身。导演含蓄而自然地运用画面语言,完成了艺术的高妙通感转换,清脆香甜的滋味,也甜进观众的心里。 在当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已逐渐成为这个“躲避崇高”之后留下信仰真空的时代宗教,而它所显露出来的后患与弊端,已经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忧心如焚:年轻一代在坐享锦衣玉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生存意志和内心世界却没有相应得到成长,一旦有不遂人意的挫折降临,他们宁肯选择自杀也不愿勇敢地独自面对命运的淬炼。生命只是活着。工作只是赚钱。成功只是行乐。机遇只是行情。空虚、荒芜、无意义感、价值消解、道德沦丧、对生命的轻视……种种不良心理痼疾,正如当年的“非典”一样扩散和蔓延。 残疾人是一面镜子,人们看到的是人类自身可能遭遇到的困境。作为一部电影,不同导演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但对残疾人题材的关注,这本身就反映了艺术家的仁者情怀和人道胸襟。 活着本身是艰难的,在一个生存意志变得越来越孱弱脆薄的年代里,拍摄这样一部高扬人的意志旗帜的电影,仅仅因为它的及时,作为观众,我们也愿向它表达内心真诚的致敬! 2 生活对每个裹挟其中的生存者都提供不同方式的考验,残疾人所面临的往往是双重的人生隘口:内心无日无休的痛苦煎熬与外界发展机会的疏离与无缘。 当文化简化为娱乐,当电影简化为大片,《隐形的翅膀》这部影片,直接牵涉出一个国内从未有人开掘的领域——残疾人与方兴未艾的残疾人体育事业。这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让影片中女主人公的自强精神,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背景,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参加游泳训练,这本身就为人物性格的刻画带来了传奇色彩。 影片中,市残联派吕教练来学校挑选运动员,因为担心妈妈再次掉到泡子里,智华报名学习游泳。她当初或许并未明确地意识到,参加残疾人体育竞技比赛,正是命运在她致残关上一道门之后悄然开启的那扇窗。 这是一支特殊队伍。这是一支经过命运惨烈打击之后依然不屈不挠抗争的群体。这是一支以残缺身体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明星阵容”。这是一支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悄然崛起的“铁军”。《隐形的翅膀》参加演出的约有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游泳运动员。其中有2000年悉尼残奥会、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共夺5枚游泳金牌、打破3项世界记录的何军权;有在新西兰残运会、“远南”残运会、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共获得6枚金牌的游泳冠军江福英 这种“反串”式的集体亮相,同样给影片增添了“群星闪耀”的烘托效果,同时,也为影片所着力弘扬的“自强精神”提供了广泛的诠释:“精神寓于运动”。 已进入倒计时的2008年奥运会之后,是同样令环球残疾人翘首以待的残奥会。残奥会是继奥运会之后国际体坛的第二顶尖赛事,但是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往往不够。“精神寓于运动”是新残奥会格言,它传达出一种清晰有力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残奥会正在提供这样一个舞台,也是一种倡导——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延续到生活当中,做生活的强者,这本身也是在为社会的进步增添力量。” 影片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独特视角,来展开推进剧情的发展。智华在参加游泳集训的同时,又要学好功课,准备参加高考,这让她不得不付出体力和脑力的双重透支。转眼高中毕业了。智华参加了高考。智华的考分过了线,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因为她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学专业,她没有被录取。她想学医为妈妈治病的愿望破灭了。 她妈妈的病越来越严重。为了让妈妈别再犯病,她想通过游泳取得好成绩来安慰妈妈。就在她刻苦备战全国“残运会”的时候,她妈妈知道了智华没有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严重发作,一下子走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安葬了妈妈,智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她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情节,将整个影片的剧情推向震撼人心的华彩乐章。高潮是影片情绪的重心,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导演用特写手法,长镜头追踪展现智华在碧波中像鱼一样畅游前行的比赛角逐过程。经过奋力拼搏,她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取得了参赛残奥会的资格。 毋庸讳言,残缺本身是反美的,但散发人性光芒的残缺,人们不觉其丑,反觉其美;运动的要义是协调,但超越生理障碍的运动,展示的是另类的和谐,在奇特和陌生的观感中,加深了我们对运动的理解。这是该剧不同于早期反映残疾人题材影片的独特贡献。所有将人类的认知向前跨越哪怕一小步的艺术作品,都应为其树立其永久的纪念丰碑。 前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 现任奥委会主席罗格说:“残疾人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不仅超越了他们自身的体能,而且表现出战胜对手和困难、战胜生活中不公证遭遇的决心,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一课。” 在全国8296万残疾人当中,有很多人像影片中的智华一样,走出残疾的阴影,摆脱命运的安排,冲破局限,挑战自我,通过残疾人体育竞技这个与国际化接轨的舞台,在实现自身梦想和价值的同时,让世人看到,残疾人不是不能,如果有机会,他们能做任何事。他们证明了人的伟大和生命力的顽强,这种精神不仅属于残疾人,更属于所有人。 《隐形的翅膀》不是专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做宣传的应景之作,但在全民办奥运的今天,它以溢出故事讲述的艺术功能,定然会起到宣传教化的社会功能效果。无疑,这是对以“超越、融合、共享”为主旨的北京残奥会献上的的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3 《隐形的翅膀》是导演冯振志创作的第一部故事片。该剧本由导演及其夫人赵慧利共同编写。恰恰是这对夫妇珠联璧合的故事片处女作,在当今充斥着厚黑学、性与暴力、古装武打与装神弄鬼的电影市场,用一种纪实与隐喻彼此重叠交叉的清新流畅的电影语言,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惊喜和启悟。 象征与隐喻,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一直被摄影和戏剧所借鉴和采用。诚然,电影有其自身的方法和再现逻辑,它是依赖视觉性的,但如果它仅仅是视觉性的,哪怕让观众享受铺排豪奢的视觉盛宴,也与电影的理想初衷相背离。 “风筝”这一意象,构成该部影片的一个核心元素。“风筝”一词本身就自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联想语汇:天空、翱翔、风、梦想、控制、仰望、放飞,少年心事、云彩 同时,它也是推进讲述的一条暗线。风筝是女主角智华致残的祸因,又是一家人赖以谋生的经济来源,在影片的结尾,智华被录取为省体育大学的大学生,是女主角表达自己终于梦圆的高潮。“风筝”的选取,并非简单地将之当作道具来处理,它是导演寻求剧情表达的一个凝聚的“点”。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将塞北坝上草原选为拍摄外景,堪称别具匠心的高明选择。塞北贫瘠苦寒,与整个故事基调的严峻与悲情相暗合。坝上天高地阔,与影片所宣扬的“永不绝望的人生,同样拥有宽广的世界”励志理念相接榫。相比于人潮涌动、各种关系复杂的城市,地广人稀的坝上草原,更容易集中笔墨对出场人物进行有色彩地刻画。草原上没有路,或者说,脚下的路被草所遮没,这正好诠释了影片“苦海无边脚作舟”的主题意味。荣枯轮回,生生不息,卑贱莫若草,顽强莫若草,“草根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社会象征含义合二为一。 电影是一种泛艺术之说,不涉褒贬,只能算是一个中性判断。它能利用、吸收、吞食几乎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小说,诗歌,戏剧,绘画,雕刻,舞蹈,音乐,建筑。泛艺术,也可理解为是综合艺术的别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张韶涵与周杰伦,是华人世界在年轻人中最具人气和号召力的歌手,影片直接以张韶涵的成名歌曲《隐形翅膀》作片名,穿插周杰伦的《蜗牛》歌曲,妙手联姻,天作之合。“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歌曲与影片在艺术上的互文修辞,让两者相得益彰,互有升华。王志勇
电影隐形的翅膀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丽草原上的故事。15岁的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庆祝,却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过医院全力抢救,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却失去了双臂。失去双臂的志华痛苦不堪,原来一切需要用手来做的事,她都无法自理,生活变得非常艰难.她想回到学校上课,却被学校拒绝了,原因是她没有双手无法写字做作业......面对着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但是爸爸妈妈鼓励她,给予她勇气使她最终放弃自杀的念头。后来, 志华参加了高考,她的分数过了线,但因为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科专业,她最终没有被录取。失望再一次降临.不料妈妈知道了她没被录取的消息,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没有回来,志华家又陷入迷茫,悲痛的状态......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但是妈妈已不在人世.为了纪念妈妈,志华和爸爸将妈妈亲手为她做的龙风筝放上天空,风筝越飞越高......仿佛志华妈妈正在为女儿骄傲!
电影《隐形的翅膀》
一位身残志坚的女孩。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人,1989年生,3岁那年被电击致失去双臂。但这位坚强的女孩却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双脚穿衣、做饭、吃饭、写字、缝补衣裳、骑自行车、游泳、绘画等等。因成功出演电影《隐形的翅膀》女主角,获2007年华表奖优秀儿童女演员奖。 2008年获得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2008年的雷庆瑶,会更坚强,更乐观。 瑶瑶的生平 夹江少女雷庆瑶:无臂要冲击全国锦标 在夹江县美丽的青衣江畔,人们常会看到一个无臂少女骑着自行车行驶在通往训练场的路上。这个名叫雷庆瑶的少女,从小没有了双手,但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用双脚书写出了精彩的人生,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而且成为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的反映残疾人顽强生活的电影主人公。近日,本报记者在市体育中心游泳场对雷庆瑶进行了专访,眼前的雷庆瑶活泼可爱,浑身充满青春的活力。 面对厄运不低头 1992年11月29日,厄运降临到刚满3岁的雷庆瑶头上。这天她被雷击失去了双臂。当同龄的小伙伴去学校报名上学时,雷庆瑶羡慕极了,她对妈妈说;“我也想上学。” 庆瑶的父亲雷强一心想要让女儿上学,他要让女儿首先过写字这一关。几天之后,雷强从镇上买来本子和铅笔,让女儿练习用脚写字。脚趾又粗又短,铅笔又圆又滑,不要说夹着写字,就是要用脚趾把铅笔夹起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为了让女儿练好写字,雷强用绳子把铅笔绑在女儿的脚趾上,再让女儿用两只脚趾用力地夹住铅笔,在洁白的本子上一横一竖慢慢地写……日复一日,雷庆瑶度过了种种难关,克服了常人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终于能够用脚趾夹住铅笔在本子上写字了;当雷强看着女儿自己用脚趾夹住笔第一次在本子上歪歪斜斜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泪水顷刻之间模糊了他的双眼!这一年,她才6岁! 几年下来,雷庆瑶不仅学会了用脚写字,而且学会了用脚穿衣,用脚刷牙,用脚吃饭……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11岁的无臂女童竟能够熟练地双脚配合,一只脚夹住针,一只脚夹住线,自己穿针引线,缝补衣裤。没有双臂的她,甚至学会了骑自行车! 无臂少女钟爱游泳 雷庆瑶从小失去了双臂,但她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她不但灵活地利用双脚使自己顺利地自理生活,并且一再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读小学时,她就喜欢上体育课,老师开始觉得雷庆瑶身体不方便,一般都不安排她参加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但雷庆瑶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她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特别是在跳远和跳高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特长。很快,许多同学都惊奇地发现,雷庆瑶在跳远和跳高方面比自己更“厉害”。 但是,经验丰富的体育教练却认为雷庆瑶更适合学游泳,而且按照她的顽强精神和毅力,只要科学训练,在残疾人运动会中一定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在教练的指点下,雷庆瑶决定学习游泳。 不过,第一次下水学游泳可是闹了不少笑话。雷庆瑶告诉记者,她原本是“旱鸭子”,站在游泳池边,说什么也不敢下水,只好天天看别人训练。教练无论怎么说服,她都还是不敢下水。直到有一天,教练一下就把毫无防备的她推到了2米深的水池里,她挣扎着爬上来,从此就再不怕下水了。经过反复练习,她终于学会了蛙泳。 自从学会了游泳,雷庆瑶就爱上了这项水上运动。那以后,只要有时间,她都会走进训练场,练体能,练游泳,倾情碧波之上。在参加游泳训练之外,她最喜欢的是学习。雷庆瑶告诉记者,她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和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夺得金牌。眼下,她正在备战省残运会和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所以暂时告别了电影摄制剧组,提前回到乐山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雷庆瑶说,由于忙于拍戏,她已有两三个月没有参加训练了,所以在体能上还需要逐渐恢复,因此这段时间她正在进行强化训练,目标不仅是在省残运会上夺牌,而且要冲击全国锦标赛奖牌。(王建锋 于铁成)
更多文章:
勇敢的心歌词(帮忙搜一下《勇敢的心》的歌词,我要全的,谢谢了)
2024年7月26日 14:40
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卫风·氓》中男女主角人物性格分析?我要《诗·卫风氓》的全文
2024年9月16日 18:00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应急预案编制步骤包括)
2024年5月30日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