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奏鸣曲贝多芬(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讲了些什么)
本文目录
-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讲了些什么
-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如何评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为谁而作的作品
- 月光奏鸣曲是谁的作品
-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什么时候创作的
- 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月光奏鸣曲呢
- 月光奏鸣曲的作曲家是谁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讲了些什么
主要讲了在两百多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1、第一段(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2、第二段(第2~3节):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3、第三段(第4~7节):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4、第四段(第8~10节):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扩展资料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月光》、《春天》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的作品以富有英雄性、戏剧性和思想性而闻名。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例如他最著名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描写了与残酷的命运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信念。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写作背景与他和他的学生朱丽叶塔·圭恰迪尼的感情有关。
贝多芬与朱丽叶塔的感情纠葛是《月光奏鸣曲》的创作灵感来源。朱丽叶塔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让贝多芬为之倾心,还成为他的钢琴学生。这段师生恋给贝多芬带来了许多创作灵感。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得到善终,朱丽叶塔最后嫁给了加仑贝格伯爵,离开了贝多芬。这个打击对贝多芬来说非常大,他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音乐创作中,写出了这首充满情感的《月光奏鸣曲》。
在曲子中,贝多芬运用了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一种忧郁、悲伤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这首曲子被后人命名为《月光奏鸣曲》,因为月光往往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与贝多芬在这首曲子中表达的情感相呼应。
综上所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写作背景与他和学生朱丽叶塔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这首曲子也是贝多芬情感投射的产物。
如何评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Op.27)于1802年出版,并伴随着如真似幻、绘声绘影的传奇。月光完成于1801年,献给贝多芬暗恋而且欲娶之为妻的17岁女子桂齐雅第女伯爵.贝多芬其实并未曾为此曲标题,这部作品的原名是《近似幻想曲的奏鸣曲》,后来称此曲为《月光奏鸣曲》,是由诗人雷尔斯塔勃(Rellstab)命名,他将第一乐章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静,比喻为卢塞恩湖(Lake of Lucerne)上的月夜。其实第一乐章慢板的单纯性只是幌子,因为随后的“稍快板”及“急快板”乐章,在音乐上都是严峻的挑战。乐曲刚开始是采用慢板,继之为诙谐曲,最后再以真正奏鸣曲形式的乐章收尾。这种方式是贝多芬开始尝试的一种影响深远的实验,将作品的重心往后移。他在稍后自己的作品中仍延续这种方式,而到本世纪的马勒及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达到极致。因此,《月光奏鸣曲》的开端无异是一首序曲,其重复三连音的灵感可能来自于莫扎特歌剧《唐乔万尼》第一幕中的三重唱。《月光奏鸣曲》接下来的乐章经过巧思安排,呈现作品的主要重点,对演奏者技巧而言,更是一大考验。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为谁而作的作品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题赠给他一八零一年时热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但后来他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且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扩展资料:
乐曲赏析
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其中第三乐章是最富有有情感的。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百度百科-月光曲
月光奏鸣曲是谁的作品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作品。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广泛,《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于1802年创作的独奏钢琴作品,它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1年。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其实,贝多芬自己曾提到过,本曲是“幻想曲式的奏鸣曲”。
***隐藏网址***
乐曲赏析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4/4拍子,三部曲式。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协奏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乐曲评论小学课文《月光曲》插图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第一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第二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第三乐章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什么时候创作的
一、创作背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那年他三十一岁。这首作品是目前在听众中最为流行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而它的颇具文学色彩的标题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有人认为,“月光”一词的来源是因为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比作是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月色的夜景而得名;但也有人反对这一观点,如安·鲁宾斯坦就认为“月光”这个名称与作品不符,他认为第一乐章的音乐情绪是悲剧性的,与月光的含义完全相反。然而,“月光”这一名称的使用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受到了最为热烈的推崇和热爱。贝多芬的作品总是根植于他所生活的现实之中,他在现实中承受着一切痛苦,享受着每一份欢乐,并将他们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1796年至1800年,正是贝多芬的耳疾开始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他的时期,他的耳朵日夜作响,似乎内脏也受着折磨,听觉更是越来越衰退起来。他一直对自己的耳疾保持着缄默,直到1801年,他才在信中向他的好友韦该勒医生才悲伤地倾诉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劣……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身上浓浓的悲伤情绪,然而他却是如此需要欢乐,在没有欢乐时,他就创造欢乐!就这样,在1801年他恋爱了,尽管他在恋爱上不断地钟情,不断地梦想着幸福,最后幸福却总是幻灭,使他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却仍旧一次又一次地坠入爱河之中,《月光奏鸣曲》就是他这段爱情的心理体验,他创作了该首作品,并将他献给当时的恋爱对象琪里爱太·吉却娣,然而,这位漂亮轻佻的贵族小姐却最终无情地抛弃了他。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痛苦体验和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中,在对爱情的期待与失望之中,才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1800年是贝多芬思想上和创作上日渐成熟的时期,他了解到法国大革命的状况,接触了法国革命时期的音乐。他这时的创作风格已抛开了早期奏鸣曲中的旧有的刻板的规则,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现手法,追求形式的完美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强调形式服从于内容,《月光奏鸣曲》也正是形式从属于内容这一美学思想的最出色的例证。正是基于这一美学思想,才使他对奏鸣曲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并成为了他对音乐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比如,它打破了旧的奏鸣曲式快—慢—快三乐章的旧有模式,在该首乐曲中第一乐章出现的不是快板,而是持续的柔板。它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成为了表达真挚感情、展现戏剧冲突的途径,其中更是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二、作品简介:《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作品27/2,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2年创作的独奏钢琴作品,别称“月光奏鸣曲”(德文:Mondscheinsonate)。这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三、作者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月光奏鸣曲呢
你好!关于这首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1799~1860)把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的湖面上荡漾的小舟一样”而来的。“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钢琴奏鸣曲成为满天下家喻户晓的名曲。此曲贝多芬写于1801年,是题献给他的第一个恋人朱丽叶·琪察尔蒂的。贝多芬与朱丽叶于是年在布伦斯维克家相识,朱丽叶年方15岁既在维也纳成为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对这位魅力十足的少女非常倾心。1801年11月16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贝多芬写到:“我这一次的变化是因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小女孩而起。她爱着我,我也非常爱她。两年来头一次幸福降临在我身上了,我心理产生了结婚后一定会很幸福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平生的第一次。只是很遗憾,我们的身份不同。”也许就是因为这一身份的差异,恋爱并没有成功。当贝多芬遭到恋爱失败并患了耳病后,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痛苦失望的心情。这首曲子正是他“幻想维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罗曼·罗兰语)心境的反映。贝多芬将这首乐曲标为“幻想曲的奏鸣曲”。它自由、即兴的性质突出地表现在结构上。全曲共3个乐章,打破了传统奏鸣套曲各乐章的排列次序。
月光奏鸣曲的作曲家是谁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题赠给他一八零一年时热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但后来他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更多文章:
my favourite book(用myfavourite book为题目写英语作文五句话)
2024年4月10日 05:50
没有你世界寸步难行(“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出自哪首歌、)
2024年4月7日 22:30
我心中的那一抹绿色(我心中的那一抹绿,爸爸的苦心作文700字)
2024年5月14日 08:40
qq飞车好听的名字(QQ飞车好听可爱名字 比较可爱的游戏名)
2024年4月15日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