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多种案例方法参考)

2024-07-20 04:20:19 :18

小学数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多种案例方法参考)

本文目录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多种案例方法参考

1、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2、提出问题的教学案例——在教学《圆的认识》 教师演示“小狗和小熊推车比赛”图,让学生猜一猜,谁的车子让人感到舒服? 生1:当然是小狗的,因为它的推车轮子是圆的。 生2:小熊的推车的轮子是方的,人坐上去会觉得很颠簸,不舒服。 产生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 3、解决问题中的案例:分桃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1)呈现例题:计算48÷4 (2)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如果要你用笔算,你会怎样算? (3)学生自主活动。(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4)教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5)教师不得不自己讲授基本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易错题案例总结

   小学数学易错题案例总结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如果一个年份是 4 的倍数,则为闰年;否则是平年。但是如果是整百的年份(如 1900 年,2000 年),则必须为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年。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小学数学易错题案例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篇一

  1、单位问题:不要漏写单位

  【相关例题】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错误答案】16

  【正确答案】16 平方厘米

  【例题评析】面积问题,结果算对了,但没有写该写的单位。

  2、 单位问题:注意单位的一致

  【相关例题】某种面粉袋上标有(25kg 加减 50g)的标记,这种面粉最重是 kg.

  【错误答案】75

  【正确答案】25.05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没有看到 kg 与 g 的单位不一致,直接给出了 75 的错误答案。

  3、闰年,平年问题:不清楚闰年的概念

  【相关例题】1900 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错误答案】闰年

  【正确答案】平年

  【例题评析】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如果一个年份是 4 的倍数,则为闰年;否则是平年。但是如果是整百的年份(如 1900 年,2000 年),则必须为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4、平均速度问题

  【相关例题】小明上山速度为 1 米/秒,下山速度为 3 米/秒,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

  【错误答案】(1+3)÷2=2(米/秒)

  【正确答案】设上山全程为 3 米,则平均速度为:(3×2)÷(3÷1+3÷3)=1.5(米/秒)

  【例题评析】平均速度的定义为:总路程÷总时间

  5、正方的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边长为 4cm 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不!相!等!,虽然数值结果都是 16,但因为单位不同,所以 16 厘米≠16 平方厘米,这是无法比较的。

  6、除和除以的区别

  a 除以 b 或 a 被 b 除列式为:a÷b,a 除 b,或用 a 去除 b,列式为:b÷a

  7、改写数的注意

  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 “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8、大数读法:读几个 0 的问题

  【相关例题】10,0070,0008 读几个 0?

  【正确答案】2 个

  【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9、 切忌半个人、半棵树

  在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10、压路机前进后的相关计算

  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是求它的周长。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篇二

  11、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

  这两个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因为半圆的周长还多出一个直径。

  12、“无盖”易算成“有盖”

  无盖的水桶,水池,金鱼缸,水槽等求表面积时一定要减少一个底面积。

  13、大数比小数大几分之几

  (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14、绳子长短比较问题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 1/2 米,另一根剪去 1/2,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

  15、 余数商问题

  0.52÷0.17 商是 3,余数不是 1 而是 0.01

  16、百分比相关问题

  求××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

  17、近似值问题

  【相关例题】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是 1 万,这个数最大是

  【错误答案】9999

  【正确答案】14999

  【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8、 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 3.14,π,22/7 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

  【错误答案】3.14《π《22/7

  【正确答案】22/7》π》3.14

  【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别瞎胡闹。并且一定要写原数排序。

  19、 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

  【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 1:2000 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 800000 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 平方米

  【错误答案】400

  【正确答案】0.2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直接用 800000÷2000,得出了错误答案。切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图上 1 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2000 长度单位。但是本题牵扯到面积,需要转化为面积的比例尺。需要把长度的比例尺平方,即图上 1 面积单位是实际中的 4000000 面积单位。

  20、正反比例问题:未搞清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

  【相关例题】判断对错: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例题评析】若两个量乘积是定值,则成反比;若两个量的商是定值,则成正比。严格卡定义,原题改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才是正确的。

       篇三

  21、比的问题:注意前后项的顺序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 1/3 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为

  【错误答案】16:9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

  22、比的问题:比与比值的区别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 1/3 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值为

  【错误答案】9:16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比值是一个结果,是一个数。

  23、解方程问题: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要变号!移项要变号!

  【相关例题】6—2(2X—3)=4

  【错误答案】其他

  【正确答案】x=2

  【例题评析】去括号,若括号前面是减号,要变号!移项(某个数在等号的两边左右移动)要变号,切记!

  24、计算问题:牢记运算顺序

  【相关例题】20÷7×1/7

  【错误答案】20

  【正确答案】20/49

  【例题评析】530 考试,计算题“去技巧化”趋势明显。重在对基本的分数四则运算、运算顺序以及提取公因数等计算基本功的考察。

  25、题目有多种情况

  【相关例题】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是 50 度,则它的顶角是

  【错误答案】80 度

  【正确答案】50 度或 80 度

  【例题评析】很多类型的题目,结果往往不止一个。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思考的缜密性,平时做题时多总结, 尽量把所有情况都想全。不要做出一个答案后,就以为大功告成。

  26、注意表述的完整性

  【相关例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 1:1:2,这是一个 三角形。

  【错误答案】等腰三角形

  【正确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评析】这种题目,只有平时训练时多思考,多总结,考试时才能保证不犯错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04—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汇报。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更多的收获。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仔细观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

《年月日》教学 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3

教学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4、5、6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C、D、E三条路可走。提问: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

第三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

第四关: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画有四位小朋友的图片,提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活动策略:每个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实际做一做。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右边有数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此题的基础上拓展: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右边的数字有5、6、7、8,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5、6、7、8、9,右边的数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事先板书: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

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

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

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

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的情况,有没有,思考的角度和他们不一样的同学?

(有,就让学生上来用连线法边说,边记录。)

(没有)谁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呢?

师:谁能一边说,一边用连线法表示出来?

师:看懂了,举手,好,他是先确定,……虽然思考角度不同,但因为思考有序,也完整地得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早餐中的组合问题

等贝贝穿好衣服,妈妈也为她准备好了丰富的早餐,(看练习纸),有哪几种饮料?哪几种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选法呢?你能刚学会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生尝试独立完成

(2)反馈谁想上来说给同学们听?

(3)评议

师:他按照这样的方法选一选,连一连,你们赞同吗?大家都赞同的方法,肯定都是好方法,这种方法好在哪里呢?

(他是先确定一杯饮料,与3种不同的饮料进行搭配,再确定一杯饮料,与不同的点心进行,这样,以此类推)

师小结:因为思考有序,所以做到了不遗漏,不重复,而且速度很快。

(4)会列式计算吗?每个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5)他是从饮料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思考角度和他不同的吗?(能换个角度思考吗?)

(4)取一张饮料图放在练习纸上

师:如果再添1杯饮料,那有几种选法呢?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每种饮料都有3种搭配方法,所以4种饮料就有4×3=12种配方法。)

师:啊,原来,用饮料的数量和点心的数量——生:相乘,就可以得到总的搭配数量。同学们学出点门道来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再增加1种点心呢?如果有5种饮料,6种点心呢?

3、3个数的排列问题

吃好了早餐,就让我们和贝贝一起出发吧?他们先来到游乐园做个数字游戏,(课件出示)

用手势告诉我,你认为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3位数?

谁想的是正确的呢?(都认为是6个,有哪6个呢?)仍旧以同桌为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然后把你摆的数记下来。

(1)同桌合作完成(2)交流(3)评议

师: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有顺序吗?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摆出来的呢?

师小结: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然后剩下的2个数摆在十位和个位,然后交换十位和个位两个数的位置,就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数,以此类推,得到了6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当他在确定百位上的数的时候,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确定的?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确定呢?

师: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生(略)师:看着这6个数,你能列一个算式吗?说说想法。

师小结:每个数摆在百位,都可以有两个不同的3位数,3个数,就有3×2=6个不同的三位数。

4、拍照中的排列问题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数字游戏,可真有点累了,到开心屋去开心一下吧,这不,贝贝一家三口经过装扮,变成了这三兄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开心时刻,当然要拍照留念,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呢?为了方便记录,你们可以先给他们编编号。

(1)生尝试独立完成(2)反馈

5、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感受区别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和贝贝一起解决了生活当中的4个问题,这第1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衣服的搭配问题和顺序无关,数字的排列和顺序有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为什么开心?

(四)完成课堂作业

五、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所以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因为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上。

本次教学内容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

由于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

如教学例1时,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几种穿法。接着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学生都用了连线的方法,所以我又简单地介绍了罗列法。之后把练习二十五中的早餐搭配问题做为了巩固练习,并且做了修改,增添了1种饮料,将横向摆放改为纵向摆放,以此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在学生顺利完成后,又了进行了加深,将饮料逐渐增加至5种,饮料逐渐增加至6种,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抽象为抽象思维,从连线法抽象为计算法。又如教学例2时,也是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看看用三个数字卡片一共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接下来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你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最后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不管是怎样的摆放、排列,只要做到有顺序的记录,就可以保证不重不漏。

课程结束后,杨老师予以了细心的指点,在她的指点下,原本自己觉得混沌不开的地方,就豁然清晰了。

1、课堂中没有完成课堂作业本,显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存在问题,经杨老师点拨后顿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名,如新授要引导到位,但练习在放手让孩子完成后,略微指导就过,而我花了几乎与新授等同的时间,细究原因,还是老师的本位思想在作怪,没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参要求,让学生初步理解例1与例2的区别,即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但由于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以致于没能让学生经过讨论而匆匆指名说说就收场了,所以很多学生其实是不理解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3、通过小组会议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圆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教具、学具:剪刀、图片,圆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图对比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新引旧、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平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5、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吗?

6、(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

面积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P71-74页、练习十八第1、2题 第2课时P74-75页例1、练习十八第3、4题 第3课时P77-78页例2、3;练习十九第1-4题 第4课时练习课P80-81页;练习十九第5-11题 第5课时P82-83页 第6课时P84-85页 第7课时P86-87页(整理与复习)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仍就面积单位的学习来说,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当然好。但也有些内容,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本单元的内容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0~76页) 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 1.主题图。 这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另有两个同学正在布置墙报。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2.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可以从主题图中找到观察比较的对象,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哪个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比较数学课本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从中还能比较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此外,还有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某种统一的图形作为标准,在被比较的平面部分内进行拼摆,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课本第71页上的两个长方形就可以借助间接比较的方法,来比较其大小。这一安排,为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教学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入面积的概念。 看一看,黑板和屏幕,哪个大? 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 猜一猜,两个长方形,哪个大?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还可以再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举例比一比,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较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 3.面积单位。 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由第70页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其次,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可能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形(如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也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对此,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选择正方形。这当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现实规定。但教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 接下去,教材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3篇_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老师们多看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对教学很有用的,借鉴他人优秀的作品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归根到底,大家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被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篇1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 方法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如和,=,=,因为《,所以《。   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就大。   (有部分学生呈似懂非懂态)   生8: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   (先前似懂非懂的学生也点头微笑了)   师:(表扬了生8,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9: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   生10: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比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   所以》。   (师和生共同为他鼓掌。)   生11: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   师: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   生1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3: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我认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如和,化成和,比通分成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   生14: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   ……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 经验 ,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对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而学生们经过讨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 学习经验 分别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先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以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与大组汇报,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了有序的梳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联系、深究……等活动,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规则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各种类型、方法及其来源,不是堆砌而成的“知识山”,而是形成井然有序的“知识链”。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2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_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

生回答。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

6、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

8、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

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生做,师评价。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

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

2、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3、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

生操作,师巡视。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5、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

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

6、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

生操作,师巡视。

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

8、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

9、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

10、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生拿出练习纸做题。

3、连线。

生回答。

四、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生回答。

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

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折→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

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师板书:两边一样

师:这两幅中买一个可以吗?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图片:外国国旗、脸谱、飞机??)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放风筝,看这两只风筝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左右一样,都有翅膀。追问:左右两边的翅膀长得怎样?

师:再看下面几张图,它们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对称的,两边都一样。

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教师里有吗?

生:举例?

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图形。我这里请来了几个图形,认一认,(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

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

师:衣服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生操作)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生:对折。)

怎样对折的?(生:左右对折)

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板书:完全重合

示范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对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师:下面再请4个同学用对折法,折一折这4个图形。依次说一说??。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

小结:同学们真棒!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叫:“轴对称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吗?(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图片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对称的)

三、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这条折痕刚好

把这个图形怎样了!(生:分成两边一样了)

师:可以把它分成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着的两边一样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

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师依次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指出紫金花图没有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四、练习巩固

1、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指一指

2、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的打“√”,错的打“×”。

3、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写成对称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车,银行标志也是对称的。

小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生:略)

五、实践操作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四、课堂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张贴学生及及教师的剪纸作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4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5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案例_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数学 教育 越来越关注学习过程,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1: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和 经验 ,尝试探索解决新问题,并积极思维,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经过独立思考,艰辛的探索,成功的愉悦,从小培养他们探索,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才能。鉴于此,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在发现了单根不够减时,就打开一捆和3单根合起来再减这一单一的思考 方法 ,而是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3—7=16,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用小棒来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且让学生比较得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也同时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这基本理念。我没有统一强制算法择优,而是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去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2:   教“总价=单价X数量”的前三天至一个星期,教师就布置学生调查商店、饭店、地摊等地点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了解如何算总价。上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 报告 单价情况。有的学生说,一只钢笔是10.5元;有的说,地摊上的气球1元买3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告自己的调查情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尽情地投入,为计算公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单价表示的多样性,是教师难以一时说清的,而学生在自己的调查中却轻而易举地弄懂了。这正是“问题解决”所追求的教学情境。   再如学生学习了四则计算后,就可以创设商品购买的情景,让学生 说说 怎样购买物品最合理;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些旅游点的价格,然后制定一份最精简的旅游计划。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可以请学生在家里设计一些家电的外壳包装的材料等。有一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当学生接触这道题时,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的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大面积减小面积等求面积的方法进行选择,看着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这样,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点(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3:   有一位教师在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讲解式”(摆小棒)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发现式”,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爸爸让明明计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 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者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上,面临着要解决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不同水平的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看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 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 3.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案例 5.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数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多种案例方法参考)

本文编辑:admin

本文相关文章: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5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5篇)

本文目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5篇学前班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_数学幼小衔接教学计划学前班工作计划范文大全幼儿大班数学工作计划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5篇幼儿园学前班教学工作计划学前班教学工作计

2024年8月28日 05:30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初一)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初一)

本文目录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初一初二数学教学论文3篇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的论文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初一   由于 七年级数学 是重要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供

2024年8月11日 05:40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精选初二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总结初二数学教师工作总结【通用5篇】八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初二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3篇八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报告2022年初二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

2024年7月17日 21:50

初中数学论文(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本文目录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3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怎么写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3篇初中数学教学优秀论文数学论文初中500字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篇数学论文怎么写初中初中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有

2024年7月12日 03:20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本文目录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篇高中数学活动课案例 [谈谈高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组织艺术]高二数学“线性回归”教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设计谁能帮忙找一份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育叙事案例急求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及高中数学的教

2024年6月23日 23:40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集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 数学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让学生们更好提升数学文化水平,教学工作

2024年5月30日 15:00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本文目录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低年级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4年5月13日 22:10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有哪些)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有哪些)

本文目录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有哪些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小学一年级北师大数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初中数学案例分析范文_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课堂有效教学案例分

2024年3月27日 06:50

更多文章:


文学家说什么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做好教师“征文:徜徉在文学的殿堂

文学家说什么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做好教师“征文:徜徉在文学的殿堂

本文目录文学家说什么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做好教师“征文:徜徉在文学的殿堂文学殿堂怎么能够好好的进入文学殿堂高考文学常识:引领你走进文学的殿堂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她如

2024年9月9日 00:20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本文目录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说法中,正确的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是否正确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原则的规定有哪些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如何进行文化事业

2024年3月11日 02:30

英雄之城观后感(2020武汉《英雄之城》观后感5篇精选_看英雄之城有感5篇)

英雄之城观后感(2020武汉《英雄之城》观后感5篇精选_看英雄之城有感5篇)

本文目录2020武汉《英雄之城》观后感5篇精选_看英雄之城有感5篇英雄之城观后感800字如何下载英雄之城观后感100字怎么写英雄之城观后感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四篇)央视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作文2020武汉《英雄之城》观后感5篇精选_看英

2024年5月20日 12:10

桀骜不驯造句(桀骜什么不驯)

桀骜不驯造句(桀骜什么不驯)

本文目录桀骜什么不驯用桀骜不驯怎么造句桀骜不驯的意思和造句桀骜不驯什么意思_桀骜不驯造句桀骜不驯怎么读桀骜不驯的成语解释桀骜不驯用桀骜不驯造句(大约30个左右)桀骜什么不驯桀敖不驯的意思是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出处:茅盾《追求》:“学生们侮

2024年9月18日 06:50

小宾馆管理制度(哪位朋友有全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小型旅馆”的,谢谢)

小宾馆管理制度(哪位朋友有全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小型旅馆”的,谢谢)

本文目录哪位朋友有全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小型旅馆”的,谢谢宾馆客房管理制度是怎样的旅馆业行业内部管理制度酒店管理规章制度酒店管理制度 较小型的酒店小型宾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急求旅馆各项管理制度哪位朋友有全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小型旅馆”

2024年8月21日 16:40

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大学生)

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大学生)

本文目录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大学生五一假期学生注意事项五一注意事项学校五一放假安全注意事项五一放假安全注意事项五一假期旅游我们要注意什么呢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五一假期注意事项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小学生五一安全注意事项五一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2024年8月1日 20:10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七年级数学公式归纳整理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七年级数学公式归纳整理

本文目录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七年级数学公式归纳整理七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七年级数学公式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七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代数题50道带答案,快

2024年6月22日 10:50

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主要包括?企业改革包括什么

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主要包括?企业改革包括什么

本文目录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主要包括企业改革包括什么如何认识企业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企业改革与管理期刊级别企业如何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企业如何变革管理深化企业改革激发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活力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我们如何在企

2024年9月11日 13:40

雪景四年级作文300字?初雪优秀作文

雪景四年级作文300字?初雪优秀作文

本文目录雪景四年级作文300字初雪优秀作文第一场雪作文迎2022年初雪作文(精选6篇)第一次下雪作文300字左右冬天第一场雪作文300字小学生冬天的第一场雪500字作文雪景四年级作文300字 雪景四年级作文300字8篇 满天雪花飞舞,如蒙

2024年4月2日 18:20

一个人寂寞了,怎么办?一个人在寂寞时候,该怎么缓解自己状态

一个人寂寞了,怎么办?一个人在寂寞时候,该怎么缓解自己状态

本文目录一个人寂寞了,怎么办一个人在寂寞时候,该怎么缓解自己状态一个人寂寞的经典句子一个人寂寞了怎么办一个人寂寞怎么办一个人寂寞了,怎么办解决方法如下: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寂寞的时候,不要任其发展下去,关键要找出原因,想办法对付它。其实我们感到

2024年4月19日 06:30

声乐学什么 声乐要学哪些?声乐学什么

声乐学什么 声乐要学哪些?声乐学什么

本文目录声乐学什么 声乐要学哪些声乐学什么学声乐基本入门知识声乐入门简谱有哪些初级声乐的基本教学方法初学唱歌入门怎样练音准唱歌教学丨入门基础练习篇(一)声乐学习入门要学什么声乐入门怎么学学唱歌入门有哪些教程声乐学什么 声乐要学哪些1、声乐专

2024年3月19日 21:40

忽闻水上琵琶声下句(琶琵行全诗)

忽闻水上琵琶声下句(琶琵行全诗)

本文目录琶琵行全诗琵琶行原文和翻译一句对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全诗是什么琵琶行后面的文言文是什么《 春江花朝秋月夜》全诗忽闻水上琵琶声的下一句是什么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及翻译琶琵行全诗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

2024年3月4日 23:00

孔子名言100句(孔子名言100句)

孔子名言100句(孔子名言100句)

孔子名言100句【名人名言】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2、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论语·雍也》3、君子周急不继富。——孔子《论语·雍也》4、乘肥马,衣轻裘。——孔子《论语·雍也》5、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论语·学而》6

2024年12月5日 07:00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照片里的故事满分作文400字10篇)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照片里的故事满分作文400字10篇)

本文目录照片里的故事满分作文400字10篇照片里的故事作文700字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照片里的故事六百字作文六年级照片里的故事作文600字初中3篇五年级照片里的故事作文600字照片里的故事作文600字初一初一照片里的故事作文600字有关照片里的

2024年5月31日 03:50

《桑怿传》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张方平?桑怿传文言文停顿

《桑怿传》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张方平?桑怿传文言文停顿

本文目录《桑怿传》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张方平桑怿传文言文停顿文言文翻译《桑怿传》节选 文言文翻译: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阅读题答案欧阳修的桑怿传,翻译:缚其余的缚,见民走避溺者的走,怿善剑及铁简的善桑怿传文言文翻

2024年6月21日 21:10

彩虹的约定歌词(彩虹的约定儿歌歌词 彩虹的约定歌曲简介)

彩虹的约定歌词(彩虹的约定儿歌歌词 彩虹的约定歌曲简介)

本文目录彩虹的约定儿歌歌词 彩虹的约定歌曲简介儿歌里有“亲亲宝贝,我会爱你到永远”歌词是什么歌彩虹的约定的歌词彩虹的约定儿歌歌词 彩虹的约定歌曲简介1、《彩虹的约定》儿歌歌词: 小宝贝我用彩虹和你约定 风雨过后阳光会微笑 平安地长大

2024年7月1日 19:30

春节的意义?春节有什么意义

春节的意义?春节有什么意义

本文目录春节的意义春节有什么意义春节有哪些意义现在过春节的意义在哪春节的意义是什么春节的由来习俗及意义:face_without_mouth:春节的意义在于什么春节的真正意义春节的意义春节的意义如下:1、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

2024年5月16日 23:40

哪吒闹海的故事(简要叙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哪吒闹海的故事(简要叙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本文目录简要叙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哪吒闹海的故事有哪些哪吒闹海简要概括哪吒闹海的故事哪吒闹海的故事内容是什么哪吒闹海的故事讲了什么哪吒闹海的故事简介简要叙述哪吒闹海的故事托塔李天王在陈塘关作总兵时,夫人生下一个肉蛋。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一剑劈

2024年4月23日 01:20

芬芳电影观后感(一路芬芳观后感)

芬芳电影观后感(一路芬芳观后感)

本文目录一路芬芳观后感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第16天 电影《芬芳》,了解一下甘肃电影芬芳观后感作文300字怎么写精选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五篇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800字《一路芬芳》观后感一路芬芳观后感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鲜花,也

2024年7月2日 01:40

作文网 初中500字(初中优秀作文500字范文【10篇】)

作文网 初中500字(初中优秀作文500字范文【10篇】)

本文目录初中优秀作文500字范文【10篇】500字的初中优秀作文大全作文网 初中500字的作文,可以写人写景写物,作文字数500作文网 初中500字关于人口问题作文网 初中 以“团圆”为话题 500字优秀作文初中500字初中优秀作文500字

2024年9月3日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