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区别是什么?现代文学知识点一
本文目录
- 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 现代文学知识点一
- 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 什么叫近现代文学什么是现代文学呢
- 什么是现代文学
-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
- 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
- 现代文学发展过程
- 如何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
- 外国现代文学作品有哪些好看
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1.时间不同:
1919年5月4日以后称之为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以后称为当代;从1840年到1919年被称为近代。
2.起源不同:
现代(1919~1949)的起源是五四运动。是以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为导火索,而后开展的的爱国民主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宣告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
当代(1949年10月1日~至今)的起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所以要划分出“当代”这个时间阶段,主要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文化立一个界碑。“当代”这个时间划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和“现代”也没有刻意的区别。但在文学领域中,“现代”和“当代”是有比较严格的区别的,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说的不是同一批人,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和风格。
近代(1840~1919)的起源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指代意义不同:
现当代主要用于对于文学作家的时代划分。现当代,多指跨越了现代到当代的人,例如现当代作家,老舍,冰心等,他们出生在1949年10月1日之前,但活跃在1949年以后,所以被称为现当代作家。
时代指的是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
现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也就是说赤色革命,用鲜血换回的年代,应该是鲜血和汗水凝结的时代,为“现代”。
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当代,是对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其当代大体界定时间应该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的时期。
国际上划分时代的方法:
1.现代:
电气时代:(1800年-1900年)
原子时代:(1900年-1970年)
2.当代
信息时代:(公元1970年-21世纪)
生物时代:(未来)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时代
百度百科-现代(汉语词汇)
百度百科-当代 (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定性界定)
现代文学知识点一
现代文学知识点一:现代文学三个发展阶段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现代文学三个发展阶段
(一):1917——1927,以“启蒙文学”为先导的20年代文学。
(二):1927——1937,以“革命文学”为主体的30年代文学(政治性)。
(三):1937——1949,以全民族“抗战文学”为开端的40年代文学。
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文学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间的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新运动,标示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二)背景
外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1、对西方的译介。
2、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
3、报刊及出版业的繁荣。
内因:
1、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为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2、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自由思想,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三)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过程
1、开端:1915年9月,《青年杂志》即《新青年》。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1910留学日本,1915年出《新青年》,1917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21当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敬告青年》。
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文学革命宣言书: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改良八事”。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
周作人:《人的文学》。
2、与守旧派的论争: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派的论争;与“学衡”派的论争;与“甲演”派的论争。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留学美国,师杜威,1917回国,北大教授,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的做人之道。
(四)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的涌现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锋、沈雁冰、许地山、叶绍均等,以《小说月报》《文学旬刊》为阵地。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创作方法上提倡现实主义,注重文学功利性,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表现为小说创作。
2、创造社
1921年7月创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为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前期提倡“表现自我,解放个性,为艺术而艺术。”作品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925年五州运动前后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风格趋向现实主义。代表作《创造》《创造周报》等与丛书。
3、新月派(新格律诗派)
1923年,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欧美留学生,代表作《晨报副刊》《新月》(后期),提倡格律诗的创作,美学原则上主张“理智节制情感”,诗歌“三美”,即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语丝社
1924年,因《语丝》周刊而得名,发起人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付园,创作多用针砭时弊的杂感,以小品、随笔等进行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散文有很大贡献,鲁迅认为其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5、其它社团
湖畔诗社、浅草——沉钟社、莽原社、未名社、南国社。
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什么叫近现代文学什么是现代文学呢
近代、现代、近现代这些词在不同的场景指代不同的时间段。
文学界
当代——1949年以后出名,建国以后。
现代——1919年以后出名,五四以后。
近代——1840年以后出名,鸦片战争以后。
现当代——现当代文学的划分是以建国前后为界的,在建国前创作的文学作品划入“现代文学”范畴,在建国后创作的文学作品划入“当代文学”范畴。
中国
古代: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这里面也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
近代: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是通常说的“两半社会”, 从1840年鸦片
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现代:1949年之后。
当代: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划分,比如文学界说是五四运动之后,史学界说是1949年之后(即和现代同义)。
近现代: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70年,即近代+现代。
世界史
古代:传统上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
近代:1640-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现代:1917年之后。
当代:通常说是二战之后,但有时也把它与现代同义。补充一下,有时“现代”将“当代”包括了。
什么是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1,"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①传统分法:1917—1949 .多数学者.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等.②现在分法:包括当代文学,1917至今.南方不少学者.如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上即指1917—1949,下指1949至今.另外,还有一种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包括进去的说法: 20世纪中国文学.不过,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如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上,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刘明馨,赵金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纲》上,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等.2,"现代"作为一个性质概念:《三十年》"序言":"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①语言上,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文学形式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内涵和地位古今均一样.③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并重.④内容上,真正属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心理,审美标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劳工神圣,儿童崇拜,妇女解放.最关键一点,个人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的出现.于是,一切思想,情感 和审美心理均从个人出发,皆因个人变化.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出现.二,现代文学是怎样产生的 1,首先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穷则思变的结果.①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大门从此被打开→军事革命,实业革命(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1906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长邓世昌战死北洋水师总督丁汝昌自杀)→政治革命(戊戌政变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辛亥革命大权被迫移交袁世凯)→文化革命(深感国民素质的低劣,教育救国;深感国民思想意识上的麻木,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首先是为救亡图存服务的.2,其次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①古典文学已近尾声.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固有的古典文学模式已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a,语言障碍,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30年代,鲁迅还指出,要普及文化,非废除汉字不可(《门外文谈》).b,体式陈旧,诗词文,严格的规范使现代人望而却步.c,文风不健康,师古,拟古.形式主义.脱离实际人生,成了无病呻吟的玩意儿.②近代文学实则先声.近代以来,与政治思想革命相适应,文学界也相应掀起革命浪潮.a,"小说界革命".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为代表.戊戌政变失败以后,梁启超转重于思想文化启蒙工作.以西方为借鉴,特别注重小说的宣传启蒙作用.贡献:一是借此抬高了小说的地位,二是开了近现代启蒙文学的源头.b,"诗界革命".最先提出还是梁启超,但最有代表性是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黄遵宪长期做国外大使,思想很开化.他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提倡诗界革命.著名观点是:"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斑斓."(《杂感》)认为"诗无古今",而不必模仿古人,只要能将"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笔之于诗",我诗自有存在的价值.而且不必避俗字俗语,要求言意合一,明白畅晓,通俗易懂.还是与启蒙有关.代表作《人境庐诗草》,1911年刊行于日本,"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对胡适的影响.c,"文界革命".以梁启超为代表.反对"传世之文",提倡"觉世之文".还是与启蒙有关.日本流亡期间,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创建一种笔端常带感情,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的新政论文体,梁自称"新文体".d,戏剧界革命.柳亚子等创办近代第一个戏剧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的春柳社及其文明新戏.《巴黎茶花女遗事》和《黑奴吁天录》(林纾翻译)先在日本演出,后回国内如上海,天津等地演出.促使国内风气的转变.旧剧改编.对五四的影响.e,白话运动.1898年裘廷梁《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揭开序幕.从救国救民的高度认识文字革新的意义.1911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议定注音字母39个.1916年教育部设立注音字母传习所,同年8月,北京成立中国国语研究会.1918年教育部正式审布注音字母,同时设立国语统一筹备会.明年,重新颁布注音字母次序.接着,国音字母出版.白话国语运动无形中推动了白话文学运动.3,外国文学,文化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没有外国文学,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是无法想象的.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国最早派向英国的海军留学生,但他没有成为海军将领,却成了中国最早的思想界的翻译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成《天演论》等).也翻译过西洋文学作品.三,现代文学的分期是怎样划分的 分期便于总结现代文学的发展特点,掌握它的基本面貌,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但由于对现代文学性质的认识不同,在分期命名上又说法不一.①开拓期(1917—192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②丰收期(1927—193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③转折期(1937—1949).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
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
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现当代文学时间划分是:1917年起至1949年,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现当代文学史重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最重要的是看你这部作品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起着进步的积极的作用,一个社会曾开始发展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的解释和思索,并提示或引导年轻的一代如何去做,如何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的回答。近代以中国历史阶段划分:1、近代指的是资本主义出现开始时间上是指1840年-1949年;2、现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时间上是指1949年以后;3、近现代,指的是与现代社会较近的历史,包含近代和现代,时间上是指1840年至今。扩展资料:我国年代划分的标志性事件1、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近代的开端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社会,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是由非无产阶级领导推翻旧民主旧封建制度,开创了新民主社会。2、新中国成立是我国现代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史年表现代现代,指1919年5月4日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而其后,为当代。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扩展资料:现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也就是说赤色革命,用鲜血换回的年代,应该是鲜血和汗水凝结的时代,为“现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一般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超现代。欧洲近代史始于15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19世纪。参考资料:近代百度百科?现代百度百科当代怎么区分中国文学界分法:1、当代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人民当家做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现代指: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为现代,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近代指: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近当代: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扩展资料: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也就是说赤色革命,用鲜血换回的年代,应该是鲜血和汗水凝结的时代,为“现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欧洲近代上限视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两个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欧洲近代史始于15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19世纪。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产业革命极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80%的亚、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纪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从而,以往欧美范围的区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纪扩展成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15世纪的下半叶,是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史的转变期,到16世纪初,欧洲即正式进入近代史阶段,但直到18世纪末,整个世界并未进入近代史阶段,这一时期,实际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准备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近代??百度百科-现代现代文学的开端是1917年吗现代1917年到1949年。答: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时间是1917年一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17~1927。1927~1937。1937-1949。中国现代文学分为哪三个阶段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必然地出现一种新的性质的文学形态。到50年代后期,"新文学"的使用已大大减少,开始出现了以"现代文学"加以取代的趋向,而"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的这一理解,一直延续到80年代以前的若干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中。改革开放后,当代文学的多元化使得各种当代文学论著异彩纷呈。以启蒙主义为特征的"五四"文化传统是一种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践被认同为新文学传统的主流。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这两种文学传统,有时是以互相补充或者比较一致的方式,有时则以互相冲突以致取代的方式来影响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1979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扩展资料:现状:中国当代文学体制沿袭1949年以后的官方文学体制,培养出大量庸俗腐朽,阿谀逢迎体制内作家,旷日持久地制造出人类文明时代以来巨量的文学垃圾。而少数具有精神自省的自由作家所创作的有着较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精品难以面世,导致中国当代不仅文学界,而是全社会腐朽庸俗之风日盛,精神与思想面临全面崩溃的局面。文学作为引领人类精神的灯塔的作用日益退化。近代文学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1、在当时的社会大的环境影响下,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流入中国对当时中国传统的文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传统文学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吸收结合融合产生了近代文学;2、在当时中国的自身原因,八股文在当时己经不适用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过不断摸索学习产生了近代文学,也对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时特色的社会背景下,近代文学有其显着的特点。它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让当时的人名摆脱旧的文体的束缚,梁启超倡导新体散文,从小说戏剧方面,改革的呼声也非常强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发展过程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1、第一个十年(1917~1927),开拓期,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以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汪敬熙、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
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大批白话新诗人,以白话新诗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内容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散文方面的成就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还有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出现了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所有这些创作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1921年以后,还出现了“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诗歌等丰富多姿的风格流派。这些社团流派的出现,表明了新文学的成熟和壮大。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并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与文学语言、文体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部分新文学倡导者存在偏激情绪,对某些传统事物缺少具体分析,以致简单否定。
2、第二个十年(1927~1937),丰收期,通常也叫“左联”时期的文学。
表明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还有蒋光赤、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以及“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等作家、群体的创作,都显示了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
3、第三个十年(1937—1949),转折期,包括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的文学。围绕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如街头诗、独幕剧等,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集体创作。
后一阶段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决了文艺大众化等一系列“五四”以来重要的文艺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国统区很多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内容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代表作家
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主要作品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
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
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文学
如何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
怎样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怎样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条:1、要把握住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性现代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与非文学性现代文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用形象来说话。而且它的形象,是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来承载的,不管是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剧本等也概莫能外。它与非文学性现代文的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它的“形象性”,二是它的“情感性”。因此,通过语言文字的解读,学生能够把握作品所描绘形象,认识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意义,以及感悟作者通过作品形象所抒发出来的感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文悟道”,不仅是个途径方法问题,更应作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目标。例如,在章艳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7分多钟的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文章多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些方面?”这实际上是一个多通道的阅读过程,再给学生以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思考,然后将学生感受到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对对联、加横批。(插进教学片断:“好在哪里”到“写横批”,约6分钟)这里,对对联只是形式,其实质是指向教学目标的。2、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文学性现代文种类繁多,不同的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也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文学性现代文蕴含的价值?怎样挖掘文学性现代文蕴涵的价值?虽然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时能说清的,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我们也可以化繁为简,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原则,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某篇作品的学习,从中可学到哪些具体的知识、得到哪些具体的收获、或受到哪些具体的启迪,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具体的发展。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也就能正确确定作品的教学目标。例如,《安塞腰鼓》一文,其最大特点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阳刚美。这种气势和情怀,主要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排比、反复等整句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这篇文章,能够受到这种阳刚之气的感染和熏陶,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价值。也是学习这篇文章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而要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去体味和感悟。章艳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说是竭尽了全力。(插进教学片断:“嘿、嘿、嘿……”朗读指导,约4分钟。)尽管刚才朱所长认为这样做有“伪圣化”的倾向,但就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一点上,还是值得肯定的。3、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正确陈述教学目标。明确了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基本要求,是否就等于确定了正确的教学目标?回答是否定的。可以说,直到现在,有些问题还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三维目标”与认知目标的关系问题。我想引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副所长崔允漷教授几段话加以说明,“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大家逐渐学会了‘三维目标’的表达方式,甚至相同的套话。然而,‘三维目标’究竟在教学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维目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又该如何去整合,这些都很少有人去探究。”“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的、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格式,每堂课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举个在某著名语文刊物发表的《竹影》教学目标的例子:一、知识与能力: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这是把“三维目标”进行机械割裂的典型例子,除了作为教案的“摆设”外,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即便是认知领域里的目标,也很难付诸实施。试问:什么叫“体味”和“体会”?达到什么程度叫“体味”,什么程度叫“体会”?怎样知道学生“体味”或“体会”了没有?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总是伴随着认知活动发生发展的,同时反作用于认知。因此它不是可以预设的,也不是教师所能“鼓励”的,而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制造氛围,通过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其次是“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仍先引用崔博士的话加以说明,“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目标;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预期的目标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好在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解读来“因文悟道”,来实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正确的陈述目标能把 “体验”“感悟”“领会”等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教学要求具体化,并转化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可操作,教师可观察、可评量的外显行为。鉴于情感目标和生成性目标都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把握,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把重心放在预设的认知目标上,其余的,更多应在过程中予以考虑。那么,该怎样陈述教学目标呢?崔博士作了如下阐述:“目标陈述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时间、空间等的规定;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评价,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说明目标所指向的这一群学生最起码达到的标准,它不代表所有学生真正获得的真实的教育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这样,《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1、能用精练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形象所体现的主要精神;2、能通过反复的诵读,读出文章的磅礴的气势。对照章艳老师教案中所列出的三条教学目标,(插进《安塞腰鼓》教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是基本准确的。二、文学性的现代文阅读,如何突出体验过程,怎样恰当把握多元解读?(略)三、非文学性现代文阅读,应如何找到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刚才朱所长讲到,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是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但这毕竟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也各不相同。我想在操作层面上,主要就自主、合作这两种学习方式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说说自主学习。理想中的“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应该是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策略性的反思和调控,最终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进而确定后续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应该说,这种教学构想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也符合我们老一代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书教到不要教,改作文改到不要改”的美好愿景。但是,如果原封不动地把它照搬照抄过来,在中国这块文化土壤上并不会结出硕果。我认为,在现今的条件下,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加符合教与学的实际。这里的“主动学习”,其首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其次是学生学习时的独立性。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愿学”、乐学;独立性则体现在学生“会学”、能学,并“相信自己能学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从不愿学习到愿意学习,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到相信自己能学好。从而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同步的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这个层面上促进课程改革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抓手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插进《蟾蜍》教学片断:为蟾蜍建一个小档案,约13分钟。)朱所长刚才也提到了这个案例,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使整篇文章的纲领清晰了。从引导、组织自主学习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成功的。1、由于采用的形式比较新颖活泼,学习的内容既有信息加工又有语言训练,有较大的思维负荷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2、重视过程指导,使学生会学、能学。这主要表现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创设了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供了“红鹤”这个课外资源,给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示范。3、在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修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指出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即不仅要重视学业结果的评价,同时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以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理念。在这一点上,还是有所欠缺的。再说说合作学习探究。先看《蟾蜍》案例(插进教学片断:探讨人类对蟾蜍的不同态度,约13分钟。)坦率地说,这是一次不成功地合作探究,主要问题有二:1、问题简单,无合作探究的价值。所提问题只达到指认水平,所学内容不是课文的重点。如果这样改一下,“‘历史上的怪物’这一段并不涉及蟾蜍的特点,课文为什么要插进这一段?”就有较大的合作探究的空间了。2、浅尝辄止,流于形式。学生的表演和评价,只是过了一下场,意义不大。有关合作学习易流于形式包括该怎样正确操作的问题,在教育界已引起充分的重视,有关的论述也很多了,譬如合作的话题要有价值啊、分组要合理啊、合作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啊、要有及时的评价啊等等,这里不想再重复什么了。只想补充一点很重要的但还没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合作学习的目标问题。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而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除了关注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外,更要关注合作的意识养成、合作态度端正、合作方法的培养等非学业方面的问题。四、非文学性现代文阅读,如何做到既紧扣文本,又适度拓展?怎样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非文学性现代文阅读,如何做到既紧扣文本,又适度拓展?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教教材”着眼于“读懂”,这不可避免的会陷入以教材为中心,奉教材为圣经的泥潭;“用教材教”则着眼于“会学”,那就必须打破教材的桎梏,进行必要的拓展。其次要确定一个原则——依据文本而不拘泥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离文本。这里的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稍有不慎,即会走进把语文课异化为政治课或班团活动课的误区,譬如,苏教班八年级(上)有篇课文叫《都市精灵》,我听了很多课,不少课上半节课把文本匆匆过了一下,下半节课就离开文本让学生们围绕保护野生动物献计献策。最终是把语文课上成了环保课,有人把这种现象戏称为“种了别人的田,慌了自己的地”。第三,要把握好阅读的层次——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评价性阅读。这三个层次,我认为体现了非文学性现代文阅读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所谓理解性阅读,就是能综合理解阅读材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整体感知不同文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思路,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意思,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对一些关键词句,能把握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这一层次的阅读,关键是要能捕捉到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记叙文,要紧扣住“事”或“人”;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关键;议论文,核心是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发挥必要的想像和联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完善、深化、探究等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创造性的阅读,理解是前提,带有鲜明的个性是其主要特点。譬如,说明性的文章,你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能运用文章介绍的有关知识,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议论性的文章,你可以叫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模拟课文的写法,再补充一个论据等。评价性阅读,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是阅读者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评价。进行评价性阅读,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各抒己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表达形式,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有人把这三个层次的阅读简要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同化——衍化——异化。我认为是很恰当的,后两个层次的阅读,就是一种紧扣文本的拓展。第四,要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资料的种类很多,这里暂时分为文本的和非文本的两种。文本的资源可以是相关的文章、资料等,如《人类的丑陋朋友——蟾蜍》(插进《蟾蜍》课件“红鹤”ppt),这张投影,既提供了新的知识,又为学生研读文本,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帮助。非文本的有视频、音频、图片等。(插进《落落的微笑》课件中的照片、《安塞腰鼓》课件开头的打腰鼓的录像)这些图片和视频,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课程资源的来源,主要应来自生活;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也主要要从生活中去挖掘;而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还应是学生,徐炘老师执教的《人类的丑陋朋友——蟾蜍》一课的课外作业,“仔细观察一种动物,并收集有关资料,写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外国现代文学作品有哪些好看
1、《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的作者的第二本小说,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2、《大象的眼泪》具体内容是关于甜美背后的残酷、多舛的命运和复杂的人性以及忠心耿耿的爱。《大象的眼泪》以大萧条时期的马戏团为背景,时空跨越七十年,让我们感受到萧条时期最炫目的华丽,困顿景况里最动人的温暖。3、《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本书讲述的是一种放下后的人生状态,生活的希望往往充斥在不经意间,在你以为自己已经准备放弃的时候,只有人处于一种“放下”的状态才是最初始、最好的。该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就如同你身边的一个朋友,你为他生活中的意想不到的遭遇而费解、思考、伤心、难过,或者同他的朋友一样在说,“小心一点,这是一个圈套”但是当故事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要感谢作者,在这个灰暗的世界,昏暗的时代,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感、归属感、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你会觉得对生活又重新充满了斗志和希望。4、《天堂的声音》假如你对生命感到绝望,读过本书后,你会明白: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生命所给予你的礼物,你可以从中发掘美丽生命的真实意义,找到自我的。只要张开心眼,你会发现每天都有一件美好的礼物在等着你,可能微小如一道光或一片美丽的叶子,也可能是一件大喜事。有时这些礼物很难被发现,你必须花点功夫才能够找到它。5、《我在雨中等你》我叫恩佐。我老以为自己是人,也一直觉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样。我只是被塞进狗的身体,里面的灵魂才是真实的我。这里记录着我和主人丹尼相依度过的风雨悲欢:当妻子凄凉死去, 当岳父母和他反目成仇,当他镣铐加身被突然逮捕,唯有我知道真相。可是,我只是一只狗,我无法发音,不能说话……现在我老了,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与你分享我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就翻开书,我在故事里等你……[6、《在路上》《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更多文章:
厨神指的是谁呢?厨神代表了在菜系中享有至高的荣誉,关于中国古代厨神你知道多少
2024年8月15日 16:50
装卸搬运的特点装卸搬运的特点有哪些?装卸搬运合理化措施有哪些
2024年6月9日 03:00
小学三年级语文《空中花朵降落伞》原文及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伞》教案
2024年6月13日 04:50
历史小故事三分钟(古代历史故事演讲稿3分钟(古代历史故事演讲稿))
2024年12月5日 00:30
武汉大学自主招生(武大自主招生综合测试(数学组)数学考什么内容,难不难)
2024年5月10日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