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2))
本文目录
-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2)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课文
-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鱼游到了纸上》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2)
师:一个聋哑青年居然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这是为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1、学生读文,划出相关语段。
2、汇报学习情况。
指名读划出的语句。
教师出示:1)“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问:这位青年是怎样看鱼的呢?你是从哪几个词语体会到的?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学生交流,(如:那位青年看鱼很专心,可以从“忘我”“呆呆地”“静静地”等词体会到。) (板书:看鱼: 专心 忘我 )
过渡:他就这样看,看了多久?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学生读文,划出语句,汇报。
教师出示句子2):“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交流:青年看鱼不仅非常专心,而且他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看鱼,可以从“每个星期天、一整天”体会到。)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
生交流:如:1)他坚持不懈、专心看鱼的精神很可贵。
2)因为他看鱼很专心、坚持不懈,所以他能把鱼画的栩栩如生。
3)我很佩服聋哑青年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我们学习能像他这样专心致志,坚持不懈,那我们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适时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青年看鱼专注、忘我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四)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的?品读“画鱼”的段落。
1、学生读文,找出“画鱼”的语段描写。
2、指名读“画鱼”的语段。
教师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交流感悟:你从青年画鱼的动作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交流:(青年画鱼很认真,一丝不苟。可以从“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体会到。)
这个青年为什么能画得这么仔细,又画得这么快?(与他长时间认真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板书:画鱼: 认真 一丝不苟)
师:你能读出青年画鱼的认真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青年在认真的画鱼,吸引来了许多围观的人。(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赞叹着,议论着。他们会赞叹和议论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如:一个小男孩( )地说:
一个小女孩( )地说:
一位老大爷( )地说:
一位( )( )地说:
选择2-3题做,交流。 (师适时激励)
4、人们赞叹他,议论他,而他有没有反应?为什么呢?
生思考,交流:1)他是聋哑人,听不见别人的议论。
2)他没有任何反应,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看鱼很专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认真,全神贯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5、师小结:是啊,当他静静地看鱼,静静地画鱼时,眼里所见的是 ,心里所想的是 ,笔下所画的还是 ,他就这样和鱼融为一体了!
(课件出示“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文中的角色,从内心地发出对青年的赞叹,通过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和身残志坚的高尚品格。】
(五)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我被青年认真、专注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当我把女孩说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写给他的时候,他是怎么回答的?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你是怎样理解青年的这句话的?这与“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等句式练习说话。)
学生交流:(如:正因为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仔细观察,对鱼很熟悉了,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的形象了,正所谓“心有游鱼”,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动态的金鱼。句中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长时间认真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2、从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交流:1)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2)作为学生,我也要像文中的这位聋哑青年一样,专心的学习,认真的做事,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师及时肯定、激励)
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希望你们每个同学都能向这位聋哑青年学习,学习他专心做事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设计意图:通过弄清“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巩固延伸
课外阅读名人伟人专心学习、工作的故事,读后写写体会和感想。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本节课力求体现以读为主、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作者对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描写,感悟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悟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紧扣课题,理清主线题目;精讲重点词句,长文短教体会作者感情变化;把握时机,有机渗透写法;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要像作者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发现,善于发现,并把观察的事物记录下来,注意积累,那么作文时就有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看了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呢?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置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2、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绘画美丽图画
认真地做画
设计意图:先由美术大师的画引入,让同学们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谈谈画家为什么能够画出美丽图画?初步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态度才能画好画。再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悟,质疑问难
1、上节语文课上,我们进行了预习,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主动探究,互动生成
1、谁现在已经明白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是的,这个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仿佛鱼已经游到了他的纸上。
课文的哪一个小节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呢?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小节,画出特别能体现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仿佛鱼已经游到了他的纸上的词语和句子,并且把你的感受写在边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看问题,从而保证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谁先来交流,谈谈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明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纸上
(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再请你读读这段话,找到能帮助你理解的语句来体会。
(工笔细描时的样子和绣花的姑娘作比较。谁见过姑娘绣花?能给咱们介绍介绍吗?
结合前后句子,体会一丝不苟)
4、是啊,这位青年画的鱼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难怪一个看画的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
(1)谁来读?谁再来读?齐读。
(2)体会句中好词妙用: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直接体现出金鱼画得好?
师:这个词好在哪里呢?咱们来用一用就知道了。
如果说一个画家鸟儿画得好,你怎么说呢?小猫画得好呢?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即学即用。这里“游”“飞”“跳”等动词把画画得好表现得很生动、形象。
5、四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发出了赞叹……
练说:可以任意挑选一句来说……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连连点头赞叹道:“()。”
一位漂亮的姑娘()赞叹道:“()。”
6、小女孩的惊呼也好,围观人们的称赞也罢,这都表现了青年的鱼已经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让我们再一次好好品位鱼游到了纸上那一幕。一起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读进来,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感受人物的形象。
四、研读文本,深化认识
1、读到这里,老师心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青年画鱼能这么传神,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纸上?别急着回答,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青年看鱼专心,鱼已经游到了他心里的语句。
2、你找到了哪些句子,能和我们一起来交流吗?
句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读出他的专心?老是(特别)、呆呆(入迷)、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认真)
读出来
(2)、青年这样安静,这样认真。他出神地望着水面,看到了什么呢?……青年看鱼真是专心呐!
(3)、读出青年的这份专心。谁能将青年忘我的那种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句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忘我的境界是怎样的?
(1)、任何反应
老师有个问题,青年没有任何反应是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不能说话吗?看来,青年看鱼画鱼这样认真投入,才是他没有任何反应的原因。
(2)、融为一体仿佛游鱼就是那个青年,青年就是那条在水里游动的鱼
(3)、能把青年和游鱼融为一体的感觉读出来吗?
句三: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太阳快下山整整一天
(2)、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这段话,请你们顺着老师的话读下去。
句四: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每个星期天、一整天、忘了……忘了……
(2)、春雨绵绵、夏日炎炎、冬雪纷飞的日子里,青年忘记了(),忘记了()。
(3)、是的,正如课文所写的,青年看鱼画鱼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从你们抓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知道,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也一齐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忘我的境界吧
设计意图:反复地阅读作者平实、直白的描写,寥寥数笔勾画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手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并总结出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五、把握中心、揭示写作特点
1、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当作者把小女孩说的话写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媒体出示)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a他心里老想着鱼。
b他很喜欢鱼。
c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准确的形象。
2、运用:同学们听说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它讲的是宋朝画家文与可画竹的故事,谁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它的意思?
3、___鱼游到了心里,___鱼到了纸上
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呢?(课件出示)老师找到了一些词语,请你们选择一组,用它们将句子连起来,可以加上一些字,使句子更加通顺。。
因为……所以……只有……才……先……然后……
4、我们对这位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青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位----------的青年
师小结:这位青年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的心灵并不残疾!这种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精神难道不也值得我们敬佩吗?
5、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6、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谈谈书上、生活中、周边人物忘我的学习态度,勤奋做事的故事。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本节课情感教育目的。
7、揭示写作特点
文中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人,你能把他找出来吗?(作者)
师小结:我们应该像文中的青年和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注意积累,这样作文水平才会大大提高。
六、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板书:
27、鱼游到纸上
鱼游到心里(因为)细致地观察
鱼游到纸上(所以)绘画美丽图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一)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课文。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三 学习准备 :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 (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 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 自主读书
1 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 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 澈 壶 缸 徽 聋
3 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 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 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复习
1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 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 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 重点研读
1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 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 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 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 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 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 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 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 小黑板)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 、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 、交流数量,讨论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
3 、归纳重点,再读讨论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 、全班交流,诵读体会 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 、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生答)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
(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
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7、你读得不错,谁还能读得更好。
8、你读得真棒!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9、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二)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生答)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生答:坚持不懈、忘我)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4、男同学,你们觉得女同学读怎么样?(好)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她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6、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胸有成竹)
(三)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这位青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还在金鱼缸边画画。真是如痴如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2、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这句话中没有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忘我的人呢?(生答:“唯一”、“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2、“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怎么理解呢?
3、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谁愿意来读读?
4、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能读好吗?
(四)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谁来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4、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年画技的高超!
5、我们全班一起来一遍吧!
6、你们的朗读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7、原来是这位青年高超的画技吸引了过往的游人。
(五)这些人中有老人、青年、孩子,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赞叹。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游人中的一位,你会不会去夸夸他呢?
(六)你会怎么去夸他呢?现在我们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赞叹,让大家来猜猜你模仿了什么角色。我们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气、称呼、赞叹)谁先来?
(七)1、画面上的女孩怎么赞叹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是赞叹哦;她很惊奇哦;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哦)
3、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忍不住要说一句:“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
4、这个女孩这么说是在夸青年什么呢?(把鱼画活了)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把鱼画活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逼真、巧夺天工)(这么多好词啊,都赶上词语字典了)
(七)关系
谁能用上一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说“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联系?(因为----所以----)
(八)这位爱鱼成癖,看鱼似醉,画鱼如生的青年,真了不起啊!不过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位青年还是个怎样的人?和我们一样吗?(他是个聋哑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两个句子:a、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b、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2、谁来读读这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书上用的是哪句?为什么?
3、惊讶!(你能读读吗?)(读得不错)惊讶什么?(再来读读?)(读得很好)仅仅是惊讶他是个聋哑人吗?所以这个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你能读得更好吗?)(读得太棒了)
(九)这位残疾青年专著、坚持不懈地学画画,比我们正常人付出更多,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可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向命运挑战。学习了这位青年的品质后,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谁能联系自己的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来说说呢?)
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和这位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十)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2、谁愿意起来说说你喜欢哪个段落,和他一样也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3、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认识了这位聋哑青年。了解到他忘我、坚持不懈、专注地看鱼、画鱼,先让鱼游到了心里,再让鱼游到了纸上。学完后,很多同学联系了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谈了自己受到的启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会以这位青年为榜样,认真对待每件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整理材料,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的。
五、板书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下面是我为您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有关问题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及目标中的生词。
4、点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使学生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铺路。)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忘我境界
B、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纸上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相互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地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的做法的短语。让学生分类读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分类积累词语,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做,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第7—8自然段的过程。
①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7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②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③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都是怎么赞叹的、又是怎么议论的?
④这时我再让你说“融为一体”的意思,你能说出来吗?
⑤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说说聋哑青年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⑥你还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⑦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3、教师叙述: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品质。)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设计意图: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教师描述: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读3—5自然段)。
①“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②“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③教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聋哑青年,虽然身患残疾,就是凭着执著、专注、勤奋,使鱼先游到心里,而后又游到了纸上,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④要求学生谈谈你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有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和事。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另外作者通过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领悟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附: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观鱼
聋哑青年{ }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画鱼
教学反思:
一是该设计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例如在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语,让学生对词语由不甚理解到理解都是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同时学生在感知词的`基本义和语境义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想象说话、评价人物等方法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积极语言”;又如让学生分类读词语,再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用关联词语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关系等都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教学重点。
二是该设计繁简得当,张驰有度。教师在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的品质”上舍得花力气,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充分感悟,而在引导学生理解“观鱼”与“画鱼”的关系时,教师只提了一个“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的读书要求。当学生将两者关系明白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时,教师也惜墨如金,简洁明快。虽然简洁明快,但是并不是难点没有突破,而是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人物品质”这一教学目标细致引导后水到渠成的。
三是该设计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教师能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多角度透视,即重点品析画得像,借此引出“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和“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阅读对话主题,使学生的有效阅读、思考、交流才成为可能。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港、澈、壶、缸、罢、苟、绣、徽、聋、哑并会写。注意苟和徽字的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举止特别”“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3、准确勾画出青年看鱼和画鱼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学习青年的优秀品质。
4、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5、初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 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产生疑问。
师:你们肯定会想,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鱼应该生活在哪里?
生:鱼应该生活在水里呀?
师:但是我告诉你,一点也没有错,的确是鱼游到了——(生齐读课题)纸上。
师: 其实,我也纳闷儿。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带着疑问,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我先来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认为自己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一遍课文,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把句子读通顺。第二、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三、朗读课文,分析关键词句。
第一关: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
1、指名读每一段,注意其中的生字用红字标出。
2、理解词“语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一起想想这样画面,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读一读。
3、理解“举止” 找出举止特别的句子,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4“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5、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词语“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老是”。
第二关: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举止特别?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2、咱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出示(5—9)段指导里面衣裳和似的的读音,还有第九段的似。
3、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画鱼举止特别,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4、联系课文句子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从“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体会工笔素描细致;从“很快”“仿佛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体会挥笔速写快速传神。
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描写青年人画画神态的句子。
理解“静静地”“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深化“忘我”境界的体会。
5、句式联系有时……有时……改写成其他的。
第三关开始啦,读课文的10—14自然段。
1、这段文字中有没有那些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他的举止特别呢?勾画出来。
2、理解“每个星期”“一整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师:一个风雨交加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师:也就是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那位青年都是这样静静地,呆呆的看着,中断过吗?
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4、那课文题目怎么是“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5、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先在心里深深记住鱼是怎么游的,才能画好金鱼的动态。所以游到心里是原因,游到纸上是结果。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6、通过连闯关,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回忆每一关的内容,看鱼、画鱼、和交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鱼游到了纸上》
【 #教案# 导语】《鱼游到了纸上》是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这位聋哑青年观鱼的时候认真专注,全神贯注,他画出的鱼儿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赞美了青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 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 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 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 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 (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 (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 (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 (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 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 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思考。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 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 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定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生词有没有读准,课文有没有读通。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聋哑青年、“我”) 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①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3.轻声读课文,想想:小女孩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③小结。(板书:了解) 4.过渡。默读9—14节,思考:“我”是怎么发现那位青年是位聋哑人的? 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③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④有感情地齐读。 5.过渡。引读12—14节,(板书:先游到心里)思考:“游到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①我们常说的“心里”,其实是指哪里? ②究竟是什么游到青年的脑海里呢? ③回顾朗读4、1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那位青年会把金鱼的特征刻在脑海里? ④“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呢?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句式练习说话。 (四)讨论分段。 1.回顾“我”对那位青年的认识变化的过程,提示学生可扣住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段。 2.学生练习,讨论交流。 (五)交代第二课时教学任务,进行书写练习。 1.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①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段意综合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学习本文的作者和那位青年是怎样观察和积累材料的。 2.课堂练习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看鱼 勤奋 专注 青年 画鱼 执着 画技高超 作者:欣赏——误解——敬佩 鱼游到了纸上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 (1)“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2)“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认识。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内容描写的是一位聋哑年轻人在西湖玉泉金鱼缸边专心画画的情景,仿佛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下面是我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
教材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课题。
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文。老师想请一些同学跟老师配合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三、紧扣“游”字,学文品读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
(3)“自由自在的游”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自由说一说。
(4)鱼儿游得如此自由自在,那么看的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一个词中看出来。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练一练。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1)他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2)这个人是谁呢?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第3段中找找答案。
(3)这是一个什么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
3.这个青年人来这里干什么?(看鱼,画鱼)他画得好吗?(好)哪几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表明他画得很好?
(1)谁来读一下第3个“游”字句。
(2)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在写小女孩儿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惊奇”,说明他的.画画得太好了,好得那些鱼像是──(真的)
(3)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生练习读。
金鱼纸上游
(4)还有一句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也体现出他画得好。
(5)他画得这样好,以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在图画的空白处写一写。
4.面对大家的赞美,唯独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一读第9到第11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作者开始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骄傲的青年人可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看法?
(3)作者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跳,作者会在心里怎么想?
5.作者把对青年人的称赞写在了纸上,引发了他们间的一次对话。
(1)找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知道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进心里的吗?
(3)总结:正是因为年轻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认真观察,细心练习,他才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以致人们称赞他是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你能不能说一说呢。
四、总结全文,主题升华
1.同学们,文章以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七个句子,体会一下鱼是怎样游的。
2.谁能再说一说鱼儿是在哪里游的?如果让你给这三个词排排序,应该怎么排?
3.对,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五、作业
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
六、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游──心中游──纸上游
忘我 成功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既训练学生历练咬文嚼字之功,倾听作者的心声,又要唤起想象,引发联想,让学生步入文章的意境,获得美感,陶冶情操,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朗读课文的基础,语感较为丰富。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潜心会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在品读课文中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运用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由衷的赞美之情,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
【预设流程】
一、引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到玉观鱼(板书:观鱼)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教师引读):“说他‘特别’, 因为(学生读)……从来不说一句话。”(板书:呆呆地、静静地)想知道这位青年是怎样画鱼到了吗?带着自己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读为快吧。
3、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句子是写青年画鱼到的,拿起笔划一划,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别忘了和身边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引读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情境,入境生情。】
二、研悟鱼游纸上。
根据学生的交流开展研读。
(一)感悟鱼游纸上
出示重点语段:我挤过去……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个别读,指导读正确。
2、自由读,鼓励读流利。
3、从这段话里,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己游到了纸上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仿佛)“仿佛在纸上游动”,原来青年人是把鱼画得很逼真,把鱼画活了。
4、青年人是怎么把鱼画活的呢?让我们锁定青年人画鱼(板书:画鱼)的这一幕,细细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地方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5、板块预设:
A、一丝不苟
(1)“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马虎)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哪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2)正是有着这种专注的态度,才能把鱼画活啊。你能读出这种专注吗?(个别读,老师同学进行评价)
B、工笔细描
(1)怎样才叫“工笔细描”呢?(板书:工笔细描)(学生个性化理解)你看老师工笔细描金鱼身上的部位——鳞片(板画鱼鳞)这是一种特殊的画技,你看出来了吗?画时要慢,要一丝不苟,这样才能把鱼鳞画得美观又逼真。
(2)这位青年只是一丝不苟地画着鳞片吗?(不是)你从哪个词知道?(每个部位)哪些部位呢?(嘴巴、眼睛、鳍尾巴等)你想画什么部位?请以读代画。(预设评价语——呀,这个姑娘怎么毛手毛脚的!谁能细致地来画一画?——好一个细致入微的姑娘,好一个一丝不苟的青年!你也能这样以读代画吗?)
C、挥笔速写
(1)画金鱼的动态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引出“挥笔速写”。(板书:挥笔速写)(“挥笔速写”可是豪放派的画技,谁能用读来体会体会?
(2)指导朗读。
(3)让我们来豪爽地挥笔速写金鱼的尾巴吧!(师板画金鱼的尾巴)看,活泼可爱的金鱼游出来了。
6、小结提升:同学们,这就是那位青年,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的`人群没有打扰他,他只是在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让我们静静地分享这一份与众不同的一丝不苟。女同学读工笔细描这一部分,男同学读挥笔速写这一部分,注意读出绣花般的细致,读出豪爽派的挥洒。
7、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如此灵活多变的高超画技,怎能不让鱼游到纸上呢?俨然是出自画家之手的杰作呀!同学们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课件展示几幅金鱼画作)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看画时的惊叹?(学生个性化表达)
生1:栩栩如生
生2:惟妙惟肖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重点句子,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青年画鱼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赏析鱼游纸上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
出示语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谁来替这位女孩叫叫?个别朗读,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抓“哟”、“游”、“啦”从表情、动作、语气的角度读出女孩的惊奇、赞叹的语气。
3、师: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一位青年忍不住地赞叹道:……
一群孩子惊讶地叫道:……
学生进入课文中的角色,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对青年的赞叹之情。
4、你们的赞叹都没有影响到这位青年,那是为什么?
预设学生的问题:
(1)因为青年是聋哑青年。(师:面对一个身体有缺陷的青年,却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鱼,你有什么话要说。)
(2)因为它画鱼画得太专注了。(拟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引导品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文中的角色,从内心地发出对青年的赞叹,通过架设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桥梁,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和身残志坚的高尚品格。】
(三)、辨析鱼游纸上
师: 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平静地吐了一句话,请找一找,一起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此时你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为什么说先游到了心里呢?)
2、在小组讨论交流:“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板书小结:青年观鱼的专注先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板书:游到心里),高超的画技让鱼跃然纸上,让鱼(板书:游到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理解弄清“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深化了文章的内容。】
三、延伸课外,作业预设。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写人的方法,仔细观察搬上的同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
3、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观鱼 呆呆地、静静地 游到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工笔细描
画鱼 游到纸上
挥笔速写
教学反思:
1、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2、抓重点段,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因此,教学时我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
3、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通过“对话式”语文教学,师生双方之间可以相倾听和交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本文相关文章:
未选择的路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024年9月20日 23:1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024年9月3日 05:40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
2024年8月11日 11:00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窗前一株紫丁香》优秀教学设计)
2024年8月7日 00:40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二年级上《植物妈妈有办法》优质教学设计)
2024年7月12日 01:40
更多文章: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关于学习现代礼仪的心得体会(2000字左右),就是金正昆讲的现代礼仪急用,帮帮忙,谢谢了!)
2024年7月29日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