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指的是什么文学?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本文目录
寻根文学指的是什么文学
寻根文学是一种以探索个人、民族或文化身份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回顾历史、追溯文化根源以及探究传统价值观等方式,表达个体对于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寻根文学通常关注于个人成长经历、家族历史、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等主题。它强调对于过去的思考和思维方式的批判性反思,以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背景。这类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的力量,能够帮助读者发现自我并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在寻根文学中,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经常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描绘个人认同的变迁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寻根文学能够启发人们对于文化认同的思考。这类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共鸣和理解。此外,寻根文学也经常通过描述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来探索个人身份的形成。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遗产都能够激发读者对于自己所属地域的认同感。寻根文学的力量在于通过描绘这些图景和情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体验、认知自我以及与他人分享的方式。总结起来,寻根文学是一种通过回溯历史、追寻文化根源和探究传统价值观等方式,来探索个人、民族或文化身份的文学形式。它关注于个人成长经历、家族历史、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等主题,并通过描绘个体与社会关系、地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等元素,激发读者对于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寻根文学。
名词解释:寻根文学
(四)寻根文学
是“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
寻根文学可追溯至80年代初期,
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
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文学史上称为“寻根”小说。
如汪曾祺的《受戒》、邓友梅的《那五》,吴若增的《翡翠烟嘴》等,勃兴是在1985年后,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陆文夫的《美食家》,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写庄禅精神)、《遍地风流》,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贾平凹的《古堡》、《远山野情》,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土地与神》,冯冀才的《神鞭》,王安忆的《小鲍庄》、《大刘庄》(写儒家的仁义精神)等。
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寻根文学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文化意识的形成,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单一的政治视野;二是寻根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融合,打破了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单一格局,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了文学创作的自觉。
局限是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向。
寻根文学是什么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扩展资料
在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
当他们走向成熟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这一代作家必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证明他们存在于文坛的意义。
他们利用起自己曾下乡、接近农民日常生活的经验,并透过这种生活经验进一步寻找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并非是生活在传统民风民俗中的土著,相反,他们大多数是积极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族,可是当现代主义的方法直接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批评以后,他们不得不改用民族的包装来含蓄的表达正在形成中的现代意识。
所以,文化寻根不是向传统复归,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较为有利的接受场:在对于西方现代文学历史和作家的状况有了较多了解之后,迫切要求文学“走向世界”的作家意识到,追随西方某些作家、流派,即使模仿的再好,也不能成为独创性的艺术创造。在他们看来,以“世界文学”的视镜从中国文化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是中国文学更为可行之路。
什么叫寻根文学说一说你的理解
寻根文学是1985年前后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一个文学流派,作家们致力于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小说”。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韩少功的《文学的“根”》等文章中都对“寻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解说和发挥。
“寻根”成为这些文章的一个“中心词”,既表露了他们对文坛现状的不满,又表明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文学应该突破表面化的“现实”层面,开掘本民族“古老文化”的深厚土壤,与“世界文学”开展真正的对话。
对此我比较熟悉的是韩少功的《爸爸爸》,它就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里面的主人公丙崽外形奇怪猥琐,仿佛可以透过的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到那个闭塞村子所表现出的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爸爸爸》中表现出的是近乎原始状态的封闭的传统文化,与向前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格格不入,这就很明显的批判了传统文化中停滞不前的恶瘤因子。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村民们却一丝一毫都不觉得这样的封闭、病态的方式有什么不对,并且反对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表示排斥,每天沉浸在日复一日的封闭生活中“其乐融融”,所以作者对此的批判就希望能破开那层反对文化交流的壁垒,达到能与外界对话的一个状态。
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的挖掘当然不能放弃,但也是需要不断的创新,现代文明在不断发展,在保持自己的“根”的同时,还需要使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现代文明进行碰撞。
什么是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指以探索自身族群、历史和文化根源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它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描绘个体和群体的传承与追溯,展现了传统文化、历史记忆和家族传承的价值。寻根文学作品通常关注的是人的成长经历、家族历史、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等内容。这些作品以个人的视角切入,通过回忆、叙述和想象,表达对于个体和族群身份认同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这些作品也常常关注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寻根文学的诞生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重新思考,对个体身份与文化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关注。寻根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发展和壮大起来。寻根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艺术性,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传承与重构。通过寻根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历史和家族积淀的深情厚谊。这些作品不仅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文化渊源,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对于文化多样性和传统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在当代社会,尽管寻根文学面临着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但它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寻根文学作品引导我们思考个人与社会、现实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认知自我的机会。通过寻根文学,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根源,通过回望过去,更好地面向未来。
寻根文学是什么意思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扩展资料
在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
当他们走向成熟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这一代作家必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证明他们存在于文坛的意义。
他们利用起自己曾下乡、接近农民日常生活的经验,并透过这种生活经验进一步寻找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并非是生活在传统民风民俗中的土著,相反,他们大多数是积极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族,可是当现代主义的方法直接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批评以后,他们不得不改用民族的包装来含蓄的表达正在形成中的现代意识。
所以,文化寻根不是向传统复归,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较为有利的接受场:在对于西方现代文学历史和作家的状况有了较多了解之后,迫切要求文学“走向世界”的作家意识到,追随西方某些作家、流派,即使模仿的再好,也不能成为独创性的艺术创造。在他们看来,以“世界文学”的视镜从中国文化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是中国文学更为可行之路。
寻根文学,是什么意思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扩展资料
在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
当他们走向成熟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这一代作家必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证明他们存在于文坛的意义。
他们利用起自己曾下乡、接近农民日常生活的经验,并透过这种生活经验进一步寻找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并非是生活在传统民风民俗中的土著,相反,他们大多数是积极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族,可是当现代主义的方法直接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批评以后,他们不得不改用民族的包装来含蓄的表达正在形成中的现代意识。
所以,文化寻根不是向传统复归,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较为有利的接受场:在对于西方现代文学历史和作家的状况有了较多了解之后,迫切要求文学“走向世界”的作家意识到,追随西方某些作家、流派,即使模仿的再好,也不能成为独创性的艺术创造。在他们看来,以“世界文学”的视镜从中国文化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是中国文学更为可行之路。
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
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是提倡广义的文化。
寻根文学产生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寻根文学的特点:
寻根文学,是一种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盛行于中国文坛。其特点为:
1、在文学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2、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3、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文化因素进行批判,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深入挖掘
4、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土壤,发扬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理想价值,努力创造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山上的小屋是寻根文学吗
是寻根文学。《山上的小屋》内容几乎难以复述,如果要看个明白需把原文一字不差地读上一遍。小说中只有我”、母亲、父亲、小妹。小说表现的手法如西方现代荒诞小说,现实战斗精神,独特的审美效果,象征等手法,是寻根文学。
更多文章: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4年3月26日 18:10
原告可以起诉当地政府代为发包公司承担支付工程款?建筑业发包商和承包商分别支付50%工程款,营业税发票是这么开但实际承包商支付全额工程款
2024年9月18日 08:10
林清玄散文作品简介?林清玄简介及相关作品 林清玄的作品有哪些
2024年5月26日 11:40
化作樱花树完整中文歌词【SNH48】,急急急?化作樱花树的简介
2024年8月11日 23:40
月亮的古诗大全300首(新有关月亮的古诗写出有关月亮的古诗)
2024年7月9日 19:10
陈巨飞 零分作文(2015年高考八满分作文我爸不是李刚阅读)
2024年8月12日 14:20